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青梅煮酒话西汉之楚汉争霸 作者:史杰鹏-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民族政策,特许他带剑也未可知。但问题也就来了,郑屠又怎么敢不顾政府禁令,挑起民族纠纷呢?这又说明韩信并非少数民族,而是秦政府允许百姓随身携带管制刀具。
韩信僵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看着郑屠,旁边的无赖少年都起哄:“杀了他,不杀就是王八养的。”韩信心乱如麻,有那么一刻,想跳起来骂:“老子从小读书识字,才华横溢,将来自立为齐王,再封为楚王,最不济也做个淮阴侯,才不枉了叫做郑(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配叫做郑(镇)关西?老子今天就结果了你。”然后一剑将郑屠捅死,举手接受少年们的欢呼,是很爽快,很光荣。但接下来狱吏就会赶到,把自己捆成一个粽子,往监狱一扔,等到秋后处斩。这划得来吗?为了博这帮无赖少年们一乐,值得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吗?“杀君马者道旁儿啊”,我干嘛这么傻?不行,绝对不可以。一霎那间,他想了很多,想到自己破魏豹,擒夏说,斩陈余,定赵国,平齐地,聚兵垓下,一鼓而擒项羽……想着想着,他浑身发抖,发出兴奋的呻吟,扑通一声跪下,像条蛆虫一样袅袅蠕动,从郑屠的胯下爬了过去,又脆生生叫了一声:“爹,赏个饭团吃罢。”
郑屠好不开心:“乖儿子,吃什么饭团,今天吃肉。”说着慷慨地扔给他一截狗腿,韩信抱着狗腿,喜滋滋地走了。
后来听说项梁杀了会稽守殷通,起兵渡淮作战,韩信赶忙跑去参军,虽然他认识不少字,可人家也没让他当官,估计只是当个小兵。不过他命还算不错,没死在前线,反而熬到项梁战死。项羽见他长得高大,拜他为郎中,好歹算是当上了项羽的贴身警卫。他屡次给项羽出谋划策,项羽都无动于衷。眼看当了三年干警,也没有升迁的希望,他觉得自己的才华就要浪费,打听到刘邦爱才,于是把警服挂在宿舍里,一溜烟跑了,估计就是从子午道投奔刘邦的众多好汉中的一个。想想现在当个警察多难啊,要送多少礼啊,他这么轻易就放弃了,实在太可惜了。
刘邦拜他为连敖,这也是一种楚国的官职,具体什么级别,史家失考。这应该是刘邦最后一次采用楚国官制了,很快出现在史书上的,就是清一色的秦国官制,标志着刘邦彻底“脱楚入秦”,准备再干一次统一天下的伟业。刘邦采用秦国制度,对他战胜项羽有没有帮助,具体还不清楚,也许会有一些帮助的。
连敖一职虽然具体无可考,但应该不算低,至少也该是个营长。按说混得算不错了,他又没留过洋,也没有正规军校文凭。谁知这家伙仍旧不开心,他觉得自己是当王的料,于是也不敬业,马马虎虎地干。终于有一天上面派人来考核,发现他不但不称职,反而犯下了杀头的罪。当时死刑犯一溜斩头的有十几个,他排在第十四。十三个人头都骨碌碌滚落到地下,下一个就轮到他了。他死马当作活马医地嚎了一嗓子:“大王不想打天下吗?怎么杀我这样的牛逼人?”
好在当时的监斩官叫夏侯婴,这人非常善良,我认为是刘邦阵营中最为人宽厚的一个,他看了看韩信,长得确实帅,浓眉大眼,苦大仇深,是个干革命的好坯子。于是下令:“别斩他,带过来。”
和韩信聊了几句,夏侯婴大为惊奇。这家伙不但长得帅,文化水平还这么高,简直是个跨世纪人才啊,我们政府不给他国务院津贴,反而要杀他,对得起谁啊?民族还想复兴吗?写到这里,我又得骂骂项羽了,你丫好歹也是贵族出身,怎么就不识货呢?人家夏侯婴一个臭赶大车的,大字不识几个,和韩信聊几句,就认可他的才华。你丫怎么见识就这么浅薄呢?
夏侯婴激动得浑身发抖,一溜烟跑去报告刘邦:“大哥,不好了,我们军营有人才了。”
刘邦骂道:“干什么,咋咋呼呼的,有人才怎么还叫唤不好?”
夏侯婴道:“差点被我斩了。我想这种有人才的人,肯定被我们错斩了不少,你说,是不是不好?”
刘邦首肯道:“那是不大好。看来得组织一次死囚考试,考得好不但不斩,还要提拔。考得不好,死啦死啊的。对了,你刚才差点斩了的人才是谁?”
夏侯婴道:“他叫韩信,大王你还是见见罢。”
刘邦当时没心情,大概正在谈恋爱,腾不出空来,就道:“算了,你认可就行了,给他个治粟都尉当当吧。”
治粟都尉,相当于粮食局局长,要是搁在1960年,肯定算是肥差;就算现在,这职务也不赖。高中时我有个同学的爸爸是区粮食局局长,牛逼得不行。可人家韩信却不仅有这点志向,仅仅为了吃香喝辣,人家根本不想出生;人家出生的目的,乃是为了留名青史的。当然,按照我们现在的历史观来说,韩信的所谓“大志”,也不值一钱,想当王,不就是想占有更多的生活资料,让更多的屁民来供养自己,让自己得以尽情繁殖吗?这和当一个粮食局局长,境界虽然高一点,但并没有本质区别,难道他韩信发明了什么了不得的机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把人类从可怕而枯燥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了吗?抑或他韩信写下了不朽的思想巨著,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光明的方向?即便是创作出几首优美的诗歌,陶冶劳动人民的道德情操,为蕴涵着普世价值的中国古典文学殿堂添砖加瓦,韩信也没有做过。不过这也不能怪他,毕竟时代限制了他的思维,最可怕的倒是生活在现代,大部分愤青们还把他那样的“建功立业”当成伟大理想呢。
韩信见刘邦不理他,只好去找萧何聊天。萧何吃了一惊,这家伙果然有文韬武略,和他相比,其他哥们都不值一提。萧何于是也屁颠屁颠跑去找刘邦,大力推荐韩信,但刘邦始终懒懒的提不起精神。因为这时候烦恼的事很多,他郁郁不乐地躲在南郑称王,他手下的士兵却基本都是关东人,习惯了关东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南郑虽然号称西北小江南,但海拔比较高,谁也不习惯,何况究竟是离乡背井,妻子儿女估计都在留在故乡,想念得很啊,所以不断有人开小差逃亡。这些人职位有高有低,那时通讯落后,镇压能力不强,刘邦没法在边境拉上铁丝网,只能每日嗟叹不置。这天有人来报告了:“大王,不好了,萧丞相也跑了。”
刘邦跳了起来,大骂道:“好你个萧何,枉我们从小就是哥们,你就这样对老子?老子这下怎么办?谁来帮老子啊……”
他躺在床上不吃不喝,过了两天,人又来报告:“大王,太好了,萧丞相回来了。”
刘邦大喜,从床上跳了起来:“快招进来。”看见萧何,刘邦破口大骂:“你他妈的为什么逃走,气得老子好苦。”
萧何解释道:“我不是逃跑,而是帮你追要逃跑的人,来不及向你打报告啊。”
“谁值得你这么卖力去追,连招呼都来不及打。”刘邦不信。
萧何道:“韩信。”
刘邦又破口大骂:“放屁,那么多膀阔腰圆的将军都跑了,你不追,却去追那个弱不禁风的粮食局局长?”
萧何道:“膀阔腰圆的人还不好找?我开辆解放牌汽车就近跑一圈,怕不给你装一车皮来。但是像韩局长这样的,只怕五百年才出一个,咱们浪费不起啊。”
刘邦怔住了:“你开什么玩笑?我还一万年才出一个呢。”
萧何道:“不跟你开玩笑。如果你想在这当个安稳王,韩信这人跑也就跑了,不影响什么;但是,如果你想打天下,少了韩局长就不行。就看你的志向了。”
刘邦道:“废话,老子当然想出去打天下,在这破地方当王,闷也闷死了。”
萧何道:“那还等什么?赶快重用韩局长啊。不重用,他改天又跑了。”
刘邦道:“好吧。看你的面子,我拜他为将军。”
萧何摇摇头:“他还是会跑。”
刘邦把脑袋伸了伸:“难道拜他为大将?”
萧何说:“这样再好不过。”
刘邦怕惹萧何生气:“好罢好罢,叫他来,马上拜。”
萧何摇摇头:“不行,你这人素来满嘴脏话,没半点正经。现在拜大将,像呼儿子似的,有尊严的人谁受得了?韩局长可不是一般的流氓,他是讲尊严的贵族,你要是对他这么呼来喝去,他还是会跑。”
刘邦说:“打住打住,你说什么,他是贵族,我听说他穷得三餐不继,不是一个洗衣服的老太婆给他一点残羹,早饿死了。他还在淮阴市上钻地痞的裤裆,那时他的尊严呢?”
萧何道:“大哥,这你就不懂了。生逢乱世,不能不偶尔屈服。如果你是地痞,他也只能以贱货自处;可你现在不是想争天下吗?难道你指望一个贱货能帮你打天下?韩信他虽然出身不怎么样,可他的精神是贵族的,换言之,他是一个肉体平民,却是一个精神贵族。”
刘邦惭愧地说:“老萧,你说得对。我本来是个地痞,如果在沛县街上碰到韩信,多半也会叫他钻我的裤裆,取乐嘛。但是,现在我是汉王啊,还想当皇帝啊,我怎么能干那种地痞干的事。你说,我该怎么办?”
萧何道:“简单。找本日历来,先挑个黄道吉日,然后吃素斋戒几天,设置坛场,备上猪头三牲,然后召集众将观礼,拜韩信为大将。”
刘邦满口答应:“好。”
第45章 韩信的发家史(下)
刘邦要拜大将的消息立刻像春风一样传遍了军营,所有军头大佬都很兴奋,史书上说:“诸将皆喜,人人自以为得大将。”估计自我期望值最高的是曹参、周勃、樊哙等几位,毕竟很早就在丰沛街上紧跟刘邦混,膂力也不错,无论比功劳还是友谊,都非他们莫属。
但是他们想错了,当韩信被赞礼官宣上台接受大将印信时,他们一个个都长大了嘴巴,怎么回事?这不是那个粮食局局长吗?他一个臭管仓库的,怎么当上了大将?于是纷纷鼓噪起来:“大哥,这人我可认识,是咱们区粮管局的……”
刘邦虎着脸骂道:“吵什么吵,粮管局的怎么啦?人家苏联唱歌的还可以当将军呢。再吵全部拖下去打屁股。”
毕竟是军营,不是开玩笑的,众将都不敢说话了。韩信喜滋滋地接受了大将印信,礼毕大剌剌地坐在上座。刘邦开门见山了:“今天拜你为大将,其实寡人也不情愿,但经不住丞相一个劲地说你有才华,现在寡人就想请将军展示一下,不过分罢?”
韩信笑道:“一点都不过分,要不然我也不好意思享受这么高待遇啊。”
刘邦点头:“嗯,这话实在,给你高薪就要对得起这份高薪。”
韩信说:“很快你就会知道,我的要价并不高。”
刘邦惊讶地说:“我给你的可是大将。”
韩信不搭话,从腰间抽出一支笛子,支支吾吾地吹了起来。这支笛曲调子开始很急促,最后很悠扬。刘邦觉得怪好听的,就没有打断他,等他吹完了,才意识到有点不对,想破口大骂,把五十年来所习得的有关生殖器的词汇全部喷涌而出,但一低头,发现自己身上穿着礼服,像个绅士的样子,只好强行压住气,问道:“小韩,你这就不对了,我们军队可不比苏联,没有文工团,不招唱歌将军。”
“大王知道这支曲子叫什么名字么?”韩信答非所问。
“什么名字?”刘邦问。
韩信道:“叫《搞定项羽》,实话告诉你,我有充分的把握可以帮你搞定项羽。”
刘邦被他脸上坚毅的神情打动了,欣喜地问:“怎么才能搞定?”
韩信把笛子插回腰间,道:“用常规办法搞定,当然不可能。大王你自己掂量一下,要比勇猛、剽悍、仁义、威强,比得过项羽吗?”
刘邦想,这家伙说话还真直接,要是碰上一个袁绍那样装逼的主子,你丫还有命吗?好在我是个泼皮流氓出身,这些虚文缛节一概不在乎,于是老实承认:“都比他不上。”
韩信夸奖道:“祝贺大王,一点都不装逼,肯承认自己的不足。我也觉得大王比他不上。不过,我认为大王也有项王不具备的优点。我曾经侍奉过项王,那家伙确实勇力非凡,一声大吼,能把上千壮士吓得两腿打战,连逃跑的力气都没有,不过这只是匹夫之勇,不足以成大事。他为人虽然残暴,但对手下士卒那可是真好,恭敬慈爱,不停地唠叨抚慰,像老太婆一样。看见人生病,会流着眼泪把好吃的全部拿出来跟人分;但在有些方面却小气得要命,人家有了功劳,印信拿在手上把玩,角都磨圆了,还舍不得颁赐给人家,这就是所谓妇人之仁,怎么能驱使真正有野心有才华的人为他卖命呢?巨鹿一战,他威震天下,诸侯皆受其驱使,他却不知道占据关中这么好的形胜之地为王,而跑回彭城那种四战之地,真是愚蠢极了;他封自己的亲信为王,又把原先的诸侯王驱逐,很不公平;还把义帝放逐到郴州,大兵到处,城邑无不残灭,让百姓失望。他虽然号称霸王,实际不得民心,不过是一只纸老虎。如果大王能够重用天下勇将,谁能抵挡?按功行赏,不吝啬,功臣谁人不服?凭借战士想东归故乡的心情作战,敌国之兵谁不惊惧?尤其如今统治三秦的将军章邯等人,起先率领关中子弟东出函谷关镇压义军,战死者不可胜数;又投降项羽,被项羽坑杀关中兵二十万,虽然项羽强行任命他们为三秦之王,关中百姓却对他们恨得咬牙切齿。大王在关中的时候,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群众都自发牵着牛羊到军营来劳军,至今关中百姓还偷偷传诵《沛公是咱们自家人》,百姓日夜盼望大王能够回到关中做王。按照义帝之约,关中本来就该是大王的,大王没有得到关中,关中百姓无不深深遗憾。只要大王肯下决心,通电收复故土,关中很快就会望风归附。”
刘邦大喜:“真的,我有这么厉害?刚才我还真有些沮丧。”
韩信鼓励道:“相信我,你比我说的还要厉害。”
得到这么大的鼓励,刘邦精神抖擞,开始调兵遣将,做好进攻关中的准备。他留萧何在南郑搞后勤,把四川、重庆的粮食全部调拨到前线。这年八月,他就从原路去出击雍国了,不过才走了一半路程,就听到探马来报:“大王,谷口有章邯派出的大兵防守。”
刘邦很沮丧:“啊,谷口那么狭窄,易守难攻,我哪打得过去?妈的,看来只有回去了。”手下的人都闷闷不乐,这时旁边一个谒者(高级门童)赵衍站了出来:“大王,我知道一条道路,一样可以到关中,走的人不多,章邯肯定防守不严密。”
赵衍建议的道路叫故道。所谓故道,在褒斜道的西边,它的北面是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有个民间故事说,事先韩信向刘邦献了一条计策,派樊哙率人去修复烧毁的栈道,佯示自己要从褒斜道进击,迷惑章邯的守军,实际却派主力由故道突击陈仓,这个民间故事归纳起来就叫“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但是正史上没有这个记载,肯定是后人附会的。大概因为韩信打仗厉害,就把所有的计谋都安在他头上,实际上建议走故道的人叫赵衍。
章邯也很快得到刘邦军从故道进击的消息,立刻率兵到陈仓堵截刘邦,但奇怪的是,他原先骁勇的战斗力完全消失了,接战之下,被刘邦杀得大败,逃到好畤(今陕西乾县东),停下来和刘邦再战,又败;继续逃往国都废丘(今陕西兴平),刘邦率军把废丘团团围住,同时派遣其他将领攻打关中其他地方,比如樊哙和周勃就被分配去进攻西县(今甘肃天水西南),又在雍县大破章邯的轻车骑兵,在好畤(今陕西乾县东)击破章邯弟弟章平的军队,又击破章邯部将赵贲军,攻下郿(今陕西眉县东)。
雍王主力一破,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都识相地相继投降,事情果然如韩信所料,刘邦不费吹灰之力就攻下了关中。要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这话当然是胡扯;但失民心者,不出纰漏便罢,一旦出了纰漏,马上会一败涂地,这是肯定的。想章邯当年是何等骁勇善战之人,出关三年,东征西讨,诸侯之军无不披靡。若非遇上项羽,谁能是他的敌手?而今却轻易败在刘邦手下,显然不是没有原因的。
刘邦大喜,随即派军队四处出击,略定陇西、北地、上郡,又派薛欧、王吸率兵出武关,。薛、王两位沿武关进入故南阳郡,也一路顺利,南阳全郡大部分落到了刘邦手中。这时他们遇见了一位熟人,这个人叫王陵。
王陵原先也是沛县的一个大流氓,资历比刘邦还深,刘邦见了他得叫大哥。后来刘邦起兵了,他不服气,自己拉了一支队伍到处征战,可是没混出来,只好带着几千人在南阳地界观望,如今看到刘邦的兵出关,要和项羽争天下,他终于想通了,不能老揣着以前的资历不放啊,虽然刘邦当年管自己叫大哥,但时移世易,人家已经混成了诸侯王,自己还是一个土匪,不服气不行。他马上通电宣布归附刘邦,刘邦很高兴,封他为大汉革命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去沛县把自己的父母和家小接出来。由此可见刘邦泼皮到了什么地步,自己的家小都在敌占区,他竟然敢反叛,根本不把亲人当一回事。
项羽总算回过神来了,发兵屯守阳夏(今河南太康),他的军队可不是吃素的,立刻阻止了刘邦军队东进的步伐。与此同时,项羽立刻将王陵的老妈捕获,当王陵的使者到项羽军中时,项羽让王陵的母亲坐在上席,表示很重视,希望王陵归顺。使者告别时,王陵母亲借口送别使者,偷偷哭泣着说:“帮老妾我传个话给王陵:一定要好好侍奉汉王,汉王是个忠厚的人,一定可以夺取天下,不要因为我的缘故而三心二意。我今天就把这条老命自己了断罢了。”说罢也不知道从哪找到一把剑就自刎而死。项羽大怒,把她的尸体架上火煮得稀烂。把人烧死煮死,大概是项羽的必杀技。由这件事看来,王陵的老妈还挺有性格的,不知道她为什么对刘邦这么忠心,也有可能是史官的粉饰,毕竟最后刘邦胜出了,什么都得按他的意思写。
项羽又拜原先的吴县县令郑昌为韩王,原先的韩王成因为没有功劳,项羽虽然名义上还封他为韩王,实际上没有准许他之国(到封地去上任),一直留在自己身边,废为穰侯。
这时陈余也牢骚冲天:“张耳和我功劳相仿,现在项羽封他为常山王,我却只兼三个县的县委书记,这公平吗?我不服,要向项羽讨个公道。”他派自己的心腹张同、夏说去游说齐王田荣:“项羽宰割天下,太不公正了。把他的亲信将领都封到膏壤之地,旧诸侯王都迁徙到穷山恶水。比如人家赵王歇,一世贵胄,却被赶到代地去,太让人气愤了。我听说大王起兵讨伐项羽的不义行径,希望大王能资助我一点兵马,让我进攻伪恒山国张耳,把原先的赵王请回来。赵国一旦复国,就可以和大王共同抵御项羽的疯狂反扑,请大王三思。”
田荣想,我一个人抵抗项羽确实难,有陈余帮忙就太好了,当即拨了一些兵马给陈余。陈余大喜,征发自己管辖的三县兵马,加上齐国的援兵,突袭恒山国。张耳率兵迎击,打不过,大败而走,向西一路投奔刘邦去了。刘邦刚刚把章邯围困在废丘,在废丘城外隆重接待了他,指点江山道:“你看,章邯就像一只架在火上的大蚱蜢,蹦跶不了几天了,项羽也一样,我一定帮你报仇。”
那边陈余则迎回代王歇,重新立他为赵王。赵歇很感动,把代地封给陈余,让他也过过做王的瘾。陈余接受了,但觉得赵国新立,基础未稳,留下来辅佐赵歇,而让夏说代替自己去代国,以代相国的身份守卫代国。
张良见项羽留着韩王成,把郑昌派来做韩王,自己复国无望,对项羽也恨得咬牙切齿,巴不得刘邦来为自己出气,听说项羽准备全力对付刘邦,他马上给项羽写了封书信,信里说:“据说刘邦只想要回自己应得的关中地,如义帝所约,没有更多的欲望。”又大肆渲染齐国反叛的危险,把齐国和赵国交通往来的书信打包寄给项羽,说这两国正密谋联合灭楚,危险性比刘邦大多了。项羽看了书信,相信了张良的话,齐、赵威胁在近,刘邦的威胁在远,还是解决近的威胁要紧,就不再理会刘邦,部署军队准备亲自率兵进攻田荣。
说起来项羽还真有点傻,刘邦的军队都进入南郡了,还相信他只是想要回自己的关中就满足。
这时北方的燕国也不宁静,原燕王韩广被项羽迁徙为辽东王,但他死活不肯去上任,新任燕王臧荼忍无可忍,将他击杀,把辽东国并入自己的疆域。项羽则逼义帝去郴州上任,义帝也不肯去,但最终拗不过项羽,怏怏地出发了。项羽身边的人见他对故主竟然这么绝情,都有些心灰意冷,渐渐找借口开溜。项羽倒不在意,密令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在路上劫杀了义帝,将尸体扔进了长江中喂了鱼。这只怕是诬陷,杀一个义帝,还用得着费这么大劲,命令三个王一起行动吗?这点小事,项羽就能命令三个王,后来和刘邦打得不亦乐乎,这三个王却置若罔闻,没道理啊。
杀了义帝,项羽觉得还没过瘾,又干脆把韩王成也杀掉了,躲在韩地的张良一看韩国没指望,一溜烟逃到陕西去正式投奔刘邦。刘邦刚刚全面占领了关中,见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