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南明当皇帝-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明的棉布品种也可谓千姿百态,光是松江各地生产的棉布中,就有标布、扣布、稀布、番布、荣斑布、中机、小布、三梭布、龙墩布、云布、飞花布、浆纱布等。在这些地方,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数以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

    此时的织布机和纺纱机与同时代的欧洲人比,虽然算是比较先进的了,但朱由榔知道,它仍旧有很大的改良空间。当然,由于他本人见识有限,只知道改良的思路,却不知道具体该如何改良。

    几天前,朱由榔从匠户营的家眷里请来了十几个精通织布的妇人,从她们口里知道了这个时代的纺纱机除了木制手摇式的纺纱机,也有水力带动的水转大纺车,只是无论是手摇的还是水利带动的,纺纱机的纺锤全是水平转动的,并且一次只能纺一根纱。

    听完她们的介绍后,朱由榔结合自己记忆中珍妮纺纱机的原理建议她们可否试试将几具并排的纺锤垂直同时转动。

    众妇人听了建议后颇为新奇,却不知道怎么使得纺锤垂直并同时转动。

    朱由榔无奈,知道这些妇人的思维定势了,只得想个办法引导她们思考,他在纺纱机转动时,故意一脚把它踢翻了,纺锤立时由水平变为了直立。

    见纺锤变成直立后依旧在转动不停,妇人们还是不明所以,只有一个身着大红襦裙的中年妇人露出了一丝思索的神色,良久,她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关窍,并大胆的向皇帝说明了心中的想法。

    朱由榔闻言颇为欣喜,并将那位叫赵氏的中年妇人的想法和众人说了一遍,其他的妇人们听后立时惊得目瞪口呆。

    人就是这样,往往因为习惯性思维而忽视本来就常见的现象。许多发明就是从打破习惯性思维开始的。

    得到赵氏的提点后,众人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之下,匠户营几十个技艺顶尖的木匠老师傅群策群力,经过五六天的摸索,终于做出了一台能同时转四个纺锤的新式纺纱机。

    只是做完后试了几次发现纺出的纱不够牢固,而且质量不大好,于是木匠们又和精通纺纱的妇人们讨论了起来,想找出优良有效的方法来改进纺纱机。没想到几天不到,成功的喜讯就传了过来。

    匠户营木工房中,一干木工匠户和妇人们早已在一旁等候了,见皇帝微服进屋后,他们立马跪下行了叩拜礼。

    “都平身吧。”

    待众人都起身后,朱由榔让木匠们将新式纺纱车抬出来给他看看。

    改良后的纺纱机由四根木腿组成,机下有转轴,机上有滑轨,带有四个竖立纺锤,而原本的手摇式也被木匠们该装成了脚踏式的了。

    为了确认眼前的这个新式纺纱车效用如何,朱由榔命赵氏亲自纺一段纱给他看看,赵氏领命上前,拿起棉锭有些生疏的纺了起来,毕竟是第一次同时操控有四个纱锭的纺机。

    一会儿后,等她将纺出来的纱献上后,朱由榔脸上已露出掩饰不住的喜意。

    将棉纱拿在手上仔细的看了几眼后,他满意的道:“粗细均匀,坚韧牢固,是上等棉纱。”身侧众人闻言都是喜形于色。
………………………………

第104 筹钱(五)

    一会儿后,等她将纺出来的纱献上后,朱由榔脸上已露出掩饰不住的喜意。

    将棉纱拿在手上仔细的看了几眼后,他满意的道:“粗细均匀,坚韧牢固,是上等棉纱。”身侧众人闻言都是喜形于色。

    新式纺车制造成功了,朱由榔心情很是不错。

    “这些日子,尔等辛苦了。你们放心,朕是不会亏待有功之人的。”扫视了身旁的众人一眼,他微笑继续道:“此次制造新式纺车,赵氏和刘大匠功属第一,今特赐银一百两,松江布三十匹!其余有功人等各赐银十两,松江布三匹!”

    “谢陛下赏赐。”众人大声叩拜跪谢。

    得到如此大的赏赐,赵氏和刘大匠惊喜异常,没想到陛下赏赐起来如此慷慨。

    其余人得到了赏赐也都很开心,当然更多的是对赵、刘二人的羡慕,心中懊悔要是自己当时脑子灵泛点,木工手艺精细点,说不定也能搏得一百两银子的巨额赏赐。

    赏赐完后,朱由榔面色突然转为严肃,他沉声道:“此纺车的功用和制造过程尔等要严格保密,不得对外泄露只字半语,谁要是泄露了秘密,别怪朕到时候不讲情面,仗杀之!”

    众人闻言心中一凛,也渐次明白了其中的厉害关系,知道这种新式纺纱机的出现会对市场产生多大的冲击。

    好在他们此刻也都算是皇帝的御用工匠了,与皇室的关系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这次的丰厚赏赐看,知道皇帝不是个苛下吝啬之人,将来皇家要是凭此赚了大钱,也定不会少了他们的好处,所以众人也都没打什么歪心思。

    此刻在朱由榔充满杀气的警告之下,更是不敢做他想了,忙一叠声地应了下来。

    见众人记下了他的话,朱由榔满意的笑了笑。

    出了木工房,他已经在心中开始估算若是在临都匠营中开个纺织作坊的话能给自己带来多少收入。

    有了这种新式纺车,如果纺织工操作娴熟的话,不仅纺纱的速度可以增加几倍,而且质量过硬,又可以减少人力参与,一个人至少可抵四个人,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将来如果能再行改进一下,说不定能同时竖直放八个纱锭甚至十几个纱锭,要是能将水转大纺车与现在的新式手摇纺车结合起来,制造出更高效率的大型纺纱机,那估计纺纱的速度会更快,也许放上三四十个纱锭都没问题了,而且棉、毛、麻都可以纺。

    纺纱机的改良还有一个重大的意义就是,朱由榔可以开拓棉布贸易了。后世英国人对印度的洋布贸易就是资本主义开拓封建国家市场的典型,因为新型纺纱机织布成本低廉,导致印度土布失去市场,而洋布则一举打开局面这个贸易利润相对较低,但十分稳定,是英国印度公司的一大财源。

    现在市面上,一斤棉纱售价一两五钱左右,与棉纺织业发达的东南地区相比,价格算是比较高的了,广西地势偏远,百姓生活困苦,如此高昂的价格,导致大多数穷人一生都穿不起几件棉衣。

    相比棉纱,麻纱的价格就要低很多了,一斤麻纱售价约六钱,不到棉纱的一半,织成的麻布相对也便宜,所以麻衣是大多数穷苦人的首选。

    如果朱由榔若是用这种新式纺车纺棉纱或者麻纱的话,成本就会变得很是低廉,一斤棉纱即便买个**钱估计都能赚不少,如果纺织麻纱的话,一斤卖个三四钱兴许都有得赚。

    不过鉴于时局动荡,战乱频繁,南方的棉布贸易的市场肯定要受到很大影响,朱由榔觉得单单靠内销也许最后赚不了多少,倒不如内销加出口,一起进行。一想到出口,朱由榔就在心里大致列举了一下现在可以出口的一些国家。

    一、紧邻着广西,云贵的安南国、暹罗国和缅甸国,这三个国家出口相对最方便,也最安全快捷,不用长途跋涉。

    二、印度阿三,可以学习后世英国人的做法。不过现在要去印度必须先经过马六甲海峡,那儿现在还是‘海上马车夫’荷兰人的天下。荷兰人作为这个时候的世界头号倒爷,他们几乎垄断了海上所有的大宗贸易。

    主要的输出贸易内容包括砂糖、鹿皮、鹿肉、鹿角、藤、米,转运贸易内容包括荷兰的金属、药材,巴达维亚的香料、胡椒、琥珀、麻布、棉花、鸦片、锡、铅,中国的丝织品、陶器、黄金等等,大都由荷兰商船转运,经荷兰商人转手销售。不过这些倒爷大多兼着海盗的职业,和他们做生意要时刻做好了被打劫的准备。

    前些阵子,因为‘闽海王’郑芝龙投清被囚,所部四分五裂,现在的南洋海域出现了势力真空,各方都在角逐,争夺南洋霸主的地位,现在的南洋非常混乱,海盗扎堆,成分也十分复杂,不仅仅有荷兰人,还有西班牙人、英国人、葡萄牙人、甚至有两广、福建的海贼、海商等。

    三、倭国,朝鲜等,现在的日本可以说是一座漂浮在海上的银岛。不想办法去搜刮他们的银子就太对不起穿越者的身份了。况且倭国离大明也不算远,虽然正处于德川幕府的闭关锁国时代,但和大明却一直有贸易往来的。不过想到倭国分杯羹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虽然郑芝龙的海盗集团解体了,但毕竟还有些余部在,其子郑森,隆武赐名‘朱成功’,并未投清,此刻正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之名,率其父余部在福建金门、厦门,南澳岛等地凭海战优势据险抗清。

    朱成功部一直尊奉着隆武,到现在还没有承认永历正统,自然也不存在君臣的统属关系,朱由榔想要派海船北上倭国贸易分杯羹,必须要先搞定他们,毕竟朱成功也要靠东洋贸易养军练兵抗清。双方一旦有了利益之争,想要对方让步并不容易。而且先不说福建沿海的郑氏余部,就倭国本土的倭寇,驻军台湾的荷兰人也都不是个省油的灯,想要从荷兰倒爷的口中夺食,到时候说不得还得有一番争斗。
………………………………

第105 筹钱(六)(第一更)

    广西桂林关守箴府邸。

    入夜之后,关府偌大的宅院内里,灯火通明,一阵喧哗。

    时隔一月之后,广西各州府三十六路士绅豪强受邀再次齐聚关府。

    自从那场私宴不欢而散后,新任巡抚陈邦彦似乎彻底撕下了面皮,为了筹取钱款,大力整顿广西各地卫所,清查田亩积弊,不仅派人上门追缴他们强占军田后,历年所欠军粮,还动用大兵私自丈量他们的田地。

    这些年来,官场里因循守旧,贪腐横行,一心钻营得多,肯办实事的少,封疆任上,只要不出事,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一干士绅豪强第一次见到陈邦彦这种油盐不进,行事雷厉风行的封疆大吏。

    自大明立国后,百十年下来,他们私下里都霸占着不少卫所的军田,从中没少谋利,祖辈费尽心机吞下的田地陈邦彦一句话就想收回去,哪那么容易?所以广西的士绅代表,前户部侍郎关守箴一领头,各地侵占着大量军田的豪强大户纷纷聚在一起,商议对策。

    一个约莫四十光景,大腹便便的豪绅道:“这些天,不少抚标兵正在丈量过我家田亩,还打伤了我的家奴。陈邦彦那厮放出话来,我若是再不交地交粮饷,他就抓人。”

    几个豪强点头应声附和。

    “我家的地也被丈量了。”

    “还有我家的!”

    ……

    “这狗娘养的陈邦彦还真是翻了天了!给脸不要脸!”供职靖江王府的中年士绅王应科闻言,一拳砸在了桌子上:“去他娘的,大家伙不用担心,靖江王府发话了,交纳田地钱粮绝无可能,有王爷给咱们撑腰呢,莫非他还真敢动咱们?”

    年轻的李相公掐指算着天数:“学生托老泰山给皇上的奏疏此刻该递上去了吧?皇上英明神武,定会为我等主持公道,即便一时不察,被奸臣蒙蔽了,中枢行在的满朝公卿又怎会容忍此等肆意妄为的人在广西乱政?学生倒是要看看,这大明还有没有王法!”

    巡抚衙门后堂,陈邦彦穿着大红的蟒袍官服,头戴梁冠,腰系玉带,正聚精会神的查阅着各卫所的账本。

    见学生马应房来了,他抬头询问道:“清丈卫所军田,追缴钱粮的事办得怎么样了?”

    马应房皱着眉头禀报说:“巡抚衙门的告示贴出去小半个月了,涉案的地方豪强和士绅大户仍旧不闻不问,未有丝毫响动,至今未补缴粮饷。学生带抚标兵勘探丈量卫所军田时,也常遇到涉案豪绅家的恶奴们阻挠。

    还有,据查靖江王府私占的卫所军田为数极多,桂林左、中、右三卫上万顷良田大多被王府私吞了,还有各地士绅豪强投献的大量脏地,靖江王已成了他们的护身符。

    那些士绅老财也因为仗着靖江王撑腰,在这事上一点不配合,态度很是强硬,靖江王爷是宗藩,事涉天家,所关非小,要不要照章办理?”

    “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谁来给撑腰都不行!”陈邦彦闻言真急了,表情有些狰狞:“整顿卫所,清查田亩积弊之事陛下事先早已给了本抚全权,谁要敢阻拦,看本抚的王命旗牌答不答应!包括靖江王府在内,谁家占了多少军田都给本抚查清了,收不回钱粮,收不回被侵占的军田,就收人!”

    ps:白天上班抽空码了一点,字数不多,兄弟们先将就着看看,晚上十二点左右还有一更,请耐心等待。
………………………………

第106 陈屠(一)

    临都肇庆,行宫书房。

    朱由榔把一份奏疏扔到了地上。

    随侍在一旁的新任司礼监秉笔兼掌文书房事杨守春飞速躬下身子,将奏疏捡了起来。

    “朕没记错的话,这已经是第十三份弹劾陈邦彦的奏疏了吧。这些个文臣士大夫,还真是一鼻孔子出气啊!”

    “皇上息怒!”杨守春小心翼翼的将奏疏合好放回到了书案上,然后一脸苦笑的从从袖子里掏出的另一份奏疏:“老奴这还有一份呢,是靖江王联合士绅的请愿书。”

    “哦?快呈上来给朕看看。”朱由榔闻言收起愠怒,从杨守春那接过奏疏,仔细看着。

    请愿的内容大致是,国家有难,百姓饥困,他们愿意为皇上分忧,帮官府筹钱筹粮,但是他们对巡抚陈邦彦滥用职权,派兵强索他们钱粮和田地的土匪行为很愤怒,他们自言是大明的忠臣信子,请求圣明睿智的皇帝为他们做主,拨乱反正。其中靖江王的言辞尤为激烈,直言宗室亲藩被臣下欺辱,是天家的奇耻大辱,请求皇兄严惩犯上作乱的臣子陈邦彦,为宗室做主,维护天家威严。

    朱由榔事先就已料到陈邦彦在广西所为肯定会遭到士绅反弹,没想到他们反应那么敏捷,行动那么迅速,连当地的宗藩都卷了进来,现在联名请愿书都奏上来了,虽然大明的宗藩一直被当成猪养,没什么政治势力,但只要他们老老实实,不越藩禁,不造反,皇帝还真拿他们没什么办法,而且为了表现亲亲之义,他们提的一些不算过分的建言很少回驳,多少还会给些面子。

    现在朝中已经有不少大臣闻风而动,或受当地士绅嘱托,陆续开始弹劾陈邦彦了。奏疏的谏言有委婉的,说士绅、宗藩是国家基石,不可自毁基石,也有激烈的,说那是乱政,会‘官逼民反’,恳请皇帝拨乱反正,免掉陈邦彦巡抚职位。

    连月战争,朝中又是帝党独大,一直没什么像样的纷争,都察院和科道的那些刀笔吏几乎无用武之地,觉得自己都快养废了,如今陈邦彦在广西捅了篓子的消息传到他们耳中,各个精神倍增,如同吃了兴奋剂一样,都在摩擦带拳,跃跃欲试,打算写个文辞并茂的弹劾奏疏,争取一鸣惊人。

    要不是身为帝党亲信的内阁首辅翟式耜和掌管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吴贞毓一力压着,这事儿在有心人的煽风点火之下肯定会愈演愈烈。

    也难怪那些朝官大臣会有如此反应了,从某种程度上说,乡绅和百官的利益是一致的,朝中官员大多是乡绅出身,出身微寒者毕竟少数,他们将来致仕回到乡里,就会自动转为乡绅,可以说官员就是乡绅,乡绅就是官员。

    若是让陈邦彦追缴乡绅私吞田亩和钱粮成功的话,那么此例一开,将来再有侵犯乡绅利益的事该怎么办?广西的乡绅豪强和行都的京官虽然没什么交情,可是兔死狐悲之下,难免会抱有同情的心态,这是屁股的问题,不管道理对不对。

    这事儿若是上升到某种高度上说的话,已经不是一地乡绅利益的事儿了,是朝中百官所有人的事儿了。

    名利,名利,维护乡绅就是维护自己的利,而弹劾陈邦彦则是为了取名,名利兼得,一箭双雕的事儿朝中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干的,哪怕触了龙鳞也在所不惜。
………………………………

第107 陈屠(二)

    看完靖江王联合乡绅的请愿书后,朱由榔面无表情的回到了座位,脸上再看不出是喜是怒。

    杨守春心中微有些忐忑的道:“老奴愚钝,这些奏疏该如何批示,还请皇爷示下。”

    “朕相信陈邦彦,这些奏疏暂且不批,都留中不发吧。”朱由榔看了杨守春一眼,说完后随即又审阅别的文书,杨守春会意,把靖江王的奏本和书案上另外一叠弹劾陈邦彦的奏疏拿起来,恭恭敬敬地退了出去。

    陈邦彦这次很明显是他背了黑锅了,从其筹钱的名义是赈济流民,而不是捐济中枢上就能看得出来,不过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枢群臣的误解,除了少数几个知道内情的帝党亲信,大多数朝臣都以为整顿卫所,追缴田粮的决定是陈邦彦私自下的,和皇帝无关。

    对于陈邦彦以区区举人的身份,短短两年就从一介白身做到了三品巡抚的高位,朝中早就有不少人暗中对他羡慕嫉妒恨了,如今有了攻讦的口实,做出落井下石的事也就不例外了。

    当然这只是作为主观上的一些阴微想法,客观上,陈邦彦作为一介孤臣,门生弟子中没几个有功业的,在朝中并没有什么势力,这也是他们敢纷纷上书弹劾陈邦彦的原因之一。

    朱由榔这次用留中不发的形式来应对他们对陈邦彦的弹劾,很明显是一招‘拖’字计,只等陈邦彦快点将生米煮成熟饭了。

    桂林关守箴府邸库房内。

    关守箴正在查看堆积如山的粮食和金银,管家上前递上请柬。

    “巡抚衙门送来一份请柬,说是抚台大人要设宴亲自给咱们赔罪,老爷去吗?”

    “去,当然要去。”关守箴闻言哈哈一笑道:“看来老夫在朝中的运作起了效果,那小辈终于顶不住服软了,哈哈,敢跟老夫斗,他还嫩了点。”说完又忍不住得意的抚须大笑了几声。

    “那陈邦彦虽是一介书生,看起来却不像个好相与的,据说他当年孤身一人,就敢进匪窝招降杀人不眨眼的匪盗。”

    说到这里管家有些不放心的道:“咱们这一次也算是把他逼得有些急了,他会不会给咱们来个鸿门宴啊!”

    “不必担心。”关守箴嗤笑了一声,满脸自信的道:“怎么说老夫也是一个在籍三品侍郎,世代甲科,其他的世兄世侄们也是背景不俗,那小辈没有王命哪敢动咱们?今上英明贤德,向称仁厚,怎会许他乱来?去!就当是给那不识抬举的小辈一个面子了。”

    三日后的一个夜晚,巨大的红色满月悬挂在空中。巡抚行辕之中,灯火通明,将大堂照得如同白昼。

    几十个乡绅豪强们围坐在八仙桌旁谈笑风生,等着巡抚陈邦彦过来给他们赔礼道歉。

    可惜等了半天,预料中狼狈不堪的陈邦彦没等到,却等来了一队队甲胄齐全的刀斧手。

    门被推开,刀斧手冲了进来,众人大惊失色。

    大堂中一干乡绅老财见这阵仗,不少人吓得酒杯落地。

    关守箴仗着资格老,色厉内荏的质问道:“你们是什么人?谁派来的?想干什么?”

    “他们都是本抚的抚标亲兵。”

    话音未落,一个头戴六瓣铁盔,身披铁甲,脚穿皮制战靴中年儒帅越众而出,正是陈邦彦。

    陈邦彦大声喝道:“尔等不但私占军田,良田,还故意漏报瞒交赋税,该当何罪?”

    关守箴见陈邦彦如此不识时务,干脆来横的:“无凭无据,你想怎么样?你能怎么样?”

    “问得好!”陈邦彦一挥手,前排一名刀斧手飞速冲到关守箴身旁,手起刀落,关守箴被当众斩杀,血溅当场。

    陈邦彦:“念!”

    一名侍卫亲军兼抚标兵站在陈邦彦后,展开一卷公文,开始高声宣读。

    “查桂林缙绅,前户部侍郎关守箴,勾结卫所军校,私占军屯田亩六百八十顷,民田两百三十顷,瞒交赋税总计约四十三万两,论罪当斩!”

    乡绅豪强们惊呼不已,知道这陈巡抚是动真格了,纷纷下桌,想夺路而逃,可不知什么时候,他们身后已经有全副武装的刀斧手伺候着,把他们摁在地上。

    陈邦彦指着他们喝骂道:“你们三十六路劣绅豪强,都是损国之贼!该杀!”

    年轻的李相公奔出来跪倒在地,语无伦次的道:“学,学生愿交田交粮,还,还请大人饶命!饶命啊!”

    陈邦彦怒道:“晚了,晚了!桂林城内外饿殍遍地,百姓哀嚎四野,现在不拿下你们,广西就是下一个陕甘,迟早沦为贼手!”

    大堂门首的侍卫亲军兼抚标兵斜展着公文,依旧面无表情的高声宣读:“查桂林乡绅王应科,私占军田二百一十四顷,民田一百三十五顷,瞒交赋税总计约十四万两,斩!

    查桂林乡绅陈于皓,私占军田二百零五顷,民田一百五十二顷,瞒交赋税总计约十八万两,斩!

    查平乐府缙绅,前福建布政使刘梓山,私占军田三百八十一顷,民田二百十六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