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干部相信,邓小平发动并具体指导了这场战争是为了使他自己在掌权后加强对军队的个人控制。还有人认为,邓小平知 
道美国因为与日本和南韩是盟国而向它们无偿提供技术,所以他要向美国表明中国打越南就是要与苏联划清界线,不存 
在与苏联人修好的可能。尽管没有可靠的证据来证明邓小平到底如何权衡这些不同的考虑,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邓小平 
对越南的野心很恼火,他对苏联在该地区的扩张深感担忧。 
广州和昆明两大军区与总参谋部研究了增加边境驻军的可能需要。但是直到 1978 年 9 月的中央军委会议之后, 
他们才开始制定对越作战计划。'1817'在这次中央军委会议上,首先由总参的情报部门通报了中越边境军事摩擦增加的情 
况,两个相邻的军区——广州军区和昆明军区得到命令集结兵力为打越南作准备。从 11 月 23 日开始,空军、海军、 
总参作战部和情报部的高级将领开了为期一周的会议。会后,东北、华北和西北的军区全部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严密监 
视苏联可能的军事反应。 
11 月,11 个大军区中有 10 个军区的军队开始向靠近越南的边境集结,这些军队多数来自广州和昆明军区。中 
越边境长达 1;300 公里,大约一半位于云南境内,由昆明军区管辖。另一半在广西,由广州军区管辖。中国军队被部署 
在整个边境线上,就像国共内战和南北韩战争时一样,中国军队向越南边境的调动都是在夜间进行,以便做到出其不意。 
美国方面估计参战军队至少 45 万,其中包括在中国境内提供后勤支援的人,越南的估计则是 60 万人。'1818' 
12 月 8 日,中央军委下令广州和昆明军区在 1979 年 1 月 10 日前作好进攻越南的准备,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 
友在 12 月 11 日开始部署部队。不久后的 12 月 21 日,许世友在临近越南的广西南宁设立了总指挥部,在那裹和他的 
部下制定了具体的进攻计划。'1819' 
同时,中央军委预计越南即将入侵柬埔寨,因而在 12 月 20 日召集了一个座谈会,由军队领导人细致评估了越 
南的动向,并审查了进攻计划。不出所料,12 月 25 日越南的 12 万大军入侵柬埔寨,并在 12 天后占领了金边。 
除了为进攻越南作准备外,邓小平还作了外交努力。他分别于 1978 年 11 月和 1979 年 1 月向李光耀和卡特通 
报了进攻越南的计划。1979 年 2 月初访美回国途中他在日本停留,把进攻越南的打算告诉了日本人,劝说日本不要向 
越南提供财政或其他援助。他在东京时还会见了美国驻日大使迈克?曼斯菲尔德。邓小平知道他能影响美国国会的观点, 
便把已经对日本和卡特说过的话又对他说了一遍:越南和苏联计划包围中国,中国打越南是要给它一个教训。'1820' 
在筹划进攻越南的那段日子,邓小平忙于中央工作会议、三中全会、与美国关系正常化、以及为承担头号领导人 
的责任作准备,但是他仍抽时间领导着与对越战争相关的外交和军事准备工作。战事一开始,他每天都深度投入到军事 
指挥之中。约翰?路易斯(John  Lewis)和薛立泰后来研究邓小平在打越南中发挥的作用时得出结论说:「无论是这 
次进攻的战略思考还是战争目的及规模的确定,都是来自邓小平本人。他选定自己最高级的战将担任战场司令员,动员 
相关各省支援战斗,批准作战细节,下达作战命令。这是一场邓小平的战争。」'1821'在整个战事期间,邓小平一直提供 
全面的领导——有人说他对中国军队的调动熟悉到排级。'1822' 
就像中国的许多司令员一样,邓小平想打一场歼灭战。当年打淮海战役时,军队的目标是把国民党军歼灭在长江 
以北;同样,邓小平想迅速攻入越南,以速战速决的方式歼灭越南军队的主力部队,这次决定性战役可以使越南威胁中 
国的能力拖后许多年。越南的军官曾跟中国人密切合作抗击美国,对这种战略自然不会感到意外。他们迅速将主力部队 
从中越边境撤到河内附近,而他们在柬埔寨的军队则按兵不动,让熟悉当地地形和居民的地方部队和民兵与中国人周旋。 
中国军队选在越南进入旱季、中苏北部边境乌苏里江上的冰开始融化之后进攻越南,此时苏联军队无法从北部利 
用冰面越境进攻中国。'1823'  2 月 9 日至 12 日召开的中央军委会议作出了进攻决定,2 月 13 日邓小平会见了他的柬埔寨 
盟友西哈努克亲王。2 月 16 日,距发动进攻只有 17 小时前,由华国锋主持会议,邓小平向中央高层干部通报了作战 
计划。'1824'由于华国锋难以摆脱参与作战准备过程的干系,因此即便发生严重问题,他也无法批评邓小平。 
2 月 17 日黎明,大约 20 万中国军队从分散在整个边境的 26 个地点同时向越南境内发起进攻。进攻之前中国就 
在边境不同地点发动袭击以分散越南的兵力。中国要用优势兵力集中夺取俯瞰五个越南省会城市——谅山、高平、老街、 
河江和老山——的山头,他们预计几天之内就能攻下这些地方。 
 
 
邓小平的这次入侵行动发生在一个战略时刻:不到三周之前他刚成功地出访美国,并在日本作了短暂停留。邓小 
平的出访使苏联担心美国可能向中国提供情报,假如苏联采取行动,美国有可能支持中国。布列兹尼夫甚至给卡特打电 
话,想让美国保证不会暗中帮助中国。但是卡特向他作出保证后,布列兹尼夫疑心犹在。'1825' 
中国军队一攻入越南后就发现,越南人的有效抵抗超乎他们预料。中国军官因准备不足而陷入慌乱。入侵的中国 
军队都被安排了具体任务,然而他们缺少情报,与上级通讯不畅,无法迅速采取行动。各部队之前的协调也很差,供给 
线拉得太长,只好派一部分军人回到中国搞物资供应。中国军队用炮兵支援部队推进,试图集中优势兵力对付抵抗。然 
而与对日抗战和国共内战时不同,那时共产党军队能依靠当地老百姓的帮助,而越战中的越南当地民众却在为越南军队 
提供情报和后勤支援。 
中国预计一周内拿下全部五个省会城市,但直到开战三周后他们才攻下谅山。而最惨烈的战斗就发生在谅山附近, 
中国军队在这里集中兵力要取得对通向南边河内的要道的控制权,向越南人表明他们可以威胁到越南的首都。中国军队 
人多势众,决心坚定,确实攻下了五个省会,但伤亡人数远高于越南。据估计,中方在这次战斗中有 25;000 人阵亡, 
37;000 人受伤。'1826' 
3 月 6 日攻下谅山后,中国立刻宣布取得胜利并开始撤军,并在撤退过程中尽量破坏越南的基础设施。邓小平曾 
保证,战斗不会长于 1962 年 33 天的中印战争。中国军队从越南撤军始于 3 月 6 日,3 月 16 日完成撤军行动,距离 
入侵时间不过 29 天。'1827' 
在入侵越南之后的宣传中,无论对内对外,中方都把它称为「自卫反击战」。中方辩解说,这是对 1978 年越南 
人在边境多次袭击作出的回应。驻扎在边境地区并要对付越南人袭击的军官以及他们的上级,都不难理解「反击战」的 
必要。还有些中国官员也像邓小平一样,为越南不顾中方警告对华人进行迫害和驱赶感到愤怒。但是也有一些中国高级 
军事将领从未对这场战争表示支持。 
邓小平声称中国已经给了越南一个教训,但西方的军事分析家在评估了这场战争后认为,事实上是久经战火考验 
的越南人给了中国一个教训。'1828'正如军事分析家所指出的,这场战争暴露出中国军队除了缺少现代武器外,还有很多 
弱点。中国军队从 11 月到次年 2 月匆忙开战,意味着它没有作好充分准备。中方的指挥和控制功能薄弱,而且缺少准 
确的情报。具体说来,两大军区的指挥部在越南作战时缺乏相互协调,互相不了解对方的行动;它们分别给下级单位下 
达任务,却不知道另一方的下级单位在做什么。解放军很难为它的表现感到自豪;有些司令员抱怨说,应当允许他们一 
直打到金边,夺取全面胜利。军队的很多将领,包括叶帅和粟裕在内,虽然没有公开说出自己的观点,但他们完全反对 
打这场仗,他们觉得中国受到的包围还没有危险到非要发动这次进攻。'1829'民众也有自己的怀疑:北京民主墙上的一些 
大字报指出了中国军队的糟糕表现,有些人甚至批评邓小平发动这场战争。'1830' 
但是,无论是在党内还是对外国客人,邓小平都说中国完成了它所宣布的攻占五个省会城市的军事目标,更重要 
的是达到了整体战略目的,即向苏联和越南表明,苏联在这个地区进一步扩张要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李光耀认为:「西 
方媒体认为中国的惩罚行动是失败的。但我相信它改变了东亚的历史。越南人知道了如果他们越过柬埔寨再进攻泰国, 
中国将会发动攻击。苏联人不想在亚洲一个遥远的角落陷入长期战争。」'1831'事实上,苏联九个月后对阿富汗的入侵确 
实给苏联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即使中国没有进攻越南,此后苏联在东南亚扩张的危险也会变得很低。 
中国军队的官员试图掩盖战争成本,但 1979 年的国防经费支出是 223 亿元,大大高于 1978 和 1980 年;与 
越南接壤的省份所承受的负担使这场战争的成本更高。西方分析家估计,仅战争的物资装备成本一项就高达 55 亿元。 
'1832'外交人员关心的则是另一种成本:这次进攻使中国难以站在一个有原则的立场上批评西方干涉别国内政。国内批评 
对越战争失败的意见未见公开,而中国和越南在 1990 年代恢复关系时一致同意不再提过去的冲突。'1833'官方的三卷本 
《邓小平军事文集》收录了他从 1978 年到 1979 年的 26 篇讲话,其中只偶尔提及中国的对越战争,但没有一篇讲话 
与这场战争直接有关。'1834'有些中国人把攻打越南称为「中国最后的战争」。鉴于中国没有关于这场战争的公开讨论, 
不妨把它称为「中国被遗忘的战争」。 
没有证据表明邓小平对攻打越南是否明智表示过怀疑。但战争之后,邓小平确实利用军队在越南战争中的糟糕表 
现强化了他自 1975 年就开始的工作:让无能的军官退休,严肃纪律,增加军事训练,使用教育程度更高的军官。他指 
示解放军认真分析战争中暴露的弱点。中国军队终于开始正视美国军事分析家指出过的很多问题:战争前后情报质量低 
下,各单位之间通讯不畅,装备质量差,军队领导没有能力提供全面协调。'1835' 
 
 
战争之后,邓小平指示中国军队在中越边境驻扎大量军队,对越南人进行骚扰。正如邓小平对到访的美国参议员 
杰克逊(绰号「铲车」)所说,他要杀一杀越南人的气焰,继续教训一下他们膨胀的野心。'1836'  此后几年里,至少有 14 
支师级部队被选派轮流驻守于中越边境附近老山的中国一侧。'1837'  越南则在它的北部边境驻扎了 80 万军队以防中国进 
攻。越南人口大约只有中国的二十分之一,它在此后十年为保卫其边境耗费了大量资源。 
在此期间,中国利用中越边境上不断的小型冲突来训练自己的军队,冲突的规模偶尔能达到动用一个师的兵力。 
在 1980 年代,中国大多数步兵部队都曾被轮流派往边境参与小型冲突。有军事分析家指出,与世界上最骁勇善战的地 
面部队打仗,为中国军队提供了极好的训练。大量中国军队的驻守也使苏联在为越南提供更多援助时变得更加谨慎。 
越南对较弱小的东南亚国家的威胁,加强了后者与中国合作对抗这种威胁的愿望。越南的侵略行为也导致东南亚 
各国加强了东盟组织的合作。'1838'  当越南在 1984 年夺取柬埔寨一条通往泰国的要道而威胁到泰国的安全时,中国发动 
了自 1979 年以来最大的一次边境攻击,迫使越南人撤退。'1839'  邓小平在 1979 年攻打越南以及在中越边境不断进行的 
军事活动,增强了其他东南亚国家抵抗越南野心的信心,它们知道中国会像帮助柬埔寨和泰国那样帮助它们。 
就像下围棋一样,邓小平要阻止苏联和越南占据有利空间围住中国,同时又要护住自己的眼位。他在 1984 年尽 
力护住了眼位,阻止了越南进入泰国进而染指重要的马六甲海峡。在邓小平看来,到 1980 年代初时,包围中国的威胁 
已经被消除。 
越南对柬埔寨的占领和中越边境不断的军事摩擦让它不堪重负。早在 1979 年 8 月邓小平会见来北京访问的美国 
副总统蒙代尔时就已经看到了这种可能。他对蒙代尔说:「越南现在的处境还不算太难,不会接受政治解决。或许,越 
南人的麻烦多到无法承受时,他们就会接受了。」'1840'他对蒙代尔说,越南背着沉重的双重负担,它要占领柬埔寨,又 
要在中越边境维持一支 60 万到 100 万的大军,越南人迟早会认识到,苏联不可能满足他们的所有请求。 
邓小平的话是有远见的:1988 年越南从柬埔寨撤走了一半军队,第二年又撤出了其余的军队。越南未能实现它 
称霸东南亚的野心。邓小平退休时越南已不再威胁东南亚各国,而是开始谋求与诸国建立友好关系。1980 年代初,正 
是由于越南对这个地区的威胁才导致东南亚各国加强东盟合作。有意思的是,1990 年代越南自己也开始努力与东盟改 
善关系,并在 1995 年被接纳为东盟的成员国。 
减少苏联的威胁 
毛泽东曾说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邓小平有时也重复毛的这个说法。但在解放军从越南撤兵后,他有理由变得 
更加乐观:中苏开战的危险本来就不大,在他的努力下又进一步降低了。早在 1977 年 12 月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全会上 
讲话时就说过,由于苏联仍在忙于扩大它的战略部署,美国则处于守势,因此「可以争取延缓战争的爆发」。'1841'进攻 
越南时有一点已经变得很清楚——中国决心扞卫它在东南亚的利益,这使苏联不敢在东南亚贸然与中国对抗。东欧的问 
题、漫长的中苏边境线、再加上邓小平攻打越南九个月后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这些事已经让苏联人疲于应付,而且由 
于中国已同美国实现邦交正常化,苏联领导人拿不准如果它进攻中国,美国是否真的会袖手旁观。 
邓小平通过展示中国的决心,打消了苏联急于在越南建立军事基地的想法,他接着又开始进一步缓解与苏联的紧 
张关系,以便能够集中精力发展经济。'1842'短暂的对越战争刚结束,邓小平就指示外交部长黄华「就悬而未决的问题与 
苏联进行谈判,改善两国关系,签署相关文件」。'1843'中国从越南撤军刚过两周,黄华外长就在北京会见了苏联驻华大 
使谢尔巴科夫(Yuri Scherbakov),提议就两国关系正常化举行新的一轮会谈。'1844' 
中苏两国为改善两国关系举行了五次副外长级的会谈。中方在这些会谈中表示,希望讨论在两国关系正常化和两国的贸 
易与科学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阻碍。'1845' 
1979 年 8 月 29 日第一个中国代表团赴苏联之前,邓小平指示说,代表团要向苏联转达改善中苏关系的两个条 
件:一是苏联要从蒙古撤出军队,二是不帮助越南占领柬埔寨。邓小平还建议双方同意不在边境地区驻扎军队。他指示 
王幼平,中国代表团不能示弱,不要急于达成协议。他说,来个马拉松也没关系。'1846' 
从 1979 年 9 月 25 日到 12 月 3 日,中国代表团与莫斯科的对手举行了数轮会谈。对于中方一直立场坚定的两 
个条件,苏联并没松动,但两国 20 年来第一次举行的这些谈判是在友好气氛中进行,苏联给予了热诚的接待。双方一 
致同意,苏联将派代表团去北京做进一步的会谈。'1847' 
从 1979 年 4 月到 10 月中旬, 
 
 
莫斯科会谈几周之后苏联入侵阿富汗,使苏联代表团出访北京被推迟,但也进一步降低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 
苏联入侵阿富汗后不久,邓小平加上了中苏关系正常化的第三个条件,苏联必须从阿富汗撤军。要等到将近十年以后苏 
联才打算同意这三个关系正常化的条件,但邓小平并不着急。他已经达到了他的短期目标:减少与这个他认为最危险的 
超级大国发生冲突的危险,使中国可以集中精力发展民用经济。'1848'  邓小平在 1980 年 3 月的一次重要讲话中说:「冷 
静地判断国际形势,多争取一点时间不打仗还是可能的。」'1849'不久之后邓小平说得更具体,他说,中国有能力在未来 
十到二十年内避免战争的危险。'1850' 
邓小平为缓和中苏关系紧张所作的努力使苏联更容易以同样的姿态作出回应。1982 年 3 月 24 日,布列兹尼夫 
在塔什干讲话中承认了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并表示愿意与其改善关系。邓小平对这种语气的变化很快作出了反应,他 
指示钱其琛外长对这一讲话作出积极的回应。邓小平断定,苏联要极力赶上美国的军力发展,又占领着阿富汗,它感到 
缓和中苏关系符合它的战略利益。'1851'  布列兹尼夫在不久后的 11 月 10 日去世时,邓小平指示黄华参加了他的葬礼, 
这是他要与苏联修好的又一个姿态。'1852' 
除了与苏联谈判之外,邓小平还试图把美国拉进来以降低苏联和越南扩张的危险。他知道美国当时没有兴趣卷入 
亚洲的地面战争。为了不使苏联称霸越南附近的海域,如果能让一家美国石油公司在那里钻探石油,岂不是一着妙棋? 
1979 年 1 月之后,作为经济调整政策的一部分,中国减少了与国际石油公司合作的计划。1979 年 3 月 19 日,中国 
一个石油代表团访美期间仅签订了一份合同,而合作方就是美国的阿科公司。它是唯一一家提议在海南和越南之间钻探 
石油的美国公司。中国授予阿科公司在南中国海的一个区域专享的勘探权,那里距越南的飞机航程只有不到 30 分钟。 
既然有一家美国大公司在近海搞石油项目,邓小平有理由预期苏联对越南港口的使用会更加慎重。中方在中国军队撤出 
越南三天后签订了这份合同。 
邓小平还要确保中美安全合作引起了苏联的注意。当装载着监视苏联核武器动向的美国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的停 
机坪时,中方让飞机停靠在苏联航空公司的飞机旁边,有意使苏联明白那是什么设备;当这些设备运往靠近苏联边境的 
新疆时,中方故意不加隐瞒,意在让苏联不敢对中国贸然发起可能把美国牵扯进来的攻击。 
和美国的军事合作 
邓小平从未表示过他有跟美国结盟的考虑,就像过去的毛泽东一样,他希望中国在安全问题上完全独立。但他确 
实想通过中美合作获得更多现代军事技术。事实上,1979 年 1 月邓小平会见卡特总统时,就提到过从美国转移军事技 
术的可能性。从中国进行越战准备直到作战期间,卡特都显得并不愿意合作,但邓小平从越南撤军后,有关这种合作的 
会谈有所升温。邓小平没有表现得很急迫,但每次有机会他都会提到分享军事技术的问题。美国注意到了这一点:当邓 
小平在 1979 年 8 月底会见美国副总统蒙代尔,对于美国决定不向中国提供高速计算机感到失望时,蒙代尔答覆说,美 
国准备了一份能向中国但不能向苏联出售的技术清单。'1853' 
蒙代尔极为成功的访华之后,美国决定派国防部长哈乐德?布朗去北京讨论安全问题。这次访问计划有助于推动 
技术转移的进程,尽管美国不会向中国出售尖端武器,但同意以个案方式考虑出售若干军事设备——苏联在 1979  年 
12 月入侵阿富汗,这支持了那些希望通过加强美中合作向苏联施压的人。1980 年 1 月国防部长布朗抵达北京时,中 
方已研究了美国在武器出售方面的相关决策程序,搞清楚了美国考虑向中国出售技术的范围。中国向美方提供了他们希 
望得到的技术的清单,并同意以商业方式评估具体个案。为了强调美国在向中国实施技术出售上的积极考虑,布朗举出 
了向中国提供陆地卫星 D  型(LandsatD,一种收集自然资源信息的卫星)的例子,美国后来把它提供给中国而没给 
苏联。在这次会谈中虽然取得了一些合作上的进展,但中方并不想依靠美国的安全保护伞。他们仍然拒绝美方关于增加 
磋商和军舰互访的建议,不接受两国建立热线电话。'1854' 
国防部长布朗对邓小平解释说,苏联过去一年的一些行动在美国民众眼中是负面的,美国目前正加大国防投入, 
加强太平洋舰队,在中东增加兵力布署。邓小平在 1978 年 5 月就曾对布热津斯基提出意见,认为美国未对苏联的举动 
作出足够的回应;他在 1980 年 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