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五胡烽火录 赤虎-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以前光听说,问高翼那小子讨了数回,都未见其面,原来这剑是如此模样,好宝贝。”
司马昱面色不喜。
什么玩艺?竟拿贞节剑来进贡,他想说明什么?
第二卷 艰辛时代 第135章
殷浩见势头不对,马上转移话题,拿起了那个蝠形圆盾问:“这盾牌怎么不圆,上下缺角,背面还有三个把手……”
“这是格斗盾”,朱焘截断殷浩的话说:“中间的把手可以折叠,列阵时那把手折起来,剩下两个把手套在臂上,轻便灵巧。若是单兵格斗,则用中间的把手,四指握盾,拇指放在把手边。以盾上的缺口套住对方兵器,以拇指旋转盾牌,可令对方兵器脱手,那边的短剑就是格斗剑——比斩马剑短小精悍,利于刺击。”
“这儿”,殷浩捡起那柄弧形刀,正要问话,朱焘一声惊呼:“这是鹰刀,是最好的骑兵刀,剩下的都是普通仪仗刀。这上面阴铸一只雄鹰的,乃三山最上品的刀。在三山,非显爵不得佩此鹰刀,据说燕王一百余匹骏马欲换此刀而不可得……”
朱焘指指点点,毫不费力地把大多数兵器用途解释完,司马昱与殷浩明白三山不是用残次品进贡,这就够了。他们可不像朱焘那般,痴迷于这些奇淫巧技的器物,剩下的那些东西做啥用,他们已无心了解。
“好吧,就赐玄子两口鹰刀、上等宝剑两口、大食甲10付——反正这具装我们也穿不上,让玄子试试吧……再赐他钢盾(鸢形盾)50付,皮盾100付,一等宝剑20柄,让他拣选500户织作蜀锦的工匠,立刻递解上京。”司马昱发话了。
朱焘垂涎欲滴地看着那蛇形剑,嚅喏:“殿下,可否把这柄蛇剑赐于小臣。”
三山进贡的蛇剑是一对阴阳剑。阳剑蛇鳞纹凸出,阴剑蛇鳞纹凹入。剑身弯弯曲曲,黑色的表面嵌镶着金色(阳剑)或银色蛇鳞。剑尖的三角蛇头吐着信子,甚是丑恶。按朱焘的说法,它是进献给后宫玩耍的东西,司马昱很不喜欢。他手一挥,正准备允诺,脱口而出的却是:“此剑如此丑陋,处仁(朱焘的字)怎想要它回去?”
“此剑是大煞之物”,朱焘语出惊人地说:“据说,佩戴此剑者,虽妖蛊巫毒亦不敢伤之。南洋岛上瘴气巫蛊之物横行,妖人魔兽大蟒常夜入民居夺人性命,而身佩此剑却可使诸妖睥睨,神鬼莫惊。”
朱焘说的这是废话,晋代人们对动物了解不多,那些不常见的动物就被说成是妖物,或者神物。比如鳄鱼就被说成是猪婆龙。马来西亚热带雨林,动物种类繁多,常与人争夺生活空间。蛇形剑如此锋利,身带此剑的人当然胆气较足,遇到侵害敢于搏杀。于是,当地土人便在这种蛇剑身上演绎出多种传说。朱焘道听途说,听三山商人讲的玄虚(纯粹是推销术),便以为那是真事。
“臣之长子身体柔弱,常爱夜惊。臣一直想要寻购一柄蛇剑为小女压惊,奈何此物制作不易,在三山亦属罕见。臣恳请殿下,将这套蛇剑赐于下臣。”朱焘恳求道。
自东汉末年,世家大族的势力崛起,到了东晋,这股势力更加强盛。晋东渡后,为了讨好世家大族,当时的第一任丞相甚至在宴席上用吴语说笑话,以讨好当地的世族。
这些世族组成了自己的小圈子,他们不像外通婚,唐朝曾有皇帝嫁女,被世族嫌弃门第不高的例子。历代近亲结婚的结果,使许多世族子弟身体柔弱,易夜惊盗汗,等等。朱焘之女就是这样一个近亲婚姻的产物。
这种病症缘自基因缺陷,不是药物所能根治的。朱焘曾四处求医问药,听说蛇剑的玄奥后,他病急乱投医,向三山商人索购蛇剑,但这种蛇剑在三山属于限制军售的商品,没人敢随意外买。此时,爱子心切的他见到蛇剑,已顾不得僭越问题了。
听完朱焘所说的话,司马昱已耸然动容。
中国式宫廷斗争中,巫蛊之术是常用手法。太子以巫蛊之术咒父皇,妃子咒皇后、夺宠等等,屡见不鲜。远的不说,晋惠帝时代就有皇后贾南凤以巫蛊之术作祟的事。
“你……确信?”司马昱惊奇地问。如果这剑确实辟邪,它的价值就完全不同了。
“确信”,朱焘从司马昱的眼睛里看到他的希望落空了,但他还是诚实地回答:“正因为此剑具备大神通,所以南洋蛮王常以此赠送爱妃、王子,冀望其平安快乐。同时,此物也是王权传续的象征。”
“此乃贡物”,果然不出朱焘所料,司马昱拒绝了他的请求:“辽王只进献了一对,所以它只能呈送于陛下。不过,以卿与辽王的交情,大可请他再送你一柄……喏,辽王妃正在建康,你可请她代为呈情。若卿有得,孤恕你无僭越之罪。”
“怕不容易啊”,朱涛嘟囔。
“什么?”司马昱高声询问。
“臣……臣听说”,朱焘慌乱地掩饰说:“此剑是防身利器,能一剑斩断鸭蛋粗的铁枪,锋口毫不卷刃,剑身弹性十足能对折不断。据说,辽汉出产甚少,故而价值连城,所以又称‘连城剑’。”
“知道了,退下吧”,司马昱不耐烦地摆摆手,而后他缓步走到兵部官员面前,握住了那对蛇剑中的阳剑,缓缓地抽剑出鞘。
“嗡嗡嗡”——蛇剑发出阵阵颤音,浑身抖动着,像是一条活过来的黑蛇。司马昱心里一惊,失手丢下蛇剑。蛇剑毫无声息地扎在地上,半截剑身已钻入土中。
“好妖异的剑”,司马昱感慨着:“好煞气,好锋利……”
*******************************辽东,和龙城。
慕容恪站在城墙上极目远眺,身边,几名汉臣立在左右。
良久,慕容恪叹了口气,说:“冉闵胜了,他竟然胜了。”
众人默不作声。
慕容恪说的是最近魏国与石赵残余的战事。冉闵战败后回到邺城,亲自向此前曾谏言的大臣王泰道歉,但此时,王泰正在缔造一种“传统”——传统不合作。
宋亡时,大臣们与皇帝因小事起争执,就采取这种“行政不作为”的态度,啥事也不敢,就让国事瘫痪,让兵临城下,让国破家亡。明末始,清流们也采取这种瘫痪国事的“不作为”态度,将国家推向了灭亡。都源于王泰缔造的这种儒生传统。
王泰在生气,他怨恨冉闵当初不用他的计策。读书人嘛,总是这么倔强地帮助敌人。就是冉闵亲自上门,他也一点情面都不给,躺在床上就是只说病重不谈军情,这让冉闵十足下不了台。
冉闵发了狠,搜罗邺城中所有能战的青壮,再战石祗,大败石祗追兵。这让襄国的统帅刘显十分惧怕,甚至绝望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刘显派人秘密的请降于冉闵,并密许以石祗的人头。
冉闵治理下的魏境这个时候已是百业凋蔽,他也无力再战,便答应了刘显的条件,兴高采烈的回到了邺城。之后冉闵假借王泰要投靠关中的苻健为由,灭了王泰三族……燕国此时尚不知刘显的密约,但他们知道,经过这次失败,襄国已失去翻本的机会。这本来是燕国乘虚而入的好机遇,遗憾的是,现在燕国的大军正牵制在和龙城。
慕容恪也不指望下面人回答,他继续眺望着东方,忽然,他突兀地问:“汉王此时在想什么?”
众人仍不说话,慕容恪眼光搜寻了一下,把目光停留在阳骛身上。
阳骛歪着头想了想,石破天惊地说:“联手冉闵!”
众人大哗。
冉闵杀胡令一下,举世皆仇,连同为汉民的晋朝也在攻击他,此前袁真就占取了庐江。高翼好歹也是宇文铁弗,辽东胡人也把他看作自己人,要不,库莫奚问什么大举投奔。没想到,此人却要与举国皆仇的冉闵为友。
众人的喧哗中,阳骛平静地补充说:“据我们的俘虏说,汉王高翼曾秘下江南,路遇魏王,两人言谈甚欢,彼此惺惺。此刻,冉闵败绩,举国皆仇,他不会不想到联系汉王。
细想起来,汉王与魏王似乎处境相同。魏王四面皆敌,而汉王,契丹攻于后,我得胜之军如乌云压境,这两人怎会不想着相会利用?”
慕容垂(慕容霸)摇摇头,否定说:“魏国旧战兵疲,不成气候,汉王屡胜我军,正意气风发,如何会想着疲弱的魏军。退一步想,即便是两人联手,道路阻塞,魏军如何呼应汉军?阳尚书此言太过了吧!”
“粮!”阳骛简单地说:“我一直想不通,海边那邈彼荒域,汉王如何能让它丰衣足食,然而,据称今年汉地大丰,仓廪十足。据报,汉王使臣已从螺沃登岸,正前往邺城。臣担心汉王以粮草支援魏国,若魏王得此喘息之机,燕汉再久战不下——明年开春便是魏王大举进攻的日子了。”
“急攻如何?”慕容垂思绪跳跃的很大。他在问:如果燕国现在急攻汉国,是否有余力再回头与魏国交手。
“此事休提!”慕容恪狠狠地截断两人的争论。
“狠啊,真乃此生大狠”,慕容恪咬牙切齿地说:“当初我小看了铁弗高,本以为海滨之地,种不得粮食牧不得马,便是任其发展,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如风中之烛,旦夕可灭。故而屡次征讨,都没遣精锐上阵。
可如今呢?如今他做大了,不仅站稳了,而且每与我交战,便占走一点便宜,越战越强,直至把城池修到了我们鼻子底下。早知道如此,当初我们就应该尽遣精锐上阵。阿宜(慕容宜)误我。再战,若不作好十足准备,我亦没把握战而胜之。”
什么?燕军的军神竟然说没把握战胜弱小的汉国,可笑的是,在场的人均脸色郑重,缓缓颔首。
“雷神!”慕容垂简单的两个字揭开了谜底。
“不错,是雷神!”慕容恪附和:“可我坚决不相信铁弗高能役使鬼神,我认为那只不过是一种兵器,可是,我们却不知道这‘雷神之怒’到底是什么武器。慕舆根语焉不详,败退下来的士兵们众说纷纭……搞不清这个,我们无法再战。”
封奕缓缓地说:“自高翼称王以来,向我燕国的贡赋从不欠缺。”
“什么意思?”慕容评呆头呆脑地问。
慕容恪眼睛一亮,大声呼喊记室封裕:“封裕,你去汉国跑一趟,就说我燕王打算与汉王会盟与辽水。”
阳骛摇头:“怕他不来——昔日,皇甫真曾邀他率军助战,他不肯轻出,今日我燕国强军尽在,估计他只会据城而守……”
慕容恪俊秀的脸上全是笑意:“告诉他,我打算把辽东属国全给他,他如何不来?”
“此计太假”,阳骛评价:“辽东属国份量太重,汉王不会轻信,天下人也不会轻信。”
慕容恪笑得很开心:“谁说我这是计策,我正打算给他辽东属国。”
“你疯了”,慕容评脱口而出。
疯了,慕容恪疯了。
几乎所有的人都这样认为,辽河平原是燕国发祥之地,慕容恪竟然毫不吝惜地准备将它送与潜在的敌手——汉王高翼。这不是发疯了这是什么?
“我马上进宫面见大王,要求大王考虑将辽东属国赐封于铁弗高,令其辽王之封号实至名归。”慕容恪坚决地说,看其神态绝不似作假。
龙兴之地啊,怎么就给别人了呢,别说汉臣们无法理解,连鲜卑贵族也无法忍受。
“你去,你敢要言蛊惑陛下,我就弹劾你居心不轨”,慕容评暴怒了,其余鲜卑贵族也纷纷责骂。鲜卑人不知礼仪,骂到狠处,纷纷抽刀乱劈,一时之间,城头刀光飞舞。慕容垂兄弟连心,一闪身站在慕容恪身前,按刀而立。
“封太尉,我去向陛下进言,你来不来”,慕容恪仿佛没看见鲜卑贵族的愤怒,他平静地问。
第二卷 艰辛时代 第136章
“不”,封奕拒绝说:“我不会去的,我只是建议赵王(慕容恪的封号)殿下与汉王重申盟约,约束汉王,使其遵守承诺,局限于一隅,绝不是要求大燕以辽地赏之。赵王此计太过行险,以高翼之才,若得辽地,则今后必为大患,我等今生不复见龙城矣。”
“计?”慕容评傻傻地问道:“吓了俺一跳,原来是计,你们打什么哑谜?说清楚!”
“你知道‘千金一诺’吗?”慕容恪解释说:“昔日项羽麾下有位大豪杰名季布他答应的事从不反悔,故而人称‘季布无二诺’,‘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慕容评好奇地问:“季布自姓季,铁弗高姓高,这两人没什么关系呀。”
这次,连封奕阳鹜都听不下去了,但慕容恪脸上却没有不耐烦情绪,他继续解释:“楚季(皇甫真的字)前往三山宣慰时,曾见到南岭关双塔楼上一边一个写着两个字:忠、信。据说,这两个塔楼一个叫忠塔,一个叫信塔。
三山商人行走燕境,嘴里常念叨铁弗高说的两句话:‘为人当忠,为商当信’。铁弗高以商贾立国,哪怕是做样子,也要口口声声讲诚信。
子专(封奕的字)刚才讲,自铁弗翼称王以来,向我燕国的贡赋从不欠缺。哪怕是我们与他交战,该交的贡赋也从不拖欠。不是么,今年的铁钱、铜钱、长弓、甲胄,何曾因去年阿宜之事拖延不交?三山商贾何曾因交战不至蓟京?”
慕容恪说到这儿,慕容评嘟囔道:“那些商人,怕是探子吧,你以为他们真会冒战火也来履行通商协议?”
什么叫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就是。慕容评无意之间说出了事件真相,可这时代,儒人看不起商人的作用,更不会想到商人天生就是间谍。
“你错了”,慕容恪批评说:“商贾重利轻义,若无严令,岂肯行走于战乱之地。听闻铁弗高治国以严苛著称,他一声令下,商贾怎敢不赴汤蹈火……我问你,辽东属国现有口民多少户?”
慕容评答不上来,以目视阳鹜,阳鹜马上解围:“原先,辽东属国有侨郡七个,口十二万余户,74万人。现在只余一万一千户,约五万人。”
“十不余一啊!”慕容恪把牙咬的咯吱咯吱响:“契丹掳走约六万人,我们迁遣走约25万人,剩下的人呢?剩下的人呢?如今辽东属国剩下什么?粮无一颗,兵不过三万,良田已成牧场,遍地皆是契丹马粪。
以五万老弱养三万士兵,能养活下去吗?我大军此番若不能胜那个铁弗高,不用汉军围城,龙城兵马皆降矣。那慕舆根大概要落得个与阿宜作伴,替高翼舔靴子了。
还有,你们知道吗?我燕军驻马和龙城,眼看要与汉国开战,可我们的士兵最近喜欢干什么——他们在学汉语,全军上下30万士卒都着急学汉语。
何以如此?据说,铁弗高美展不留降俘,俘虏若会说汉语,尚有活命机会,否则,哪怕是不会说汉语的狗,也活不下来。如此军心,开战,是需要仔细衡量的。”
在没有棉花与合适取暖设备的时代,中原对胡人的诱惑超出现代人想象——温暖的房子,没有冰雪的道路,做牛做马、任劳任怨的汉人农夫,把食物端到牙齿边上,打骂随心所欲,平常管杀不光埋,杀光一批,手下缺奴隶了就去汉人村庄挥挥刀……这是多么happy的幸福生活。
与之相较,穷困、寒冷,未开发完全的辽东,遍地虎狼出没,眼看还要成为大包袱。鲜卑人既已进入中原,何必贪恋故土?
氐族、羌族、匈奴进入中原后,何曾管过他们的故地?自高加索而来的羯族直到种族灭绝,也没想到重回寒冷贫瘠的高加索躲避仇杀。
抛弃故土——这事汉人无法理解,但慕容恪一解释辽东现状,鲜卑人马上理解了。
“不错”,和龙城王宫,慕容隽对慕容恪的计策击节赞叹:“辽东残破,十室九空,田垄无一粒收获,与其给契丹,给库莫奚,不如将它给铁弗高,至少,铁弗高在竭力做出‘季布无二诺’的姿态。”
阳鹜欲言又止,封奕张了张嘴,慕容隽已站了起来,厉声说:“这时候,我们应该在那儿?——在蓟京,在襄城。冉闵已被我们打成残破,可离开了我燕军,石祗那小子连冉闵残军都胜不了。
这本该是我们的好机遇——冉闵无力再战,石祗苟延残喘,我军坐山观虎斗,待石祗灭亡,我军顺势而下,一鼓而取中原。但现在,我强大的燕军竟然窝在辽东边上,呆呆地看着辽东发愣,进亦不能进,退亦不能退。
再这样下去,我鲜卑将失去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只能看着棘奴(石勒对冉闵的称呼)战胜石祗那狗儿。此时不进,等姚戈仲、苻健斗出结果,中原之地或归于羌,或归于氐,与我鲜卑何干?”
慕容隽一锤定音,鲜卑贵族急得满嘴燎泡。
是呀!中原,哪里有最温顺的奴隶,有最美的汉家女子,有最结实的房子、有最温暖的冬天,鲜卑不取,被氐族羌族取了,今后,鲜卑人只能在辽东的野地里嚎哭了。
没去过中原不知道,没享受过中原不知道,既然去过、享受过,怎肯再舍弃?现在不取,无论姚戈仲还是苻健占领中原后,鲜卑人花十倍力气,也不见得能再入中原。
“弃辽东,进中原”,鲜卑贵族群情激奋。
慕容恪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自言自语:“现在,铁弗高在想什么?”
“我什么都没想”,辽东,牛庄码头,高翼面对了一个须发皆白的长者,颇为无赖地强辩说:“全按公式推算的。”
这位须发皆白的长者名叫虞喜,今年六十九了,其父亲虞察是孙吴的征虏将军,曾祖虞翻是三国名人。
虞喜是为了一本汉历与高翼争执的。在这时代,历法是神圣的东西,关系到社稷的正统与传续,它不容任何人篡改,但高翼改了。
打从晋使开始赐历起,高翼就知道他修改历法可能惹来大祸,所以三山的历法被禁止外传,但没想到虞喜还是获得了一份三山万年历——类似现代万年历一样,阳历与阴历共存的三山万年历。
虞族是会稽余姚望族,吴亡以后,因为是前朝旧士族,虞喜一直没有出仕晋朝,待在家乡读书自乐。
会稽临海,过去是吴国水军基地,吴国的水军就是从这里出航辽东并发现台湾岛的。三山与晋通商后,鄞州、钱塘(今杭州)、余姚成了三山商人的主要落脚点。虞喜是在余姚接触到三山商人的,作为世家望族,他不仅与三山商人交往密切,而且还与大食、拂菻、天竺的胡商番僧有过交往。
数月前,一名三山商人在余姚病故,临死前将遗物托付给虞喜,希望他将之安葬于故乡。
本来,这事只要转托给鄞州三山商人,就能完成那人的遗愿。但虞喜翻检那人的遗物时,发现了他珍藏的一本万年历,于是,他坐不住了,不顾年老体衰,坚持北上三山,询问这本万年历的由来。在三山没找到高翼,他便追到了牛庄。
说起虞喜来,那可是个历史大名人,他是中国首位发现岁差,以及首位否决“天圆地方”学说的人。他所著的《安天论》在中国天文学发展史上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所谓岁差是指,地球公转一年不是完整的356日,而是365。2422日,这样,以365天为一年计算,天长日久会给历法造成很大的误差。古人以前不知这个差异存在,直至虞喜才发现了岁差的存在。
虞喜不是第一个发现岁差的人,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比他早发现岁差500年。虞喜也不是当时发现岁差最精确的人,当时最精确的岁差来自于神秘的玛雅历,玛雅人精确计算出太阳年的长度为365。2420日,与现代人测算结果仅误差0。0002日,就是说5000年的误差才仅仅一天。但虞喜是中国发现岁差“第一人”。
虞喜发现岁差,在中国天文学发展史上尤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令人遗憾的是,在《晋书》、《宋书》中却没有任何反映。而这一结果也没有运用于天文学,直到百余年后,祖冲之根据岁差做出大明历,才约略记述到虞喜,后人正是根据这一记述,才确定虞喜是中国岁差“第一人”。不过,这些高翼并不知道。
祖冲之做出大明历,起初也不受重视,宋孝武帝刘骏的宠臣戴法兴蛮横地说:“圣人曰:天不变,道亦不变。历法是古代传下来的,不能改动。改动了就是亵渎上天,叛祖离道。”
但祖冲之的儿子有出息,他与当时的梁武帝萧衍关系密切,所以大明历最终得以推行,祖冲之大名也被人知。
科学,与真理无关,只看你儿子与当官的关系好不好。关系不好,你便是祖冲之本人也照样踩你——这就是当时的现实。
虞喜得到的万年历是三山的文化普及版,三山正式的航海历比这个要复杂的多,它来自于海员常用的格里历,其上不仅有太阳历与太阴历的对比,而且还有每日星空图(用于测量纬度经度),潮汐图,等等。
三山的阴阳历对比主要用于航海,它不是用甲子纪年法搞得甲申,戊庚那一套,而是简单的“七月初几”,“八月初几”等记述法。万年历编排了500年历法,不仅有闰月,还有闰日出现。虞喜从这里看到的就是对岁差的修正,所以他赶来三山,进献《安天论》后借机询问高翼为什么如此编历法,当初编撰这本历法是怎么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