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命运的抉择(二)-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让三个臭皮匠来替代你这个南洋总督吧。”
“回陛下,就总体规划来说,朝廷之前成立的殖民司已完全能在战略上把持住帝国海外的发展方向。不过就臣看来,帝国若是想要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光靠殖民司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臣在此建议朝廷将帝国殖民地的权限一分为三,分别由朝廷从本土派遣的总督、在当地指定的顾问会,以及由当地帝国国民基于财产资格而选举产生的议会掌控。这么做既能规范加强朝廷对殖民地的控制,同时也能顾及到当地势力的利益。但要想像控制帝国行省一般控制殖民地,这既不可能做到,同样也不符合帝国的利益。因为殖民地就是殖民地,一但将其当作帝国的行省也就失去了其作为殖民地的意义。”陈家明一脸肃然的说道。
“恩,卿家所言极是。不过如果真按照卿家所言去整改殖民地的话,那香江商会势必将会因此失去部分在殖民地的利益。到时候,卿家又该如何向商会交代呢?”孙露直言不讳的反问道。她知道陈家明不是黄宗羲。商会出身的他十分清楚政治与利益之间的密切关系,更明白自己在做些什么。因此孙露很想弄明白陈家明将如何让那些惟利是图又有些目光短浅的商会财阀接受这一明显会使他们利益受损的提议。
“回陛下,正因为如此臣才来想辞去南洋总督一职,从而将经历完全放在商会的经营上。”在一番拐弯抹角之后陈家明说到了自己的正题。
“哦,经营商会。原来卿家辞去总督,是为了商会会长一职啊。”孙露莞尔一笑道。不过她的语气丝毫没有非难的意思。毫无疑问,以孙露的帝王身份和杨绍清的性格来说,他们夫妇二人确实都不可能继承商会。因此不仅是杨开泰等人,就连孙露本人也早就将陈家明当做了香江商会的继任者。只不过她没有意料到,陈家明并没有同时身兼南洋总督、香江商会会长的意思。或许正是陈家明的这种自知之明,让孙露打心眼里又加深了对他的信任。却听她跟着便进一步向陈家明提醒道:“家明,朕作为一个过来人,在此不得不提醒你一句。‘有利可图’是商会最基本的原则。如果破坏这个原则,就算你身负商会会长的职位,也很难让商会的董事、股东接受你的想法。”
“陛下所言极是。咳,说起来,自从陛下您卸任商会会长一职之后,商会内部的运做明显退步了不少。虽然这些年商会的势力依旧还在快速扩张,但内部所积压的问题与危机却更为严重。依臣看来这关键是商会上层的董事及大股东目光短浅,过于注重眼前利益所至。此次国会事件只是一个开场而已,如果不及时改变商会目前的经营方式,早晚会遇到更大的危机。所以臣认为现在的香江商会急改变其经营策略。”陈家明侃侃而谈道。
“恩,想必卿家在接手商会之后一定会着手调整商会的发展战略,从而引导商会的股东去谋求更为长远的利益吧。”孙露微笑着点明道。此时的她已经完全明白了陈家明的意图。更为其长远的眼光而感到欣慰。
“陛下过奖了。臣不过是想让那些财阀认为有远利可图,从而诱使他们暂时放弃一些眼前的利益罢了。比起陛下当年引导商会救国救民,臣这只能算是雕虫小技而已。”陈家明难得一次憨笑道。
“卿家可别妄自菲薄。正是因为卿家对商会施加了影响,此次国会的矛盾才能得以被顺利解决。所以朕相信以卿家的手段,今后一定也能引导商会为帝国做出更大的贡献来。”孙露一边夸赞着,一边又转口向陈家明询问道:“不过朕也听说了。卿家这次与西北的议员接触频繁。若是朕没猜错的话,内陆日后一定也将是卿家发展的一项重点的吧。”
“陛下英明,真是什么事都逃不过陛下您的眼睛。不错,臣确实有意在接管商会后将更多的精力摆到本土之上。”陈家明点头应和道。
“哦,怎么马六甲之狐什么时候对海外的巨大财富不感兴趣了?”孙露微微一惊道。这样的话若是出自黄宗羲等人之口,她并不惊讶。但是陈家明会说出要将经营重点摆在内陆,可就真的出乎孙露的意料了。
“回陛下,殖民地确实能为帝国和商会带来巨大的利润。但是臣这些年在经营殖民地时,亦觉得殖民有时候就象鸦片,刚开始吸它的时候很兴奋,到后来养成依赖性后,未必对帝国本土的经济有好处。这一点葡萄牙和西班牙就是帝国的前车之鉴。”陈家明想了一下,向女皇说明了自己这些年在殖民地的心得。
“卿家说得没错。葡、西两国经营殖民地的手段确实失败。那英国和荷兰呢?”孙露进一步追问道。
面对女皇的提问,陈家明不慌不忙的分析道:“陛下,英、荷两国在殖民经营上确实都比较成功。但是此二国本土的人口与疆域都不能与天朝相提并论。其实无论哪儿一个国家开发海外殖民地说到都是为了本土的发展。正如早年陛下您开拓殖民地,使原本因战乱滞留在沿海地区的货品有了倾销之地。对外贸易带来的巨额利润又装备了天朝大军,这才驱除了靼虏光复了华夏正统。不过这些年来我中原天朝国泰民安,对商品的需求量早已超越了海外诸国。臣在马六甲时便有切身体会,帝国与海外殖民地的关系已从大量出口转变为了大规模进口。因此臣以为帝国未来殖民地发展将会以摄取殖民地资源来满足本土市场为主。而不再是像从前那般靠向海外倾销中原商品来谋取利润。”
第二部 137吸教训君臣论治财 议金融中华谋霸主
陈家明的一番分析说得龙椅上的女皇是心悦诚服。确实,以中华帝国的人口基数与疆域范围,不可能像英国、荷兰那般靠出口或是经营海外市场来维持本国经济。对一个陆上大国来说,本土的市场才是真正的根本。这一点对于来自后世的孙露来说本不是什么新鲜的论调。但是明白道理是一回事,真要实施起来却又是另一件极其复杂的问题了。正如陈家明所言,早年孙露在岭南之时,由于其地理环境、人口等因素与英、荷两国相仿,故而才能比较成功的引用欧洲人的经验顺利发展。而先今的中华帝国无论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说都不可能再与欧洲的那些弹丸小国相提并论,甚至孙露脑中之后三百年的经验也没有一个相似的例子用以借鉴。如此想来,中华朝名副其实地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庞大帝国。这既是让孙露深感自豪,同时也让她比任何一个人都要为中华的未来忧心。因为这将意味着帝国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任何一项改革,既可能给帝国带来机遇,同时也可能将如日中天的中华帝国推入深渊。
一想到这些,孙露当即收敛起了心中的激动,转而冷静地向陈家明开口道:“卿家所说的问题,朕也曾考虑过。欧洲诸国的国情虽与我朝有诸多差异,不可能照搬全抄。甚至许多在他们身上适用的良策转嫁到中原之后反到是可能成为劣政。但朕以为欧洲诸国的教训于我中华还是极有借鉴意义的。至少他们犯过的错误,我们不应再重蹈覆辙。就拿西班牙而言吧,一百多年前他们称霸海洋之时,并不关心殖民地的市场,而是将美洲的财富原封不动地搬回欧洲藏进贵族的地窖之中。结果这些财富不仅成了他人的嫁衣,甚至还让其本土市场变得萎靡不振。由此可见海外殖民市场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陛下圣明,其实不仅西班牙遭遇过这种‘富贵病’,中原也曾有过相似的经历。前朝之时,由于欧洲人用美洲的白银购买中原的瓷器、丝绸等商品,致使大量的白银涌入中原。这种冲击丝毫不亚于当年西班牙将白银输入欧洲。而中原的缙绅士大夫、王公贵族在得到白银之后,无一例外的将一坛坛的银子埋进了自家的后花园。结果中原也出现了与西班牙相似的症状,甚至更为严重。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贫富分极,再加上天灾不断以及东虏的侵袭,最终导致了后来的李闯之乱和甲申之变。”陈家明说到这儿,忽然又将话锋一转笑道:“不过说起来,我华夏大地还真要感谢甲申之变呢。如果没有这番惊天浩劫,权利就不会得到重新分配。中原弄不好便会同西班牙一样,因为无法控制的财富,而一直沉沦下去。”
看着陈家明认真分析的模样,孙露这一刻也打从心眼里由衷地感谢甲申之变。正是因为这场惊变,中原的军事家开始反省汉族之前保守的战略思想,文人学者开始质疑沿用千年的天朝体制,而像陈家明这样的政府要员也从开始学着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得失。什么是进步,这就是进步。当一个国家在经历骤变之后,不再将国家的存亡联系在“君子”、“小人”的身上。不再将天下的兴衰归咎于“天道”。而是学会从各个角度系统地分析兴亡因果,这才是一个国家成熟的标志。
只见此时的孙露也跟着颔首微笑道:“卿家对甲申之变的看法朕也是深有同感。其实财富如流水,如若不能将其驾御,则必然会受其祸害。所以对一个国家来说治理金融就如同治理水患一样是每一代都必须要面对的严峻考验,并是靠一朝努力就可以一劳永逸的。”
“治财同治水,陛下您说得真是太好了。”陈家明惊叹了一声后,继而又感触颇深地说道:“不错,战争与朝代的更替只能暂时掩盖曾经存在的问题,而不是解决之本。无论是李闯得天下,还是满虏得天下,同样的事情依旧还是会发生,差别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而在我中华朝有陛下您的英明指引,对症下药在前朝隆武年间就设立起了一系列金融体系。就算那些土财主、士大夫不懂得如何投资,只要他们将自己的财富存在银行吃利息,银行便用他们的存款代他们投资。正所谓堵不如疏,我朝立国至今从海外所收纳的财富早已远远超过了历朝历代,却并没有陷入‘富贵病’之中。可见陛下您当初的决策是多么的英明。”
面对陈家明犹如连珠炮般的歌功颂德,孙露心中虽是喜滋滋的,却并没有就此真的得意忘形。却见她谦逊地笑了笑之后开口道:“朕哪儿有卿家说得这般神奇啊。当初筹办金融系统,说白了也是学英、荷两国的手段,算不了什么惊世之举。正如卿家先前所言,我中华现今已与英、荷两国有了天壤之别。一味顺这他人的道路走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朕听卿家刚才分析了这么多。想必卿家心中早有了对应之策了吧。”
给女皇如此一针见血地说中自己的心事,饶是向来沉稳的陈家明此刻也忍不住尴尬地笑了笑。却听他老实地点头道:“这个…不瞒陛下,臣的心中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胆大包天的想法。”
“哦,胆大包天?朕自负朕的胆子不算小。卿家就说说你的这个想法怎么个胆大吧。”孙露饶有兴趣的示意道。
眼见自己的话语吊起了女皇浓厚兴趣,陈家明当即清了清嗓子说道:“陛下,臣在马六甲为帝国经营海外市场多年,对于欧洲各国在金融上的手段也见识了不少。可以说臣接触得越深就越发的觉得治财之事极其深奥。正如之前谈到西班牙与明朝因大量白银涌入造成国家动荡之事,这不仅有当时保守势力囤积白银的问题。臣以为这其中与各国货币混乱、流通不稳也有着密切关联。众所周知,而今世界各国的货币不尽相同,货币与货币之间的兑换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故而荷兰、英国的投机商人往往会仗着其航线遍布全世界,利用各地物价、货币间的差价进行投机抄作,从中谋取暴利。如此手段对英、荷等小国来说自然是屡试不爽。但对于我中华来说,一个稳定统一的世界市场才是最符合帝国利益的选择。因此臣在想如果能将世界各国的货币统一为一种制度话,便能得到一个最为稳定风险最小市场了。”
将世界各国的货币统一为一种制度!?龙椅上的孙露当即就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冷气。这果然是一个胆大包天的想法。当然她也知道陈家明并不是第一个有这种想法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只不过直到孙露来明朝之前,这种存在于人们理想当中的货币制度仍没有实现过。因此她虽然惊慕于陈家明的见识,却也不得不泼一盆冷水让其面对现实。
然而还未等孙露开口,陈家明倒是先讪讪地一笑补充道:“陛下,臣也知道这种想法不怎么现实。不过臣以为理想当中绝对稳定币制虽难以实现,但以目前的情况在世界上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币制还是可行的。”
“那卿家想依靠什么来实现你所说的相对稳定的币制呢?”孙露想了一想问道。说实话,中华帝国的金融系统虽是由孙露一手缔造的,但其本人的金融知识却是十分贫乏。好在大航海时代的世界金融尚处在刚刚成型的幼儿时期,参与其中的国家都还在各自的摸索之中。谁都不比谁高明到哪儿去。比较而言孙露的做法虽漏洞百出,在大方向上把握的还是比较准确的。不过此刻陈家明的建议却是建立在这个时代基础上的。因此姑且不论其所言是否可行,孙露亦好奇地想知道经过自己影响之后,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对金融的认识能达到怎样的一种程度。
面对女皇的询问,陈家明自是不敢怠慢。却见他一个抱拳斩钉截铁的回答道:“回陛下,靠我中华帝国的实力与信誉!任何一个国家货币的发行都需要有国家信誉做后盾。国家越强其货币也越强势。试问而今这天下间有哪儿一个国家能强过我中华,富过我中华。那放眼世界最为强势的货币当属我中华的货币。因此也只有我中华才能做到这点。”
或许是太过激动的原因,陈家明那原本白皙的脸庞说着说着就开始变得红润起来。与此同时,孙露的表情虽没有多大的变化,但她在内心深处却早已被自己臣子所描述的金融帝国所深深打动了。在孙露的眼中,陈家明的建议无疑就是在向她展示一个金融上的日不落帝国。而这也恰恰正是一个国家真正称霸世界的重要表现。更重要的是,孙露脑中的历史告诉她,这种“金融上的日不落”往往要长久于“地理上的日不落”。正如当后世的英国帝国失去大片大片的殖民地之时,英镑却依然能保有无可比拟的地位。当然而今中华帝国既已兴起,孙露就绝对不会再给英镑问鼎世界的机会。
不过一想英国,女皇还是会下意识地警惕起来。却见她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后,便开口向陈家明询问道:“卿家的意思朕明白了。如果真能做到这点的话,朕敢保证不用出兵我中华已控制了大半个世界。可也正因为如此其他国家是不会轻易束手就擒的。据朕所知英国在这方面就十分敏感,而其在金融方面更是经验丰富。卿家若想达成以上设想,恐怕头一要对付的就那帮红毛夷吧。
“回陛下,英国固然是欧洲的一大强国,但其国力终究是不能与我中华相提并论的。而此次的英荷战争也正好给了帝国染指欧洲的大好时机。”陈家明自信的说道。
“恩,看卿家如此胸有成竹的模样,想必这些对卿家来说已不是脑中的设想,而是付诸现实的行动吧。”孙露微笑着说道。关于陈家明这前些日子以来与荷兰人的密切接触,她也是多有耳闻了。甚至还有一些大臣曾要求她注意这位南洋总督的动态。但此刻看来,信任一词有时候对君臣来说真的很重要。
或许是感受到了女皇对自己的信任,陈家明跟着便知无不言的说道:“陛下过奖了,臣只是不想放过任何可以为帝国谋利的机会罢了。当然帝国要想统领世界币制。首先就要进一步完善本土的金融体系。虽然陛下之前已经扶植了香江银行和扬子银行。但臣以为光有这两家银行是远远不够的。我中华地域辽阔非英、荷等小过可以比拟,东、西、南、北的情况各不相同。就算香江银行和扬子银行,在帝国的各个地区都设有分行,也难以顾及到地域上的差距。更何况此两家银行均是财阀控制的私人银行,在其经营过程中往往会以私利为重。因此臣认为帝国应该像划分军事战区那样根据地域划分经济区。在每一块经济区由当地财阀出资筹建地方银行,但地方银行无权发行货币。另在京师设立中央银行,负责发行货币、代理国库、调节金融市场。当地方银行现金周转不灵时,可向中央银行请求贷款,以解燃眉之急。此外,臣以为中央银行有别于普通的私人银行,应受帝国财政部长的监督,其对货币的铸造、发行、调节也需上报朝廷。”
陈家明的这番话语无疑又是给了孙露一个大大的意外。中央银行的想法孙露确实也曾有过,但是介于对这时代通讯等问题的顾虑,她一直都没有付诸实施过。却不想陈家明却早她一步提出了这样的概念。
“陛下您多虑了,莫说是现在的银行,就是以前的钱庄还不是分号遍天下。陛下放心,只要地方银行成立,人们就自会有管理的方法。臣倒是认为此计划的头号问题不是通讯管理不便,而是我朝目前所使用的银本位制。于银矿的分布广,开采成本低,这些年的产量可谓是与日俱增。况且这些银矿十有八九都是掌握在欧洲人手中的。因此白银在世界市场的价格一直都很不稳定。因此帝国不能再将自己的币制建立在如此不稳定的金属之上了。”陈家明说到这里突然停顿了一下,继而加重了语气向女皇强调道:“陛下,帝国需要一种更稀有、更贵重的金属作为本位货币,来与帝国的信誉相匹配!”
第二部 138受重托郑森押黄金 苦守关完淳终升迁
毫无疑问陈家明口中的贵中金属正是黄金。自有人类历史记载起,黄金就以其无与伦比的魅力吸引着人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只要是在富产黄金的地方,只要有货币,那就必然是黄金!为了寻求这夺人耀眼的光芒,欧洲人开启了大行时代,不断航行去寻找那传说中的“黄金之国”。然而一直以来都被欧洲探险家视做“黄金之国”之一的中国,实质上却是一个“贫金国”。中国古籍中的“金”往往指的是黄铜。黄金在中原大部分时间都是作为财富象征,偶尔流通,从未被中原王朝定为正式的法定货币。不过这一情况却在中华朝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不知从何时起,曾经在欧洲大陆风靡一时的“黄金梦”随着海风也刮到了华夏大陆。各种有关海外宝岛、黄金国的传说以不同的版本在中原沿海各个城镇广为流传。事实证明,在对黄金的顶礼膜拜之上,任何肤色、任何种族的人类都是共通的。正如当年西班牙人将从第一批从印加帝国掠夺来的黄金搬上本土,给欧洲大陆带来的冲击一样。从海外大量涌进白银,以及少数夹带的黄金,让中华帝国的百姓坚信海外确实存在着一个用金银财宝堆积而成的宝地。甚至还有人认为红毛夷就是从金银国来的。因为他们总是用大笔的银子向中原购买瓷器、丝绸、茶叶等货品。在这种背景之下,弘武四年澳洲大陆的发现仿佛正是老天爷在冥冥中给予中华百姓的一个有力证明。一时间,有关陈大倌人发现黄金大陆的消息传遍了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中华朝的“黄金风潮”也随之进入了一个高潮时期。也正因为如此,对于中华朝初期的人们来说“澳洲”一词在很长一段时间都等同于黄金。
掐指算来距离陈虎头向中华女皇进献澳洲金矿的日子也已经过去将近两年了。这两年以来一批又一批的中原百姓为了实现淘金梦,或是离家别亲,或是拖家带口,搭上了海船扬帆前往那四季颠倒的化外之土。没人知晓这其中究竟有多少人能有陈虎头那般的运气发现新的金矿。不过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的,黄金移民潮给帝国在澳洲的第一座金矿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金矿开采至今,当初陈虎头登陆的陈家港附近就兴建起了一个人口近万人小城镇。依照女皇钦赐陈虎头的枭阳侯封号,该城被命名为枭阳府隶属南洋宣慰抚司管辖,成为了帝国在澳洲的第一个殖民府。
虽说澳洲黄金储量究竟有多少,此刻谁也说不清楚。其产量亦不能与非洲、美洲相提并论。但非、美两洲早已为欧洲列强所指染,各国更是为了掠夺当地的金银矿藏火并不断。而澳洲在地理上的特殊位置,使其能被完全圈入中华帝国的势力范围。就算欧洲人得知澳洲大陆上有金矿,也只能被挡在马六甲之外,眼巴巴地看着中华帝国独享这片新大陆上的一切资源。因此对于往来于中华本土与澳洲之间的帝国船队来说,他们的航行简直就像是在自家的内陆湖一般的安全。
然而就算在号称帝国后花园的中国南海海域航行,此时此刻身为帝国太平洋舰队第三分舰队提督的郑森依旧打着十二分的精神以警惕的目光观察着周围海域的情况。郑森会如此谨慎倒并不是说帝国的后花园出现了什么威胁。而是此刻在他脚下船舱中所躺着的五万两黄金。不错,这些黄金正是枭阳金矿所开采出的第一批黄金。当然这些黄金在抵达南京之后还需经过进一步加工成统一为十五斤重金块,才能被送入国库储藏。面对这样一项说困难不算困难,说轻松却又不得轻松的差事,饶是向来天不怕地不怕的郑森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好在这些日子以来,老天爷还算给面子,舰队一路上航行得都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