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咒迷城-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就按大胜说的办。”半仙说,“鬼子,你去找一个偏僻的地方,租一个仓库,把我们那两辆车悄悄停进去。大胜,你把所有有用的东西,集中整理好,另外租一个辆货车,今晚务必连夜赶回北京。我去订两张到上海的大巴票,今晚我和鬼子先去上海,然后再折回北京。”

“半仙,干嘛绕那么一大圈!”鬼子说。

“别忘了,我们是南下收货去了。”半仙高深莫测地笑着说。

是夜,半仙和鬼子登上了去上海的大巴。我开着一车租来的货车驶向北京。车厢最底层的破箱子,是我们的所有的“贵重物品”。上面,堆满了一筐筐的芹菜。

远处的夜空,有流星滑落,一颗、二颗、三颗……

据说,流星雨是开启守护亡灵的封印。

未来,还会有多少险恶之地、腥风血雨……

、第五章 第二节 换一身外衣

五天以后,北京,我和半仙、鬼子再度汇合。一切都按半仙筹划的方向发展。

鬼子在潘家园古玩市场摆出了一溜南下之行收的“货”,整日介和左右商铺念叨南方人精明,生意难做云云。半仙的松涛轩也已重建完成,从上海拉回来的古旧书籍摆满了厅堂。上回出事以后,潘家园一干贩夫走卒、骗子老千都知道半仙和鬼子的手段。少不听听见闻,嘘寒问暖,一时间各色人等云集。

我把压箱底的“镶金玉狴犴”拿出来,参加中央电视的“鉴赏”栏目,专家鉴定为失传已久的当年清恭王府镇府之宝。还有个雅号,叫作“碧海青天圣狴犴”。专家说这是文物,主持人说这是国宝。我就顺坡下驴,主动提出既然是国宝,就捐给国家吧。

按规定,有关部门会给一些奖励、频发证书。其实,打心眼里我没瞧得上奖励的那点散碎银子。领证书的时候,半仙说有大量的珍贵文物散落民间,就像宝石蒙了灰尘和石头堆在一起,有的农民拿明代的“门当”去砌猪圈,是国家的巨大损失,并提议协助寻找流落民间的文件。有关部门非常重视。于是半仙、我和鬼子有幸成了考古队的名誉顾问,半仙成立了“民间文物搜寻协会”,自任会长,建了“赏鉴”网站,专门介绍古玩玉器的鉴赏知识,又应邀在几场规模不大不小的场面讲了学。一时间,好不风光。俨然从潘家园名不见经闻的小人物,摇身一变成了有头有脸的大人物。想起几个月前被满世界追杀,东躲西藏、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日子,真的不堪回首。

说起这段时间的动作,我和鬼子就竖起大姆指,“半仙真是内外兼修。你要是早生几百年,咋不得混个军师啥地当当。”鬼子说。

“这一段,青龙堂、赏金猎人也都没什么动静。我们下一步咋办?”我问道。

“下一步嘛,我们和考古队一起去寻宝。或者以协会名义去。”鬼子说。

“考古队自己的经费都不足,哪会顾得上我们。而且,在那些书呆子眼里,怕是根本就没瞧得上我们。至于协会,充其量也就是个民间组织,谁也不会去当回事!”半仙说,“不过,这考古、协会……就像一件新的外衣,保险系数高了几个档。而且,考古队也巴不得有人替他们打前站。”

“考古?嘿嘿,和盗墓还不是一回事。人家好生和睡在那几十年、上百年了,非得给搅得不得安生。要说区别呀,就是一个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可以合法的明目张胆地挖,一个只有晚上非法的偷偷摸摸地挖。”鬼子说。

“嗨,鬼子,你现在好歹也算是考古队的名誉顾问,这么大逆不道的话也说得出来!要注意形象,层次呀,素质呀。”我揶揄着鬼子说。

“盗墓是破坏性挖掘,考古是保护性挖掘;考古是为了研究历史,盗墓是为了盗取墓内值钱的物品;考古是挖掘具有历史价值的坟墓,盗墓则是考虑坟墓内有没有值钱的物品。”半仙说,“怎么样,我这协会会长有些担当吧?!”

“呵呵,有些领导的范!”鬼子笑着说。

“这一段亏的够呛,家底也差不多折腾光了。原来的家伙也得重新更新,相关的物件重新置办也要不少钱呐!”我说。

窗外飘起了雪花,北京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大雪。

半仙望着灰蒙蒙的天空,想了半晌,才不紧不慢地说,“天寒地冻的,现在外出不是时候啊!”

“大胜,你先联系相关人员,暗地里抓紧相关物资的准备。鬼子,今后协会场面上的事就交给你了。从赫图阿拉带回的东西放在暗室,还一直没动过。这段时间,我想静下心来好好研究研究。”

“我总有一种预感。好像我们忽略了什么东西。等准备充分了,我们再出发。磨刀不误砍柴工嘛!”半仙说。

“好,就按您老人家说话的去办。您就放心的闭关修炼吧。”我说。

“等你研究好了。我们再杀回赫图阿拉。”鬼子说。

“不,一切准备好后,我们还是要南下。一是寻寻哪里有金元宝,筹措经费;二来嘛,转移青龙堂那帮人的视线。”

“我感觉青龙堂的人始终在盯着我们,只不过没把我们当成重点罢了。”我说。

“对,我们要沉得住气。宝藏几百年也没被人挖走,不差这个把月。”半仙说。

“考古队那边有什么差使,我们还得去做做样子。”鬼子说。“不过,半仙,这次从赫图阿拉脱险,真的全靠你的‘旁门左道’了!真的由衷的佩服!”

“臭小子!竟说我是‘旁门左道’!”半仙瞪眼说。

“半仙,没动气,鬼子不过是不会表达罢了。你说这宝藏,以后是不是越来越凶险?”我忙说。

以前,我对亡灵、鬼魂之类的始终是半信不信,更多的时候不愿去想,不愿从心里面接受,相信科学嘛,可这次赫图阿拉之行,让我极为惊骇。如果没有懂风水、法术的半仙,怕是早上抛尸荒野了。

“对呀,是不是会像埃及法老那样有诅咒啊?!”鬼子问道。

“传说,上位者在生前营造陵墓时,为避免后世被打扰、偷盗陪葬品,都会让*师布下诅咒,有时也会对埋藏的宝藏布下诅咒。”半仙点燃一根烟,深深吸了一口,悠悠地说,“据说,这诅咒分为四种,有迷咒、魔咒、巫蛊咒和血咒”“迷咒,是指迷人心魄,使人丧失理性,迷失心智。希腊神话里,在大海上航行时,会听到海妖美妙的歌声,水手被歌声吸引,产生幻觉,向歌声传来的方向航行,结局就是船触礁沉没,人葬身海底。推理起来,附近一定埋藏着大量的珍宝,海妖的歌声就是一种迷咒,引诱水手偏离航向,免得他们寻找到宝藏。古代法师的摄魂术,也应该是一种迷咒。不过,早已经失传了。”

“魔咒,是指用法术控制魔灵,使其守护陵寝或宝藏。一旦有人盗取,即使躲藏到天涯海角,魔灵也必将千里追杀。现在有记载的要算是埃及法老的‘木乃伊的诅咒’。在1922年,霍华德?卡特发现了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以及戴有神秘的‘黄金面具’的木乃伊石棺。这位法老陵墓有一行碑文刻着:任何打扰古埃及法老长眠的人都将受到死亡的诅咒。考古学家罗德?卡纳冯勋爵(LordCarnarvon)在法老陵墓打开后不久便神秘死去。在后来发掘的金字塔墓中都先后发现了几处法老的诅咒铭文,有一处写着谁扰乱了这位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头上降临。很多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虚构的咒语。进入法老墓宝的人,无论是探险家、盗墓者还是,绝大多数不久便染上不治之症或因意外事故,相继离奇死亡,莫名其妙地死去。世人害怕并迷惑,不得不怀疑法老的诅咒在显灵。科学家研究解释,发现墓穴有病毒。可什么病毒能在封闭的空间里存活四千多年?至今,世界十大未解之谜中法老的诅咒仍未解开。”

“巫蛊咒,是*纵毒虫,并以诅咒害人的巫术,是民间巫师术士所为,包括诅咒、射偶人和毒蛊等。国内据说在苗疆盛行,国外中世纪都叫做黑巫术。有历史记载的,是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乱,起因一直扑朔迷离,异说纷纭,是西汉时期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引发了汉武帝晚期政治的重大转变。”

“血咒,据说是借助超神秘的力量施以控制的方术。用血和生命做为祭祀来施咒,被用做祭祀人在苦痛中历尽煎熬,怨恨之气凝结成凶煞,极为神秘诡异。也许见识过的人都没有能够活下来,典藏中竟没有任何记载。据说最早源自西藏的密宗,后流传到泰国,称为降头术。在国外中世纪是黑巫术中的最高深的法术。”一下子说了这么多,半仙长吁了一口气,有些疲乏地靠在椅子上。

我和鬼子则听的心惊胆战,好半天,鬼子才小声说了一句,“满清鞑子会下什么咒呐?!”

“要死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喝酒去!”我拽起半仙和鬼子向外走去。

半仙的松涛轩翻建时,修了地下室。值钱的东西、未最终鉴别的东西都放在那。当然,从赫图阿拉带回来的宝贝,不会放在地下室。高科技时代,防范最严秘的堡垒,也只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用半仙的话来说,地下室的东西,就是给贼准备好的礼物。

半仙将重要的物件隐藏在墙壁中,只有触动机关按钮,狭小的暗室才会打开。半仙经常就大大咧咧地坐在厅堂里,鉴赏、研究只有我们三个人才知道的那些秘密。闲时,在松涛轩喝茶,我和鬼子惊异地发现,半仙手上的东西,常常一眨眼就消失了,变魔术一般。

问急了,半仙就解释说是奇门遁甲术。惹得鬼子直竖中指。

其间,半仙召集我和鬼子查看过从赫图阿拉带回的铁匣子,里面只是一块半尺长的铁器。又翻看了几遍藏宝图,均毫无头绪,三人百思不得其解。加之协会刚刚筹备,好多琐碎的事情等着去做。索性就交给半仙去闭关研究。

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聚在一起涮羊肉,对酒当歌,醉生梦死,给人一付醉心于灯红酒绿的纨绔相。

冬天的北京,干,冷,零下二十几度,风吹在脸上就像拿刀子割似的。我和鬼子正核计哪又开了特色小店、晚上到哪去饱饱口福时,接到半仙的电话,“我新沏的茶,要不要尝尝?!”

这是我们订下的暗号,半仙的研究,有了重大发现!

新书离不开大家的支持,请投票、请收藏、请多点击,多推荐。非常感谢!谢谢!

、第五章 第三节 萨满巫师的预言

潘家园古玩市场,松涛轩。

半仙沏了一壶浓浓的普洱茶。紫砂泥壶座在小炭火炉上,整个屋子里茶香四溢。

“尝尝,三十年窖熟普洱,越陈越香。这季节,补身子,养胃、暖胃。”半仙给我和鬼子的茶杯斟上茶。

“哟,半仙,真讲究啊。整个一满清遗老的作派。就差留上辫子,拎个鸟笼子了。”我打趣着半仙说。

鬼子大大咧咧地坐在沙发上,端起小茶杯一饮而尽,咂了咂嘴说,“老哥你胡弄我,啥三十年窖熟普洱,也没品出啥味来。和我下岗以前单位发的劳保茶叶没啥区别。”

“喝茶要慢慢品,鬼子,你那叫牛饮,糟蹋了好东西。”我说着,端起茶杯,先闻闻冲沸后普洱茶弥漫出的独特陈香,欣赏欣赏茶汤色泽的橙红浓郁,慢慢喝了一小口,品味着醇厚回甘的滋味。

鬼子呆呆地瞅了瞅我,憨笑着说“嘿嘿,你们两位老哥阳春白雪,慢慢享受高雅吧。我可正渴着呐!”

说着,伸手拿过一个空的玻璃罐头瓶子,把紫砂泥壶里的茶水一股脑地全都倒了进去,捧着装了大半下茶水的玻璃瓶子,说,“这多好,又能暖手,又能解渴。”

“焚琴煮鹤!大煞风景!”半仙摇着头,无奈地重新又往紫砂壶里续水。

“真是对牛弹琴!”我说。

“嘿嘿,半仙,研究得咋样了?有什么好消息?!”鬼子对我和半仙的嘲讽颇不以为然,关心地问道。

“先说坏消息吧。昨天晚上松涛轩的地下室遭了贼,这丫挺高明,竟然避开了监控摄像头。地下室让这丫翻得底朝天,竟然连一件东西也没拿走。”半仙说。

“是冲我们来的!”我说。

“今儿一早,我就报了案。又拿出考古队顾问和协会的招牌,派出所同意加强警力,在潘家园设一个报警站,就在我们街对面。”半仙说。

“你要说捐给国家的文物丢了,谁也坐不住。”我说。

“换身衣服,名正言顺。不一样就是不一样。”鬼子说,“不过,这贼是哪一伙的?不像是道上的小混混,难道说是青龙堂?”

“从手法上看,不像是青龙堂。更像是国外潜入的那些所谓的赏金猎人。周密、谨慎,滴水不漏。能避开隐藏的摄像头,说明他们手里面有更先进的侦探设备。”半仙说。

“哎呀,这屋里会不会有窃听器?!”鬼子说。

“有啊。”半仙伸出手来,露出一个钮扣大小的褐色微型侦听装置。“警局已经列为大案件,把这屋里扫描了一遍。好家伙,竟然找出五个。这个是我椅子下面的。已经让我磁化过了。做个纪念吧。”半仙说。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我说,“听听好消息吧。”

“好消息就在这本《县志》上。”半仙说着,拿出一本破旧的书来。

我接过半仙手中残破的《县志》,想起在赫图阿拉时,半仙曾淘弄了一大堆古旧书籍。随手翻了翻,说“哟,还是民国版的。半仙,你是不是脑袋瓜子秀逗了。这种印刷的东西,还是旧版本,里面的写的东西还能相信……”

“你们看这里……”半仙把《县志》翻到中间的一页,“根据书里面的记载,至少可以说明两点,一是我们寻宝的方向是正确的,这第二嘛,是巧合?还是本就上天注定?”

“又在故弄玄虚呐。”鬼子嘟囔着,接过半仙手中的《县志》,顺着半仙翻开的那页念了起来。

“甲子年,三魔侵,龙脉惊,血雨警,殊不闻,逆天行,倾密宝,山陵崩,鬼哀鸣。诛凶魔,杀千里,萨满天神如律令,三界伐,毁其身,灭其魂,天下靖,魔心平,启奇珍,斗护法,大一统,不争雄。呜呼!咦呀!虽尽锐无以复天下,擎王旗无以凝人心,拥至宝无以聚劲旅,朝代更替风吹叶,万里江山雨打萍,静待太祖重生……”

“这……半仙,这***太诡异了吧”鬼子结结巴巴地说。

我拿过鬼子手里的《县志》,仔细端详了一遍,这是一本1922年(民国十一年)版的,印刷质量不是很好,有些像现在的盗版书,个别字迹模糊,多处有毛边,因其年代久远,纸张也已发黄。里面记载的大多是民间野史、传说、见闻,不同于现代出版的《县志》规范、规矩。现代出版的《县志》,内容都是年代和发生的重大事件,类似于野史和传说之类的都过滤掉了。

鬼子念的那段内容,是记载于雍正年间,赫图阿拉城红衣大喇嘛萨满寺庙主持说的一段箴言。《县志》记载,大喇嘛说完这段话就圆寂了。

谁也不知道这段话说的是什么意思。但字里行间仍能品出对朝庭的不敬言论。当时大清朝正值鼎盛,文治武功,天朝大国。驻扎在赫图阿拉的正黄旗旗主,也就是相当于现代的地方行政长官,以为这大喇嘛临终时糊涂了,亦或是猪油蒙了心,就没有按惯例将“箴言”存档、上报,也省却了自己不必要的麻烦。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大喇嘛的门人用便笺记录了下来,并流传于民间。

“半仙,刚才你说‘是巧合?还是本就上天注定?’你是说……”我感觉后背有一股凉气,身体也有些僵硬的感觉。

“甲子年,三魔侵,去年是甲子年,我们三人去的赫图阿拉寻找宝藏。龙脉惊,应该是指那场突出其来的地震。血雨警,是那场没有任何预兆的红雨在警告我们。接下来,是说我们那天没把警告当回事。逆天而行,拿了珍宝。山陵崩,鬼哀鸣。老赫图阿拉城山体崩塌。那场黑雨还记得吗?是鬼在哭泣的眼泪。”半仙说。

“接下来,诛凶魔,杀千里,是说要千里追杀我们三个人?!”鬼子说。

“从山上杀到山下,还不够吗?!想起树林的厮杀,我现在还感觉胆寒。”我说。

“接下来,好像是说了两个事儿。一个事儿,是说我们如果‘不争雄’的话,将‘启奇珍,斗护法’,最终取得宝藏。另一件事儿,是感叹,虽然拥有宝藏、擎王旗,也无法光复大清的社稷江山。这大喇嘛几百年前就已经预料到了朝代交替。”半仙说。

“几百年前,就能把事情说的这么清楚,这么详细,难道真是的上天注定?!”鬼子脸色苍白地说,“这里提到的‘毁其身,灭其魂’……”

“不过是诅咒我们罢了,不当回事。”我勉强镇静地安慰鬼子说。

“诅咒?!天啊!是迷咒?魔咒?巫蛊咒还是血咒?!”鬼子声音颤抖地追问道。

“别整天疑神疑鬼的!我们不是好好地吗?!再说,我们还没有找到宝藏呐!你以为诺大的满清关外宝藏,会藏在一个小铁匣子里面吗?!”我没好气地说。这鬼子,就会乱上添乱,再让他胡思乱想下去,还没找到宝藏,就会先让他把自己吓死。

半仙想了想说,“这萨满大喇嘛,也就是相当于西方所说的巫师。这大喇嘛巫师一定是通灵了。预言的事说的神乎其神。”

“预言这回事,可信度能有多大?!特别这萨满大喇嘛巫师的预言,真真假假的,可关系着我们三个人性命呐!”鬼子问道。

“这个很难说。”我说道,“有记载的是玛雅人的五大预言已经实现了四个,比如玛雅人自己预言玛雅文明的终结。也就是他们自己的末日,自己预测到了,但却改变不了。玛雅人预言汽车、飞机、火箭的出现时期,已经实现了。预言大魔头的出生和死亡时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吻合。预言毁灭性战争的爆发时期,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相符。第五个预言是2012年12月21日的黑夜降临以后,22日的黎明将不会到来。这个世界末日的预言还没来得及验证。”

“……”鬼子面如土色,浑身颤抖不已。

起风了,冬天的北风劲猛地吹过潘家园空旷无人的街道。夜晚,静谥的街道笼罩在惨淡、朦胧的月色中。风吹过树林发出凄厉的“呜、呜”声音,不时有风吹断的枯树枝跌落,发生“咔、咔”的声响。我不由得想起来几个月前,在赫图阿拉城下小树林里的境遇。夜晚,灯光摇拽的松涛矸内,古旧的线装书、随处摆放的石佛、鬼怪的铜像雕塑,更凭添了一种阴森、诡异的气氛,让人毛骨悚然。

“半仙,书里提到的‘倾密宝’,是不是指上次在赫伯神庙里拿到的铁匣子?!”我问道。

半仙点了点头,“应该是指那个东西。这几次人来人往,都没仔细看。好在我已经参详差不多了。正好你们也来说说。”

半仙轻轻转动地上一尊小石佛像,墙壁霍然裂开一道狭小的缝隙。随即伸手从里面取出了一个狭长的铁匣,正是上次鬼子从赫伯庙中取到的。

半仙轻轻的打开匣盖,里面是一个半尺左右长的铁器。顶端竟是一个拳头般大小、怒目而视的地狱魔鬼……

首页左侧的“加入书架”、“投推荐票”,请大家阅读后,点击,推荐,谢谢。十分感谢!

、第五章 第四节 鬼头圣如意

铁匣中的东西,曾找开瞧过几次,时间仓促,又不能确保地方安全。也仅限于打开瞧瞧,印象里也是一塌糊涂。

鬼子一把抓过来,翻来覆去瞧了半晌,用手掂了掂,说道,“就一块破生铁!还铸成这吓人样。咦,好像是比生铁重好多,什么材质,密度这么大?!”

“这是天外陨石打造,这本《县志》里有记载。”半仙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的文字念道,“清天聪十五年,有火球坠于赫图阿拉城南十里处,寻之,乃一铁母。锻为神兵,名曰战魂,削铁如泥。余之铸为圣如意。”

“就是说,这些鞑子用天外陨石,呵,是陨铁锻造了一把宝刀,起个名,叫战魂刀。剩下的下脚料铸成了这个丑八怪,还叫圣如意?!也别说,有些如意的感觉。就是样子怪怪的。”鬼子说。

“我瞧瞧。这么长时间,还没得空仔细看过呐。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挺像如意呢!”我抢过鬼子手中的圣如意。

半尺长的陨铁,黑漆漆的,这么多年过去了,竟没有一点点的锈蚀。手摸上去,有一种深寒的感觉。如意柄上有八个玻璃球大小的圆洞,顶端的鬼头像极了庙宇里面绘制的地狱厉鬼,样貌狰狞。奇怪的是,鬼头的脸部竟没有双眼,只是在脸部中间的位置有一个略大的圆洞。

“难道说,是独眼厉鬼!”我喃喃自语着,盯着中间的深洞仔细端详,忽然感觉一阵恶心想呕吐的感觉,眼前一阵模糊,差点就站不稳摔倒在地上。再看看左右,竟是置身在雾茫茫的旷野上,“松涛杆呢?难道我穿越了?!”我正疑惑着,忽然见到赫伯端坐在不远的椅子上,拿着杯子在喝水,脸上露着诡异的笑,说“把命留下再走!”

旷野中悬空挂着47英寸的液晶电视,里面却不是电视播的节目,屏幕里尽是祭祀赫伯庙时的村民,浑身鲜血淋漓,披头散发,面目狰狞,眼眶中渗出紫黑色的血,残缺不全的手臂伸向前伸着,正在从电视机屏幕里往外爬。

突然,旁边出现一个长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