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风流之铁血兵王-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杰摆摆手,沉声道:“诸位,先帝曾经说过,与士大夫共天下,这句话,朕不是很认同,朕要说的是,朕与天下人共天下!这大明的天下是所有人的,是所有汉人的!是太祖皇帝筚路蓝缕,带着一众先烈从蒙古鞑子手中抢回来的!天下每一个心怀大明的人,都是这大明的主人!你我君臣,更是包括哪些黎民百姓!朕就是要让天下人知道,凡是以家国天下为先的,朕绝对不会亏待他!绝对不止是这些浴血奋战的将士!”
“皇上英明啊!”
朝堂之上再次响起了颂赞之声。
朱杰摆摆手,接着说道:“以家国天下为先,说说容易,做起来何其之难?有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国,对,也不对,不对的是,这中国依旧是喊人的中国,对的是,咱们汉人的脊梁却是断了,没有了脊梁的汉人,那还是汉人吗?范文正公有言,先天下之忧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泱泱中华大汉精英的胸襟与梦想;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是岳王爷代表的将士们的风骨与精神;但是现在呢,我们汉人的胸襟呢?我们汉人的风骨呢?都已经被打断了,前朝还有左光斗等先贤们独撑孔孟学问的大旗,现在呢?你们看看,满朝的文武,还有几个有前人的风骨?我们汉人依旧是这片土地的主人,然而,我们祖先给我们的精神与风骨,给我们留下的钢铁脊梁断了!看看北京城中那些奴颜婢膝的逆贼、奸臣,哪一个还配做汉人?看看陈演,看看张四知!且不说这些人。宪之!”
人群之中的史可法心头一惊,连忙站出来躬身道:“皇上,微臣在!”
“宪之,左公光斗是你的坐师吧?”
史可法心头有些激荡,从皇上这里作为文人风骨的代表被拿出来点赞,那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自己的恩师将会被高高的供奉在庙堂里了!
“回奏皇上,左公正是微臣恩师,恩师待微臣天高地厚之恩,不敢或忘!”
朱杰摇摇头,答道:“宪之,你现在可是左都御史了,执掌监察部,风闻奏事,为什么让你执掌监察部?一则因为你清正耿介,二则就是因为左公的关系,然则,你清正不假,身上却是少了左公的那份担当!东林党从数十年前到现在,已经变了,当年的东林先贤,以家国天下为己任,与阉党势同水火,视死如归;现在的东林党人,却是只知道为了一己之私,党同伐异,原来是党而不群,如今却是群而不党了;实话说,他们太令朕失望了,即便是你史宪之也只是洁身自好,独善其身而已,你们的担当呢?你们的风骨呢?朕一手调教出了徐一帆、秦牧风与查栓,甚至十万天威军精锐,别的不说,这岳王爷留下的精神已经接续上了;宪之,这满天下的文人能不能恢复自两汉晋唐以下的那份傲骨,那份胸襟,可就看你们的了,左公等先贤英魂不远,你们可不要让他们失望!”
史可法心头大震,这番话,那可不仅仅是勉励了,还有责难的意思在里面,不是针对自己一个人的,而是针对所有人的,皇上对于所有的文臣,都不满意啊!皇上出身行伍之中,几年的时间,就将天威军打造成了百战精锐,军纪之严,两百年来,都无出其右者,连戚少保的戚家军都要瞠乎其后,现在他要整顿文人集团了,要给这些文人召回晋唐以来,文人们的那份胸襟与风骨!
“皇上,臣等惭愧,臣等万死!”
不光是史可法,庙堂之上的所有人都跪倒在地,满朝堂上连孙传庭在内,都是文臣,哪里有几个武将?这一帮子打下来,那可是很重的,众人都知道皇上眼里,史可法与李岩那是最得宠的几个人,如今对于史可法都有些疾言厉色了,更遑论其他人?
“起来吧!”
朱杰答道:“没有万死,人只有一死!朕不是寡恩薄情之人,最希望的就是与诸位臣工能够君臣同心,谱写一段君明臣贤的佳话,只要诸位用心国事,一心为公,日后凌烟阁上,少不了诸位大人的名字,青史之上同样少不了诸位大人的名字。一句话,你们不要辜负朕,朕也绝对不会辜负任何一位臣工,当然这之前,我们要先将满洲鞑子给赶跑了才行,大明的江山没了,那所有的允诺都是一句空谈!”
“皇上!”
正在朱杰继续想要接着说时候,李岩站了出来,躬身奏道:“启奏皇上,如今奸佞邓贤等人都已经伏法,朝堂之上都已经平静下来了,然而,民间的动荡,却是远远没有平静下来呢,如今最重要的是先将人心、民心稳定下来,特别是那些永兴银行的储户们,都在担心自己存入银行的钱财会因为社稷动荡而化为乌有,皇上,我们必须要尽快将这民间对朝廷的信心给建立起来才是!”
朱杰没好气的瞪了李岩一眼,自己说的正在兴头上的时候,被你小子泼了一盆冷水,这个时候,必须要激励朝野上下的信心,这不是我正在给这些人打强心针吗?如果朝堂上的大佬们都没有信心,你让民间的老百姓们哪里来的信心?
“李岩大人,这个问题还能难得住你?你不是最擅长鼓动人心么?”
朱杰随口答道。
李岩脸色一白,无奈的摇摇头,这个皇上,这里是朝堂啊,不是后宫,更不是臣的家中,你是一国之君了,不是随时称兄道弟的朋友了,说我擅长鼓动人心,如果换一个皇帝,只怕下面的这些臣子们用不了几天就会往死里参劾我,直到要了我的小命为止!
(本章完)
………………………………
第六百四十九章 还有什么比大捷更振奋人心?
“皇上!”
李岩有些急了,急声叫道。
朱杰也有些醒过味来,这是在朝堂上,不是在李岩的府上啊,自己这话说的可是有些过分了。
“呵呵!”
朱杰讪讪的笑道:“爱卿,不要在意,这个,朕是说的高兴,一时失言了,还请爱卿勿怪!”
朝臣们一阵无语,这个皇上什么都好,就是这个嘴巴,太能说了,先帝在时怎么没有让他当左都御史?真的是屈了才了啊……
朱杰站起身来,昂声道:“如今民间人心还是过于浮动,想要安定民心,那就必须要让百姓看到朝堂君臣们的信心!朕这里已经准备好了!”
李岩连忙问道:“皇上,臣等洗耳恭听!”
朱杰笑道:“这还不简单?天底下,难道还有什么比胜仗更能鼓舞人心的事情呢?昨日深夜,高杰大人就直入皇宫,送来了前方的战报。秦牧风连上两道捷报,第一道,秦牧风率领南京右镇精骑,三日时间,突进四百里,从宿迁赶到了兖州府,一日一夜之内,连下滕县、济宁、兖州,击溃方大猷麾下抚标营数千兵力,生擒方大猷,截获了两百多万两白银,一百多万石粮食;兖州府十几个州县,三日之内,尽皆收复;秦牧风率军继续北上,直扑东昌府,于东昌府运河之畔,突袭渡河的清军援军,与刘泽清的山东镇以及谭泰的正蓝旗精骑两万多人决战,三战连捷,刘泽清麾下的两万山东镇叛军尽数被歼,连刘泽清都被击毙在东昌府之下!谭泰正蓝旗主力精骑遭受重创,已经退守运河东岸了,东昌府已经再次收复,泰安府与青州府震荡,我军气势如虹,山东尽皆收复已经指日可待了!”
什么!
朝堂之上,所有的官员都震惊了,满脸的兴奋,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啊!从进攻滕县,到拿下东昌府,仅仅用了七八天的时间,兵进神速,兵进神速啊!
“这!这!皇上,这是真的?”
蒋德璟的胡子不住的颤抖着,自从自己出仕以来,到现在已经四十年了,四十年来,除了宁远大战之外,大明对满洲还从来没有取得过如此压倒性的胜利呢,更何况是在野战之中击溃了对手!这几乎是百年难遇啊!
朱杰点点头,将两份奏折递到了蒋德璟与孙传庭的手里,笑道:“这哪里有假的?秦牧风那个小子从来都不会说谎,心里连屁都藏不住一个,大胜,实打实的大胜,而且是连战连捷!”
“果然!果然是大捷啊!前所未有的大捷!”
蒋德璟兴奋的大叫道。
前几日,徐一帆也曾经取得过大捷,不过总体的战局,清军还是有些被动,毕竟大名府丢了,彰德府也丢了,甚至连东昌府都给丢了,秦牧风就不一样了,大胜,彻底的大胜,收复失地啊!
孙传庭的胡子都翘起老高来,特么的,知道秦牧风这个混小子能打,没有想到,竟然这么能打啊,仅仅率领着一个南京右镇而已,这可不是天威军的精锐,竟然能够在短短的数日时间,就连续收复了兖州与东昌府!特别是东昌府啊,这可是山东与直隶的纽带,东昌府一丢,整个山东就与直隶被完全割裂开来了!大军随时都可以东进,收复整个山东,而且占据了东昌府,那在大名府盘踞着的清军主力,就已经陷入了南京右镇与天威军的夹攻之中了,哪怕是多铎再厉害,现在也要急的跳脚了吧!
“臣等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皇上洪福齐天,是国家之福,是社稷之福啊!先帝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啊!”
首辅蒋德璟当先跪倒在地,高声喝道,早已经泣不成声了!
随后,所有的朝臣们都跪倒在了地上,山呼万岁!
毫无疑问,现在的朝堂太需要这样的大胜了,太需要这样酣畅淋漓的大胜了!不得不说,皇上太有先见之明了,早在一年多以前,就向先帝请命前来南京整顿南直隶军务,历经一年的时间,方才将南京十四卫整顿成为了南京三镇,如果不是有这先见之明,没有南京三镇,现在仅仅凭借着天威军,只怕朝廷就更加被动了!
朱杰摆摆手,笑道:“好了,都起来吧,什么朕洪福齐天,这都是三军用命,将士殒身不恤所致,没有秦牧风,没有南京右镇,这山东两府之地如何能够这么快被收复?朕坚信只要君臣一心,满洲鞑子早晚会被我们赶出山海关,不,朕要将他们赶到极北苦寒之地去喂北极熊!孙爱卿,传旨,将方大猷与刘泽清的人头,尽数挂在南京城头之上,昭告天下,但凡逆贼贰臣,这就是他们的下场!”
“臣遵旨!”
孙传庭答应道。
朱杰接着说道:“舒信琛,立即派出南京左镇,前往扬州,迎接原来滞留在山东运河之上的所有漕运税赋,嘿嘿,连山东各级官员贪墨的银两,再加上水银,两百多万两呢,还有一百多石粮食,这可是一笔不小的钱粮呢!有了这些钱粮,再加上抄没掉邓贤诸家的家产,今年一年,我们国库就再也不用担心战事的钱粮了!”
“臣遵旨!”
舒信琛连忙答应道。
山东大捷,山东大捷!只要将这个捷报在南京城张贴出来,那整个南京城乃至南直隶的民心就将都要稳定下来了!
“李爱卿,有了这张捷报与方大猷、刘泽清的人头,想必这民心可以安定下来了吧!”
朱杰向着李岩笑道。
当然可以安定下来了!归根结底,这些人就是害怕清军继续南下,一直打到南京城,那大明国祚断绝,永兴银行也难逃厄运,存入的银子就全部打了水漂了,可是现在打了胜仗了,而且是难得的大胜,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了!
李岩连连称是,皇上办事情向来是这样滴水不漏,谋定而后动!
“诸位臣工,朕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永兴银行!”
朱杰沉声道,“这永兴银行,是朕在先帝的支持下,在北京城筹建的,就是为了为朝廷战事筹集钱粮,平日里没有战事,自然是用不到他,可是一旦大战连连,国库岁入跟不上了,那朝廷就可以随时从永兴银行抽调银两,以解燃眉之急,无心插柳柳成荫,现在的永兴银行已经不是当初吴下阿蒙了,今年一年下来,永兴银行的盈利将会不低于三百万两白银!”
(本章完)
………………………………
第六百五十章 皇上的恩典
嘶!
众人无不倒吸一口冷气,一个银行啊,盈利竟然能够达到恐怖的三百万两银子,要知道,大明朝除了南直隶之外,只怕没有哪个省的税赋能够超过三百万两呢!也就是说一个永兴银行的利润就已经超过了大明朝绝大多数省份一年的岁入了!
太恐怖了!
更可怕的是,皇上名下的产业,可不仅仅只有一个永兴银行,当初那个游仙居,同样是日进斗金,甚至都不止一两斗,除了这些还有这两年筹办的矿山等产业,如今哪怕是游仙居毁在京城,每年皇上的收益,都是相当的可怕,论到打仗皇上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论到经商,同样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除了生孩子之外,你说,她还有什么不擅长的?
朱杰沉声道:“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影响,那就是京城沦陷,前期永兴银行贷出去的银子,都难以收回来了,不然的话,只怕利润更高。”
这个是自然的,毫无疑问,不少借贷,因为战乱,就只能认赔了;当然,也有好多储户因为京城沦陷,大量的储银失去了主人,,不管怎么说,这三百万两银子的利润也是够令人瞠目结舌的了!更何况,这绝对不是利润最多的时候,一旦将满洲鞑子赶出山海关,大明进入全盛,实现了中兴,永兴银行的利润还会增加,甚至翻倍都说不定!
“俗话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朕要那么多的银子也没有什么用,甚至也用不了这么多的银子,所以朕打算将永兴银行一分为三,其中三成股份交由户部统管,永兴银行每年红利的三分之一,上缴国库,其中一成股份归皇室所有,一成红利每年上缴内孥;其余六成股份,两成留给兵部,代天下各镇军兵掌管,用于抚恤国家勇士;其余四成,朕将其分成五千股,每股合银一千五百两,由朝堂之上的臣工们认购,每年可以凭借手中股份认领分红,永兴银行存在一日,诸位臣工就可以凭借股份领取一日的分红,算作诸位臣工贴补家用了……”
一年利润三百万两白银,四成,那就是一百二十万两银子啊,不错,一些勋贵甚至豪富家中产业,不止一百二十万两,甚至数百万两,乃至千万两的也许都有,但是那都是百十年来的积累所致,一年时间要挣到这么多的银子,恐怕都还没有这个本事呢!
哪怕是就是得到其中百分之一的股份,一年也可以得到一万两千两的分红啊,只需要五十股而已,七八万两银子,用不了几年时间,那就赚回来了!剩下的时间,那可就都是白赚的了!
恩典,这是皇上给下的恩典啊!
“臣等谢主隆恩,臣等谢主隆恩!”
已经有一部分大臣等不及了,一回到自己的家中,那就准备银子,购买永兴银行的股份!
朱杰摆摆手,答道:“且慢着,吴兴、吴德权等几位侯爷,在永兴银行困难之时,出手仗义相助,倾尽家资,帮助永兴银行,朕自然也要投桃报李,几位侯爷借给永兴银行的银子,只要他们愿意,可以优先认购永兴银行的股份,朕允许他们一千二百两一股认购,上限为一千股,其余四千股,留给诸位爱卿自由认购,不过,因为股份数量所限,没人认购不得超过一百股,当然,这些股份可以在诸位爱卿之中,任意流通买卖,朕不会干涉!”
任意流通买卖?做梦去吧,众人只会嫌自己认购的少了,哪里会嫌认购的太多了?还要拿出去买卖,傻子才买卖呢,这可是真正财源滚滚啊,只要大明朝一日不倒,自己买了股份,那就可以坐等着收银子了!
羡慕,别的不说,羡慕吴兴等人啊,人家才是真正的最大的利益获得者,就是因为在关键的时候出手,一口气拿出了两三百万两银子帮助永兴银行,就可以一优惠的价格认购一千股,七家侯府,那就是每家都有一百多股可以认购,要知道其他人最多认购的数量都不能超过一百股的,不在于其中数量的差距,而在于皇上的态度,未来,这几家国候只要不是谋逆犯上,那绝对是世代荣华了!
“皇上,臣马士英有本上奏!”
马士英突然站了出来,高声说道。
“马爱卿!何时来的京城?朕记得没有诏你入京吧?”
朱杰稍稍有些错愕,问道。
马士英躬身道:“启奏皇上,臣此次是因为押运家族银两如今存入永兴银行方才来到的京城,而且南京城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臣身为庐凤总督,拱卫京师安全,重任在肩,臣不敢怠慢,率领一支精锐,保护左右,以防不测!”
朱杰点点头,问道:“马爱卿,你又和本奏?”
马士英沉声道:“启奏皇上,此次臣存入永兴银行的银两,并不是臣家中的银两,臣家中的存银早就已经存入永兴银行了,这次存入的都是江南名士阮大钺府中的银两,他得知永兴银行遭遇到了困境,将自己的全部身家都存入了永兴银行,忠义之心可嘉,臣请皇上能够予以褒奖……”
阮大钺?
朱杰皱皱眉头,这个人在历史上可不是什么好玩意儿,名声烂的很的,好像曾经依附过阉党……
“蒋公,你是首辅,马督师所言如何?”
蒋德璟脸色一沉,沉声道:“皇上,臣以为不妥,阮大钺为人反复无常,品行不佳,更曾经依附阉党,先帝在日早有定案,不宜诏其出仕……”
一旁的马士英不满道:“阁相,士别三日,当官目相看,年轻十分,我们有谁没有荒唐过,又有几个人能够像左公那样刚正不阿,勇斗强权?魏阉权势滔天之时,哪一个不退避三舍,整个朝中除了孙阁老之外,无人能直缨其锋!再则,阮大钺之所以依附魏阉,不也是东林党当时逼迫过甚吗?左公当年欣赏他,要将他提拔上来,偏偏赵南星等人全力打压,代之以魏大忠,嘿嘿,东林党内斗,让人家遭殃,算是怎么回事?”
额……
蒋德璟登时无言以对,连一旁的朱杰都有些瞠目,没有想到,这个阮大钺当年还是左光斗的弟子!自己刚刚将左光斗捧上神坛啊,这个他昔日的弟子弃之不用?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本章完)
………………………………
第六百五十一章 找皇上讨饭去
“宪之,这阮大钺真的是左公的弟子?”
朱杰看向了史可法,问道。
史可法点点头,答道:“启奏皇上,确实如此,阮大钺初入仕途,得到了恩师与高攀龙大人的赏识,想要提拔他入京,担任吏部给事中,当时赵南星与杨链与恩师不睦,极力反对阮大钺,转而推荐魏大忠上位,彼时正是魏忠贤当位之时,阮大钺得到了魏忠贤的力挺,方才如愿以偿,阮大钺因此对魏忠贤感恩戴德,自此与东林党划清了界限,转而投入魏忠贤的麾下……”
朱杰微微点头,马士英本来就曾经提过一次,推荐阮大钺入朝,只是同僚阻拦未能如愿,现在在这个档口上再次提了出来,借着自己褒奖左光斗的时机,而且还在永兴银行困窘之时出手相助,自己倒是不便再拒绝阮大钺了。
“既然与左公有此渊源,而且还在朕有困窘之时,甘心效力,朕也不能不加以委用……”
蒋德璟急声道:“皇上,这、这不太好吧?毕竟阉竖一党,是先帝钦定的啊……”
朱杰摆摆手,答道:“蒋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便是阮大钺当初依附阉党,也不过是无奈之举,不然的话,岂不是成了东林党内耗的炮灰?而且先帝虽然英明,然则也不是算无遗策,终究也有疏忽的时候,不说,阮大钺,卢象升一事,朕也要提出来呢!先帝在这件事情上,是亏欠了功臣的,朕不能视若无睹!”
蒋德璟还要说话,朱杰摆手道:“算了,蒋公就不要再劝谏了,我记得如今礼部右侍郎还有空缺吧,传旨,诏阮大钺入京,出任礼部右侍郎,望他日后能够忠心国事,朕自然不会亏待了他。正好,卢象升的事情,今日也解决了吧?当年巨鹿一战,卢象升为杨嗣昌、高起潜所害,精兵尽皆被调走,卢象升率领老弱残兵,与清军决战,依旧是死战不退,想想卢象升一生,功勋无数,战死沙场,以身殉国之后,竟然都不能得到朝廷的封赠,岂不是令天下忠勇之士寒心?”
众人尽皆默然,当年杨嗣昌权势滔天,高起潜也是皇上的亲信,卢象升死后,朝中的臣子们自然是慑于杨嗣昌的权势,不敢仗义执言,卢象升实在是特么的冤死了。
“启奏皇上!”
孙传庭沉声道:“阮大钺之事,臣知之不详,不便置喙;然而卢象升一事,臣却是要说上几句!”
朱杰点点头,答道:“说吧。”
孙传庭答道:“皇上,先帝在日,臣与卢象升、洪承畴共同领军,围剿各路农民叛军,与卢象升常年一同共事,卢象升大人忠勇为国,自从统军到殉国,十二年间,百战百胜未尝一败,可谓是岳武穆重生,天雄军所到之处,农民军望风而逃,哪怕是当初面对清军入寇,只要天下勤王之师尽在卢象升大人控制之中,即便是不能击败清军,也可以立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