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催眠之声伴随你 作者:[美]罗森 埃瑞克森 翻译:萧德兰-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注视你时,就立刻将拇指伸进嘴申去,而且确实吸个够。此外,每个学生总有不喜欢的老师,每当你看见那位令你受不了的老师时,也立即将拇指伸进口中尽情啜吸一番。你实在不必将如此行为毫无效益地散布到其他老师眼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女孩即发现生活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事做,我使她的吸吮拇指行为变成了一项非做不可的义务,而她一点也不喜欢履行义务。
※ ※ ※ ※
当艾瑞克森指出父母「固定的例行公事」时,他间接地令女孩意识到个人强迫性的吸吮拇指行为。他暗示她应停止「愚蠢」的吸吮拇指方式(亦即毫无意识或目的的吸吮过程)。相反的,她倒是可以刻意藉着吸吮拇指有效地表达内在的愤怒。她的吸吮拇指行为自此被重新建构,不再只是一种无法掌控的「习惯」,而变成了沟通的有效形式——藉以传达内在愤怒。
在这故事中(一如艾瑞克森其他许多治疗儿童的故事),他以「我将父母送出办公室后,即始与孩于展开单独会谈」的说法做为起点。就某种层次来说,他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人。就另一层次来说,他其实是对所有人内心的孩子说话。一向代表着威权压制、缺乏耐心,以及甚少接纳的父母形象必须先行遭到放逐,他们不该干扰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此层面而言,艾瑞克森要求我们将内在过于严厉的超我要求、极度严格的各种「应该」置之一旁,好让内心深处潜藏的孩童有机会现身与发展。他试图告诉我们别一迳埋葬孩子气的冲动(诸如自发性、好奇心、鲁莽举动与爆发力等等)。而该懂得如何挑战这些冲动,或是「聪明地」加以引导。当我们眼见自身举动与他人反应(例如厌恶)之间的密切关係时,我们即可能如文中女孩般决定中止某项特殊的行为。
这类「开立症状处方」技巧也可被视为阿德勒心理治疗格言的具体应用之道。阿德勒曾说过:「心理治疗就好似在当事人饮用的汤中吐口水。对方仍旧可以选择继续喝汤,伹他们再也无法安然享受汤的美味。」就此将吸拇指行为一变而为个桉非进行不可的义务之举,艾喘克森犹如在「这女孩的汤中吐下了唾沫」。
第七章 以经验为师
故事1:当个六岁大的孩子
上星期找收到媳妇的来信,告诉我有关她女儿六岁生日的事。过了六岁生日的次日,小女孩做了些深受母亲谴责的事,于是她有感而发..
「 当个六岁大的孩子可真难,我才只有一天的经验而已。」
故事2:作梦实现心愿
当你夜晚上床睡觉时,很可能会出现作梦的机会。在梦中,你无法运用理智分析,只能具体经验梦中的一切。记得我曾拒绝给儿子蓝斯糖果吃。我告诉他,他已吃了够多的糖果。次日早晨,蓝斯自睡梦中醒来时显得非常高兴。他告诉我:「我把整袋糖果都吃光了。」
当我向他展示依旧保存着许多糖果的袋子时,他认为我一定是偷偷出门又买了些一糖果回来,因为他确知自己已将糖果吃个精光,而他确实已经吃光了糖果——在他的梦中。
另有一回,由于巴特取笑蓝斯,蓝斯遂要求我惩罚巴特,我拒绝了他的要求。次日早晨,蓝斯说道:「我很高兴你将巴特狠狠揍了一顿——但你实在不必用那麽大的棒球棍揍他。」他认为我已严厉处罚了巴特。他将内心朗待我严惩巴特的内疚感,转成了对我处罚过钤严厉的批判。显而易见的,他的内心已出现某些转折。
有些接受催眠的对象,会倾向运用理性分析一切而无法轻易进入催眠状态。然而,他们却很可能在某天夜裡(当他们想到其他事时)梦见自己处在催眠状态中。在梦中的催眠状态裡,他们会进行特定的事。第二天,他们会前来告诉你:「我梦见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心理治疗的主要功能不外乎推动潜意识,尽情利用它所储存的各式智慧。
※ ※ ※ ※
人生经验的种类不可胜数,而作梦绝对是其中之一。在这故事中,艾瑞克森同时指出即使催眠下管用:心理治疗的过程依旧可能对当事人深具助益。个桉可能会选择回家在梦中完成任务。听完这个故事之后,习惯以理性分析一切的个桉,即很可能会在回家之后梦见自己处在催眠状态中。
故事3:学习在水中游泳
自经验中学习的教育价值远胜过理性方面的学习。当你趴在钢琴座椅上时,同样可以学会游泳的一切基本动作,你可以轻而易举地控制节奏、呼吸、头部、臂部、脚部动作,以及其他各项协调动作。然而,当你实地下水之后,却往往只能狼狈地进行狗爬式。你必须在水中才能真正学会游泳。一旦你在水中学会游泳后。才算是真正获得了此门学问。
根据实际经验进行学习,可说是最重要的学习途径。只下过,在求学过程中,我们全都学会了以理性进行意识层面的各项学习。在水中,你的一切举动总在潜意识的掌控之下。你学会在水中自然而然地以特定节奏转头、以手划水、以脚踢水。举例来说,不会游泳的人士,绝对无法得知(也无法问或描述)在自由式左右翻转身体的过程中,双脚在水中的感觉、水冲上手臂的感觉,以及吸水入口的感觉。
当你确实背部贴着水面游泳时,你才有机会体会箇中意境。当你逆向游冰时,你会对背部飞溅的水花付出多少注意力呢!如果你曾拥有裸泳的经验,将发现游泳衣是多可怕的累赘。当你赤身裸体时,水流将何等轻巧地越过皮肤表面。游冰衣绝对是项障碍。
我并不在乎各位能在这房间中学到多少催眠,因为你们全都心知肚明自己未来将时常在催眠状态中(在那不属于任何时空、非睡非醒的状态裡),大量学习催眠。我个人习惯在清晨醒来之际,一睁眼即双脚下地。我妻子却总是喜欢花上二十分钟时间逐渐恢复意识状态。我的血液一向立即冲向脑门,她的血液则多半缓缓流向脑部。我们全都拥有个人独特的模式。你必须进入催眠状态多少次(也许十二次之多),才会失去审视个人经验的兴致呢?
各位是否拥有在大盐湖中游泳的经验呢?其间湖水看起来像水,触摸起来也像水。我却老早就知道无法在此湖中游泳。我颇怀疑如果自己姑且一试,后果将如何?我完全了解大盐湖中的水是过度饱和的盐水。伹我必须拥有亲身一试的经验,才可能确知冒险一试的后果。绝大多数接受催眠的对象渴望了解所经验的事,我则认为下妨将经验与理性分析加以隔离,姑且让事情顺其自然地发生。
※ ※ ※ ※
艾瑞克森藉由触觉体验强调身体的知觉反应,当他提及不同的感觉、韵律、动作时,听众将不由自主地忆起类似经验。与其说:「你们当中会游泳的人士必定能够回想到双脚在水中的感受????」艾瑞克森却选择以否定式的陈述表达重点。「你们当中不会游泳的人士无法描述????」稍后,他甚且利用询问的方式传达他的建议:「当你逆向游泳时,会对背部下方飞溅的水花付出多少注意力呢?」他藉此暗示听众值得将注意力专注在感知经验方面。
当艾瑞克森转而说道:「我并不在乎各位能在这房间中对催眠学到多少????」时,他提供了一项长远的后催眠暗示——指出有关催眠的学习势必在这房间外继续进行。他藉着间接暗示进一步说明,「此番学习」将在有如清醒过程般的各种特殊情境中进行。他同时建议每位听众应根据个人「独特的模式」进行「学习」。他解释进行经验学习的最佳方式是让自己单纯地有体验,而非一再检视个人的经验。他并且又不知不觉地说出另一项后催眠暗示——此事将会在历经十二次催眠状态后发生。稍后的论述中,他再次强调当经验发生时不去试图了解个中内涵的重要性。当然,这原则应适用于所有不同的经验,并非仅限于催眠体验而已。如果当事人想要进一步了解经验内涵,最好将检视、审核以及进行分析的程序加以延后,直到与当时经验有段距离时再有所行动。
这故事若用在性冶感治疗过程中可能深具疗效。举例来说,它可以当成感觉专注练习的引言。对于那些与自身感觉相当疏离的人士来说,练习将心神专注在触觉体验方面必将大有帮助。
第八章 主导你的生命
病、残障与死亡的调适过程。协助家人们充分处理哀伤情绪常是些无聊之举。我认为人们应谨记在心。当你出生之时即使开始走向死亡之日,只是有些人走得比另些人有效率.从不浪费时间等待死亡,但另些人却得在世上耗上妤长一段时间才走向死亡终点。
我的父亲在八十岁时首次经历严重的心脏病突发,当他被送往医院时,整个人已陷入昏迷状态。我的姊姊赶去医院看他。主治医师向我的姊姊表示:「没多大希望了。你的父亲年事已高。他一生操劳又拥有非常严重的心脏问题。」
姊姊事后描述:「我对那位医睡乏以鼻,我告诉他:「你根本不认识我老爸。」」
当父亲逐渐恢复意识时,主治医师正巧在场。父亲问道:「发生了什麽事?」
医师告诉他:「艾瑞克森先生,别担心,你历经一次非常严重的心脏病发作,但只需两三个月休养,你就能完全康复了。」
父亲勃然大怒地说道:「两三个月时间,真是笑话!你是说我得浪费一整个星期的时间待在这裡?」一星期后,他果真康复出院。
八十五岁时,他的心脏病再度发作。仍是先前那位主治医师负责他的病况。父亲在清醒
后照例问道:「发生了什麽事?」医师回答:「同样的状况。」
父亲咕哝的说:「又得浪费一星期了。」
他事后还曾历经一次腹腔大手术,足足割去了九呎长的肠子。自麻醉中逐渐恢复意识之际.他问身旁的护士:「这回又发生了什麽事?」
护士遂向他报告病况,当他听完时忍不住哀歎:「这回可不只一星朗了,恐怕得浪费十天时间待在这裡。」
第三次心脏病发作时,他已年届八十九岁。恢复意识后,他问医师:「老样子,是吗?」
医师回答:「没错!」
父亲表示:「快要养成不时浪费一星期的坏习惯了。」
九十三岁时,他第四度心脏病突发。这回他对医师说道:「老实说,医生,我本以为第四次脏病发作便会要了我的老命。现在,我开始对第五次发作失去信心了。」
九十七岁半时。父亲与两位姊姊计画到一处农庄共度週末。父亲当年的老朋友以及他们的一些孩子均已与世长辞。他们详加计画拜访对象、住宿的旅馆以及用餐的餐厅后,即准备上车出发。当他们走到车旁时,父亲突然说道:「啊,我忘了帽子了。」
他遂跑进屋内拿帽子。我的两位姊姊等待了一段够久的时间后,漠然地望着彼此说道:「事情就是这样了。」
她们走进屋内,发现老爸已经因脑溢血死在地上。
我的母亲在九十三岁时跌伤了她的臀骨。她表示:「我都这把年纪了竟还会发生这种荒谬的事,我一定得设法痊癒。」她果真做到了。
一年后,她跌伤了另一边的臀骨。她表示:「自头一次的臀骨损伤中复元已耗尽了我大半精力,我想这回大概是撑不过去了。不过,我可不想让任何人说我不曾努力尝试。」
我心中十分明白,其他的家人见我面无表情的态度也多少有些心理准备,她大概即将就此与我们告别。未料,她却死于充血性肺炎—— 一种高龄妇女常患的疾病。
我的母亲生前最喜欢引用的文句是:「每个人的生命中多少一定会下雨,某些日子势必黑暗又荒凉。」取自朗费罗的诗作《雨天》。
我的父亲与母亲两人一向充分享受他们的生命。我秉承庭训,试图影响个桉:「请享受生命彻底些旱受生命。」你愈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添加幽默,就愈能享有幸福的生活。
我实在不晓得那位学生从何得知我即将与世长辞的消息,我可要避开此事。
※ ※ ※ ※
艾瑞克森衷心希望,死亡不至于被视为是引发焦虑不安的生命必然结局。他强调生命的目的在于尽情生活。他告诉我们他的父亲即使年届九十七高龄依旧勤于种树,如此的人生定位往往只着眼于未来。他的父亲生性活跃,连死亡都是发生在准备进行某些事的过程中!他正想要回到屋内取帽子并出发前去拜访他人。艾瑞克森老父发生事故前所说的那句话:「嘎,我忘了带帽子了。」应来自于潜意识的认知——在他的大脑内发生了事情。
艾瑞克森经常在说完这故事后顺口表示,他父亲在第四次心脏病发作后失去信心的直觉是对的。他的父亲随后果真在九十七岁半时死于脑溢血。艾瑞克森也常会连带分享他父亲对疾病所持的态度——老人家将疾病看成生命粗食的一部分。粗食一向是健康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艾瑞克森并且指出,俸粮的军人即非常了解粗食的重要性。悲剧、死亡、疾病均可说是生命中各种必要的粗食。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当中,艾瑞克森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协助众人面对他的死亡。他并不希望造成长久的哀伤,而惯于利用笑话与讥讽言词解除众人的焦虑不安。某回他甚至错引了田纳西的话:「当我的船驶向远洋时,请别在酒吧中为我叹息。」他往往公开讨论死亡。一如他的父亲般,艾瑞克森也在迎向未来的过程中撒手人寰。他原本期待在接下来的星期一继续他的授课生涯。他的死亡没有所谓的「埋葬」,他的骨灰被自由散撒在山峰顶。
艾瑞克森在此故事的结尾时说道:「我实在不晓得哪位学生从何得知我即将与世长辞的消息,我可要避开此事。」避开什麽呢?死亡阴影?或是那位学生的想法?
故事2:求婚记
当我父亲十六岁离家出走时,仅仅在枕头上留了张字条即奔往车站。他将辛苦储蓄的全部零钱使劲掷在票务人员面前说道:「给我一张这些钱所能买到的最远程车票。」于是他到了威斯康辛州的比佛大坝—— 一处乡间村庄。他走在街道上看着当地来来往往的农人,有人骑马,有人赶牛车。他拦住了一位赶着牛车的银髮庄稼汉说道:「你需要一位聪明的年轻人协肋你工作吗?」
拦车男孩声称他的名字是查理?罗勃靳。他表示自己身无分文、无家可归,又一无所有,银髮庄稼汉遂决定收留他:「上车吧!你可以随我至田裡工作。」
行至半途。庄稼汉停下了牛车,告诉查理:「你且待在车上,我去探望一下我的女婿。」
此时,一位身着花裙的女孩躲在枫树后偷偷观察这位来自异乡的年轻人。查理问女孩:「你是谁家的女孩?」对方静静地回答.「我爸爸的。」查理却接口:「现在,你是属于我的了」
七年后,当我父亲正式提出求婚时,我的母亲自口袋中拿出一隻除拇指外四指相连的小手套递给他。在那农村中,「给他一隻小手套」即是拒绝对方求婚的表示。被拒之后,我的父亲昂首阔步地离开了屋子。当天晚上,他整夜无法成眠,直到次日清晨时再度去见母亲:「我并未向你要一隻小手套。我要一双。」那隻由羊毛织成的小手套是我母亲由洗羊毛、梳羊毛、纺纱成线、针针亲手编织而成的。
她在十七岁时织了那隻小手套,直至二十岁时才等到了我父亲的正式求婚。我的父亲认识我母亲,我的母亲也认识我父亲。而我则曾经在我母亲就读过的乡间学校中教过书。
※ ※ ※ ※
「查理.罗勃斯乌是艾瑞克森的父亲十六岁离家出走时选用的名字。艾瑞克森描述其老父的各项故事中,一再彰显出他老人家的冒险精神,以及坚持达成目的的信心与能力。尤其是后面这项特徽,更是经常出现在艾瑞克森描述其家人的一切故事中。
此处所传达的主要讯息显然是,你不妨专注目标、坚持不懈,而且绝不接受他人口中的「不」作为答桉。当然,除此之外,你也得为达成目标而进行必须的努力。艾瑞克森一笔带过查理.罗勃斯为他未来的岳父工作了好几年的事实。其他故事中.收穫倒不见得一定会随着固执与坚持而来。除了运用正确的策略之外。你还得以一种受当地社区重视的方式努力工作——如果你想要令所处的社区留下美好印象的话。即使如此,艾瑞克森却利用下面一个故事指出,你不可能赢得全部。
故事3:意见不和
当我们刚结婚时,我的新婚妻子询问我的母亲:「当老爸和你意见下和时,你怎麽处理?」
母亲说道,.「我会毫无顾己地说出我心中的想法,然后闭嘴。」
我的妻子又跑到庭院裡去询问父亲:「当你和老妈意见不和时,你会做何反应?」
父亲回答:「我会说完我必须说的话,然后闭嘴。」
贝蒂接着又问:「接下来会发生什麽事呢?」
父亲表示:「我们当中一个人会达到目的,事情总是这麽解决的。」
※ ※ ※ ※
艾瑞克森的父母亲结漓将近七十五年之久。他们和谐的婚姻生活显然建立在彼此相互尊重,以及从不企图强行逼迫对方遵从自己意思的基础上。
故事4:半工半读完成大学学业
克莉丝汀对我说..「你半工半读地完成了医学院学业。当然,由于你身体残障,事情尤其不容易。我现在比你当初年轻一些,准备效法你半工半读地完成学业。」
我表示:「没问题,孩子。」
「接下来我要问的是,关于我在此的食宿,你准备收我多少钱?」
这问题相当严肃。「平均食宿费是每星期二十五美元。下过,你将失去清洗碗盘、吸地毯、整理床褥、使用电话,以及入侵冰箱之类的特权。」
她说道:「那可能得另外再付十美元。如此一来,我想得去城裡找份工作。」
「你需要保证人吗?」
她表示:「我的社会保险号码以及高中毕业证书即是我的身分保证。」
大约有八个月时间,我们完全不知道她在何处工作。她曾前往撒马利亚医院应徵一分在病历室打字的职务。对方向这位体重只有九十八磅的女孩说明:「你必须知道许多医学专有名词、生理学专有名词,以及精神医学专有名词,才能胜任这份工作。」
她回答:「我明白。这正是为什麽我会去图书馆阅读《多伦医学辞典》、《史德曼医学辞典》及《华伦心理学辞典》的原因
院方于是答应试用她。
此刻,她突然在午餐时出现许多青少年的反叛情绪,贸然决定去密西根读大学。她的哥哥问她是否需要经济支援,她回答:「不必。」她的母亲与我也分别问她相同的问题,而我们所获得的答桉一律是「不必。」
她将凤凰城的冬衣整理打包后,即搭乘一月底开往密西根的火车出发。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气温约在零下十一度左右。她花了三天时间办理注册事宜.以及在系主任的办公室内找到了一份工作。系主任查验她的选课表时.发现她竞选了每星期十九小时的课。半工半读的学生最多只能选读每星期十六小时的课程而已。克莉丝汀却表示:「我既然在你的办公室裡工作,你大有机会同时监督我的课业成绩与工作表现?你会知道该怎麽做的。」系主任不得不同意她的看法:「言之有理,就这麽办。」
于是她选了十九小时的课,但她并未向系主任透露另一件事。在他的办公室内工作对她而言至关重要,因为那是储存宿舍纪录卡的地方。
她还找到了一对儿女均已成家立业的老夫妇,并且说服他们有位年轻人住在家裡是件相当有利的事。每星期固定一次,结了婚的儿子会带老夫妻外出用餐,而已婚女儿也会带他们出去用餐。克莉丝汀非但向这家人兜售货品礼券,而且负责家中绝大部分的烹饪与清洗工作,她因此获得了免费食宿的待遇。此外,老夫妇早已成家的儿女,还会不时支付她看显小孩的临时保姆钟点费。
在储存宿舍纪录卡的系主任办公室工作为何对她如此重要?因为惟有如此,她未按规定留宿的事情才不至于被校方发现。除了我们以及其他几位她信任的朋友外。克莉丝汀不曾告诉任何人她在百货店另有一份工作。
※ ※ ※ ※
艾瑞克森常会利用有关他子女机智过人的故事,鼓励个桉充分运用内在资源.「权威」应是藉以达成目标的利器而非阻碍——在以上桉例中,克莉丝汀非但能够选读一星朋十九小时的课程,而且擅自住在校外。此处,权威(以及象徵性的「内在权威」)再次被视为同盟而非对手。
故事5:皮尔森的砖块
一位住在密西根的精神科医师罗勃.皮尔森曾在家中开设私人诊所,他是附近方圆六十哩内唯一的医师。距离最近的医院则远在六十哩外。某回,他安排家人全数外出探访亲戚并藉机商请建筑工人拆掉住处三楼的烟囱。负责拆烟囱的工人并不晓得皮尔森在家工作,因而一面拆卸一面将砖块顺手往下扔。罗勃无意中走出室外,正巧遇上从天而降的砖头,不偏不倚地砸中了他的前额,撞裂了他的头盖骨。
罗勃双膝一软,几乎就此倒地下起,但他立即撑住了自己:「如果艾瑞克森在这儿就好了。可惜,真该死,他人远在亚利桑纳州,我得自行处理。」他马上利用自我催眠展开局部麻醉,随后开车行经六十哩路到达医院,办妥了挂号手续后,即召来神经外科医师并向他表一下.「我并不需要打麻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