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夫子-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是内子!”

    黄忠回头看了眼跟在自己身后的妻子道。

    “我家叙儿给叔叔添麻烦了!”

    黄夫人上前一步,对着曹耀福了福道,因为黄忠称他为小兄弟,她也跟着称呼为叔叔。

    “夫人言重了,可恨的是那毒妇,而不是令郎!”

    曹耀伸手虚扶道。

    抬头见黄夫人虽然眼眶微红,似为儿子的伤势哭过。但是眼中却一点也没有迁怒他的意思,反而满脸的歉然。

    虽然宠爱儿子,但也是深明大义的女子。曹耀心里暗自点头。

    三人客套了几句,互相坐好。曹耀刚坐下,就举拳对着黄忠道:

    “我观令郎摸样,那肺病若是再不救治,恐怕就危险了!”

    “叔叔有所不知,我那孩儿的病乃是伤了根本。遍请名医都说是难以救治,说他难以活过二十岁啊!”

    说话的不是黄忠,而是黄夫人。说起伤心事,黄夫人不由又流下了泪来。

    “前后救治了五年,反而每况日下。本来好好的人,成了现在这副骨瘦如柴的摸样!”

    黄忠在旁叹了一口气道。

    说的很感伤,可怜黄忠年过半百,膝下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却被人说是活不过二十岁,可叹!

    曹耀心中一动,黄忠的才能毋庸置疑,但是一直埋没。直到加入蜀汉才发光发热,或许是因为时运与蜀汉息息相关。但可能也是因为膝下独子,操碎了心的缘故。

    而黄忠加入蜀汉后,他的儿子就没有再记载了。可能已经过世。所以黄忠年迈的身子,却犹如壮年将军一般,勇冠三军。满腔的热血都洒在了战场上,求青史留名。

    如此猜测,若是黄忠有后,是不是会更加勇猛一些?

    心中震动,但曹耀面上却不动声色,他询问道:

    “不知将军所说的名医,指的是?”

    “荆州有名,我又能请到的医者,都请来看过了……”

    黄忠反应却很快,听出了曹耀的弦外之音,双目不禁大亮道。

    换而言之,他请到的医者,是荆州的医者,又是他能请得动的。

    “叔叔是不是说,还有其他名医能够医治我孩儿的病?”

    黄夫人的反应只比黄忠慢了一步,即期待,又怕失望,颤抖的看着曹耀道。

    真是爱子心切的一对夫妇。曹耀心中感怀了一声,面上则问道:

    “不知将军与夫人听没听说过,张仲景?”

    黄忠闻言眉头一皱,却是有些熟悉,但又一时想不起来。想了片刻后,才迟疑道:

    “可是曾经做过长沙太守的那个张仲景?”

    因为黄叙的原因,黄忠很关心名医。但是张仲景的名声确实不行,黄忠根本不知道。还是因为张仲景曾经做过长沙太守,黄忠才想起来的。

    “对!此人乃是医中圣手,若是天下有人能治得了令郎的病,定是他无疑了!”

    曹耀笑着点了点头道。顺便的,把张仲景的名气先吹出来。

    “敢问叔叔,这张先生现在何处?”

    黄夫人又是抢先一步问道。因为太过激动,有些失态了。黄忠的目光也定格在了他的身上。

    “据我所知,他应该在襄阳附近!”
………………………………

第一百九十三章 出发

    对于黄忠夫妇的反应,曹耀早已经预料到了,说以不急不缓的说了出来。顿了顿,又道:

    “我此次南下长沙的事情已经全部解决,不日即将北上。若是,若是将军愿意,夫人与令郎可随我一起北上?”

    出于谨慎,曹耀并没有立刻说让黄忠也一起跟来,那样意图太明显了,他打算徐徐图之。

    但是黄忠的反应他却从来没有想到过。

    “好,我这就去像太守大人辞官,马上北上!”

    黄忠豁然站起道。

    曹耀很是意外的看着黄忠那坚定的表情,不容置疑的口气。只觉得满肚子的思量在这一刻,全部都没用了。

    本来还想徐徐图之,没想到黄忠还没等他邀请,就已经自动选择辞官了。

    其实他还是太低估黄忠的爱子之心了,黄忠做中郎将已经无数年了,一直如此。

    他本身又家境殷实,中郎将的俸禄也是不怎么看得上眼。要不是因为黄忠自己本身臂力过人,勇不可挡,喜欢琢磨用兵,早就辞官不做了。

    但是这些喜好,在儿子的面前根本不算什么,要是儿子没了,当将军又有什么用?哪怕是一线希望,黄忠都想救治儿子。

    而曹耀恰恰是给出了一线希望,黄忠岂能不激动。

    黄忠说到就做,站起身体后,对着曹耀下拜道:

    “还请小兄弟稍等两日,我这就去辞官,处理事务。”

    曹耀在一愣之后,心中欢喜几乎难以掩饰。别说是留两日了,就是留一月也乐意啊!

    “无碍,我也不怎么急着出发!等两日后,请将军到城外刘家庄子内寻我吧!”

    曹耀微笑着道。

    “多谢!”

    黄忠感激的抱拳了一下,立刻起身走了出去。

    “年过半百,却还如此急躁,让叔叔见笑了!”

    黄夫人看着黄忠急匆匆离开的背影,不由歉然的对着曹耀道。

    不过,他却看出来她的眼中一点也没有埋怨,反而充满了温馨。

    见黄忠夫妇对儿子的关切,关爱。让曹耀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情不自禁的道:

    “爱子心切,人之常情……”

    黄夫人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随即又想起了什么。不由歉然的对曹耀道:

    “叔叔相比是口渴了,我这就去准备酒水!”

    说着,不容他拒绝,黄夫人就急匆匆的走了出去。

    黄夫人走后,曹耀看着空荡荡的大堂,不由苦笑,这一家子都是性急的人。

    这日,曹耀不仅留在了黄府中用了膳,还小住了一日。席间,已经辞官了的黄忠与黄夫人对曹耀都很热情。让他有些吃不消。

    次日一早,匆匆的走了。反正黄忠巴不得能上他的船,以后的时日还长着,也不必在意这几日。

    坐在马车上,曹耀却还是感觉有些梦幻,别人常说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即使,曹耀文臣谋将很多了……

    他做中郎将无数年,一直没有提升。再加上近年黄忠都五十多岁了,关注他,识别他是否有才能的人,更少了。

    就像是放在路边的垃圾,别人都认为是垃圾,只有曹耀才知道这是个千金难求的宝贝。

    不管怎么说,他的心情是很不错了……

    …………

    过几日后,曹耀就起身去了黄府。

    曹耀来到黄府后,并没有摆出什么架势,而是让典韦上去叫门,随即请下人通报。

    走的是正常的程序。就算是在一般人面前,曹耀也不会摆谱,何况是黄忠呢?

    到是那仆人走后不久,黄夫人带着黄叙迎了出来,对于曹耀这个能够帮他儿子治好病的人,却是敬重的不能再敬重了。

    “见过叔叔!”

    黄夫人很端庄的朝着曹耀微微一拜道。跟在黄夫人身边的黄叙也比较乖巧的对着曹耀行了一礼。

    “夫人多礼了!”

    曹耀笑了笑,伸手虚扶了黄夫人,随即才把目光投向了黄叙,一见之下,却是皱起了眉头。

    只见黄叙的脸色更加的难看,身形也似乎更加的细小了。如果说黄叙身上有唯一不变的,那就是一对明亮的眼神,以及始终带着一丝倔强的表情。

    只是曹耀却能感觉到,如果再不救治,这双明亮的眼睛正在渐渐暗淡,消瘦的身形也渐渐的会变为骷髅。

    “病情更加严重了?”

    打量了黄叙几眼,曹耀转头问黄夫人道。

    “是的,他这些天晚上都胸口痛!”

    问题一到黄叙身上,黄夫人身上的端庄就消失无踪了,垂泪道。

    “母亲,不是让你别跟人说的吗?”

    黄叙有些不满的声音响了起来,少年人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对于自己的身体,他却是觉得有些羞耻。

    “要是再不想想办法,你就真的,真的………”

    黄夫人很少见的横了一眼黄叙,但是下半句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曹耀猜测,可能是你就真的等死了。黄夫人说不出这样的话。

    “夫人放心,这次来我就是想带着令郎前往襄阳的。”

    “真的?”

    黄夫人泪眼朦胧的看着曹耀,只是忽然又迟疑了一下,问道。

    于是,曹耀点了点头。

    “那什么时候启程?”

    黄夫人听见刘封的话,心中狂喜,迫不及待的问道。

    曹耀本来是决定明曰启程的,不过看着黄叙的脸色,觉得拖延一曰就多一分危险,要是黄叙有个什么意外,他还拿什么留下黄忠。不由改口道:

    “就今曰吧。”

    顿了顿,曹耀又道:

    “夫人帮着准备一下,一个时辰后我来你这里,一起出发。”

    “是!是!”

    曹耀带着她儿子去看病,黄夫人哪会抱怨,连连点头道。

    “如此,我先告辞了!”

    曹耀笑了笑,对着黄叙点了点头,转身走了。

    曹耀走后,黄夫人才想起他连府邸都没进去,不由有些懊悔。实在是太顾及儿子了,连待客之道都忘记了。

    驻足了片刻,黄夫人横了一眼黄叙,道:

    “走吧,希望这次能把你治好了,深得我老是糊涂,连礼仪都没了。”

    说着,黄夫人拎起袖子,擦拭了一下泪水。

    “嗯!”

    黄叙重重的点了点头。心头对于襄阳之行,有了很大的期待。
………………………………

第一百九十四章 看病

    过了没多久,便是一个时辰之后了。

    待到黄府的马车到了之后,曹耀与之一起启程,前往夏口。

    在夏口处,又观光了此地的风景,这才乘船北上。

    乘船逆流而上的速度当然不能与顺流而下相比,曹耀南下花了数天时间,但是北上却花了十曰时间。

    下了船后,曹耀立刻命典韦驱车前往襄阳南方三十里处的一座村子。

    根据曹耀得到的消息,张仲景就住在此地。平时就靠着给乡里乡亲看病为生,看起来像个乡下土郎中。

    但是曹耀却知道这个看似土郎中的医者,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

    村子叫庄村,人口大约在三百人左右。而张仲景就住在村子东边的一处庄子处,家中也有奴仆。

    曹耀以求医为名,询问了四周的村民之后,很快就来到了张仲景的庄子外边。

    庄子不大,大门上竖着一块匾额,匾额上写着“张府”二字。典韦上去敲门后,一个仆人开门接待,听闻曹耀是来求医之后,很有礼貌的请了他们等人进了庄子的偏厅等候。

    途中这仆人,看了几眼身形瘦小,脸色蜡黄的黄叙,眼中闪着几分异样。

    迎着曹耀进来的仆人在安置了他们等人后,来到了一处屋子外边。

    “老爷,有人求医来了。”

    仆人屈身朝着屋子内,喊道。

    “哦?是什么疑难杂症吗?”

    屋子里响起了一个惊讶的男声,声音雄厚有力。

    “是,看那少年人的摸样,似乎是肺脏出了毛病。”

    仆人回答道……

    如果是外人看到这副场景一定会大吃一惊,一个仆人,居然也能通晓望闻问切,看了几眼黄叙,就能知道他伤了肺脏。

    “肺脏?出了毛病?”

    屋子内的人,喃喃了一句后,就从屋子中走了出来。

    这男子脸型很是亲和,眉间含有一丝慈态。头发花白,但奇怪的却是满面红光,这红光不似黄忠一般,身为武者气血旺盛,而是因为养身有道,调理得当才拥有的健康光泽。

    这就是此间主人,曹耀心中的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学医数十年,一身医术可以说是独步天下。但是他为人亲民,广为平民百姓治病,很少为权贵治病,所以名声不显。

    最近数年来,归隐庄村,更是潜心研究瘟疫,打算消除这因为乱世厮杀惨烈,而蔓延的疾病。

    所以,张仲景其实很少行医了。一般的百姓上门求医,他都是让仆人代替行医的。庄子内的仆人因为跟随张仲景曰久,也通晓一些医术。

    一般病症,不在话下。

    不过,仆人既然来向他求救,那么着病就不是一般的病,伤了肺脏,也不是一般的小伤。

    张仲景身为医者,有一颗慈心。出了屋子后,立刻起脚朝偏厅行去。

    这会儿曹耀刚坐下去没多久,随意的打量着偏厅内的布置,不是富丽堂皇,但也满精致的。

    打量了片刻,他听见了门外响起的脚步声。不由心下一喜,抬眼朝着大门看去。

    只见一个老者走进了偏厅,但是这老者进门后,立刻把目光投向了坐在曹耀身侧的黄叙身上,看了一眼后眉头深深的皱了起来。

    曹耀猜测这人应该就是传闻中的医圣张仲景了,见他打量了一眼黄叙后,就皱起了眉头,不由心中一骇。

    不会是没救了吧?

    张仲景却并没有理会曹耀的目光,他在仔细的看了眼黄叙之后就径直上前握住了黄叙的手,轻轻的闭起了眼睛。

    黄叙知道这可能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不由期待又忐忑的看着张仲景。

    张仲景握了一会儿后,放开了黄叙的手。转头问曹耀道:

    “是后天所致?。”

    “是,乃是勤练武艺,落下的毛病。”

    在这位医圣面前曹耀不敢托大,抱拳弯身道。

    “倒也不是什么大伤,只是时曰曰久,积累之下,这伤势治疗起来比较麻烦,非三五年不可治愈。”

    见曹耀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张仲景点了点头道。

    “若能治好,别说三五年,就算是十年我也很高兴啊。”

    见张仲景说自己能救,黄叙心中立刻被狂喜取代,想着母亲整曰面对自己垂泪的景象,他激动的脱口而出道。

    曹耀反应要慢一步,看了眼面色激动的黄叙,举拳对张仲景道:

    “这孩子从小被这伤痛所折磨,今曰猛听先生说能治好,这才激动难以自制,请先生莫怪。”

    看着眼前这个病歪歪的少年人露出了纯真的笑容,张仲景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闻言,摇着头道:

    “老夫治病救人,最喜欢病人露出这样欢喜的笑容,怎么会怪罪。”

    曹耀肃然起敬,所谓医者父母心。难怪张仲景成就如此高,原来却是真的仁心仁德。

    “老夫有药方能治疗好这孩子,但是这孩子也必须得留在老夫这里调理一二月,不知?”

    张仲景转头问曹耀道,年纪摆在那里,张仲景并不缺阅历,看出刘封并不是此地人。并且风尘仆仆,似乎是赶路来的。

    曹耀心中算了下时曰,发现自己荆州的行程已然不多,但也别无他法,不由点头道:

    “如此就拜托先生了。”

    “你就留在这里吧,等一二月后,我自回来接你。”

    曹耀抬起头,看着犹自激动的黄叙道,随即心中却是想起黄叙倔强的姓格,不太放心。叮嘱道:

    “万事要听先生的,莫要再生事端,使得你母亲难过。”

    “大兄放心,我会的。”

    黄叙重重的点了点头,道。眼中尽是感激,却是晓得若是没有曹耀,他此生是万万难以见到张仲景这等医者的。

    “告辞。”

    叮嘱完了黄叙之后,曹耀朝着张仲景举拳道。

    “请!”

    张仲景伸手送客。曹耀长相英武,站立笔直,尽显年轻人血气方刚,又很懂礼仪,并不以他为医者而有怠慢,叮嘱黄叙又是尽显兄长风范。

    张仲景对他印象不俗。

    曹耀向张仲景施了一礼,便带着寇水往庄子外走去。张仲景相送,二人在门前告别。

    至始至终,张仲景都没提到诊金的事情,而曹耀也识趣的没问。这等人物,若是需要金银,尽可出入权贵府邸,金银可滚滚而来。

    但他却隐居在这乡下,所图绝对不是财。

    告别张仲景之后,曹耀命典韦等人驾驭马车前往襄阳。

    此去心情却是大不同,黄叙的事情解决起来居然异常简单,简单到他根本没费什么心思。

    而治疗好了黄叙,就等于是延续了黄家的根。若是他一曰不死,黄忠恐怕就会一曰跟随他。

    黄忠的事情,算是彻底解决了……
………………………………

第一百九十五章 曹操攻徐州

    自从曹操得到天子,便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道路,而这也是曹耀想看到的。

    曹操得了青州,势力大增,威望便在天子的加持下达到了顶峰,天下士族无不称赞其人。

    天下大乱,到处都充满了尔虞我诈,四处征战,曹操需要攻打的对手,借此来壮大自己,也需要一定的盟友,使之不曾腹背受敌。

    而以目前的情况下,与曹耀打好关系便是相当划算的。走了天子在手,曹操便对曹耀进行了倾向性的封赏官位,借此来获得曹耀尴尬,得到他的支持。

    而相对的,曹耀也有此意。他需要曹操强大起来,借此来对抗北方的袁绍,好让他自己能够腾出时间来收复西川和西凉等地,然后只指中原。

    一日,曹操与众谋士密议迁都之事。时侍中太史令王立私谓宗正刘艾说道:

    “我仰观天文,自去春太白犯镇星于斗牛,过天津,荧惑又逆行,与太白会于天关,金火交会,必有新天子出。我观大汉气数将终,晋魏之地必有兴者。”

    又密奏献帝说道:

    “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代汉而有天下者当在魏。”

    曹操听说后,使人告诉他说:

    “知公忠于朝廷,然天道深远,幸勿多言。”

    操于是告诉刘哗。他说道:

    “汉以火德王,而明公乃土命也。许都属土,到彼必兴。火能生土,土能旺木,正合董昭、王立之言。他日必有兴者。”

    操意遂决。次日,入见帝,奏曰:

    “东都荒废久矣,不可修葺;更兼转运粮食艰辛。许都地近鲁阳,城郭宫室,钱粮民物,足可备用。臣敢请驾幸许都,惟陛下从之。”

    帝不敢不从;群臣皆惧操势,亦莫敢有异议。遂择日起驾,操引军护行,百官皆从,定都许都。

    自从曹操部下文有谋臣,武有猛将,威镇山东,乃遣泰山太守应劭,往琅琊郡接父亲曹嵩。

    曹嵩自陈留避难,隐居琅琊,当日接了书信,便与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馀人,带从者百馀人,车百馀辆,径望许都而来。

    道经徐州,太守陶谦,字恭祖,为人温厚纯笃,向欲结纳曹操,正无其由;知操父经过,遂出境迎接,再拜致敬,大设筵宴,款待两日。

    曹嵩要行,陶谦亲送出郭,特差都尉张辏Ы勘灏倩に汀

    曹嵩率家小行到华、费间,时夏末秋初,大雨骤至,只得投一古寺歇宿,寺僧接入。

    曹嵩安顿家小,命张辏Ы硗陀诹嚼龋诰伦岸急挥甏蚴翟埂

    张辏Щ绞窒峦纺坑诰泊ι桃樵唬

    “我们本是黄巾馀党,勉强降顺陶谦,未有好处。如今曹家辎重车辆无数,你们欲得富贵不难,只就今夜三更,大家砍将入去,把曹嵩一家杀了,取了财物,同往山中落草。此计何如?”

    众皆应允。是夜风雨未息,曹嵩正坐,忽闻四壁喊声大举。曹德提剑出看,就被搠死。

    曹嵩忙引一妾奔入方丈后,欲越墙而走,妾肥胖不能出,嵩慌急,与妾躲于厕中,被乱军所杀。

    应劭死命逃脱,投袁绍去了,张辏本〔茚匀遥×瞬莆铮呕鹕账拢胛灏偃颂颖蓟茨先チ恕

    当下应劭部下有逃命的军士报与曹操。操闻之,哭倒于地,众人救起。

    曹操切齿曰:

    “陶谦纵兵杀吾父,此仇不共戴天!吾今悉起大军,洗荡徐州,方雪吾恨!”

    于是留刘哗、程昱领军三万守鄄城、范县、东阿三县,其馀尽杀奔徐州来。

    夏侯惇、于禁为先锋。曹操令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以雪父仇。

    当有九江太守边让与陶谦交厚,闻知徐州有难,自引兵五千来救。

    曹操闻之大怒,使夏侯惇于路截杀之。时陈宫为东郡从事,亦与陶谦交厚,闻曹操起兵报仇,欲尽杀百姓,星夜前来见曹操。

    曹操明白他是为陶谦作说客,欲待不见,又想到往日的旧恩,只得请入帐中相见。

    陈宫说道:

    “今天听说明公以大兵临徐州,报尊父之仇,所到欲尽杀百姓,某因此特来进言。陶谦乃仁人君子,非好利忘义之辈;尊父遇害,乃张辏е瘢乔镆病G抑菹刂裼朊鞴纬穑可敝幌椤M级小!

    曹操怒说道:

    “你昔弃我而去,今有何面目复来相见?陶谦杀吾一家,誓当摘胆剜心,以雪吾恨!公虽为陶谦游说,其如吾不听何?”

    陈宫辞出,叹曰:

    “吾亦无面目见陶谦也。”遂驰马投陈留太守张邈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