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曹夫子-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势,这位老人有着自己的看法,而且对他来说,官位对他来讲直如浮云耳。
见郑玄竟是亲自出来,曹耀也是吃了一惊,不过他很快就恢复了常色,上前执了师礼道,
“弟子见过郑先生。”
“曹公多礼了。”
郑玄却是扶住了曹耀,至于曹耀身后几人他到是没拦住。
“曹公跑来找我这老头子,不会就是为了问声好吧?”
落座以后,见曹耀他们不开口,郑玄倒是打趣道,他见曹耀进来后举措自然,沉稳如岳,身旁几人也是风度极佳,心下不禁对那些传曹耀举止暴虐的儒士更见痛恶,世间之事便是这样,为天下而恶悠悠众人之口,若不是他常去民间走动,百姓传诵曹耀事迹,他怕也是要对曹耀有着偏见。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圣人之言,诚不欺我啊!当下,郑玄自是有着一番感慨。
“先生见笑了,学生此来,主要有两物呈上,想请先生品鉴一下。”
曹耀亦是笑语而言,
“恶来,将东西呈于先生。”
“哦,那我到要看看是何物要让曹公费如此周章。”
见那箱子装饰古朴典雅,极见功夫,郑玄不禁道,当他打开箱子,见到那些竹简时,微微楞了楞,然后拿起一卷看了起来,只不过几眼之后,他的心神却是再也离不开那竹简了曹耀自是与郭嘉等人相视而笑。
过了好半晌,郑玄才合上那竹简,仔细看起了那竹简本身,又端详了好一会儿,才喃喃道:
“真的,是真的。”
“先生,先生。”
见郑玄一脸激动,曹耀知道他此时心神正是激荡之时,不过他却还有正事要与他商量,自是不能让他这样呆着。
“你且告诉我,这些竹简从何而来?”
郑玄一把抓住了曹耀,急切地问道,这些竹简观其形色,当有五百年以上的岁月侵袭方能至此,而上面所刻的文字乃是鲁篆,观其内容也与他几十年心血所思有契合之道,这些若是真的,那么圣人之说必能光大天下,几番因缘下来,叫他如何不急。
“这些是弟子的家人当年偶然所得,据说是来自一先秦古墓。”
曹耀正色道。
“哦,原来如此。”
郑玄自语道。“
这些古简,弟子也是近日心血来潮才翻开观看,只是其中文字弟子多有不识,这才冒昧前来,想请先生解惑。”
“这上面所刻乃是春秋的鲁国篆文,天下能完全识得的不过三五人,你啊,你知不知道,这些竹简可是无价之宝啊,今日见了,老夫此生再无遗憾。”
郑玄抚摸着那些竹简喃喃道,有这些先秦古简的圣人注解,他可以将谬误了多年的儒家风气回归到正道之上啊!
“曹耀,这些竹简能否借给老夫抄阅,五日,不,三日就成。”
郑玄忽地道。“
先生见笑了,弟子带这些竹简过来,便是请先生鉴定一番,如今既是于先生有用之物,弟子自当奉上,哪有让先生抄阅之理。”
“你说得可是当真!”
郑玄神色一动,不过随后又道:
“不可,不可,我怎能夺人之物。”
见郑玄果然是君子之风,曹耀心中也是为这大儒折服,他心中明白这托古之简对这个一生研究经学的老人是何等珍贵之物,但是他却能抵受心中的**,可见其人品是何等高洁。
儒家修身之道也并不是言之无物,只是能做到的人太少了。
“先生,这竹简所刻,弟子虽然不甚知之,但也明白其中的分量,此物于弟子手中也只是白白埋没,只有在先生手中,才能光耀其价值,还望请先生不要推辞!”
“那老夫就受之有愧了!”
见曹耀神情真挚,说得诚恳,郑玄知道自己若再推脱就显得做作了,当下便接受了这些竹简。
“曹耀适才说有两物想请我品鉴,不知还有一物为何?”
郑玄的确当得上大师二字,不过片刻便从那惊喜中回复了常色,这份修养让曹耀也是大为赞叹。
“先生,这第二物,以弟子愚见,比适才的那些竹简恐怕更见珍贵。”
曹耀此话一出,除了郭嘉之外,就连二荀他们也是神色一惊,他们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能比那些注解了圣人大道的先秦古简更为珍贵的东西。
“你说得可是真的?”
郑玄也是一脸惊色,今日曹耀给他的震撼太大了,那些先秦古简已是无价之宝,可此刻他还说有一物其价值更在那些竹简之上,不由得他不吃惊了。
众人思量间,曹耀已是亲自从典韦手中接过了另一只箱子,打了开来,只见里面是一样精巧的器物,长方形状,曹耀将那物件抬到了郑玄面前,然后取下了那器物上的一块长方板槽,请郑玄观看。
只见那长方板槽内皆是一个一个的小方块,上面都刻了字,此时曹耀取下了那些方块,随意组合了一下,一篇文章便成型了,然后他交于典韦,典韦将那板糟嵌入那器物后,从箱中取出墨汁,刷上以后,开启了那器物,啪地一声响,那器物在典韦的手动下,不停地翻转,不一会儿,十张纸上已是印刷上了同样的文章,而且字迹清晰,非常工整。
“先生,觉得此物如何?”
见郑玄等人皆是一阵侧目震惊,曹耀笑道,为了制成这活字印刷机,他可没少花钱,为了将这活字印刷做到最好,足足耗费了好几年时光,直到近日才告大成。
………………………………
第一百七十二章 办学
“曹耀,有了此物,天下大道可倡,大道可昌啊!”
郑玄一脸兴奋地抓住了曹耀,开心地大笑道,此时这个老人就像一个孩子那样。
“先生可否觉得此物比那些古简更为珍贵乎?”
“的确是珍贵了许多啊!”
郑玄并非腐儒,自然知道这器物于天下有着何等的意义。
“曹耀,不知此物是何大贤所制,老夫他日必要拜会。”
郑玄忽地问道。
“此物乃是我我府中郭嘉所造。”
赶在郭嘉之前,曹耀已是抢先一步道,虽然活字印刷的概念是他讲出来的,但是这制造全程,都是由郭嘉一手而办,他岂能厚颜夺他人之功。
“莫非就是鬼才郭嘉?玄失敬了,失敬了。”
对着郭嘉,郑玄竟是做了一揖。
“使不得,郑先生多礼了,郭嘉受不起。”
郭嘉一把扶住了这个比自己岁数大得多的儒家大师。话说,自己也不过一儒生罢了。
“礼不可废,先生虽小,但才华博大精深,玄佩服万分!”
郑玄生性好学,兼容百家,是以学识渊博,但是学说其高深奥妙,他人力有穷,自是不能一一探究明白,如今听闻郭嘉有贤,自是不肯放过了,一时间到是冷落了曹耀等人。
不过曹耀丝毫不以为忤,想起后世那些穷酸腐儒,他心中感慨不已,不过数百年,后世儒学就变得那般僵硬,暮气沉沉,狂妄自大,若是那些儒生个个都像郑玄一般,虚心向学,兼并包容百家学说,他又何需花那么多心思再去做那些多余的事情。
过了好一会儿,郑玄才醒悟过来,连道:
“真是老糊涂了,竟然把客人怠慢了,几位随我一起,咱们席上再谈。”
当下就是领着曹耀等人,入了席上,边吃边谈,而席上所谈话题最后竟都是围绕着其他学说而谈,从言语中,曹耀觉得郑玄并不反对其他学说。
而这是,他们他们竟谈起了墨家。而且还隐隐有将其算在儒家内的意思,他初时也与其他人一样,颇为不解。
不过后来想起墨家的由来,曹耀才觉得郑玄将墨家算入儒家也不是什么不可理解的事情,毕竟墨子早先从师于孔子,但后来由于对儒家思想的不赞同而离开儒门,创立墨家,从某种意义上讲,墨家算是儒家的分支说法并不奇怪。
想到这一点,曹耀心中想起了关于墨家的种种,墨子出身低微,传说是一个手工业者,常以“贱人”自称,以表示其地位卑微,在他一生当中树立了很多墨家的制度和学说,建立了完善的墨家体系。
墨门思想以兼爱非攻为中心,其体系中包括了士官、医疗、武士、技师、教师等不同的职务,各司其职教授弟子从本质上讲,这
………………………………
第一百七十三章 遇到困境
其实这道办学令,曹耀筹谋已久,在他看来,愚民之说并非儒家所倡,不过是儒家被皇权给利用而已,而中国数千年不开民智,主因是皇权不允许,独裁体制下的皇权不允许百姓拥有学识,即便是拥有也只能是他们所认可的变异儒学,这虽然让中国进入了治乱的大一统循环。
但是在这种体制下本来可以迅速发展的中国科学被极度拖缓了速度,到后来满人入关更是将汉人将有的辉煌未来全部给毁了。(明末中国的科技极强,而在南方各地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且明朝后期的内阁制与雏形的君主立宪有着某些相似)
而办学一事,曹耀为其做的基础准备可以说是耗费心力无数,他执意让军人识字读书,不光是为了让军人有自豪感,能够明白什么是华夏炎黄,更重要的是只有这些识字的军人才能按照他的要求,忠诚地将他所定蒙学内容教授给百姓。
他可不指望现有的儒生阶层会把他定的蒙学内容中关于法墨兵等家的学说教给那些孩子,更何况他所选的那本蒙学,那些儒生也是看不懂的。
在曹耀看来,复杂的繁体字无疑让推广知识的难度更大,所以当年教那些急性子军人的时候,他直接用了后世的简体汉字,当然这也是打破读书人文化霸权的一种手段。
在曹耀的这道命令下,这两处地方的百姓都沸腾了起来,在这些目不识丁的百姓眼中,知识无疑是和神圣划上等号的。
现在曹耀让他们的孩子可以和那些世家少爷一样,都能上学读书,这其中意义,对他们来讲简直无法用语言道尽。
就这样,这三地,那些军人白天要训练民兵,晚上要给那些孩子讲学,可谓是忙得不得了,不过在这两地百姓的心目中,这些军人的形象无疑又高大了不少,于是一种以军人为荣的风气在三地开始蔓延。
虽然那些军人识字读书过,但是曹耀所发的蒙学中依然有他们不懂的地方,那就是选自《墨经》中的科学知识。
主要集中于数学、力学、光学诸方面,极其厉害的一部著作,如果在古时被大为推广研究的话,他想,后世我们应当看不到什么西方的科技强于中国的局面。
于是在这两部分,往往是那些军人和一帮小孩子一起研究讨论,在关于墨经的力学的相关学识上,那些军人和小孩更是贯彻了曹耀要他们做到的实践二字,想不明白是吧,那就亲自动手去做,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
其实在蒙学中,曹耀着重让那些军人灌输给那些孩子的无疑就是‘法制’观念和经过他挑选的儒家观念,而灌输给那些孩子‘法制’的观念中,公平是最被强调的,而隐藏在公平后面的其实就是竞争意识。只是这竞争必须在公平的前提下发生。
至于儒家观念中,曹耀强调的一点也就是大一统思想,也就是对国家归属感的建立,当然其中被他偷换了不少概念。
在这个蒙学令中,曹耀还让那些士兵授意那些孩子回去将他们所学的东西教给他们的父母亲人,他要传播知识和他的观念,这就是他想做的。
当曹耀死命地将蒙学印刷数量满足到几乎可以一户人家一本的时候,荀彧告诉了他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他们的财赋完全陷入了困境,简单点的说,他们没钱了。
长安城内,曹操的府上,他麾下所有的文官都到齐了,包括郭嘉在内。
“主公,都是彧的错。”
荀彧低着头道,作为替曹耀主管财政的他竟然因为对蒙学过分的激动,而没有劝阻曹耀那疯狂印书的举动,实在是他的失职。
“恩,其实主要的过错在我身上,文若不必自责。”
“主公不可,主公在蒙学中向百姓提倡‘法制’,怎能不以身作则,此事我等皆有罪责,不可轻易了之。”
荀攸却是正颜谏道,一时间其他人也都是附议,倒没人怪他。
“那好吧,罚你们两月的俸禄,我罚半年。”
曹耀沉吟道:
“接下来,你们说因该怎么办。”
“主公,不若我们去跟那些富户征收一点。”
郭嘉眼中闪着寒光道。
看着郭嘉,曹操心下暗叹一声,他说的征收,分明就是强抢的意思,若是换以前,也许他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但是现在他却不能那么做,那些富户他另有用处。
“主公,可否向百姓收取一些赋税。”
“公达,为政者,岂可朝令夕改,我既然说了免赋税一些时日,自然不能反悔,无信不立啊。”
“主公,我想还是将我们对西凉的攻掠提前吧!”
戏志才和郭嘉交换了一下眼神道:
“只要我们攻破了西凉,那里的钱粮估计能够让我们撑几个月,这样,实在是可以解决太多的问题,我们不妨提前进行。”
“你们怎么看?”
曹耀把目光投向了二荀,荀彧和荀攸互相看了一眼后,同时道:
“我们觉得还为时尚早……”
曹耀目光依旧停留在他们身上,示意他们继续说下去,于是荀彧说道:
“首先,我们攻下长安不足数月,虽然现在个个地方井然有序的进行,军队也强盛了不少,但是,这依旧不是我们最佳时机。”
曹耀问道:
“为何不是我们最佳的时机?”
荀彧望了望众人,有对众人说道:
“因为我们兵粮不足,并且洛阳被四放包围,处于四战之地,加上我们集合兵力攻打我们,必定会被袁术等人惦记洛阳,而长安,也会受到威胁!”
曹耀想了想,的确如此。如今当务之急便是发展经济,扩充粮草。使自己装备起来,等到曹操与袁绍那边的大动静。
如果天下攻伐开始,那么,他才可以借机扩张势力。
“那要如何?”
如今进攻西凉不成,只能另寻财路,虽然曹耀擅长经营经济,曾经靠制盐也能维持洛阳的生计,但如今却不同了……
………………………………
第一百七十四章 商议
就当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曹耀却笑了笑,对此,他早已胸有成竹。
“我想,你们都忘了我们的根基本来就不在这里!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家,时隔大半年,你们都忘了!”
曹耀若有深意的对众人说道。众人恍惚,仔细揣摩曹耀的心思,难道,解决的办法藏在庐江郡?
众人百思不得其解。如今庐江郡曹耀安排了虞翻以及周泰在那里镇守,虽然兵力有限,但是那里并无太多战事。
那里,曹耀准备做一条后路。如果他的大计失败,退一步,他还可以带着文臣武将回到庐江。
不过,庐江郡的战略目的也不可小视,以那个地方,依旧可以做很多事。就比如说,以后孙策想做的事。
按照历史,孙策与周瑜就是在那里起家,打下了江东诺大的基业,所以,曹耀也可以复制他们以后要走的路,割据整个江东!
只是如今,长江流域的人口的确比不了黄河流域,庐江郡人烟稀少,如果按战略目的来说,变成了下乘。
可以说,江东的人口资源,就注定了他被吞并的命运,而掌握整个中原如此庞大人口的势力,才不会人才凋零。
这种结论,在三国后期就已经证明了他的弊端。
但是,这只是按常规思维来说,的确如此,这样的局面不一定就不会被打破,因为曹耀带来了太多的变数。
众人不解的望着曹耀。曹耀继续说道:
“我记得,当初我就想陪着家人,过一个安稳的日子,我因此准备了很多,事实证明,这的确不尽人意。当时,我和兄长鲁肃准备家致富,因此,买下了很多地,种上了我从海外带过来的许多农产品!”
不过,才夷州那些日子,曹耀命人出海环游世界,走遍了很多国家,也带回来了很多东西,特别是农产品!
那段时间,带回来的农作物种子,几乎覆盖了后世农贸市场能够买到的全部。
但主要用来解决农民吃饭问题的五谷,却成了关键的关键。
如今,在庐江郡曹耀买地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土豆、番薯等都已经丰收,曹耀真在安排虞翻以民间商业交易的形势运到洛阳与长安。
这些东西,除了解决一部分百姓吃饭的问题,还要分一些种子叫他们种植,等这些东西在百姓之中普及,走了比较大的收成,再来谈赋税的问题。
曹耀非常相信,仅靠这些普及后的农产品,再加上曹耀重视贸易商人的程度,他能养活四亿华夏子民。当然,这些也是后话了。
但是,如果仅靠这些为数不是很多的农产品来让整个长安与洛阳运作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曹耀还要从商业的角度入手,准备一些东西赚取其他地区富豪的钱。
“原来如此!”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不过,这东西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细节,而更多的人只是听说过,不知道也属于正常。
“过几天,我便叫虞翻把七成的收益用民间的力量把那些东西送过来,我们要在洛阳与长安普及下来。”
曹耀对众人说道:
“不过,这也不全是长久之计,我想,既然我们因为打量印刷书籍而变得财务困难,那么,我们不妨就借此小赚一笔?”
曹耀这样提醒众人,反应迅的郭嘉便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众人没有反应过来,曹耀望了望装作深不可测的郭嘉,对其说道:
“你快说吧!”
郭嘉摸了摸胡子,说道:
“主公是想把书全国推广吧!这样,我们卖书的钱,可不可限量啊!”
不错,曹耀早就明了纸,然后随着印刷术的成熟,造一本书籍所需要的成本便降低了很多。
早在之前,曹耀没有推行的原因便是自己的实力不足,一经推广,便会被人吞并。而现如今,时机便成熟了很多。
如果这种东西,一经推广,是必会淘汰点如今的竹简,成了整个大汉必需品,而他们的仿制技术又有限,长安便可以垄断这比财富。
如今,在与曹耀议事的出了扎里几个莽夫以外,便都是惊国的智士,按照这样的思路一想,便越的震惊。
并且有点自惭形秽,那么简单的道理,他们居然没有想出来,真是无地自容。
“接下来的事情,我想,就不用我操心了吧?”
曹耀对众人说道。不过,贾诩却提出了疑问:
“主公,不可!如今我们这东西,便是教育天下子民读书的良策,如果卖给了其他人,那么,其他势力的读书人便也会增加,到时候,便是对我们的威胁啊!”
众人点了点头,觉得也有道理,这么好的东西,卖给了其他人,就会增长他们潜在的实力。
曹耀听了却摇了摇头,对其众人说道:
“我不在乎这些,我们的敌人很多,多到如果我们想要靠这一点东西取胜,那边是对我们智谋的侮辱。取胜之道有很多,我们不屑于这样。况且,靠一点提升一下整个大汉的整体素质,也是我希望所看到的!”
众人听后点了点头,不错,这才是他们想要死心塌地跟着曹耀的原因啊,他为了百姓,从来不担心今后会遇到的危机,即使,那样的危机对他而言,不算什么。
“这件事上,就交给荀彧去办吧!诸位,还有什么问题吗?”
众人摇了摇头。曹耀见此,对他们说道:
“我们要做的事情才刚刚开始,在以后的事物中,也会不断的遇到问题,我希望,大家能够努力现,让我们的势力不断壮大,完成我们共同的梦想!”
于是,众人深沉的望着曹耀,然后散去……
没过几天,曹耀的封赏便被使者带来了。这个封赏,也是曹耀早已预料的事情。
随着使者宣读汉献帝的圣旨完毕,大将军的头衔便扣在了曹耀头上。
这是一个不错的荣耀,已经算是军队官职当中最高的职位了。这也是,曹操为了与曹耀搞好关系,为他平定中原争取时间,实行的远交近攻的开始,而这,又何尝不是他曹耀想要的呢……
………………………………
第一百七十五章 郑玄的影响
落日余晖,照耀着层层叠叠的长安城的余光。在这欣欣向荣的背景下,却有一个孤独的背影在那里望这失去光色的阳日。
许久,一个形色早已看不清的人从外面走了进来,那个孤独的背影并没有因为来人而惊奇,只是浅浅的问了一句:
“怎么样?找到了吗?”
那人的轮廓终于浮现,定眼一看,原来是早已消失好久的周泰。
“大哥,对不起,并没有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