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咒迷城-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八大碗?半仙,你丫也太抠了吧。打这大老远来的,咋也得整几棵东北百年老参、炖个王八啥地。还粗碗、细碗……”鬼子嘟囔着。

半仙只是笑,说着路上的见闻。

一会,服务员端上菜来,一共八道菜,都是用清一色的大海碗来装,炒青虾仁、烩鸡丝、全炖蛋羹蟹黄、猪肉炖粉条、元宝肉、清汤鸡、拆烩鸡、家常烧鲤鱼,都是乡土特色,看着就爽快,我和鬼子吃得满嘴流油,大呼过瘾。

“满族八大碗有粗细之分。我们现在吃的这些是粗八大碗。晚上订的是细八大碗,有熘鱼片、烩虾仁、全家福、排骨炖酸菜、烩滑鱼、川肉丝、川大丸子和松肉。”半仙说。

“一会儿吃完饭,我们先去清永陵。”半仙拿出酒店赠送的旅游地图,“刚才在路上,我勘察了一下这里的风水。明显曾有高人在这里布过局,借山、水、阴、阳之力,暗伏五行八卦乾坤。表面上青山绿水,其中隐藏重重杀机。我们要小心破解。”

我拿过旅游地图,仔细地从头到尾理了一遍,心里想了想藏宝图中提到的标记,明里一一对应的有“赫图阿拉城”和“清永陵”,藏宝图中画的较大的山头,应该是旅游地图中的“柜石砬子山”。

“半仙,现在是风情旅游节,人来人往的。旅游观光的人不会在一地方呆太长时间,我们现在去,怕是不太合适。”我说,“刚才仔细看了一下风情节的时间表,明天是最后一天,估计不会多少游客了。不如今天下午,我们就好好休息休息。明天再慢慢去查。”

“胜哥,休息啥呀!我开了一天的车都没觉得累,你坐车的倒嚷嚷上了。”鬼子说着,抢过地图,“下午,我们漂流去吧。红河谷漂流,全国第一漂,水上激情戏金秋。哇,还可以打水仗……胜哥,你多长时间没玩过打水仗了?!”

“……”我无语地瞅了瞅鬼子,又羡慕,又好奇,这丫的心倒底有多大。

半仙拿过旅游地图中间夹的红河谷漂流的宣传小册子,以看了看地图中红河谷的位置,半晌没吱声。

“怎么了?”我有些但心地问。

“没什么。就是有种怪怪的感觉。说不上来,也说不清楚。”半仙皱着眉头,“感觉这峡谷像是一盘棋,或者……是一个迷局。”

我打开手提电脑,百度地图,切换到卫星定位,“你们看”半仙指着电脑中显示的卫星地图说,“从风水的总体布局来说,这里分明就是一盘棋的‘弃子’!”

“随着年代的更替,自然的变化,风水运势也会随之改变。原来的旺运有可能会变成衰运,狗屎运也可能会转为旺运。”我说。

半仙是是而非地点了点头。

“在藏宝图里,好象没有标记这条河流的河吧。”鬼子问。

“我记得也没有。不过,总是感觉宝藏好象与这条河有着什么关联。”半仙说。

“你们看这里”我用手指着旅游地图中的路线说,“按照藏宝图中的标记,原来的建州,我们一共要探查‘赫图阿拉城’和‘清永陵’,还有这座石砬子山,一共三个地方。现在又发现了这条河谷,那事不迟宜,今天下午,我们就权当来旅游的,借机会去探探这条河谷。明后天再去另外三个地方。”

“漂流,怕是很多东西不能带上,我们挑一些轻便的、必需的带上。还要防湿,笨重的就不带了。”半仙慎重地说,“我总感觉这条河谷不一般,小心驶得万年船!”

“切!半仙,玩一玩漂流,你还真……难道多尔衮会把财宝埋在河里?!”鬼子大条地说。

我望着半仙郁郁沉闷的样子,心里也感觉有些他过于认真了。不就是玩玩嘛。权当放松一下,就当今天下午我们来旅游了,劳逸结合嘛。这半仙,过于沉迷了。我想。

出于对半仙老大哥的尊重,我和鬼子还是按他说的,把一些必需的东西随身携带上。

酒足饭饱后,我们安顿好车辆、住宿,招了辆出租车真奔红河谷而去。

没想到,红河谷之行万分凶险!也自此拉开了扑朔迷离的满清关外宝藏之迷的帷幕。而半仙的慎重和我们出于对半仙老大哥尊重而带上的“必需品”,则在关键时刻救了我们一命……

、第三章 第三节 红河谷惊魂

红河谷位于满族发详地(现抚顺市新宾县境内),全长16。8公里,号称全国最长的内陆河漂流。其实,更吸引游客的,是这条河的水质。由于处于浑河(流经抚顺、沈阳等城市境内)的上游位置,又没有重工业污染,甚至连耕田种地的农药污染都微乎其微,逆流而上,全都是崇山峻岭,水质已接近于饮用水的标准。不像其他景点的漂流,河水都是脏兮兮的。

从网上看了一段红河谷漂流的宣传视频广告,河滩上尽是穿着救生衣的游客,远远看去,红乎乎一片,蚂蚁似的。看来,这漂流的生意真是一本万利的好。漂流季节一到,自会有人大把的来送银子。

到河滩下了车,鬼子去买门票,我和半仙站在河边欣赏着对面的景色。

“这条河谷天然形成,虽然后来经过人工修整,大体的风貌仍没有大的改动。”半仙拿过旁边服务台上的宣传手册,指给我看。

半仙“事业心”太强,这一下午就当我们来旅游、来漂流,别的甭想那么多。本想不规则“开导”一下半仙,见鬼子买好了门票,到嘴边的话也就咽下了没说。

“天有些凉,水仗是打不成了!”鬼子说着,拿给我们一人一件刚买的一次雨衣。

“漂流不准带器械!”检票口的服务员指着我们手中的敦煌锨说。

“这是我们特制的水枪!”我忙解释道。说完,也不理服务员的白眼,三个人拉扯着上了橡皮筏。

初秋的天气有些凉,山里更是门凉的可以。这个季节到这漂流的人本就不多,河水溅到身上都会冷得发抖。偶尔几条橡皮筏上的游客嘻闹了一阵,也都无聊地漂着奔下游去了。

这风景的确很美。我们坐在橡皮筏里,两岸重峦叠嶂,尽是崇山峻岭,山上或松柏的翠色青青,或一片杨榆的金黄,一片枫色的火红。对面重重山峦的上方,不时涌起片片云雾,景色说不出的美。

很久没有这么放松了,我们索性抛开桨,任凭橡皮筏在滴水里慢慢地漂着。

过了一片浅滩,前面是一片深水区域,石壁上用醒目的红油漆写着“水深3。8米,注意安全!”字样。忽然一阵雨滴随风撒下,犹是穿着雨衣,还是有些冷得发抖。我下意识拽了拽雨衣,没成想,一使劲就拽破了一个大洞。

“鬼子。你买的这一次雨衣薄的像张纸,连纸都不如!吃了回扣了吧?!”我说。

“天地良心!五块钱一件的雨衣我还吃回扣?!一次性的东西都这样!”鬼子说。

“山里的气候就这样,一会风一会雨,阴晴不定。嗨,半仙,你瞧瞧,天上还有太阳呐!”我说,“这鬼天气,有太阳还下雨。”

“漂了快一个小时了吧?我坐船也是个消耗体力的事儿。胜哥,你饿没?我可饿了”。鬼子问我。

“你这么一说,我也感觉有些饿了。早知道,就把中午剩的煎饼打包带上了。”我边说边瞧着对面的河岸。

“不知道这哪有超市,小卖店也成啊!”鬼子嘟囔着说。

“切!谁会脑残在这大山里开超市。”我说。

“最前面岸边好像有卖东西的!”半仙指着前面河谷转角处的浅滩说。

我们赶快把橡皮筏划过去,还没停稳,鬼子便第一个蹦到河滩上。我和半仙靠岸后,把橡皮筏拽到河岸上,不然,一会儿被水冲走了,这荒山野岭的,我们就只有哭的份了。

等我们走过来,鬼子正大声小气地直着嗓门和小贩理论着。“你不如去抢银行了!一个煮苞米十块钱!烤苞米15块钱!小瓶的二锅头20块钱!太黑了吧你!”

“哟!银行我可不敢抢!你也别这么大火气!就这个价!我这一夏天都在这卖。”小贩笑嘻嘻地说,“你也别说我价高宰你,你瞅瞅这大山里面,我把东西背到这儿也不容易。再说,一瞅您就是大老板,出来玩也不差这几个钱!”

小贩的货到也齐全,热乎乎的煮苞米、香喷喷的烤苞米、花生毛豆、香烟、小瓶装的酒,倒是挺不错的搭配。

“这条河就有一家卖,你要是嫌贵,就是船往前漂吧。漂到终点也碰不着卖东西的了。”小贩说。

我闻着香香喷喷的烤苞米味,说“算了算了,也真不差这几个钱。好长时间没吃过烤苞米了。”

我和鬼子坐在河边啃着烤苞米,看着两岸的风景,河两岸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山。半仙抿了一小口酒,指着对面的一条河岔口,问小贩,“嗨,老板,那里怎么又有条小河,那条小河通哪呀?”

“那条河?!谁也不知道通到哪!”小贩脸色明显紧张了起来,“不是我蒙你们几位,我们打小就有老人告诫那里去不得。村里胆子再大的人也不敢靠近那里!当年清理这条河谷时,有不信邪的,要进去‘探险’,再也没有出来过。唉,好生生的年轻人呐。可惜了!”

我看了看斜对岸,一条河,平坦地流入这个漂流的河谷。河水无声无息地汇在一起,河口的交汇处,有一层淡淡的进行雾霭,小河两侧的山上则是清一色的油松,秋天的夕阳下,显得阴森森的。

吃了两穗苞米,喝了点酒,身体热乎起来,也没有刚才那么冷了。临上船时,鬼子趁小贩不备,又偷偷抓了两把煮花生在兜里。

“这便宜也要占?人家这小买卖也就挣个辛苦钱,多不容易。”我望着河边小贩的身影和他烤苞米时燃起的黑烟,对鬼子说。

“嘿嘿,尝尝。香着哪。”鬼子没心没肺说笑着,把花生分给我和半仙。

“唔,有股贼性味。”我嚼着花生说。

“你……给你吃糟践了。”鬼子说。

“要不要……去瞅瞅?”半仙慢慢地说着,手指了对指对面的河口。

我和鬼子点了点头,拿起桨,橡皮筏子慢慢向对面划过去。

也许是光线和角度的问题,从对岸看,河口很窄,雾幛很淡,飘飘渺渺的。划近了才发现,河口很宽,能走四车道的距离,河水很浅,但刚好能浮起橡皮阀,但是雾气却越来越浓,而且,越往里面划,雾气越重。

我有些疑惑地回过头去,已看不见来时漂流的那条河。甚至,对岸的小贩和他烤苞米时燃起的黑烟也已不见了。

“不对,半仙,我们刚进这条河口,怎么对岸的东西都看不见了。”我说。

“也许是雾太大了呐!”鬼子说。

“大睛天的,哪来的这么大的雾。而且,现在水也越来越混了,上游的水应该是清的。”我说。

半仙和鬼子也警觉起来,“快往回划!”半仙说。

“你们看,那是什么?!”鬼子用手指着橡皮阀尾部不远处的水里。

我顺着鬼子手指的方面看去,只见水下涌出一股股鲜血一样的深红色触手般的东西,夹杂着一股暗黑色的触手般的暗流,恐怖地向我们的橡皮阀漫延而来。随之,周围的温度不断下降,我感觉自己身上越来越冰冷。

“快!划船!”半仙大声喊着。

船上只有两只木桨,我和鬼子一个一支,半仙拿出敦煌锨,用扁平凹头的一面当桨,三个人奋力往前划去。

“怎么样,甩掉了吧?!”鬼子气喘吁吁地问。

“你胆子太小!回过头自己看看不就知道了!看清楚了告诉我,不过,我怎么感觉……越来越冷了呐?!”我说。

“半仙,那是什么东西呀?!这么碜人呢!”鬼子问。

“那个……应该是传说中的‘煞’!据说,巫师施展幻术把人催眠了,让他在梦中经历几世凄惨无比的轮回。当他的怨念到极至时,就在梦里把他杀死。其魂魄无法转世投胎,便转化成‘煞’,将永留在被杀的地方,是为‘红煞’……由怨念的鬼魂转化的成‘煞’,会仇恨所有活着的生命!”半仙说。

“我感觉也是。这里太静了!什么声音都没有,原来所有活着的鸟兽虫鱼,都被‘煞’杀死了!”我说。

“被‘煞’杀死的生命,死后也会转化成‘煞’!是为‘黑煞’。这怪物的力量会越来越强大!”半仙说。

“不行了,我划不动了!我快喘……喘不过气来了。”鬼子满头不汗地说。

“这样划下去不是办法,半仙,快想想折……”我说着,回头一看,深红色、黑色的‘煞’触手状恐怖地布满水面,眼看就要追到船尾了。

“我试试看!”半仙说着,从贴身的怀里掏出一包东西,向船尾撒去!随即又摸出一道黄裱的符咒,咬破自己的中指,抹上几滴血,点燃后,将约纸灰撒向水里。水面顿时形成一道灰蒙蒙的罡气。原本紧追不舍的红、黑‘煞’,立时四散而去。只一瞬间,便又在不远处重新凝聚在一起,随河水的波浪涌动着,仍是蠢蠢欲动的状态。

“半仙,刚才用了什么法术?!”我问。

“好你个半仙,有法子不早用!这把我累的!”鬼子念叨着。

“事情发生的太突然!再说,我也只是听说,这还是第一次碰到。万事万物,相生相克。刚才那一包是桃木粉,再加上一道‘虚妄符’,短时间,这些妖邪还不敢追过来,但还是治不住他们!”半仙望着不远处涌动着的红、黑“煞”,无奈地说。

“是谁把‘煞’布置在这?为什么要放在这呢?”鬼子问。

“一定是用他们来守护什么?!对,宝藏!这里一定是宝藏的入口。明面上,自然会有大量的士兵守护。这山野的路,无法派大量士兵驻守,只有布下重重机关!甚至不惜布下了怨魂来守护。怪不得上百年来,那些村民都不敢踏进这里一步。”我说。

“我看大胜说的不错。应该是宝藏的入口。”半仙点了点头说,“我们从河口到现在划了挺长时间,也不知这是什么地方,走到哪了?!”

半仙一边说着,一边用敦煌锨往船两边探来探去。

“就是啊,感觉,这小小的河谷竟总也走不出去似的!”鬼子说。

“当!”、“当!”半仙的敦煌锨碰到了石头。

我和鬼子放下手中的桨,各自拿出敦煌锨,打开机关,两边一拽,原本拿在手中擀面杖长的敦煌锨,伸展开二米多长。

“当”、“当”、“当”

上面、左面、右面,都是石壁。

“看来,我们把橡皮阀划到山洞里了。就是雾太大了,看不太清。”我说。

鬼子掏出两根燃烧棒,就要拉栓口。

“等等!”我忙制止,“鬼子,你带了多少?!”

“就带两根!本来这两根也不想带来着,还是半仙说,要带上必需品,才绑腰上了。”鬼子说。

“给你们的那件金刚经内衣,你们没忘记穿吧?!”半仙紧张地问。

“穿了!”

“这个不能忘!”

说完,我和鬼子对视了一眼。本来出发前,我和鬼子真还没打算穿这件衣服。出来玩嘛,难道说漂流还能漂到大粽子窝里去?!但半仙说了,又不好拂了他老哥的面子,才不情不愿地穿上了。

“穿了就好,前面一定更加凶险。大家要万分小心。”听我们穿了金刚经的衣服,半仙好像也长出了一口气。

鬼子拉开一个燃烧棒,前后照了照,我们果然在一个洞里。船后不远处仍能隐隐看见那些黑的、红的“煞”,在不甘心地随水波涌动着,但并没有跟进山洞里。看来,它们的任务是守护山洞外的区域。可我们心里并未有丝毫的轻松。至少我们是不能顺原路划船出去了。只有继续向前,山洞里面又会有什么在等着我们呢?!

船下的水平缓地流着,洞里倒挺宽敞,上面还吊着大量的钟乳石,也有钟乳石从水下向上长着。看来,是一个溶洞。

我和半仙替换着划着船,鬼子手里的燃烧棒已烧了一多半,我们还没有划出山洞。

突然,我感觉山洞对面影影栋栋好像有人影闪动。难道说,有其他的寻宝人在?!

鬼子把手中已快燃尽的燃烧棒奋力向前面人影方面仍去!随即打开第二个也就是最后一个燃烧棒。

“两个人!戴着草帽,他们也在划船!”鬼子说。

“也许是附近的村民。”我说。

“嗨!老乡!”把船划过来,救我们出去!〃鬼子喊着。

对面的两个人没有应声,只是划着小船越来越近。

“靠!是不是风情节的演员呐!”鬼子说,“戴的不是草帽,是满清八旗兵的帽子。你瞧瞧,那大褂上面还写着个‘勇’字呐!”

“不好!是鬼兵!!!”半仙惊叫道。

随着半仙的惊叫,对方的小船离我们只有五、六米的距离,我和鬼子可以清楚地看清对面船上的人影,穿着破破烂烂的清朝军服,前襟上面斗大的一个“勇”字,戴着清兵倒漏斗式的帽子,帽子下面根本不是人的脸,而是阴森森的骷髅……

、第三章 第四节 幽灵古镇

感谢书友“千面神君”、“真水无香”、“周天亮”的鼓励。

新书需要大家的大力支持。你们的支持是我写作的动力的源泉。求点击、求评论、求推荐、求指正。多谢!多谢!

为首的鬼兵,用没有一丝肌肉的手骨拔出一把锈迹斑斑的战刀,嘴里发生凄厉的嚎叫,声音刺耳如玻璃从石头上刮过。同时,洞的两侧又悄然涌出十几个手持大刀长矛的鬼兵,慢慢向我们包围过来,我甚至可以清楚地看见骷髅眼中隐隐闪现的蓝幽幽磷光……

骷髅鬼兵不同于“煞”,象“煞”、冤魂、恶灵之类的虚空存在,主要是通过意念或是精神的力量,创建一种“场”或“结界”,用来迷惑人,类似于人们常说的“鬼打墙”,晚上赶了一夜的路,早上天亮一看自己的脚印,原来一直在走一个大圆圈;或通过怨念以极其恐怖的方式直接带走摄取对方的灵魂。因此,被恶灵、“煞”、冤魂攻击,往往死者的面部表情都是惊恐万状、极为惊悚。

而骷髅鬼兵则是一种实体存在,力大无穷,凶悍无比,多为强健悍卒自愿发毒誓效忠,再由巫师禅下蚀骨锥心的巫蛊之毒,要承受蛊虫锥心蚀骨七日后,方才七窍流血而死。死后要由巫师主持特别的祭祀,方可下葬。且墓地方位也颇有说法,多为阴阳交界之处,五行之阳、八卦之阴,多寒多水,少阳少金少火,每隔七日,以活人在其墓前剖心生奠。七七四十九天后,起坟开棺,尸体也已羽化成骷髅鬼兵。因为制作极为繁复,所耗费用之巨大,手段之残忍,存世的鬼兵并不多见,也仅限于传说。

这一段路上,小河谷中的“煞”,山洞中的鬼兵,分为虚空、实体不同类,其数量庞大,挖宝盗墓的正史、野史记载中也极为罕见。可见这些“煞”和鬼兵守护的绝对不是一般的物品,极有可能是传说中的满清关外宝藏!

站在橡皮阀子上,我和鬼子、半仙,背向内、面朝外,握紧手中的敦煌锨,摆出一个小型的三角防御阵型。十几个鬼兵数量虽多,但处于山洞中,洞顶又悬着大大小小的钟乳石,脚下踩着小船,战斗力大打折扣,估计连平时的三成都发挥不出来。

仔细看了看,鬼兵们手中的的枪、矛的柄都已经朽烂,刀剑也早已锈蚀。半仙用敦煌锨一磕,一个鬼兵的长矛便断成两截,没了武器的鬼兵,伸着两只白森森的骷髅爪子,就往半仙身上扑,嘴里发出凄厉的嘶叫声。半仙一摆敦煌锨的矛尖,斜斜地刺进鬼兵的胸腔,“哧”的一声。矛尖撕破早已腐烂的“勇”字兵服,露出里面的胸骨、肋骨,没有一丝血肉,根本造不成任何伤害。矛尖则卡在胸骨里面竟拨不出来。鬼兵用力一带,险些把半仙拽下船去。此时,鬼兵已将我们三人围在核心,且包围圈越来越小,我仿佛感觉到了死亡即将来临……

“大胜、鬼子,硫磺粉!”半仙冲我们大喊了一声。

虽然不知道半仙要干嘛,我和鬼子还是从贴身的衣兜里摸出两包硫磺粉,向周围的鬼兵撒去。半仙按下手中的敦煌锨机关,一道火焰从矛尖处喷出,紧卡着矛尖的鬼兵无法躲闪,矛尖喷出的火焰从胸骨处很快漫延到全身。半仙抽出敦煌锨,将矛尖对着周围的鬼兵,不断喷出火焰,硫磺粉像催化剂一样,让鬼兵身上都燃起熊熊大火,凄厉、悲苦、怨念的嘶叫声,在山洞里回落着……

三人的敦煌锨中间机关各有不同,鬼子的是藏宝图,半仙的是火油,一按便从矛尖处喷出火焰,我的则是特制的水银。

冲出重围,远远的仍能隐约听到鬼兵饱含怨念的叫声,三人仍心有余悸。

继续前行不远,便出了山洞,洞处的小河越来越窄,且水极深,水流愈急。一条小路,沿着河水蜿蜒前行。我们弃阀登岸,顺着杂草从生的路径,莫索着向前走。

“从红河谷到这,我们这是走了多长时间了?!”鬼子问。

“估计现在应该是半夜了。”半仙看了看夜空中的星星说。

“我也是又累又乏,实在走不动了。休息一会吧!”我说。

“不能休息!停下来,就再也走不出去了!”半仙说。

“半仙,我们是不是碰到传说中的‘鬼打墙’了?!怎么走了这么时间,连户人家都没有?!”鬼子说着,明显底气不足。

“应该不会,我们一直是朝着北斗星的方位走,一直向南,方向没变。”半仙肯定地说。

又不知走了多长时间,蜿蜒的小路好像没有尽头似的。

露水打湿了我们的裤脚,雾气越来越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