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仙行-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隆裕太后近日身体欠安,加上心情不好,早早就歇下了。听说戴沣入宫,只得起身召见。

    钦安殿东暖阁。隆裕身穿寿字金线彩绣常服,坐在炕沿上,满脸的疲惫。

    戴沣却是满面笑容,恭身行礼。“太后老佛爷,臣下给你带来了天大的喜讯。”

    “老佛爷”在晚清时期几乎就是慈禧太后一个人的专用名称。隆裕很少用这个称谓。戴沣要这样称呼,她也只得接受。反正佛法无边,佛光普照,现在真需要佛佑大清了。

    隆裕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问。“王爷这么高兴,可是南方有好消息么?”

    直觉告诉她,如果时局没大的变化,不会有什么好消息。只有南方的梟首行动,才可能有亮点。

    戴沣故意表现得很惊异。“太后算无遗策啊!广东提督邓圻海来电,奕统领杀掉了吴民焕!”

    隆裕拍了一下炕桌。“好!连杀两省**执政官,奕春甚孚众望,宜获嘉奖!。”

    戴沣。“最重要的是,对会匪**一直持观望态度的邓圻海总算站回朝廷这边来。他统领着朝廷在岭南的三万精兵,对夺回广东的控制权极其重要!”

    隆裕。“的确如此!广东是革命党的老巢,朝廷一向难以控制。邓圻海若回心转意,就暂时不要动他。如会匪再闹腾,着其严加弹压!杀尽叛党!”

    戴沣。“太后老佛爷说得对!杀鸡给猴看,绝对不能手软!明日早朝,要宣布这个消息。”

    隆裕。“好!就这么办!天不早了,王爷回去休息吧!”

    戴沣跪安。隆裕避让。这都是朝中的礼仪。一个是溥仪养母,一个是他的亲父,的确不用跪拜。

    隆裕心头舒服了一些,安然地入睡了。虽然贵为太后,却一直提心吊胆地过日子,难为她了。

    她少有地梦见了光绪皇帝戴湉。他竟然身体健康,神清气爽,卓尔不群,风流倜傥。而且满怀怜悯地看着隆裕。“朕很同情你,却无法帮扶!我朝大势已去,得放手时需放手。”她想拉住他,述说以往的不幸,却抓了一个空。光绪飞走了,消失在一片金色的光芒里。

    隆裕惊醒过来,惊出了一身的冷汗,身子却轻松了许多。

    这个梦代表什么意思?戴湉怎么会新鲜活泼地出现在她的梦中?难道是让她放弃吗?

    他们之间似乎从来没有过感情,所以也没有子嗣。姑姑杏贞慈禧亲点侄女儿隆裕为光绪皇帝皇后,无非是想巩固叶赫那拉家族的势力。戴湉虽然反感,胳膊终究拗不过大腿,只得接受大婚。之后就是长久的分居,似乎连洞房花烛夜都没有在一起过。直到他宠幸珍妃,被慈禧关进灜台,最后一病不起,与姑姑慈禧同一天一命呜呼。光绪不喜欢隆裕,是因为自己长得的确不漂亮。可也是他走向废帝直至夭亡的最重要一步。他当时如果接受了自己,表示听从慈禧的话,哪怕是当一个傀儡皇帝,何至于不得善终?何至于没有子嗣?那时自己身体健康,为他生个三男两女的决无问题。如果大清朝平稳交接,今日决不会这般羸弱,孤儿寡母的任人欺凌。

    她长叹了一口气,让宫女为自己更衣梳妆。已经凌晨时分,弄好这一切,该上早朝了。

    这会是大清朝最后的几个朝会之一吗?很有可能!

    大殿之上,群臣云集。钟磐声中,冠顶耀目。一切设施都没有变,变的只是人。一朝天子一朝臣,宣统小皇帝的朝会,丹墀下的朝臣早已今非昔比了。

    隆裕坐于垂帘之后,看着下边的文武大臣,不由得啼笑皆非。

    执政王戴沣、直隶总督袁世凯、工部侍郎耆善、恭亲王奕劻、礼亲王世铎,就要算大臣中的股肱了。余皆庸庸碌碌,不堪大用。国之衰落,由此可见一般。

    净鞭响过,执事太监走到丹墀边缘,挥舞拂尘。“朝会时辰已到,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戴沣出班站立,启奏。“皇上、太后。臣有事上达天听。昨晚接广东提督邓圻海电文,大内侍卫统领奕春昨日午前力斩执政官吴民焕,悬首南门城楼前示众。会党人心惶惶,一盘散沙!”

    恭亲王奕劻。“好!四川执政授首,广东执政伏诛!这下子,叛党知道我大清的厉害了!”

    隆裕。“传旨,奕春实授二品统领,赏黄马褂。随行侍卫升一级,每人赏银千两。”

    戴沣。“遵旨!启禀太后,侍卫张铁战死,应予褒奖!”

    隆裕。“准奏。礼亲王,就由你酌情颁发抚恤银子,拔擢其子嗣。务必厚待!”

    世铎。“臣明白了。‘大内五金’均居住在燕山一地,臣亲自上门慰问。”

    耆善。“臣请旨随行,揆忖修建旌表牌坊事宜,以彰教化!”

    兵部侍郎冯国璋。“启稟太后,斩首叛党二三人,并不能改变当前的不利局面,因为同盟会主要首脑仍然逍遥法外。我们还是应该观照全局,拿出振奋朝纲,挽救危亡的长远之策。”

    戴沣。“冯侍郎。诛杀逆贼,不就是为了振奋民心,彰显朝廷么?”

    冯国璋。“王爷,同盟会多数会首都在上海,正是他们鼓惑民众,妄图推翻我大清!肘腋之患啊!”

    戴沣。“不用着急!奕统领他们马上会去上海,敌人蹦达不了几天了!”

    袁世凯。“王爷,不能过早乐观啊!同盟会势力日益坐大,恐有燎原之日!”

    奕劻实在忍无可忍。“袁大人,你统领新军,兵强马壮,岂有比我等还惧怕敌人之理?”

    冯国璋是袁世凯保举进兵部任侍郎的,自然要力挺自己的恩师。“恭王爷,新军坐镇直隶,拱卫京城,岂会怕人?若开赴江浙,何愁叛党不灭?只是,皇城交给谁来保卫?”

    他说的是实话,一时之间倒无人反驳。京城周围的八旗兵马,早已徒有虚名,不堪一击了。

    戴沣。“无论如何,除去叛党两省大员仍是大功一件,该办的事按议定的去办。下面,就来讨论一下当前时局吧!同盟会联络京中文人士子,要求皇帝退位,诸位以为如何?”

    戴沣的眼睛看向袁世凯。这了新军统帅被逼迫回老家养病,近两年时间未参与朝政。迫于舆论,最近才让他回到北京来,虽然官复原职,气焰却比两年前差多了。

    袁世凯避开了戴沣的目光。他虽然下野两年,却一直和方方面面都通着信息。尤其是新军,军官的调任升降仍要经过他的批准,可以说实权还是牢牢控制在他的手里。但他不想先说话。革命党希望他能支持共和,帮助同盟会迫使清廷退位。情况复杂,问题敏感,无法公开来说。

    奕劻。“涉及身家性命,就没有人敢说话了。我的意见是,消灭叛党,振兴我朝!”

    户部侍郎徐用琛。“王爷大义凛然,徐某佩服。然而打仗要用钱。十几个省闹**,不向朝廷输送岁银,户部早已无银子开支。皇帝不差饿兵啊!”

    奕劻。“还有十几个省的粮赋呢?总不至于都收不上来吧?”

    戴沣。“不用问了!入不敷出,寅吃卯粮,国库其实早就空空如也了!”

    。。。


………………………………

第三百五十七章:切断旧事

    戴湉晚间其实真的去了一趟皇城后宫,看了看隆裕太后。

    满清大势已去,退位大局几乎已定,他这次再下南方,就是亲手为清廷敲响丧钟。看着虽然没显老态却年华已逝的名义上的妻子,他的心里不无愧疚。有夫妻之名,无夫妇之实,悲哀啊!

    戴湉给隆裕输了少许仙力,治好了她的几种毛病。退位后诸事繁多,没有健康的身体不行!

    他甚至也去看了看小皇帝溥仪,也为他输了少许仙力。退位后是平民,身体不好怎么求生存?

    满清政权虽然不是直接毁在自己手中,但作为第十一代皇帝,他还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为被废弃的皇帝,他变法未成,惨遭幽禁,眼看着奸人弄权,国事日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外敌逍遥于锦绣山河之上,虽痛心疾首,却又无可奈何。他是国之罪人,无庸置疑!

    他去了瀛台。去了金銮殿。到处凭吊一番。算是做一个彻底的告别。造化弄人,好不容易当上了皇帝,却被剥夺了治理国家的权利。否则,中国应该不是这个样子。

    亲人们,交出皇权,回关外去吧!从哪儿来,回哪儿去。白山黑水之间,三江平原那富饶的黑土地,还等着爱新觉罗家族、叶赫那拉家族,以及所有的满族家庭去开发呢!

    戴湉飞上夜空,围绕着下面的皇城飞了一圈,算是彻底地与过去诀别!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终于要结束了,一个泱泱大国将在追求进步的政党的领导下获得新生。亲自参加这个变革,亲手参与缔造新的国家,将极大地弥补他过去所有的缺憾,犹如人与家国共获新生!

    他直接飞回了柳林苑,进入公事房中的当值室。

    仍然是长公主巫姬在当值。这个昔日任性的小姑娘,现在懂事得像个小女人。

    她给戴湉泡来一杯香茶,轻轻地放在他的面前。然后静静地坐在他的对面,默默地望着他。

    戴湉似乎还没有从前尘旧事中走岀来。萧瑟的满清皇宫,还在让他心里隐隐作痛。

    一个旧朝代的结束,昭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他还执著什么呢?

    他嗅到了茶水的香味,那是牡丹的香气,与白获香的体香简直一模一样。

    他舒展了眉头,抬起了茶盅,看到了对面似笑非笑的巫姬,心里突然一震。

    过去的必须过去!一个封建王朝的消逝,是一个国家,是中华民族的福音,有什么惆怅的?

    戴湉喝了口茶,似乎白获香就在身边,心里很慰贴。“姬儿,你真是妈妈的宝贝儿。””

    巫姬。“爹爹,像妈妈身上的香味么?本公主的茶道技艺,已经炉火纯青了吧?”

    戴湉。“一点不错!香儿的体香,爹爹是历久而弥新的。只要嗅到丁点儿,就如痴如醉。”

    巫姬。“现在醉了么?我见爹爹神思不宁,所以才用妈妈体香引你从怀旧感中出来。”

    戴湉。“姬儿是越来越聪明了!对!爹爹去了皇城,凭吊那即将逝去的王朝,感触良多。”

    巫姬。“我说是怀旧嘛!爹爹,形势是不可逆转的!能够亲手埋葬旧制度,是光荣的使命!”

    戴湉。“对!姬儿说得对!你与爹爹南下,就是为封建王朝的垮台加上一把力!”

    巫姬。“爹爹,姬儿很高兴。能得到爹爹信任,我很满足!”

    戴湉。“你休息两个时辰吧!我们爷儿俩寅时动身。”

    巫姬。“爹爹,你确定不带妈妈和嫱姨、珍姨她们去吗?”

    戴湉。“当然!爹爹与姬儿欣赏江南名胜,寄语山水之间,绝对心旷神恬怡!”

    巫姬。“好吧!姬儿去睡觉了。爹爹晚安!”

    她嫣然一笑,转身走出门外。风动处,吹来她丁香花般的体香,到也十分奇特。

    戴湉也笑了。这个女儿来之不易,必须特别珍惜!为了她的幸福,戴湉可以去做一切。

    老僧孝祖爷和孝祖奶奶董鄂妃突然出现在室内,笑容像一对痴情的少男少女。

    戴湉慌忙下跪。“玄、玄、玄孙儿参见太上爷爷、太上奶奶。”

    老僧。“夜游了一遍皇宫,心里的旧事理清了么?”

    戴湉一点儿也不吃惊,他的心理活动,竟然会在不知不觉中传导入顺治皇帝脑海,真是奇迹!

    他点了点头。“孝祖爷爷,孝祖奶奶,与过去诀别,竟然有些儿痛苦。”

    董鄂妃。“我们两位老人家知道。不过更重要的,是迎接崭新的未来,一个强盛的中央之国!”

    戴湉。“是呀!也不知道孙文他们能否挑此重担,百废待新啊!”

    老僧很有信心。“不怕!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华夏大地终将面貌一新的!”

    戴湉大笑。“两位老神仙,我们会看到那一天的!孙儿与长公主该出发了。拜别。”

    他跪了下去,连连叩头。终于完成了与皇室旧戚的心灵切割,他似乎又获得了新生!

    老僧和董鄂妃看着戴湉与巫姬飞上了夜空,如同两颗流星,飞快地划向南方。

    戴湉的妃子们都没有出来送行。她们全都围绕在慈禧身边,逗弄“帝仙门”主那七、八个儿女。

    老僧。“爱妃,湉儿的妃嫔们很听话嘛!不再吵吵嚷嚷地非要跟在他身边了。”

    董小宛。“福临哥哥,按大清律,后宫妃嫔是严禁出宫的。让她们学学规矩并没有错!”

    老僧不以为然。“宛儿,朕其实不想延续清宫那一套。那些封建礼制,也该作古了。”

    董小宛岔开话题,其实是她不让戴湉的妃嫔们总跟着丈夫跑的。她以为,妇人应该谨遵妇道。“临哥哥,你刚才看见了吗?湉儿和长公主在空中也是发光的星星。这是为什么呢?”

    老僧。“是月光照射在他们身上的缘故吧?并不是所有的星星都能自己发光的,它们只反射太阳的光芒。湉儿、姬儿应该也是如此。”

    董小宛。“嗬!皇上也懂天文知识啊!佩服佩服!不过,湉儿他们仿佛自身也有光芒。”

    老僧十分诧异。“是么?湉儿犹可,他神力高深莫测,肉身或许修成了能发光的物质。姬儿仙力不够啊!朕在五台山清凉寺,日夜研究的就是天相。”

    董小宛。“如此说来,人们修炼仙道的目的不止是自身的成仙了道,还有肉身的物质不灭定律啊!难道身体能修炼成可以发光的物质,才是修炼的最高境界?”

    老僧也说不清楚了。“也许是这样吧?宛儿。大珍珠、夜明珠不都是贝母修炼成的?”

    董小宛。“深刻!精辟!皇上,对修仙炼道赋予如此哲理的,你才是古今中外第一人!”

    老僧。“爱妃不必奉承!湉儿屡获奇遇,才是修仙界的天才。等他回来,大家再共同探讨。”

    董小宛笑了。“皇上,讨论这么久,天都快亮了,还是回房休息一会儿吧!”

    老僧站起来,深吸了一口气。“其实,交谈也是修炼的方式之一。宛儿感觉到了吗!”

    董小宛内视自身,果然发现体内的经脉处于修炼状态,不由得十分欣喜。“福临,原来你是在带宛儿于星空下修炼,真有你的!”

    老僧大笑。笑声穿越星空,仿佛飘入了戴湉耳中。

    。。。


………………………………

第三百五十八章:再续新篇

    戴湉与巫姬不耗仙力,脚踏祥云,在星空中自由自在地向南方飘荡。

    巫姬难得有这么长的时间与戴湉在一起,心里充满了甜蜜与欢乐。她发现,戴湉的身体能发出白色的光芒,不由得十分惊异。“门主爹爹,你已经成透明人了,像颗发光的大珠子。”

    戴湉。“这不奇怪。你自己是看不见自己身上也发光的。从地上看,我们就是两颗流星。”

    巫姬十分好奇。“是吗?门主爹爹,这是什么原因呢?”

    戴湉。“姬儿,身体修炼到仙阶以上,似乎会发生物质上的某些改变,成为发光体只是其中之一。你看,我们现在借助的是月亮照射过来的光芒,所以反射出白光。如果是太阳光呢?”

    巫姬。“那反射的就是红光了。好玩!真的好玩!本公主好喜欢!”

    戴湉。“姬儿,这是值不得满足的。你没有见过王母娘娘,人家简直修成了一尊玉佛。浑身祥云缭绕,宝相庄严。相比之下,爹爹简直就是**凡胎,臭皮囊一具。”

    巫姬矫舌不止。“门主爹爹,这也太夸张了吧!你一身兰桂之香,迷倒了那么多美人坯子,怎么还会是凡夫俗子?如此类比,姬儿算什么,大粪蛆一只么?”

    戴湉不答,他已经陷入沉思之中。和王母娘娘合体双修的那些时辰,也许才是他生命中最值得珍视的记忆。那种玉体冰肌,如沐天露的感觉,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王母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普渡众生的慈悲情怀,使她具有环宇之中独具一格的神秘气质。那是环宇之间其他仙神所无法企及的修炼高度。无论是神是人是鬼,都会为之自惭形秽。

    这种触及心脾的终极感受,戴湉是无法向巫姬解释的。有朝一日,她如果有幸见到王母娘娘,当会产生自己的切肤感受,领略到高仙大神的无穷魅力。

    巫姬不耐烦了。“门主爹爹,你在想什么,为什么不理姬儿?”

    戴湉。“姬儿,爹爹正在想重要的事呢!‘三界帝仙秘籍’第三部秘诀,似乎要横空出世了。”

    巫姬知道这很重要,便不再打扰戴湉了。说到底,“帝仙门”要升华,少一部秘诀不行!

    戴湉。“修仙炼道,修心炼性,‘阴阳诀’、‘天地诀’似乎也能指导弟子们修炼。但登上仙阶,

    如同姬儿这样,下一步的修炼目标又是什么呢?现在看来,应该是修炼无质无形之体。达到神人合一、天人一体之境。它应该就叫‘人神诀’!”

    巫姬。“门主爹爹,这就是你刚才参悟出来的?太玄妙了,姬儿连想都不敢想!”

    戴湉。“姬儿是第一个听到我‘帝仙门’第三部秘诀‘人神诀’的,具体的修炼口诀爹爹还没有想好,不过应该很快了。爹爹心情大好,我们来吟诗作对吧!”

    巫姬。“好啊好啊!我们先来吟诗。爹爹,姬儿先来一首五绝。听好了:‘星夜立云端,疑为天上仙。举目东南望,收拾旧江山。’哎呀!‘旧’字不好,换一个什么字呢?”

    戴湉。“换成‘新’字吧!以新换旧,‘打造新江山’,不就合乎意境了吗!”

    巫姬鼓掌欢笑。“好一句‘打造新江山’。把我们父女南方之行的目的,明明白白地点出来了。”

    戴湉。“该爹爹了。也是一阙五绝。听着:‘我心如环宇,有形更无形。何当太空游,修炼不死身。’不对啊!这哪是五言绝句,分明是修炼秘诀嘛!”

    巫姬笑得合不拢嘴。“哈哈!爹爹又要吟诗,又要想秘诀,倘秘诀成了诗句,弟子们怎么修炼?”

    戴湉。“对!这个不好!算了,还有点时间,姬儿,我们对对联如何?”

    巫姬自小受书富五车的外公言传身教,诗词歌赋浑然一体,张口就来。“爹爹听好了,姬儿的上联是:‘夤夜向南飞,只为环宇多事,忽见得流星一颗、两颗、三颗。’爹爹,对下联吧!”

    戴湉笑了。“好个长公主,想为难爹爹。听着,朕对的下联是:‘尽日思东去,却是仙凡陌路,正遭遇昏鸦十只、百只、千只。’怎么样?勉强工整吧?”

    巫姬。“还是受着秘诀的影响,有待提高。不过,姬儿却写好了横批。”

    戴湉性急地问。“姬儿,横批是什么?快说出来,爹爹给你参谋参谋。”

    巫姬笑逐颜开。“爹爹,横批就四个字:‘已到苏杭’。我们该降落了。”

    戴湉向下看去,天色已明,山青水秀,西子湖畔,游人如织。是到达杭州了。

    两人降落在湖边的山林中,三转两转出来,竟然到了千年古刹灵隐寺。

    戴湉突然心血来潮,牵着巫姬的玉手,进入大雄宝殿。

    宏伟庄严,金碧辉煌的大殿中,僧侣坐了一地,正在举行祈福法会,超度新近的亡灵。

    香烟缭绕,梵音齐唱。呢喃的祷辞中,传出“亡魂张铁”的名字。

    戴湉在跪着行礼的五个人中认出了大内侍卫统领奕春,立即知道了是怎么一回事。

    “大内五金”在暗杀吴民焕时折了大哥张铁,剩下四金和奕春从广东赶来杭州,就是要在灵隐寺做法会超渡他。看来哥们儿五人交情极好,所以肯花钱为大哥祈求往生。

    灵隐寺的法会,银子少了肯定不行!奕春与剩下的“大内四金”,一定从广东弄了不少银子。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戴湉与巫姬花钱烧了两柱高香。在观礼台上得到两个坐位,两杯热茶。

    他们目视法场,耳听梵唱,口噙香茗,心怀众生,从佛法中探索到了人生的真缔。

    人若向善,一定会戒除贪婪的本性,嗜杀的狼性,为建立太平盛世贡献一切力量。

    修仙炼道的最高层次,一定是返璞归真,尽得善念,尤如佛光普照众生。

    戴湉思忖至此,深得惠根,笑着望了巫姬一眼。谁知一看之下,顿时心喜如狂。

    巫姬虽然年轻,却耳濡目染,学到了戴湉身上的许多东西。佛堂一坐,竟然大彻大悟。她双目微合,脸带微笑,面如莹玉,活脱脱一副观音菩萨的庄严宝相。

    戴湉知道女儿又获得了奇遇。貌似观音菩萨犹可,但大慈大悲的宝相发自菩萨心肠,不是随便就装得出来的。联想到“巫姬之剑”的神奇来历,他知道巫姬的修为简直不可限量。

    法事终于结束。奕春等五人布施了香烛,出了大殿,准备离去。

    大院中的游人和香客却阻住去路,人们或躬身作揖,或跪下地去,正在向着观礼台参拜不止。

    观礼台上,仿佛有一尊观音玉象端坐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