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二号首长第一部-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就是在打这些通报电话的时候,省市纪委的执行人员,来到了柳泉市政府大院王会庄的家里,宣布了对他双规的决定。据说,王会庄当时非常嚣张,公开说,这是典型的打击报复,他要向中央申诉。执行人员当然不听他这些话,按照规定将他带离。省纪委执行小组并没有在柳泉停留,将王会庄带上车后,迅速离了。

省纪委有一个专门的双规场所,是一家住于郊区的宾馆,绝大多数双规案件,都在这里执行。也有极个别的双规案件,纪委觉得有必要的情况下,会将双规对象带往外地甚至外省。

唐小舟后来才知道,王会庄在这家宾馆只是停留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便被省纪委的专案小组带到了外省。与此同时,省纪委还派了两名干部再一次进入柳泉市,和柳泉市纪委的相关人员,组成了一个外线小组,这个小组迅速控制了王会庄在柳泉市的三名情妇。

对于王会庄案的结果,唐小舟并不关心。让他感慨的是官场实在是太滑稽,正如一个段子所说,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只要将这个段子改一个字,便是另一种写照:说你贪你就贪,不贪也贪:说你不贪就不贪,贪也不贪。一个官员,贪与不贪,并不在于他自身的行为,而在于上面是否要查他。上面不查,你再贪那也是不贪。现在流行无罪推定嘛,既然执法部门不判定你有罪,那你就是清白的。而问题的实质却是,你肯定经不起查,一查肯定出事。为什么一查肯定出事原因很简单,若要办所有官员一个财产来历不明罪,那是肯定漏不掉一个的。官员吃的喝的都是国家的,穿的用的是别人送的,过年过节,还会有红包购物卡,你的财产如果说得清道得明,那才是咄咄怪事以前当记者,每次参加新闻发布会什么的,都要收一个红包,三百五百不等,一个月下来,运气好的,可以收到几千块钱,与工资相比不会少。有些老记者,收红包收得兴起,将老婆情人等,全都拉来收红包。几个人整天忙着收红包的收入加起来,也就一万多块钱。那时,唐小舟已经觉得这个数目大得惊人。

谷瑞开在公安厅当干部,逢年过节,也会有人送。多的唐小舟不知道,一到过年过节,那些处长厅长家,上门者络绎不绝。

唐小舟和谷瑞开刚结婚的时候,公安厅的住房没有分等级,处长和普通干警住在一起。也不知谁设计的,一个门洞两套房子,一套三房一厅一套小两房一厅门对门。三房一厅自然住的是处长,小两房一厅,住的就是一般的干部甚至是司机什么的。厅里有一个司机,每次见领导有人送,心里不平衡,遇到过年过节,知道一到晚上就会有人来送札,所以,他就长时间站在客厅,通过客厅的窗户看着楼梯的入口,只要看到有人提看东西进了这个门洞,便立即到门前等着,等人家快到门前还没到时,他突然将门打开,装着出去有事,恰好与上楼送礼者撞上。他毕竟是领导的司机,下面那些人,他都认识。彼此见了面,他就热情地和人家打招呼,又热情地邀请人家进屋喝杯茶。人家来给领导送札呢,遇到他,不好意思说明,只好进了他的家门。有些人不好意思,肯定将礼留下来,但也有些人做得出来,坐那么一会儿,提着札便准备走。他更做得出,立即说,哎哟,来了就来了,你怎么还带东西呀。太客气了。他这样一说,人家自然不好提走了,只得留下。再后来,厅里修住宅,知道领导和下属住在一起不方便,不搞这种混合楼了,厅长住厅长楼,处长有处长楼。这样的事,就再也没有发生了。

   谷瑞丹收多少,唐小舟不知道,她从来都不会告诉他。不告诉他不是因为她需要表现屎洁形象,而是不想让他了解她的财产。但唐小舟有个基本评估,从她送给谷家里的各种东西可以推算出,她所收的,肯定比她的工资高出一倍。

如今,唐小舟到了省委,才真正知道过去为什么有三年穷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

中国官场有送礼的传统,清朝官场,有所谓冰敬、炭敬,说白了,也就是下面的官员给上司部门送降温烤火费。大多数人以为,这是高级官员巧立名目向下索贿,其实不是,只是下面的官员为了到上面办事方便容易而使的润滑费。也就是说,无论是冰敬还是炭敬,是普降甘淋,见人有份,只不过数目的不同而已,普通办事人员少一些,掌事官员多一些。就算你不贪不占,有这种那种孝敬,三年下来,也能有十万雪花银。

新中国成立后,自然要废绝这些官场潜规则,却又不能不考虑寒署之苦,便想了个办法,夏天发降温费,冬天发烤火费。这两项费用,不再是由下往上孝敬,而是由上向下派发,所有公务员,人人有份。可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仅仅这些,显然已经无法令官场运行顺畅,渐渐就恢复了由下向上送礼的习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送的是物质,鱼呀肉呀鸡呀蛋呀之类。可这样做,很张扬,逢年过节,下面往省里送札的车子络绎不绝,有些地区,甚至不得不出动车队,整卡车整卡车地装载着物质,到了省里,便一家一家地派发,影响非常不好。到了新世纪,不知谁发明了购物卡。便解决了官场的大问题,就算将省委大院每个人都敬到,顶多一只提包就解决了。购物卡还有一个好处,大家在一起吃一餐饭,每人领到一张购物卡,看起来,分量是一样的,人人平等,实际上,购物卡和购物卡的含金量,是完全不一样的。

眼下,国庆节就要到了,国庆节过完又要过中秋节,这两个节,都是中国的大节,地位仅次于春节。这样的节日,也正是官场送礼成风的时候,往往是到某个办公室走一趟,离开时留下一个信封,信封里面是一张购物卡,含金量低的,一百元,含金量高的,一千两千五千都有。敢收五千的人大概不多,毕竟这是反贪的起点线,仅此一单,便可以认定你犯了受贿罪。但一千两千,肯定都笑纳了人家来给唐小舟送张购物卡,他也一样笑纳。有关这件事,其实很苦恼过他一段时间,他向肖斯言咨询过。

肖斯言说,这些购物卡,你一定得收,不收还不行。你如果拒收人家的好意,人家便以为你不拿他当自己人。官场之中,不是朋友就是敌人,永远没有第三阵线。既然是敌人,人家就会以对待敌人的方法对待你,即使在赵书记面前说不上你的坏话,在整个江南官场说你的坏话,那也够你喝上一壶的。

话虽如此,他还是害怕,如果赵德良知道这件事,自己岂不是毁了宁后来,他发现赵德良也收,只不过,赵德良的做法比较特别,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将这些卡清出来交给唐小舟,让他妥善地处理掉。唐小舟恰好有个朋友在红十字会工作,他便将赵德良的卡连同自己的一部分交给这个朋友,作为对红十字会的捐助。

一个双节下来,唐小舟收到的购物卡,就有几百张,最低面值是五百元,最高面值是三千元,另外送的烟酒等还不算,仅仅是购物卡,总值就有四十多万。

唐小舟想,难怪人们将领导秘书叫作二号首长,在送礼这件事情上,二号首长的重要性,便充分体现出来了。除了那些趁晚上去领导家的之外,双节期间来到唐小舟办公室的人,绝对比去秘书长那里的都多。

国庆节有长假。临近国庆节时,所有人都在谋划出门旅游。唐小舟已经收到了很多旅游邀请,其中有好几个企业表示,要请唐小舟去旅游,甚至公开说,可以带上自己的朋友,妻子或者情人。这样的旅游邀请,自然是行贿的另一种。唐小舟一律拒绝,就算他想去,也不会有时间。

还有几个人邀请他一起去旅游,第一个自然是徐稚宫。徐稚宫选定的地点是西北,她想去大漠上走走。当记者的时候,唐小舟跑过很多地方,惟独没去过的是西北,西藏青海新疆,那都是他神往之地,如果能在大漠上走走,体验一下那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境界,一定会让自己的心境宽阔许多。可是,面对徐稚宫的提议,他只得苦笑,说,我知道我欠你的,只是不知道我这辈子能不能还得了。

徐稚宫说,你不可能当一辈子省委书记秘书吧?过几年,赵书记肯定给你安排个位置。那时。你再还,好不好?

唐小舟多少有点惆怅地说,我倒是很想预约几年之后,可是,时间是个非常残酷的东西,谁能说得清几年之后,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他没有说出的一句话是,几年后,你或许成了别人的老婆,难道我要带着别人的老婆出去旅游?那可是在玩火,是政治自杀。

孔思勤也在策划国庆长假的旅游计划,她想当个背包族去云南。她给唐小舟发来短信说,我想去看看苍山洱海,去走一走丽江的古街,亲近一下玉龙雪山。

我想,如果有一个人和我一起,打着背包,手拉着手,在丽江的街头散步,那一定是不枉此生的感觉。

唐小舟说,这很简单呀,带上你的情人,牵上你的牛羊。

她说,我想牵上你的牛羊。

他说,那好,我借给你暂时用用,用完了记得还给我。

仅仅而已。或许,孔思勤只是想表达某种东西,并不真的希望他和自己出行。尽管他们都是综合一处,见面的时间,却不多,就算在办公楼里见到孔思勤,也仅仅只是点点头,说上几句话。偶尔,约出去坐坐,机会却是极少。

邝京萍也在运作她的旅游计划,相对而言,她更自由一些,毕竟是学生嘛,国庆长假,再请几天假的话,玩上十天半个月,也完全不是问题。邝京萍的旅游计划更加的独特一些。她看中了安徽黄山脚下的一个有四百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她想去那里住上十天半个月,很希望唐小舟能够陪伴自己。

唐小舟对此的反应是往她的卡上打了三千块钱。

这所有一切,对于唐小舟来说,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想一想可以,真的去做,那是半点可能都没有。在领导身边工作,他根本Ix没有自已的假期,甚至没有自已的时间,他的全部时间,都是领导的。赵德良的国庆行程早已经定下来,他要去北京。是去北京而不是回北京。

赵德良这次去北京,队伍比较庞大。黎兆平带了几个人,他们要去广电总局活动,拿到一个电视娱乐节目的批文。江南烟草集团的王禺丹和秘书骨晓形小姐,也是随行成员,他们有一个实业拓展计划,需要得到中烟集团的支持,赵德良将替他们在国务院以及发改委走动一下,从背后助他们一臂之力。雍州市计划在雍江上修第四座大桥,立项报告已经上呈,驻京办已经跑了很多次,赵德良需要去烧最后一把火。武广高速铁路已经立项,将横穿整个江南省,总里程有一半以上在江南省境内。江南省境内,预计将投资400个亿。在此基础上,每增加一个站点,又能多出好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这个项目,对江南省的GDP拉动,将是巨大的。

队伍虽大,真正能够接近赵德良的人并不多。整个晚上,主要是黎兆平、巫丹和唐小舟陪着赵德良。

唐小舟随赵德良进京的机会很多,一个月至少有一两趟,多的时候,每隔一两天就要往北京跑,甚至有时候早上到,晚上就踏上返程。每次和赵德良同行,

路上都很沉闷,这是因为赵德良放不下官员的架于,唐小舟又无法排除骨子里的奴性。

换个角度看,端着的官员架子,很可能就是官场奴性的另一种表现。如果说官场升迁存在一个阶梯的话,奴性,很可能就是连接楼杯的沙子,细微得让你看不到,却又非常重要。不想当奴仆,你就永远别想成为公仆。

曾几何时,唐小舟对奴性深恶痛绝,等他在官场的时间久了,渐渐明白了一件事,奴性其实是官场的基础。官场如果没了奴性,如同建筑没有沙于,肯定就会崩盘。 只有这次进京,唐小丹是最轻松的,这种较松,不足因为他没有事可干,而是因为现场气氛。黎兆平虽然也是官员,可在赵德良面前,他还有另一重身份,同学,加上他本身桀骜不驯,在这个高官同学面前,也没有丝毫奴性。此时的四个人,就是完全的朋友。气氛当然轻松下来。

巫丹抽烟,烟瘾不小,赵德良、黎兆平和唐小舟三个人都不抽烟,巫丹不好意思在包厢里抽,每隔一段时间,便要走出包厢过烟瘾。

有一次,巫丹又出去抽烟了,赵德良主动问黎兆平,听说你和巫丹的丈夫是好朋友?

黎兆平说,是。

赵德良问,好到什么程度?

黎兆平笑了笑,说,老板你别挖个坑让我往下跳。

赵德良点了点黎兆平的鼻子,说,你小子。

黎兆平借此话头,说,老板你也是,林志国在岳衡县的政绩有目共睹,何况,巫丹……的丈夫。解决一下他的问题,也算是顺水人情吧。

这话让唐小舟十分吃惊。伶牙俐嘴的黎兆平,竟然也有口齿不清的时候。显然,林志国已经找过黎兆平。黎兆平这个人,真是够仗义。唐小舟便也做起了顺水人情,说,林志国是巫丹的丈夫?听说岳衡县对岳衡市的GDP贡献值达到了百分之三十多?

黎兆平说,对林志国,我还是比较了解的,他的能力很强。

赵德良说,你也跑官?

黎兆平说,我不为自已跑官,我当伯乐。

赵德良说,你这个伯乐啊,恐怕是近视眼。

黎兆平说,我的眼晴好得很,双眼一点五。

赵德良说,在政界,一点五的眼晴,恐怕不仅仅是近视眼的问题。一个官员,尤共是高级官员,需要的是透视眼。

黎兆平问。首长。你的透视眼。看到的是什么?

赵德良想了想,然后说,我不知道你对林志国这个人了解多少。这个人城府太深,器量太小。

黎兆平说,不会吧。刘备有一句名言,兄弟知手足,女人知衣服。可刘备调于唱得高,他的衣服,是绝对不能给手足穿的。林志国可以和别人共穿一双鞋,器量能小到哪里去?

这话让唐小舟大吃一惊。你这个黎兆平,你自己穿了林志国的鞋也就罢了,然在赵德良面前都说这种话,你想死呀。

赵德良听了这话,脸上表情却没有变化,只是对黎兆平说,越说越不像话了。你比小舟大好几岁,你就没有小舟成熟。

黎兆平果真是乐于当伯乐,立即接过了话头,说,既然小舟这么好,你应该给他加担子,把他的问题解决呀。小舟跟你也有半年了吧,他的事,不能老这样艳着吧?

赵德良说,该解决的时候,自然会解决。他自已都不急,你急什么?

黎兆平说,我不是替他急,而是替你急。老板你知道别人说你什么吗?

赵德良问,说什么?

黎兆平挥了挥手,说,算了,不说了,太难听,我怕你受不了。

赵德良说,你这是激将法嘛。我告诉你,我不吃你这一套。你不说,我it不听了。知果什么话都听,我的耳朵早起茧子了。

黎兆平说,你到江南省已经十个月了,下面的班子知果再不动一动,人家会说你没有魄力,是怕某某某。我知道你是什么人,有什么样的能力。可江南省有谁知道这一点?项忌说富贵不还乡,知娜衣夜行,那有点慕发户嘴脸。但人在世上走,你若不适当露点功夫给别人看,谁肯服你啊。大家都不服你,你怎么执掌这个江南省?

赵德良站起来,说,有这么严重吗?

黎兆平说,当然严重,太严重了。我听到那些说法,我都气愤,却又没办法,嘴长在人家身上啊。

赵德良说,那就动动吧。扔下这旬话,赵德良站起来,走出包厢,上厕所去了。

   从北京回来,赵德良一次又一次将马昭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每次,两人都会商量好长时间。唐小舟知道,赵德良果然要动下面班子了。

   官场真是没有秘密可言,马昭武第一次从赵德良的办公室离开之后,唐小舟所接到的电话,大多与打听人事有关。唐小舟心想,这些人鼻子可真是灵,按理说,马昭武那边,不太可能有大动作,赵德良和马昭武之间的谈话,除了他们两人,别人应该是不知情的。既然如此,消息从哪里来?恐怕还是某些人根据一些迹象分析判断的吧。

具体情况,唐小舟也不清廷。他私下里估计,这一次,或许会大动一下。过了两天,大动作没有,小动作倒是来了。组织部来了三个人,和办公厅人事处三个人一起,分成两组,分别找唐小舟、韦成鹏等几个人谈话。组织部的人一走,便有消息出来了,省直机关将解决一批处级干部,这个名单,早就已经拟定了,组织考察早都已经完成,不知什么原因施了下来。这次组织部找唐小舟和韦成鹏谈话,是因为他们被增补进了提拔名单。并且说,这次的动作会很快,公示都已经进入程序了。

唐小舟确实暗自惊喜,只要处长职务一定,自己就稳了,这是一件大好事。

但是,有关提拔处级干部的消息没有进一步明朗,倒是常委会的议题定了,

讨论干部人事问题。被列入讨论名单的,并不是人们猜测的大动作,只是岳衡和柳泉两个市的部分人以及省里个别人。

岳衡市是因为钟绍基调到雷江市当了书记,常务副市长姚子方升任代市长,常务副市长没有递补,副市长还少了一个,一直没有增补。此次解决了常务副市长,同时提名林志国增补副市长。柳泉市,副市长王会庄此前已经被免职,不久前又被双规,新的副市长人选还没有确定。拟提拔市政府秘书长为副市长,另外调常林县县委书记为政府秘书长、政府办主任,解决副厅级。除了这两个市动得稍稍大一点,另外也有两个市小小地调整了一下。省里也进行了一些调整,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以及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等,也都作了相应的调整。总体来说,这还只能算是微调,涉及的干部只不过二三十名。

常委会开会讨论的时候,唐小舟不够格参加,甚至连列席身份都不够,可散会不久,他已经知道了消息,好几个人打电话将常委会的情况告诉他了。

   常委会开会讨论人事问题。每一个细节。都极其重要。一般来说。拟提拔的人以及拟提拔的职位;办公厅事前已经发给了每个常委;大家心中都有数。但这还只是拟提拔,而不是最后的提拔命令,能否提拔,必须常委会通过并且下文之后,才能生效。常委会怎么通过,学问就大了。如果由组织部笼而统之地将拟提拔名单念一遍,然后由常委们发表意见,通常情况下,因为拟提拔的人多,需要谈的话题以及人也多,很难谈得深入和透彻,结果除了极个别人,列入名单者,基本上都能通过。如果不是笼而统之地念名单,而是一个一个地议,因为是一人一议一事一议,每个常委都有机会发表意见,情况就极其微妙了。


   早在高中时,陈运达和彭清源就是同班同学,一个当班长,一个当团支部书记。后来上山下乡运动开始,陈运达因为是独子,留县招工,进工厂当了一名搬运工。彭清源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他是家里的老三,两个哥哥已经参加工作,他别无选择地去了农村。一年半后,彭清源进了区团委,转干了。后来知青回城,回去的也只是当工人,彭清却是干部,自然留下来了。从区团委到乡政府,又从乡政府到县政府。到县政府的第二年,陈运达也进了县政府,两人几乎同时当上了副县长。陈运达这个副县长,绝对是干出来的,或者说,是当搬运工搬出来的。当时,即使是干搬运工,也要从学徒做起,而学徒必须三年时间。陈运达仅仅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当上了省劳动模范,班组长。第二年,还在学徒期,就已经当了副队长。三年学徒刚满,就当了队长。据说,陈运达参加省劳模大会的时候,当时的省委书记指名将陈运达叫上了主席台,又当着全体代表的面,亲自解开了陈运达的上衣,露出了双肩。陈运达的双肩竟然各有一块像垫肩一样的茧子,硬是杠重物杠出来的。

尽管是同学,毕竟同场为官,彼此的关系,自然就变得微妙起来。此后十几年间,两人你追我赶,今天你跑在前面,明天我又超过了。直到几年前,两人同时竞争常务副省长的时候,彼此间的距离才真正拉开。

现在,彭清源说了一个但是,陈运达便意识到事情可能要坏,彭清源很可能就林志国的任命问题和自己唱反调。他为了扭转局面,打断了彭清源的话,说,清源同志的话我有点不是太理解,怎么会给省委造成被动和误解?

彭清源早已经深思熟虑。他说,刚才,我们已经讨论了柳泉市的班子问题。

柳泉市的班子,和岳衡市是非常相似的,也是增补一个副市长。柳泉市是将政府秘书长提拔为副市长,再将一个县委书记提拔为政府秘书长。去衡市呢?直接将一名县委书记提拔为副市长。如果没有柳泉市作为参照,直接这样提拔,并没有问题。现在两个市的情况接近,提拔方法却不同,容易授人以柄。大家都知道,林志国同志曾经是运达同志的秘书,人们会不会说,这是因为运达同志在起作用尽管我们都知道,这是省委统一研究的,可人言可畏呀。

陈运达心里清廷,彭清源这是在针对自己,可他说出这一番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