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如果这是宋史 (完结)-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迫之下有多大的作用呢?
尤其是每个开封人都清楚,国库里有成堆成堆的布匹绵麻,只要赵桓肯拿出来,绝对能在几天之内让士兵们抵御严寒。
连载(1831)
那么赵桓为什么不拿出来吗?按说每一个理智健全的人都清楚,金银财帛是普通人的财富,对帝王而言,它们只是数字,没有任何的具体意义。
连三国时偏安江南的孙权都明白这一点,为什么从小受帝王教育的赵桓不懂呢?这个问题没法回答,因为不止他不懂,世上有很多的人都不懂。
举一些近点的例子,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攻打洛阳,洛阳城的福王因为当年“神宗剥天下之财富福王”,他比崇祯皇帝还有钱,但他就是要当铁公允,一文钱都不拿出来给将士,结果城破身死;到了崇祯时情况还是这样,他向京城里的皇亲国戚借钱发兵饷,办法用尽,满城冠盖无一人响应。
结果北京城破了,这些有钱的贵人们在李自城的皮鞭什么都交了出来。更不用说满清时著名的“宁与友邦,不与家奴。”
抛开这些,让赵桓做出这种蠢事的还有金军的诱惑。在连续21天的强攻中,完颜宗翰仍然在不间断地用着和谈这个无往不利的大杀器。
公正地说,“和谈”这一招,是女真人崛起,连续灭亡辽宋两国的最强武器。它让耶律延禧像个傻子一样做梦,觉得末日遥不可及,也让这时的赵桓始终感觉到一抹动人的希望朝霞,还有活路,还远远没到最后一步……所以他总是不舍得他心中的立国之本。
宋朝的立国之本是什么,一个字——钱!
钱,深入到每个宋朝的人心里,百姓们玩命地赚钱,士大夫们红着眼睛赚钱,王安石为了钱分裂了官场,宋神宗为了钱不惜站在祖宗的对立面!
所以他们都忘了,勇气、聪慧、胆略、歹毒等国家生存的第一要素。
回到公元1126年,宋靖康元年的闰十一月二十三日,这一天金军乘胜强攻,开封的外城墙岌岌可危,当此生死攸关之际,宋朝的上层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关键人物,据他们想来,据他们引经据典地考证,唯有这个人,才能拯救他们出苦海。
连载(1832)
郭京。
神仙终于找到了,首相、枢密使在开封城各处张贴的神仙寻找启示有了结果,军方大佬殿前司副都指挥使王宗濋在军队的龙卫兵里找到了一个叫郭京的人。
这个人完全附合神仙的标准,他能撒豆成兵,兵能隐形,能用六甲之法活捉完颜宗翰、宗望等金军魁首,能扫荡10万金军,解京都之围。
多么激动人心,而做到这些,他只需要集结7777个人。
当然,这些人也不是一般的人,他们都是身有仙缘非同凡响的,同样也是神仙下凡而不自知的。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生日时辰。找出他们,只要附和条件,哪怕他们是贩夫走卒,也会让宋朝起死回生,让金军瞬间崩溃。
这些话,赵桓、何栗、孙傅都相信了。
郭京升官,从副都头升到武略大夫、兖州刺史,他积极工作,飞快地集结起了六甲神兵。兵源的成分嘛……比如一个在街头耍棍弄棒卖艺的,名叫薄坚;一个叫傅致临的还俗僧人;一个卖药的叫刘宋杰;比较突出的是一个叫刘孝竭的,他很有创意,把神兵们细化了。
神兵们分出了兵种,有卞丁力士、北斗神兵、天阙大将等等等等。他们变成了神秘的一群人,与外界隔离,留给人们是各种各样的离奇猜想。
其中不乏一些怀疑,觉得这太儿戏太天真太荒诞了,根本就是骗人嘛,把国家民族的生命交在这种人的手上,纯粹是自杀行为。
对此军方代表孙傅怒不可遏。他迸发出了这辈子最大的怒火,向怀疑党们咆哮,痛骂他们没有知识不懂历史把宋朝的传统都忘光了。在他看来,郭京的出现,还有他的身份,以及能力,都是最正确、最正常、最无可质疑的真理。
因为早有先例。
连载(1833)
时光回溯150余年,宋太宗赵光义刚刚登基的时候,根据一张画圣吴道子的作品《长寿仙人图》,在现实中里找到了长得一模一样的戴恩。
戴恩时任御龙弓箭直都虞侯,之后平步青云,啥事不做升到了平远军节度使。这说明了什么呢,联系到郭京,两者同样都是禁军成员,同样都被皇帝所挖崛,那么郭京就一定是仙人……你说不是?你蔑视先帝,非圣渎法,罪该万死!
这样的大棒砸下来,谁都没话了。于是开封城里凭空出现了7778个神仙,每个人都有些盼望,不知道这些神仙们会做出些什么。但又不敢盼得太急了,因为神仙说,除非到了天崩地裂万劫不复的危险时,要不别去烦他。
二十三日这天,城似乎真的快塌了,危险面前人人平等,有人怕急了,越过军方领导,直接去找郭京,要他赶紧做法,来个闪电什么的,把金军都劈死。
郭京很认真地问,朝廷让你来的?
……不是。
不去。
这一天,就像有默契一样,官方没去找郭京,郭京也很平静,金军最终也没能翻越城墙。开封城逃过了一劫。
二十四日,金军继续强攻,何栗、孙傅坐不住了,他们命令郭京上城。郭京很听政府的,事实上每个在人间得到神仙名声的,都听政府的话,他起身就走。于是一个神仙、7777个神兵走上了开封城头。这些人在一片枪林弹雨火光大雪之中走过,转了一圈,又下去了。
临走前,郭京留下了一大旗,说把它挂在城头,城下的敌军会集体发抖,吓得半死。望着神仙们的背影,士兵们把这面旗挂了上去。
旗帜飘扬在孤岛一样的开封城头,上面画的是一位天王。
连载(1834)
也许真的是天王有灵,这一天开封的外城墙还是宋朝的。第三天,公元1126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的早晨,大雪纷飞,朔风凛冽,金军乘寒急攻。
生长在苦寒北方的女真人非常喜欢这样的天气,寒冷是他们的朋友,从古至今,寒带游牧民族的每一场重要战争,几乎都在冬天发起。
与之相反,城头上的宋军筋疲力尽,到了崩溃的边缘。缺吃少穿还要坚持做战,快一个月了,是个人就没法挺住。尤其在根本上,他们是农牧民族,每年到了冬天,习惯是什么事都不做,每天两顿饭,少吃、早睡,等待第二年的春天。
这一点,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蔬菜大棚技术出现以前都没有改变。
最后的时刻到了,连远在深宫里的赵桓都感觉到了危险,他命令全军上城,集结所有力量防守。对此首相、枢密都不认同,这是乱搞嘛,神已经出现,他会解决一切安抚一切完美一切,要军队做什么,多此一举。
神兵出战。
郭京带着神兵走上了空旷无人的城头……你没有看错,这种时刻的开封外城城头上没有职业军人,除了孙傅、张叔夜等少数几个人之外,所有士兵都被赶下了城头。理由是一会儿神兵们就会进行隐形,人多了会有影响。
施法完毕,大开宣化门,神兵们主动出击,向金军挑战。
这一幕是多么的英勇,多么的壮怀激烈!在城头上的主神、枢密使、将军的注视下,他们冲向了滚滚而来的金军铁骑。他们行动迅速,越过了护城河,与敌军相遇,又退向护城河……全体淹死。城头上郭京大怒,说必须由我亲自施法。
郭京下城出战,他行动更加迅速,在金军没有逼近前就跑向了南方,在金军的追击下消失不见。
上面这一幕好笑吗,不好笑;上面这一幕罕见吗,不罕见。从宋朝开始,直到700多年后晚清民国之间,这种大无畏精神一直在中华大地上流传,它已经是一种传统了。比如说义和拳、太平天国的高人们喝下神符神水,以血肉之躯冲向入侵者的洋枪,哪怕中弹倒地临死之前仍然念念有辞:“……刀枪不入!”
金军涌向了大开着的开封城门。
连载(1835)
金军的步兵迅速登城,占据制高点。城外铁鹞子重甲骑兵向城门靠拢,内外接应。同时分人放火烧毁就近的城门,这些年女真人破门而入的活儿做得很多了,这一整套的操作流程非常熟练。
好一阵忙乱,终于尘埃落定,他们觉得外城墙绝对到手了,这才腾出空儿来向城里望了一眼。之后他们惊呆了。
不是没见过大城,前几年夺辽国5京时,纯粹看面积,并不比开封城小多少。也不是没见过富裕的,燕云十六州比宋朝差点也有限。让他们愣住的是眼前发生的事,看看身边,俺们金军还没下城呢,为什么下边火光冲天喊杀成片,死了一地的人呢?
我们还等着宋军反击,夺回城墙呢!人哪,都跑哪儿去了?!
宋军在下面杀人放火,就在这一会儿的功夫里,他们杀得非常有成绩。一般的百姓、小官忽略不计,被杀的知名人士有:统制官姚平仲、何庆言、陈克礼、中书舍人高振、宦官黄经国。这几位连同他们的家人全部遇难。
着重提一下姚平仲,这位将军是守城的最大功臣,开封外城能坚持23天之久,他功不可没。以上是死难在外城、内城之间的。
还有死在城门之外的,这是一位名声显赫的猛人。此人曾经率领数十万军队征战燕云,曾经手握民族命运,前进则民族兴旺,建不世奇功;稳定则坐享胜利,眼看着敌人奄奄一息。可是他偏偏逃跑了,烧光国家最大一笔粮草辎重,也没逃出辽军的追击。
刘延庆。
时任四壁守御使的刘延庆夺门出逃,被金军追上杀死。与之相对照的是一位统领,叫秦元。他带着一些保甲,也就是连民兵都不算的治安队员往外冲,迎头遭遇城外金军的铁鹞子重甲骑兵部队。看着对比悬殊死定了,可他奋勇力战,居然斩关逃出。
这说明了一个真理,不会逃的永远逃不掉,废物永远是废物,刘延庆以丑陋的方式结束了自己丑陋的一生。当然,他不会遗憾的,有人会继承他的丑陋,在以后十几年的时光里发扬光大。
能保持作战,并且生存着的,只有张叔夜父子。他们在“神迹”破灭后和金军作战,边战边退,继而与宋军作战,边战边退。一直退守至内城城边,成为军方的唯一希望。
连载(1836)
开封三重城,外城80里,内城20里,生存空间骤然被压迫缩小了4倍,近百万的市民拥挤踩踏着,茫茫然随着人流奔蹿,不知道何去何从。
城破了,170余年来未经战火的旷世名城,突然间坠入地狱,更让他们恐慌的,是军队突然间失控。
生在和平年代的人,不会知道军队是什么样的怪物。它可以是神圣的,是守护家园同宗同族的血脉子弟,什么时候都值得信赖,这是人们的共识,是军队的天职。不幸的是,它还有另一面。它会在某些时刻变成魔鬼,去毁灭一切凌虐一切,不分敌我。
比如说哗变。
我宁愿定义这时的宋军是哗变,而不是叛变,或者着魔了。他们也是人,在长达近一个月的饥寒交迫生死拼杀之后,突然遭遇这样的荒诞,再加上以往皇家的吝啬,等等等等,换了谁,都会气得要死。
……要死了吗,那就全都死吧!
他们冲向达官显贵的家,冲向富商公卿的家,他们烧杀抢掠,或许熊熊燃烧起来的大火,能让他们冻僵的身体温暖一些。
当然,这里也包括一大批趁火打劫的市井无赖们。这些渣滓们唯利是图,混水摸鱼,是这个历史时段里最可耻的小人,不久之后,他们会做出更无耻的事。
回到赵桓身边。
宋钦宗进入魔幻时刻,外城失陷的消息传进皇城里,他追悔他检讨他思辨,以往种种他似乎都看清了,还即兴发挥为种师道正名。这之后,他冷静了些,开始为自己的安全想办法。
没办法,除了国库、封桩库还在手里,他什么都没了。还能做什么?关键时刻,他想起了人民。第二天,闰十一月二十六日的清晨,他传旨令百姓赴宣德门救驾,看看几十万人能给他想出什么办法。
那一天有30多万人拥到了宣德门前,让赵桓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先是一个消息,金军在昨天晚上曾经派过来4个议和的使者,刚进内城,就被市民们杀了。这时市民们来见皇帝,救驾什么的是次要的,他们要武器,金军是敌人,守军不可靠,他们要自己保护自己。
连载(1837)
在艰险之中,商代的末代帝王纣能释放囚徒,发给武器,去前线抵抗,现在赵桓有30万百姓申请武器,是多么难得的民心士气啊。
如果利用好了,谁说会没有转机呢?至少可以多抵抗几天,等待李纲、宗泽等人一定会到的勤王部队。
可是情况变得很诡异,是赵桓下令召集百姓来想办法的,他本人却迟迟不到。百姓们等得烦了,在不安中,有些人再次失控。
数万百姓用斧头劈砍左掖门,要皇帝出来。皇帝终于出来了,可味道也变了,本是皇帝与民同忧,一起渡难关,现在搞得像兵变升级杀到了宫门前,皇帝出来和人民谈判。
那一天,赵桓站在城楼上露腕凭栏大呼,说“事已至此,军民打算如何,有谋即献,朕当听从。”之后百姓们回答了。
30万人一起回答,让人怎么听呢。这边答,赵桓去这边谈;那边答,赵桓再跑去那边。纷乱中,赵桓神色慌张,他的帽子都掉了。
如此这般,直到散会。百姓们灰心丧气地离开,赵桓浑浑噩噩地回宫。什么都没能得到,这次集会的唯一结果就是见证了赵宋子孙的狼狈,高高在上的帝王,居然有这样一天。
这个样子把侍卫气坏了,平心而论,宋朝的皇帝,哪怕是徽宗赵佶都对身边人很好,仁德、宽厚、容忍,这些美德是任何朝代都没有的。
自汉唐以降,汉朝十常侍做了什么地球人都知道,唐朝的宫廷里血肉横飞,太监侍卫是皇帝的干爹,元朝从来没有融入中原世界,明朝酷厉,宫廷内部什么部门都有,什么样的事都发生,清朝……他们自己定的称号说明了一切,除了一个主子之外,全是奴才。
全然看不到半点的人性。
万事都有报应,这时宋朝皇帝的窘迫让侍卫们愤怒。当时赵桓的身边跟着3个人,分别是孙傅、梅执礼、吕好问,一群侍卫突然间冲了过来,领头的是都虞候蒋宣,他大声指责,国家到这种地步,全是宰执信任奸邪,不用好人搞的。
孙傅立即火了,这明摆着是骂他,他是宰执,奸邪……还能有谁,当然是郭京。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开封外城之所以一个月都没挺住,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招惹出了7778个神仙!可是,难道这样就可以骂我吗?不可以!
孙傅选择回击,他在外面搞出兵变的情况下,厉声呵斥蒋宣。
连载(1838)
很遗憾,当天有人拦着,蒋宣没能砍了他。孙傅这个人有自己的失误,有很大的偏颇,真是让人恨不得一把捏死他。
可是,他还有另一面。他的故事没完,当那一面显露时,让人的心里有说不清的滋味。
回到当天晚上,赵桓赏给侍卫们很多金银酒食,和他们说了很多的话。谈到了逃跑,谈到了护卫,可是都没有可行之道。
让几百名侍卫,或者几千个侍卫扭转乾坤,是个多么不现实的梦。
当他冷静了些,意识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事——为什么金军还没有进攻呢?最坚固的外城陷落了,守军也疲惫交集并且哗变了,这时为什么不一鼓作气攻进内城,甚至进攻皇城呢?
一个大臣给出了解释,说是金军并不想赶尽杀绝,就在昨天城破之后,不是也派来了和谈使者了吗?这种时刻,宋朝不应该只想着走极端的路,比如全民死拼,或者逃跑,而是要顺应局势。战胜方都想和谈,战败者为什么要决裂呢?
赵桓觉得眼前的迷雾被拨开了,事实俱在,看来金国人并不是那么凶残嘛。他的心灵松动了些,能思考些问题了,比如明天派什么人出城和金国人见面。
这时,他当然不知道,金军之所以没有进攻的真正原因,正是因为开封城的老百姓。他们杀了使者,寻找武器,要展开巷战,这些都让完颜宗翰们深深地忌惮。这城里边有近100万人口,要是骤然面临绝境,临死反击的话,金军必将付出惨痛代价。
那么再给出一条活路怎样?让城里的人面临绝境,习惯绝境,进而忍受绝境,是不是更好呢?
绝妙的是,宋朝上层的某些“聪明理智”的人,会帮着金军去延伸这种感觉,顺着这个思路去完善所谓的和谈活路。
第二天,宋朝派出了和谈使臣,由济王赵栩、首相何栗担任。当天何首相磨磨蹭蹭不愿上路,赵桓一连催促他好多遍,他仍然频频回顾,就是不走。这真让人为难,国难当头,首相怯懦,让人拿他怎么办呢?这时有一个人走了出来,当厅斥骂他。
——“致国家如此,皆尔辈误事。今社稷倾危,尔辈万死何足塞责?!”
这个人姓李,名若水,时任吏部侍郎。
连载(1839)
李若水,原名若冰,字清卿,广平曲周水德堡(今属河北)人,生于公元1093年,时年35岁。对于他,我没有什么能写的。
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他的名字,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他的作为、操守。那么为什么要饶舌呢,让历史走下去,让李公自己临近那一天,不是更好吗?
回到当天,何栗终于上马了,他脚软得没法踏蹬,要人扶着,才勉强坐稳。一路上,从皇宫出发,走宣德门出城,他的马鞭居然一连落地三次。
这样的胆子,要怎样去谈判呢?但是请注意,我只是说这样的胆子,却没说这样的人。因为何栗并不是印象中骄横腐朽不知所谓的老资格文官。看他的履历能够知道,他很年轻、很奋进甚至很正义。
何栗,字文缜,仙井监(今四川仁寿)人。生于1089年,时年38岁。他是政和五年时的状元郎,仕途很顺利,到第一次东京保卫战结束之后,他做到了御史中丞。在这个位置上,他弹劾了六贼之一的王黼,把这个国贼发配出京城,在半路上丢了脑袋。
多么大快人心。
之后时事变幻,这个世界变得太荒诞了,堂堂大宋首相居然变成了一个笑话,唐恪被开封市民在城墙上追杀,骑马逃命后才活下来,何栗像是救场一样,火线上岗,接下了这块烫手山芋。
他愿意干吗,他没得选择。
截止到这时,他只当了不到半个月的首相,看成绩,他主张起用康王赵构、汪伯彦、宗泽等回师勤王;主张坚守城池待援、号召百姓展开巷战。
这些做得怎样?
绝大多数的历史书都着重提出他掉了三次马鞭子,仿佛从这一点上就给他贴上了怯懦、无能、小丑一样的标签,这是不是太草率了,太苛求了呢,毕竟他只是个文官,连武将们都不愿去招惹金兵,他一介书生怯场了,难道很不正常吗?
可要是原谅他,却没法绕过郭京这个神棍骗子。毕竟神兵们之所以能登上城墙,除了孙傅之外,就是他出了最大的力……
连载(1840)
何栗出城,临近金营,他想到了很多种难堪危险的见面场景,甚至完颜宗翰直接砍了他都不奇怪。但事实却让他大出意外,传说中凶狠残暴的未开化人种居然非常的温和理智,甚至彬彬有礼。
完颜宗翰、宗望说,自古以来,有南即有北,哪一个都是不能缺少的。现在我们所要求的,只不过是割让一些土地而已。
何栗大喜!这句话里透出两个意思,第一,有南即有北,哪个都不能缺。这是在承认宋朝的存在,金军表明了不想赶尽杀绝;第二,金国人开价了,只是割让土地,从以往惯例来看,战争中割让土地是有规范的,一般来说,不会多于战胜方已经占领的。
也就是说,很可能是以黄河为界,宋朝能保住黄河天险,以及整个京畿地区。这简直是梦幻的,何栗甚至想,早知道是这样,何必打什么仗嘛,直接割了多省事。
当天宋、金两国的首脑们愉快地结束了交谈,双方都很满意,认为这是一个文明、互惠、成功的大会,对于两国都有着光明美好的前景。何栗急着告辞,他要回城去把好消息告诉皇帝。完颜宗翰等人亲切地送他们出营,临别前,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
他们希望能在城外见到传说中风雅博学的宋朝太上皇赵佶陛下。
回城后,全开封百万人都松了一口气……原来真的没到山穷水尽的绝境啊!这里面也包括皇帝赵桓,赵桓简直要虚脱了,重压之下突然轻松,让他幸福得不敢相信。为此,他同意一切。甚至主动表示,可以代替他的父亲宋徽宗出城。
这种情绪感染了整个官场,当天顶级高官们谁也没回家,就在皇宫里的办事大厅里推杯换盏,喝了一顿庆功酒。席间他们一致决定,要趁热打铁,让和谈立即进行,因为局势已经越来越恶化了。比如金兵们三五成群地走下外城墙,到城里杀人抢劫,很多市井无赖居然在给他们牵线引路,更有甚者,溃散的宋军们改扮成金军的样子,在城里杀人越货,每个时刻里,开封城里的王公贵族、富商巨贾都在危险中。
而金军在破坏开封的城防,他们挖断了各门之间的道路,把铁鹞子重骑兵开上城墙,放火烧毁各门瓮城楼橹,烧毁所有宋军的炮架……一切都在表明,每拖后一天完成和谈,危险就要增加一分。
这些大臣们建议,赵桓要尽快出城和金军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