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爱字研究-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心,也被狠狠地捅上致命的一刀。人家的青春、人家的幸福、人家的名利,都是因为自己被耽误了。罪孽呀!
白雪心中说不出有多悔恨。
“你不是个大男人,天生的绝后样!想不到你对自己的亲生孩子,心也这样恨,手也这样黑!谁还能信得过你?谁还敢和你这样的卑鄙小人打交道?”
只听母亲大声地质问着,接着就是“叭”的一声。大概是母亲也拿起一只碗,狠狠地摔碎在父亲的面前。一向逆来顺受的母亲,第一次表现的怒不可遏。
“滚!滚!全给我滚!”
又是父亲老羞成怒地怒吼声。
白雪的心全碎了。高原走了。她知道,为了她,今天高原忍受了莫大的耻辱。她更没有想到:这就是她十分敬仰的父亲。这就是她常常引以为豪的父亲。白雪是怎样强撑着身躯,是一步三摇还是连滚带爬,颤颤微微回到自己房间的,她都记不起来了。她一头扎在自己的床上,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叭,”又是一声巨响。
站在屋中央的白雪老太太彻底清醒。她仔细低头一看,是那本厚厚的大相册落在了地板上。这惊心动魄的响声,已经过去了六十年。
白雪望着手中的相册,心中突然打了个激灵。人们常传说的灵魂、穿越,她今天都体会到了。刚才只是瞬间的功夫,她竟魂魄出窍穿越了六十年,回到黄花岁月那个年代。自己初恋的那六年,是她一辈子都难忘的六年,也是最幸福最快乐的六年。后来,她虽然重新择偶,成家立业。夫妻生活也十分和谐。每当夜静更深,夫妻卿卿我我,她总是觉得,她身边的男人就是她的初恋。
现在,独居独宿的她,一到晚上,常常深陷在那初恋的六年里。是梦幻也好,精神错乱也罢,她喜欢生活在这种美好的回忆中。没有能和自己的初恋成功牵手,责任全在自己一方,如果这样能给对方带来安慰,她愿意天天如此,夜夜如此,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罪责。
走在大街上,常常有人惊艳她的年轻美貌,说时光在她身上发生倒流。她知道,是高原给了她这一切。自己的心又回到和高原热恋的那六年,整个心常常沉浸在那个黄花时代……
白雪望着手中的老照片,这是她和心上人高原在八达岭长城上的合影照,耳边又响起高原的笑闹声:
“白雪,你还没过门,已经成为当地的名人……”
………………………………
第四十章 时光倒流
年近八旬的老太太白雪,望着手中发黄的老照片,思想一下子又来了个大穿越,回到了黄花岁月,回到了上大学的年代。
已经进入大四,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女孩子迫不及待地要定终身。许多恋人都刻意公布了自己的情感关系。她和高原的关系虽然依旧,虽然得到公认,但在众人面前,他们二人并没有公开化。
一天,在高原的宿舍里,他正在写家信。白雪坐在一旁等待。忽然,高原拿出这张照片举着让白雪看,并问到:
“白雪,我可以把这张照片寄回我的老家吗?”
白雪举目一看,正是在长城上的合影照。她明白,这是要亮明真相公布结果一锤定音了。她笑着回到:
“可以。”
“我们俩的事,你父母还有别的意见吗?”
“我父母早就同意了。”
高原随手就把照片装进了信封。白雪马上笑着说到:“我也给二位老人说几句话。”
白雪接过高原手中的笔,在信的末尾给未来的公婆问好请安并送上一连串的祝福。
后来,听高原说,这张普通的照片却引轰动。他并向白雪详细介绍事情的经过。
高原的故乡土岗村地处县的边缘,交通十分不便。你如果开辆汽车回家,都找不到一条可行走的道路。村子又大,人口又多,在全县是有名的又大又落后的穷村,因为和外界联系甚少,很少有书信往来。邮递员也很少跑到土岗村来投递信件。偶尔有个一般信件,投递员就把它送到学校,由老师代传。因为村子太大,投递员要找老半天,才能找到了门,家里也未必就有人。叫开了门也未必是你要找的人,因为同名同姓的人也太多 。
学校放学时,老师会拿着投递员送来的信件,念着收信人的名字,问哪位同学知晓。有同学举起小手,老师还要问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居住的远近,要学生第一时间把信送到收信人的家中,然后再回自己的家。
老师把信件发错了人,同名同姓的人会来个代传。村民们都实诚得很。
发往土岗村的信件不多,也从未发生过丢失现象。
高原寄回来的这封带有照片的不寻常的家信,是他的恩师、远亲,王成文老师代收代送的。在高原家里,王成文老师当场把高原的来信打开,念给高原的父母听。
王老师看到在长城上的二人合影照片,大加赞赏。照片上的姑娘,显然是一位城市美女。对这个偏远落后的农村来说,这是第一个娶回来的“洋媳妇”。这个“洋媳妇”,还给未来的公婆写着一封请安问好的短信。那秀丽的钢笔字,让王老师更加惊喜。这一带十里八乡的村子里,还没有一个这样才貌双全的女人。
这位王老师走到哪里,就把高原要娶个“洋媳妇”的消息宣传到哪里。因为高原不光是他的远亲,更是他最得意的门生。王老师让高原睁开了双眼,王老师又给高原安上了翅膀,早早就参加了工作。高原是他最大的骄傲。高原的能力和水平,在全县叫绝。他是全县唯一一个被推荐、被保送上得大学,这个最普通农民儿子的才能,没有人能比得上。
王老师不愧为老师,他的宣传号召力打破一村的平静。高家,就象过年过节一样热闹,天天有人跑过来,要看看这未过门“洋媳妇”的照片。
高原的父母异常的兴奋,他们为这未过门儿媳妇的照片,专门做了个镜框,挂在正房的正面墙上。乡邻们拿着这个镜框是左看右看,赞不绝口。
来看外地“洋媳妇”的人,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遐想:
那些做了父母的人,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有所作为,也能带回来这样一位美貌的城市姑娘作媳妇。
那些正在读书的人,看到照片上那起伏绵延的长城,心里无不发出感慨:我要是能登上这万里长城,在那里留个影,再带回来这样一房好媳妇,那该多好。我要向高原学习,也为我的父母争争光。
那些刚做了父母的人,心中也在盘算:既是拉着棍子讨饭吃,也要供孩子上学读书,不能让孩子再走自己的老路,不能让孩子再当睁眼瞎,让孩子将来要有出息。
……
高原寄回来的这张照片,引发了家乡多少人的感慨,这就是一场思想深处的革命,向传统的旧封建观念开炮。
秦始皇修长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农村不光是人人皆知,而且还有种种神奇的传说。
高原是全村中第一个登上万里长城的人。高原是第一个要带回来“洋媳妇”的人。高原开创爬长城的先河,也开创了娶“洋媳妇”的先河。这些贫穷的村民,一下子把目光放高了,放远了。高家在村里本是个小户姓,现在却成为全村的名户,而且名声被传遍附近的十里八乡。
………………………………
第四十一章 照片效应
“同学们,咱们村的高原第一个登上了万里长城,还在那里照了相,准备娶个洋媳妇。你们谁想做第二个高原?”
这是土岗村的小学,老师刚刚站在讲台上。他张口就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们的小手举起一大片。老师把手一挥说:
“好,有志气。大家要好好学习,只要你们努力,总有一天,你们也会登上万里长城……”
这些乡村教师变着法为学生的学习加油鼓劲。从小处讲,为脱贫给力;从大处讲,为国家培养人材。他们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称号。
“你看人家高家出了个高原,人家学习好,上了大学,爬上了万里长城,还能娶个洋媳妇。你也要好好学习,给咱家也争争光……”
村里的家长们,饭前饭后睡觉前,也都拿高原作为学习的榜样,鼓励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将来要有出息。
每年清明节,高原的母亲都要回娘家上坟烧纸祭奠先人。两村虽然相距只有七、八里路,裹着小脚的母亲还是早早地就上了路。离老远,她就看到娘家村头上站着好多人,好象是在迎接贵宾。
当她走出田间小路,步入通往村子的大道,一出现在众人的视野里,哗啦啦立即就跑过来好多人,她被这些人包围了起来。这个叫大姐,那个喊姑姑,问候声不绝于耳。
“你们在这里干什么?”
高原的母亲问到。
“柯大姐,我们在等你。”
高原的母亲姓柯,叫柯淑萍。她感到非常奇怪,自己又不当官,又不经商,既没钱又没权,仍然是个平民百姓,为什么要等我?
“你们等我?等我干什么?你们找我有什么事?”
“柯大姐,我们听说你的大儿子,我们的大外甥,要娶个洋媳妇,这是真得吗?”
高原的母亲一听,立即眉开眼笑:
“儿子来信说了,照片也寄回来了,但还没有定具体的过门时间。”
“听说儿媳妇可漂亮了?”
“人家是生在省城,长在大城市,当然要比咱们农村人漂亮了。”
“大姐,听说这儿媳妇很有文才?”
“是呀。人家是大学生。没有文才能上大学吗?这些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高原的母亲反问这些娘家村里的人。
“咱们这两个村又近,亲家又多,这消息早就传开了。我们知道你每年都要来上坟,所以,想听你亲口说说这件事。”
这些娘家人,陪伴着高原的母亲往娘家走。
在娘家,高原的母亲,同样受到欢迎。
高原的父亲到镇子去赶集,到铁匠铺去打一把锄头。他一边等着,一边就和打铁师傅聊起天来。打铁师傅一听说他是土岗村的人,便随口就问到:
“听说你们村有个叫高原的年轻人,要娶个大城市的洋媳妇,这是真得吗?”
高原的父亲一听就笑了:
“这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十里八乡的,哪村有个稀罕事,传得快着呢。”
打铁师傅手里忙活着,口里回答着。他一看高原父亲那个笑劲,便立即反问到:
“你笑什么?难到我说得不对?”
高原的父亲笑着说到:
“我不笑别的,怎么我们家这点事儿,传得这么远?传得这么快?都传得出了村进了镇?”
打铁的师傅一听:
“这高原是你得孩子?”
“是的,是我的大小子。”
“好老哥儿,你能不能传授传授你的教子经验,我要向你好好学习学习。”
“好老弟,你高看我了。我没念过几天书,只认的自己的名字。在家,我是老大,下面兄弟妹妹好几个,我是顶着星星走,披着月亮归,天天在地里忙。他妈妈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扁担倒在地上,都不知道念一,天天在家里忙。谁会教育孩子呀?或许是孩子看到我和他妈很辛苦,自己产生了动力。”
“好老哥儿,你让我想起说书人的话:将门出虎子,寒门出孝子。父母的行为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好师傅,你真会总结。将来,你的孩子也一定会了不起。”
“好老哥儿,谢谢你的吉言。我祝贺你有个好儿子。你今天打得这把锄头,我要给你多加点钢。这是我得一点心意,回家我要和孩子好好谈谈你的好孩子……”
高原的父亲一回到家,高兴地跟妻子说:
“内当家的,孩子找个媳妇,这消息就象长了翅膀,飞得那么远,传得那么快。这老大可是给咱们长了志气、装了门面。”
王成文老师亲自代笔,给高原写了封回信。高度赞扬这位未过门的儿媳妇。家人、朋友、村民们,都希望早一天目睹这位儿媳的芳容。最后,王老师又以自己的名义,在信的末尾,给高原写了几句话:
“高原,你是咱们全村人的骄傲。你高原的名声已经走出高家,响彻全村,传遍了周围的十里八乡……
“我们村的高原在京城上大学。人家找了个洋媳妇。那洋媳妇长得太漂亮了,比画上画得还漂亮……”
“咱村里的人出了门,都把你当成自己的家人来夸耀。外村人见到了咱们村的人,都会问起你高原的情况……”
“人人希望你们早日携手归来。”
“人人希望你们早日完婚,白头谐老……”
白雪没有想到,自己那张照片在当地,引发那么大的效应。不是自己有多么伟大,是高家的家风太引人注目了。能嫁到高家,那是自己一生的幸福……
………………………………
第四十二章 高原放手
高原和白雪心心相印,迫切希望早一点步入洞房。高原就因为不同意更名换姓入赘白家,就被白家的掌门人白长寿,赶出了白家的家门,一手掐断了婚姻关系。
一连三个星期;高原都没有和白雪再联系,没有在白家再露面。周围的邻居都感到很奇怪,感到不可理解,也充满了种种猜疑。白家缺少了往日的欢乐气氛。这个曾经充满笑声的小院,现在好象变成一座死气沉沉、无人居住的空宅。姑娘白雪象丢了三魄;失了七魂。
又是一个星期天;白雪应邀来接站。当高原又是第一个走出头班车车厢时,白雪完全惊呆了。她差一点没有认出高原来。曾经深深恋爱了六年的高原,只一个月没见面,就完全改变了模样。
眼前这个消瘦的大高个子男人,好象是刚刚脱离久臥的病床,两眼深深地塌陷下去,头发不仅有些长,还有些乱,那衣服显得都有些肥大,虚脱的他,一步三幌,弱不禁风,好象随时都会摔倒。白雪明白,这一切,都是父亲白长寿一手造成的。白雪急步向前,一把就拉住了他。他们又是热烈地拥抱……
这时,一双更吃惊的目光紧盯着他们。这就是班车司机师傅,他不仅是送来吃惊的目光,还把头伸出窗外仔细观察。这个帅小伙儿,怎么一个月没见面就脱了相,坐车已经跑了百十多里路,自己这个司机竟没有发现这位老乘客……
班车启动开走了,那位司机师傅还不忘再看高原和白雪最后一眼。
白雪紧紧拥抱着高原。她感觉到:高原的身体一直在微微发抖,好象是一个患有重感冒的病人,周身上下发冷发烧。
“白雪;咱们到河边上坐坐吧。”
这是他们相识六年以来;高原第一次主动提出要求。
清水河有一条支流,自北而南穿过市郊。白雪和高原坐在岸上; 清澈的河水缓缓地从他(她)们的脚下流过。
突然,脚下的草丛中窜出两只野兔,它们沿着河岸跑了。跑在前面的那只,还不时地回头看一下跟在后面的那只。
就在这时,一只大狗出现在正前方,挡住两只野兔的去路。前面的那只野兔一个原地跳跃,就等来了后面的那只,两只野兔好象只是一碰面,就同时窜下河岸,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逃走了。
那只大狗赶了过来,或许狗不知追那只好,就在狗稍一愣神之际,两只野兔消失的无影无踪。
高原和白雪目睹了两只野兔逃生的全过程,他们心中都有不同的感慨。
这里花红柳绿,青草如毡,也是一个谈情说爱的好地方。你看那草丛中、绿树下,到处都留下谈情说爱的痕迹。有人还在小树上留下成双结对的红丝绳,这是对爱的又一种表达方式。一到傍晚,这里仿佛就是爱情国的一角,到处都是卿卿我我的情侣恋人。
面对清澈的河水,高原触景生情:
“白雪,我的家乡村边也有一条这样的河。与我们脚下的这条河流向正好相反。不论是眼前这条河,还是我家乡的那条河,这河水不论是向北流还是向南流,都是经过曲曲折折、跨过沟沟坎坎,最后都是向东流入大海。”
高原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然后发出感叹:
“这多么象我们的人生啊。”
高原目视远方,口气庄重,话语充满了哲理。白雪感到这哲理的后面,将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结论。
接着高原说到:
“白雪,对于你父亲的话,我这些天作了反复的思考。我不会改变姓名;家越穷;我越要挺直腰杆做人。这不光是因为我是长子,还因为我这个家族引起村民的强烈关注。我不能给家族抹黑。我知道,你对我的情感是真诚的。我们不能牵手,走不到一起,我也不会埋怨你。因为你左右不了上一代人的思想。
“人的生身父母只有一次。你的父母含辛茹苦养大你一枝花;尽到了抚养责任,为得就是让你为他们养老送终。作为你本人,为了亲情,牺牲你的爱情;这叫孝道;也是一种美德。如果为了自己的爱情,牺牲了亲情;别人会认为你自私不孝。假如我们俩勉强地结合在一起;到最后受到伤害的就不光是你和我;还会波及到上一代和下一代,那才叫后患无穷。所以长痛不如短痛;为了你的父母亲情;我们还是忍痛割爱;彻底分手吧。”
高原这番披肝沥胆的话;字字含爱;句句带情;处处都是替对方着想,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的心里流淌着生离死别的血,却还在劝解安慰对方。这种心态是多么的高尚。这种人是多么的光明磊落。
白雪明明知道自己的怀中,紧紧抱着的是一块美玉,却被不识货的父亲逼着要抛弃。她如何舍得放手?白雪伏在高原的肩头泣不成声。
………………………………
第四十三章 情难断
白雪伏在高原的怀里,悲痛到极点。她不由地大声问到:
“为什么我不可以亲情、爱情二者兼得?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她这是在问苍天?还是在问大地?
白雪心里明白:这“责”不在天,这“任”不在地,她怨不得天,也怨不得地,只有一个人,就是她的亲生父亲,逼得她无路可走。尽管高原不埋怨她,她的同学,她的同事,了解她们情况的人,都要骂她忘恩负义,是个卑鄙小人,坑害了人家高原一辈子,耽误了人家的大好时光。
白雪头晕目眩;四肢无力。这么多年的情感,怎么能一刀两断说放手就放手呢?她也明白,高原的放弃,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用经商人的话说:高原现在是赔了血本、赔了个净光、赔了个倾家荡产。这一切罪责都在自己这一方。尽管父言错误,违背父言,她白雪也的确难以做到,因为人言可畏,她要顾及周围的邻居,父亲再不讲理,必竟还是她的父亲,她必须把苦和难咽下去,把冤屈埋在心底。白雪也知道,她父亲的这种做法有违常规,也不光明。要知今日,何必当初?
当初,人家高原有许多条光明正大的好路能走,人家都没有走,只选择了自己这条普通的路。现在,人家把别的路都封死了,决心只走自己这一条路。自己看人家无路可退了,就提出附加条件,进行要挟,逼人家就范。这手是不是太黑了?这心是不是太狠了?乘人之危,把人家逼上绝路,致人于死地。这种做法如果公布于众,一个家族会遭千夫所指,家族的后人难以面对社会公众的舆论。纸里包不住火,这件事早晚都会大白于天下,那时,一个家族的后人将如何面对大众?高原主动放手,说明高原体谅对方,高原发出的爱是纯真的大爱,高原真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白雪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被高原送回家的。高原看着白雪推开家门后才转身离开。在高原转身的一瞬间,白雪回过身来,双手扶着墙角,睁开一双泪眼;目送高原离去。高原没有回过一次头,他知道婚事没有一丝希望,他对这个家庭不抱任何幻想。只见高原迈着沉重的脚步,他不时地掏出手帕擦擦眼。男儿有泪不轻弹。白雪的心伤透了;高原比白雪更伤心。这份伤感都来源于白雪的父亲白长寿。
白雪病了;意识模糊,陷入深深地幻觉当中。
白雪发现,高原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床上;发着高烧,嘴唇上满是裂开的口子;还往外一直淌着血。就急忙扑了过去。
“高原;你醒醒;喝口水。”
白雪大声呼叫着。高原却是一动不动。白雪不由地放声大哭:
“高原,你睁开眼看看,我是白雪。”
高原却是没有一丝反应。
到了上课时间,高原竟醒了,他站了起来,拿起教课书,仍拖着虚弱的身体去上课。他真是个爱岗敬业的人。谁知,他一迈出房门,就一头栽倒在地上。白雪一见,急忙捧起高原的头呼叫:
“高原;高原”……
白雪和高原坐在河边;忽然窜出一伙人;一把将高原推入水中;强行把白雪拉走。
“高原;救救我!”
白雪大声地呼叫。
白雪的眼前,到处幌动着高原的身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