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协议的签订比我想象中要顺利很多,CRF表的制订也很快,原计划三天的活两天就完成了,车票是提前订好的,我就空出一天的时间来,刚好可以在首都北京逛逛!
想着有一天的时间可以在北京逛逛,我兴奋不已,西苑医院附近有北大、清华还有颐和园,但那都不是我最想逛的地方。我脑海中想的是同仁堂。学习中医这么多年,也看过电视剧《大宅门》,我对同仁堂有种特殊的情愫。

第二十三章:游历(下)
我安置好行李,就从北京站坐地铁来到前门。
前门大街并不象我想象中那样繁华,但还是很热闹的,有浓郁的商业气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同仁堂就在前门大街的一条小巷子里,走进这条古老的巷子,感受着两旁的建筑所沉淀的文化,我仿佛走进一条历史的长廊。
终于看到了同仁堂!
它也不象我想象中那样的宏伟壮观,却宛如一块剔透的古玉,小巧、古朴而精致。门口的对联深深地吸引了我:”修合无人见,心存有天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一种敬意由然而生。从这简单的两句话里,我看到了同仁堂做药、做人的准则,也看到了中医文化的传承。入口处的大屏风上绘有巨副李时珍像,两边写着金字对联”同气同声济世济民,仁心仁术医国医民”。同仁堂一楼出售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二楼是参茸专卖,两旁的墙壁上挂着历代中医圣手的画像。店里随处可见药材标本图片。几个白胡子的老中医就坐在诊桌后为患者把脉问诊。古风古韵的同仁堂满载着百年老店的气息就这样扑面而来,让我感到熟悉和新奇。我仿佛一个迷路的小孩找到了回家的路,心中有无数的冲动被激起。
终于找到了!我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去年回老家同父亲谈起开诊所时,我的脑海是一片空白。而如今看到同仁堂,我的脑海里慢慢浮现出我的未来——我要创办国医馆,创办属于我自己的”同仁堂”!
我流连于同仁堂每一处的设计和构思。从楼下看到楼上,再从楼上看到楼下,仔细研读这本沉淀了几百年的古书。虽然到了不得不离开的时候,我仍沉浸于自己的梦想之中。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我辗转于不同的城市签订临床协议,但脑海中还时时勾画着自己的国医馆。
因为人手不够,我一个人身兼数职。既要忙于负责组织临床试验药品的生产,又要组织试制与药品外观一模一样的模拟药品,为双盲双模拟试验做准备。在繁忙的工作中,我仍抽时间打听了开药房的手续,得知开药房需要执业药师证。于是工作之余我开始为执业药师考试作准备。那是一段忙碌而充实的日子,我几乎抽不出时间去市区看女友。
当前期准备工作做完后,我又成了临床监查员,这名字听起来气派,但实际却是一份不那么容易的工作。说白了,就是夹心饼干的那个心。
面对公司要保证临床试验的进度,还要尽量节省费用;面对临床那些教授们,他们希望时间不要太紧,CRF表格不要太复杂,观察费用不要太低;针对受试者,要让他们知情同意,但又不能把他们吓跑,同时还要他们按时复诊复查,以免成为脱落病例;面对药监局,所有数据必须真实,不得伪造,方案要尽可能详尽完备,否则产品可能被枪毙,最终拿不到生产批件,全部工作白作……
监查员的工作就是在这种夹缝寻找平衡。公司、教授、患者、SFDA都要兼顾。有人称这工作是“带着镣铐的舞者”,而我却觉得要有“疱丁”的本事才能在夹缝中游刃有余,在对立中寻找统一,在阴阳里寻求转换。
也正因为有许多困难, 我才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那些知名的中医专家和教授。这些困难是工作的深沟险坡,却也是我更深地理解中医的上山阶梯……
从II期临床开始到III期临床结束,我结识了许多中医消化专业的高手。在此期间,为了帮公司寻找新项目,我也拜访过许多大专院校从事中药新药研发的专家。从陌生到朋友,我学到了很多。除了学习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临床监查、数据统计处理等知识外,我更多的是从这些专家教授身上学到为人处事的方式、做人的态度,也见识了他们学术上的严谨。这些都成了我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
在众多的专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北京的李教授、辽宁的张主任、江苏的王主任……
每次到西苑医院,只要有李教授门诊我都要去看看。他坐诊时,博士生、研究生一二十人围着。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芋汤主之……”李教授就这样一边切着脉,一边背着伤寒论的条文,然后是口述药名和剂量,最后反复叮嘱病人用药注意事项,周围的学生们拿着本子飞快地记录。
李老看病是一种艺术,看他看病也是一种享受……
辽宁的张主任也是博士生导师,以治疗脾胃病和肝胆病见长。学贯中西的他看病则是另一种风格。
有一次看他给病人号脉,号完脉指着墙上消化系统的挂图说:“你患的是胃溃疡,这个地方烂了一小块,诺,就是这儿…。。”
他指着胃小弯处说:“不信,你去做胃镜看!”
别说,病人真的做了胃镜还真就是这个地方。不光病人连旁观的我都佩服的五体投地。听他的博士生说,张主任号脉号出的病变部位基本可以与胃镜吻合。他将外科治疗疮伤溃烂的消、脱、补法用于治疗消化道溃疡,采用黄芪、黄连、三七等治疗消化道溃疡收到很好疗效。
而江苏的王教授更象是一位慈祥的长者,他的目光总是充满了睿智,他对小儿腹泻的治疗有独到之处。
一次门诊来了个长期腹泻的小孩子,中西医治疗半年均无显效,找到王教授。王教授仔细为患儿诊查过之后,再看了看病历和以前的处方。
“这个方子很对啊,小孩子腹泻也是脾胃虚弱引起的啊!”
“那为什么服药后仍然不见好呢?连吃的药都拉出来了。”家长不解地问。
“小孩子胃肠道很娇嫩,加上长期腹泻,对药物的吸收很差。中药内服,增加了胃肠的负担,难以起效……”
“那咋办呢?”家长急切的问。
“你就用这个原方,每天煎两付药的量,然后用来给小朋友泡泡脚。小孩子皮肤薄,通过皮肤可以吸收一部分药物,直接进入血液,不增加胃肠负担,又能起到治病的作用。”
家长半信半疑。
王教授说:“放心吧,这个办法我用了很多年了,效果很好,不用担心。”
而目睹这一切的我更是长了见识。几年后,我用王教授的办法治疗小儿腹泻,无不显效,更加深了我对王教授的佩服。
我在天南地北的跑着的同时,从不忘带着执业药师考试的复习资料。无论多么忙,每天都抽时间温习教材,甚至在火车上也捧着书在看。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我成功地为公司拿到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时,我也通过了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获得了执业药师证。下一步该考执业医师证,而我在药厂上班,无法取得报名资格,我该怎么办……
 
第二十四章:下海
由枯燥积累而成的乐趣才是真正的乐趣!由埋头为基础的抬头才是真正的抬头!
获得了执业中药师证书后,凭借我的社会关系和目前合理合法的条件,申办药房是很容易的事情。
我打电话回家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还是那句话,“三十岁之前别想着自己干,你要学的还很多!目前医师资格证还没考到,纵然你的药房开业顶个屁用,谁来坐诊?可以考虑下海,借用药师身份到医院上班,然后找机会考取医师证……”
关键时候,父亲总能将我浮躁的心静下来,是啊!父亲说的没错,我开办国医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我当中医,为患者解除病痛的理想,光开个药店,再请人坐诊,与我的理想大相径庭。我还是得先考医师证!
我决定辞职,从药师做起。
公司领导非常不理解,他们正准备将我升职而我却选择了离开。但我心意已决,好在新婚的妻子理解并支持我的决定,于是我离开了工作三年的城市,离开了心爱的妻子,独自一人闯荡上海,这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在上海的高中同学崔浩热情为我接风,酒桌上听了我的打算,高兴地告诉我,第二天虹桥人才交流市场正好有医药行业的招聘会!
“看来我的运气还不错!”我笑着说。
“也不看看你是谁的同学!来来!祝你旗开得胜”他笑道。
我的运气还真不错,正如网上报道的一样,上海正好缺大量的执业药师,尤其是急缺执业中药师。
招聘会上,有三家医院、十几个药房都在招执业中药师。我选择了一家小型的私立医院,我的医学背景,加上几年的新药研发经验,和参与药厂GMP认证的经历,让我轻轻松松的争取到了中药房主管的职位。工作也非常轻松,主要是负责药材的验收入库、养护和一些日常的管理工作。
医院中医门诊就在中药房隔壁,有两个专家轮流坐诊,每天也就十来个病人,大多是老病号,也许是医院知名度不高,医院经营处在一种不稳定状况,熟悉了药房的所有工作后,没事时我总爱到隔壁的中医诊断室看看,看看上海中医的用药思路和特点。
上海的中医处方相对其他城市而言,用量有些偏小,比如砂仁用量3—5克、黄芪8—10克、当归5—8克、甘草3—5克……
慢性病每次开药,每次一般是十剂,有些患者效果很好,有些则效果一般,也许是专家年纪大了,用药小心了些。而药房抓药的则说这都是太平剂量,反正即使治不好也吃不死人。而专家总认为我们只是些略懂中药的毛头小伙,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时常以专家自居,也许上海人排外思想太重吧!我私下认为。
一次机会,改变了专家对我的看法:
患者,女性,50来岁,头胀痛跳痛2月,伴目赤,心烦,血压16095mmhg,专家切完脉,诊断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处以如下处方:
天麻10克 钩藤10克 石决明25克珍珠母25克
白芍15克川芎10克制首乌15克龙胆草5克甘草3克  十剂
患者服用前三剂后,症状明显缓解,服用第四剂开始出现周身不适,服用到第6剂,出现周身疼痛,借用患者的话说,“感觉体内有个东西在串,一会在上,一会在下,有时几个地方同时疼痛。”
专家反复切脉,反复看处方,一脸茫然,也不知如何给病人答复。患者平时性情急躁,眼看病没好,反而增加一个新病,拉着专家的衣服说这是医疗事故,眼看事情就要闹大,我急忙站出来说:“别急!来!让我切切脉看看!”
病人很不情愿的坐下来。
六脉平和却无神气,似有三分散漫。再看看处方!我一下子明白了……
专家因病人肝肾亏虚、肝阳上亢采取了养肝、镇肝、泻肝、柔肝诸法于一方,药证相符,但由于患者平素性情刚烈,肝气较旺,现在诸法合施,患者肝气欲升被镇之,欲激被泻之,欲躁被柔之。肝为将军之官,对全身气机有统帅作用,现今患者之肝,好比一个统帅三军的将军被镇之压之,导致三军无人统帅,各自为阵,故出现周身不适。
想明白这些,我对患者说,医生的处方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你服用第一剂就会不舒服了,而事实是你自己说服用前三副效果很好,这中间可能是你这几天生了些闷气,气郁在体内,所以感到不适,方中加上一味疏肝的药就可以了!
“不会这么简单吧?我怀疑是慢性中毒了!”
“这样吧,如果你不信,你可以先包10克薄荷回家,泡泡茶喝,如果下午不痛了,说明我的看法是正确的。如果还痛,你再来找我们!也就这几个小时,不会延误你的病情!”我诚恳的说。
“那好吧!”病人领着10克薄荷走了!
“薄荷能解决问题吗?”专家疑惑的问我。
“肝为将军之官。患者性情刚烈,养肝、镇肝、泻肝、柔肝同时运用时反佐一味疏肝之药,则病情好转更快…。。”我分析道。
专家一下子明白过来。“看不出啊!小伙子,你对中医的理解还有如此的深度!”
“我自小开始学习中医,大学毕业后因就业困难,自学药学,考取药师,现在正准备考取医师!”
“考医师得报名啊,再过几个月就要报名了,要不要我给院长说说?”
“那好啊!”很高兴专家这时能帮忙。
当天下午,上午的患者来到医院,刚进门就喊,“那位小医生呢?”
“哪位小医生?”导医问。
“就是上午让我喝薄荷茶的?”
“那是我们药房的余主管”导医一边回答,一边叫我。
“情况咋样了?”我笑着问道。
 “你给我的不会是止痛药吧?”
上海人疑心真重,我心里想,“不是的,难道你喝不出薄荷味道来?”
“是有股子薄荷味!也真是怪,喝了半杯薄荷茶,就不疼了,全身也立即轻松了,大脑也清醒了不少,看来还是你说得对,老头子这两天气了我,所以才发这怪病,上午真是错怪你们了……”
“那剩下的几副还加薄荷吗?“
“加!加上就不怕生气了!”我开玩笑。
自那以后,专家刘主任经常主动和我打招呼,还帮我办好了医师考试报名的事,我也经常到他的诊断室坐坐,上海话我听不懂,什么阿拉阿拉的,一句也搞不明白,主任就用普通话和我慢慢交谈,有时来了病人,他也给我学习的机会,切切脉,一同分析病情,有时候也让我开处方,他签字。
一次有个急性巩膜充血的患者前来就诊,刘主任看说这个病不重,但治疗好至少5天时间,而病人说明天下午要主持节目,明天必须要好。
刘主任摇摇头,问问我有什么高招。
“桑叶80克,生麻黄5克,煎水1500ml,当茶慢慢服用,明天中午就好了!”我淡淡的说。
“真的?”病人惊奇地问道。
“应该没问题!”小时候我二婶得此病,单用桑叶就治疗好过,只是得两到三天,学了《内经》,明白了“火郁发之”后,在桑叶基础上增加了小剂量麻黄,用了几个病号,效果比原先更好。
刘主任按我说的给病人开了处方,我给病人抓了药。
三天后,病人写来了感谢信,感谢医院中医科门诊及时为患者解除了病苦,而且花的钱又很少!
以前还对我有些怀疑的刘主任,主动向医院请示,建议让我每天陪专家坐半天门诊,我的临床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刘主任用药以轻灵见长,并非所谓的太平方。
他给我举了个例子,医生看病下药,如同用柴刀劈柴,力量要适当,用小了劈不开,用大了,柴劈开了,但地上也被劈了个大坑,用药不能一味追求大剂量,医生靠的是技术吃饭,不是卖药吃饭,只要辩证准确了,一味药三五克也能解决问题,四两拨千斤,用药的目的是激发人体潜在的能量,而不是代替脏腑的功能。比如补肾,40岁以下的患者,用药不可竣补,否则脏腑功能会因为竣补太过反而受到抑制,停药后一段时间反而病情加重。用药引导,恢复脏腑功能,让他们相互之间能够协调、相生,正气自然会慢慢恢复……
刘主任的话改变了我对南方中医用药的看法,也改变了我读大学时《中药学》上用量不大的看法。
是啊!中医的精髓是辨证施治,只要辩证准确,小剂量也能起到很好效果,如果辩证不准确,盲目大剂量处方,反而损伤人体!
几年后的今天,当我用一包小柴胡颗粒治好病人的感冒时,我才深切的体会到,刘主任当年这番语重心长的话意义何等深远。现在对于一些慢性虚劳的患者,我也会采用小剂量调理,慢慢恢复患者脏腑的功能,而不是大剂量用药,暂时替代脏腑功能……
就这样我在这家医院一边当着药房主管,一边陪着专家们坐诊,一边准备我的执业医师考试。一年后,当我在网上查询到我的执业医师考试成绩时,我松了一口气,从四岁开始学习中医,到现在29岁,奋斗了二十五年的我,终于得到了国家的认可,成为了一名合法的执业中医师……
我站在上海的外滩,拿着薄薄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暗下决心,一定要将我的国医馆办起来,我要拥有自己的”同仁堂”……
 
第二十五章:创业篇
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人生哲学是不后悔,面对人生,既要有当机立断的决心,更要有不后悔的气魄……
获取执业医师证后,医院领导也看出了我对中医的挚爱和学习中医的天份,决定将安排我到另外一所分院单独坐诊,而且工资也长了很多,面对这些诱惑,我谢绝了。
为了创办自己的“同仁堂”, 我再一次选择了从头做起,从上海回到了大山深处,我坚信中医的根在基层,而不是在霓虹灯下的都市……
按照早已想好的字号“任之堂”。我顺利在工商局进行备案,然后按照药监局的要求提供申报材料,同时进行门面装修,一切按照计划进行,非常顺利,一个月后便开业了!
回想二十多年来所走的中医之路,想想太爷对我的期望,再想想中医的现状,开业前几天,我为我的任之堂写了传:
 
任之堂传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今吾中华传统之医学,受西方医学之影响,已渐失其本色,迷失其方向,为继承、弘扬传统之医学,使之发出璀璨光芒,于乙酉年之仲夏,创办任之堂大药房,取”任之”乃为弘扬祖国医学之重任尽绵力之意也!
愿吾华夏之医学同胞,勤思黄帝之古训,缅怀神农之艰辛,借”西”以扬”东”,习”古”而博”今”,共为中华传统医学之复兴而奋进……
 读着这篇简短的任之堂传,回想这二十多年的求索之路,再看看刚刚成立的任之堂,我感慨万千!7月28日,这个永生难忘的日子,我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同仁堂”——任之堂!
开业后的一段时间,生意正如我预计的那样,非常不稳定,也十分清淡,每天也就十几个人过来买药,基本没有专门过来看病抓药的。
我给自己定下要求,凡是进店买药的,都得让病人服药后有效,形成回头客!于是就出现了病人过来买盒银翘片,我也给病人切切脉,很多时候,病人买药是盲目的,他们也不知道服用什么药合适,通过切脉,不仅告诉他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告诉他们身体还有什么慢性病,应该如何调理,切脉的准确性很多时候让病人吃惊,通过切脉后,再建议给病人服药,往往几块钱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慢慢的,药房成为周围低收入人群的看病中心。
一次有个老爷子过来买止泻药,我切了切脉,脉象洪实有力,我说:“您是不是拉肚子时肛门发热、发烫?”
“是啊!前几天吃了牛肉火锅,太辣了,拉了两天,还不舒服!”
“您不能吃止泻药,得吃三黄片,将体内的热毒清理干净后,就不会拉肚子了!”
“三黄片不是泻药吗?吃后会不会拉得更厉害?”
“不会的!吃了两天就好!”
病人将信将疑地买了盒三黄片走了,第二天逢人就夸我用三黄片治好了他的拉肚子。就这样,老百姓的口碑远远比广告效果好,药房的知名度慢慢传开了,附近的居民都知道药房有个会切脉的年轻中医。
开业三个月后的一件事,一下子改变了药房的状况:
那天上午,一对中年夫妇过来就诊。
“听说你切脉有两下子!你看看我老婆是啥病?”男的带着一种不屑的口气说道。
病人坐了下来,通过望诊,患者双手纹路很乱,满脸写着一个大大的“困”字。切脉,左寸沉迟而细,左关郁涩,右尺沉紧,但左手寸脉上鱼际!
“病人应当平素性情急躁,肝胆之气郁涩化火,形成胆火扰心的病机,中焦火重,热扰胸膈,喜食冷饮,冷饮过度,有形成肠道寒湿过重,心与小肠相表里……”我一边切脉一边想。
我说:“长期失眠,伴心烦口苦,喜食冷饮,大便不规律,时干时稀,经期小腹冷痛,月经延迟,色黑成块,双下肢冬天怕冷!”
两口子听我说完直发愣,男的说,“你咋知道的?”
“脉象上写着的啊,很清楚!”
“看不出,还真有两下子!实不相瞒,我就是这附近厂里的职工,大家都听说你切脉很准,想过来找你看看,今天我们是打头阵,你将我老婆失眠治疗好了,我帮你宣传!”
“我现在每天晚上服用十片安定片,才能睡上三小时。这几年,中西药吃了不少,有的说是心血不足,有的说是肾阳虚衰,有的说是心虚胆怯,服药几年,也未见好,还从北京买了几千块钱的药,也不管用!你有把握治疗好?”从女的话中可以看出的确吃了不少中药,连中医术语都是一套一套的。
想想病人虽然上热下寒、虚实夹杂,但毕竟年纪尚轻,服药见效也快,我便说,“应该没问题!”
“我们上当上怕了,就为这个失眠,花了几万块钱了!这样吧,如果你有把握,你就下药,但我们先不付钱,等见效了再付钱!”男的说,“我就是这厂里的职工,只要有效,我们是不会赖账的,不会跑路的!”
“有意思!看来我得用医术赌上了!”我心里想。
看着长期被失眠折磨的患者,想想太爷教给我的行医准则,给不给钱也就算了,治好了也算积德行善,我爽快的答应了。
“三天见效!这三天你不用服任何西药,而且不能喝任何冷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