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易中天品三国 全集-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从“关东联军”组成以后,袁绍当了盟主,一下子野心就大起来了,我现在是“关东军”总司令啊。但是这个人胆子没有野心大,他不敢带着“关东联军”去攻打洛阳和长安,他想出个什么办法呢?干脆这个地方我不管了,董卓不就这样弄吗,让他弄去,我在我的这个地盘里面另外立一个皇帝,我这个皇帝如果立成功了,将来我就是开国元勋啊。他要立谁呢,幽州牧刘虞。但是袁绍的这个做法并没有成功,第一个刘虞自己就不干,刘虞说我忠于大汉王朝,我是规规矩矩做大汉王朝的一个臣子,绝无谋逆、谋篡的野心,你不要跟我来这一套。那么这个事情袁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找刘虞,当然因为他要立刘虞做皇帝,必须刘虞同意。而且袁绍也有一个马马虎虎过得去的理由,他就是说你看当今皇上这么年幼,又在董卓的手上,是死是活我们现在都弄不清楚,国不可一日无君,你是宗室的长者,你应该出来组织一个政府。刘虞说你不要逼我,你再逼我我跑匈奴去,我宁肯投奔匈奴我也不会干这个事。 

 

那么曹操也不赞成,袁绍做的这件事情是跟曹操商量过,但曹操很清楚,曹操知道要做的这个事实际上是要成立一个“流亡政府”。严格地说成立“流亡政府”这件事不是完全不可以做,这也是政治斗争当中的一种手段,我们读历史知道在国家非常时期是可以在京都以外的地区,甚至在国外成立“流亡政府”的,但是它有一个前提就是现任政府必须是实际上已经被推翻不存在,或者被敌国占领了首都,灭掉了现存政府,或这是被国内的叛乱叛军灭掉了。就是现任政府不存在了,那么你可以建立一个“流亡政府”;那现在现任政府还存在,至少汉献帝还是名义上的大汉天子,董卓也还是名义上的大汉臣子,大汉并没有亡嘛。你这个时候另立一个皇帝,那就是另立中央,另立中央就是搞分裂。而曹操是坚决反对分裂,主张国家统一的,而且曹操也非常清楚袁绍这个人根本成不了大事,所以予以拒绝。 

那么袁绍也不死心,这个事情袁绍也跟曹操至少说了两次,第二次袁绍请曹操喝酒,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印来,一个玉的印,这个在古代叫什么?叫玺,是皇帝用的。给曹操看,你看,我有这个了。我估计这个印是袁绍私刻的,他不可能把皇帝的玉玺真正弄到手。你看,我有这个,怎么样,哥们儿,一块儿干吧,因为这个时候袁绍还是把曹操当做当年和他一起去偷新娘子的那个发小。曹操想,哼,你以为偷国家跟头新娘子一样啊。但是你既然还把我当做偷新娘子的儿时伙伴,曹操就咯咯笑,我不听你的,我就不听你的,我就不听你的。实际上此刻曹操内心深处已动了杀机,他认为袁绍这个人是窃国大盗,是国贼,必须予以消灭!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曹操就在这一刻把袁绍列入了他必须予以消灭的黑名单。 

这个事情袁绍也和他的弟弟袁术商量过,袁术也不赞成。袁术为什么不赞成呢?因为袁术瞧不起他的哥哥袁绍,袁绍和袁术两个都是袁逢的儿子,袁绍年长是哥哥,袁术年幼是弟弟,但是袁绍是庶出,袁术是嫡出。嫡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正妻所生。我们平时都说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这是不对的,我现在郑重地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就是妻是只能是一个的,妾可以有很多,甚至还可以有那些连妾都不算的、又有妾的事实的叫做通房丫头,就是婢女。我们去读《红楼梦》大家都可以很清楚这个制度,这个通房丫头办了手续可以升为妾,比方说赵姨娘,她是办了手续的,她就是妾了;平儿就是通房丫头,比妾还底一等。那么袁术想他是小老婆养的,虽然是我哥,他不认。而且袁绍虽然可能是婢女所生,按照袁术骂他的话,说他是什么我们家奴才的种子,可能是婢女生的,但是素质、人缘、水平确实比袁术好。这个袁术就更嫉恨他哥哥了,非得跟他哥哥拼个你死我活不可。 

其实袁术用不着瞧不起袁绍,他们这哥俩半斤八两,共同的特点是出身高贵,自命不凡,愚蠢透顶。而且他们的愚蠢是跟他们的狂妄成正比的,袁绍比曹操狂妄,也比曹操愚蠢;袁术比袁绍狂妄,也比袁绍愚蠢;一个比一个牛,一个比一个蠢。当时袁术接到袁绍要另立刘虞为帝的信以后,就在肚子里面冷笑,哼,真不愧是小老婆养的,想出这么个馊主意,另立皇帝,你立自个儿啊!怎么这么没出息啊,这个小老婆生的就是没出息,是不是,你想想我们老袁家“四世三公”,你再弄个皇帝出来你了不起就是“五世三公”嘛,你不还就是个“公”吗!但是袁术他话不能这么说,他回封信表现得大义凛然说:我只知道消灭董卓,不知道别的。  

 

* 袁术的话当时说得冠冕堂皇,其实他是另有打算。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乱世枭雄们面对皇帝的宝座都动了不少的心思,董卓采取的方式是废立,袁绍采取的方式是另立,袁术的方式就更猖狂,也更愚蠢。那么,袁术当时心里想的是什么呢?

实际上他心里头是准备自己做皇帝,这就是第三种做法——“自立”。袁术的逻辑是这样的:一,天下已经打乱,大汉王朝已行将就木,迟早要有别的家族来替代刘氏家族;二,当今之世,有资格、有能力替代他们老刘家的就是咱老袁家,因为我老袁家“四世三公”啊,已经有了足够的政治资本;三,我们老袁家最有资格替代现任皇帝的是我袁术,为什么呢,我是嫡出,袁绍他是庶出,哪有小老婆生的人当皇帝的道理呢。更何况袁术这个时候他得了一个宝贝,什么宝贝呢?传国玉玺。传国玉玺是当年洛阳之乱的时候被太监从宫殿里偷出来,又被孙坚缴获的,因为在那个天下大乱的时候,我上一集讲过就是所有的诸侯都是不敢进军去打董卓的,只有曹操去打了,又打败了,其实还有一个人去打了,就是孙坚,就是孙权的父亲孙坚。孙坚是个英雄,一直杀进洛阳城,把董卓赶跑了,那么孙坚到洛阳以后他就得到了这块传国玉玺。后来孙坚战败了以后这个玉玺就到了他夫人手上,被袁术知道以后就把孙坚的夫人扣做人质,硬是把这个玉玺要了过来,捏在自己的手上。这一回袁术就叫做耗子腰里别了杆枪,起了打猫的心思,他觉得下一任的中国皇帝非他袁术莫属。 

到了公元197年,袁术按耐不住,正式称帝。但是袁术的这个做法同样招来一片反对,首先他的部下就不赞成,袁术打算称帝的时候他也开了一个会,说大家看现在天下大乱,得有人出来收拾局面,我袁某打算顺应天意和民意,大家看怎么样啊?他虽然没说我要当皇帝,他说我要顺应天意和民意,大家就明白他是要当皇帝。他的属下就说,袁公,当年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尚且服侍殷纣王,请问您比得上周文王吗?当今圣上难道是殷纣王吗?这就是不赞成嘛。袁术没有办法,只好说算散会,然后又去征求意见,所有的反馈全是反对。和他关系好的诸侯都反对,比方说孙策,孙策本来跟他关系还不错,一听说他当皇帝,马上写封信来绝交。那么袁术没有办法就去找吕布,派一个使者到吕布那儿说,咱们结个儿女亲家,我让我的儿子娶你的女儿做媳妇,你看怎么样;吕布说你谋反,把他的使节扣起来,把袁术写来的信送到许昌上交朝廷。袁术勃然大怒就去打吕布,结果又打败了。 

所以这个时候的袁术已经是众叛亲离,四面楚歌。于是曹操出手了,这个时候的曹操已经非比寻常,他已经到洛阳城迎奉了天子,而且把天子迎到了他自己的根据地许县,改称许都,已经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哪里容得了袁术这个小丑出来跳梁。于是曹操决定亲自征讨袁术。 

 

* 公元197年,袁术公然称帝,而此时董卓已死,袁绍另立皇帝的阴谋也没有得逞,曹操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时候袁术称帝,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出现了两个皇帝,也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公开分裂,这就理所当然地遭到诸侯们的反对,尤其是主张国家统一的曹操的反对。但是袁术却一意孤行,自立皇帝,那么袁术自立皇帝以后他的下场又如何呢?

袁术一听到曹操来打他,当时就吓个半死,掉头就跑,根本不敢迎战。往哪儿跑,往南跑,因为袁术的根据地在淮南。跑到半路的时候发现没有军粮了,军粮到哪儿去了呢?被他的丞相分给了当地的饥民、灾民。袁术把丞相叫来说,你怎么回事儿,你怎么把我的军粮都分给老百姓了?丞相说什么,我们反正是死路一条了,你看我们这样搞下去还有活路吗?那还不如死之前做点好事。说明什么呢,说明他不得人心,所以这个时候袁术也发现自己恐怕已经变成了过街老鼠。不过袁术还是不死心,他又苦苦地撑了两年,到了公元199年,袁术终于发现他这个冒牌皇帝实在是做不下去了,但是他还又不甘心,他就决定把自己获得的那个宝贝,那个传国玉玺送给袁绍,我袁术当不成了,袁绍当吧,好歹也是咱们袁家的人当啊。这个时候他又承认袁绍是他哥哥了。 

但是这个愿望他也不能如愿,曹操早就派刘备在下邳,下邳就是现在江苏省邳州市,派刘备带兵在下邳拦截袁术,单等他来送死。袁术没有办法,掉头又跑,逃到安徽省寿春附近八十里的一个江亭的时候,他再也跑不动了,一病不起。呜呼哀哉,只做了三年半的假皇帝。据说袁术死的时候非常惨,当时他的军粮已断,连他这个假皇帝的特供都不能保证了。袁术躺在床上要饭吃,厨师说,粮库里只剩下一点麸皮了,就做了一碗麸皮粥给袁术,袁术难以下咽。当时正是夏天,烈日炎炎,酷暑难当,袁术跟厨师说,唉,算了,给我喝一碗蜂蜜水吧!厨师说,这,这哪儿来的蜂蜜水啊?!就是这个麸皮粥,爱喝不喝吧。于是袁术长叹一声,倒在床上,沉默了很久,然后大吼了一声——我袁术怎么落到这个地步啊?!倒在床下,吐血一斗,死去。 

袁术的死叫做罪有应得,当他要蜂蜜水而不能的时候,我不知道他是否想到他当假皇帝这几年,在他的统治之下,江淮人民过的是什么日子?根本就没有饭吃,卖儿卖女,甚至人吃人。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袁术依然是穷奢极欲,极度地奢靡,终于坐吃山空,吃得山穷水尽。当袁术在他自己的营帐里面、宫殿里面享受着山珍海味的时候,他们的士兵在吃河蚌,甚至连河蚌都吃不上。这样的人不灭亡,那才叫做天理不容。当然了,从政治学的角度讲,袁术做的最愚蠢的事情是在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大家都想当皇帝而大家都不敢说出口的时候,他挑了这个头。谁都知道,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袁绍就比他聪明一点,袁绍也是想当皇帝的,但是他知道在这个关头是不能出这个头的,因此他才想出那个馊主意来我假模假式地另立一个,时机成熟我再取而代之,这个做法虽然被袁术看不起,被袁术认为没出息,但是实际上在策略上还是比袁术要高明一些。 

 

曹操心里就更加地透亮,这个时代的曹操,我个人认为还是没有当皇帝的心思的,他还是想拥护现任皇帝,借现任皇帝的旗号来统一中国。但是到了后期,我个人认为曹操肯定也有了这个心思。而且到了曹操的晚年他已经有了这个条件,汉献帝给了他最高的待遇,封王爵,使用天子仪仗,自己有自己的王国、有国都、有相国、有自己的政府,什么都有了。而且当时所谓大汉王朝的政权完全是掌握在他手上,就是他已有皇帝之实,只欠皇帝之名,在这个情况下曹操都不出来称帝。当时孙权给曹操写了一封信叫做“劝进表”,劝曹操上皇帝尊号,曹操怎么说?这小子,他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所以曹操是最明白的,袁术不明白这个道理,袁术以为皇帝的称号就像现在我们市场经济条件下面的商标一样,要抢先注册,他以为他抢先注册了皇帝的商标别人就不能把他怎么的了,没想到他反而成了“众矢之的”。 

那么我们现在很清楚了,董卓,袁绍,袁术,在对待现任皇帝态度的问题上都犯了错误。董卓废立,袁绍另立,袁术自立,都不如曹操。实际上袁绍、袁术这两兄弟最愚蠢的地方就是他们没有弄清一个首要问题: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他们不明白曹操才是他们争夺天下的真正的对手,那么曹操的高明在哪里呢,请看下集——深谋远虑。


在上一集我们讲了当时的乱世枭雄们对待皇帝的三种态度和做法,第一种是董卓的,叫做废立,就是把现任皇帝废掉然后再立一个皇帝;第二种是袁绍的,叫另立,就是在现任皇帝之外他另外再立一个皇帝,当然这个没有得逞,未遂;第三种是袁术的做法,叫自立,自己当皇帝,失败了,那么这三种态度和做法他们共同的问题是成本高、风险大、效益低。相比较而言曹操就高明多了,曹操他不换皇帝,他利用这个现成的皇帝,而且把这个皇帝客客气气地供奉起来,利用皇帝这张牌来号令天下、号召诸侯,这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这个说法是可以讨论的,曹操本人和曹操集团的人从来没有说过“挟天子以令诸侯”。 

* 在《何去何从》一集中,易中天先生告诉我们,曹操的谋士毛玠曾经向他提出了一个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曹操采纳了谋士毛玠的建议,并予以实施。也就是说,曹操的路线和策略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说法是人家说曹操的,比方说诸葛亮就说过这个话,他的说法是“挟天子而令诸侯”,但意思一样的。也就是说“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话是曹操的敌人说他的,敌人的话不怎么靠得住吧!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有没有人说过呢?有,谁呢?袁绍的谋士沮授,叫做“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可是袁绍手下其他的谋士不赞成,说这个皇帝现在是个废物啊,这么一个废物你把他接到我们这儿来干什么呢?你是朝拜他呢还是不朝拜他呢?你是请示他呢还是不请示他呢?那你肯定要朝拜、要请示,我现在把他弄来以后大事小事我都要跟皇帝请示,皇帝万一意见和我们不一样怎么办呢?我是听他的呢还是不听他的呢?我听他的显得我们没分量,我不听他的我不又是违法吗?算了算了。袁绍怎么想呢?袁绍一想,这现任皇帝那是董卓扶起来的,而且董卓要废立皇帝的时候我袁绍是不干的,我现在又去尊奉他,我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吗?当然我现在又不可能把我主张的那个皇帝再扶起来,那个已经被董卓谋杀了,拉倒吧。那么这个事情袁绍一犹豫,曹操就抢先了一步。 

 

* 公元196年,被董卓劫持到西安的汉献帝在董卓死后,历尽千辛万苦,又回到了当时的首都洛阳。这时的洛阳已经是一片废墟,破败不堪,在洛阳,皇帝和百官的饮食起居甚至形同乞丐。曹操在得到这一消息后,果断地采纳谋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议,想方设法把皇帝从洛阳接到了自己的根据地许县。

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县以后,立即就把自己的行辕腾了出来作为皇帝的行宫,客客气气地供奉起来,礼仪、礼节那是非常地到家,绝不像西北军阀那样子无法无天、吆三喝四。当年皇帝在从长安迁到洛阳的路上,每天他也是上朝的哩,就找一个农民的院儿,往当中一坐,大家都来行礼如仪。那些西北军的军阀、军官和士兵们都在农家院外面看着闹,啊,这皇帝上朝是这样的。这种事情到曹操这里是没有的,曹操完全按照汉官威仪、大汉王朝的礼仪中规中矩地来供奉这个皇帝,而且安排皇帝生活的时候做得非常地周到和细心,很像一个大管家的样子。最让皇帝感动的是什么呢?是曹操送来了大量急需的生活用品,你要知道这个皇帝他是个逃难的,他可能脸盆都没有,曹操把所有的这些东西都送来了,然后上了一份奏折,叫做《上杂物疏》。《上杂物疏》怎么说呢,说陛下,现在臣献上来的都是当年先帝赐给臣祖父和父亲的,御用的器皿,这些器皿臣的祖父和臣的父亲放在家里从来就没敢用过,那是先帝的恩德,我们是供奉在家里的,现在臣觉得应该还给皇上了。 

这一手是做得非常漂亮的,我们知道做人情的诀窍在什么地方?做人情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让对方觉得你在做人情,不要让对方觉得欠了你的。我们很多人不会做人情,钱也没少花,还老提醒人家,你看我送了你什么东西啊。那么在这个时候皇帝已经是跟叫花子差不多,有人给他他就很感谢了,当然他还得摆个架子。那么其他的军阀有没有送东西的?有,叫做孝敬,但是你再孝敬那也是我孝敬的,这东西还是我的;曹操说这东西都不是我的,这东西本来就是皇上的,现在我是还给皇上,我是还东西,不是送东西。这样表面上看曹操一点人情都没有,皇帝用起来当之无愧、理直气壮,大家想想这是种什么样的心理感觉。汉献帝虽然是个傀儡皇帝,他不是糊涂人,他是明白人,他马上就明白了曹操的这样一份用心。当然这个时候我估计汉献帝是从好的方面去理解的,怎么理解的:大大的忠臣,这是天底下最难得的忠臣,看来我们汉家的这个国运恐怕是要仪仗曹某人了。这是我猜测的,我觉得这个猜测还是合逻辑的,他会产生这样一种感动和这样一种想法。 

* 曹操的殷勤让汉献帝十分感动,他任命曹操为大将军,这虽然是虚衔,但曹操得到了一面在当时看来是正义的旗帜。做事情师出有名,在政治上大大地捞了一把,这让其他诸侯十分眼红。那么,当时实力强大的诸侯袁绍又是如何对待这件事情的呢?

袁绍这个人的特点是什么呢?是反应慢,我们将来讲官渡之战的时候我还要讲这一点,袁绍和曹操比他的反应总是晚半拍。曹操一抢先袁绍反应过来了,反应过来以后仗着他人多势众,他也提出来说他也要迎奉皇帝,他说皇帝不能住在洛阳,洛阳已经被董卓毁掉了;也不能住在许县,许县那个地方不好,地势很低,很潮湿,我们皇上住那儿不舒服,应该把他移到甄城来,就是移到袁绍的地盘来,准备和曹操共享这一张王牌。曹操听了以后肚子里好笑,我到手的肥肉说分一口给你,有这么好的事吗?嘴巴上不能这样说,于是曹操用皇帝的名义下一道诏书,一本正经地教训了袁绍一番,说袁绍啊,你确实兵多将广,你也确实实力雄厚,那么朕流离失所的时候怎么没见到你来勤王啊?怎么一天到晚看见你不是发展自己的势力,就是攻击别人啊?你对大汉王朝的忠心何在啊?袁绍也清楚这个东西就是曹操写的,那不会是皇帝写的,但是是皇帝的名义盖了皇帝的印发出来,只好写一封检讨书。你说这不是政治上他又吃了一亏吗? 

 

曹操抢先一步把皇帝从洛阳迎奉到许县以后,大家才恍然大悟,说曹操没有吃任何亏啊!他得到了很多的头衔,得到了很多的封地,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戴,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一面在当时看来是正义的旗帜。曹操现在干什么事都显得理直气壮了,至少是“显得”,他动不动都可以用皇帝的名义来下命令,来出兵,他师出有名了,他堂堂正正了。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曹操奉天子之后,就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政治上永远正确的这样一个不败之地,所有的政敌先不先,政治上先不正确了。当然了,按照中国传统政治的规矩,其他各路诸侯也可以提出一个口号,叫做“清君侧”,那皇帝身边有小人呐,小人就是曹操啊,我们去把他除了。那总不如曹操用皇帝的名义直接下诏,说你就是小人,它来得便当嘛。所以现在曹操不管干什么事情,是打击他的敌人也好,是任命他的亲信也好,他都可以用皇帝的这样一个名义,一个在当时看来正当的名义。因此在这一点上,曹操所有的敌人政治上矮了一头。后来就连诸葛亮作《隆中对》的时候跟刘备他也说了一句话,他说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就是这一点我们确实是抵抗不了,诸葛亮都说抵抗不了。所以曹操这个举动在政治上大大地合算。 

实际上我们看,毛玠的建议和沮授的建议表面上看起来是一样的,毛玠的建议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一条是尊奉天子,一条是发展实力;沮授的建议是什么呢,“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也是这个意思。但是你仔细一咂摸,这两条建议的格调是不一样的,毛玠的建议比沮授的建议格调高得多,高在哪里呢?他是奉天子,不是挟天子,“奉”是尊奉,是维护;“挟”是挟持,是利用,这岂可同日而语啊!所以格调上曹操就高了一招。即便我们退一万步说,就算曹操的想法和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