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场文化与潜规则_净素道人-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突破熟人社会,走向以法律为基础的契约社会,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假如有一天,每一个中国人遇到麻烦时,不再是先翻翻电话号码本,而是满怀信心的去找法律。那么,我们就离一个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真正的现代国家不远了。
在地方政权,这个地方的政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庇护模型。模型的主体是一个地方行政长官,相关的有四种人:一个是这个官员的“恩主”,也就是可以 庇护他的上级;二是他的下级,是他的被庇护者;三是地方政法系统的官员和他所掌握的“黑恶”势力。这个地方官员凭借他上下左右的关系网,可以无所不能,一手遮天。违法的事情可以由黑社会代劳,黑社会摆不平的,可以动用他所控制的司法手段干预,再捂不住,就找他的“恩主”出面,寻求庇护。而在他的手下,有众多他所提携的下级官员,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效忠”与“进贡”。维系这个体系的内在力量,是层层庇护网之间的利益交换,才是通过授官、行贿、利益分脏来维持这种互利关系,形成利益目标一致的政治联盟。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用民主的程序来决定地方重大政治事务,这个联盟具有垄断权。对外,它是一个针插不进、水泼不入的独立王国。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官员、企业家、平民百姓,都会被这个体系分为“网外”和“网内”两种人,网内人可以分享利益,网外则受盘剥。在这种地方关系网的支配下,往往会形成与社会公众利益相对抗的势力。
人际关系是社会最基础、最复杂的一种关系去;其影响社会生活的作用,往往大于工作的关系、组织的关系和上下级关系。现在是信息社会,无论什么人都一样,都要接触社会各阶层的人,领导也一样,有个关系比较亲近、比较熟悉、比较了解的人是最受欢迎的。
亲戚、朋友、同学、上级、部下和各种利益血缘、裙带关系结成的网,是一种互相利用、互为条件的关系。利益是维持这种关系的黏合剂。
人与人之间往往都是礼尚往来,你虽然有权,但你不肯为人办事,人家找你干什么?你有权时不帮人办事,等你退下来了,谁还上你家门?因此,现在的领导都想趁自己有职有权的时候为人办些事情,多培养几个亲信,给自己留些后路。有些领导尽管退下来了,甚至作古之后同样门庭若市,都是在位时乐于为人办事的回报。
什么是朋友?“朋友是双月互照”。月光下的一切虽然清高雅致,但孤独有余,阳气不足;只有把两个月字重叠起来,才能度过难关。两个“月”字重叠是“用”字,就是说,有用的则是朋友;换句话说,就是:没用就不是朋友。
据报道,广东有400多名私人企业老板自费到中央党校学习。这是为什么?在逐个人眼里,关系是最重要的;而且同学关系是 最靠得住的。现在不是经常有人搞什么同学会,但是,小学、中学,就是大学又有多少同学能当官呢?所以这样的“同学资源”的利用率是不会太高的。相比之下,党校的“同学资源”可利用的效率就高得多,因为那里的“同学”基本上已经是县长、市长甚至省长。。。。。。党校的级别越高,“含金量”也就越高。
商场乃江湖,官场亦江湖。在封建社会,“同门之谊”就是一种丰富的政治资源。在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寻租盛行的当今社会,精明的老板们岂能不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
大凡在官场上混惯了的人,干什么事情都想靠某个人的关系讨个巧。这已经成为官场人们的思维定势,而且越是手中有权的人,越不相信世界上有摆不平的关系;因此,越是手中有权的人,也就越热中于搞关系。
在一个单位,好感就是人缘,而人缘又是提前握在手中等待改变命运的选票。当领导的,平时手里握不住几张有情有义的备用选票,仕途中遇到过沟个坎的事情,就不好办了。
人在得势的时候,朋友多,但真的少;人在失势的时候,朋友少,但这时候的是真朋友。
同比自己职位高的人斗,如果没有比对方职位更高的人支持,是不会成功的。
善于理解别人,看别人脸色吃饭,才便于和别人和平共处,才会让别人喜欢自己,才能把别人团结住。
谁都不得罪,就是两面都得罪。
笑脸,无疑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和通行证。
老人说:堵啥也别堵人的路。这是做人最忌讳的事情。
一个朋友一条路,一个仇人一堵墙。
任何一种合作,利益才是第一位的,感情只能起到催化作用。
在如今的社会里,“关系”永远是战胜“规定的法宝。”
人事关系就是资源,资源只有自己垄断才能发挥最佳效应。
现在官场上流行的是个人感情+革命感情,这两种感情凝结在一起,地位才能巩固,才能晋升。改革开放的年代,法制不健全,经济秩序又混乱,这种个人感情+革命感情的干部最吃得开。这年头没有问题的干部不多,要是有了个人感情,工作中就是有了失误,用个人感情去处理,说道说道就过去了;反过来个人感情有了深度,又加深了革命感情,配合越来越默契,还有什么不好办的。
如今在官场上要想有所作为,靠自己一个人埋头奋斗、苦干傻干肯定不行,得编织一张互利互惠的关系网。你说是结党营私也行。
铁哥们的含义:一起同过窗的;一起下过乡的;一起扛过枪的;一起分过赃的;一起嫖过娼的。
上面关系没处理好没人用你;同事关系没处理好没人帮你;下面关系没处理好没人服你。
上级的事情坚决、快速办;同级的事情尽量办;朋友的事情拖着办。
你为了让一个人满意,你让多少人不满意了?让多少人对你失望了?
争取与领导的红人成为朋友,至少不能成为对手。这也是一条官场“潜规则”。
在目前的中国社会,政治分的重要对于一个官场中人来说,有没有政治背景,有没有政治实力,关系非同小可,甚至涉及到生死存亡,政治分就是政治前途,关系到今后是大踏步前进还是原地踏步,甚至是往后倒退的极其重要一步。
中国的从政原则是:一切政治都是乡土的。乡镇基层官员往上走的空间并不大,他们离地方权力中心偏远,太多的基层压力又很难出政绩,有机会往上走的官员,必定懂得平衡上下两方面的关系。
中国的乡土政治规则使在仕途上能往上走的乡镇基层官员群众基础都不错。一个地方就有一个地方的官员,换个地方就不一定能适应。
在封建社会,权力的传销一般是以师生之谊或者同乡之谊展开的,进入现代社会,权力传销的形式更加多样:同学、老乡,只要能够用得上的各种关系,都被人们用上了。权力寻租是一种交易,难以实施就会立刻停止。而权力的传销则是一种社会人际关系的形态,凭借着类似于传销组织的“上下线”关系,及关系之外的交叉和彼此的感应,用贿赂与被贿赂形成一张可怕的大网,这张网,大到可以把整个社会都吞噬干净。
在中国金钱与权力的隐秘联系是上流社会“相互联系的艺术”。
在中国,永远是“官本位”战胜“金本位”。
行贿是犯罪,拉关系可就是再合理合法不过的了。
关系就是生产力。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有时候对一个人的毁与誉,牵涉的并不是这一个人。
这是一个关系社会,一个人要是离开了关系,那么他在这个社会上将不可能获得成功,即使成功也是有限的。官要越做越大,靠的就是关系,方方面面的关系,一个用金钱织成的关系网。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人们最看重的原则是远近亲疏,推而广之,就是以人的“生”与“熟”来确定自己的处世态度。如果是“熟人”,自然要笑脸相迎;如果是“生人”,只能是漠然处之。因为熟人多是和自己有“关系”的人,这些人对自己的评价将会产生直接的利益效应,因而不得不笑脸相迎;而生人是与自己不搭界的人,他们怎么看自己无关紧要。表面上的没有礼貌,其实是以潜在的利益权衡为心理基础的。有一个规律:再傲慢的人见到顶头上司,也没有不点头哈腰的。而且越是对下级傲慢无礼的人,对上级越是卑躬屈膝。
从寻常角度看,以“利益”来网结关系,是官场人员的特色之一;谋取利益是“结网”的终极目的;而人际关系“网络”中,所有“勾结”都意味着冲突,冲突的“升级版”就是憎恨,憎恨的“升级版”就是你死我活;当人际关系发展到利益冲突不可调和后,报偿的极至就是死亡。
优化公务人员的人际关系是当务之急。“利益”的渗透力是极其强大的,“贪欲”也是人性恶中强大的本性,“利益贪欲”的强大内驱力,就会驱使你去交结种种不宜交结的人,而“不宜交结的人”也来巴结你这种适宜交结的人。从而编织官场人际“蜘蛛网”。某些官员为何需要结网?蜘蛛给你的启示是:费心费力结好这张大网之后,就可以坐在网中央,守株待兔,守网获利了。在“出事”之前,大抵是没有人认为那“网”是恶劣的。
人情是润滑剂,,好多人情是由权力或地位供起来的。你在位时,因为有帮助别人消灾解难、升迁提拔的条件,自然有人与你套近呼。
重利害而不重道义,这种事实早已成为金科玉律。
关系的亲密和疏离往往可以决定人与人之间的最基本的原谅和信任程度。

13。2 关于圈子问题

“圈子”一词是近二十年流行的新词。古代叫做“党、派、党人、朋党”,近现代俗称为“山头、码头、窝子、门派”,也有叫做“沙龙”之类洋名的。圈子现象是当代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课题之一,学名叫做“非正式组织”或者“边缘化组织”。其实,圈子是个老现象、老问题、老话题。当代人大多从文化娱乐界的热闹中看到圈子之利,而不知圈子的束缚、牵连、局限之弊。
从社会学意义上讲,“圈子”就是“社群”、“部落”、“团体”;通俗的说法,圈子就是“关系网”的变称,其同意语还有团伙、帮派、社团、组织、山头等等。俗话说“熟人多、好办事”,意思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即是看他生活半径的大小,尽管圈子的说法经常会被打上政治和文化的印记,每个人在潜意识里都想依靠一个下圈子。
圈子不同于公法上的组织机构,也不同于私法上的法人实体。没章程、没责任、没权力、没义务、没和约,依靠兴趣爱好结合,依赖风俗习惯维系,全凭“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约束,组织形式和行为松散、无序、多变。如果没有事业上的长期合作,任何圈子都是“缘熟而聚、缘尽而散”。
圈子里的秩序依据名位、能力、资历、声望、人缘和对圈子的贡献自动形成,从属、伦理、理论和利益等关系交织其中。圈子里面再套圈子,依亲疏远近在思想、行为和密度上划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外围层。核心层通吃一切资源,紧密层左右逢源,外围层不过是看热闹的而已。个人的成功最终要靠自己的努力,圈子仅仅是个桥梁和纽带,不可能包办代替。圈子的老大被拥戴,也被拥挤;圈内人被关照,也被关卡。许多人成也圈子,败也圈子。
圈子良莠不齐。良性圈子是一种和谐力量;反之,则与正式组织、法人和自然人的关系产生内在紧张。正式组织和法人实体之外的圈子多半为良性圈子,至少是无公害的朋友圈子。正式组织和法人实体里的圈子因为有利害关系、感情纠葛,所以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结党营私,相互利用,党同伐异,破坏体制、秩序、公正,侵蚀公共权力和利益的圈子就是古代人说的“朋党”,是典型的恶性圈子。恶性圈子往往是紧密型圈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倒一个头目倒一批人。
名利场上的圈子与圈子之间是一种相对封闭的专业江湖。圈子是对内开放的,对外是封闭的。圈子之间占山为王,各自为政,画地为牢,互动和搏弈规律与打麻将差不多,结局也与棋牌一样“牌打三十年,各装各的钱”。圈子内部因为合作关系或者兴趣爱好坐到一起,没有利害冲突的时候,大家会相安无事,友谊第一;在利害冲突面前,总是比赛第一,友谊第二。亲家路宽,冤家路窄。
圈子如同围城,城外边的人努力冲进去,城里面的人努力躲起来;圈子外的未名人士希望被认识、被关注、被追捧;圈子里的知名人士努力让人看不着、听不见、说不白、弄不清。
圈子问题的客观原因在于公民自治水平偏低,公共信息不对称,社团组织不发达、不健全,社会生活中的潜规则畅通无阻,显规则形同虚设;主观原因在于华人社会居心于有意无意之间,立足于庙堂与江湖之间,飘摇于利害计较与是非曲直之间。
农村以血缘为基础,以家族为圈子;现代人随着科技的进步,更在象蜘蛛织网一样,努力让自己的圈子越画越大。
人与人之间的任何一种共性,无论是职业、品味、爱好、特长、个性、收入、甚至年龄、性别,都足以组成不同的圈子。
圈子是长期积累和精心构建的,但又是无形的,它的内在具有排他性。许多事情只有圈子内的人才能知道,许多好处也只有圈子内的人才能享受。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各种有形无形的圈子所影响。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但处在一个个洋葱头结构的圈子里,每个圈子都有核心,有边缘,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说话的分量各异。但是有一样是相同的,那就是对圈子的依赖。
每个圈子有每个圈子的游戏规则,官场更是如此。圈子内的大都是懂得规则的,即或不甚懂,也会在这个规则的隐性制约下本能地去做。
古人说:朝中有人好做官。现在想在官场中混,恐怕还要千方百计钻营进某一个圈子,寻求一张保护伞。官场中人进入某一圈子,成为“某某的人”,是有本事、有能力、受赏识、前程似锦的表现。官场中的食物链不仅使得官员结成团,起到了利益输送和保护伞的作用,而且严重腐蚀了官场,如果不进入这个圈子,不向这个圈子输送利益,那就将永远被排斥在仕途的道路之外,迫使一些人不得不放弃原则而加入这个圈子。这个圈子如滚雪球一样,将一些官场歪风邪气传染到干净的地方。
圈外清、圈内贪的“圈子病”已经成为官场中值得警惕的一种特有现象。在小圈子中,杂人虽少,但角色俱全,通常都是掌握实权的一些党政官员或者国企老总坐镇圆心,趣味相投的官友、大款、巨商占据圆面,秘书、司机、财务等办事人员在圆的弧外线上担任谋士。大圈子作秀,小圈子作孽。官场中的这种圈子病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腐败分子的小圈子越小,越不易被人识破,增加了反腐败的难度。
圈子的魔力在于:一旦进入圈内,就不约而同地形成默契,对圈内人的事情不遗余力、有求必应,政治生活私人化,圈内兄弟好办事。私事公办,化私为公,是圈内相互谋取私利时驾轻就熟的拿手好戏。大凡进入圈子中的人在圈子内需要办什么,往往是一路绿灯,畅通无阻。“官靠商富,商靠官发”是互相之间通过利用后达到的目的。象安徽省阜阳市市长肖作新那样要起钱来不论张三李四“拣到篮子里的都是菜”的腐败招数,风险太大,要做到既捞钱又降低风险,就必须采取“放长线”“打深井”的手法,还要给自己涂上一层保护色。
在社会中,多数人注定是要别人替他们说话的,尽管由工作、生活而形成的众多人际交往圈子内,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但事实是总会有一些人被另一些人左右,社会也就分化为平民、精英、贵族。他们依照经济条件,文化教养、政治需求,各自建立起一套行为准则,在这些准则之下,圈子也就成为一个准社会单位,虽然无形无声,但它限制着每个人的行动,同时也相互碰撞和渗透。
没有永远的圈子,就象不存在无保留的友谊,圈子可能随着社会环境而伸缩,但每个人都在其中,谁也无法脱离。
圈子里有个规则,就是你必须和大家一样,太出格了不行,太有本事了更不行。
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是圈子的本质。圈子是一种互利的活动关系,只是这种互利是经过长期积累和精心构建的,它没有商品买卖那么简单,也没有权力支配那么生硬,也不象商业化的俱乐部那样随意进出。圈子内外,由人际关系而结合,是社交利益的好渠道。
现在是老乡帮老乡,同学帮同学,战友帮战友。各个单位、各个层次都有不同的圈子,你进入不了人家的圈子,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枉然了。
围绕权力人物,都会形成一个生态圈,衍生各类物种。权力人物一旦失势,生态圈就不复存在了。那些赖以生存的物种就会退化、变种、迁徒、绝迹。
“谁是谁的人”是一个许多人常用的话,在机关呆过、在企业干过、在官场混过的人,多会用这句话。一个人一旦成了谁的人,他就没有独立人格,没有自主意识了。古人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个人一旦成了谁的人,他必定战战兢兢,死心塌地地效忠于此人。因为他要从主人那里讨衣食、讨名誉、讨权力。
圈子本是个数学名词,标准的定义是:圆而中空的平面形;环形;环形的东西。引申到社会生活中,意指:集体的范围或者活动的范围。
这个定义是简洁而准确的,是普通老百姓所理解的圈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以自己为圆心,以不同的纽带为半径,就可以划出不同的圈子:以血缘而定的亲人亲戚圈;以交际而定的朋友圈;以工作而定的同事圈,此外还有同学圈、老乡圈、娱乐圈等等,不一而足。
在社会职业框架上,我们也经常说各种圈子:演艺圈、体育圈、学术圈、政治圈。。。。。。
各种大大小小的圈子交织而存,各色人等也就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圈子中。有的人圈子多,有的人圈子少;有的人是圈子中的重要人物,有的人就是跟着人家混;有的圈子慢慢变小甚至不存在了,有的圈子却逐渐变大了;有的圈子很封闭,外人难以进入,充满神秘色彩;也有的圈子松散无序,散漫自由。。。。。。圈子给人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这是每个人生存的心理需要。
在中国古代政治系统中,圈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
在中国历史上,政治官场一直是凌架于老百姓之上的特权系统,也因远离普通民众而充满神秘色彩,改朝换代,荣辱沉浮。政治是一个很复杂的生态系统,得失成败很难简单地总结,政治人物是是非功过也很难用简单的标准来衡量。
圈子一说,在百姓而言只是个生活范围的概念,但在政治系统中,却是一个官员安身立命的本钱。在政治词汇中,与圈子相近的表述还有很多:宗派、帮派、山头、派系、党羽、势力、班子、集团等等。简言之,一个官员置身于这个系统中,或主动自觉加入一个圈子,或无意识地卷入一个派系,或纯粹是被别人当作是某某人的“人”,多多少少都会被归类和贴标签。一个圈子就是一股政治势力,要想完全置身事外,其结果很可能就是被边缘化:上边没有人照顾你,下边也没有人追随你,孤家寡人一个,既成不了气候,也就难以施展自己的抱负。“朝中有人好做官”——被人推荐赏识和提拔了,你就应该站在这个人的队伍中,如果左右摇摆,不但会被这个圈子抛弃,也很容易被别的团体所不齿,也就很难混下去了。
对圈子的研究和经营,可以说是古代政治官员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小人物要选好圈子,设法投靠加入,并逐渐在其中提升自己的地位;大人物要组建好自己的圈子,上下其手,形成自己的资本和势力;最高级的领导者则要平衡好各种圈子,让其存在并竞争,但不能容忍其中一支势力太大而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就圈子的组建和形成的目的而言,可以分出一定的层次来:
第一层是志同道合,为了共同的政治理想而团结到一起的“君子”。在中国古代,这类人物基本上是一些理想色彩比较浓厚的读书人,抱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学而优则仕,想为君主分忧,想为天下苍生谋福利。
在这个层面上有一个特殊的圈子:清议派或者称为清流。从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各级政府官员,是一个从读书人到行政人才的转变。有的人综合素质本来就高,经过简单的实习即可胜任,尔后边干边学;但也有许多书生意气很浓,纸上谈兵是高手,而一旦实际任事,就眼高手低了。再加上古代政治制度中特有的言官制度,即专门有一批御史、言官之类的监督官员,可以“风闻上奏”,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