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葡萄牙人居住在澳门,可是那里并不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而是大明的领土。如果西班牙人进攻澳门,摆明了就是和大明宣战了。
其实西班牙并不是没有打过大明的主意,曾经他们也想将大明朝变成他们的殖民地。西班牙曾经策划过进攻大明朝的计划,以台湾和澎湖为基地,进攻大明朝。以一万四千西班牙士兵和六千名日本雇佣兵组成的军队,在占领福建之后,进一步的占领大明国。
计划书制定的非常详细,西班牙在战后会得到什么,以及与大明妇女繁育后代统治这片大陆。不过没等到西班牙对大明展开行动,西班牙便爆发了和英国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一败涂地,整个西班牙开始了衰败。
从那个时候,侵略大明的计划便被耽搁了,直至最后,西班牙也没能恢复往日的荣光。现在的西班牙逐渐没落,为了对抗荷兰和英国,西班也急需一个强大的盟友。大明这个没有海军的国家,自然就成了第一选择。
对于葡萄牙人来说,他们希望尽快的拜托西班牙人的统治,西班也已经不复强大了,这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不过依靠自己的力量,也是势单力薄。在澳门的葡萄牙人将希望锁定在了大明身上,哪怕只是单纯的贸易,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利润。
第六百一十九章 辽东有事情了
对与葡萄牙人来说,西班牙的没落正是自己的机会,借着机会正好摆脱西班牙人的束缚,恢复昔日的荣光。可是西班牙人却恰恰相反,他们需要进步一的控制西班牙。
在海外,西班牙人依旧有很多的殖民地,可是面对日益强大的荷兰和英国,西班牙的人压力越来越大。自从无敌舰队战败之后,西班牙人急需恢复自己的荣光。这两个国家的矛盾可以说是根本上的,不可调和的。
不过对于天启皇帝来说,这是一个机会,是大明的一个机会!无论是介入海外的事物,还是开海,这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如果说以前天启皇帝还有所顾虑,可是自从海军成型之后,天启皇帝一直觉得自己需要一个实验的机会。无论是战胜还是战败,这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皇上,这件事情还是需要从长计议!”孙承宗看着兴奋地天启皇帝,觉得自己还是需要给天启皇帝浇一浇冷水。自己倒不是不赞同天启皇帝的意思,在研究了文献之后,孙承宗已经发现了,朝廷的困难和海上贸易有关系。
南宋那样一个朝代,军事上弱的可以,可是富庶程度确实让人叹为观止。这是为什么?很大一部分就是源于海上贸易。现在的大明,朝廷没钱,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孙承宗觉得开海是一个打破僵局的好办法。
如果把目光盯在土地上,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总有用完的一天。可是海外有多大,孙承宗不清楚。可是他却清楚的知道,这样可以为朝廷赚取大量的银钱,朝廷实在是太缺钱了!同时能够安置大量的流民,减少流寇的滋生,解决很大的民生问题。
虽然好处很多,可是孙承宗还是觉得事情需要谨慎。决定不是在冲动的形况下做出的。
坐在一边的是徐光启,听完了天启皇帝的话,徐光启便陷入了沉思。面色很是凝重,低着头
天启皇帝心中明白,在西班牙人没有到来之前,便和葡萄牙人展开谈判,那是十分不利的。虽然不知道这两伙人想和自己谈什么。可是等他们到了这里再谈,显然是对大明最有利的。
对于开海,天启皇帝心中还是有顾虑的,开海短期内的确能够获得大量的银前,直接缓解天启皇帝的腰包。或者说是充裕大明官员的国库,可是天启皇帝也担心。大量的白银涌入,会给大明带来多大的冲击。
天启皇帝一直觉得现在这种货币制度有问题,挖出来的银子便能作为货币。现如今大明的白银产量有限,社会达到了一个平稳的地步,可是如果有大量的白银涌入,不知道是不是好事情。
需要一个办法来调节,让货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这才是关键的问题。天启皇帝第一件想到的便是铸币,铸造银币!在大明,宝钞曾经是官方的货币,可是因为各种原因,宝钞已经不再合适了。
银子逐渐成为了主要的货币,现在大明的百姓对银子的认可度已经非常高了,当然最高的还是铜钱。随着龙昌银号的扩大,银子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了。在天启皇帝看来。无论是为开还做准备,还是实际的需要,大明需要推出新的货币,那就是银币。
看了一眼沉思的徐光启,天启皇帝虽然不想打断他,可是这里也不是他思考的地方啊!只好轻轻的咳嗽了一声,沉声说道:“徐爱卿。有什么想法说出来!一人计短,两人计长,何况这里有三个人!”
徐光启这才反应过来,脸上略微有些尴尬。直接请罪道:“皇上恕罪,臣失礼了!臣在想,大弗朗基人和小弗朗基人一起到京城来,肯定是有所求的。臣希望皇上严肃的考虑这件事情,是关国体啊!”
“这件事情朕知道了!”天启皇帝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接受了徐光启的意见,转移话题道:“爱卿,水力冲压机铸币的事情怎么样了?”
这是天启皇帝早就布置下去的任务,当初在城里龙昌钱庄的时候,天启皇帝就有了这个想法。
徐光启微微一愣,不过脸上却没有太高兴的意思,缓缓的开口道:“皇上,虽然白银已经是实际上的货币了,百姓也都接受了这个事实。可是用银币兑换白银,还是有些不妥!百姓接受一件事情是缓慢的,如果不强制兑换,恐怕是行不通的!可是强制兑换,臣担心会把好事变坏事!”
天启皇帝还没有开口,一边的孙承宗接着说道:“皇上,将银子铸成银币,这和直接使用白银有什么区别呢?毕竟没有多也没有少啊!”
看了一眼孙承宗,天启皇帝直接解释了一下,这是在为了开还做准备。更何况天启皇帝觉得铸币权应该掌握在国家的手里,虽然海外白银的流入,货币一定要能够控制。
听了天启皇帝的解释,孙承宗低着头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道:“皇上,臣还是觉得不是时候!如果真的发生了皇上说的事情,国库可以大量的将白银囤积起来,这样市面上流通的白银就少了!另外龙昌号也可以大量的囤积白银,皇上虽然是未雨绸缪,可是这里面牵扯的太多,臣觉得时机还不成熟!”
这下将天启皇帝问住了,将目光转向一边的徐光启,天启皇帝沉声问道:“爱卿,你怎么看?”
“皇上,铸造银币确实是一件好事情,只是臣同意孙大人的话!现在确实时机不够成熟,单单是兑换一项便十分的繁琐。事情没有发展那一步,这样做没什么好处!”徐光启其实并不赞同现在变展开铸币,毕竟未知的太多,大明才刚刚走出阴影,需要的是稳定的发展。
天启皇帝没想到这两个人会反对,想了想,沉声说道:“大明有铜钱,可是这些年民间已经开始使用银子交易了,这就是大势所趋。朝廷征税也开始用银子了,为什么不能铸造银元?铜币是朝廷铸造的,银元就不行了?”
这下孙承宗和徐光启被问住了,刚刚两个人也是被天启皇帝绕蒙了!将问题复杂化了,其实这是一个将银子作为货币合法化的问题!大明的宝钞是官方货币,可是现在已经崩溃了。如果朝廷准许白银成为官方的货币,那么铸造银钱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皇上言之有理,此事却是可行!”孙承宗有些气苦的看着天启皇帝,直接说不就好了!干嘛绕那么大一个圈子,这是将白银定为合法货币的事情。事实上白银已经是合法的货币了,只不过是现在出台监管的法令而已。
天启皇帝也是刚刚想到,自己钻到开海的怪圈里,什么事情都向那上面靠。
“皇上,既然如此,那事情就好办了!将银元定为合法货币,朝廷便可以上行下效!无论是官员俸禄,还是军队军饷,或者是朝廷和内库的采买,全都使用银元。赋税的征收也可以使用银元,这样一来因该能很快的推行下去,臣相信用不了几年,便能以银元代替白银了!”徐光启也跳了出来,一时间思路展开了,便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这样一来好处就多了,海外贸易使用铸造的银币,换回来的却是白银,无疑能够多出不少收入。几年以后,朝廷便可以颁布禁止民间使用白银的法令了。”一边的孙承宗想了想,也开口说道。
天启皇帝点了点头,自己的思维被限制住了,这可不是好事情,看来不能只盯着开海。看着徐光启,天启皇帝直接吩咐道:“这件事情就交给徐爱卿吧!写个折子上来,早朝的时候商议一下!”
“是,皇上!”徐光启心中明白,天启皇帝让自己写这个折子,这件事情便没有了改变的可能。内阁大学士的奏折,没有试探百官的意思,这是天启皇帝打定主意要做的事情。
“两位爱卿,你们觉得与大弗朗基人和小弗朗基人的谈判,谁去比较合适?”虽然天启皇帝很想亲自和他们谈谈,可是太有失身份了,自己需要一个合适的人选。
这下两个人都皱起了眉头,这件事情还真是不好说!天启皇帝显然是不能满意那些传统的文官,需要一个脸厚心黑的角色。不能满嘴的仁义道德,圣人之言。
见两个人皱着眉头,天启皇帝也知道这两个人没什么好的人选,便挥了挥手,示意两个人退下。
天启皇帝觉得自己该换换脑子,不能将注意力全都放在开海上,果然第二天就有了事情做。辽东的奏折到了,建奴挥师攻入了朝鲜。
与奏折一起来的,还有朝鲜国王的特使,希望能够得到大明的帮助。朝鲜是大明的属国,非常的崇敬大明,年号都是用大明的。仿佛一个被欺负的孩子,一定要找大人做主的。
看着跪在地,哭的涕泪横流的朝鲜使臣,天启皇帝强忍住不让自己笑出来。自己没功夫搭理建奴,他们却找事情,看来自己又有事情做了。
第六百二十章 台海三国
对于天启皇帝来说,现在还真的没什么心思搭理北方的后金。其实从穿越过来之后,天启皇帝就没有将他们放在心上。如果不是各种因素的集合,他们根本没有希望得到天下。
不过此时却不能不管,虽然不懂军事,可是不能让他们得到朝鲜,这是一定的。如果有了朝鲜这个后勤基地,天启皇帝也会觉得有些棘手。可是要对后金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天启皇帝可不认为现在是个好时机。
派了一位钦差,将圣旨传给了辽东督师朱燮元,至于怎么做,天启皇帝觉得还是让他做决定的好。这样的小打小闹,没必要太过深究。不过朝廷还是将这件事情做为大事情,另外一件大事情就是铸造银币。
在天启皇帝忙碌的时候,整个台湾岛上也在忙碌,郑芝龙经过三个月的整合,终于将台湾的队伍为之一变。结合了自己是的势力和颜思齐的力量,郑芝龙的十八芝已经拥有战船百艘。其中主力大战船四十艘,每一芝两艘,郑芝龙自己保留有了四艘。
余下的虽然都是小船,可是数量上已经占据了优势!四十艘主力战船,每艘都是配备十门火炮的大战船。一时间声威大震,成为了台海一股新的大势力。
原本虽然也是主流的势力,可是对比李旦还是弱很多,更不要说更为强大的荷兰人。此时西班牙人的舰队已经到了台湾的鸡笼,这是为了打通荷兰对马尼拉的西班牙人的贸易封锁。一时间台海风起云涌,各个势力之间常有摩擦,一场大战显然是不可避免的。
在这个时候,郑芝龙应该在台湾整治自己的舰队,可是他现在没有这个心情。他正在赶往日本的路上,因为他刚刚得到了一个消息,自己的义父李旦病危了,病危在了日本。接到这个消息之后。郑芝龙心中很是犹豫,自己应不应该去日本?
可是很快郑芝龙便做了决定,自己一定要去!李旦早就透漏过意思,在他死后要将海外的舰队交给自己。他的生意虽然由他的儿子李国助继承,可是在海外的舰队还是会交给自己。所求的也很简单,便是在自己死后,尽可能的庇护自己的儿子。
一路上没有丝毫的耽搁。很快郑芝龙便在李丹的船上见到了李丹,此时的李旦早就没有了原本睿智的气质。面容很是枯槁,整个人看起来已经是奄奄一息了。
看到李旦的模样,郑芝龙连忙跑到床边,眼泪瞬间便流了下来,声音颤抖着说道:“义父!”
“一官。你终于来了,再来的晚一些,恐怕就再也见不到义父了!”李旦一见郑芝龙,双眼慢慢的睁开了,干瘪的嘴唇,颤抖着说道。
“义父,不会的!一定会好起来的。我带了最好的郎中,您一定会没事的!”虽然心里在打李旦家业的主意,可是郑芝龙对李旦还是比较有感情的。此时见到李旦如此狼狈,心中还是很是不忍。
艰难的摇了摇头,李旦苦涩的笑了笑,道:“义父这一生知足了,穷困过,富足过。年轻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能有今天。即便现在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
郑芝龙没有说话,李旦紧紧地抓着他的手,大口的喘着粗气,半晌才接着说道:“不过义父还是有些事情要担心,国助你也知道,他不是统领舰队的人,做生意还可以。义父不能把海外的家业交到他的手里。只有放在你的手里我才放心。”
“义父,一官相信国助可以的,一官会帮衬着他!”郑芝龙看了一眼站在一边的李国助,轻声的说道。
“一官。我的儿子我了解,这件事情你不用再反对了。”说着对着自己的儿子招了招手,声音严肃的说道:“你不可因为这件事情怨恨一官,他是你的义兄,你以后要尊重他!”
李国助倒也放得开,他知道海上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父亲不希望自己过于的涉险,李家已经不用拿命去拼了。自己守着现在的家业,也能做个富家翁了。将舰队交给郑芝龙,自己也能在他的庇护下做生意。
“父亲,您放心吧!您的苦心孩儿都明白,我一定会守住您留给我的家业。舰队的就交个义兄吧!”李国助的话与其是说给李旦听得,不如说是说给郑芝龙听的。他是在告诉郑芝龙,李家的家业我一定会守下去,你就不要打注意了。至于舰队,父亲交给你了,我这个做儿子的也不好反对,不过你要知道适可而止。
对于郑芝龙来说,他感兴趣的就是李旦的舰队,至于李家的家产,他还真的没有放在眼里。作为一个长年跑海的人,郑芝龙非常的清楚,在这大海上战力是第一位的。至于生意,能做就做,做不了还可以抢,那可比做生意来的快多了。
更何况现在台海十分的不平静,荷兰人、西班牙人、大明朝廷,全的都是虎视眈眈的盯着这里,自己赶忙提高自己的战力才是关键。能够痛快的接受李旦的队伍,这比什么都重要。至于其他的事情,全都可以以后再说。
看了一眼李国助,郑芝龙又将目光转向了李旦,用力的握了握李旦的手,道:“义父你放心,我郑芝龙深受义父大恩,自然不会忘恩负义。以后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你一口吃的。”
“好,好!”李旦对儿子的表现非常的满意,同时也对郑芝龙非常的满意。在这样的心情下,李旦终于闭上了眼睛。
大明天启五年,七月初六,这位纵横台海的李旦,离开了人世。在这个时候,郑芝龙终于有了一统台海华人势力的实力和威望,整个台海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虽然整体武装上不如荷兰人和西班牙人,不过郑芝龙的根基在这里,人多势众!三足鼎立的局面,在台海正式形成了!
对于朝鲜,天启皇帝其实也不知道怎么说,因为朝鲜刚刚经历了一场政变,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仁祖反正。仁祖反正是发生于朝鲜王朝光海君执政时期的癸亥年三月十二,也就是天启三年的一场宫廷政变。这场政变由西人党主导,最终将光海君废黜,将绫阳君拥上王位,是为朝鲜仁祖。
万历三十六年,癸丑狱事发生,光海君杀死了对自己王位构成威胁的临海君、永昌大君等人,西人党也因此失势。万历四十年仁穆大妃也被软,这遭到许多朝臣的反对,光海君便罢免了众多台谏官员。而在后金与明朝交战期间,光海君奉行中立态度,也引起群臣的不满。
天启三年三月十二,西人党率一千三百人自城东北攻入汉阳,得到训练都监二千人的响应。叛军攻入王宫,将光海君废黜,拥戴光海君之侄绫阳君为王,是为朝鲜仁祖。仁祖将光海君流放江华岛。
这原本是朝鲜内部的一次政权夺利事件,看起来与明朝的关系并不是很大,可是这里面却有着很大的牵扯。因为需要维护正统,大明对光海君继承王位并不没有采取支持的态度,这也导致了光海君对大明朝的不满。
不过因为后金崛起,大明朝没有心思搭理朝鲜,因为这个时间,大明和后金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会战,就是有名的萨尔浒之战。萨尔浒之战,明军打败,与后金攻守异位,在辽东的威势被大大的削弱了。
在即位问题上,光海君于明朝心有不满,因此主张在尽量不得罪明朝的情况下开展灵活外交。在光海君坚持下,朝鲜致书后金,称自己臣服明朝是“大义所在,固不得不然”,而与后金的“邻好之情,亦岂无之?”,希望双方“各守封疆,相修旧好”。朝鲜与后金的往来引起了明朝的警惕,大臣徐光启奏称:“鲜、奴之交已合”,建议派官员“监护其国”。光海君闻讯又惊又怕,连忙遣使至北京“辩诬”。
实际上光海君自即位起,励精图治,对内实行改革,为稳定民生而努力,迫于国力对外则双向外交,争取实际利益,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颁布大同法,免除没有土地的人民向国家交纳粮食,从此只有地主才必须向政府缴纳粮食,因此,大同法是一项救济贫民的革新法案。
在天启皇帝看来,光海君是一个有作为的国主,想要在后金和大明之间争取最大的利益。同时尽可能的强大自身,摆脱大明对朝鲜的控制。可是他的运气不太好,朝鲜是在是学习大明学习的太像了,连党争都照办不误。
朝鲜的西人党乃是大明的死忠,他们是不会允许一个破坏礼法、损害自己利益的国主存在的。于是便有了这场政变,朝鲜重新回到了西人党的手里。他们很快便与后金绝交,彻底的回到了大明朝帝国主义大家庭的怀抱。
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是一定要给朝鲜一个教训的,于是便有了这次的战事。一方面摆脱大明的泰山压顶之势,另一方也希望从新获得朝鲜的支持。
第六百二十一章 计定出兵
沈阳城内,朱燮元正在看着地图,在他的身后则是辽东的主要将领。当然还有辽东的监军太监,此时辽东的监军太监已经不是陈洪了,而是换成了权林。一个刚刚从内书堂毕业的年轻太监,脸上总是带着笑容的太监。
内书堂是大明一个非比寻常的地方,因为这里是培养太监读书的,只要从这里毕业,大部分都能加入司礼监,成为大明朝最有权势的太监。
不过这位权公公很少说话,对军政大事也不插手,只是在这里看着!朱燮元也没有搭理他,目光直直的盯着地图,眉头皱的紧紧的。
另外一个比较吸引人的便是朝鲜的使臣,这个人叫作朴正熙,是朝鲜西人党以为得力干将。在仁祖反正中,朴正熙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朱燮元此时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朝鲜是一定要救的,现在是西人党执政,对大明朝非常的有利。绝对不容有失,这是大明一个非常有力的藩属国。不过怎么救,这就成了朱燮元一定要考虑的问题。
“朱大人,你要尽快的拿主意啊!现在已经到了七月了,正是最好的天气,最有利于大军作战。如果拖到冬天,恐怕就晚了。朝鲜正在建奴的蹂躏之下,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天朝人马的降临啊!”朴正熙有些着急了,现在是时间拖得与久,朝鲜遭受的损失就越大。
看了一眼朴正熙,朱燮元笑着说道:“这个自然,本帅正在思考进兵路途!”说着将目光转向一边的诸位将领,笑着说道:“诸位将军,不知道你们怎么看?”
此时的朱燮元刚刚来到辽东,与这里的将领并不是十分的熟悉,说话的态度也客气一些。辽东将领也多是桀骜不驯之人,想要折服他们,那就需要时间和很合适的时机。朱燮元心里十分的清楚。一场胜仗,足以改变树立起自己的威望,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大帅,卑职觉得我们应该采用围魏救赵的策略!从沈阳集结重兵,直奔抚顺。在拿下抚顺之后,便可以直奔赫图阿拉!这样以来建奴必然要回援,肯定能够解了朝鲜之为。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能一举扫除建奴!”一员大将站了起来,恭敬给朱燮元行了一礼,开口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朱燮元看着这位将军,笑着说道:“左将军。你觉得我们需要动用多少人马,才能达到你说的作战目的?”
说话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左良玉!此时听到朱燮元的话,沉声回答道:“大帅,卑职估算了一下,只需要八万人马!或者五万人马,以我辽东兵马之精锐。足以犁庭扫穴!”
“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