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培养女儿上北大-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信任孩子就是给孩子自尊,也是给孩子机会,父母越是信任孩子,孩子就越不会轻易辜负父母的信任。有一年我和妻子一起去外地,家里只有女儿一个人,那年女儿刚上初中,晚上我们不放心,便打家里的电话询问一下,但电话占线。一连打几次都占线,我们更加着急,生怕家里出了什么事。这时我们一起的同事都说不会出事,他们都说父母不在家,我女儿肯定在和同学朋友聊天。同事的猜测不无道理,但我坚信我女儿不会这么长时间和同学聊天,因为她平日就没有这个习惯。我不断地拨打,半个多小时才拨通。问女儿为什么电话不通,女儿说不知道。这下大家更肯定是我女儿在打电话,因为固定电话是不会轻易出毛病的。那晚在众人面前我和妻子都很尴尬,也算丢了脸面。回来后妻子一直想搞清那晚为什么占线,是不是女儿真的在聊天。我反复考虑,觉得还是不搞清的好。我和妻子商量,如果我们暗地调查,那就是对女儿的不信任,就是我们认为女儿撒谎了。如果让女儿知道,她肯定会伤心,肯定会在心里留下阴影,甚至也许会影响到我们父母在她心目中的形象。另一方面,即使女儿是在和别人聊天,那也不是什么大事,一是我们的电话是校园电话,校内互相拨打不收话费,二是我们从来没把她一个人留在家里,突然一个人在家里,也许是孤独,也许是想享受一下自在,也说不定真有什么事刚放下电话又有同学打来电话。但妻子说她还是想搞清是不是电话真的出了故障,是不是女儿真的撒了谎。我还是觉得不要去搞清,即使女儿撒了谎,那也是咱们询问时,女儿一时遮掩下意识说了不知道,如果真的是她打电话而撒谎,那她肯定也很内疚,也肯定怕我们去查。这么一点小事我们就抓住不放,也不是明智之举,更不是教育孩子的好办法。再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况且我们的女儿还是孩子,再怎么优秀,也不可能完美无缺,更不可能不犯下意识的错误,我们也不能要求完美,要求完美反而就没有了完美。这样一分析,我们都觉得算了,完全忘记算了。因此我要在这里说,教育孩子,不能追求完美,不能不允许孩子犯一点错误,也不能总让孩子按照大人的意志行事,我们追求完美,就会给孩子增加太大的压力,也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最后适得其反。

我们有的父母对孩子管得太细,甚至不停地对孩子唠叨,其实说多了,一方面孩子会厌烦,另一方面孩子也会不当回事,甚至充耳不闻,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时间久了,连父母也不知道自己说那么些话是什么意思,是要孩子执行还是随口说说。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不要太多地说教,如果说教,就要有道理,就要让孩子信服,就要让孩子执行,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


教育孩子也充满了辩证法,我们要求鼓励教育,但也不绝对地鼓励,也要有适当的惩罚。我们要求不监督孩子,但又不是不闻不问睁眼闭眼。我们要求孩子诚实,但又不能要求孩子句句都是实话,任何时间任何情况都不能说一点谎。我们要求不伤孩子的自尊,又不能无原则地娇惯孩子。我们要求孩子奋发向上,但又不能要求孩子不犯错误,更不能要求孩子完美无缺。正因为教育孩子充满了辩证法,所以我们提倡教育孩子也要实事求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要具体事情具体解决,千万不能僵化,更不能盲目,也不能凭一时的冲动来教育孩子。为人父母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遇到问题时,要仔细考虑,要化身为孩子,想想如果你是孩子,你会怎么样,你能怎么样。这样教育孩子,就会少一些盲目,也少犯一些错误,也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摸索出经验,找到适合教育你自己孩子的具体办法。

 不要轻易贬低孩子,更不要羞辱孩

荣誉的需要也是人的生理需要,可不少家长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往往会当着众人当着孩子说孩子的不是,这样做一次可能孩子还有羞耻感,如果经常这样,孩子就会不当回事,甚至会把错误当成荣耀,把调皮捣蛋当成本事,然后故意在人们面前表现他的与众不同。

有一个亲戚,每次说到自己的孩子总是不满,总是要叙说孩子做过的一些坏事,但叙说时并不生气。比如他说孩子有次偷着把班里的锦旗拿回了家,他们发现后觉得这事麻烦,觉得怎么送回去都不合适,还是他想出了一个聪明的点子,让妻子把锦旗洗干净,陪孩子拿到班里,然后告诉老师说孩子想做好事,看到锦旗脏了就拿回家洗干净了,于是老师当场表扬了孩子。亲戚说这话时,孩子就在一旁看电视,根本没管父亲说的什么,我也不知亲戚是夸奖孩子还是批评孩子,反正感觉这话他已经说了多遍,已经把说孩子的坏当成了家常便饭,孩子也根本就不再当回事,你说你的,好像和他无关。我想,照此下去,孩子还不知要干出什么事来。那天我和他谈了许多教育孩子的方法,他还是能够听得进去,但他就是信心不足,说我们不能和你们知识分子家庭比,我们当工人的,怎么教育孩子,也没大希望。我告诉他错就错在这里,根源就是一开始就没把教育孩子当回事,也没把自己当回事,甚至觉得自己不懂教育,就随意教育孩子,由着自己的性子教育孩子,遇事不考虑怎么教育效果好,而是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高兴时乱表扬,不高兴时乱批评。我告诉他,其实教育孩子并不神秘,一是教育孩子前我们先想一想,许多道理一想就明白了;二是我们自己要做表率,有了孩子,我们就要先严格要求自己,做什么说什么,也要考虑对孩子的影响,随意说孩子的坏处,就是一个不小的坏毛病,就一定得改。而且以后还要懂得尊重孩子,孩子得到尊重,孩子就会自己把自己当回事,也把荣辱当回事,也才能约束自己,做事才会考虑后果。

也有人总喜欢拿自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然后总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总觉得自家的孩子有许多方面不如别人,总觉得自己家的孩子不够争气。久而久之,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就会变成一种对孩子的高度不满,甚至会无缘无故地挖苦责备孩子,从而和孩子产生很深的隔阂,进而产生对立情绪,这时孩子对父母的话不但不听,反而会顶撞争吵。那回去一个朋友家,得知我的女儿考上了北大,朋友的妻子立即就说自己的女儿不行,太笨,笨得补习了一年,成绩反而倒退了十几分。当时她女儿也在场,听到后立即哭着跳了起来,然后哭喊着说:“你不笨怎么生下了我这么笨的女儿,我笨就是你遗传的,谁让你生下我这么个笨蛋!”然后哭着摔门进了自己的屋子。这样我们都很尴尬。但朋友的妻子还是述说女儿的不争气。我只好告诉她我教育孩子一直是用鼓励的办法,我从来没说过孩子笨,也没说过孩子不好,孩子有不会做的题,我就说题太难,需要认真思考认真对付,经过努力孩子把难题做出来了,我就表扬孩子。然后我就讲鼓励教育的重要性,告诉她鼓励会让孩子增强信心奋发向上,讽刺挖苦只能让孩子没有信心从而破罐破摔。

现在的孩子学习任务重,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高,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出众的,至少也不能比别人家的差。这种盲目的攀比心理,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也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甚至让孩子在学习上产生一种恐慌心理,使孩子害怕考试,更害怕考不好。这样的心理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也会影响孩子和父母的感情。我在这里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位熟人,有次她说她的女儿心理素质太差,一遇考试,哪怕是随便的一次班级测验,女儿都是在考前失眠,而且进了考场,总要条件反射地拉肚子。我觉得可能是父母给的压力太大,孩子也太想考好,或者是太害怕考不好。她说她也觉得有这方面的原因,然后问怎么办。我说只能是减压,让她感到考试也就那么回事,考好考不好也无所谓,也许就不会再有这些毛病。后来她想出了一个减压的办法。因为那学期孩子感冒了,而且比较重,孩子请了一个星期的假,于是她便告诉女儿,说这学期考试肯定考不好了,因为请了一星期的假,功课落下了不少,能考个及格就可以了。这样孩子果然考试前没失眠,考试回来也没说拉肚子。

做父母的当然更不能羞辱孩子,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有时气极了,也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有次我在马路上散步,一位母亲找儿子回家,可能是到处找得辛苦,我看到她找到儿子时,儿子正和一帮小朋友玩耍,母亲快步走上去责备孩子,不知孩子说了句什么,这位母亲竟突然把一口唾沫吐在了孩子的脸上。因这个孩子都快有母亲高了,孩子当时愣一下,然后扭头向相反的方向走了,母亲只能呆呆地站在那里看着。我不知她过后怎么处理,但我要说的是,在孩子面前,千万不能冲动,更不能粗俗,父母的冲动和粗俗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也会变得冲动粗俗,孩子的性格虽然有遗传的因素,但绝大多数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父母的冲动会影响孩子,父母的过激行为也会增加孩子对父母的陌生和不满,甚至会导致孩子仇恨父母。
说了这么多不当的教育,总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我们父母要多用鼓励教育,把孩子的信心鼓起来,把孩子的荣誉感鼓起来,把孩子鼓励到一个高处,让孩子永远觉得自己是好样的,至少是也有很多优点,至少是不比别人差多少。相反,如果讽刺挖苦孩子,甚至是侮辱孩子,孩子将会越来越和父母对立,越来越不听父母的话,越来越不把父母当回事。

第六章 配合学校教育孩子

 孩子上学前,应了解学校的情况和规矩,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孩子初入校门,对孩子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陌生的环境,面对这一切,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心理,有的可能胆怯,有的可能好奇,有的可能想在新同学面前称王称霸。环境的改变也会让孩子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这时的父母就需要特别地注意和留心,要多观察孩子,多和孩子交谈。每天送孩子去学校时要交谈,告诉孩子要注意一些什么事情,孩子回来,更要交谈,询问一下今天在学校的一些情况,也要问问孩子在学校的感受。如果发现问题,就要想法解决,即使是一些很小的问题,也不能放过,因为刚入学从孩子的学习方面来说,是孩子的起点,起点很重要,如果孩子出现什么问题,就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比如不愿意去学校,不想学习、和同学相处不好、苦恼害怕等。

记得我七岁初入校门去报名时,是我的哥哥领我去的,那时他读三年级。我现在还模模糊糊记得,他把我领到报名老师面前,他就跑了。我当时很害怕,站在那里不知要干什么,好像老师问我,我才说报名上学,记得老师让我从一数到五十,我一口气就数到了。接下来的羞辱我至今记得,老师问过姓名后,就问成分。因我的父亲是地主出身,又是右派,又当过国民党军官,又是国民党党员,这么多黑帽子,在村里就很是显眼和与众不同。而且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成分又是区分好人和坏人的直接标准,所以我们从小也成了人们眼里的阶级敌人,经常遭到村里孩子的欺负,人家骂我们也骂地主反革命,我从小就恨透了地主这两个字,所以我当时不敢说,也不愿意说。这时老师突然喊道:“成分你都不知道!是不是地主?!”我当时就吓哭了,也不知老师在报名册上写了什么。因此,我进入校门,就对学校怀有一种恐惧,而且进入教室后,印象最深的就是放在讲台上的那杆教鞭。教鞭是很长的一根拇指粗的木棍,教鞭也不是用来指黑板的,而是专门用来打学生的,如果谁在课堂上有小动作或者打瞌睡,老师就会劈头盖脸地用教鞭打。因为那时我们的老师基本都是民办老师,也是大队的造反派和打砸抢积极分子,武斗也很卖力,在课堂上打人更不含糊,把学生打得头破血流也是经常的事情。我虽然挨的打不算多,但我对那杆教鞭最害怕,上课时常常盯着老师的教鞭,根本没用心听老师讲什么,学习成绩当然也是比较差的,当然那时也没有人管什么学习成绩,上课也是胡说乱讲。而且那时如果老师不想讲课想恶作剧,就让学生斗地主,让学生去生产队让队长派一两个地主来,让地主低头弯腰站在讲台上,然后让学生批判谩骂和踢打。有一次就把我的父亲拉来了,我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侮辱殴打我的父亲,我至今还记得,当时倒不是有多仇恨,就是羞愧,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那时我最希望的就是不去学校,甚至想让学校的房子倒塌。那时虽然我的父亲已经心如死灰什么也不管,但我的母亲却是严厉的,即便玩也要让我到学校去玩。直到小学四年级时,有次我算对了一道题,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算对了,刚好老师又是新来的,于是老师表扬了我,而且夸我很聪明,是化学脑子,反应快。这偶然的一次表扬,让我的学习甚至是人生发生了改变,从此我开始认真学习,很快课本上的东西我都学会了。因此,在我的女儿上学前,我自然就想到我上学的情景,我就觉得应该给她讲清进入学校的许多东西,于是我给她讲了很多,当然也讲了我上学的故事,但我告诉她,现在的社会平等了,人也文明了,老师不仅再不会打学生,老师还特别地爱护学生,老师就和父母一样,进了学校,一切都由老师来管,一切都要听老师的,而且同学间也不会互相欺负,同学间都是好朋友。当然,在告诉女儿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的同时,我也给她讲清,有的老师可能会批评你,有的同学可能也会欺负你,学习上也可能会有听不懂的东西,也可能会遇到不会做的难题,但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首先你不要害怕,你要告诉爸妈,爸妈会帮助你想办法。如果同学欺负你,如果有不会做的作业,你也可以去找老师,千万不要害怕老师,更不要把事情装在心里不告诉爸妈和老师。给孩子讲得多了,孩子心里就大体有一个思想准备,也知道遇事该怎么做,就不会像我上学时那样产生畏惧害怕的心理,即使有了这种心理,只要孩子肯说出来,父母也好帮助孩子解决。这当然很重要,这关系着孩子能否安心学习,能否真心学习,能否无忧无虑地学习,能否愿意去学校学习的问题,如果孩子在学校有心理阴影,就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影响。

 有一晚看电视,江苏电视台《人间》栏目有一个纪实故事,说有一个男青年突然离开了女友,后来女友发现男朋友又和一个女孩在一起,于是两个女孩便发生了争夺男友的斗争。在前女友的逼迫下,男友不得不说出他和后女友在一起,完全是为了报复,而且报复的原因也让人意外,说在多年前,后女友曾经欺负过他的妹妹。说那时他的妹妹学习很好,但后女友纠集一帮混混在校门口向学生要钱,因他妹妹没钱,后女友便打了他妹妹,当时他就在场,但他懦弱没敢上前相助。后来后女友多次到校门口要钱,于是他的妹妹就产生了怕到学校的心理,学习成绩也下降,然后便到广东打工,从而毁了他妹妹的一生。他想起这件事,他就恨透了后女友,也不能原谅自己当时的懦弱,于是就报复,就想办法让后女友爱上他,而且到爱得不能自拔时,突然甩掉她,让她绝望痛苦。可见偶然和意外会对孩子产生多么大的影响,父母不注意孩子初入学的思想动态,很可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但有一点要注意,给孩子讲入学前的知识和注意事项,千万不能让孩子感到学校可怕,也不要让孩子觉得学校规矩森严,这样孩子可能会有畏惧心理,要让孩子感到去学校上学是件很轻松愉快的事情,而且要在讲述中让孩子感觉到学校的轻松,要让孩子感觉到学校是个美好的地方,去那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而且让孩子懂得每个孩子都必须到学校里去,去了才能学到知识和本领,才能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做这些大量的基础工作,目的就是要孩子喜欢去学校,对学校充满美好的感觉,在第一次领孩子去学校时,让孩子真的高高兴兴地去,充满信心地去。

我的女儿上学前,除了对她进行了上学前的教育,我们还带她到商店买了她喜欢的新书包、新铅笔盒,还有花铅笔、削铅笔的转笔刀,还有橡皮擦。上学那天,还给她的新书包里装了几本她喜欢的图画书。那天女儿早早就起来,梳洗打扮好,也穿了新衣服,早早就背上她的小书包,催我快点走。出了门,孩子就兴奋得一路小跑,我在后面追都追不上。好在女儿上的是学校的附小,就在校园里,而且她们班上的学生,有一半就是她幼儿园里的同学,熟人多,环境也不陌生,女儿当然不会害怕,而且在报名时,老师问她叫什么名字,女儿回答后,老师又问是哪个字,我女儿立即说她来写。老师和气地把笔递给她时,她竟然真的在姓名一栏里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即使这样,过后我还是找了他们的老师,告诉了我女儿的一些情况,特别告诉老师我女儿很听话,但就是胆小,要求老师如果发现我女儿有什么问题,就告诉我一声。当天我早早回到家,女儿从学校回来,我就问她学校的一些情况,就是要从女儿的言谈中判断出女儿的一些心理状况,看到女儿很高兴,我也就放心了。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我觉得女儿确实没有什么问题,这才不再过多地过问。

其实我们许多家长都忽略了这些事情,不少孩子在学习方面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在孩子上学前和上学初没解决好孩子的心理问题和适应新环境的问题,而且出现了问题,又没有及时发现,也没及时地指导,导致孩子一开始就没用心学习,等学习落后或者成绩不佳时,孩子又会失去信心,从而让孩子一直处在苦闷当中。

因此,孩子初入学很重要,如果一开始遇到困难打不好基础,孩子就会觉得越学越难,后面的学习就麻烦越多,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有一位朋友,他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有了儿子后,父母对孙子倍加疼爱。父母退休在家,便整天在家伺候孙子。孙子上幼儿园时,就整天哭闹着不去,于是人们便常能看到孩子在马路上哭闹,爷爷奶奶一起上阵又拉又劝,但总也哄不到幼儿园。这样,他儿子上幼儿园时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上学后当然每天都得去,但孩子每天还是不愿意去,用朋友的话说,每天去学校,都要闹别扭,都要吵闹动员一番才能送到学校。这样硬弄到学校,学习成绩当然很差。朋友觉得这都是爷爷奶奶惯坏的。但爷爷奶奶又无法改掉溺爱孙子的毛病,于是朋友便下决心租房另住。第一次租的房离父母不远,这样孩子放学仍然往爷爷奶奶家里跑。没办法,朋友又另租了较远的一处住房,也给儿子转了学校。朋友说儿子断了一切念想,再加上他们的严厉管教,儿子每天只好乖乖去上学,学习成绩也慢慢好了起来。

我女儿读初二的时候,我去开家长会,有位家长会后找我,要我给她诊断一下她女儿的学习情况。这位母亲告诉我说她不识字,孩子的父亲也是从部队转业的,文化程度不高。她说她的女儿学习很刻苦,为了考上高中,最近常常熬夜学到十二点,可就是成绩上不去。因我的女儿回家也常说起她的女儿,我对她的女儿也有间接的了解,确实像她说的那样,学习确实刻苦,人也很老实,也不贪玩也按时完成作业,但就是成绩不好。那天学生的所有作业和考试试卷就摆在学生自己的桌子上,我翻看了这位学生的作业,发现做错的题很多,错题有的改正了,有的没改正,而且改正过的仍然是错的。仔细分析她做错的题,发现许多不是粗心做错,而是根本就不懂,而且许多错误都是基础性的,比如数学的分解因式,之所以分解错,就是因为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还没完全掌握。不仅是数学,语文的基础也差,许多语句都不通顺。我告诉她是基础没打好,得从基础补起,如果女儿有信心,就让她找出小学时的那些课本认真学一遍,如果发现有不会的,就要认真学会,因为前面学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基础打不好,后面学习起来就困难。这位母亲认真听取了我的意见,过后她打电话说她女儿愿意从前面的基础开始学。我告诉她这就好,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学自己去钻研,自己学自己钻研是慢一点,但这样效果好,一旦会了,记忆就很牢。我还告诉她,如果有实在看不懂的,就让她找老师或者找我的女儿。这位母亲采纳了我的建议,一年以后考高中,这位母亲的女儿也考上了普通高中。

  要和孩子一起制订学习计划,培养孩子安排自己的学习

给孩子制订计划,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以后要按计划行事,要按照计划来安排自己的学习,而且通过制订计划,让孩子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