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环道:“御前进策,微臣怎敢妄语。”
萧景怕他有失,立马和稀泥:“你有什么好法子,可以提出来大家商量,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大伙一起想办法。”
贾环说:“我天朝上国对付外敌,无非是两招,一为抚,二为剿,抚不成则剿,剿不利则抚,唯独没想过与人和平共处。”
胡有恒笑道:“小贾大人真是书生意气,你愿意与人和平共处,可是人家不愿意与你和平和处,鞑子不服王化,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与他们和平共处,可能吗?”
贾环等他说完,不慌不忙说:“蒙古人也是人,也愿意过安居乐业的日子,谁愿意成天杀人还要防着被人杀被报复。蒙古人之所以侵犯中原,烧杀掠夺,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本土资源匮乏,每次来中原抢掠,抢得最多的都是盐铁、茶叶、布匹等生活必须品,可见他们抢凉并没有什么远大的政治目的,只是想改善生存条件。如果开放边境贸易,互通有无,使他们能用和平手段搞到自己需要的东西,那么双方不就可以和平共处了。”
皇帝和萧景面面相觑,明显对他的说法持怀疑态度。
胡有恒嗤笑说:“你说的轻巧,蒙古各部放牧为生,农耕不发达,手工艺也不行,拿什么交换中原物品,除了马羊,能有什么贸易基础?他们肯定还是要用抢的。”
贾环意味深长一笑:“胡相爷不要小瞧人嘛,蒙古人虽然农业手工业都不行,境内也无矿产,可是他们也有长处,他们的马非常优良,可以用马来换必需品。我中原也可以向他们输出丝绸珍玩书画,开钱庄发行货币,让他们早日服我中华教化。”
萧景忽然明白了,道:“蒙古人能交换的只有马,我们把他们的马换光了,他们岂不是丧尽优势?”
贾环点头,终于有个人明白了。如果对方是林彬,他就直接说用经济渗透的方式进行和平演变,所谓自由贸易就是一边倒的贸易逆差,长期下来,蒙古地区慢慢地被中原地区用经济手段消化掉了。可惜对方不是现代人,只能费好大口舌说了一大通。
皇帝也明白了,蒙古人是马背上的民族,骑□良,这是他们的优势,如果开展自由贸易换他们的马匹,那么长期下来,骑兵的优势就会丧失,也没什么可怕了。
皇帝十分欣喜,但是凭直觉觉得这个法子在理论上是前景光明,实际操作中有点问题。
胡有恒为相二十年,虽然治国无能,眼光还是有的,很快发现这个计策隐藏的毛病,说:“你想用自由贸易的方式使他们在经济上不得不依附于我,从而保证军事上也不敢侵犯我方,这法子虽好,可是对方也不是傻子,待几年后发现双方贸易一边倒,他们的马匹流失过大,肯定会采取措施,强买强卖,进而武力掠夺。”
贾环虽然讨厌老胡,但是此时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政治眼光,的确,他提出的问题确是自由贸易带来的副作用。
“胡相爷说的是,关于这个问题,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打,狠狠打他一顿,打得他知道厉害,打得他明白用武力在我们这里讨不得便宜,打得他以后老老实实地在指定地点贸易。”
胡有恒很生气:“真是书生妄语,兵者,国之大事,死生存亡之地,你如此轻易谈兵,想断送江山社稷还是怎么着?”
贾环郑重说:“请皇上、王爷和相爷想一想,蒙古人之所以掠夺于我,主因是他们资源贫乏,缺少必要的生活用品,为了更好的生存,所以才要用武力来抢夺别人的生活资料。请问,朝廷送去一个女子和亲,就能改善他们的生存条件吗?就能让他们的资源丰富起来吗?”
几个人都不吭声了,用女人和番的手段解决军事上的被动,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只能换来一时的苟安,朝中上下君臣自欺欺人,如今被贾环毫不客气地揭出真相,谁都无话可说。
萧景开口了:“的确,送女人过去,并不能改善他们的生存条件,也不可能改变他们的狼性,更不可能改变双方在军事上的强弱形势。所以,送女子和亲,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一点用也没有。”
贾环说:“王爷说的是。送女子和亲,不但一点用都没有,而且还有害,有大害。”
胡有恒咳了一声:“你不要危言悚听。”
“相爷容禀。”贾环不慌不忙说,“朝廷的一举一动,全国臣民都在看着,外国人也在看着,子民被抢被杀,朝廷不思自强迎敌,反而以女子和亲以求苟安,岂不是落个软弱无能之名,不但军中士气大损,而且国威不再,我中华有何面目立于世界之林。”
皇帝最好面子,听到这话脸色大变。
贾环又说:“这不仅仅是面子问题。这几十年间国家多事,二十年前永王叛乱,祸及四省,十六年前贵州土司叛乱,倾西南半壁兵力,才勉强压了下去,十一年前云南苗人叛乱,十万大军在那深山野林受尽瘴毒,死伤无数倾空国库才平息下去。那些人为什么敢反抗朝廷?还不是看朝廷软弱可欺。如今外敌入侵,朝廷不思奋起御敌,反而磅女子和亲以求苟安,岂不是让天下都觉得朝廷可欺,不臣之心渐起,叛乱丛生,再多的军队也疲于奔命,扑不灭这撩原之火。
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我们继续软弱下去,将来就连远隔重洋万里之外的不列颠,佛朗机,还有东洋的倭人,都会来占便宜,试问我们的国库和兵力能不能应付这么多的挑衅。”
皇帝被未来的严峻局势刺激得无法再淡定,道:“说得好,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不给那些挑衅的一点颜色瞧,谁都觉得朝廷是软柿子,想捏就捏。”
胡有恒见皇帝被说动了,着急起来,忙起身奏道:“皇上勿听奸佞小人之言,打仗不是件小事,若是胜了固然能震慑群小,若是败了,就有亡国之虞,皇上不可不察。”
贾环寸步不让:“胡相爷一听打仗,不想着取胜就先想到失败,倒是老成谋国,只是,凡事要往好的方向努力,还没有打你怎知必败?岂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胡有恒气得胡子抖,怒斥道:“你的毛还没长齐就想妄谈兵事,你以为打仗是好玩的?”
贾环郑重跪下请命:“臣愿请命带兵为国出战,以御外敌,誓将俺答部有生之力全歼。”
“你疯了。”这下子连萧景也坐不住,出言斥责,一边猛使眼色,“虽然你一心为国效力,但是这兵事关系国家危亡,你不要乱说。”
蒙古人骑术精湛,来去如风,追都追不上,想全歼,是不是发烧了?
贾环不受他的影响,继续说:“臣不是只凭一腔热血乱说,臣是已经有对敌之策才建议以战促和的。”
萧景用恳求的眼光看他,低声吼道:“你闭嘴。”
皇帝在一旁听他们几乎吵起来,闭着眼沉思一会儿,才开口说:“用兵之事不是小事,若无把握不可乱说。”
“臣有对敌之策,事关机密,请皇上单独召对。”
皇帝命所有人退出殿外,单独留下贾环,两人在屋里不知说了些什么,说了许久。
次日朝会时,向来懒惰的皇帝意外出席朝会,郑重宣布不得再议和亲之事,也不提议和之事,表示要举全国兵力与蒙古人决一死战。
旨意一下,所有官员大哗,皇帝对外敌向来畏首畏尾,怎么忽然如此硬气,难道有神兵相助?
胡有恒气急败坏骂贾环是奸臣,在朝堂上咆哮起来:“你知道不知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打仗不仅是阵前刀对刀枪对枪,更重要的是拼财力,几十万大军一天消耗的粮草有多少你算过没有?二十万大军运粮的壮丁得多少万,这些人的每天消耗你算过没有?打一天烧多少钱你算过没有?”
贾环见老胡要跟他做算术题,也给他算笔账。
“我也请胡相爷算一笔账,远的不说,只说三年前广东白莲教叛乱,前后出兵十万,耗军费百万两,还不算耽误农耕和打仗带来的经济损失,若算上怕是要以千万计。以此类推,二十年前永王叛乱,十六年前贵州土司叛乱,十一年前云南苗人叛乱,军费是多少,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又是多少。如果这次朝廷以软弱姿态对敌,让那些不安分的家伙起了小看之心,以后这样的叛乱少不了,平叛的钱从哪里出?若是这一仗展示了实力打出了硬气,以后那些搞分裂的也不敢叛乱了,又能省多少钱?
洋人就驻在京城,虽然隔着万里重洋来通商,但是不能保证他们没野心,而他们的野心大小取决于我们够不够强硬。
如果我们再这么软弱可欺,将来阿猫阿狗能欺上头了。”
其它官员们把两道算术题做了一下,从长远看来,小贾算的账还是比老胡算的账更经济更划算,还能为国家争面子,哦,是国家尊严。从经济上、军事上、政治上和国家尊严几方面来看,打这一场都值得。
朝会结束,萧景紧张得什么都不顾,散了朝就在宫门口直接揪住某人大吼:“你到底要做什么?我不许你去,绝对不许去。那是打仗,兵凶战危你懂不懂?若是败了你死定了知道不?”
“我懂。”贾环把他的手从自己脖子上拿下来,“可是这世上有些事并不能因为有危险而不去做。做生意的商人做每项投资都有血本无归的危险,种地的农民被一场雹子蝗灾弄得一年辛苦打水漂,就是没事在家里卧着也有可能遇上地震火灾什么的。可是也没见他们因为有危险而不去做。”
“你不要狡辩,”萧景说不过他,直气得狠狠瞪他。“商人冒险投资,一是因为获利丰厚,二是因为他是看准了才出手,有七分把握,获十二分利益,他认为值得。”
“我也觉得值得。于国于家于己都有利。”贾环兴奋得脸发红,“男子汉大丈夫就该做番轰轰烈烈的事,哪怕败了也败的可歌可泣,无怨无悔,胜过享尽荣华无所事事的混吃等死。”
“被你打败了。”萧景无奈地抚额,“你说你有什么把握,你打算怎么打这一场?”
“我不是投机分子,也不是战争狂人,没有几分把握的事不会做,走,到外面凉茶铺喝点凉茶败败火。”
贾环拉着他的胳膊把他拽走,并没有到凉茶铺去,而是直奔护国寺,登上了十一层的文峰塔,登上最高一层,半个京城尽在眼底,只觉胸襟为之一宽。
在这里不怕有人听见他们的谈话。
105
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 分手在即萧景感伤
护国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寺内文峰塔则是全寺最高的地方,从下面看上去,十一层高塔似是直插云端,塔角的铁马随着风的律动奏出清越的旋律。
萧景和贾环就在最顶层的塔上,远远望去,可看到墙外一片稻田刚刚抽穗,随风送来阵阵稻花香,农人们正在田中辛勤劳作,如此美好的家园,怎么忍心让它饱受战火蹂躏。
在文峰塔最高层,贾环跟萧景交待了整体战略计划,“我的计划是,由我率大军在荆门关摆战场决战,把俺答部的精锐主力引出来,再派一支轻骑袭击他们的王庭抄他老窝。”
萧景震惊地直眨眼,半天再说:“你是不是发烧糊涂了,派一支轻骑偷袭王庭,哪有这么容易,人多了,行不出千里就被人发现合围歼灭了,人少了白白送死还不够给他们塞牙缝。”
贾环拍拍他的肩,说:“我给你讲个故事,是真故事哦。
从前,有一个国家叫清国,幅员辽阔,子民四万万,正规军队八十万,结果很远一个国家派了六千兵就端了他老窝,把他们打得无还手之力,连皇帝都离京逃难了。”
“这怎么可能,你总说些骇人听闻的话。”萧景完全不相信。
“才不是,那清国的战力跟现在的蒙古人差不多,精于骑射勇敢无畏。可是那侵略者用的是洋枪洋炮,只几千人就打得三万多骑兵溃散大半。后来八里桥再战,三千骑兵剩下七人生还,结果皇帝只好跑路了。”
“火枪真如此厉害?”萧景还是不信,“你别骗我,这东西我见过也用过,军中也装备一些火枪,可是这火枪怕潮不说,而且后座力强,容易炸膛,准头又不好,装填弹药费时长,只能发射一发子弹,在一百五十步的射程里,第一轮射击不能压制住对手的冲击,来不及装第二发,人家的马队就冲上来砍瓜切菜了,那枪只能用来砸人。”
贾环叫道:“哇,想不到你一个只知吃喝玩乐的色狼居然很懂啊。”
萧景一巴掌拍过去:“别打岔,不许小瞧我。”
“好吧,不小瞧你,我说的火枪不是现在我们军队里装备的鸟铳,而是指西洋正在装备军队的撞击式燧发枪。”贾环拿出一把来给他演示。
一甩手,打下树上的鸟巢。
“瞧见没有,只需扣扳击,不用点燃火绳,也不怕下雨,准度高,后座力小,直管设计不怕炸膛,杀伤力强……”
“啊……”萧景大声叫起来,“只能装三发。”
“没法子,连发枪还没有发明出来,不过可以通过战术来弥补,况且装填弹药的时间已经缩短了许多了。只要能在对方马队冲过来之前解决掉半数,已经是很伟大的胜利了。”贾环继续给他介绍,“你想想看,蒙古人是马背上的民族,骑□湛,是个人都有百步穿杨的功夫,而且他们用的是硬弓,力道大准头足,射程更远,破甲箭所向披靡。我们的人行吗?要训练我们的兵有这样的射术,至少两三年,而且还不一定超过他们。”
“那么训练士兵用火枪,需要多长时间?”
“二十多天。但是要从粮草军械练兵上做好准备,至少半年,一年更好,所以你要帮我争取一年的时间。”
“我懂了,你想用这枪装备军队,然后派他们袭击王庭,人数少火力却强,就能收到突袭的效果。若能攻下蒙古人的王庭,就算是一场大胜。”
贾环高兴地拍他的脸:“乖,你明白了。”
“可是你怎么办呀,”萧景吼他,“你把鞑子主力吸引到自己身边,你能活吗?”
“蒙古人精于骑射,来去如风,烧杀抢掠一番,完事就跑,我们的人只能跟在他屁股后面,而且还追不上,根本就谈不上歼灭,所以我要吸引他们展开决战,聚而歼之。只有全歼他的有生力量,才能保住未来的安宁。”
贾环把计策告诉他,萧景听了脸色惨白,半天才能出声说话:“你这计划虽好,可是若时间把握不准,撤出的慢些你就活不了。我不许你去……唔……”
萧景正在炸毛强烈反对,一双温暖的唇覆了上来,萧景只觉心跳骤停,这是环儿第一次主动吻他,这个在感情上非常被动而且精于算计的家伙从来不主动求欢,第一次和他水乳交融,还是在半用强半胁迫连哄带骗数招齐施的状况下,否则等他自愿主动两情相悦,这一生就要磋拖过去了。
现在,他主动吻了过来,萧景一阵天旋地转,只觉全身绵软,一阵眩惑的感觉冲上来,似是飞上九重霄。
等贾环放开他,萧景神志恢复正常,想到一个问题,这家伙该不会是知道此行凶险有死无生所以才这么破天荒的主动吧?他在晚报上载的小说就是这样写的,只要男主深情表白,缠绵过后必然是生离死别,骗尽读者眼泪。想搞这一招,休想。
萧景严肃又郑重地表示意见:“我告诉你,不要以为用这招讨好了我,我就会同意你去,我要……”
“你要怎样?嗯?”贾环叉起腰盯着他,浑身散发寒气。
萧景登时气焰短了半截,道:“我要陪你一起去。”
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休想搞生离死别那一套。
贾环坚决反对:“那不行,我去之后怕姓胡的还有你那兄弟会搞点什么小动作,中国人别的不行,窝里斗很善长,拖个后腿,挖个墙角什么的做的很熟练。按眼下的形势,只要不出意外你就是未来的皇帝了,所以,你要留在京里坐镇,不能让意外发生。”
萧景不再说什么,只默默地抱着他,贪婪地吸吮着属于他的气味,祈祷上天,不要让自己失去来之不易的幸福。
“好吧,我答应你,留在京城做你的后盾,给你争取一年时间备战,但是你也要答应我,一定要活着回来,否则我会发疯,我一发疯保不准会做什么事,说不定让你全家为你陪葬。”
贾环看他说的很认真的样子,不象是威胁恐吓,而是象陈述一件事实,如果自己回不来,那么他真有可能做出疯狂的事。
“为了你,我会回来,你等着。”最后,只能给出这一句承诺。
廷议过后,皇帝通过内阁明发旨意,向蒙古俺答宣战,任命贾环为钦差西北经略,掌大将军印,负责对外蒙俺答大军用兵事宜。
旨意一下,举国大哗,振奋人心的同时,也让许多人心里打鼓,这一仗能胜吗?万一败了,后果堪虞,搞不好就得迁都。
全国开始动员起来,召集壮丁,准备粮草。在苏州的林彬也从口岸买了第一批洋枪,亲自押送上京
贾环一边督促京内外军队加紧操练,同时做了一件事,去贾府找王夫人,请求退亲。
王夫人捻着数珠,许久才开口:“已经放过定了,宝姑娘就算贾家的人,你此时退亲,是对一个女孩儿家清誉的败坏,你是知道的。”
“我知道。”
“我贾门世代簪缨,从来没做过无故退婚这样没品的事,你这不是为难人嘛。”
“我知道太太的难处,可是战场上刀箭无眼兵凶战危,我此去不知吉凶,不敢耽误了宝姑娘。”贾环离座行了一揖,“请太太成全。”
王夫人叹气良久,只得答应了,亲到薛家劝说宝钗母女:“那小子脑袋发昏,不自量力要带兵打仗,万一死在战场回不来,姑娘也没必要守望门寡,既然他主动退婚,你们可以考虑一下。比他好的男人多的是。”
薛姨妈是个没主意的软弱人,只听宝钗的意思。
宝钗道:“姨妈说的哪里话,甥女自幼谨遵闺训,也知贞节廉耻,我薛家也是书香继世之家,没有出过再嫁之女。既然已经订过亲,我生是贾家的人死是贾家的鬼,绝无退婚再嫁之理。若夫君当真沙场不幸,我愿寸草得报三春晖,常伴母亲膝前尽孝心。”
王夫人见她遵守礼法,誓做烈女节妇,不由得又敬又叹,知道劝不转她,只得作罢。命人把贾环叫来告诉他结果。
贾环为难的揪头发,如此一个从骨头里都渗透了封建礼教的女子,也不知是可敬还是可悲,既然她主意已定,绝不更改,婚礼只得如期举行。
筹办之事自有家里人操持,贾环一门心思扑到练兵上,只是京营久不操练,弊端从生,想在一年内扭转,很是困难,尤其是作为京营节度使的王子腾很不配合。
京城防务,问题多多弊端无数,其实这些问题当年徐文璧带他体查民情时就已经发现了,这几年过去仍然存在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严重了。防备松懈,克扣军饷,士兵生活艰难,军需厂都是小作坊水平,生产的枪械规格不一,难以使用,国家拨下的军费流向哪去了?
国家在开国初就建了屯田养兵,屯田出产也能供应军粮,可是这些田又到哪去了。
对于这个王子腾有说辞,就是物价上涨太快,前几任就拖欠军饷,发到士兵手里已经被层层盘剥没剩多少了。军费紧张,军工厂开不下去,只好把军械制造包给民间作坊。
贾环又指着屯田册子问:“那么屯田呢?国家以屯田养兵,平时种地,战时出战,这册子上许多屯田哪去了,土地还能自己长腿跑了不成?”
王子腾被他刁难的忍无可忍,拍桌子说:“屯田去向哪里,你是知道的,何必再问,你混官场也该知道规矩,砸人饭碗的事不能做。”
“可是不砸这些蛀虫的饭碗,很多无辜百姓的饭碗就保不住了。”贾环也被他的推诿弄得火大,“我知道这些问题都是历代遗留下的弊政,也不能全怪你,可是王大人在京营节度使任上也有几年了,起码也做点什么吧。你不愿得罪那些勋贵之家,就这么听凭蛀虫搬空国家财产,可对得起这官位,对得起良心?”
被他如此质问,王子腾冒火:“论公事,你的官位比我低,论私谊,你是晚辈,凭什么这么教训我。”
京兵的问题是几代积下来的难题,小贾大人在这个问题上揪住不放,让王子腾火大,又被他夹枪带棒的,气得拂袖而去。想去找贾政,叫他教训那个目中无人的小子,又想这小子现在已经骑在贾政头上,不中用。只得去找胡相爷。
胡有恒只给他支了一招:忍。
劝道:“他现在圣眷正隆,又和淳王一气,而你,经过上次皇上得病的事,皇帝已经对你很不满,原本打算让你入内阁的计划也吹了,你跟那小子斗,绝对讨不了好去。好在过不了几天,你的外甥女就要嫁给他了,你们很快就是一家人了,可能他会对你手下留情。就算他仍然强硬,晚辈不敬长辈,别人的唾沫星子也会淹死他。”
老胡是官场老油条,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只凭直觉就能有正确的判断,这个时候王子腾跳出来跟贾环斗是没好处的。
王子腾只好施展乌龟神功,继续忍中,但是要他听贾环的话,拿那些勋贵开刀整顿京城四大营还是不行的。
京军各营都对小贾大人和王子腾的冲突持观望态度,贾钦差这次着手整顿京军,首先就碰上王子腾这块难啃的硬骨头,眼看小贾大人退婚不成,婚期将近,很快就和王子腾成为一家人,如果这次整顿京营他徇私绕过王子腾这块硬刺,而向别的营动手,休想让他们从命,还要向皇帝控告。
就在贾环和王子腾明争暗斗中,婚期按时到来。很多人都送了贺礼,萧景也重重送了一份礼。
结婚前一晚,两人在郊外的淳王赐园风宜园相约见面,那个地方是他们最初相识经常相会的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