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周恩来会见外国领导人的工作不久后上任的,而他离开北京时,恰好也是毛泽东再次让邓小平靠边站的时候。布殊的
中国问题专家、在他担任总统后派往北京当大使的李洁明说,布殊和邓小平「在 1970 年代建立了一种不同寻常的亲密
关系,部分原因是他们都预感到对方将是他们各自国家未来的领导人」。'2222'李洁明认为,事实上,在毛泽东、周恩来、
尼克逊和基辛格退出政坛后,邓小平和布殊继续维持着过去的领导人为两国建立的工作关系。他们两人的关系轻松而友
好:在 1975 年 12 月 6 日为祝贺布殊离开北京转任中央情报局局长的告别宴会上,邓小平对他开玩笑说:「你是不是
一直在这里搞间谍活动呀?」'2223'布殊笃信私人外交,他会偶尔给邓小平递送信件。邓小平对这种私人交往方式并不作
出回应,但他愿意随时与布殊见面。'2224'
邓小平成为头号领导人后,两人继续保持着联系。邓小平在 1979 年 1 月访美时,要求在休斯顿与布殊进行私人
会面,见面时邓小平把他仍然保密的攻打越南的计划告诉了布殊。邓小平去德克萨斯时,布殊也邀请他到母亲家里作客。
后来,列根总统打算跟台湾建立正常关系时,邓小平和布殊副总统努力不让中美关系出轨。确实,当两国关系变得十分
紧张时,邓小平和布殊的会谈使两国关系转危为安,从而为稳定两国关系的 1982 年联合公报铺平了道路。'2225'后来当
布殊准备竞选总统时,他的妻子芭芭拉去亚洲访问期间被遣往北京亲自将丈夫的打算告诉了邓小平。1989 年 2 月,邓
小平向布殊坦率说明了中苏关系的改善和中国准备迎接戈巴卓夫访华。'2226'几年后,当布殊在电视上被问及他遇到的最
伟大的领导人是谁时,他先是说没有哪个人特别杰出,然后又补充道,邓小平是个不同凡响的领导人。
但是,当布殊在 1989 年 6 月想与邓小平通电话时,邓小平并未接回应。回应外国领导人的电话不合中国领导人
的惯例。于是布殊在 1989 年 6 月 21 日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亲笔信:
写此信时我心情沉重。我本想与您亲自讨论此事,但很遗憾没有做到。首先,我是本着真诚的友谊写这封信的,因为我相信您一定知道,写这封信的人强烈地认为美中之间的良好
关系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我写此信是想请您帮助维护这种我们双方都认为十分重要的关系。??我请您??记住我们这个年轻的国家的立国原则。这些原则就是民主和自由。??这些原则难免
会影响美国人看待其他国家的事件和作出反应的方式。这不是傲慢自大的反应,也不是想强迫别人接受我们的信念,这仅仅是对那些原则的持久价值及其普遍适用性的信仰。
'2227'
布殊接着又解释说,作为美国总统,他不得不实施制裁。「当朋友之间遇到麻烦时,例如现在的情况,我们必须想办法
把它说清楚。??在我们这样一个开放的制度中,常常不可能做到事事保密;但这是一封没有副本的特殊信件,在我的私
人档案之外没有任何副本。」'2228'布殊在信中提议向北京派出一名私人特使。
布殊发出此信的次日,就收到了邓小平回覆。他说,他准备接待派来的特使。布殊很清楚,「六四」刚过就派出
特使会激怒美国民众,因此他对派特使一事进行保密,即使是美国驻北京的大使馆也没有接到通知。(中国方面对访问
保密并无困难。)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罗夫特和副国务卿劳伦斯?伊格尔伯格(Lawrence Eagleburger)飞往北京,
于 7 月 2 日会见了邓小平。在会见斯考克罗夫特和伊格尔伯格之前,邓小平对李鹏和钱其琛说,今天和美国人的会谈只
谈原则,不讲具体问题;中国要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但中国领导人既不怕美国人,也不怕制裁,外交人员要牢记这一点。
'2229'
据陪同斯考克罗夫特的美国人说,邓小平亲切问候了斯考克罗夫特和伊格尔伯格,他说:「我把布殊总统当作朋
友,是因为自从我与他交往以来,我觉得他是个说话算数的人。??他很少说空话假话。」'2230'但是邓小平在评价中美关
系时,态度仍很强硬,极其严肃。谈及「六四」时,他说,那个事件「是一次地震,十分不幸的是美国人也涉足太深??
美国对外政策的各个方面实际上是把中国逼入墙角。??那场反革命暴乱的目的是颠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我们的社会主义
制度。如果让他们得逞,就会天下大乱。坦率地说,这有可能导致战争。」邓小平接着谴责了美国帮助那些试图推翻中
国政府的人,并且说,美国的媒体夸大了暴力程度,干涉中国内政。
邓小平把布殊决定向中国派出两名特使看作一件好事。「看来仍有希望维持我们原来的良好关系。??我相信这是
布殊总统的愿望。我本人也有同样的愿望。但这种性质的问题是不能从两个人做朋友的角度加以解决的。」邓小平说,
两国之间的分歧是由美国引起的,美国「在很大程度上侵犯了中国的利益。??解铃还须系铃人,这取决于美国不再火上
浇油。」邓小平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打了 22 年仗、死了 2;000 万人才换来的,任何力量都无法取代中国共
产党统治中国。这是一个感到他的国家的命运处在危险之中的人发出的严厉信息,他认为美国对中国的抗议者持续的支
持加剧了这种危险。
斯考克罗夫特在答覆时重申,布殊总统坚信应当与中国维持良好关系,这样做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布殊也希望
邓小平理解美国总统当时受到的政治限制。'2231' 邓小平回答说,请斯考克罗夫特转达「我对我的朋友布殊总统的友情??
无论我们两国政府之间在这个问题上谈的如何,只要他继续把我当朋友,我也会同样对待他。」'2232'斯考克罗夫特试图
向邓小平解释美国为何对个人自由有如此深的感情,但他适可而止。邓小平在会谈结束时说,他不同意斯考克罗夫特的
很多说法,「为了结束中美关系的这段不幸插曲??要看美国采取何种行动。」'2233'然后,据斯考克罗夫特说,邓小平就
和他道别。
当时,美中关系受到的伤害之一是关于美国向中国提供军事装备的协议的连续性。从 1983 年到 1989 年期间,
作为反苏同盟,中美军方作出安排由美国向中国出售航空电子设备、导弹和鱼雷。其中最大一笔生意是 F8 战斗机的雷
达系统;中国还购买了西科斯基公司的黑鹰直升机。对于处在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的中国来说,这是一笔开支很大的订单。
1989 年以后,由于美国的制裁不允许向中国供应零配件,也包括西科斯基直升机的零件,这使中国无法使用已经购买
的许多装备。
从 1989 年到 1993 年,中美军方实际上没有任何高层接触。军方的交往在 1993 年恢复,但双方的信任关系从
未恢复到 1983 年至 1989 年的水平。事实上,1989 年以后,中国转而向苏联购买苏27 战机,从以色列购买军事设
备和物资。中国不再愿意从美国购买任何重要的军事设备。'2234'
天安门悲剧发生的一个多月后,在 7 月 14 日法国召开的七国峰会上,主要的问题不是是否制裁中国,而是应当
采取多么严厉的制裁。与其他领导人相比,布殊总统和日本首相宇野宗佑主张较温和的制裁。布殊总统确实支持取消世
界银行新的对华贷款,同意为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提供永久居留权,但他反对采取他认为可能导致美中关系彻底破裂的更
强硬的制裁手段。'2235'
布殊在 7 月 28 日再次致函邓小平,重申了他要维持两国工作关系的愿望。针对邓小平所说的「解铃还须系铃人」,
布殊写道,他认为问题是由中国的行动造成的。邓小平于 8 月 11 日对布殊作出了诚恳的答覆,他对布殊维护和发展两
国关系的愿望表示感谢,但他再次表示,是美国在制裁中国,伤害中国的利益和尊严。他说,希望这种局面能够很快得
到改善。'2236' 布殊知道邓小平对美苏交往很敏感,他在答覆邓小平时建议,12 月 1 日布殊和戈巴卓夫的玛律塔峰会之
后,斯考克罗夫特可以飞往北京向他和江泽民通报会谈结果。
在这期间,由于美国和日本决定不派高级官员访华,邓小平接待了一些美国前官员。他会见了美国民主党特使伍
德科克,还会见了前总统尼克逊以及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后者其实担任着布殊政府的牵线人。日本不存在强大的反
对党或能够充当使者的前政治家,因此邓小平会见了与日本政府有密切关系的日本商界领袖。这些客人来到北京时,邓
小平鼓励他们与他的接班人江泽民合作,但他仍然主导着关键性的会谈。
邓小平在 1989 年 10 月会见了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逊,陪同他的是卡特的中国问题助手米歇尔?奥克森伯
格。尼克逊强调说明了美国为何要对「六四」镇压作出强烈反应,但双方也探讨了打破僵局的途径。邓小平说,中国处
于弱者的地位,不能采取主动;他坚持认为,处于强势地位的美国应当先迈出第一步。'2237'
不到两周之后,11 月 10 日,也是邓小平正式退休和柏林墙倒塌的第二天,他会见了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
邓小平向他保证,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将会继续。他请基辛格把他的一封信转交布殊,其中提出了一揽子外交设想:(1)
中国允许正在美国大使馆避难的异见人士、天体物理学家方励之前往美国;(2)美国取消一部分对华制裁;(3)双方
设法签订一到两项重要的经济合作计划;(4)江泽民访问美国。'2238' 几个月后的 1990 年 5 月,布殊宣布批准给予中
国贸易最惠国待遇以及中国已经同意让方励之离开美国大使馆出国的决定。'2239'
斯考克罗夫特和伊格尔伯格在 12 月 10 日第二次会见邓小平时,事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斯考克罗夫特受
命公布这次访问,美国有线电视则在 12 月 18 日爆出了前一次秘密访问的新闻。'2240'许多美国人仍然对「六四」事件
深感悲痛,在他们看来,美国政府的代表秘密飞往这个在街头枪击手无寸铁的民主拥护者的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是对道
义的践踏,尤其是这件事发生在布殊宣布停止高层交往之后。'2241'但是布殊和斯考克罗夫特着眼于两国的未来和两国领
导人之间密切的个人关系,他们认为这次访问有助于避免与中国关系的破裂,这显然符合美国的战略、文化和经济利益。
'2242'
在第二次访问中,邓小平对斯考克罗夫特和伊格尔伯格说,他们来北京访问是一件好事,因为如果没有牢固的中
美关系,也难以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他又说,并不是中国在威胁美国,而是美国的政策威胁着中国;此外,如果中
国发生更多的动乱,对全世界都有很大危害。邓小平用和缓轻松的语气,请斯考克罗夫特转告布殊,中国有一个退休老
人相信中美关系很重要,双方必须想办法解决问题。'2243'这次访问刚过,美国就宣布同意售卖三颗通信卫星给中国,美
国将支持世界银行向中国发放用于人道主义目的的贷款。不久之后,中国在 1 月初宣布北京解除戒严并释放 1989 年春
天时被拘留的 573 人。'2244'
在这些初步的变化之后,美中对话又陷入僵局大约一年。钱其琛外长抱怨说,美国已经失去了与中国会谈的兴趣。
斯考克罗夫特则表示,中国领导人不再表现出灵活性。但双方都认为产生僵局的原因是东欧和苏联的动乱。
东欧和苏联共产主义制度的崩溃
1989 年到 1991 年发生在苏联和东欧的政治剧变,再加上 1989 年春天北京的示威运动,不但使外国人、也使
很多中国人怀疑中国共产党能否继续存在下去。柏林墙的倒塌、东欧国家共产党统治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让很多西方
人兴高采烈,他们希望中国的民主派也能让共产党的统治寿终正寝。同时,中国领导层竭力控制住国内的问题,但他们
的媒体向民众所作的报道被那些发生在东欧和苏联的出人预料的事件所压倒,一次又一次让他们陷入尴尬的境地。通过
《参考资料》上每天从西方媒体翻译过来的材料,中国的官员要比一般群众更加了解真相。
让中国人和邓小平本人尤其感到震惊的,是发生在罗马尼亚的、反抗中国的老朋友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及其妻子
的日益高涨的群众运动,它在 12 月 25 日以两人被枪决而达到顶点。齐奥塞斯库是东欧领导人中唯一下令军队向平民
开枪的人,中国领导人不可能不想到七个月以前北京类似的军事行动。确实,罗马尼亚的事态急转直下,导致了齐奥塞
斯库被处决,这让中国领导人担心自己能否免于和齐奥塞斯库枣他曾表示赞成北京 6 月 4 日的镇压枣同样的命运。
这种担忧的程度,大概可以从政府对中国民众掩盖罗马尼亚动乱的做法中看出。当齐奥塞斯库在 12 月 17 日下
令军队向平民开枪时,中国媒体未作报道,只是在四天以后简单地报道说,齐奥塞斯库为了保卫社会主义制度,对抗恐
怖活动,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当无法避免报道罗马尼亚的大规模冲突时,中国媒体仅仅承认了新华社驻布加勒斯特
办事处的一些窗户被子弹击碎。12 月 27 日齐奥塞斯库被枪决两天后,《人民日报》在第四版下方发布了一则只有一句
话的报道:「罗马尼亚电视台 12 月 25 日宣布,罗马尼亚特别军事法庭判处齐奥塞斯库及其妻子死刑,这一判决已经
得到执行。」'2245'斯考克罗夫特当时正在北京,据他说,中国领导人过去经常赞扬齐奥塞斯库,说他证明了共产党能够
顶住自由派的猛攻,当他们听说罗马尼亚的事变后感到了惊恐。'2246'
齐奥塞斯库遭到处决尤其令邓小平感到不安。齐奥塞斯库在 1985 年 10 月访问北京时,曾向邓小平颁发罗马尼
亚的最高勋章「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之星一级勋章」。早在 1965 年 7 月,当中国和华沙条约组织仍有一些交往时,
在如何争取对苏联和华约组织保持更大独立性的问题上,邓小平与齐奥塞斯库观点一致。齐奥塞斯库在 1982 年和 1985
年访华时,曾获准在群众大会上讲话。也正是在齐奥塞斯库 1985 年访华时,邓小平请他向戈巴卓夫转达改善中苏关系
的条件,这为戈巴卓夫 1989 年的访华铺平了道路。'2247'
他当时宣布「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应当比过去更加紧密地合作」。'2248'同时,《参考资料》详细翻译了西方有关齐奥
塞斯库的反对派日益壮大的报道,但一般群众是看不到这类报道的。'2249'
12 月,罗马尼亚反对派运动的严重程度大白于天下之后,邓小平暂时停止了公开会见的活动。据官方的《邓小
平年谱》,他在 12 月的前半个月有六次会见活动,但从 12 月 17 日枣齐奥塞斯库下令向人群开枪的那天枣到来年
的 1 月 18 日(这一天他会见了香港商界领袖李嘉诚)之前,没有任何会见的纪录。'2250'因此,在罗马尼亚危机期间的
12 月 21 日是江泽民接见了香港记者,以便平息港人的担忧,他们自「六四」以来对八年以后香港回归大陆时会发生什
《人民日报》在 1989 年 9 月引用过对齐奥塞斯库的一次采访,
么一直忧心忡忡。和邓小平一样,江泽民要在紧张的局势中表现出镇静;他解释了为何中国的情况与东欧有着根本的不
同。他说,中国共产党能够在 1949 年建立政权,是依靠自己的军队而不是苏联军队取得胜利的结果;中国没有受到资
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中国一直以来都在改善人民的生活。江泽民解释说,在中国实行戒严不是为了对付不守规矩的学生,
而是为了维护秩序。就像 1957 年时的邓小平一样,江泽民肯定了民主是一个可取的目标,但能做到多大程度的民主,
取决于国家的政局稳定。'2251'
从 1989 年到 1991 年底苏联解体,北京负责宣传工作的干部感到很难处理从东欧和苏联传来的消息。尽管作了
很大的努力去掩盖、淡化、拖延甚至歪曲新闻,但事件本身毕竟还是时常让他们感到头痛,因为这些事件使他们不可能
取信于民。1989 年 6 月 4 日,邓的军队镇压天安门广场示威者的同一天,波兰公民以民主投票方式选出了议会,这也
是二战之后苏联占领东欧以来,东欧国家第一次举行这样的选举。但是《人民日报》直到 6 月 10 日,即邓小平向戒严
部队干部发表讲话之后,才向民众报道了这一选举的消息,但仍然只字不提反对党候选人以压倒性优势击败了共产党候
选人。早在 1980 年代中期,当雅鲁泽尔斯基(Woyciech Jaruselski)取缔深得民心的团结工会时,北京的媒体曾为
之拍手称快;而在 1989 年 11 月雅鲁泽尔斯基被赶下台时,深感震惊的北京官员并没有向中国民众及时报道这一消息。
'2252'
从 1989 年 9 月底到 10 月初,当成千上万的东德人涌入西德避难时,中国的报纸却在继续赞扬东德。例如,10
月 7 日(东德共产党统治 40 周年纪念日)东德爆发大规模抗议时,《人民日报》不但只字不提,反而误导人们说:「东
德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现在已经加强了团结。」然而,这种向中国民众掩盖东欧事态真相的做法只会对北京的领导产生
不良影响。当 11 月 11 日柏林墙被推倒时,《人民日报》再也无法掩盖这一消息了。'2253'
1990 年 2 月的苏共全会讨论了放弃党对权力的垄断的问题,《人民日报》没有作任何报道。全会结束那天,《人
民日报》根本没有提到苏联,而是宣布「在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肯定会发生新的动乱和战争,国家将陷
入分裂,人民将遭受苦难,更谈不上国家建设」。第二天报纸才登出莫斯科的苏共全会同意放弃垄断权力的消息。'2254'
苏联解体后,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像很多西方人一样高兴。有人甚至向可靠的朋友重新提起 1950 年代中国采用苏联式工
业化时的一句著名口号:「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但涵义却非常不同。
邓小平在 1989 年底辞职后不再积极参与处理东欧和苏联问题,但是他不可能回避这些事态发展的后果。从 1989
年到 1992 年,他试图加强群众的信心:中国共产党不同于东欧或苏联共产党,它能挺过去。他没有预言苏联或东欧会
发生什么事情,但他从 1989 年底开始使用「不管东欧或苏联发生什么」作为开头语,以表明中国的情况不同。邓小平
坚信加快发展经济是保持人民拥护的关键,因此他一再表示实行能使经济不断进步的政策的重要性。
在一个特别敏感的日子,即 1991 年 8 月 20 日,苏联保守派发动政变将戈巴卓夫软禁在克里米亚的一幢乡间别
墅里的第二天,邓小平把高层领导人枣不久前才从莫斯科回来的江泽民,还有杨尚昆和李鹏枣叫到一起,让他们增
强决心,团结一致做好工作,避免发生分裂。邓小平重申,尽管发生了动乱,由于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功,中国能够顶住
外部压力。他承认中国有可能波浪式前进,快速进步时期之后会进入调整期。他还指出,世界形势的巨变给中国提供了
前进的机遇,但是如果不抓住机遇,其他国家就会迎头赶上,又把中国抛在后面。最后,邓小平向他的同事重申,强调
经济增长不意味着中国要忘记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2255'
1991 年 10 月 5 日,在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脱离苏联、开启了苏联解体的过程几个星期之后,邓小平
接待了硕果仅存的几个共产党国家之一北韩的领导人金日成。他对金日成说,中国仍将坚持经济上改革开放,同时也要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证明中国需要共产主义体制,他说,中国今年发生水灾时没有哪个国家能为中国解决问题。中国
能够有效应对水灾,是因为有共产党的领导。'2256' 1989 年 10 月 26 日,邓小平就曾宣布对党的体系的信念,他对泰国
首相差猜说:「中国搞社会主义,是谁也动摇不了的。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257'
尽管中国领导人在向民众报道苏东巨变时动作迟缓,但他们很快就根据新的现实调整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当巴尔
干几个共和国宣布独立时,中国立刻给予承认;1991 年 12 月 25 日苏联总统戈巴卓夫宣布辞职,俄国国旗取代了克里
姆林宫上的苏联国旗时,中国很快就从外交上承认了俄国和其他独立国家。'2258'
邓小平在试图说明苏联犯下的错误时宣称,苏联没有及时进行经济改革,高层领导人没有坚定地维护共产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