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眼重写版-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带几千轻骑兵赶到北京,在广渠门外与镶蓝旗、镶白旗、正白旗三路数万清兵决战,战斗一直打了四个时辰八个小时,清兵大败,袁崇焕一直追杀到运河边上方止。这场血战中,袁崇焕以几千劳顿之师,对抗清兵数万精锐,大败清军,其中清军劲旅阿巴泰、阿济格、思格尔三部都被击溃。可以想象,袁崇焕部队的战斗力是何等厉害。

皇太极大败后,召集诸贝勒,讲道:“十五年来,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厉害的对手。”于是皇太极施反问计,借崇祯皇帝的手,除掉了自己心腹大患袁崇焕。

袁崇焕死后,尸体被当时愚昧不明真相的京城百姓吃掉,仅剩一颗头颅,挂在他数月前曾经与清军血战过的广渠门外。当天夜里,袁崇焕一佘姓部下冒死爬到旗杆上偷下袁崇焕的头颅,埋在自己家后园,发誓世代为袁崇焕守灵。

这一守,就是三百多年,到今天为止,佘家的第十七代后代依旧忠心耿耿地为袁崇焕守灵。袁崇焕的祠堂就在北京广渠门内花市斜街,佘家第十七代守灵人,是佘幼芝女士。“

有时候我常常想,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够让其他人在他死后,在没有任何外界支持的情况下,默默地、不计任何回报地、忠心耿耿无怨无悔地为他守灵数百年。袁崇焕的品格,一定有着那种无与伦比的魅力和感染力。

二十四史的最后一部《明史》是后来的清朝人写的。清朝人在撰写这部《明史》时,对他们这位敌人,这位甚至击毙他们第一位皇帝的敌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除前面列举的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的评价外.在宁远城被袁崇焕打得大败之后,《明史》写道:“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

《明史袁崇焕传》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样写的:“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能让敌人给予这样的评价,应该是最高评价了。

好了,闲话少说,就让我们进入《天眼》的第三卷吧。第三卷中,我们将回到三百多年前,回到明朝末年那段动荡非常的年代,回到明朝末年那段金戈铁马、英雄辈出的时代,我们一起,亲自去结识这位原本绝不应该,但到今天为止已几乎被历史淹没了的英雄——袁崇焕吧……

景旭枫

于2007年8月5日

《天眼》的第三卷,如果不出意外应该在2008年中期出版,小说的初稿将在2008年初开始连载





天眼 

作者: 景旭枫  发表时间: 2005417  所属类型:侦探推理 

第三部 督师祠堂 
  第一章 朝鲜归来   第二章 初现谜底   第三章 头骨之谜 
  第四章 一探皇陵   第五章 吉林之行   第六章 再探皇陵 
  第七章 一入皇陵   第八章 再入皇陵   第九章 谜底惊魂 
  第十章 梦魇再现   第十一章 未了之谜   第十二章 督师祠堂 

 
 

第一章 朝鲜归来
(本章字数:0 更新时间:2005417) 


红木盒子第三层之中,放的是祖父从民国二十年到二十二年的全部日记,一摞“奉天惊天大案”记载手稿,除此以外,还有一本祖母留下的《万匙秘笈》,以及祖父最后记录中的那一缕青丝。我们坐在老人的工作室中,用了两个多小时将祖父厚厚的手稿粗粗看完。抬起头的时候,赵颖和我都呆在当场,久久不能言语。我没有理由怀疑手稿内容的真实性,祖父当年写这些,并非为留给任何人看,所以其中记载的一切,应该全部是真实的。但是……我简直不敢再想下去,额头冷汗直冒。 

恐怖是什么,恐怖来自于无知,恐怖来自于对完全超出自己的知识范畴事物的一种本能的惧怕,所以古人会害怕打雷闪电,我们到今天依旧会害怕鬼神。几十年所学知识在瞬间遭到彻底质疑,这本身就是一种恐怖。按祖父手稿记载,1957年公私合营前,他对此案的惟一希望,全部寄托在从未露面的十一弟身上。只要那笔巨款没被取走,所有神秘事件都很可能是“假死”的十一弟在暗中搞鬼。虽然祖父也很清楚,十一弟出现的机会确实极其渺茫,然而公私合营剪彩的一刹那,祖父最后的希望落空。换句话说,一直被怀疑假死的十一弟,应该在很久以前就已不在人世了,因为他只要还活着,绝不会对如此庞大的财产不动心。既然不是十一弟捣鬼,那么整个神秘事件,十二个人相继暴亡,一千多名弟兄全军覆没,还有古墓里面的“天眼”、“诅咒”,还能有什么样的解释?想到这里,我平生三十年以来第一次感到彻骨的寒冷。

呆坐良久,我才和赵颖匆匆收拾好东西向老人告别。一路上我俩谁也没有说话,赵颖一直抱着那个盒子,眉头微蹙、眼望窗外,陷在一种沉思之中。回到宾馆,又是很长一段时间的沉寂后我才问道:“下一步怎么办?”赵颖沉默了一会儿,坚定地咬了咬嘴唇,答道:“马上回北京!”

我点点头,赵颖说得有道理,我们现在确实也完全没有继续旅游的心思了。我们在房间平静了一会儿,找到导游,随便编了个理由,导游很吃惊,但并没有多问,答应马上安排。没过多久,导游来通知,明天有一个旅行团一早回丹东,我们可以一起走。

导游走后我给高阳挂了一个电话,他嬉皮笑脸地问“蜜月”度得如何,我没心情开玩笑,只简单告诉他盒子已经打开,我们大后天到北京。高阳听到我言辞郑重,知道一定出了什么事情,收起一贯的嘻嘻哈哈,也没细问,只叮嘱一路小心,有什么事情回来以后再商量。

晚上躺在宾馆床上,我久久不能入睡,虽然已是五月,宾馆里还是异常寒冷。午夜十二点,平壤市的大钟阴森森敲响了十二下,想到此时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刻,我不禁暗暗打了个寒战。钟声响过,我在黑暗中看见赵颖肩头动了一下,起身下床走过去,把她抱在怀里问道:“怎么了?”赵颖喏喏良久,小声道:“你能不回去睡吗?我害怕!”我心头一阵感动,紧紧抱住她冰一般寒冷的身体,脑海中浮现起一首很久以前的歌词:“两个人的寒冷,靠在一起就是微温。”

第二天在车站苦等了近十个小时,我们总算踏上了回国的列车。在丹东转车之后,第三天下午终于回到北京。回到家里,我先给高阳去电话,然后和赵颖一起取出祖父遗物。经过这两天旅途之后,两人的心绪都平静了许多,无论如何逃避,该来的总之会来。不过好在无论即将面临什么,至少我们两人在一起。

我们又一次仔细审视祖父遗物,祖父放在红木盒子第三层的,有我们已经看过一遍的“奉天惊天大案”全部记录手稿。查询了一下时间,是从一九五五年开始到一九五七年,祖父前后用了将近三年时间才写完的案件全部记录。其中包括全部盗墓案件的详细记载、推理过程、侦破结果等等。也包括事情的后续发展,他如何营救崔二胯子;崔二胯子讲述的全部盗墓过程:如何在古墓中发现“诅咒”、皇太极头上的“天眼”。此外最详尽的部分,就是祖父回到北平之后,一直到一九五七年关于此案的全部侦破过程,描述得极为详细,甚至包括他与军师、崔二胯子的每一句对话;他对每一个现象的具体分析;对整个事件的详细推理过程;所有的论据、论证以及最后的调查结果。在最后调查结论一栏,祖父只用墨笔写下了两个大字:“诅咒”!

除手稿以外,盒子第三层还有一本祖母留下的《万匙秘笈》,由于年代久远,已然变得异常破旧。我大致翻看了一下,只有寥寥十数页内容。此外,盒中还有三本日记,记述的是祖父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一九三四年祖父救出崔二胯子后逃到北平之间的全部经历。

在朝鲜时,我们只是在老人工作室中匆匆看完祖父的文字记录,其他物品没有动过。高阳在电话中说要下班才能过来,我们还有几小时时间,于是我和赵颖开始详细阅读祖父这三本日记。

第一本是从民国二十年,也就是一九三一年八月开始,一直到民国二十三年,即一九三四年一月结束,前后将近两年半时间,记录极为简略,往往是隔了数天才有一段内容,而这一段记录,也几乎是与追踪祁老三线索有关。看来祖父在伪满政府之时,工作极为马虎、得过且过。粗略翻看了一下,这本并没有什么重要内容。第二和第三本日记,是从民国二十三年一月发现祁老三线索开始,一直到第二年初,送走崔二胯子后回到北平这一段经历。虽然前后只有一年时间,但足足写了厚厚两大本。日记的最后部分,夹着几十页撕下的纸页,这应该就是后面日记中缺失的部分。被撕下的日记内容,或是和祖父在伪满政府工作的经历有关,或是和崔二胯子案件有关。怪不得当初查看祖父日记时,并未发现任何与此事相关的记录。这厚厚两本日记,内容与祖父手稿前半部分记录基本相同,只是更为详尽而已,应该算做整个案件的最原始资料,其中也有许多当时祖父对案件细节的批注,以及推理和假设的构想和过程。

日记看完,还没有来得及细想,高阳已经拎着晚饭来到,迫不及待地询问到底出了什么事情。我沉吟了一会儿,才将这次朝鲜之行简短向他讲述了一遍,只是没有将祖父记录中的内容告诉他,我还是希望他自己来看。高阳大致翻看了第三层盒中的物品,看完一脸狐疑,抬头看我以示询问。我看了看赵颖,一时不知该如何解释,赵颖站起身来,说道:“还是先吃晚饭吧,吃过晚饭,我们一起讨论。”

三人一起坐到桌前用餐,饭间也是各怀心事,一直到晚饭用罢,谁也没有说话。收拾好桌椅碗筷,又回到客厅坐下。高阳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看看赵颖,赵颖低头沉思了一会儿,然后把红木盒子里所有东西放在高阳身前的茶几上,说道:“所有的物品都在这里,我们也不知如何向你解释,还是自己看吧!”

整整两个小时,我们谁也没有说话,赵颖把自己深陷在沙发里,双手无意识地玩弄着手里的茶杯。我则点上一支烟,望着正在聚精会神看着祖父记录的高阳。随着高阳手中的记录逐渐往后翻,他的呼吸也越来越沉重。整栋房间里静得怕人,只能听到客厅挂钟的“嘀嗒”声响以及高阳沉重的呼吸。

直到此时此刻,我依旧不愿相信祖父记录的事件源于一种神秘力量,如此结果对我来讲实在太过骇然。我们都是六岁开始接受教育,其间经历了小学、中学、大学整整十六年,所有学过的知识都告诉我们——这世界并无鬼神。我曾经一直深信,我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虽然日常也喜欢看一些鬼故事、神话传说,但只当一种业余消遣。这些年也间或听朋友辗转讲来所谓某某人“撞鬼”的传说,讲述之人也是口沫横飞,拍着胸脯担保这一切都是真的,但听过之后也不过一笑置之。偶尔也曾想过,人类科技发展到今天,还远远没有走到尽头,出现一些现今科技无法解释的东西,实属正常。比如在人类史前文明之中发现的一些高科技手段的器具,为什么不可以是人类前一次文明的产物,既然地球有五十亿年的历史,为什么不会有上一次文明。没有发现并不等于不存在,例如所谓的“外星人”!想到这里,我忽然一愣:不错,我怎么一直没有想到,为什么不可能是外星人?听来玄妙,但绝对不是没有可能。整个宇宙数以亿万计的恒星,每个恒星周围都会有行星环绕,为什么就只在太阳周围的第三颗行星上有高级生命?

正在没头没脑地胡思乱想,忽然“哐啷”一声巨响,把我从天马行空之中拉了回来,抬头一看,高阳已经跳起身来,茶几被他带翻在地,祖父的书稿也掉到地上,正好翻到最后一页,两个毛笔字虽然隔得很远,却异常醒目:“诅咒”!

高阳一脸骇然,如遇鬼魅,额头大汗淋漓,不停喘着粗气。我起身走到他旁边,倒了一杯水给他。高阳“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下,缓了半晌,才问我道:“这上面讲的,可都是真的?”我伸手按住他的肩膀,缓缓点了点头。高阳一脸绝望之色,愣了片刻,“咕咚”一下坐倒在沙发上,脸白如纸。

我看了看赵颖,两人都很清楚,此时此刻如何安慰高阳也没有用。我们默默收拾好散落地上的书稿,重新摆好茶几。足足半小时后,高阳才缓过劲儿来,虽然脸色还是不大好看,但已不如刚才那么吓人。又喝了一口水,高阳道:“你们有什么意见?”

我又看了看赵颖,道:“我们还没有商量过。”高阳点了点头,表示理解。赵颖道:“剩下三本日记的内容我们也看过了,大致和笔记上一样,只是最初的原始资料而已。”高阳又点了点头,自言自语道:“如此看来,这件事情是不能再继续追查下去了?!”我望向赵颖,她也没说话,三个人又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各自想着心事。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打破沉寂,说道:“东西都看完了,无论如何,事情还要解决。不过说实话,到现在为止我还是不希望结果是这样一个答案!”高阳叹了口气,道:“不相信有什么用,你祖父用了一生的时间调查,我们都应该很清楚,就算不承认,这个结果也是无可辩驳的事情真相!”高阳的话我无法反驳,但还是不甘心,又道:“难道就不能是什么其他的可能?”

“你指的是什么?”高阳问道。我动了动嘴唇,欲言又止,过了好一会儿,才答道:“比如说,外星人什么的?”

“什么?”高阳听了我这话一愣,随后虚弱地笑了笑,道:“你科幻小说看多了吧,有这种可能吗?”我辩解道:“为什么没有,宇宙之大,为什么就不可能有其他的高级生命,如果没有,埃及金字塔里面的电视机电池怎么解释?UFO怎么解释?没有发现足够的证据,并不代表一定不存在。”高阳道:“我不与你争辩,你说得也有道理,但这件事情恐怕不是这个答案。”

“为什么?”我问道。

“用外星人至少无法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神秘死亡!”高阳道,顿了一顿,又道:“而且所有人死因各异!”我心头一震,不错,高阳说得绝对有道理。虽然这样,但自己还是不甘心,不希望观点一提出来就被毫不留情地毙掉,辩解道:“既然可能是高度智商的外星人,他们的手段就很可能在我们看来是无法思议的!”高阳笑了笑,道:“你这已是胡搅蛮缠了。”赵颖见我们两人争论起来,劝慰道:“你们不要吵了,这样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这时我们才想起赵颖已经半天没有说话,高阳问赵颖道:“对了,你是怎么想的?”赵颖沉默了片刻,道:“既然这件事情如此诡秘,我想肖老最后的判断,甚至包括肖伟刚才的假设,都不能说就是错的,所有假设都可能有一定道理!”听到赵颖的赞许,我不禁有些得意。赵颖继续道:“但是,我倒认为现在还不是忙着下结论的时候。” 

我和高阳一愣,问道:“你的意思是?”赵颖道:“其实我刚刚看完这本记录时,心情之绝望应该和你们一样。但我始终记得,我是一个刑警,老师曾经教过我们,一定要对任何案件都充满怀疑,决不能轻信任何结论。肖伟的祖父虽然也是我的老师,但在没有将这件事情作彻底调查之前,即使对他老人家所作的结论,我也只能持保留态度。”赵颖这番话,我们不禁暗暗点头。见到我们表示同意,赵颖又道:“既然是这样,我们就先不要把这件事当做一件神鬼事件来处理,一切从头开始调查!”

“从头?怎么开始?”听了赵颖这话,我也是一愣,心想:“当年祖父拥有第一手资料,而且又是前后调查了几十年时间,可是现在已是六十几年之后,我们如何开始调查?”赵颖想了想,道:“这个我现在还没有想好,但至少我们需要把所有资料再重新整理一遍,从头开始分析!”高阳点点头,道:“我也同意,不管怎样,我们有必要把事情的全部资料再好好整理一遍。”赵颖问我道:“你的意见呢?”我摊摊手,答道:“我也没有什么意见。”

“好,那我们就这么办。”赵颖说道,“现在对于我们来讲,最重要的资料就是祖父这本手稿和后两本日记。所以对这中间记载的内容,我们不能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一点都不能遗漏,再往范围大一些说,甚至所有和肖老有关的记载,我们都要仔细检查!”我和高阳纷纷点头,表示同意。赵颖继续道:“所以我觉得从明天开始,我们有必要分头行动,我去公安部把所有肖老的资料再从头到尾核对一遍,看看其中是否有有价值的部分,你们两人想办法找一台扫描仪,把祖父这本记录和两本日记的每一页扫描到电脑里,这样我们就可以用投影仪打出来,到时候我们三个人一起分析。”我一拍大腿,说道:“好,就这么办!”高阳道:“扫描仪和投影仪我去找,我有一个朋友在联想外设部工作,他们的扫描仪和投影仪都是不错的,我想办法借一台出来应该不成问题!”当下三人分工,作好下面的安排。商量已毕,大家都觉得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些。高阳起身告辞,而我送赵颖回家。

一路上我们都没有再提这件事情,每个人都试图找一些其他话题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快下车的时候我发现赵颖忽然有些心不在焉,但没有留意,以为她只是这几天太累了。下了出租车,我拥着赵颖走进他们小区,开门的时候,赵颖一连几次都没能将钥匙插进锁孔,我才觉得有点不对劲儿,问道:“怎么了?太累了?”赵颖索性不再去开门,回过身来,冲我摇摇头说:“我忽然想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一时又想不清楚。”

赵颖困惑地晃了晃头,说道:“不太清楚,我总觉得什么地方有一个漏洞,但想不到究竟是在哪里。”赵颖又歪头想了一会儿,最后摇摇头,道:“算了,不想了,一定会知道!”说到这里,赵颖握了握我的手,说道:“这几天你也很累,今晚就别回去了,我知道你一个人睡不着的。”我心头一阵狂喜,抱住赵颖的脸使劲亲了一下,笑道:“你怎么知道我一个人睡不着?”赵颖笑道:“你祖父以前告诉过我,说你胆子很小,从小怕鬼的!”我被揭穿了老底,脸立时红了,赵颖踮起脚尖伸手揉了揉我的头发,笑道:“我就喜欢你这个样子!”

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三人每日下班后齐聚一处。大家先用了两天时间,将祖父近一百页手稿全部扫描到电脑中,将所有资料从头至尾详细检查了一遍。我们把所有可能与神秘事件有关的细节整理出来,全部留档。这两项工作做完,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天。此后三人一起,将我的书房腾空,挂上白布,高阳借来投影仪,三人每晚泡在屋中,将祖父的记录通过投影仪一页一页打在墙上,翻来覆去查看分析。这段日子我们几乎不眠不休,周末更是如此,三人都是异常疲倦。如此耗去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但几乎一无所获。

如果勉强说有什么进展的话,我们确认了两件事情:第一,分析基本确认祖父记录中的翠儿,应该就是高阳的祖母——马老奶奶,我们后来也找老人求证,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这件事情的确认让我们着实兴奋了一阵,但遗憾的是,马老奶奶并没有提供给我们什么更有价值的资料。

至于第二件,我们在祖父的记录中发现了一处疑点,那就是在祖母留下的《万匙秘笈》中,为什么会有关于“天地乾坤芯”的开启方法。不过这似乎与整个案情并无实质性关联,但事情本身还是引起了我们深思。

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高丽李氏匠人将制锁开锁绝技传授两位中国徒弟,即后来所讲的“南张北谭”。但由于资质原因,两位学生都未学到“天地乾坤芯”绝技。这一点,我们已经在与苏州张老的交谈,以及祖父的记录中两次得到证实。而且,从逻辑上我们推断出,祖母一家应该就是北京谭氏锁匠传人。所以,祖母一家应该也没有学到“天地乾坤芯”启法。可令人奇怪的是,《万匙秘笈》中又确有“天地乾坤芯”启法。既然是这样,写下这本《万匙秘笈》的祖母先祖究竟从何处得来此项绝技,这一点让我们几人绞尽脑汁也未有定论。

我们又将《万匙秘笈》仔细翻看一遍,确如祖父记录中所讲,秘笈中记叙极为简单,甚至可以说是潦草,仿佛是时间紧迫,匆忙赶制而成。书中除开锁技巧介绍,没有任何其他文字说明,这位先祖的姓名、生卒年、事迹全不可考。

根据我们这段时间调查得知,北京谭家于明末神宗年间在北京开设锁行,清初康熙或雍正年间生意如日中天之际神秘失踪,数年后又在沈阳出现。现在看来,很可能是与这本《万匙秘笈》有很大干系,但详情究竟如何,由于年代实在久远,可能将是一个疑案了。

这一处疑点的发现对我们的工作可以说毫无助益,大伙儿探讨了两日也就作罢,继续分析祖父的其他记录。我们几乎不眠不休,又是十天以后,三人已是累得面黄肌瘦、面有菜色,但是依旧没有实质性突破,一种失望和恐惧的情绪逐渐袭上每人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