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纵横天下的说话功夫-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拿破仑妙语激将
拿破仑不但用兵如神,而且机智幽默、擅长辞令,是说话的高手。
有一次,欧洲反法同盟军向法国本土疯狂进攻。这是一场激烈的防御战,担任防御任务的是拿破仑手下两个屡建奇功的团队。谁知道,由于士气低落,这两个团队被反法同盟军打得溃不成军,痛失阵地。
当这群散乱的逃兵见到拿破仑后,一个个像瘟鸡似的抬不起头来。
拿破仑一言不发,只是背着双手审视了他们好大一会儿。后来,他终于叫来了传令兵:“集合!将这两个团队的士兵统统给我集合!”
垂头丧气的士兵们都惴惴不安,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拿破仑的一举一动。
拿破仑双手交叉抱到胸前,在他们面前转来转去,皮靴叩打地面的“咚咚”声越来越响,震得残兵败将们心惊肉跳。只见拿破仑的脸色越来越阴沉,终于他悲伤、愤怒地斥责道:“你们不应该军心动摇!你们不应该随随便便丢掉自己的阵地!你们知道,要夺回那些阵地要流多少血!”
那群士兵都惭愧地低下了头。拿破仑又命令身边的参谋长说:“参谋长阁下,请你在这两个团的军旗上写上一句不吉利的话:他们不再属于意大利方面军了。”
这下全场哗然。士兵们羞愧难当,甚至有人都跪下了,场上响起了一片哭声:“统帅,给我们一次机会吧!我们要立功赎罪,我们要雪耻!”
看到自己的“激将大法”起到明显效果了,拿破仑便立刻神采飞扬,振臂高呼道:“对!你们早该这样了。这,才是好士兵;这,才像拿破仑手下的勇士;这,才是战无不胜的英雄!”
从此以后,尽管恶战一场接一场,但是这两个团队的士兵均异常骁勇,屡次重创敌军,建立了无数功勋。
终于有一天,这两个团队主动聚合起来,激动地向拿破仑齐声高喊:“统帅,我们把一切污点从团旗上洗刷干净了吗?”
╔→┅┅┅┅┅┅←
更多TXT好书请来
 
◤TXT书籍下载网◢ 
。downshu。
╚→┅┅┅┅┅┅←

激将大法(4)


拿破仑似乎被这个群情激昂的场面陶醉了,他激动得不能自已,竟举起了双臂一呼:“哦!哦!不但洗刷净了污点,还为法兰西争得了荣誉。勇士们,法国人民永远记住你们!”
“嗬!嗬!嗬!”士兵们的欢叫声响遏云霄。
伟大的拿破仑,果然是一个调动军队战斗情绪的大师,果然是一个使用“激将大法”的高手。
周一灿听了余仕之的拿破仑故事,脸上也表现出了很想“来一个”的热切表情。吴老先生哈哈大笑,道:“阿灿似乎也想来一个哦,有请阿灿吧。”阿灿也笑了笑,便给大家讲了一个“泰王智斩缅王储”的“激将故事”——
古代中印半岛盛行象战。
公元1569年,泰国阿瑜陀亚王朝被缅甸灭亡。1584年,泰王子纳黎萱在肯城自立为王。缅王闻讯,于1592年派出王储帕玛哈马拔拉率兵讨伐。纳黎萱与其弟帕埃夏托萨录在素攀府领兵迎战。当缅军刚刚进入泰军埋伏圈时,泰国伏兵四起,缅军阵脚大乱。然而此时,意外情况发生了。泰王兄弟所骑的象春情勃发,看到敌象四处奔逃,便立即追赶,一时间尘土蔽日。
待得尘埃落定,泰王发现自己已经陷入敌阵,只看见缅王储骑象率众立于树荫之下。泰王飞转脑筋,思寻脱身之计。很快,他计上心来,当即以言相激道:“皇兄!你为何呆立在树下,敢来与我决一雌雄吗?良机莫失!”
当时,缅王储若是一声令下,其手下将士一定会蜂拥而上,泰王兄弟肯定会被杀掉或被俘虏,因为那时泰王身边只有数名随从。然而,缅王储也不是闻鸣镝而战粟之辈,听到泰王的挑战,心想,自己若不敢应战,未免有失王威。因此,当泰王话音一落,缅王储就催动自己的坐象向泰王的坐象撞去,撞得泰王坐象横向缅王储,王储便乘势举刀砍去。泰王灵活地俯首闪过,但帽盔还被砍破了。不过,泰王的坐象回过身来时反撞了一下缅王的坐象,使得其象也横向了泰王。于是,泰王举刀猛砍,正中缅王储的右肩,缅王储当即死于象颈之上。缅军看到主帅已死,无心恋战,便退兵而回。
此后150年里,缅甸再也不敢染指泰国。
吴老先生评点说:“古来战事,激将大法均为军事家们常用的谋略之一。‘激将大法’的其中一招‘激敌之法’,就是用深思熟虑过的话语,以气激敌,使敌人失去常态,忘却力量强弱的对比,一味意气用事,从而使敌人变胜数为失败。在阿灿讲述的此次象战中,泰王若不知用此计,也只是像缅王储那样逞匹夫之勇,必定会命毙顷刻。”


吸心大法(1)


又是一天晨来早。
也许真的是“一日之计在于晨”,苏杭城大街上已经行人如织。
昨夜甜酒之醉已消,人约名茶楼。
这是苏杭城著名的茶楼之一“周周粥”。
茶楼二层的雅座里,众说话高手业已用过美味可口的粥点,正在准备下一场交流的到来。很快,正题开始。
今天的这一场已经是第八场。在之前七场,七位说话高手每人都提出了一套“说话功夫”来让大家交流。
只听得吴墉老先生站了起来,对大家说:“这第八场,理应由我来挑起话题,我的这一套说话功夫,叫做:‘吸心大法’。”
“心”者,乃人心也。人心有什么作用?
往小里说,对恋爱双方来说,得对方心者得伴侣;对亲朋戚友来说,得大家心者得和睦与幸福。往大里说,对企业家而言,得人心者得市场;对政治家来说,得人心者得天下。
所谓“吸心大法”,说的就是,通过真诚而又充满智慧的说话,让别人喜欢你,相信你,进而信服你,心甘情愿帮助你,甚至为了你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吸心大法”是人际交往中极其重要的说话功夫,若每个人都能够修炼修炼,我们的生活必定会更加幸福与美好。
曹操烧书获人心
却说,在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后,袁绍大败,从此一厥不振。
当时,曹军大败袁军后,在袁军大营中获得金宝缎匹无数。曹操便把这些财宝赏赐给了军士们。
这时,有人从捡得的图书中发现了书信一束,皆是许都及军中诸人与袁绍暗中来往的信件。当书信交到曹操手上后,曹操的得力干将们对他说:“丞相,请您逐一点对姓名,然后把他们抓起来杀掉。”
曹操笑了笑,说:“当日,袁绍势力如此强大,而我却连自己都还不能自保,所以他们会为自己找一条后路,这是人之常情。我遇到他们那样的情况,也可能会给袁绍写信的。”
于是,他命人把所有书信都烧掉,再也不过问此事。
而那些写书信的人,对曹操却更加忠心,更愿意替他卖命了。
不留痕迹的赞美
吴墉老先生提出的“吸心大法”马上得到大家的响应。
余仕之说:“‘吸心大法’高手的能耐之处在于:他们对对方的赞美,往往能说到对方的心里去,而且还不留痕迹。因此,我很想捷足先登,打头阵先来一个。”大家鼓掌欢迎,他便讲起来——
曾国藩对理学有深入的研究。他自认为经过多年修炼,自己基本上已达到了儒学要求的德行与修养。
有一次,在与幕僚们闲聊当代人物的时候,他说:“彭玉麟、李鸿章都是大才,为我所不及。我可自许者,只是生平不好谀耳。”曾国藩这段话的意思是,拍马屁、戴高帽这类做法,在我这里是行不通的。
听了他这段类似于声明的话,有一个幕僚就说:“诸公各有所长: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敏,人不能欺。”说到这里,似乎说不下去了。曾国藩听了,便问:“那你们以为我呢?”在曾幕中,这样的议论是不禁止的。
大家都低头思索,但似乎谁都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曾国藩,一时间没有人说话,殊多寂静。不过很快,寂静被打破。只听得一个掌管抄写的年轻后生说:“曾帅仁德,人不忍欺。”众人一听,不禁拍手称好。曾国藩忙道:“不敢当,不敢当。”
那人退下之后,曾国藩便问身旁众人:“彼是何人?”于是有人告诉他:“他是从扬州来的,中过秀才,家境贫寒,办事还算谨慎。”曾国藩说:“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没。”
后来,等到曾国藩当了两江总督的时候,他就派此人去做了扬州盐运使,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扬州食盐专卖局局长”,食盐可是民生必需品,且由国家垄断,管这种东西的官可是肥缺。
还是清末。当时,有一个官员名叫蔡乃煌,小有才气,最擅长“诗钟”。诗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艺活动,活动的规则是,在规定的很短时间内,做出一副七言对联,并要求在每一句的规定位置用上抽签决定出来的字。


吸心大法(2)


由于涉嫌贪污案,蔡乃煌被免除了职务,但是,他一直都在活动,希望能官复原职。很快,他就托了朋友,想搭上袁世凯、张之洞的线。
那时候,袁世凯、张之洞刚刚用计除掉了政敌瞿鸿机、岑春萱,可谓是大权在握、春风得意的时候。有一天,听朋友说庆王、袁世凯、张之洞等人在某饭店玩诗钟游戏,于是蔡乃煌就急忙赶了过去。
那一天,大家抽出来的字眼是“蛟”“断”二字。活动主持人决定把这两个字用在每一句的第四字位置上。
当众人还在构思的时候,只听得蔡乃煌已经吟诵道:“斩虎除蛟三害去,房谋杜断两心同。”
大家齐声叫好。上联用“周处除三害”的典故,隐喻除掉瞿岑两大政敌。庆王与袁世凯听了,都觉得是在颂扬自己。下联用了唐初贤相房玄龄、杜如晦的典故,实质上是要称颂袁世凯与张之洞。张之洞听了后也很是得意。
蔡乃煌所作之“诗钟”,其字面上一句戴高帽的话都没有,而事实上,这无疑是最高明的称颂。
就这样,蔡乃煌赢得了当权实力派人物的欢心,不久后就官复原职。
余仕之讲完后,司徒朗说:“的确如此,恶俗的直接赞美会让喝过几斤墨水的人难受甚至看轻你。面对这样的人,你的赞美之词要含蓄,但是一定要打到对方的心窝里去。让对方领受你的赞美的同时,对你刮目相看。”
苏洛宾也认同:“研究一下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人的爱好,你计划如何在这个方面赞美他?你估计一下,你赞美之后,对方会说什么?你又将说什么?
卓文丹也认为:“是呀,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中,都应该挖掘任何事物的积极面。”
周一灿说:“事实上,吸心大法很多时候若能巧妙运用,还可以面对大人物时,也无所畏惧,而且能够获得这些大人物的赏识呢。接下来,我想讲两个这样的故事,一个是社会底层人物面对乾隆皇帝时的机智,另一个是名流王僧虔面对皇帝的挑战时,用‘吸心大法’巧妙避祸的。”于是,他讲了两个故事——
农夫巧答乾隆问
却说乾隆皇帝待在宫中一久,便觉生闷,于是某月某日,便带上了一班大臣,乘着龙船,沿着卫河南下,准备到农村去巡视。
在豪华龙船上,乾隆倚身窗前,观赏一路上的乡村景色。他看到路边农民在田野里耕作,牛羊在岸边吃草。如此景色,他从前只在图画里见过,如今却活生生地呈现在眼前,真教人心旷神怡。
龙船又绕过了一座山,远远看到了一处乡村。乾隆忽然想了解一下农村情况和民间有什么疾苦,于是他便命人召来了一个正在田间除草的青年农夫,要详细询问一番。
凑巧这个青年是位聪明人,他知道皇帝在京城里闲得发慌,借着巡视的名义,四处观光。因此,自己千万不能谈民间的真实情况,否则,万一惹恼了皇帝老儿,自己会性命难保。于是,他尽拣好话说,乐得皆大欢喜。
乾隆问道:“今年的收成如何?”
青年农夫回答说:“又是一个丰收之年。”
“农人的生活怎样?”
“家家户户衣食丰足。”
“地方长官还贤良么?”
“个个爱民如子。”
乾隆皇帝听了之后,果然龙心大悦,面带笑容。原来,大臣们平日里上奏的农村情况正是如此。如今看来,果真是国泰民安呀。
此时,乾隆一高兴,便叫来身边的大臣们,让他们各自报出自己的姓名,然后由这个农民来分辨他们的忠与奸。
大臣们明白乾隆是要通过这个农民,收集一下百姓们对他们的舆论,万一农民说出了真实情况,触怒了皇上,后果实难预料。但是,大家又不敢违抗圣旨去隐瞒自己姓名,因此,那些贪官污吏们真是个个忧心忡忡,哆哆嗦嗦。


吸心大法(3)


大臣们逐一报上自己的姓名。其中有好些大臣的名字这个农民都比较熟悉,而民间里也经常有所议论,这些大臣里自然有忠有奸,但是,自己又怎好照实回答呢。他寻思,这是皇帝在做戏呢,自己得想个万全之策,否则,得罪了哪一个大官,自己都只能是吃不了兜着走。幸好,这位农民的头脑也真是灵活,一下子就有了主意。
于是,他就上前奏道:“皇上,满朝都是忠臣。”
乾隆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青年农夫回答道:“我每次看到演戏,都发现台上的奸臣像曹操、秦桧这些人,都是满脸白粉。但今天我看到皇上身边的大臣们,个个体态端庄,面色红润,所以知道他们都是忠臣。”
乾隆听了,大笑不已。他身边的众大臣,也暗暗舒了口气。
这个故事讲完后,他喝了点茶,接着讲述下一个故事,名叫《王僧虔巧说输赢》。
南朝有个王僧虔,他是晋朝大书法家王献之的后代,学识渊博,智慧过人,尤其以书法闻名于世。
在少年时代,王僧虔曾在一把扇面上用隶书写了一首诗,被南朝宋文帝看到了,大为惊奇,于是便把他召来做太子的门人。到了元徽年间,王僧虔还被拜为吏部尚书。
当时,雍州破获了一桩盗掘古墓的案子,收缴了大批珍宝文物,其中还有一批竹简、皮革和锦帛,上面写了许多文字,但没有人识别得出来。这时,人们想到了王僧虔,便拿这些文字去请教他。
王僧虔看了后说:“这些是蝌蚪文,记载的是周朝典籍中所缺遗的材料。”
这时,南朝的宋已经被齐所取代。齐高帝萧道成非常赏识他,便拜了他为侍中。
萧道成也是热爱和擅长书法之人,当然,他心里也明白,自己的水平还是比不上王僧虔的。某日,他突然心血来潮,想要跟王僧虔一试高低。
其实不用比试,胜负也是明摆着的。并非因为对手是皇帝,就能够故意谦让得了的。王僧虔写字从来都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接到皇帝要跟自己比试的“战书”,他还是像往常一样,写出了一幅浑厚淳朴的正楷大字和一幅游龙走凤的草书。
在场看热闹的大臣,在由衷赞叹之余,又都为王僧虔暗暗捏了一把汗。难道他不知道对手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吗?赢了皇帝,那还了得!
齐高帝萧道成也写完了字,然后问王僧虔道:“你看我们的字,谁是第一名?”
王僧虔仔细看了高帝的字后,认真地回答道:“臣第一,陛下也是第一。”
萧道成哈哈大笑,说:“世间哪有这个道理呀,比赛哪会有两人都得第一的?”
王僧虔从容地回答说:“世间上本来就没有天子屈尊与臣子比赛的呀!臣说陛下第一,是指对其他帝王而言;说小臣第一,是指对周朝的大臣而言的。”
萧道成大笑说:“你真会说话!若是叫我处在你的地位,就会这样说:‘臣正楷第一,草书第二;陛下草书第三,而正楷第二;陛下没有第一,臣没有第三。’”
众大臣也跟着陪笑。
周一灿讲完,大家开始热情地评论。司徒朗说:“看来,面对大人物时,要获得他们的心,真的需要比较巧妙的说话功夫,需要比较高的智慧。”
吴老说:“不错呀,对下属臣子需要吸心大法,当低微身份的人面对大人物时,也是需要智慧,才能免遭祸害的。”
卓文丹说:“刚才大家讲的‘吸心大法’的运用,都是如何避免罹害。我下面想讲一个故事,它是通过自己的谋略设计与智慧,并用自己的高超说话功夫,运用‘吸心大法’把对方说服,从而令对方心甘情愿地把相印交到自己手上,从而让自己从一个布衣之人,变成了位极人臣的丞相!”大家一听,都非常希望她立刻讲出来,于是掌声非常热烈。她便讲了起来——
蔡泽雄辩得相印


吸心大法(4)


战国时代,列国纷争。然乱世出英雄,只要你有足够的才智,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
话说秦昭襄王在位时期,燕国有个说客来到了秦国,这人名叫蔡泽。蔡泽学识非常广博,尤其善于辩论。当时,他听说秦国的丞相范睢想急于卸掉丞相的担子,原因是自己的亲信郑安平和王稽都犯了重罪,令自己心中日夜忐忑不安。于是,他决心赶到秦国来,用自己的睿智与辩才,向范睢游说。
虽然蔡泽是个穷汉,但到了咸阳后他就住进了旅店,并对店主说:“老板,你给我拿些好酒好菜来,等我当了丞相,一定会给你丰厚报酬的!”
店主说:“你是什么人,居然还敢梦想当丞相?”
蔡泽说:“我是天下雄辩有智的人,前来求见秦王的。秦王见了我,必然会佩服我的才智,然后一定会取下范睢的相印挂到我的腰间来。”
店主见他如此狂妄,就对他进行了一番嘲讽,并把他的话当成笑话去讲给旅客们听。自然,蔡泽的这一番话很快就传到了范睢的耳中。于是,范睢便命人去把蔡泽召来。
当官差一到旅店,说要找蔡泽,店主便忧心忡忡地对蔡泽说:
“你看,谁叫你胡说八道啦,这下可大祸临头了!”
蔡泽笑了笑,说:“这下子我就可以更快地做上丞相啦。我一见到范睢,他就必定会解下相印让给我,都不需要去见秦王了。”
店主觉得蔡泽脑子一定是生病了,不免有点可怜他,又看到他很贫困,就说:“你不需要交食宿费用了,快去吧,只是不要连累到我!”
蔡泽便跟着官差去范睢相府。
进得相府,便看到范睢高坐堂上,范睢见到自己,也不叫自己坐,而是厉声地诘问:“想取代我做丞相的人是你吗?”
蔡泽站在一旁,从容地回答道:“正是在下!”
范睢又问:“你是来向我游说,要夺掉我的爵位吗?”
蔡泽认真地说:“唉,一年四季,运转不息,成功的退下,将来的上去。你已经到了应该退下的时候了。”
范睢有点生气道:“我自己不退,看谁能让我退下?”
蔡泽说:“人在年轻体壮、头脑灵活的时候,努力建功立业,利于天下,成为人人仰慕的英雄豪杰,这是人之常情。可是,既然已经得志,且已年老体衰,就应该安乐长寿,欢度晚年,让自己的业绩流传后世,这不是很聪明的选择吗?否则,就像秦国的商鞅,越国的文种,他们都立过大功,然而功成之后却身不肯退,最终遭受到了悲惨结局。难道你愿意做这样的人吗?”
听到这里,范睢心想:他用利害关系,渐渐进逼,自己若是说不愿意,就难免落入到了他的圈套里。毕竟,范睢也是一个才智非凡和辩才水平极高的人。于是,范睢便假心假意地回答说:“有什么不愿意的?商鞅为秦孝公制定了新法,使秦国民富兵强,扩地千里;文种使越国转弱为强,并吞了强大的吴国,为越勾践报了深仇。他们虽然都遭杀害,但功在当时,名传后世,为什么不愿意做这样的人呢?”
然而,范睢这时虽然嘴硬,但已经被蔡泽点中了要害,不能安坐了。
蔡泽接着说:“作为一个贤良的臣子,谁不想有个圣明的君主呢?光有贤臣,没有明君,国家还是灭亡的例子,从古以来就有。商鞅、文种不幸遇害,难道他们真的是想用死的代价来成就功名吗?所以大丈夫处世,身名俱全的是上等;名传下了,而身已死,是次等;名声败坏,身体还在,这是下等。不知你要做哪种人呢?”
这段话说得范睢胸中爽快,不觉走下堂来,连声称赞道:“说得好!说得好!”
蔡泽又追问范睢:“你说愿意做商鞅、文种,那么请问:今天的秦王,在信任忠臣、厚待故旧方面,比起秦孝公如何?”
范睢想了一会,不敢直说,只好含糊地回答:“不知道!”


吸心大法(5)


蔡泽又问:“你想想自己的功绩,比起商鞅、文种来又如何?”
范睢答道:“不如他们。”
蔡泽说:“秦王在亲信功臣方面不会超过秦孝公;而你的功绩也不高于商鞅、文种,但你的俸禄却远远胜于他们。他们尚且不能免祸,何况你呢?你今天的富贵已经到达了顶点,却依然贪恋富贵,不肯急流勇退,恐怕商鞅、文种那样的祸事你是难以避免的了!所谓‘日中必移,月满必亏。’你何不在此时交出相印,推荐有才智的人担任呢?在名义上,你是让贤,留得名垂青史的美名,实质上是卸去了重担。然后你就能够欢度晚年,免除后患了,这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范睢听了蔡泽深入的句句都说到自己心窝里去的分析,心里早已十分拜服,便说:“先生自称雄辩有智,听了你的一番剖析之后,果然如此。如今,我还敢不从命?”
于是,范睢诚邀蔡泽上坐,用接待贵客的礼节对待他,并留他住在了宾馆里,设盛宴款待。
第二天入朝,范睢便向秦王奏道:“有位客人刚从山东来,名叫蔡泽,这个人是一位奇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