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曹夫子-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主公,长安来报,董卓旧部杀进长安,王允身死,如今长安空虚,正是我们趁其不备,攻打他的最好时机啊!”
郭嘉感慨道:
“主公神机妙算,竟能猜出董卓旧部必定生变,郭嘉自愧不如。”
曹耀放下玉米,拍了拍他的肩膀,对其说道:
“有些东西,并不是你不如我,而是你不懂!”
“不过,反贼把持了天子,我们攻打长安倒是名正言顺了,不过,这却不是最佳时机。”
郭嘉一惊,心想,难怪主公一点也不急,似乎料到了什么?
曹耀看他疑惑,便递给我他一块玉米,对其说道:
“我们虽要打着忠臣的名号去除反贼,但,那些真正的忠臣却比我们还急,且先看看他们如何折腾吧!”
郭嘉不愧是智者,略有领会,然后学着曹耀啃起了玉米,尝过后大惊,
“这是……”
曹耀感慨道:
“这是一些兄弟,用生命换来的救国良策……”
…………
终于,还没等李傕、郭汜等人喘过气来,便有人报西凉太守马腾并州刺史韩遂二将引军十余万,杀奔长安来,声言讨贼。
原来二将先曾使人入长安,结连侍中马宇、谏议大夫种邵、左中郎将刘范三人为内应,共谋贼党。三人密奏献帝,封马腾为征西将军、韩遂为镇西将军,各受密诏,并力讨贼。
当下李傕、郭汜、张济、樊稠闻二军将至,一同商议御敌之策。谋士贾诩说:
“二军远来,只宜深沟高垒,坚守以拒之。不过百日,彼兵粮尽,必将自退,然后引兵追之,二将可擒矣。”
李蒙、王方同意道:
“此非好计。愿借精兵万人,立斩马腾、韩遂之头,献于麾下。”
贾诩继续说道:
“今若即战,必当败绩。”
李蒙、王方齐声说道:
“若吾二人败,情愿斩首吾若战胜,公亦当输首级与我。”
贾诩对李傕、郭汜说:
“长安西二百里盩厔山,其路险峻,可使张、樊两将军屯兵于此,坚壁守之待李蒙、王方自引兵迎敌,可也。”
李傕、郭汜从其言,点一万五千人马与李蒙、王方。二人忻喜而去,离长安二百八十里下寨。
西凉兵到,两个引军迎去。西凉军马拦路摆开阵势。马腾、韩遂联辔而出,指李蒙、王方骂道:
“反国之贼!谁去擒之?”
话还没有结束,只见一位少年将军,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手执长枪,坐骑骏马,从阵中飞出。
原来那将便是马腾之子马超,字孟起,年方十七岁,英勇无敌。王方欺他年幼,跃马迎战。
战不到数合,早被马超一枪刺于马下。马超勒马便回。李蒙见王方刺死,一骑马从马超背后赶来。
马腾在阵门下大叫:“背后有人追赶!”
声犹未绝,只见马超已将李蒙擒在马上。原来马超明知李蒙追赶,却故意俄延等他马近举枪刺来,马超将身一闪,李蒙搠个空,两马相并,被马超轻舒猿臂,生擒过去。
军士无主,望风奔逃。马腾、韩遂乘势追杀,大获胜捷,直逼隘口下寨,把李蒙斩首号令。
李傕、郭汜听知李蒙、王方皆被马超杀了,方信贾诩有先见之明,重用其计,只理会紧守关防,由他搦战,并不出迎。果然西凉军未及两月,粮草俱乏,商议回军。
恰好长安城中马宇家僮出首家主与刘范、种邵,外连马腾、韩遂,欲为内应。
李傕、郭汜得知后大怒,尽收三家老少良贱斩于市,把三颗首级,直来门前号令。
马腾、韩遂见军粮已尽,内应又泄,只得拔寨退军。李傕、郭汜令张济引军赶马腾,樊稠引军赶韩遂,西凉军大败。
马超在后死战,杀退张济。樊稠去赶韩遂,看看赶上,相近陈仓,韩遂勒马向樊稠:
“吾与公乃同乡之人,今日何太无情?”
樊稠也勒住马答道:“上命不可违!”
韩遂说道:“吾此来亦为国家耳,公何相逼之甚也?”
樊稠听罢,拨转马头,收兵回寨,让韩遂去了。
不提防李傕之侄李别,见樊稠放走韩遂,回报其叔。李傕大怒,便欲兴兵讨樊稠。
贾翊说道:“目今人心未宁,频动干戈,深为不便不若设一宴,请张济、樊稠庆功,就席间擒稠斩之,毫不费力。”
李傕大喜,便设宴请张济、樊稠。二将忻然赴宴。酒半阑,李傕忽然变色曰:“樊稠何故交通韩遂,欲谋造反?”
樊稠大惊,未及回言只见刀斧手拥出,早把樊稠斩首于案下。吓得张济俯伏于地。
李傕扶起他说道:“樊稠谋反,故尔诛之公乃吾之心腹,何须惊惧?”
将樊稠军拨与张济管领。张济自回弘农去了。
自此之后,贾诩屡劝抚安百姓,结纳贤豪,但却没有听从。
洛阳城,接到马腾攻打长安战败后,曹耀便召集众人议事,开始准备攻打长安了。
“马腾败了,这场败仗,他起码要休养生息好几年,而长安城,就更加脆弱了。”
荀彧对众人分析道:
“这的确是攻打长安的最好时机,攻取后,马腾兵草不足,也无法攻打我们,我们便能获得一个发展的机会。”
郭嘉走了出来,说道:
“时间的确是好时机,但是,长安易守难攻,倘若他们一直坚守不出,我们最后的下场也便如那马腾一般,落得一个粮草用尽。”
………………………………
第一百五十六章 离间
“不过,李傕、郭汜二人,并非交情坚不可摧,我们倒可利用一番,离间他们二人,然后称乱攻取长安。”
郭嘉思考了一下,对众人说道。众人点头赞同。
这时,曹耀便说道:
“此计甚妙,我已派人暗中联系天子近臣太尉杨彪、大司农朱儁,让他们策反李傕、郭汜二人,我们派军徐徐压近。”
太尉杨彪、大司农朱儁受到曹耀里应外合的消息,暗奏献帝:
“今曹耀拥兵十万,谋臣武将数十员,若得此人扶持社稷,剿除奸党,天下幸甚。“
献帝泣说:朕被二贼欺凌久矣!若得诛之,诚为大幸!“
杨彪上奏:“臣有一计,先令二贼自相残害,然后诏曹耀引兵杀之,扫清贼党,以安朝廷。“
献帝问道:计将安出?“
杨彪说:闻郭汜之妻最妒,可令人于汜妻处用反间计,则二贼自相害矣。“
帝乃书密诏付杨彪。彪即暗使夫人以他事入郭汜府,乘间告汜妻曰:
“闻郭将军与李司马夫人有染,其情甚密。倘司马知之,必遭其害。夫人宜绝其往来为妙。“
汜妻说道:“怪见他经宿不归!却干出如此无耻之事!非夫人言,妾不知也。当慎防之。“
杨彪妻告归,汜妻再三称谢而别。过了数日,郭汜又将往李傕府中饮宴。
其妻说:
“傕性不测,况今两雄不并立,倘彼酒后置毒,妾将奈何?“
郭汜不肯听,妻再三劝住。至晚间,傕使人送酒筵至。汜妻乃暗置毒于中,方始献入,汜便欲食。
其妻说道:“食自外来,岂可便食?“
乃先与犬试之,犬立死。自此郭汜心怀疑。一日朝罢,李傕力邀郭汜赴家饮宴。至夜席散,汜醉而归,偶然腹痛。
其妻又说道:必中其毒矣!“
急令将粪汁灌之,一吐方定。汜大怒:
“吾与李共图大事,今无端欲谋害我,我不先发,必遭毒手。“
遂密整本部甲兵,欲攻李傕。早有人报知李傕。
李傕亦大怒:郭阿多安敢如此!“
遂点本部甲兵,来杀郭汜。
两处合兵数万,就在长安城下混战,乘势掳掠居民。
李傕侄李暹引兵围住宫院,用车二乘,一乘载天子,一乘载伏皇后,使贾诩、左灵监押车驾;其余宫人内侍,并皆步走。
拥出后宰门,正遇郭汜兵到,乱箭齐发,射死宫人不知其数。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郭汜领兵入官,尽抢掳宫嫔采女入营,放火烧宫殿。
次日,郭汜知李傕劫了天子,领军来营前厮杀,帝后都受惊恐。
郭汜兵到,李傕出营接战。汜军不利,暂且退去。李傕乃移帝后车驾于郿坞,使侄李暹监之,断绝内使,饮食不继,侍臣皆有饥色。帝令人问李傕取米五斛,牛骨五具,以赐左右。
李傕怒:“朝夕上饭,何又他求?”
乃以腐肉朽粮与之,皆臭不可食。帝骂:“逆贼直如此相欺!”
侍中杨琦急奏:“傕性残暴。事势至此,陛下且忍之,不可撄其锋也。”
帝乃低头无语,泪盈袍袖。忽左右报:“有一路军马,枪刀映日,金鼓震天,前来救驾。”
帝教打听是谁,乃郭汜也。帝心转忧。只闻坞外喊声大起,原来李傕引兵出迎郭汜,鞭指郭汜而骂曰:“我待你不薄,你如何谋害我!”
郭汜说道:“尔乃反贼,如何不杀你!”
李傕骂道:“我保驾在此,何为反贼?”
郭汜又说:“此乃劫驾,何为保驾?”
李傕道:“不须多言!我两个各不许用军士,只自并输赢。赢的便把皇帝取去罢了。”
二人便就阵前厮杀。战到十合。不分胜负。于是,傕、汜各自还营。
杨彪与朱儁对天子说道:
“还请天子在坚持一会,曹耀援军马上就到,我们终究会得救的。”
天子莫不说话……
自此之后,傕、汜每日厮杀,一连几日,死者不知其数。
侍中杨琦密奏帝:
“臣观贾诩虽为李傕腹心,然实未尝忘君,陛下当与谋之。”
正说之间,贾诩来到。帝乃屏退左右,泣谕诩曰:
“卿能怜汉朝,救朕命乎?”
贾诩拜伏于地说道:“固臣所愿也。陛下且勿言,臣自图之。”
帝收泪而谢。少顷,李傕来见,带剑而入。帝面如土色。
李傕谓帝说:“郭汜不臣,监禁公卿,欲劫陛下。非臣则驾被掳矣。”
帝拱手称谢,李傕于是退去。
却说李傕之军,大半是西凉人氏,更赖羌兵为助。却被皇甫郦扬言于西凉人:“李傕谋反,从之者即为贼党,后患不浅。”
西凉人多有听郦之言,军心渐涣。李傕闻郦言,大怒,差虎贲王昌追之。
昌知郦乃忠义之士,竟不往追,只回报:“郦已不知何往矣。”
贾诩又密谕羌人:“天子知汝等忠义,久战劳苦,密诏使汝还郡,后当有重赏。”
羌人正怨李傕不与爵赏,遂听诩言,都引兵去。诩又密奏帝说道:“李傕贪而无谋,今兵散心怯,可以重爵饵之。”
帝乃降诏,封李傕为大司马。李傕大喜:“此女巫降神祈祷之力也!”
遂重赏女巫,却不赏军将。骑都尉杨奉大怒,谓宋果说道:
“吾等出生入死,身冒矢石,功反不及女巫耶!”
宋果道:“何不杀此贼,以救天子?”
杨奉道:“你于中军放火为号,吾当引兵外应。”
二人约定是夜二更时分举事。不料其事不密,有人报知李傕。
傕大怒,令人擒宋果先杀之。杨奉引兵在外,不见号火。
李傕自将兵出,恰遇杨奉,就寨中混战到四更。杨奉不胜,引军败走。
李傕自此军势渐衰。更兼郭汜常来攻击,杀死者甚多。
杨奉引兵东逃,却看见远处浓烟滚滚,像有大片兵马向他们走开。
杨奉以为是李傕追击他们来了,便依阵势摆开。
远远望去,看远传兵马的旗号为“赵”,杨奉疑惑,不知是那员大将。
正在这时,远处的兵马也注意到了他们……
………………………………
第一百二十七章 徐晃
“赵将军,前面发现敌军,看其旗号,乃李傕部下杨奉。”
有探子来报。此时,曹耀命赵云为开路先锋,遇到几千敌军,自然要把他收掉,但也略微惊奇长安打乱,李傕的反应迅速。
“摆开阵势,迎敌!”
赵云下达命令。随即阵势摆开。杨奉本不确定对面究竟是不是李傕派来阻拦的军队,但看见对面已经开始迎敌,对此深信不然。
于是,赵云上前叫阵:
“敌方贼将,何人敢来送死?”
杨奉大怒,回顾阵中说道:“公明何在?”
一将手执大斧,飞骤骅骝,直取赵云。
赵云见他虎背熊腰,气势非凡,定非池中之物,不敢大意。
于是,两马相交,斗了十来个回合,不分胜负。
赵云一惊,回马说道:
“你是何人,我不杀无名之辈。”
那虎将也是差异万分,居然有人能跟他平分秋色,看人走面善,不仅有种英雄相惜的感觉。
“吾乃河东杨郡人,姓徐,名晃,你是何人?”
徐晃反问道。
“我乃常山赵子龙是也!可敢与我大战三百回合?”
徐晃回答:
“有何不敢?”
于是,两人又厮杀在了一起。厮杀了半个时辰,徐晃终于有所不支,逐渐败下阵来。
这时,曹耀大军在后方赶来,向远处一望,居然有人能跟赵云打这么久,定非碌碌无能之辈,问这是谁,才知道是徐晃。
徐晃,曹耀感慨,他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啊。
原为军阀杨奉的部下任骑都尉。曹操击败杨奉后投靠曹操。参加过多次重大作战,智勇双全,战功卓著,治军有方。
跟随曹操四处征战,于延津率兵击杀文丑,于官渡率兵截烧粮草,平马超时率先渡河,守汉中时大败蜀将陈式,多有战功。
特别是在解樊城之围的战斗中,徐晃率军长驱之入,一举击退蜀军,立下了大功,受到曹操的赞扬。任裨将军、偏将军、横野将军、平寇将军等。
曹丕即位称帝后,官拜右将军,封逯乡侯,后进封杨侯。击败刘封于上庸后,驻守阳平关,改封阳平侯,假节钺,食邑3000,魏明帝时期,徐晃病逝。徐晃对曹氏集团忠心耿耿。
曹耀揣测,看来,对面就是杨奉的军队了。不过,熟知历史的曹耀却知道,杨奉并不满李傕,此时,应该离开了他,另谋它路。
曹耀并不对杨奉有任何的看法,但徐晃却实在让曹耀这种求贤若渴的人把持不住。
“你已经不行了,如果再有两个回合,我便可以把你斩落马下,我惜你是一个英雄,你可以走,但把你身后的队伍留下。”
赵云看徐晃体力不支,一合过后,胜负已分,对他说道。
“我怎可做不忠不义之徒?来吧!”
徐晃拒绝了他的好意。于是,无话可说,赵云提枪杀来。
“慢着!”
远处有人大喝一声,两人停止厮杀,向前望去,原来是曹耀。
徐晃看曹耀气宇非凡,定非池中之物,便问道:
“你是何人?”
那人说道:
“我便是曹耀,你可曾听说过?”
徐晃有点不敢相信,不是说好了是李傕派来的伏兵吗?怎么是大名鼎鼎的曹耀?
“看来是误会了,曹将军之名,市井小民都知道,我又岂敢不知?”
徐晃恭敬的说道,他最佩服英雄,而且是那种有胆有谋的英雄。
从曹耀长安之行,又与当初的曹操有何区别?
“我知道是误会了,赵师弟,你且先退下。”
赵云提枪在曹耀后侧,护其周全。曹耀继续说道:
“杨将军可在?徐壮士,还是请你家将军出来吧。”
曹耀不太熟悉杨奉此人,只知道他是原为黄巾余党白波贼帅,东汉骑都尉。
原是李傕的属下,因为对奖赏不满而协同另一个李傕部将宋果叛变,但事情败露,宋果被杀。
便起兵反李傕,联合黄巾旧部韩暹,国舅董承与前来劫驾的李傕,郭汜大战协助献帝逃出长安,奔洛阳而来。
献帝召曹操前来,便与韩暹屯兵大野,以躲曹操,曹操将献帝迁往许都时,与韩暹截击曹操,大败。逃走去投奔袁术。后又为吕布策反,袭击袁术。因骚扰百姓,为刘备诱杀。
曹耀用计提前离间了李傕二人,杨奉叛变也就随之而来。
于是,一位为首的将领走了出来,拱手对曹耀说道:
“原来是征东将军曹耀,久仰久仰,只是,我与你无冤无仇,你为何派兵阻我去路?”
曹耀知道他是吃了败仗,准备混在附近,浑水摸鱼,待到时机,准备劫持天子,寻求他的霸业。
“我听说长安有变,天子蒙羞,我于心不忍,奉天子之命,派兵来解救天子,以为你是敌军,摆开阵势,原来是误会了。”
曹耀一派胡言的吹嘘道。杨奉听说有救兵来了,略有所图,便说道:
“原来是援军到了,天子终于有救了!”
杨奉假装激动万分,大有忠臣之意,对曹耀说道:
“如今长安大乱,天子危机,我虽然是李傕部下,却于心不忍,本想解救天子与危难之间,却苦于兵力不足,正巧,曹将军赶来了,真是天助我也啊!如今,正是攻取长安的最好时机,我愿与曹将军合兵一处,听你调遣,杀进长安。”
曹耀知道杨奉在打什么算盘,凭他这点兵力,是翻不起什么大浪,无非就是接我兵力,攻取长安后,浑水摸鱼把天子拐走,另谋它出,也有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
曹耀在进军长安之前,也曾考虑过到底要把天子至于何处的问题,是否学那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
荀彧进言:“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
曹耀的看法却不同。他认为,如果收留了天子,便对他推行的天下大同思想产生根本的冲突,这是必会影响到他推翻封建。
所以,他决定,天子这快烫手山芋,还是给曹操比较好。
………………………………
第一百五十八章 攻城准备
假如,曹操的到了天子,实力必定大增,这也会让袁绍忌惮万分,把曹操退到锋尖口,让曹操去抗衡袁绍,他便有机会乘机扩大疆土。
等他们分出个胜负回首一看,原来最大的赢家是别人,那就够了。
于是,在前行之前,曹耀便知会了曹操,让他派兵与自己一起解救天子。
凭曹操的精明,当然看得出其中的好处,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于是,他便安排曹仁,领一万精兵与曹耀合兵一出,听曹耀差遣,然后往长安出发。
曹耀知道曹操定会安排曹仁抢夺天子,而曹耀志向在人口与贤臣,便装作不知。
此时,曹仁与曹耀进军,正好遇到杨奉,闹出这番事情。
此时,遇到徐晃,曹耀求贤若渴,当然要跟他搞好关系,等到杨奉兵败,自然要把他招过来。
“既然如此,那就有劳将军了!”
杨奉笑道:
“你我都是天子下臣,理当如此!”
曹耀拱手,对杨奉说道:
“那就还请将军与赵云在前开路,我们随后出发!”
杨奉想了想,又望了望赵云,不由感慨曹耀有此贤将,拱手道:
“理当如此!”
…………
于是,大军开始虎奔长安。
响午,离长安已经非常之近了,曹耀安排大军安营扎寨修整,准备兵贵神速,到了就攻打,让他们措手不及。
此时,按照平时,长安放出哨兵探子,早就知晓曹耀进军的事,而如今不同。如今李、郭不和,又刚经历了杨奉的内乱,探子系统早已瘫痪。
但为了以防万一,杨奉又有知道其中探子的运作,曹耀便让杨奉派人把长安的外线全部抹杀,让他们失去眼睛。
营里,曹耀与诸将商议,
“如今长安虽然内乱,但却坚不可摧,如果强行攻取,虽能攻下,但伤亡也很大。”
曹仁揣测曹耀必有办法,便说道:
“全凭将军差遣!”
曹耀继续说道:
“如果能有内应,我们便可以长驱直入,伤亡必将减少到最低了!”
曹耀望了望杨奉,杨奉对长安在熟悉不过,让他潜伏进去,说服别人打开城门自然容易的多。
杨奉拱手惭愧的说道:
“将军,我的内应都被他们发现,除尽了。”
曹耀想了想,继续说道:
“我观谋臣贾诩,对天子还算忠心,还请杨奉将军潜入长安,告知与他,让他午后大军一到,便大开城门!他比有计策!”
贾诩可是三国著名的谋臣,这点小事都不能解决,便是历史高看他了。
杨奉想了想,犹豫不决。曹耀继续说道:
“我们大军攻进,他们必定要拿天子作为威胁,还请杨将军与贾诩商议,保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