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养娃日常-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二郎点点头,对此没什么意见,倒是开口问他,“如今住在何处?环境如何?是与人同租还是自己租住的房子?”
当初在路上时两人也说过这个问题,当时徐二郎只说要去族人家中住宿,宿迁闻言还道可惜,道若是找个性情相投的,就合租,若是没这缘分,就自己花钱租个小院。
宿家小富之家,此番宿迁上京,父母和族人也馈赠了他很大一笔银两。只是宿迁也是个有成算的,他虽狂妄,却不盲目自大,更不会和人攀比除了学业以外的东西。所以住宿的地点也不挑拣最好的,只找那些僻静的,也不想着要多大的院子自己居住,若是可能,他挺想找个人合租的,省钱不说,还能找个伴儿。
他原本很看好徐二郎,谁知徐家嫡脉的族人就在京城,这样一来他就不好强人所难了,最后也没找到非常让他满意的人选,只能自己租了个普通的农家院。
听徐二郎问起,宿迁就说了,末了还打趣徐二郎,“你可真是瞒得紧,要不是要和你联络,我尚且不知道你原来是平西侯府的族人。”
桌上其余几人闻言看过来,但他们面上除了一闪而过的羡慕外,神情倒是很快恢复如常。
平西侯府如今的状况,他们也是知晓些的。毕竟上年平西侯打的那场败仗太轰动,而他们朔州距离边境又很近,所以对战事很关注。
平西侯打了败仗肯定落不了好,而且他又是武将,自古文武是仇敌,在科举取士上平西侯肯定也帮不上什么忙,他们没必要嫉妒徐二郎。
然而心里这么想,却还是避免不了有些酸涩,羡慕徐二郎不用操心吃喝住用的事情。
不到京城不知道,京城的物价贵的吓人,他们虽然身上都有不少银两傍身,可还要日常花销,之后还要买考试试题,说不得还要打点往来,考完后还要住在京城等成绩,处处都要钱,他们不得不省着花。反观徐二郎,他就没这个顾虑,这让几人多少有些眼红。
徐二郎扫过几人的表情,苦笑一声回道,“我和平西侯是出了五服的远亲,承蒙平西侯不弃被安排住在府里,自然是感激不尽。只是到底是借住,且我这身份也尴尬,便不好多提及。又诚恳的说,“润之实在不是有心隐瞒诸位,而是情非得已,有劳几位千万别因此介怀,小弟这厢给大家给赔个不是。”
宿迁刚才话一出口就后悔了,觉得自己给徐二郎惹了麻烦。可说出口的话泼出去的水,想收也收不回来。他还担心徐二郎会拉仇恨被人挤兑,好在徐二郎应对得当,当下立刻开口打了圆场,又举起茶盏歉意的对徐二郎敬了一下,此事算是过去了。
望仙楼渐渐热闹起来,来自齐朝各个地域的学子也逐渐汇聚到这里。
如同朔州的状元楼一样,望仙楼在京城中也颇有名声,是多数举子渴望住宿的酒楼。
一来是因为此处地界好,距离贡院近;二来风水好,据说好几届状元和探花都曾在这里住宿;最后最关键也最重要的一条是,老板会营销但凡最后成绩在一甲的学子,老板都会退回这段时日在酒楼所有的花费。这就吸引来无数囊中羞涩,或是志存高远之辈。当然,更有许多投机者住入其中,这就使得这里人员混杂,但从另一方面说,也是打听消息的好去处。
徐二郎几人坐在这里片刻,就听到不少人在议论今年上榜的热门人选。其中多数有名望的子弟都是江南学子,再有就是京城国子监的学生,再不济也是齐朝远赴盛名的几大书院的学子。而对于地处偏僻如西南、西北等地的学生,众人普遍不好看,甚至连提及都不屑。
宿迁许久后出声,自嘲道,“想我在朔州也是能排的上名号的人物,不想来到京城,才知道什么叫做井底之蛙。与之前被众人提及的几位少有才名的学生相比,我这点成绩真是不值得一提。亏我还为此沾沾自喜,如今想来实在惭愧。”
几人中连学问最后的宿迁都被如此打击,其余几人更不用说。
他们垂头丧气,虽然没有说出口,但是听着隔壁桌江南学子发表对时政的新看法,以及他们对书中一些常考知识点表达自己的新见解,他们如丧考妣,遭受到生平最大打击。
他们发现,那些人说的很多东西他们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很多他们提到的辩驳证据,他们更是陌生。
………………………………
105 旧人
那些同行的学子面色青青白白,如遭晴天霹雳。
宿迁面色也有些凝重,只是他虽张狂,心胸也是真的开阔。他也深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所以虽然被打击到,也很快恢复过来。他心里有落差,此时也还能抱着学习的心态,仔细听旁边那桌学子的讨论,学习着什么。
这几人神情都有些不对,反观徐二郎,就好像没有意识到他们这些西北的学子,和江南文风昌盛之地出来的举人之间的差别似得,依旧悠悠然的倒了茶来喝。
他本就长相英俊,举止清雅贵气,一身青衣愈发映衬的整个人缥缈似下凡仙,那不骄不躁的姿态,看到人眼热。
有一个同桌的学子就感叹道,“想来润之贤弟此番科举有大把握了。”
徐二郎轻笑着摇头。
他真的就是来陪跑的,只是他有钱夫子做先生,也从钱夫子本人的才华横溢上,认识到江南之地的秀才比西北的举人含金量还要高这个事实。他已经充分认识到两方的差距,有了心理准备,所以此时虽也有怅然,那种心绪却是一闪而逝。
徐二郎简单解释两句,宿迁就道,“地理原因造成的风气,这也是没有办法。江南物产丰饶,人杰地灵。反观西北,除了贫瘠就是干旱,早先大多数人家连饭都吃不上,养家糊口都是问题,又那里来的闲心去科举取士,谋求功名?”
一桌人俱都心有戚戚,却也没再说什么。
他们就这般喝着茶水在望仙楼坐了一上午,收集了不少需要的信息,随后又一道用了午饭,才各自离去。
徐二郎和宿迁自然是一道走的,两人还准备去书肆买些往年的试题。
这样的试卷有心人都会收集,所以要购买并不困难。
两人很轻易买到了需要的东西,随后又经掌柜的推荐,购买了据说由几位大儒共同出题,押题率很高的几份试卷,才一起去了宿迁租住的院子。
当天下午两人就在院子里刷题,论证,倒也得趣。
天将黄昏时,宿迁吩咐下人去街上买几个菜,顺便留徐二郎在这用完晚膳再走,却被徐二郎拒绝了。
“今晚还有要事,咱们择日再聚。”
“也好。”
徐二郎回到平西侯府时,天色已经黑透了。
他换了一身衣裳,喝了茶润了润口,才问墨河,“世子可回来了?”
“还没有。”墨河回了一句话后,没等来徐二郎之后的问话,便迟疑道,“天色已晚,公子先用晚膳吧。等用过晚膳,说不定世子爷就回来了。”
“……可。”
徐二郎用过晚膳,前边正好有人来请,“世子爷从京郊大营回来了,听说润之公子在府里暂居,特意派小的来请您过去一叙。”
“前边带路。”
平西侯世子年约二十七、八,他如同平西侯一样,生的威武高大,眸光深邃如电,看着英气逼人。但他到底还年轻,身上远没有平西侯身上的威压和气势,不会让人敬畏。
但即便如此,眼前这个年轻人也是英伟不凡的,远胜过许多徐二郎早先见过的武将世家的子弟。
平西侯世子徐文浩见到徐二郎便躬身给他行了一礼,徐二郎连忙错身避过,“世子万万不可,草民一介白身,当不得世子如此大礼。”
徐文浩双眸微红的道,“当得,你当得!你是徐翱的兄弟,便是我的兄弟。之前……徐翱为救我丧命,我有心送他最后一程,无奈当时匈奴大军未退,我不敢稍离战场。之后父亲因丢了城池的缘故,被圣上下旨速诏回京。我作为父亲亲子,虽没有同罪,却也在被监押的诸人中,久久不得脱身自由。好在父亲简在帝心,圣上之后虽然剥夺了父亲兵权,却没有将我一撸到底,又有父亲运作将我安插在京郊大营当差,旬月才有一日假期。我有心前去平阳镇祭奠你兄长,无奈平西侯府如今仍旧被众人监视着。我倒是不担心自己无故外出被人弹劾,只是怕再牵连了你们一家……”
徐二郎垂首静听着,等徐文浩说完了,才抬起眸子对他拱拱手道,“世子一片诚心,兄长泉下有知也只会欣慰。世子不必因我兄长一事愧疚难安,兄长救你是本分,亦是情谊,想来即便世事重来,兄长还是会如此做。”
徐文浩双眸闪烁着几点泪光,他背过身去,似乎有轻微的哽咽声从他身上传出。片刻后,徐文浩恢复平静,又转身过来和徐二郎说,“我与你兄长同时到父亲帐下效力,情投意合,如同亲生兄弟。如今他又因救我而亡,我便替他照看父母亲人。二郎,你小我几岁,今后便以兄称我,我会代你大哥好生照应你。”
稍后徐文浩又问及徐父徐母的事情,问及两人身体可好,可有搬来京都居住的念头,以及徐翱的妻儿现状如何——不同于平西侯夫人所有事情都尽在掌握的做法,徐文浩到底是男子,且是被作为继承人教养长大的世家贵子,他所关注的都是男人在外边的大事,后宅和女人家的事情,他素来是不在意的。
至于徐翱的妻儿,他也没有特意关注过。只是知晓他父母尚在,兄弟出息这些基本的信息罢了。
他没有过度询问,平西侯夫人也没有详细说明,这就导致了徐文浩信息断层,对徐翱妻子和离归家,几个孩子被抛弃一事完全不知情。
徐二郎冷不丁听他如此问,又见他双眸澄澈,明显对此事毫不知情,斟酌后还是将实情说出。
徐文浩登时大怒,一掌拍在书案上,差点把书案拍的粉碎,“欺人太甚,真是欺人太甚!二郎,你大哥的遗孀改嫁到哪家去了?我听你那意思,那人家也是做官的,可是京城人士?”
徐二郎漠然道,“世子不必动怒。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谁也管不住。更何况就是留得住大嫂的人,也未必留不住她的心。再来确实是大哥先背离誓言舍她而去,她和离改嫁也在情理之中。家中几个幼儿也接受了此消息,对吴氏不再在意,世子就不要追究了。”
徐文浩还是咽不下这口气,可徐二郎既如此说,他还不好再询问什么。只能默默把此事吞下,心中却在估量,看来要派人打探打探此事。
两人又交谈了片刻,徐文浩想到什么,从袖笼中取出一只穿着两只狼牙的颈链。徐二郎见到此物神情登时一变,“大哥。”
徐文浩道,“先前只找到了大郎随身的佩剑和刻着名讳的木牌,谁知最后打扫战场时,底下的士兵又寻到这个。我记得清楚,这是你大哥一直随身佩戴的东西。”
“是。”徐二郎声音沙哑的道,“那狼王还是大哥在十五岁奔赴战场时猎杀的。大哥以为杀死狼王是个吉兆,便将两颗狼牙串成项链,作为护身符带在颈上。”
他颤抖着手从徐文浩手里接过项链,将两颗狼牙攥在手里。那两颗狼牙上似乎还有大哥的体温,让徐二郎越发心悸。
之前寻到的大哥随身的佩剑和木牌都各有安置。木牌连带着大哥几套衣衫埋入了衣冠冢,佩剑则作为遗物,留给了长安和长平。如今还有这意料之外的狼牙……徐二郎珍而重之的将狼牙放入袖带,拱手向徐文浩道谢。
离开徐文浩的院子后,徐二郎一边往暂居的院子去,一边想着徐文浩和平西侯的许诺。
——之前大哥战亡,平西侯除了派人送来大哥的遗物外,还许诺给徐家所有人一个前程。尤其是大哥的嫡子长安和长平,不管两人是要从军还是科举,都会给两人安排最好的仕途。包括几人的婚嫁往来,他们也全部包办负责。
这算是很有担当了,可惜即便如此,又怎能抵得了几个孩子的丧父之痛?事后的弥补不管做的多好,几个孩子心中的伤疤已经留下,就再也消不去了。
隔日徐二郎又与宿迁会面。
宿迁已经打听好今年的主考官和副考官,这些都将是诸位学子的座师,他们更是掌握着此番会试的生杀大权,所以知晓他们的喜好至关重要。
宿迁探听好了消息要和徐二郎分享,徐二郎便过去他所在的小院寻他。
宿迁目前租住的小院环境虽好,却很荒僻,即便如此也花了他一大笔银钱。不过在科举之时能够租住到这样的院子已经很不容易了,银钱反倒是这时候最不需要计较的东西。
去往宿迁租住的院子时,徐二郎无意间撩开马车帘子往外看了一眼,结果就在一家卖首饰的朱翠楼前,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徐二郎以为自己眼花了,事实上并没有。
墨河吞吞吐吐的在外边张口,“公子,我似乎,似乎……”
“嗯?”
“属下看到之前的大夫人了。”
“嗯。”
墨河不再作声,徐二郎冷眼看着那个明显不少,小腹隆起,状似有孕在身的妇人,心潮有一瞬间的涌动,却又很快被他压了下去。
他像是没有看见朱翠楼前的人,又像是没有听到墨河的话,只是冷冷的吩咐道,“继续往前走。”
“是,公子。”
:。:
………………………………
106 答题
春寒料峭,科举当天冷的人浑身发抖。
徐二郎常年习武,身体健壮,倒不至于惧怕这点风寒,可前来科考的诸多举人明显不这么想。
他们看着暗沉的天色愁眉苦脸,唯恐老天爷一个不高兴就下一场小雨,或是一场小雪,那才真是让人欲哭无泪。
读书人普遍身子孱弱,即便没个病痛,身子也不会比正常年轻人爽利到哪里去。所以此时被彻骨的寒风一吹,他们一颗心真是拔凉拔凉的。
徐二郎穿着斗篷和宿迁站在角落的位置,这里避风,一点不冷。两人一边说着闲话,一边看着墨河和宿迁的小厮排队到哪里,好及时过去将他们从队伍中替换出来。
宿迁这次准备的非常充足,他也是吃够了上一次秋闱的教训。所以此番春闱时便在市井中,打听了不少在贡院中避寒保暖的方法,具体如下:
身上穿的衣物的布料要厚实,若是家境允许,可以将皮子仔细削过后,找手艺精湛的绣娘做成衣衫穿在身上。保暖不说,还抗风。
炭火这东西在贡院中是限量的,没办法多带,那取暖就要另外想办法了。可以带些实心的铜球或鸡蛋,小心的埋在炭火中,等火焰不旺或是身上发凉时,好将铜球或鸡蛋取出藏在身上取暖。
若是不觉得有损颜面的话,还可以带个汤婆子进去。当然,这个想法的可行性非常低,毕竟学子都要颜面,也唯恐这举动成了黑历史,以后在官场上被人讥讽嘲笑。他们更担心此举被监考官知道落了坏印象,绝了此番科举上进的可能。所以这办法真的只有非常非常不得已时,才能拿来使用。
除了这些外,吃食等物也要特别注意。防止风寒的药是一定要带的,姜片等物也不可或缺,而之后九日在贡院中最好吃大补暖身的东西,将体力保持在最佳状态。冻成快的羊汤无疑是其中翘楚,吃的时候用小锅煮开,将饼子掰碎了放进去,就是一顿美味。
宿迁正和徐二郎嘀咕着他都携带了什么东西,就见徐二郎用下巴示意了他一下,“走了,轮到我们了。”
宿迁看过去,就见再有三两个人就检查到墨河和他的小厮了,赶紧过去将人替换下来。
负责搜身的差役见状只是抬头看了他们一眼便移开视线,显然是见多了这样的操作,已经见怪不怪。
进了贡院徐二郎和宿迁就分开了,两人一个往东边,一个往西边,并不同路。且贡院中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禁止学子喧哗和说话,所以两人只是眼神交流了下,便各自寻找各自的座位去了。
徐二郎这次被分派的位置不错,号房却不好。正头顶和背后都有一个大窟窿,冷风循着空隙钻进来,吹得人浑身发凉。
如今还没到科考时间,学生也还在进场。徐二郎便站起来看了两个漏洞,琢磨着怎么把它们堵上。
四下观察一下,号房的所有物品尽收眼底,这里只有一张不足三尺的单人床榻,还有一桌一凳,以及一床单薄的被子,用这些东西修理号房明显不科学。
徐二郎想了想,还是认命的从拎进来的篮子中,取出几根树杈,以及一块不大的油纸布。
不管是树杈还是油纸布,都不属于考试禁带物品,只是因为这些东西太“穷酸”,所以一般考生也想不起来携带。
徐文清却是在考试前夕,特地给徐二郎送来了这几样“宝贝”。据他所说,京城贡院的号房年久失修——不知道是户部就缺那几两银子,还是朝廷觉得这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更能磨练考生的意志,更能择出符合大齐需要的官员。所以尽管每次科举前都有不少御史上书修贡院,一年年下来,贡院还是原来的老样子,更甚者比之之前更破旧了。
说句不怕外人嘲笑的话,京都的贡院还比不得贫民百姓家的茅草房。
毕竟茅草房还能好好修理,还能不漏风雨。可贡院的号房就不一样了,你没工具材料修,而分给你的号房十有八九都是破旧的,哪能怎么办呢?没办法,只能生受着彻骨寒风,熬着呗。
徐文清一番好意,徐二郎自然收下了。不仅如此,他还给宿迁去了信,叮嘱他“以防万一”。如今尚且不知道宿迁那里的情况如何,他这边却要把备用的东西用上了。
号房前边站岗的士兵就这样眼睁睁看着徐二郎,轻松的用油纸布糊住漏风的孔洞,然后轻而易举将几根树杈插在了油纸布周围固定,窟窿瞬间被堵住了,士兵瞠目结舌。
还可以这样操作?
都把孔洞糊住了,那他们这些站岗的差役,还怎么看这些举人老爷出丑取乐?
唯一的乐趣被“没收”了,差役拉着脸,不高兴。
徐二郎将两个洞都堵住,号房内顿时暖和多了。虽然还是能感觉到丝丝凉意跑进来,但总比大洞敞开来的舒坦。
他忙活完将剩余的一根树杈顺手丢进科考用的篮子里,结果一抬头就见差役虎视眈眈的瞅着他。
徐二郎顿了顿,拱了拱手问道,“可是我的做法有所不当?”
那差役瓮声瓮气道,“没有。”
“如此就好。”
“……”
天色渐渐黑沉下去,徐二郎拨动炭火,放上小锅,将冻成快的羊汤取出一块丢进锅里,开始准备晚餐。
扑鼻辛辣的香味儿扑面而来,徐二郎神情变得愉悦几分,随后又掰碎了饼子丢进去,就这小锅中的食物吃了干净后浑身都暖和了,这才躺在榻上休息。
虽然已经发了试卷,然夜里更加森寒,稍有不当就会得风寒。况且不养精蓄锐,白天精力不济,还影响答题,有些得不偿失。所以,还是先睡吧。
他吹熄了蜡烛,阖上了双眸。脑海中却不住的想着试卷上的试题,琢磨着从何处着手答写比较好些。
天将亮时徐二郎睁开眼,他起身快速穿戴收拾好,又用青盐漱了口后,来不及吃东西,便趁着这会儿神台最为清明,开始磨墨答题。
此时不少考生都起来了,桌案上都点起了灯。他们一边冻得倒吸凉气,一边还得小心照看着蜡烛不要熄灭,又要招呼好不让烛泪滴落在试卷上,有些手忙脚乱。
徐二郎没这个烦恼,他目力惊人,不点灯也能将试卷看清楚。更何况前方就有差役执着火把在监察考生的一举一动,左右两侧的考生也点亮了蜡烛准备答题,他眼前亮堂的很,完全不需要点蜡。
舒尔几道咳嗽声传来,整个考场都静寂了几分。
才第一天就有考生耐不住风寒有了咳症,这真是给众人敲响了警钟,让诸人愈发谨慎,点起炭火取暖的时候,尤且担心被冻坏身子,真是恨不能将棉被也披在身上。
贡院中寂静无声,只有笔触在纸张上摩挲发出的沙沙声作响。
徐二郎昨晚已经想到了破题的思路,如今下笔如有神助,答的很是顺利。
这一天平静无波的过去了。
翌日阴云退散,太阳从乌云后一跃而出,整个天空终于放晴。
考场中传来考生们大喘气的声音,显而易见这两日的严寒给众人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如今好不容易天晴,实在是个好兆头。
徐二郎的心情已经很平稳,答题答的也周正稳妥。
前两场他觉得还算顺利,不想到了第三场考试时,笔迹却凝滞了。
首题:汉隋以来兵制,以今日情势证之欤。①
次题: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②
三题: 今欲使四海之内,邪慝不兴,正学日着,其道何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