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曹夫子-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知张大哥想不想食一食这水中的鲛鱼?”
“这……”
他的确不知道鲛鱼是什么滋味,也十分怀疑曹耀等人是如何能够把这么凶残的水中霸主捞上船来。
曹耀看出了他的疑惑,于是浅浅一笑,挥了挥手,于是,从船只之中射出了渔网,那渔网使用特定的材料制成的,十分结实,而且还带了锋利的尖刺。
当一天鲨鱼被捕中,渔网快速收紧,然后锋利的尖刺就刺进它全身,剧烈的疼痛使它挣扎万分,但是越挣扎,却越疼痛,于是,就只好一动不动来减轻它的痛楚。
就这样,鲨鱼被捞了上来,而张单看到此情此景,张大嘴巴,震惊万分……
………………………………
第七十二章 靠岸
张单甚至怀疑,这样的能工巧匠,真的是这个时代,能够创造出来的吗?
“张大哥,你觉得,我这条船怎样?”
张单目瞪口呆的看着曹耀,恍惚之间,才发现有人在对他说话,于是,反应过来:
“曹先生说笑了,这样的巧夺天工,绝非常人所及,我甚至怀疑,看曹先生这副儒雅道骨,定是那蓬莱仙山上的神人。”
曹耀大笑,虽然古人对于神仙的迷信很严重,但是,也不要看到什么出奇的事情,都把他当做神仙法术之类了吧。
这时,船内走出来几个人,把鲨鱼处理好之后,抬了下去,安排到了厨房。
“我说过,我要请张大哥吃鲛鱼,如今,我的族人已经拿去烹饪去了,但是不知,张大哥可否曾经有幸吃过?”
张单心想,这样的水中恶霸躲都来不及,又怎么可能吃过,
“不曾吃过,只是曹先生盛情相约,我想,应该有口福了。”
张单说道:
“不过我还有一事相求,不知曹先生能否答应?”
“但说无妨。”
“如今水中鲛鱼众多,而我那小船也不能在乘,可那小船是我唯一谋生的东西,能否请曹先生把它打捞上来,也好回去交差!”
张单对比十分尴尬,但是,那条小船的确是他养家糊口的东西,十分重要,所以,也只有硬着头皮说了出来。
“情理之中,倒是我疏忽了。”
于是,曹耀又吩咐扎里,把那条翩叶小舟打捞上来。
忽然,曹耀又想到了什么,对张单说道:
“张大哥到这大海深处来扑鱼,经过鲛鱼这折腾,也没有打到什么,我这里到有剩余,你不妨拿去,变卖一些钱财,也好维持生计。”
张单一怔,立即说道:
“怎么好意思,曹先生不可啊……”
不等张单说完,曹耀又挥了挥手,顿时,船尾的渔网在齿轮的转动下缓缓收了起来,待到收集上船,才发现,渔网中有数不胜数的鱼类。
这些鱼,是在大船航行的时候撒到大海中的,如今隔了一两天,渔网中的鱼足足有几百上千斤。
这样一副状况,看呆了张单,
“这……这……”
张单震惊的说不出话来。而曹耀面待微笑,对其说:
“如今,这么多鱼,张大哥还要拒绝么?即使你拒绝,可是那么多鱼,我也吃不完啊,如果又把它扔掉,也太可惜了,所以,就劳烦张大哥收下了。”
张单也不矫情,毕竟也是为了自己的生计,也就欣然答应了,
“如此,就谢过曹先生了。”
“理当如此……”
于是,与张单相谈了很久,曹耀从张单口中得知一些关于大汉王朝的重大事情。
自从曹耀当年流落夷州,也正好是黄金起义爆发的时刻,那场变故,耗光了这个大汉的人力财力,也造成了几千万人口的第一次大锐减。
怎奈曹耀因为当年的祸端,到了夷州,却也躲过了这黄巾之乱,没有被这样的大势淘沙,幸存了下来。
“在起义前一个月,张角一名叫做唐周的门徒告密,供出京师的内应马元义,马元义被车裂,官兵大力逮杀信奉太平道信徒,株连千余人,并且下令冀州追捕张角。”
张单虽然不知道其中的细节,但是道听途说的他还是知道一点,于是对曹耀叙述其中的缘由。
“由于事出突然,张角被迫提前一个月在二月发难,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张梁分别为“地公将军”、“人公将军”在北方冀州一带起事。”
“他们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劫掠,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
这件事是震惊全国的大事,又使得全国民不聊生,所有张单虽是渔夫,丝毫掩盖不住他对国事的上心,
“汉灵帝见太平道如此厉害,慌忙于3月戊申日以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于都亭,整点武器,镇守京师又自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关口,设置都尉驻防下诏各地严防,命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器、召集义军。”
曹耀知道,这些措施,再加上以后,中平五年三月,灵帝接受太常刘焉的建议,将部份刺史改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担任,让其拥有地方军、政之权,以便加强地方政权的实力,更易控制方,有效进剿黄巾余孽。
正因他的放权,助长地方军拥兵自重,各群雄互相攻击,逐鹿中原,甚至东汉皇帝在军阀手中如同无物,所促使东汉灭亡的导火线,也是三国时代的序幕。
张单继续说道:
“另一方面又发精兵镇压各地乱事:卢植领副将宗员率北军五校士负责北方战线,与张角主力周旋皇甫嵩及朱儁各领一军,讨伐颍川一带的黄巾军。”
“随即,在各路人马的辅助下,黄巾大败,张角病死,张宝被斩。随后黄巾余孽虽有反击,但也不足为虑,依次被平定。”
张单说道这里,嘘唏不已。本以为从此天下即将太平,却没想到,真正的打乱,才刚刚开始。
“随然黄巾贼已经被平定,但之后却又迎来了汉室的打乱,汉灵帝驾崩,外戚与宦官的斗争再次出现。”
“宦官蹇硕等意图杀害外戚大将军何进,改立太子刘辩的弟弟陈留王刘协,然而失败。汉少帝刘辩顺利继立后,何进又与袁绍等士大夫企图去除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及其他宦官。何进令凉州董卓、并州丁原带兵增援。”
“谁料宦官们先发制人,在董卓军到达洛阳前杀死何进。而袁绍则以为何进报仇为名率军入宫,杀死十常侍等宦官两千多人。虽然困扰东汉上百年的外戚与宦官之争就此终结,却也方便了率军入都城的董卓顺势夺取朝政大权。”
“董卓为了夺权,开始铲除反对者,手段残暴,引起了诸多不满。他指使吕布杀死掌管都城禁卫的丁原夺得其军队,袁绍及曹操等原先掌握过兵权的将领纷纷逃离首都洛阳。”
“最后董卓废除并杀死了汉少帝,改立刘协为帝,至此董卓完全掌握了朝廷。”
张单喝了一口曹耀制作的酒,舒服至极,认为这酒是人间极品,但没有深究,继续说道:
“董卓受亲信之言,为收纳名望和平息反对,重新任用党人,苟爽、陈纪、韩荣都不自愿地受到任用,又以袁绍为渤海太守、韩馥为翼州牧、刘岱为兖州刺史、孔伷为豫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张资为南阳太守。”
张单继续喝了一口酒,说道:
“这就是最近这几年,天下发生的大事了。不过话说,你为何就问这几年发生的事情?”
曹耀解释到:
“我最近这几年远在海外求仙问道,不曾回家,所以对这些事情不曾知晓。”
虽然曹耀对三国的个个方面研究得不是很透彻,到总体上发生的事情与历史书上并没有多大区别,所以也就放心了许多,毕竟,天下,并没有因为他的到来而改变什么。
但是,曹耀望了望张单,对其又好看了几分,虽说这些事情也算是大事,到最近董卓的政策他却不是随便一个局外人就能知道的,便问:
“张大哥你是怎么知道那么多的?”
张单看出了他的疑惑,随即说笑道:
“我家虽然穷苦,但好在有一个远房亲戚,名曰虞翻,在郡上当差,他看我贫穷,随时资助于我,而我又喜欢听国事,于是,时常询问于他,这些,便是他对我说的。”
曹耀想了想,虞翻这个人他倒是听说过,是一位不错的才人,但因为他刚正不阿的性格,不被重用,待到孙权幡然醒悟的时候,他却已经死了。
他以后的悲惨结局,让曹耀生出了深深地同情心,如果有机会,他倒是可以见一见这位名士。
“虞翻?我倒是听说过此人,据说此人生性刚直,所以,即使你是远房亲戚,他在郡里做事,凭借他的性格,也没有给你谋个一官半职。”
张单尴尬万分,不错,他曾经本想凭借其关系,到会稽找一份好的差事,也好过在这里打鱼,但被他拒绝了,他说不能以公谋私。
“曹先生看来对我这远房亲戚,但是了解不少啊?”
“我早就听说过他的大名,只是怎奈何无缘相见,也只能暗自伤愁了。”
“那曹兄到我家一叙如何,正好我那亲戚明天要来视察我们当地的情况,到我家叙叙是必不可免的事情,所以,你们就可以见上一面了。”
曹耀想了想,如今快到靠岸,也无处落脚,到这位张单家里一叙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如此,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就这样,曹耀还与他相谈了很久,谈着谈着,几天的航行就以及接近尾声,在张单的指引下,大船靠岸,而岸边,居住这很多百姓,他们都是与张单从事一样的工作,就是捕鱼……
………………………………
第七十三章 虞翻
曹耀大船靠岸,顿时引来了众多人的围观,当他们看到张单下船之后,感到无比惊奇,于是,又对其解释一番。
曹耀从张单那里了解到,最近大海周围渔业达到了一个瓶颈期,所以打到的鱼非常少,这让这些渔夫很难维持生计。
而这主要的原因在于生活的困苦,地主富豪占据了太多的土地,而农民们种田已经不足以维持生计,所以别无他法,有些人就转而进行扑鱼。
而这附近临海每日鱼产量是有限的,随着大量的渔夫涌入,也就造成了渔夫们平均收入的下降,所以,一些迫不得已的人,才会铤而走险,跑到深海地区去扑鱼。
曹耀看其地理环境,知道这里极有可能就是后世的浙江宁波了,但这里并没有后世那么热闹。
为了与周围的人们打好关系,曹耀大方的把自己这几天捕的各式各样的鱼分给了他们,用来维持他们微不足道的生活所需,但即使这样,他们也感激万分,大有听他差遣的地步。
据曹耀了解到,这里地里名叫句章,是会稽的一个县城,人口不是很多,虽是平原地区,但非常荒凉,完全与后世无法相比,但他知道,这是北方人口未曾向南方迁移的结果。
虽然这里并不是天下的中心,但少说也受其影响,使得本身就非常贫困之下,赋税严重,更加大了他们的负担。
曹耀在张单的安排之下,在当地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中午,就听说,虞翻来了。
虞翻走进屋门,便说说道:
“表弟,近来可好?”
张单听到虞翻的声音,大喜,便挽着他的手,说道:
“表哥,来来来,我为你引荐一下,这位,名叫曹耀,是庐江人士,是一位大才。”
虞翻随眼望去,打量这位儒雅装扮的曹耀,发现此人仪表堂堂,但又观其体格,身材魁梧不凡,又并非是一个文弱书生,倒像是一位文武皆修的将相之材,于是,不敢大意。
而观他随身护卫,是一位身材更加魁梧高大,勇猛异常的人,他一眼就看出是一位武艺非凡的武将,顿时又对曹耀高看一分,更加慎重对待了。
“在下虞翻,我看先生仪表堂堂,气宇不凡,定是大才。”
虞翻抱拳,对曹耀说道。
如今曹耀十五岁,由于发育很好,长相已经非常接近于成年男子,在不知情的基础上,他们看曹耀一副儒雅装扮,习惯于称呼他为先生。
而虞翻,也是一位典型的文官,他并且,他的家族对于学术上的研究也是非常透彻的,所以,称呼他为先生也是情理之中:
“虞先生说笑了,在下只是庐江一个小县城不起眼得人物,怎会有什么才能,但是虞先生,倒是远近闻名,你的大名,在我们那里也是口口相传,在下向往已久,昨日偶遇张兄,才能有幸被他引荐,来一睹先生风采,惭愧,惭愧!”
虞翻再次抱拳,说道:
“曹先生说得哪里话,我观海湾停泊一艘大船,我观此船不但威武庞大,里面却也暗藏玄机,非我可以揣测一分,询问过后,才知道是昨日一人所为,如今看来,定是曹先生了。”
曹耀依旧谦虚说道:
“我喜欢云游四海,便用尽家财,寻找不世高人为我打造了如此船只,便用来探访海外,寻求高人,如此一来,便有三年之久,正准备扬帆起航,回归家乡,却不想在路上遇到了张兄,与他相谈甚欢,便知道闻名已久的虞先生,于是乎,就到达这里,相与虞先生见上一面,好了却我多年心愿。”
拍马屁的功夫曹耀是越练越精纯,就算是在厉害的人,听着也舒服之极,于是,双方便做了下来,谈论许久。
曹耀命人去取了一瓶他自制的酒,与虞翻满上,对其说:
“虞先生,来,尝尝我自制的酒水,看看如何。”
虞翻举起酒杯,对其礼敬一番,一饮而尽,细细回味,大声感叹到:
“好酒!”
又询问曹耀:
“不知曹先生此酒是在哪里买的?如此美酒,恐怕是天下绝品,我也想去买上几壶,平日闲暇,用来品上一回。”
此时屋内张单等人已经出去劳作,扎里闲来无事,也跟着做下,听他们唠叨,时不时的自己喝酒。
“说来惭愧,这酒是我自己酿制的,市侩里并没有卖,先生要是喜欢,我便送你几壶,也算是我与先生投机,送的薄礼。”
虞翻大惊,原来,这是他自己酿制的美酒,原本他还以为曹耀会是那种治国平天下的将相之材,原来还会这些巧技,看来,自己还是小瞧他了,
“如此,那就多谢先生了,”
虞翻又看了看旁的扎里,知道这位也绝非等闲之辈,到但似乎并不习惯他们文邹邹的对话,便问道:
“曹先生,这位壮士是……”
曹耀笑道:
“这位啊,便是我的族弟,名叫曹荣,此人不懂人情世故,只会一身蛮力,我便让他跟随于我,护我周全,冲撞了先生,还望莫怪啊。”
曹荣是曹耀随机给扎里乱说的身份与名字,深知曹耀心理的扎里知道其中缘由,便也没说什么,有对虞翻说道:
“虞先生,我没读过什么书,如若冲撞了先生,还望莫怪。”
虞翻笑道:
“哪里哪里,我观壮士气宇不凡,定是一员猛将,我倒是有礼了。”
于是,说完这些客套话,相谈甚欢的虞翻与曹耀便开始谈论天下大势:
“曹先生,如今这天下被董贼挟天子以令诸侯,无不让有识之士痛彻心扉,渴望解救天子与水火之中,对比,你有何看法?”
曹耀冷笑道:
“董贼必败,但汉室无救唉。”
虞翻一怔,又问到:
“此话怎讲?”
“如今各路诸侯,在各个地方招兵买马,拥兵自重,他们心理早已没有汉室,就算汉室尚在,他们还会听天子的号令吗?绝对不可能,而如今各路诸侯,只是看董卓在朝廷耀武扬威,生心嫉妒罢了。”
“而我说董卓必败,是因为在我们家乡,有一句话说得好,叫枪打出头鸟,它的意思就是说,第一个这么做的人,都会被大家打压,所以,董卓绝对会被各路诸侯围而攻之的,最终,各路诸侯瓜分利息,自相残杀。”
虞翻略微有点惊奇,他这翻言论,到时与大多数人说得不同,但又使人不得不信信的感觉。
他也清楚,如今汉朝病变百出,想要挽回,绝非易事,但说汉室就从此灭亡,他却不敢妄下断语,毕竟,汉朝的根深蒂固,绝非一日两日就能灭亡的。
“如今我主公王朗深受百姓爱戴,习的是诗书礼仪,对汉室一片忠心,有时听闻董贼杀害忠良,囚禁天子,无不咬牙痛齿,你认为,他能否就我大汉于危难?”
曹耀微微一笑,心想,王朗这出戏是要做给谁看啊?不就是做给那些天真无邪的善良儿童看,借此来拉拢民心吗?如果换做是他,他也会啊。于是,对其说道:
“王朗此人师从大贤,自己的行为品行也尚佳,到胸无大志,能力不佳,不堪大用啊,难道虞先生在他帐下当差,还不清楚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吗?”
虞翻一脸尴尬,他也知道王朗虽然有些才华,到胸无大志,又不善于用人,所以,这拯救国家的重任并不是他能够担当的。
“况且,我觉得虞先生进去了一个误区,一个大多数天下士子都进去的一个误区,这个误区就是,到底什么是国家。”
虞翻不解,恭敬的对曹耀说道:
“虞翻不解,还请先生赐教!”
曹耀喝了一口酒,对其说道:
“国家,并不是一个人的国家,更不是一个家族的国家,国家是我们成千上万的炎黄子孙的国家,我们之所以要选择天子,是因为我们这个国家需要一个才能者,带领我们走向富裕的港湾,如果他没有完成我们给予他的要求,那就必须要有人来代替他。”
“所以我们不能说,秦被楚所灭,国就灭亡了。国家没有灭亡,而是我们相信楚,能够带领我们走向富裕,但,他没有完成百姓对他的期望,所以,汉来代替了他。”
“如今,如果刘氏不能完成我们的期望,那必将有人来代替他,所以,国家,是千千万百姓的国家,而不是天子的国家。”
“我希望天下有志之士记住这一点,不要盲目的愚忠与某一位天子,这不是爱国,他也不是忠臣,而忠臣往往是忠于人民的,如果遇到不贤能的君主,使得百姓生活的疾苦,他往往要做的是,选择一位贤能的君主出来,重新带领我们走向富足。”
这种新的思想顿时充斥着虞翻的脑海,使他回味无穷,待到完全理解以后,顿时大惊,这种旷古绝世的思想,只有不世才人才能想得出吧,原来,天下的学子都进去了一个误区,一个遗害千年的错误。
他要重新擦亮眼睛,来对待此事,也许,这样的言论能够改变整个天下。他站起来,恭敬的叫到:
“老师……”
………………………………
第七十四章 太史慈
“虞先生,这是为何?”
虞翻恭敬地解释到,
“我从小读书数不胜数,却不及曹先生的慷慨一番言论,实在是枉读诗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虽然我观曹先生年龄尚小,但却学问渊博,所以,恳请曹先生收我为弟子,我愿拜你为师!”
虞翻一拜再拜,弄得曹耀尴尬万分,觉得不可思议:
“先生何出此言,我何德何能,竟做得你的师父,你我不妨以兄弟相称,我们互相学习,你看如何。”
虞翻想了想,这样再好不过了,于是,又坐了下来,对其说:
“按曹兄所言,你认为如今天下英雄,谁有如此才能,能够带领众多百姓,安定下来?”
曹耀想了想,说道:
“如今天下即将打乱,各路诸侯相互攻伐,能人辈出,到大多数人都不堪入耳,我认为,天下英雄,为刘与操尔。”
这个煮酒论英雄的典故曹耀也是听说过的,所以,他认为的英雄,恐怕也只有曹操和刘备,以及还未出仕的孙权。
“刘与操?”
虞翻不解,曹耀对其解释道:
“就是曹耀与刘备。”
“曹耀?就是那个刺杀董卓没有成功的英雄吧,我对他了解甚少,只听说他是名门之后,至于这个刘备是谁,我就没有听说过了。”
不错,刘备现在还不是很出名,如今还不知道在哪里招兵买马,桃园结义,准备干出一番大事呢。
“刘备我也是偶然相遇,与他相谈了很久,方知这是一位大才,而且志向远大,又是皇室族人,的的确确算是一个人才。”
虞翻点了点头,忽然又想到了什么,对其说道:
“那曹兄以为,如今天下即将大乱,而才人辈出,到怎样才能从这诸侯当中一争天下,打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说道这里,曹耀忽然想到了隆中对里面诸葛亮对刘备所说的方针了,但又不全是如此。
因为当时的隆中对是出在孙策打下江东地区,以及曹操打败袁绍的基础上,唯一的选择。
如今却不同,如今的状况是江东未定,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