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培养女儿上北大-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练习题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 而是要善于总结

现在孩子学习的竞争压力很大,学习的负担也很重,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但也有不少学习负担却是家长教育不当造成的,往往是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买来很多参考书,然后让孩子整天埋头做题,搞题海战术,搞得孩子精疲力竭,学习效果却往往并不显著,孩子受了累,成绩却没有提高,这样父母更加心急,于是便加更大的压力,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有没有事半功倍的好的教育方法呢?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让孩子先理解,后做题,而且还要精选习题。也就是说,做题时,要求质量而不求数量,而且动脑子是关键,而不是让孩子不动脑子盲目地做题。因为孩子如果不停地做题,做到最后,头晕脑涨,看起来是在做题,其实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甚至不知道对错,这样的效果,可想而知。如果让孩子在做题时,每做一道题,都要想一想这道题的特点,再做下一道题时,再想想这一道题和上一道题有什么不同。找出不同,就找到了问题的根本,就明白了做题时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找到了题的特点。掌握了特点,这样不仅仅是做起题来再不难,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办法,因为任何一门学问,看起来题很多,但如果归类,也就是那么几种,不同类型的题你都会做了,当然就不用再做那么多无用的题了。


 我的女儿上小学时,我就教她在做作业时,先不要毫不思考就急着动笔写,而是要先想一想,想一想这一道题和以前学过的哪道题像,然后想想相同之处在哪里,不同之处又在哪里。比如做数学题,做完一道题做下一道时,就要让她比较一下这道题和上一道题的做法一样不一样。如果是做法完全一样的题,就不一定要去做;如果做法有所不同,就要找出不同点,然后想怎么解决这个不同点。这样做,就是很好地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题。整个一个单元学完后,在做总练习题时,就要边做边分类,看看这样的题可以分出多少种类型,有多少个特点,有哪几种做法,而且要弄清做法不同的关键处在哪里。把这些弄清了,学习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女儿该玩就去玩,所以我的女儿在学习上总是感到很轻松,小学时我没给她买过一本辅导书,初中时每门课也只买一本。所以说,学数学也不是死学死做题,而是要巧学,找窍门,找规律。

学习语文也有规律和技巧。学习语文,不外乎就是掌握字、词、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为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在许多情况下,汉字的结构和字的意思有关。识字时,要先让孩子分析字形,通过字的形体来明白字的意思,然后再书写。这样孩子不仅知道字怎么写,也能牢固地记住字的意思,这样就比盲目地一遍遍写字来强化记忆好一些。至于词和词组,当然主要是理解词义,但把词义和字义联系起来理解记忆,又要比单纯地记词义好得多。养成一个理解词义的好习惯,遇到一些词孩子也能自己理解出大概意思。当然,这样也有可能发生望文生义的错误,但词义不是字义的不是太多,一般来说,词义基本就是字义。比如在我女儿小的时候,有次我感冒了,咳嗽的同时放了个屁,见我不好意思,女儿便问我:“爸爸,你这是不是异口同声。”这下把我们笑坏了,然后我告诉她异口同声的意思不能理解成不同的口同时出一个声音,而是许多人说同样的话。但孩子这样望文生义也不是什么错,也不会有严重的后果,因为在以后的阅读中,会慢慢明白是什么意思。

在句子的学习上,有父母会让孩子背诵经典名句,我觉得这并不是个好办法。我认为,句子要从书面语言中去学习,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文章自然而然地去掌握,人为地死记硬背下来的东西,应用时就不会自如,而且往往会出现生搬硬套,这样的应用名句还不如不用。其实阅读文章,就是在感受语言、记忆语言,这是一个日积月累慢慢变化的过程,阅读多了,对语言的掌握应用自然就准确自如了,那时事到嘴边意到嘴边话自然就会也到嘴边,根本不用刻意去思考,就会脱口而出。

至于语法,更不要刻意去学,明白语言的一般组词造句规律就行了,因为语言是在实际的语言实践中学到的,而不是要先懂得语法然后才学语言,况且在语言形成前,就没有完整的语法规律,也就是说先有了语言,然后才有语法,所以语言不可能完全符合语法规律。正因为如此,学习语文不要太在意语法的学习,而是要在自然的阅读中,自然而然地潜移默化地学习语法,要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去体会语法规律。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我在上一章已经说了一些,这里要说的是,除了多读多写外,还要让孩子多修改文章,多修改自己的,也试图修改一下别人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原因很简单,修改就是提高,修改就是精益求精,修改就是找出不足,修改就是吸取教训,修改就是找到更好。因此,修改文章不仅是完善文章,也是在提高自己,也是在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永不满足,才能不断地提高。可许多人并不理解这一点,特别是孩子,往往是作文一写完,就万事大吉了,而且就认为写好了。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永远也写不好文章。这时父母就应该告诉孩子,你的作文是写得不错,但你要看一看,还有很多不足,还可以写得更好,然后让孩子大力修改。也许家长会担心孩子没有修改能力,修改后还不如修改前。但不要怕,有些时候确实是这样,但修改本身就是在学习,就是在摸索,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中,孩子会一步步提高,会慢慢地悟出一些东西,最终不但能学会修改文章,也会学会怎么写好文章。

不论学什么,动脑筋是最关键的,教孩子学习,就是要让孩子养成动脑筋的习惯。具体到做作业,就应该让孩子知道,做作业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完成作业。解决问题,就要动脑筋,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要寻找规律,就要寻找窍门。规律找到了,窍门也就有了。另一方面,实践证明,不断地总结经验、善于总结经验的人,总是有所成就的人。不仅学习上是这样,其他工作也是这样,比如同样干一样的工作,有的人善于琢磨,也善于总结,很快便能成为技术能手;有的人只知机械地干活儿,不琢磨也不总结,干一辈子,也只能是个熟练工。

 第九章 课外知识教育

 如果孩子有了网瘾, 最好的办法是转移孩子的兴趣

在今天,网络已经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它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网络给孩子带来的,就未必是方便,甚至未必是好事。如果问为什么,原因很简单,网络和电视、书籍不同,电视节目和书籍都一样,是经过众多编辑选择编辑出来的,里面的内容都是人们需要而且无害的,而且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公开出版的书籍,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教育人培养人。但网上的东西就不一样,因为网站众多,上面什么东西都有,内容太多太复杂,对孩子来说,许多东西都是不适合孩子的,孩子看了往往有不良影响或者误导孩子。另一方面,网上的东西太多太复杂,所以也太浪费孩子的时间,往往是孩子在上面呆半天,结果是什么都没学到,甚至什么都没看到,就是乱操作了。也正因为网络上的东西太多太复杂,就像一个魔术世界,对孩子的吸引力也太大,孩子一上网,往往是无法控制自己和把握时间,甚至能忘记吃饭睡觉。更重要的是网络是孩子自己操作的,有很强的互动性,能够满足孩子的控制欲和参与感,这样就迎合了孩子的天性和本能,因此孩子上网就容易上瘾,成瘾后当然就更严重地影响正常的学习,所以说,网瘾也成了青少年的一种流行病,也让不少父母操碎了心,而且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会严重地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这就是说,网络成瘾和电视成瘾不同,网络成瘾除了有电视成瘾的那些特点外,还多了控制快感和攻击欲望,其实网络之所以成瘾,就是能满足青少年的控制欲和攻击欲。比如,在现实中,你可能无法驾驶战机,也无法发射炮弹,但在网络上就能办到。在现实中人和人搏斗就要受伤,法律也不允许,在网络中就可以这样,而且只让对方受伤,自己却毫发无损,就像那些武艺最高强的侠客,而且还可以随意将人打死。这就满足了人性中最原始最本能的野性。前面说过,人的本性是具有攻击性的,史前人类和普通动物一样,不但要捕获食物,还要攻击对方占领地盘和异性,而且男人比女人的攻击性更强,也就是说男孩子比女孩子更容易网络成瘾。但随着游戏软件的发展,也有了更多的适合女孩子的游戏,比如种菜哺育过日子等,这些又更适合女性,这些也都是女性的原始本性,因此,女孩也容易网络成瘾。面对这样的局面,戒除网瘾就有一定的困难,因为网络之所以让人成瘾,就是满足和恢复了人最原始的野性,这些野性当然和现代文明相悖,人的文明,恰恰就是要剔除这些野性,所以,网络成瘾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也是要必须戒除的事情。

我的女儿小的时候网络还没有普及,家里也没有上网的条件,但外面已经有了网吧。因网吧那时还是个新鲜事物,大人都好奇,孩子就更加好奇了,于是那时我女儿班里就有几个男生去上网,也在教室里公开说上网如何如何,有一些孩子经不住诱惑,也偷偷地去上网,这样我的女儿回家便问这些事情。因那时我也没上网,我只好告诉女儿不用过多地关心这些事,如果到时候需要你上网,到那时你再上也不迟,而且也很快就能学会。又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回来说谁谁晚上出去偷着去上网,让他父亲在网吧找到后,狠狠地打了一顿等等。因为有同学因上网挨父母的打,因此在我的女儿心目中,上网并不是件好事情,也就从来没去过网吧,我们做父母的也没为此操过心。但现在的父母却没这么幸运,现在网络已经普及到家家户户,孩子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要管住孩子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上网上,确实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我的一个朋友就说他的孩子有了网瘾,每天放学回来不做作业就想上网,家里的电脑他加什么样的密码,孩子都能给他破解,然后照常上网,他简直没有办法。但朋友说这些时,总又带着一点自豪,朋友总是说完没法管他的孩子后,便又说他的孩子聪明,他的孩子说不定就是个玩计算机的天才,说他的孩子玩计算机真的是聪明绝顶,简直到了无师自通甚至像有神灵指点的地步。他说大学时他就学过计算机这门课,现在每天都离不开上网,但他的水平远远不如儿子,他不会的,儿子过来一捣鼓就成。但他还是担心儿子的学习,怕儿子考不上高中。他的儿子只有十三四岁,他说如果考不上高中,就让儿子读计算机专科学校,让儿子将来搞计算机。我只能告诉他也有问题。计算机专科学校也不是只学计算机操作,也要学习数学一类的其他课程,而且还要按照人家的规矩来学,并不是他想在计算机上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你的儿子自控能力差,就很可能不接受人家的系统学习,很可能什么都学不成。另一方面,计算机操作只是很简单的一门技术,而且越来越简单,如果要想让你的儿子真正成为计算机专业的专门人才,最好还是按照常规的办法来,先让他读好初中高中,把基础打牢固,然后再考计算机专业。朋友听了也赞同我的想法,但他叹口气问我怎么才能让儿子戒掉网瘾,这样我就把我的看法告诉了他。


我觉得所谓网瘾也只是个兴趣问题,和毒品成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毒品成瘾,是毒品破坏了人的正常神经兴奋系统,是让人的神经兴奋系统必须依赖毒品,而网瘾充其量也只是孩子特别地爱好,只是孩子把过多的兴趣集中到了网络上。既然是这样,那么转移孩子的兴趣就是戒网瘾的一个最好的办法。比如孩子没兴趣学习课本知识,你就要想办法把课本知识的学习变得有趣一点。比如要让孩子做作业时,你就要很愉快地对孩子说:“来,儿子,老爸和你做游戏,游戏的内容,就是攻克一个世界难题,攻克了,你就是王子。”然后和儿子有说有笑有游戏有动作地一起解决几个课本中的作业题或者问题,而且要想办法真的让学习变得像网络游戏一样有趣,至少是不太枯燥。然后每天坚持和孩子玩这样的游戏,来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对学习有兴趣了,对学习不畏难了,孩子对网络的兴趣也就淡了。也就是说,没有哪一样事情是天生就能让人产生兴趣的,也没有哪一样事情是天生就让人厌烦的,喜爱和厌烦,关键是思想,关键是怎么去想,怎么去认识。比如我女儿上高中时,有一位高中同学就对数学特别有兴趣,简直到了上瘾的程度,一天不做大量的习题,就觉得像缺少了什么东西。再比如干农田里的活很苦,但我妻子有个哥哥却干活儿“成瘾”,用他的话说,想到丰收,想到要过好生活,干活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且越干越有劲,如果闲下来,反倒觉得没着没落。写作也一样,许多人觉得写作是一件苦差事,但我现在却觉得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如果一天不写点什么,就感觉特别地着急,时间也特别地漫长。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跑步很累,我熟悉的一位职工却每天都要跑十多里,不跑得很累并且出一身汗,浑身就不舒服。可见所谓的瘾,也是一个思想问题,也是一个兴趣问题,解决了思想问题,解决了兴趣问题,网瘾问题也就解决了。如果在学习上不能转移孩子的兴趣,那么就想办法带孩子到户外走走,到大自然中走走,也可能让孩子学习一些体育运动项目,比如足球篮球等,以此来丰富孩子的生活,转移孩子的兴趣。如果这些也不行,那么就教孩子下下跳棋或者象棋,即使是打扑克也好,先把孩子的兴趣从网络上解脱出来再说。总之,只要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办法肯定是有的。

最近又有人说自己的孩子上网玩种菜上瘾,整天惦记着网上的菜。我告诉她,孩子爱种菜,是孩子没种过菜,你真的带孩子去乡下种种菜,或者每天真的让她去菜市场买一点菜,也许孩子就不再那么迷恋网上种菜了。

 孩子学习压力太大时怎么办?

有些孩子学习也算刻苦,但就是成绩上不去,孩子苦恼,父母也心急,面对这样的情况,合适的办法也许应该是退一步去想,一味地逼孩子,一味地想向前,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我亲戚的一个孩子,在小学低年级时成绩还不错,但越往后情况越糟。父母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便想办法加压力,而且软硬兼施。孩子在家里压力大,到学校的压力也不轻,也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这样孩子更感到自己没有希望,心灰意冷便选择了逃避和放弃学习。但放弃学习家里肯定不依,于是每天上学时背上书包出门,但又不去学校,在街上游荡一阵,就进了网吧。最后闹出了不少的事情,最终也没能读完高中。

我认识的一位老师正好相反,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他并不逼孩子,而是在孩子学到小学五年级时,自知孩子再跟下去可能越学越差,便主动要孩子留级。孩子留级后,因为课程是学过的,当然要比别人理解得快,成绩也好,这样孩子一下有了信心,觉得自己一下由学习差的学生变成了学习好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一下高涨了起来,上课也用心听讲了,作业也主动完成了,自己也感觉学习轻松了,于是顺利地进入了初中。到初中二年级时,孩子的学习又很吃力,成绩也在逐渐下降,于是又主动留级,留级后成绩又好了起来,考高中时,还考了一所不错的高中。高中没再留级,高考时考上了一所专科学校,但专科毕业时又考了专升本。本科毕业后,又继续考研究生,去年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了学校从事行政工作。这种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又有点像龟兔赛跑,乌龟虽然慢,但锲而不舍,也许还能比兔子早到达终点。当然这也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但只要是办法,就总比没办法强。

退的办法很多人当然不愿意接受,但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却不得不退一步,所以才有退一步天地宽的老话。但事实是留级的孩子往往情况会变得更差,其实这是教育不当认识不清的问题,并不是留级本身的问题。如果孩子留级后不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或者是被动留级,孩子就会感到自卑,会抬不起头来,然后更加破罐子破摔。正确的办法是,主动让孩子留级后,就要告诉孩子:“咱虽然不是最聪明的,但咱也不算笨,咱留级,是有些地方基础没打牢固,有些地方也需要修补一下,退是为了进,就像是跳远,往后退几步跑起来,然后才能力量足,然后才能跳得远。至于别人怎么看,你不要管它,他学他的,咱学咱的,出水才见两腿泥,到时候咱们再看,到时候咱们再比。”教育孩子有了不自卑的心态,有了发奋图强的精神,才会有好的效果。如果孩子背上留级的包袱,那情况当然就会更糟糕。所以说,如果留级,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而且还要让孩子很快能感觉到效果,否则留级就没有意义。

第十章 成长教育

 不要给孩子算命,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里

每一个父母都想提前知道自己孩子的未来,当然也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个愿望体现在传统习俗中,就是抓周,就是在孩子过周岁生日的时候,在孩子面前摆一些如文具、印章、钱币、鞭子、苹果一类的东西,然后让孩子来抓,孩子抓住什么,就代表孩子未来的命运是什么。比如抓住文具,就表示孩子将来很有文才能当文官;抓住印章,就表示孩子将来要做官掌权;抓住钱币,就表示孩子将来大富大贵;抓住鞭子,就表示孩子将来要放牛种地;抓住苹果,就表示孩子的一生会平安等等。抓周的结果父母未必真信,但既然这样做了,那就肯定会在父母的心里留下影响,或多或少也会影响对孩子的看法。如果等孩子长大了父母把抓到的结果告诉给孩子,就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弄不好,就会真的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的一个弟弟生在大年初一,而且刚好是大年初一天亮前人们要接神的时候,人们都说生在这个时候的孩子是神童,一生注定要大富大贵。后来又有算命先生说这个弟弟会富贵一生,而且我的这个弟弟确实也聪明伶俐,这样更让大家坚信确实是神仙送来的贵子。我的父母虽然不迷信,特别是我的父亲,一生坎坷,一生不信命运,但弟弟的事还是对他们有点影响,具体的表现就是对弟弟比较宠爱和迁就,比如在学习方面,明明不好好学习,整天和那些三朋四友吃喝闲玩,但父母还是睁眼闭眼不认真管束。而弟弟自己,也可能是认为自己命好,会有命运来帮忙,学习不求上进,认为学习差不多就能考个大学,用他当时的话说:“我最少也能考个专科,两年后有个工作,然后我再奋斗,然后发挥我社交能力强的本领,一步步就发达起来了。”第一次高考失败后,父母和弟弟都没清醒过来,认为复习一年,说不定能考个更好的大学。第二次高考又落榜后,全家人仍然没有完全放弃幻想,仍然觉得不上大学,不一定就没有好命运,也许好命运在其他方面。正是这样的误导,才导致弟弟没有很好地努力奋斗,才导致弟弟的日子至今都比较艰难。

其实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天生的命运是不存在的,偶然的幸运或者不幸,那都是一种巧合。为说明这个问题,我只好用这样一个形象一点的比喻来说明。如果说人们想要得到的东西像挂在树上的果实,那么,只有努力去摘取,你才能够得到。但问题是往往有时也有例外,比如突然一个果实掉了下来,而且正好砸在了某人的头上,这时人们就会相信命运,这时人们就会说,如果没有命运,为什么这个果实正好砸在了你的头上而不是他的头上。可问题是这个果实不可能每次都砸在同一个人的头上,如果第一次砸在你头上时,你就相信命运,你就坐在那里等第二个果实,也许你等到饿死,也不会再有一个果实砸在你的头上。当然这样的傻瓜也不会有。但人们也许会问,你说努力奋斗才会成功,也才会有回报,但某人努力了,却没有得到回报。如果让我回答,我只能说这也是偶然,就像一次次的跃起都没摘到果实一样。也正是有了偶然,人们才相信命运。如果不想通过努力,而是想通过偶然来获得成功,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这里不想讨论命运,但我要说的是,如果家长相信命运,并且把预测的命运告诉孩子,不管命运是好是坏,其结果,只能是害了孩子,而且对孩子的危害极大。相反,如果不相信命运,并且和那个所谓的命运努力拼争,不论机遇好坏,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