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思想,但依靠他们的专长来确保讲话稿和文件符合历史纪录,与毛主席过去的着作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保持一致。对于 
重要的讲话和文件,邓小平会亲自看草稿,然后和作者一起修改加工。对于特别重大的问题,文件在下发之前要交毛泽 
东批示,得到毛的批示后邓小平还会亲自审阅,看看毛的观点是否被准确写进了稿子。  '46'虽然邓小平与毛泽东有不同寻 
常的关系,但他和其他人一样,也担心善变的毛泽东会像在文革高潮时那样,认为某份文件不可接受而大发雷霆。 
虽然邓小平掌握着全面负责党内事务的权力,但毛泽东仍让「四人帮」保留对宣传工作的控制权,以防邓小平偏 
离他的旨意。事实上,江青也有自己专门的写作班子,他们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市委开会,总在伺机对邓小平的政研室出 
台的文件进行批判。 
江青的宣传工作难免与邓小平分管的文教科技工作发生重叠。对于邓小平来说,文化领域的整顿需要改变大方向, 
这就需要重新赢得因文革而疏远的知识分子的人心,把他们安置在能为中国的现代化作贡献的位子上。因此,1975  年 
政研室在加强科研机构、特别是中国科学院的发展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47' 
江青和邓小平争夺最激烈的领域之一,是《毛泽东选集》最后一卷,即第五卷的编辑工作,它成了一个关于如何 
定义毛泽东思想的战场。邓小平把李鑫调到政研室,就是因为他作为康生过去的秘书,控制着毛泽东的很多文稿;李鑫 
来政研室工作,强化了《毛选》第五卷的编辑应由邓小平主管的理由。然而,尽管胡乔木、李鑫、吴冷西以及政研室的 
另一些人在为《毛选》第五卷准备材料,但他们在一个单独的办公室工作,受到另外一个组织的保护。 
打算收进《毛选》第五卷的一份文件〈论十大关系〉成了争执的焦点。这是完成企业集体化和国有化之后毛泽东 
在 1956 年 4 月 25 日的一次讲话,讲话中的一些观点邓小平可以用来为自己在 1975 年推动的工作计划提供依据。毛 
泽东说,中国在和平时期应当减少军费和国防开支,把资源用于支持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的领导人应当学习各国 
的长处。邓小平请求毛泽东批准重新发表这篇讲话。毛泽东看过打算重印的稿子后,建议作一些修改。邓小平将修订稿 
再次送呈毛泽东,并在附信中建议,鉴于这篇讲话对当前国内和外交工作的意义,宜在《毛选》第五卷出版之前尽快发 
表。  '48'毛泽东再次退回稿子并作出批示说,应当把它送政治局讨论。当然,「四人帮」反对重印这篇讲话,毛泽东也从 
未同意将它公之于世。直到毛泽东去世和「四人帮」被捕后不久,这篇讲话才在 1976 年 12 月 26 日重新发表。'49' 
邓小平失去毛的支持后,政研室也于 1975 年 12 月停止工作。在它存在的不到 5 个月的时间里,只开过 13 次 
全体工作人员会议。 ' 410'但是在这个短暂的时期内,它协助邓小平为在 20 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需要进行的改革提前规 
划了长期路线图。它在恢复高等教育的准备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拓宽了文化活动的空间,促进了包括社会科学在内 
的科学研究。1976 年,它因为对以下三株「大毒草」的炮制发挥了作用而受到批判:(1)〈工业二十条〉;(2)〈科 
学院工作汇报提纲〉;(3)〈论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总纲〉。政研室在制定前两份文件上起着主要作用,第三份文件 
则由它和邓力群全部承担。 
〈工业二十条〉 
 
 
邓小平承担起新的职责后,召集所有主要经济部门的干部开了一个会。从 6 月 16 日到 8 月 1 日,他们出席了讨 
论经济工作长期目标的国务院计划工作务虚会。'411'会议筹办方国家计委制定的讨论议程,回避了在对五年计划的讨论 
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的争议,比如详细规定资源来源、分配给各部门和各个项目的资源规模等。在务虚会之前,十年经济 
规划、五年计划(1976 年1980 年)和 1976 年年度计划的制订工作已经在进行,但是有关这些计划的最后决定要取 
决于这次务虚会确定的长远目标。 
这次国务院务虚会把工业作为讨论的重心。在大跃进之后的恢复过程中,邓小平曾在 1961 年牵头起草了为工业 
系统的结构和目标提供整体框架的〈工业七十条〉。这次务虚会讨论的也是类似的问题,前后各稿的条目数量不同,1975 
年的最后一稿共包含 20 条。 
由于统计系统和情况汇报在 1975 年仍处于混乱状态,不同领域的与会者首先交流了有关经济形势的信息。务虚 
会的前两周举行的是全体会议,由负责经济工作的领导干部听取各主要经济部门的汇报。各部门的与会者从这些汇报中 
能够了解到自身部门必须如何设置目标才能跟其他部门的能力和需要相配合。从 7 月 2 日开始,谷牧将务虚会分成八个 
工作组,分别研究理论、组织和几个要害部门的工作。月底又恢复了全体会议,将与会者的全部结论汇总为〈工业二十 
条〉。 
在 1975 年,干部们对「四小龙」(南韩、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的经济起飞已有所耳闻,它们实行的都是资本 
主义制度,取得了比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更快的经济增长。但在当时公开赞扬资本主义仍属禁忌,因为这将使中国 
多年来付出的牺牲的价值乃至中共是否应该继续执政受到质疑。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仍然是为高层决策提供正 
当性的信条。 
但是,经历了大跃进和文革的破坏之后,领导层想凭主观意志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热情基本上已经消失。大多数与 
会者认为,中国要想实现经济增长,需要回到大跃进前的 1950 年代和大跃进后的 1960 年代初的恢复时期所采取的那 
种稳妥的计划。与会者相信,由于人口庞大、土地短缺和资源限制,中国应当依靠计划体制。人口少的国家也许能够承 
受挥霍性消费带来的益处,而不必在乎自由市场造成的浪费。党的领导层认为中国则必须区分轻重缓急,控制对利润的 
追求和浪费性的消费。此外,即使这种稳健的计划也有可能受到毛的反对,因此与会者要以毛的名义为它正名。参加务 
虚会的通知上写的会议目的是讨论「毛主席关于加快现代化步伐的理论」。务虚会之后产生的十年经济规划也被贴上「毛 
主席的现代化计划」的标签。'412' 
邓小平先于其他领导人意识到中国需要放宽眼界。他出访过纽约和法国,经常会见外国官员,这使他对外国发生 
了哪些变化以及中国已经大大落后的状况有着远比其他干部更清醒的认识。为了急起直追,中国需要作出根本性的改变。 
毛泽东去世几年后,邓小平可以大胆地解释说,中国应当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观念,这不会威胁到中国的主权或 
共产党的统治。但是他在文革中曾被批判搞资本主义,况且 1975 年时人们对开放市场和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尚未形成 
共识,所以他只能尽量打擦边球。他推动扩大外国技术的进口;他表示同意另一些干部认为不应向外国举债的观点,但 
国家可以用「延期付款」的方式把外国的商品和资本引进中国。'413'此外,他赞成对工人进行物质奖励,通过「按劳」 
而不是「按需」的方式进行分配。但是,对旧体制的这些温和的改变仍让一些保守的干部害怕,他们继续强烈地主张要 
严格遵循毛主席的教导。 
邓小平并没有出席务虚会,但他看了总结报告,在 8 月 18 日〈工业二十条〉第一稿完成后,他对其中讨论的主 
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承认在发展工业之前必须增加农业生产,他认为工业要向公社提供农业机械,帮助提高农 
业产量。当时中国的工业尚不具备出口产品的能力。为了按计划增加技术进口、改进中国的生产能力,他准备出售石油、 
煤炭和手工艺品。最初应当先引进一些采矿设备,这样可以使中国增加石油和煤炭生产。从整体上说,邓小平强调发展 
科技、改进企业管理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他要求制定新的规章制度、更好地落实措施和组织纪律。他还支持向从 
事艰苦和危险行业的劳动者支付额外报酬。'414'起草者于是进行了修改,把邓小平的意见吸收到文件之中。 
9 月 5 日,20 家大型国企的代表被请到会上,让他们对〈工业二十条〉提意见。'415'  10 月 25 日完成了新一轮 
修订,这恰好是毛远新首次向政治局会议传达毛泽东对邓小平的批评的同一天。虽然起草人小心地把它称为「毛主席的 
计划」,张春桥还是在 10 月 29 日指责说,「二十条」只引用了文革之前的毛主席语录。胡乔木赶紧又搞出一稿,把 
文革期间的毛主席语录补充在内。他后来自责说,自己未料到这会招致毛的批评,给了他藉口在年底将邓小平撤职。「四 
人帮」成员没有参加对经济问题的讨论,但是当 1976 年初邓小平的问题成为政治问题时,他们立刻加入了批判,把「二 
十条」称为三株「大毒草」之一,说它提倡物质奖励,忽视发动群众的重要性。 
 
 
〈工业二十条〉形成的同时还制定了一个十年规划,用来为 11 月召开的计划工作会议作准备。10 月 5 日,邓 
小平亲自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国务院会议,讨论成稿很快的十年规划纲要草案。他批准了这个草案并在 10 月 27 日将其 
送交毛泽东。毛同意把它印发给中央和各省负责经济工作的干部。'416' 
经毛泽东批准,全国计划会议在 11 月 1 日召开,专门讨论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 年1980 年)和 1976 年的 
年度计划。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对十年规划提出修改意见,有些意见被纳入了修订稿。同时,对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的 
讨论仍在继续,12 月底草稿被送交毛主席。'417' 
新制定的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是谨慎的计划派的明显胜利,多年来他们一直在努力克服计划工作的混乱局面,现 
在终于如愿以偿。'418'但是,在这些谨慎的计划派和制定出更有野心的十年规划的理论家之间也出现了分歧,这种分歧 
在 1980 年代将变得更加严重。 
中国科学院 
1975 年 6 月,邓小平把精力转向重整中国的科学事业。文革期间,在汇聚了大量高级科学家的中国科学院,每 
250 个科学家中就有 1 人被迫害致死;中科院上海分院的每 150 人中有 1 人死于非命。即使在社会上少数仍然维持运 
转的研究机构中,科研工作也受到了极大的干扰。'419'  在文革前夕的 1965 年,中国科学院有 106 个下属研究单位,科 
研人员 24;714 人。'420'  到 1975 年时只剩下 13 个研究所、2 个研究室和 2;000 多名人员,其中有 1;800 名干部或科 
研人员,200 名后勤人员。在 1975 年,很多下放农村的科学家还没有回来。邓小平在 6 月 29 日对胡乔木说,政研室 
首先要对中国科学院进行整顿,包括选拔新领导、恢复科学着作的出版。因此,对科学界的整顿是从中国科学院开始, 
随后扩大到其他研究机构的。 
邓小平亲自决定由胡耀邦(参见本书附录〈邓小平时代的关键人物〉)领导中国科学院的实际整顿工作。7 月中 
旬,华国锋代表邓小平和党中央对胡耀邦说,党希望中国科学院在四个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胡耀邦首先要对中国科 
学院进行摸底调查,把情况汇报给中央,然后搞一个整顿计划。  '421'中国科学院的整顿完成后,再整顿其他科研机构枣 
隶属于国防部、分管经济的各部和地方政府的科研机构。之后要对学校和出版系统进行整顿。 
胡耀邦率领一个三人小组,带着整顿的命令于 7 月 18 日来到中国科学院。他宣布,文化大革命在中国科学院已 
经结束,工宣队和军宣队都要离开。中科院过去被下放农村的人现在可以回到自己的单位重新工作。要让科研人员获得 
必要的研究文献,包括外文出版物。'422' 
几周之后,胡耀邦召开了有中国科学院人员和各主要部委代表参加的一系列会议,探讨中国在未来十年的科学技 
术需求。这些会议标志着向制定十年科学规划迈出的第一步。从 8 月 15 日到 22 日,胡耀邦又和相关的党委干部开会, 
讨论中国科学院的重建和主要领导人的选拔。他宣布,中国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包括科学现代化在内的四个现代化。 
'423'在整个 9 月份,胡耀邦与各研究所的领导开会,讨论如何克服他们工作中的具体障碍。在去各研究所之前,他全面 
研究了有关各所的材料,并与熟悉所内工作情况的人员交谈。 
胡耀邦能够设身处地为受过罪的人着想,因为他和他们都是被迫害的幸存者。他十几岁便加入共产主义运动,不 
久后险些因某些有问题的社会关系而被判处死刑;文革期间,他在获准回京重新工作之前也受过迫害。恢复工作的科学 
家觉得能与他亲近,对他产生了信任感:这是一个理解他们苦难的人,因为他也受过苦。此外,经过认真研究,胡耀邦 
逐渐了解了各研究所存在的基本问题,他完全信任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团队。 
他还帮助解决中科院人员的个人生活问题,例如改善他们生活条件、把家属从农村调到北京。事实上,他指示各 
所的干部把全部下放农村劳动和「学习」的人员列出一份名单,绕开繁文缛节把他们调回来。他不怕替他们说话,为他 
们的事业出头。每次他在某个研究所讲话都会成为一件很轰动的事。他很快就成了中国科学家群体心目中的英雄。 
9 月 26 日,胡耀邦向邓小平汇报了中国科学院在拨乱反正、选拔新领导和恢复工作方面的进展,邓小平充分肯 
定了胡耀邦的工作。'424'  10 月 4 日胡耀邦被正式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党的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他上任之后为各研究 
所任命了三套领导班子:一套管党,一套管业务,一套管后勤。他尊重专家,明确表示业务上的事由他们说了算。'425' 
该年年底邓小平受到批判时,胡耀邦正在为各研究所任命新的行政领导,政治气候一变,任命进程也随即停了下来。 
在制订中国科学院的整顿计划和为成立单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制订计划的同时,胡耀邦还根据邓小平的指示,着 
手制订了一个由中国科学院牵头的十年科学规划。由于仓促上马,胡耀邦主要利用了 1956 年批准的现成的十二年规划 
 
 
(1956 年1967 年)。新规划的第一稿于 8 月 11 日完成,即胡耀邦召开一系列中科院研究所会议之前。它肯定了建 
国后前 17 年(1949 年1966 年)取得的进步,在这个时期大约培养了 15 万名科技专家,但后来他们都被「四人帮」 
打成「资产阶级」科学家。文件的起草人为表明政治立场,引用了 1962 年毛泽东说过的中国要继续搞阶级斗争的话, 
但文件的重点是为促进「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提供稳定的工作条件。'426'规划说明了当前农业、工业和国防急需的技 
术,也谈到了发展尖端技术的战略,如计算机、镭射、遥感、仿生学以及在核能、粒子物理和其他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 

'427' 

邓小平在审阅文件时担心毛泽东的反应,他指示胡耀邦和其他起草人把分散引用的毛主席语录集中在一起,以清 
楚表明文件遵循了毛的总的观点。他对撰稿人说,要肯定前 17 年的成绩,同时要少谈后来的问题。邓小平还说,文件 
的篇幅也要压缩。 
邓小平让胡乔木负责修订工作。胡乔木在 8 月 26 日给起草人写了一份有关邓小平的意见的说明,然后监督了修 
订工作,他希望最后的文件能够更符合毛的口味。9 月 2 日完成的第四稿不再提前 17 年取得的科学进步,改为讲建国 
后整个 26 年以来取得的科学进步,这样就避免了批评文革。文件宣布,要在 2000 年实现「毛主席提出的四个现代化」, 
赶上甚至超过世界科技水平。文件还说,科学工作者要继续自我改造,与工农相结合。行动部分具体说明了科学家要在 
基础研究方面带头开创新的科研领域,这是他们支持四个现代化的使命的一部分。报告最后宣布,为了实现毛主席的目 
标,需要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杰出科学专家。文件指出,虽然不能说什么都是外国的好,但如果适合于中国,就要以开 
放的心态向外国人学习。'428' 
在 9 月 26 日讨论该报告的国务院会议上,胡耀邦讲话时,邓小平不断插话。胡耀邦讲到追上世界科技水平时, 
邓小平强调说,对中国目前的水平还是要谦虚一点,因为我国在科学技术上落后于其他国家太多。邓小平一再插话,反 
映了他要振兴中国科学的热情枣他一再说,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一步。邓小平强调,要支持真正优秀的少数科 
学家,不要在意他们性情怪僻。解决他们的住房和其他一些生活问题很重要:他们的孩子要送进好的托儿所,还在农村 
的配偶都应当允许调到北京。邓小平说,1950 年代他在苏联时就了解到,苏联的原子弹的基础工作就是由三位只有三、 
四十岁的年轻人完成的。邓小平批评说,相比之下我们并没有善待杰出的半导体专家黄昆,如果北京大学不用他,可以 
让他来半导体所当所长,给他配党委书记支持他的工作。 
邓小平接着说,虽然他的法语和俄语说得都不好,但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必须学习外语,以便能够阅读国外文献。 
他们也要学习科学理论,如果不懂数理化,不管有什么文凭都没有能力搞科研。他还替那些在文革中挨批但仍坚持做研 
究的科学工作者辩护,说他们「比占着茅房不拉屎的人,比闹派性、拉后腿的人好得多」。'429' 
邓小平批评说,有些人甚至不敢提「专」字。在他看来,国家应当爱护自己的专家。中国要在工厂引进自动化, 
要支持能够从事这项工作的科技人员。他知道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批判仍在持续,因此强调说科技人员也是劳动 
者。他指示说,十年科学规划经过修改后要送交毛主席和政治局委员。'430' 
邓小平很少像在这次科学会议上那样激动。他不但不时插话,而且大力主张科研必须在四化中起带头作用。但是 
他又认为,为了发挥这种带头作用,不必进行全面整顿。'431'  科技部门的 45;000 名干部不需要像一些人建议的那样全 
部调动,只动其中的 5;000 人就够了。关键是各级领导班子。那些一不懂行、二不热心做事的人,为什么还要保留他们 
的职位?为什么不能提拔知识水平高的人当研究机构的领导?挑战是艰巨的,关键要依靠四十出头的科技人员和领导干 
部,以及那些年龄更大、在文革前受过教育的人。他说,在中国的教育系统中一些大学只有西方中学的水平,它所面对 
的危机将阻碍整个现代化工作。'432' 
胡乔木在 9 月 28 日把邓小平的讲话吸收进了第五稿。报告必不可少地歌颂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但也大胆 
宣布政治理论不能代替科学。毛泽东第一次看到的就是这个第五稿。恰恰是在这时,毛泽东的侄子毛远新应毛泽东之邀 
来北京看望他。毛向侄子表示,他对邓小平及其在清华大学的整顿工作有意见。毛泽东对科学规划也很恼火。他的怒气 
集中在一句话上:「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胡乔木在最后一稿加进去的。毛泽东坚信,他从来没有说过这种话。'433' 
此时,邓小平发展社会科学的规划也有了成果。他本人很重视振兴自然科学,但他也同意要为哲学和社会科学注 
入新的活力。尽管这个领域深具政治敏感性,邓小平仍大胆提出,社会科学十分重要,需要成立一个单独的社会科学院。 
1975 年 8 月 30 日,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胡乔木发布了成立中国科学院哲学和社会科学部的「国务院第 142 号令」。 
胡乔木在这个文件中提出成立一个独立的科学院的计划,此即后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还宣布,社会科学研究机 
构要逐渐恢复出版专业刊物,为了给他们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首先要办一个面向非专业读者的综合性刊物。为了减少 
 
 
受「四人帮」和毛泽东批评的风险,邓小平指示说,杂志采用的稿件一律送政研室审查,以避免一切有可能激怒激进派 
的言论。胡乔木在创办刊物的请示信中采取了预防措施,宣布刊物将遵循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胡乔木在 10 月 4 日完成了有关哲学和社会科学工作的请示报告,邓小平在次日便把它送交毛泽东。毛在 10 月 
6 日批准了文件,包括出版第一期新杂志《思想战线》。很快又召开了研究这个杂志的座谈会。但是 10 月 25 日邓小 
平在政治局会议上受到批评后,出版杂志的计划戛然而止,那些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