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暗香盈秀-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反正我看不上这样的感情,我觉得没有价值。”
她这一番话说下来,司大郎接连受到打击,脸色都变得灰败起来。
摇光却突然有种顿悟,重病还需猛药来医。
于是她站起身来,最后甩下了一段话:“我要去过我认为最有价值的人生。你要怎么过那是你的事,是守着一份注定被践踏的感情来过一辈,还是担负起你作为司家宗的责任,完成发扬列尤族,诞下相信天神的司家嫡支后嗣的使命,你自己选择。总之你今后怎样,都与我无关。”
说完这话,她毫不留恋地转身就走。司大郎忍不住想去抓她的手,却被她飞快的闪开,最后只留下了一丝余香在这亭中缭绕,渐渐地也消失殆尽了。
----
解决了司大郎的事情,摇光就一心一意地等着离开这里。
其间她被大先知安排拜李婉娘为义母,就开始正式地称呼大先知为舅舅。
她也与舅母,大先知的夫人南天雅正式地见了面。
南天雅这次给摇光的印象就与她的容貌气质很相衬了。是一个非常温婉柔和的人。见她的时候,你就会感叹,只有这样的女,才配做大先知的夫人。
大先知却常常抱怨她过于温柔,以至于把孩都惯坏了,所以对自己的几个孩非常严厉,搞得他的孩们即使老大的年龄了,在他面前都战战兢兢的。
其实他对列尤族的其他族人又都非常的温和。
南夫人却对他的这些抱怨不以为意。
她认为教养孩,就是需要父母两个分饰两种角色,一边扮白脸,一个扮红脸。既然她扮了白脸,大先知当然就要扮红脸。
所以她常常开玩笑说,大先知红脸唱得那么好,让她这个白脸想换换角色都不行,只能认命的一直扮下去了。
摇光非常喜欢这个舅母,觉得她和李婉娘很不同。
李婉娘虽然看起来也很温和,但骨却是固执的,认定了什么事,一定就要按自己的意思去行,撞到南墙才会回头。
但是她同时又非常软弱,总喜欢找比自己更强大的背景来依靠。所以有时也会显得没有主见,或者随波摇摆。
南天雅却不同。
她是真的温和,如果她定了主意的事情,有了什么波折,或者遭到了什么阻碍,她就会非常顺从地再次审视自己原来的那个主意是不是不够好,或者不够正确,会根据情况来适时的做调整。
但这却又不同与李婉娘的那种软弱。摇光虽然从来没有看她发过脾气,或者固执己见,却感觉得出来她心中有一杆称,随时在衡量着事情的底线,让一切经她手的事的发展,不会超出这个底线之外。
渐渐地摇光就发现,南天雅的那杆秤就是从《圣典》天神的话语里而得来的指导和智慧,所以她常会非常准确地抓住一件事情的重点,只要这个重点在掌握中,别的细节什么的,她都可以让步。
摇光突然就非常仰慕起这个舅母来,觉得她就是《圣典》中说的那种敬畏天神的,充满智慧的女。
她的人生第一次有了一个关于自身的目标,就是想要成为像舅母一样的女人。
所以这样的时候,她开始疯狂地渴慕天神的话语,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了对《圣典》的习中去。
日就这样流水一般的过去了。到了月初,摇光过完了虚岁十七的生日,她们就正式地离开了列尤山谷。
这期间,大先知忙完了司大郎的婚礼,又拿到了京城朝廷关于他的任命。
鉴于他在江南郡任职时,去年的灾害善后方面还有事宜没有处理完,所以朝廷给了他再续任年江南郡刺史的任命。
于是他们一众人这才打包了行囊,随着大先知赶赴江南郡的郡府杭州府。
摇光坐在马车上,撩起车厢后壁上的帘,静静地看着窗外不断倒退的景致。
列尤山谷和列尤镇就在马车的摇晃中渐渐退去,直到再也看不见了。再过一两个时辰,就连泰山山脉的这片山峰也渐渐在视线中模糊了起来。
终于要离开这个地方了。
虽然只是在这里停留了不到半年的时间,摇光却非常不喜欢这里。
她觉得在列尤山谷和列尤镇的列尤族就像一潭死水,里面堆积了许多的污垢和死物,都已经腐烂发臭了。
但人们却拿许多的鲜花铺在上面装点它,让它看起来依然光鲜亮丽,繁花似锦。
她觉得列尤族要是一直待在这个地方,守着这些腐烂发臭的规矩过下去,就算没有巫族后裔的攻击,迟早有一天也会完全灭亡的。
所以她再次想到了二郎心心念念的建造一座万国都能来敬仰天神的神殿,以及分布全国各地的,能够教导列尤族孩们习《圣典》的堂。
也许这些东西建造起来,就真的能够把天神的恩典传递下去,给这个族类注入新的力量,让这潭死水重新活起来。
她看着不断模糊地远处的景色,心中再次默默地向二郎承诺,总有一天,我会完成你的心愿,真的拯救这个民族的。
ps:这是今天的第更,时间有点晚,希望大家谅解一下,作者君是十一点回到家开始码字的。不管怎么样,欠债已经还清了,明天上架感言之后,这本书就要正式入v了。希望能和喜欢本书的亲们一直相伴到最后。
起点中网m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尽在!
。。。
………………………………
第一百一十六章 幸福 (一更)
年后
杭州府刺史衙门内宅。
天空透着墨迹般的浓魇,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间。
内院里的下人们都还未起身准备服侍的事情,主们也都正是酣睡的时候。
前院的正房却已经灯火通明了。
在这里值守的下人们如同往日一样,安静而有条不紊的准备着各种事宜。
虽然仆从们穿梭不息,但却没有一人发出声音。人们过书房的门口时,更是禁不住的收敛起气息来。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书房,阔的敞间连在一起,用多宝格隔开,东边的那一间就是刺史府的主人李天属大人每日闭门做晨课的地方。
每天的寅时中刻,他会准时来到这个房间,研读《圣典》,与天神沟通,求祷,一直到卯时中刻为止。
家中的下人无论是列尤族人还是外族人都知道,在这两个时辰,无论什么人,什么事,都是不可以去打搅他的。
这是刺史府的第一大规矩。一旦违反,就会毫不犹豫地被逐出府去。
可是这年来,有了一个变化。就是寄居在刺史府的二姑奶奶家的摇小娘,居然得到老郎君的亲涞,每日能够与他一起在前院书房的这间屋里做晨课。
这件事情让刺史府的老人们都吃惊不已。
要知道,老郎君做晨课的时候,是最不愿意别人打搅的。不要说老郎君的几个孩了,就是主母。都谨守着这个规定,从不越雷池一步。
这个摇小娘是个什么来头,居然能让老郎君如此亲眼相看?
刚开始的第一年。大家都以为这摇小娘这样受到老郎君的喜爱,又是孤儿寡妇的出身,老郎君定是要把她许给四郎为妻,好长久的留她在府里了。
谁知道四郎却在这小娘来了之后的第二年另娶了列尤族十二家族里的一个女,并且很快被郎君帮着谋了外职,去了蜀地的一个县城任主簿,历练去了。这两年都没有再回来过。
而郎君和主母,甚至是摇小娘的亲娘二姑奶奶,都从没有提起过摇小娘的婚事。
眼看着这个小娘开春就要满二十岁了。这花信将过,再美的容貌都要被耽误成了老姑娘了,怎么主人家就一点都不着急呢?
这到底是对这个小娘宠爱呢?还是不宠爱呢?
下人们惯会看碟下菜,总要琢磨透主人的喜好和爱恶。才能逢迎趋势。青云直上啊。
可是关于这个摇小娘在主人家里的位置,年来这些下人就从来没有琢磨透过。
越是看不透,就越是不好摆明态。所以刺史府的下人们也就只能战战兢兢地当着差,也不求什么在主人家面前讨好卖乖了,只求不要被逮着错处卖出去,也就是万幸了。
卯时中刻的时候,后院的正房也都点上了灯。
主母起身了,大郎二郎郎家的娘们自然也都起身梳妆之后。纷纷过来正房请安。
刺史府的后宅里渐渐开始热闹起来。
这时前院正房的书房大门也终于“吱呀”一声打开了。
院中伺候的下人们都打起了精神来。
一个轻快的粉色身影率先跨出门槛,伴随着的还有银铃般的一阵笑声:“舅舅。你今天讲的这篇经,可是记错了好几处典故哦,该不会是人老了,记性已经不好了吧。”
跟着一个醇厚的声音,如同春风拂面般响起:“我是故意考考你,你还得意上了,连舅舅的年纪都要调侃了,还真是天不打就要上房揭瓦了啊?”
这样轻松惬意的对话,几乎每天都要在正房院里上演。下人们俱是有些羡慕的听着。
老郎君的所有女,没有一个能像摇小娘这样随意地与他说话玩笑的。明明老郎君是个最最温和不过的人,可是老郎君的女们,包括孙孙女们,在他面前都是一副战兢拘谨的模样。
这也就难怪摇小娘在老郎君面前得宠了,想必老郎君没有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心中也是寂寞的吧。
进了二门,沿着一条两旁种满了桂花、梧桐、香樟等高大乔木的碎石小道一直往前,就是刺史府后院的正房了。
一排九阔的敞间显得特别有气势。
一进入正院,东西厢房和耳房里早已经有无数下人在其中穿梭,提水的提水,摆饭的摆饭,见到摇光和老郎君进来,又都纷纷停下行礼。一时之间院内的呼唤声此起彼伏,整个院就开始有了真正的人气。
屋里早有人听见了声音迎出来,撩着帘俯身行礼让两人进去。
摇光跟在大先知的身后进了正房正中的宴息室,待众人向大先知问过安之后,才站出来,对着上首的南天雅与李婉娘行礼道:“给舅母请安,给阿娘请安。”
又对着左右首立着的个美貌妇人一一问候过去:“大表嫂、二表嫂、表嫂安。”
众人也都回礼,小辈们也过来与她见礼,彼此问候过后,才又纷纷落座。
摇光这年在刺史府中,每日除了研习《圣典》,习汉人的章诗词以外,就是跟在南天雅的身边观摩她如何管家理事,待人接物。
因为心中的伤痕尽去,也没有了要承继莫家二房后嗣的负担,她整个人变得格外放松。
再加上大先知夫妇对她十分疼爱,让她尝到了完整的父母的关怀,而她的几位表嫂又都知道她的身份特殊,从不与她争宠,凡事都让她分,把她当正经的小姑对待。以至于她这年的生活万分的舒适顺心,竟是这二十年来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所以她的性情也慢慢变得活波开朗起来。竟是越来越像二八之龄小娘了,这倒让她的容貌气质也都显得比实际年龄稚嫩许多,一点也看不出来已经到了花信将过的年纪。
就如此刻。她惬意地与身边的表嫂攀谈着穿衣打扮的一些琐事,偶尔搭腔一句半句大表嫂与舅母关于中馈方面的一些对答,时不时的还与李婉娘撒娇几句,显得与这个家完全融入。
李婉娘欣慰地看着她脸上因幸福而露出的娇憨之色,心中再次确认,当年抛下莫家的恩怨,跟着弟弟来这里的决定是正确的。
原来在列尤谷的时候。摇光虽然面上从来都是顺从乖巧的模样,但心中到底还是有着惶恐和惧怕的,所以尽管也对她撒娇。也常欢笑,但从来也没有露出过这等舒心、欢畅的神情。
自己的后半辈,只有这个孩承欢膝下了,她能多开心一些。不就是自己的幸福了吗?这样想着。她的脸上也不由自主地露出了舒心欢愉的神色来。
众人一团热闹的聊了一会儿,很快就有丫鬟上来请大家入座用早膳。
李家秉承汉人贵族的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俱都收敛了神色,安静地用完了饭。
大先知饭后就去了前院的衙门办差。众人就都大松了一口气,也就开始聊起了高门大族内宅的八卦来。
以往,这样的八卦都是最爱交际的二表嫂来主导的。
南天雅虽然性情温婉,很少说人是非,但却也不阻止大家听这些东西。
她觉得自己的内宅按照《圣典》的教导来打理。媳妇也都是选的族中信心好的虔敬女,所以没有别的高门大族里的那些阴私伎俩。但家中的未婚小娘们却是有可能嫁到外族的世家里去的。
就算都嫁回族中。以自家如今在官场的地位,也免不了要在宴会、节庆的时候和这些贵族、官家的女眷们打交道。
多听一听这些,也好让她们心中有数,开开眼界。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还是要具备的。
所以早膳后的这个时间,往往成了一个对家中的小娘们进行另类教育的时间。
只是今天的大八卦,却不是从二表嫂的嘴里出来的,而是由最最温婉娴婌的南天雅南夫人爆出来的。
“昨晚郎君告诉我一个消息,我觉得你们也需要知道,毕竟这是国之大事,你们虽身在内宅,却处于江南的贵族圈中,这样的事情,还是要懂得明白它的利益权衡才是。”
众人被她这话,都勾出了好奇心,不知道她要讲的是个什么大消息,俱都睁大了眼睛看着她。
南夫人便继续说道:“皇帝陛下前日设宴款待从西南大胜而归的将军们和在这次大战中有功于我朝的昭列国使臣。期间,那昭列国的大使,也就是他们国家的殿下听说当今皇后美艳无双,就借着酒劲恭维了陛下两句。结果陛下一激动,居然命令皇后出来陪酒娱宾。皇后当时就断然拒绝了。没想到陛下一怒之下,当场就下了废后的诏书,如今这诏书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我们这里也得到了确实的消息。”
“啊?”所有人都被这个消息惊住了。
这位皇后出身市井,甚至有传言她是来自于秦楼楚馆。只不过这些始终仅限于谣言,没有人敢言之凿凿地肯定国之主母的出身是如此的不堪。
但这位皇后被立之时,确实在朝中引发了不小的震荡。群臣们纷纷冒死上谏,还被处死过几个言辞特别犀利的言官。
不过当今陛下是个非常强横霸道的人,这一点和他的父亲,先帝武帝非常像。在朝堂上他说一不二,只要定了的决策,就决不允许底下的言官们再唧唧歪歪。
国策还好,他还不算昏庸,仍肯听取书六省的大臣们的见解。但对于自己的私事,他则是一贯奉行一言九鼎的原则。
他常放在嘴上的就是那句话:朕的私事,干卿底事。
他之前的那位皇后,出身名门,外族势力一曾经权倾朝野。而他之所以能最终登上帝位,也与这位皇后家族的支持有很大关系。
但是他登基之后,以雷霆手段把军政大权都迅速收归到了自己手中。那时人们才知道,原来他在军政的重要部门里早已悄悄安插了自己的心腹,这些人在这些重要部门里担任着不起眼的职位,从没有引起过什么人的注意。
可是他登基之后,大刀阔斧地废掉了这些部门里属于别的势力的当权者,迅速把这些不起眼的职位上的自己人提拔起来,补上空缺。
这样很快书六省的重要位置上就全部都是他的人了。政要一块儿的大权就被他一手掌控。
而他自己本就是从军中磨砺出来的。
虽然他的岳父一家明面上掌握了大部分的军权,但他仅仅只是安排了几场对外的大战,就把岳父的几个儿都送到战场上丧了命。他又把自己培养多年的心腹提拔起来补上这些空缺,又通过几场胜战,让他的这些心腹站稳了位置,把军权也握到了手中。(未完待续。。)
ps:今天有更的哦,感谢大家的支持
。。。
………………………………
第一百一十七章 突变(二更)
朝中的大小官员们这才知道,这位陛下,在做皇的时候,看起来不显山露水,但其实早就已经为自己夺位做好了万全的准备,真真是一个扮猪吃老虎的典型。
他当初被先皇选为,也是因为经历了前面两届谋反后,先皇觉得他最不成器,也最没有背景,不可能聚众谋反。
为了平衡当时朝堂的各方势力,就把他立为来让他当众夺嫡的皇们的靶。
当时没有人把他这个放在眼里,觉得他迟早是要在下一轮夺嫡的争斗中被牺牲的。
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个众人都不看在眼里的十皇,却成了最终的赢家。本来被人嘲讽捡了一块废铁的吴国公,立时成了众人羡慕巴结的对象。
已经渐渐呈现鸡肋之势的吴国公府立时变得的鲜花着锦起来。本来在军中大有人脉的吴家,顿时就掌握了大殷分之二的实在军权。
但是这些都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
宣帝二年的冬天,把军政两方的大权一手掌控的皇帝猝然下发了废后的诏书。
群臣奋起死谏,召来的却是帝王无情的打压。无数的重臣老臣因为这件事情下马。
很快,列举了吴国公及世贪污、受贿,图谋不轨的十二项罪行的诏书传遍大江南北,吴国公府彻底从大殷王朝的勋贵名单中消失了。
朝臣第一次见识到了这个年轻帝王的铁血手腕。从此之后都变得有些战战兢兢,不敢再轻易去触他的逆鳞。
朝堂上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少。年轻的帝王在王位上的日也越见舒坦。
所以当宣帝年的夏天。他下诏要立一个来历不明的美艳女为后的时候,朝廷的大小臣工们都只敢象征性的上书抒发一下自己的看法,没有得到皇帝的任何回应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动作了。
皇帝很快通过了宗人府的决议,举行了封后大典。
当时所有的世家门阀以及勋贵高官们心中都充满了悲愤,觉得贵族们高贵的血统就要被这个野蛮的君主给玷污了。
如果这个传说中出生勾栏的皇后诞下了嫡,而最终这个嫡还能登上皇位,这不是在打他们这些坚持出身门第的贵族们的脸吗?
可是没想到的是,不过短短一年都不到的时间,一纸废后的诏书。几乎是一夜之间就把这个曾经千宠爱于一身的皇后给贬为了庶人。
曾经因为裙带关系而鸡犬升天的新后的家族,还没尝够晋升贵族的滋味呢,就再次被踩到了泥里。
这帝王的君心也未免过难测了。
李家内宅的大小娘们都以为。这下那些门阀贵族们该松一口气了,毕竟他们最担心的血统混乱一事不会发生了。
他们再筹谋一番,送几个出身名门的娘进宫,这皇室的血统就又将恢复高贵了。
谁知这个月出去参加庆春宴的大表嫂与二表嫂带回来的消息。却是贵族们经过此一事。心中更加愁烦了。
概因君王的喜好不好琢磨了。之前可以因为臣工们对新后的不敬而大开杀戒,后面又能因新后自持皇后身份,拒绝他的轻蔑相邀而断然废后。
这这这,他也不按常理出牌了吧?
这样的一个喜怒无常的帝王,真心疼自己女儿的人家哪里还敢随便送人入虎穴,到时候一个不好,只怕不但不能平步青云,反而会让自己因此而倾家灭族。
朝臣们也摸不清楚这位皇帝择立皇后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不知道这第次立后,他会不会又弄出什么惊世核俗的东西来。一时之间人人在此事上都闭上了嘴巴,静观后效。
摇光却对于这些事情没有丝毫的关心,当作故事一样,听过就算了。
对她来说,皇宫神马的,实在远了。她的世界其实只有李家后院的这一亩分地。她的眼界全都是靠着《圣典》和浩瀚的汉章而打开的。
眼看着她就要过二十岁的生日了。
李婉娘已经带着杜婆满城的银楼金铺里钻,筹划着要送她一份特别的礼物。
摇光自己想要礼物,就是出门踏青。
因为她身份特殊,肩负着列尤族存亡的使命,再加上容貌过美艳,容易招惹事端。所以这年来她一直待在李家后院里,从来没有出过门,也没有去见过一个李家主宅以外的人。
所以李家的亲戚朋友里不是列尤族人的人家,根本就不知道刺史府中还有一位表小姐。
这样深居简出的日,虽然枯燥,但有书海相伴,摇光也没有觉得什么。只是毕竟久不见外面的世界,她还是有点怀念起很久以前在西北可以随意游荡的日。
况且读了这么多的书,就特别想看看书中的那些世界真实的模样。
所以她提出想在月这个传统的踏青节气里,出门游玩一番。
南夫人和李婉娘都怜惜她这年足不出户的不易,均对此没有意见。
但大先知却进入内室求祷之后,把她叫过来说了一番话:
“我近日向天神求祷,感觉到你完成使命的程即将开启。我不知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