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夫子-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耀看着郭嘉一脸凝重道,他自幼师从童渊,儒家典籍也多有涉猎,其实儒家思想本没有错,但是数百年独尊儒术的局面下来,儒家已是很天然地将他们视做了领导者,无形中全天下的士族已经将自己视做了一个团体,一个统治的团体,无论谁想融入这个团体,就必须接受他们的思想和道德体系。

    这无疑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其实天下藏龙卧虎,草莽之中亦有英雄,能够管理好天下的人才绝对不少,但是因为儒家士人,他们必须接受儒家对他们的改造!

    否则的话,他们始终不能融入到统治阶层中去!他要灭儒,与其说是消灭儒家的思想,倒不如说是他要消灭掉这个已经将自己神圣化的阶层。

    人性逐利贪权,圣人君子始终是少数,儒家学说的思想太过理想注定他们只能成为被改造的工具,更可悲的是由于儒家自身对礼法传统的顽固,只能让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行越远,治乱交替其实就是儒家所讲的革故鼎新。

    但实质上却是换汤不换药,儒家学说更大程度上应该是针对个人道德修养,于治国其实是无半分益处,这也是为什么帝王治天下,案上儒家,枕下法家的缘故!

    “主公所言极是,这立之一道,的确是最大的困难,不过以嘉看来,主公已是有着一定的思量。”

    郭嘉看着曹耀问道。

    “奉孝,这些说法,需要时间去完善,综观百家学说,无不是历经百年方才形成完善,而我要做的,并不是如何去静止儒学,而是让我们中华百家争鸣!”
………………………………

第一百六十七章 开科

    他今日与郭嘉说这些,其实是他心中所藏所想实在太累,想找一个人倾诉,就算他心如石,但是看着天下大势一步一步向着他所想的大局中进行时,却又免不了几分隐忧,毕竟他想要做的事情在这个时代委实难以让那些固有的精英阶层所接受。

    他只有毁掉他们,破而后立,但是将数百年沿袭下来的思想毁去代之以一种全新的思想学说,对他一个仅是比常人多知晓一些见识的人来说,实在是难如登天,更何况此时儒家独大,他就算想借力打力也是办不到,惟有以最激烈的手段彻底摧毁儒家势力,而且他曲高和寡,能了解他的恐怕也只有郭嘉等寥寥几人罢了。

    这些事情他只能慢慢地暗中思虑周全,以一种旁人看不出的掩饰来进行。

    儒家势力在强,也需要民众去相信信奉才能为之强,如今他就是要毁去那种根基,毁去儒家已有的影响,但其实这是一种很危险的做法,因为他不能出错,一旦出错,就是满盘皆输……

    …………

    神州大地,孕育这血与泪的阴谋。而这次,是更让洛阳与长安民众欢喜的是,曹耀免除了他们三年的粮赋,更将先前分给他们耕种的土地,以明文契约的方式完全赐予了他们!

    “主公,将那些土地分给那些百姓,固然是好,可是没有朝廷的命令,这样一来,主公的叛逆之名只会越加为人所诟病啊!”

    虽然认为曹耀的命令是最大限度的为百姓生计着想,但是出于臣属的职责,荀或还是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你说的是哪个朝廷,是曹操供奉的那个朝廷吗?”

    曹耀轻笑了起来,对他说道。

    “主公,中原文士鼎盛,若是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以北庭所训练的文士只是勉强够这一地使用,那日后主公如何兼顾天下!”

    荀或说道。

    “文若,你说得的确有道理,不过我说出的话岂能再收回!”

    曹操又道。

    “主公,分给百姓田产一事,已是定局,或也不便多说,只是这官吏人选,主公必得早有定见,洛阳与长安如今除了少数我北庭的文士之外,大多都是些土豪在打理,现在他们震慑于主公的军威而不敢轻动,但是日后其他势力与我们起干戈时,难保他们不会做反!”

    对于目前让土豪暂掌地方大权,荀或始终有着顾虑。

    “文若原来担心的是这个啊!”

    曹耀笑了起来,然后看向了荀攸道:

    “公达,你还没与文若说吗?”

    “主公,这几日为着那分田之事,攸没有与文若讲起,是攸疏忽了。”

    荀攸欠身道。

    “这不怪你,现在你与文若说下吧。”

    “是,主公!”

    荀攸看向了一脸狐疑的荀或说了起来:

    “文若,其实主公前些日子早就与我谈过这件事了,我和主公对于目前官吏空缺的看法是:开科取士。”

    “开科取士?”

    荀或的眼中满疑惑。

    “是的,孝廉制的弊端,文若你也应该清楚,那些地方豪族,名门之后,想要弄一个孝廉之名实在太简单了,这其中难免不学无术之辈甚多,于国于民都不是件好事。倒不如我们开出考卷,让那些士子来公平竞争,唯才是举!”

    荀攸解说道,他虽也是荀家之人,不过出身旁系的他很明白那些寒门士子的处境。

    “开科取士,那若是有居心叵测的小人,也用吗?”

    荀或虽然觉得这开科取士很不错,不过这德行方面,考却是考不出来的。

    “文若多虑了,在地方为官,要的是他有安民济世的才学,至于德行,若是他为官不仁,自有律法在那,咱们按法而行便是。”

    郭嘉插话道。

    这下,荀或再无意见,也是点头同意这开科取士了。

    如果说长安百姓此前仅是因为生存的**,而选择了曹耀,那么现在,第一次能够过个安稳,不需要再饿肚子冬天的他们对曹耀是衷心的臣服,没人会希望回去再过以前的日子。

    他们会常常看着自家屋子里那些没被收去的粮食,傻傻发愣,到后来,当曹耀发给他们田契的时候,这些百姓都是捧着那田契向着曹耀所在的方向,长跪不起,不停地磕头!

    “今天俺们的军爷问我们说,南面的人日后要是打过来,要把这些地收回去怎么办?”

    在长安、洛阳,无数分到田地的农家汉子在家里都在讨论着这个由曹耀分派下去的士兵向他们提出的问题。

    “还能咋办,只有认命了,能吃上这饱饭就不错了,只是希望曹大人不要有事就成!”

    一些年老的老人如是说,不过更多的人却是选择了那些平日里曹耀军队所感染给他们的刚强,

    “他娘的,那些狗官要是敢来,俺一定跟着军爷砍死他们。”

    “要死俺也要做个饱鬼,反正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只有曹大人做了皇上,咱们才有这好日子过!”

    一时间,冀州的民气便是这样,当曹耀将自己的名望声威和他们所渴望的土地混合在一起而给予了那些百姓利益和希望之后,这些原本唯唯诺诺的百姓忽然都变成了护家的狼。

    而只要曹耀能一直带给他们胜利,那么没人能从他们手里把土地抢回去,而他们对曹耀的忠诚也将变成一股可怕的力量。

    现在,这里的大部分男丁,在接下来空闲的日子里都是整日随着那些军人习武强魄,怀揣这有朝一日,能够报答曹耀的心思。

    百姓如此,这里的大部分读书人同样是心情难以平复,因为曹耀的‘开科取士令’让他们看到了出人头地的希望,像他们这些还在这里的,大都是些寒门子弟,在旧有的体制下,没有关系,没有门路的他们也许一辈子都无法成为官吏。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对他们来讲只是一句空话,但是现在他们却看到了希望,曹耀给了他们一个公平的机会,而他们中大多数人也有自信,绝不会输于那些只知高谈阔论的世家子弟。
………………………………

第一百六十八章 变

    九月,曹耀在县里所设的考试之所,几乎被挤得是水泄不通,让曹耀很是意外了一阵,不过他很快就释然了,儒家学说所灌输给这些读书人的理念就是做官,看起来他是高估了那些读书之人的风骨。

    人性本来就是靠**所驱使,孟子的富贵不能淫鲜少人能做到啊,儒家的修身之道,不是死抱着四书五经就能行的啊!

    最后,涌入县里参加科举的读书之人竟有五千之多,不过其实这里面有不少人是学的杂家学说,对于儒学之道到是不怎么精通,他们大多只是抱着不妨一试的心态来参加这科举,毕竟汉室尊儒已有三百多年之久,虽然曹耀有着为才是举之说,但那毕竟只是传闻,做不得准。

    当进入考场的读书人拿到他们所希望已久的卷子时,大多数人看着上面要他们随意做篇文章的题目,俱是疑惑不解,其实曹耀出的题目很简单,只是要他们就先秦诸子百家学说谈下自己的见解。

    可惜他们中大多数人对百家学说都不甚知之,叫他们如何谈的开来,最后时间催人,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就着自己所学,绞尽脑汁,尽力而为了。

    五千份卷子,在北庭的文士团手里,不过三天,便全部阅卷完毕,直接淘汰了近四千人,这四千人被淘汰的原因很简单,他们的卷子上大多都是通篇颂扬圣人,又或是贬低百家,并斥之为异端邪说,但是却又说不出什么实际之处。

    对于这样的结果,曹耀并不意外,本来吗,汉室崇儒,罢黜百家,大多数读书人都是死啃四书五经,这样的结果不足为奇。

    考试完了,荀或却是找上了曹耀,对于百家学说他并无什么太深的偏见,在见识过北庭文士在政事上的效率之后,他也觉得太多儒士脱离实际,只会泛泛而谈,只是今日他所带的几份卷子却是他认为的可堪大用之才,不能就那样凭白的给埋没了。

    看完荀或带来的卷子后,曹耀笑了起来:

    “文若,你觉得这几人可堪大用?”

    这几份卷子上并没有去贬低百家,也未通篇颂圣,只是解释了一下什么是心中的治世大同,在荀或的眼中,自然是不错的文章。

    不过在曹耀看来,这些貌似很有见识的文章,不过空泛二字,儒学中的大同之世,的确是很理想的一副蓝图,孔孟也说过一些所谓的治国之策,如君子怀刑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等等。

    但是这些都只是一个目标,几句口号而已,至于如何去做到,如何去实现这些的方法手段,儒学是无法解答的,在百家争鸣时期,为了与敌对学说辩论,那时的儒士是会涉猎研究百家学说,并将其中优点引入。

    但是自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之后,会去研究百家学说以为儒学治世手段的人越来越少,到最后都是死抱着四书五经,在那里子曰,要他们讲大道理,头头是道,可是一旦要他们实际去做的时候,却都一个个只能在那发傻。

    “主公,这几人对于大道都有着独特
………………………………

第一百六十九章 古简

    这场骚乱虽然最后以一死两伤而暂时终结,但是当那些参加民兵训练的汉子回来后,事情向着更加严重的态势发展了,那一死两伤老人的儿子们第二天便纠集了不少人,找上了还住在原长安官学府中的读书人,厮打了起来。

    要说那些书生,怎么打得过将养好了身子,每天都跟着军队习练武艺的农夫,若不是那些农夫害怕打死人而留了手,恐怕那些读书人没几个能活着出去。

    直到最后,曹耀派出的军士才姗姗来迟,把局势给控制了起来。而对于这一事件,曹耀并未做出什么明确的判决,最后不了了之。

    那些读书人被驱散回了各自的老家,死掉的那老人被曹耀厚葬,而那些打人的农夫虽然也受到了他的责罚,但是他们一个怨言都没有。

    就如同曹耀所预料的那样,数百年下来的传统,让那些儒生绝不肯善罢甘休,回去以后,他们仍旧大肆辱骂曹耀,同时他们还得到了那些留下的部分士族名门的支持。

    只是此时由于那些百姓要参加统一的民兵训练,这件事情的真相很快便传遍长安,穷人哪有不帮穷人的道理,再加上曹耀此时在那些百姓心目中实是与天子无异,再加上那些军人教官的挑头,各地百姓和那些儒生的对立越发的严重起来。

    虽然没有再发生什么冲突,但是那些儒生的名声却是被彻底地弄臭了,连带着那些本就不得人心的名门望族也更加地被百姓厌恶。

    “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对于这由自己一手所造成的局面,曹耀很满意,他不去与那些儒生争,只会让百姓觉得那些儒生无理取闹,更显厌恶,自己要消灭那由汉武帝一手促成的变异儒学,就必须先把这些已经被腐蚀了的儒生给彻底摧毁,然后重建一个新的后备官僚储备体系,像那一千对百家学说并无偏见而且有着一定认识的科举选拔之士就是他日后用来改造儒学的新鲜血液。

    忠孝不可废,儒学提倡的一些修身美德是对官吏的一种道德约束,但是仅靠着所谓圣人之言来约束权力者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须要有体制和法纪来规范,更重要的是儒学可以作为一种理想蓝图存在。

    但是作为手段来运用,儒学的操作性实在太差了,他不介意日后那些以百家学说作为手段方法但是却批着儒学外衣的新士族出现,对于国家公器来讲,利益和手段才是一切,靠仁义治理国家,那根本是把国家往火坑里推,把自己绑了往外族锋利的刀口上送!

    九月中旬,郭嘉从长安悄然赶到了洛阳,然后又悄然来回来。

    长安,曹耀所在的大院里,郭嘉带来的那盖着黑布的大车就静静地躺在那里,在车子旁边,清冷的月光下,曹耀以一种很值得玩味的表情注视着那辆大车,而他身后,墨郭嘉是恭敬地站立着。

    “郭嘉,你能确定这些绝不会露出破绽?”

    曹耀走到了那大车旁边,扯掉了上面那层盖着的厚实黑布,只见里面全是一卷一卷的残破竹简,看上去仿佛有着数百年的历史。

    “主公放心,您所刻的这些竹简经我的秘法炮制,又深埋地下数月,绝不会有丝毫的破绽!”

    郭嘉很有自信,作为天下间绝顶的谋士,伪造古物也是他智商引以为豪的
………………………………

第一百七十章 郑玄

    “主公,那车上装的什么?”

    早就注意到曹耀身后那辆大车了,大早上的,主公必有所动。

    “你自己看吧。”

    曹耀从黑布下随意抽了一卷竹简扔给了贾诩。

    “什么东西能让主公如此深夜都要挂怀,诩倒要看仔细了。”

    贾诩接过竹简,展开道,看了不多久,他的脸色就变了,看了又一会儿,他又端详起了那竹简,过了好半晌才回过神来,

    “主公,这竹简您从哪里弄来的,这怕是先秦之物,只是怎么贾诩从没听您提起过!”

    “先秦之物!”

    曹耀大笑了起来,“文和,你说这是先秦之物?”

    “是啊,看这竹简成色,分明是年代久远,而上面所刻的篆文,应当是旧时齐国的文字,里面有很多贾诩也不认得,恐怕当世只有郑公才能完全识得,不知主公哪里找来的?”

    贾诩指着那竹简道,而他口中所称的郑公,便是东汉的经学大师郑玄,于数学、物理、天文、语言等方面都是学识渊博,更难得的是他于百家学说毫无成见,是曹耀当世唯一拜服的真正大儒。

    在曹耀眼中,也只有郑玄和他的门人算是真正的儒士,兼修百家,儒以养德,这才是真正的儒者之风,所以他虽然打压冀州那些腐儒,但是郑玄所在的青州,他是半点动作都没有。

    反之,对于这位名声崇高的大儒,贾诩倒是存着将其拉入自己的阵营,帮他缔造新儒士族的想法,而这些竹简就是他与其相交的礼物。

    在贾诩看来,自己的举动在那大师眼里恐怕也是个异类,若是没有些许能引起对方兴趣之物,恐怕也是不会见自己的。

    “这些是郭嘉于古墓之中所得,我正想拿此前去青州拜会一下郑大师,想请他助我主持蒙学一事。”

    “主公既有此物,何不早些拿出来,这些绝对能请得郑公出山,有郑公襄助主公,主公大计可是事半功倍啊!”

    贾诩长叹了起来,语气中隐隐有些不解之意。而曹耀也只能随口言忘,他总不能说这些竹简乃是伪造的赝品,是他假言以刻,刚刚才炮制完成,此时方能见人。

    当下,贾诩到是不肯回去了,拿着那些竹简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不时击节赞叹,大骂后世不肖,竟是将圣人本意曲解,误导至此。

    看得曹耀是心中暗自感叹,三百年尊儒,果然非同小可,这鬼才虽然不屑仁义之说,但是见到这合自己胃口的解释,恐怕心里还是要尊儒了,不过也无所谓,只要儒学朝着他所解释的方向前进,也算是不负他的苦心。

    翌日,兴致仍浓的贾诩竟是把荀彧找来,就着他能看懂的那些和荀彧讨论了起来,到最后连荀攸也加入了进来,好在冀州如今已是民心安定,再加上粮食大收,政事倒也不忙,几人才有空讨论这些东西而不致荒废了正事。

    尤其是二荀,虽然竹简上有相当一部分他们还无法断明写的是什么,但是就已知的来讲,足以让他们兴奋不已,因为照着这些先秦古简上的圣人注解,主公所为合乎大道,并不是离经叛道。

    圣人的微言历经战火动乱,早已被改得面目全非,连他们都深受其害,差点误解了主公所为,真是该死,该死!

    看着对自己心悦诚服的二荀,曹耀心中暗叹,不论如何,占据大义名分,站在道义的至高点上总是更能让这些跟随自己的人充满信心和热忱,这托古之策,算得上是高明至极。

    只是现在他还不是让这些竹简大现天下的时机,因为这些竹简从他手上拿出去和从郑玄手上拿出去,其效果不可同日而语。

    郑玄在天下儒生心中的地位,足以让现在的儒家分裂,分裂成新旧两派,只要自己在政治上不断打击那些顽固守旧派,同时培养新儒学势力,在加上他的另一些举措,绝对可以让汉武帝一手促成的变异儒学萎缩破败,对未来的官僚阶层来讲,兼容并包百家的新儒学将成为他们的精神图腾和道德约束,配合以合理的制度和法纪,汉人应该不会走到那最后的死胡同吧!

    就这样,在九月中,曹耀带着一行人去往了青州高密,拜访经学大师郑玄,希望能够请动这位在当世儒家中的泰山北斗出山襄助。

    而此时在洛阳,土豪和儒生间的对立变得十分严重,不过被曹耀委派的程昱却是睁只眼闭只眼,反正只要不起冲突,他任由他们去闹。

    驻守的几万大军也不是吃素的,他谅那些土豪也不敢乱来,只不过对于那些儒生,他也没什么好感,那些闹事的分明是无理取闹,这些土豪为政以来。

    在曹耀的威名下,都不敢乱来,百姓的日子只比以前要好过一点,他们不过是小心眼儿,眼红嫉妒罢了,也不是什么好鸟。

    “师父,那曹耀真是乱来,开科取士到也罢了,怎么取得尽是些通杂百家的人,那些一心向圣的到都被他给掳了,长安的百姓也是够胆大妄为,竟然连读书人都打,真是惘顾礼仪。”

    “文路,你怎么也尽信些道听途说,开科取士不失为一条为国家选才的良方,至于曹公选的那些人难道不是我儒门子弟吗,至于百姓打人,若不是那些不肖先打死人在先,那些乡民又怎么会去打他们。”

    郑玄皱了皱眉头道,他虽然以博学著称,但是他教的那些弟子,除了少数几个是真心跟他学习,其他的,虽然努力,但是更多的还是想借他的声望,好日后为官方便一点,这些个个中奥妙,他心里清楚得跟明镜似的。

    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是他的分内之事,再加上人各有志,他也不好过分去说教,只是对于弟子言语中轻视百姓的态度,他却是最不喜欢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文路,你回去把孟子给我抄颂百遍。”

    “是,师父。”

    “师,师父,外,外面来人了!”

    这时一个慌慌张张的弟子跑了进来,结巴着道。

    “慢一点说,不要急。”

    郑玄拍了拍弟子的肩膀,患声道。

    “师父,外面,那个曹耀来了,说是要见师父您……”
………………………………

第一百七十一章 活字印刷

    那弟子镇定了一下道。

    “什么曹耀,曹公爱惜百姓,汝等岂能如此称呼!”

    郑玄脸上露出了不悦之色,对于曹耀他是知道的,虽然他还看不清这个年青人真正的志向,但是有一点他可以肯定,那就是他绝对是个爱民之人。

    “师父,可那个曹耀是有叛逆之举啊!”

    那弟子还想说些什么,不过却被郑玄喝止了。

    “曹公并无自立,朝廷之言,有失偏颇,且随我去迎接曹公。”

    遭遇过党锢之祸的郑玄对朝廷早就失望透顶,不然的话他后来也不会屡次拒绝朝廷的征召,甘愿在家乡教授学生,对于天下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