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白起x杨宁]第一-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宁看到差不多了,不急不慢宣布退朝。
白起知他甚深,杨宁是个暴君。他最多能当个明君,仁君却和他无缘。他当然清楚这些大臣不是吓大的,所以也没有打算吓人,他真的决定挑几个刺头出来夷了九族。正好给白起练练手,省得他憋屈。
朱元璋手下的大臣一个个倒是挺乖顺,也不谈什么人权。满清入关后一个个自称奴才当二等公民自觉的很,真是太惯着他们了。爱干干不爱干滚蛋,天下有才的多着呢。
平日里爱勾心斗角也就算了,现在内忧外患不断,居然还敢勾心斗角!这样的人怎敢自称文人?
“骆养性。”杨宁慢吞吞的喊了一声。
“臣在。”对这位新近越发神秘莫测的主子还是很恭敬的。
“知道锦衣卫是什么吗?”
“回陛下,是天子亲卫。”骆养性恭敬的回答。
“不错,亲卫。”杨宁微微笑了一下:“朕觉的锦衣卫更像天子手中之剑,朕心之所向,尔等剑之所指,卿以为然否?”
骆养性心神一禀,立即道:“陛下所言极是。”
“很好。”杨宁继续说道:“剑不合用,换一把就是。但碍着朕眼睛的旧剑就不仅仅是搁置不用。朕喜欢诛九族这个说法,十族也可以考虑,明白吗?”
“臣誓死效忠陛下。”骆养性汗涔涔的说道。
“东厂、西厂、锦衣卫。”杨宁似乎不吓到他誓不罢休:“每一个机构的出现都有他的必要性。魏忠贤死了,你说他的党羽那里去了?”
骆养性不知该如何回答。
“东厂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永乐大帝觉的锦衣卫不好用;西厂出现是因为东厂、锦衣卫不好用。东厂、西厂没落是因为他们最终妨碍到皇权。不是自己亲手弄出来的东西实用性总是差一些,朕要是觉的有必要,完全可以弄出来一个南厂北厂或者洛邑卫什么的。不要耍小手段,也管好你的手下,不要辜负了朕的期望!”
“是。”骆养性别的也不敢多说了。
“你武艺如何?”皇帝温和的问道。
“臣的武艺……。”尚可。骆养性还没有谦虚完就觉得脖子上一紧,一张美丽的脸孔出现在他面前。对方眼睛里透着盈盈笑意,多看一眼都会沉溺。若不是对方的手仅仅卡在他的脖子上,他真的会被迷住。
“太差劲了。”对方声音不疾不徐,文雅好听。对方很快就放开了他,站在皇帝身边打量他。骆养性惊疑不定的看着他。
白起笑吟吟的和王怀恩打招呼:“王公公,多日不见,侍奉陛下辛苦了。”
王怀恩刚刚见识了此君的凶残,连忙笑道:“公子抬举奴婢了,侍奉陛下是奴婢本分,何谈辛苦?”
白起眸中笑意更深。
杨宁问道:“骆养性如何?”
“温室的花朵。”白起笑道:“我帮你调教几日?”
杨宁颔首,直接看向骆养性:“记住他了吗?”
骆养性连连点头。这么个艳光四射的大美人,又手段犀利,武艺高强,看上去和皇帝关系极为密切,记不住才是笑话。
“把他当作我,他的话和我的话分量是等同的。”皇帝说道。
骆养性不敢迟疑,连连点头答应。
“明日他就到卫所指导你们武艺。在他手上,要生要死,全凭他心情。”杨宁说了一句,至于怎么理解那是骆养性自己的事情。白起第二日到卫所带着小拖油瓶——半个月前刚被取名为朱玉的皇长子。
骆养性相当苦恼,他觉得皇长子似乎对自己颇有成见。可是怎么可能?皇长子才刚刚过了周岁生辰,应该什么都不懂,难道是……错觉?锦衣卫中贵勋子弟多如牛毛,这位不知名姓但武艺高强的公子带着皇子莫不是为了压制他们?
皇长子怎么能对骆养性不气愤?要不是当时朝廷摇摇欲坠,骆养性绝对被判个绞刑没商量。骆养性这货说不上构陷大臣等罪名,但坑皇帝可把朱由检坑苦了。但作为皇帝的耳目,要瞒着皇帝那坑国家坑大发了。皇长子把明朝灭亡的帐记了很重的一笔在骆养性头上。
若是杨宁知道他如何想,定然无语。作为皇帝,就要有识人之明。没有识人之明说什么都是枉然。谁都要为自己所作所为付出代价。杨宁年少的时候照样也被人坑过,不过杨宁都坑回来罢了。
再说,骆养性档次不高,欺上瞒下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皇帝的无能。有时候不是你有心就能做好一件事的。比如朱由检做皇帝明明态度端正,工作认真,但搞到最后依旧亡国了。大部分人认为他冤枉,觉的明朝灭亡势之所驱。一方面确实是个烂摊子,一方面却是他本人能力不足。要说李自成那等泥腿子都能挣出一块地盘来,他一个皇帝混得那样惨不是能力不足是什么?
白起把皇长子往椅子上一放,然后就开始完虐这群锦衣卫。白起基本上没有和己方的人切磋过,也不是他不能收放自如,而是不能杀得兴起实在是无聊又无趣。
要干这样无趣的事情白起心情就不怎么美妙。他一向只杀人并不看重如何折磨一个人。可惜这伙锦衣卫实在是熟悉怎么折磨人,而且不知天高地厚的用到了白起身上。
白起眸中笑意加深。不服管教的那绝对要吃一点亏才能乖起来,那就让他们吃点亏好了。锦衣卫那么多人,死几个也没有什么问题。
他把骆养性叫过来问道:“这里谁家世好,家里有钱?”
骆养性觉的有些不妙,但还是乖乖说了几个名字。白起又问了他们年俸,骆养性也回答了。但心中以为白起要做的最多和皇帝差不多,尽情敲打威胁一番。是的,骆养性现在还以为皇帝仅仅在敲打威胁文臣呢。
用常理推测白起那简直找虐!谁也没有想到白起就问了几句话过来笑盈盈看似随意的指了几个人:“你们几个过来。”
几个人出来,全是骆养性指给白起的几个家世特优,家里有钱的。
白起看到几个人明显跃跃欲试想要整治他的眼神,难得的在心中为他们叹息了一声。
然后骆养性看到了让他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一幕。那个美貌文雅的男人笑吟吟用手拧下他几个同僚的的头颅,一个动作一个人头,结发绑在一起拎在手中。
“骆养性。”白起温和的唤他。
“臣在。”卧槽,怎么一不小心就自称臣了呢?对方不是皇帝啊救命。
白起并不在意他的自称,温和的问道:“知道这几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吗?”
“是的。”骆养性现在几乎是凭着本能回答问题。
“凭他们的俸禄,哪里过的上这样的日子?”白起温温和和:“想必是贪污了。贪污是大罪,陛下最为厌恶这点了。身为陛下亲卫,却做下这等让陛下尊严扫地的事情,这样的家族也不该存在了。念及是陛下亲卫,也不说株连九族,但抄家灭族却一点不为过。”
骆养性快要哭了:“您说的极是。”饶是他们再习惯折磨人,也要被这种直接把头颅拧断的举止吓死好吗?最主要的不是头颅断了,也不是死人了,而是被人轻轻拧断的。想想上次在皇宫这位的手搭在他脖子上,再用力一点他身首绝对分家好吗?想想就不寒而栗。
“有他们贪污受贿的底子吗?有的话就带上,也不用去诏狱浪费粮食,就地解决。找动作利索点的,和我来。安排其他人围住另外几家,连只苍蝇也别给我进出,谁出了事我斩他满门。”
“陛下……。”骆养性现在不光惊惧,还害怕这位胡来,没有圣旨一个半个人也没谁注意,但屠戮满门不可以啊。
“陛下说过,我的话和他的话分量等同,行动,不要让我说第二遍!”白起声音不大,骆养性却不敢多说,规规矩矩照着他的吩咐来。









第50章 第 50 章
第四章料峭春寒花未遍
白起效率相当快,骆养性带队,每到一家,先把罪名一念,贪污了多少,做了多少坏事,然后就动手杀人。
白起多少还顾着在外面,就从锦衣卫哪里拿了一把刀充门面。锦衣卫用的刀品种多而齐全,不过都走的奇巧路子,轻飘飘的,白起拿着刀随心所欲的杀人。老弱妇孺他杀起来也面不改色,比锦衣卫更像锦衣卫,心狠手辣没有丝毫同情心,动作非常快,大部分人都是他杀的。骆养性暗暗咽了一口唾沫,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得罪过他。
崇祯三年的春天整个北平都笼罩着血色,先是天子亲卫锦衣卫至少不涉及九族,搁后面的文臣比锦衣卫惨多了,九族连诛,一点情面都不留。在朝堂上和皇帝对着干,没问题,马上去查你经济问题,查哪死哪,一查一个准,全部严惩不贷。
要辞职,没问题。但这种一旦对皇帝不满意就辞职罢工的行为明显是威胁皇帝,以下犯上,再加上贪污受贿等问题,妥妥九族株连。
朝堂倒是一下子平静了下来,但内里暗流更是汹涌。不是大家害怕了突然强硬的皇帝,而是他们还在观望。
杨宁要和他们计较那得呕死。反正杨宁打算慢慢把这群人换掉,一个个肥的流油而且不识抬举更好,到时候收拾理由都是现成的。
只要暂时震住了他们等到白起打了胜仗再说。反正这次的震慑足以持续一年半载。而一年半载他的威信根基都有了,暗手也留了,白起那个时候也如日中天。这些没眼色没能力没忠心的货一个个就可以领盒饭了。也不是杨宁硬要把这些士人当奴才用,而是综杨宁的目光来看,他们不配被当作人。
作为明朝的臣民,最后有的是人投靠清廷。并不是说杨宁一定要所有的人为明朝的灭亡买单。但这些自小受着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教育长大的士子别说陪同皇帝殉国,连最起码的气节都没有!
这在杨宁看来就相当于他治下天灾人祸,风雨交加之时深得他信任的好友兼下属余唱晚、段情、乔明辉、楚然几个不陪他渡过难关反倒去投奔他的对头,这已经不是忠心不忠心的问题,而上升到人品问题了。试问这朝中大臣,哪一个不是崇祯皇帝信任的能臣?但最后陪着皇帝死的也只有一个太监而已。
学了这么多年的忠心爱国,文韬武略,竟是没有一个太监来的真诚刚烈,当真是可笑极了。这样的人如何称得上臣?既然他们在满清的奴才制度下如鱼得水,那他也把他们当奴才看罢了。
做士子,他们不配!
其实到现在,还没有几个人知道那个震慑的锦衣卫都战战兢兢的杀人狂到底是谁。
任外面再是起义造反,至少这一刻的北平是安定的。杨宁的心安稳而安定,恰好同外面的人心惶惶相反。
朱玉自从看了白起的现场版杀人,就没有好过。他见了白起总是不自在,哪怕白起总是笑盈盈的,他也不靠近他。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短短的两个月,原本圆润的白团子变得憔悴极了。衬得一双大眼睛又黑又亮。
白起当然知道这个成人芯子的皇长子怕自己,每每总要逗弄他一会。白起觉的这个皇长子特别有意思,清高忧郁。明明年纪幼小,却行销骨瘦。白起发现见自己一次,这位皇长子更憔悴几分,极为惊讶,他能知道这位清高的皇子与其说是怕他不如说担忧他胡来毁了皇帝。他对皇帝极为在意。
并不是在意杨宁,而是在意皇帝。
“你还好吗,小殿下?”白起微笑着问他,只要在杨宁身边他的心情都非常愉快。他语气温和,语速不紧不慢,身上端的有一种无法言说的优雅。白起身上的优雅和时下流行的风尚礼节举止等无关,那是一种很模糊的界定,反正见过他的人都会觉得他的姿仪优雅。至于说优雅在哪里,大部分是说不出来的。
皇长子摇着头,有些阴郁的说道:“孤不好。”
白起笑起来,如春回大地,极为美丽炫目:“为何不好?”
“你们在干什么,要毁大明吗?”皇长子心烦意乱:“你们什么都不知道,你以为他们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个人,他们朋党众多,你们收拾了一个一群人就会反驳反抗,你们简直不知天高地厚。
“诸子百家都被嬴政灭了。”白起微微笑道:“难不成你认为陛下的智慧不如嬴政小儿?”
卧槽,多么自信狂傲才能说出嬴政小儿几个字?皇长子觉的整个人都不好了。
“无知狂妄,该死的你除了拳脚武艺好一些,你带脑子了吗?”皇长子气急败坏,说话又急又快,但签于年龄实在幼小,一不小心被自己口水呛住了,傻乎乎的张着嘴巴,然后脸变成了猴子屁股。
白起忍不住大笑起来,“你这小孩,忒是好玩。”
“……。”皇长子的愤怒憋屈无法言说。
杨宁听到白起的笑声,忍不住一笑,对难得对李标温和起来:“李卿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李标有什么可说的?杨宁对他还算温和的,对上有几个刺头,那是一不顺心就被锦衣卫请到诏狱谈人生的。
“朕想也是,做千古唾弃的佞臣是一种;做铁骨铮铮的铮臣也是一种。李卿一向识大体,自然明白。”杨宁淡淡道:“朕不是豺狼虎豹,不要太过屈下你的膝盖。也不要太高看自己,朕身在九重,看的比你更清楚。”
李标躬身答应。
从皇宫出来的时候,恰是斜阳西下,正是春寒料峭,一阵风过,李标打着寒颤裹紧了大氅。






第51章 第 51 章
第五章男儿何不带吴钩
 “袁崇焕?”白起打量着袁崇焕,唇角含着淡淡的笑意。
袁崇焕微微细喘了几口气,抬头看着站在他牢房前的年轻人。刚开始的时候他差点以为这是个女扮男装的姑娘,但很快就不这样认为了。
白起淡淡的笑,不疾不徐的自我介绍:“阁下人在诏狱,对我想必也有所耳闻。我就是把你这些邻居送进诏狱的那一位。”
袁崇焕瞳孔微微一缩。
袁崇焕他有才华又能领兵打仗,皇帝把他关了这么久还没有定论,放出去的可能性极大。再加上这几个月锦衣卫自己都战战兢兢的,所以就算人确实十分憔悴,但离死还远着。
“看来你的确知道我是谁。”白起沉吟了一下,指了指自己怀里的小团子:“这是皇长子。”
袁崇焕急忙跪下见礼:“罪臣袁崇焕叩见殿下。”
白起不闪不避抱着团子受了他一礼:“你起来吧,礼数再完整有什么用途?陷陛下于困境,皆是你不忠不义之故。”
这话扯的成什么?袁崇焕就是个傻子也不能让对方把这么个大罪名盖他头上。他刚准备说话就被白起止住。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白起微微一笑:“你不觉得你在陷陛下于不义?你认为自己忠心耿耿?”
“你自己也是进士出身,自然明白读书人的分量在大明朝有多重。”白起顿了一下:“党争严重,贪污成风。陛下年纪轻,他们自然不把陛下放在眼里。陛下许你大权,自然是希望你能澄清宇内,还大明大好河山。可是你让陛下失望了。”
“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白起说出了历史上给袁崇焕定的罪名,他觉的像这样的将军放在他麾下早就死了,“你误我大明基业,真真死不足惜。要我说,那你干什么,你比方孝孺可恶多了,十族尽诛都是轻的。”
“我不信你和后金合谋,但你误我大明是不争的事实。”白起淡淡道:“你的仁义成全了狼子野心的后金,我大明士卒数十万葬于你手,后金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几十万的大明军民已经用生命为你的仁义买单。”
袁崇焕的眼神沉黯,他抖动着嘴唇问道:“这是陛下的意思?”
“我的意思而已,不过我不觉得自己说错了。”白起一笑:“你的罪孽,罄竹难书。国难当头,不可能杀将,但你的所作所为,陛下必将大白天下!杨宁当然不可能杀了袁崇焕,但也不可能再用他。
就是这么一个人,却被后世捧上了圣坛,大吹特吹。其实也不过一个人而已。而且,他似乎把大明当作了自己所有物,按着自己的想法私自议和,推广所谓的仁义宽厚理念,简直是读书读傻了。

白起对袁崇焕失望,他更生气的是清朝那个该死的乾隆皇帝居然指鹿为马,颠倒黑白。把袁崇焕翻案定做明臣忠臣简直罪不可恕!
白起哪里会注意一个小小的袁崇焕?但看看袁崇焕的洗白记载,总有着那么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执拗清高在的。白起多少认为也许这个袁崇焕和这个历史上的白起有那么一点关系。说不上什么转世重生,估计就是有那么一些公用元素相同(也就是常说的三魂七魄中的一部分)。不想一看之下大大失望,他不怒才怪。
杨宁知道白起去诏狱和袁崇焕谈人生也没有当一回事,倒是白起写了袁崇焕的各项罪名给他看他才有些惊讶:“袁崇焕惹到你了?”
想都不可能,杨宁做皇帝的都没有表示呢,白起一向只关注战争鲜血这方面,袁崇焕都下诏狱了,绝对不会惹到他。杨宁看了白起写的罪状,忍不住笑:“看到你给他罗列的罪状才知道历史上的崇祯皇帝是个厚道人。”虽然这么说,杨宁毫不含糊的用了白起罗列的罪状。
杨宁收拾人前都会把对方的罪名、被收拾的原因罗列的清清楚楚。他攻打六国没有理由都能创造理由别说袁崇焕一身的罪孽。收拾一个国家大员,不可能说杀就杀,指不定袁崇焕的心腹和被他施恩过的人还以为袁崇焕有多伟大呢。杨宁要做的,就是要消除袁崇焕的影响力。杀一个人简单,但袁崇焕犯下如此大罪怎能死去?他必须活着,活着看他自己可笑的仁义仁慈到底错的有多离谱。
袁崇焕的还没有判刑天下百姓差不多就知道了。杨宁要说打仗军事,不说一窍不通,却是真正的纸上谈兵。他熟读兵书,但也仅仅是熟读兵书而已。白起既然觉的袁崇焕不冤,那就绝对没有说错。白起清高傲慢并不是目下无尘的傻子,他对人心的了解丝毫不比杨宁差。 白起更多的时候是无视,并不是无察。
能把白起惹怒也是袁崇焕的本事(其实是乾隆),杨宁不觉的白起需要安慰。大部分时候,白起比杨宁要理智冷酷的多。
崇祯三年的内阁人员不说能力如何,忠心与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胆子不大。
一个个都属于王八属性,缩头缩尾的。虽说一个个心里还有别的想法,但至少在杨宁眼皮子低下乖乖的。
杨宁微微哂笑,用对付武人的法子对待文人他们战战兢兢;用对付文人的法子对待武将,他们也要趴下。
不过可悲的是大明朝的武将大部分居然是文官兼任的。文官掌控着军权,如袁崇焕这样的都叫厉害,可见大明军政腐朽。
崇祯三年四月初九,崇祯帝发《明诏》,惊动了天下。
《明诏》从后金的叛乱谋逆说起,陈述利害,并说明若后金立国,汉人必是重回蒙古人统治的黑暗时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再说王嘉胤等乱民造反,先是介绍王嘉胤的家庭及经历,当捕快被革职、参军被打军棍差点处死。这些都说明他就是天生反骨仔,在哪反哪,误国误民,当诛九族。、三说袁崇焕等佞臣误国,朝臣欺下瞒上,贪污成风,党争严重,国将不国!
杨宁的《明诏》要求每一个人,包括妇孺都要了解。他并不想像这些封建统治阶级一样尽情愚民。他想要的国家海晏河清,盛世景宁;他想要的臣民清楚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该怎么做。
崇祯三年五月初三,锦衣卫血洗王嘉胤、李自成、张献忠等四川陕西一带的乱党九族,手段血腥快速果决。与此同时,皇帝的诏令也出来了,念及这些造反民众被贼首所惑,愚昧无知,限十五天内到当地政府处投诚,既往不咎不说,还另有安排。若继续执迷不悟,王嘉胤等人下场就是他们的下场。至于王嘉胤、李自成、张献忠等贼首更是跑不掉,白起亲自动的手根本留不下活口。
天子雷厉风行,手段血腥残忍,和他的先祖朱元璋有的一拼,朝堂肃然无声。好想辞官走人,但是皇帝早说了,谁敢辞职就视为威胁皇帝,立即九族同诛。
锦衣卫的名声再次达到了顶峰,甚至比朱元璋时期更甚。
骆养性跟在皇帝身边,心里十分清楚他们这个言笑晏晏的皇帝下起命令来是何等的冷酷决绝。能把吴三桂这样无拘无束的强兵拘在身边为他效力,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崇祯三年四月廿二,皇帝任命吴三桂为辽东巡抚兼蓟辽总督,镇辽东。
也在这时,朝臣这才发现这位新任的辽东巡抚居然是前些日子砍人如切瓜的锦衣卫头目(误)。
白起到辽东时候,刚刚赶上了战争。
吴三桂当日到京城为的就是给京城送信搭救袁崇焕。因为吴三桂的老子吴襄是辽东总兵、他舅舅祖大寿锦州总兵,都是袁崇焕的旧部。
等白起版吴三桂归来时已经踩在他爹他舅舅的头上,继任袁崇焕之职。吴三桂去京城的时候就是孤身一骑,归来时候身边跟了十几个亲兵(锦衣卫),听闻孙承宗在滦州指挥作战,他半点没有犹豫赶赴过去。
卢庆抽了抽嘴角,这位主子哪有什么怕的?估计真的开打了后金也只有跑的份。白起运气相当好,正好遇到了后金的援军。援军不多,目测不超过五百,大约四百余,白起招呼一声下马冲进后金军中。巴都礼要哭了好吗?自从京畿之战明军元气大伤,他们就不太把明军放在眼里。
白起刚刚下马向他们冲过来的时候他们都把白起当作了一个美貌的汉人小娘子(吴三桂身高1。7多一点,满洲女人身高1。7的多的是),但谁能想到这个美貌胜妇人的小白脸一剑出连着十余人的首级落地,他身后亲兵也一个个不是吃素的,越杀人越兴奋(……),嗷嗷叫着跟着白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