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小炒-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会有人愿意做妾呢?”
“若是做的旁人的妾室,自然不愿;可这做的是自己青梅竹马表兄的妾室,上面又有姨母的照拂,我这个正房娘子定不会苛待于她。免了自己颠沛流离的苦楚,落个一世安稳,”
“和出去寻摸个不知底细,万一日后出什么岔子娘家亦无人帮扶的人比起来,不是好多了。”
白锦儿似懂非懂地晃了晃脑袋。
“那娘子这番出来,是?”
“我与夫君一纸婚书定今生,走到现在,他除了有些懦弱畏缩,优柔寡断的毛病,待我却一直很好。孩子年纪尚幼,家中老母犹在,若真要纳了她,我也不会阻挠的。”
“日子总得过下去不是吗。”
“况且那女子丧了双亲前来投靠,我若逼她,岂不是落个刻薄善妒的名头。”
“像是当年豆蔻年华,心里许的愿着实大了些,竟想一生一世一双人,如今才怀此幽怨,患这般烦忧。”
“济济一生,也不过若旁人一般,哪来的特别呢。”
“是我想的太多了。”
说完这些,李欣兰忽然高高仰起头,左手衣袖若有似无地擦拭过眼角,余光瞧见的白锦儿权当没瞧见,依旧看着头顶上高高的天空。
“说出来之后心里好受多了,”
“多谢你白小娘子。”
调整了情绪,李欣兰话语中的消极情绪一扫而空。她站起身来,甩了甩衣袖,对着白锦儿说道:
“我们回去吧,白小娘子。”
白锦儿看着女子脸上的笑容,沉默地点了点头。
。。。。。。
“对不起,婉鹃。”
“可是我不能纳你。”
哭的泪眼婆娑的女子抬起头,目光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面前的男人。
“表,表兄,你说什么?”
“你是不是害怕嫂嫂不同意?如果是的话我可以去求。。。。。。”
“不是,”钱布成打断了她的话,他的语气也夹杂着几分从未有过的强硬。
“你不要用此时去打扰她,知道吗。”
“表兄。。。。。。”
钱布成吸了一口气,他的目光变得无比的坚定,与女子四目相接,并没有任何的躲闪和退让,
“婉鹃,姨父姨母待我如亲儿一般。你放心,表兄家中虽无多少积蓄,但肯定会尽全力为你准备嫁妆。我也会叫你嫂嫂在城中和附近物色,务必为你寻摸一个家世清白,待你真心诚意的夫君。”
“表兄以性命担保,绝不会让你在夫家,受一丝一毫的委屈。”
“我待你,向来如我亲妹一般。”
“我,我。。。。。。”
女子愣了,她显然没想到钱布成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早在来时,她就已经和自己的姨母,也就是钱布成的母亲通过书信,当时姨母已经保证,只要自己进了钱家的门,虽然不能扶成正妻,可也绝对是衣食无忧,享尽疼爱的。
她所需要做的,就是让李欣兰松口罢了。
可没想到最难办的人走了,剩下这个从小待自己极好的表兄,以为一切都发展的顺风顺水,却在这里吃了瘪。
“表兄,我不愿嫁他人,我,我宁愿给你做妾。。。。。。”
“混账!”
钱布成斥道,神情十分的严肃,
“好好的妻不当,清白人家的姑娘,怎么可以想着给人家做妾室?妾室那不是妻啊,那是奴婢,是可以任意被主母打骂发卖的你知不知道?”
“若姨父姨母泉下有知你如此作践自己,不知他们可是要气的肝肠寸断?!”
“表兄是担心嫂嫂欺负我。。。。。。”
“胡说!”
男人再一次无情地打断,
“你嫂嫂向来知书达理温柔贤淑,怎么可能欺负你?”
钱布成说到李欣兰的时候,表情里透露出一丝隐隐的爱慕和憧憬。看得女子是目瞪口呆。
“可,可,姨母说你们。。。。。。”
“此事,阿娘做不得准。”
“自打娘子入门的那一天起,我们家,便已经交到了她的手上。”
“她现在,才是家中的主母,”
“纳妾这种事,要她同意,其他人,一律说不得准的。”
“婉鹃你也不要想着,叫阿娘去压娘子,因为即使娘子迫于孝顺之意同意了,”
“我也绝不会同意的。”
看着女子泫然欲泣的模样,钱布成眼底还是滑过一丝不忍;他叹了口气,再度开口的时候,语调温和了许多。
“婉鹃,表兄虽然没读过什么书,可那日途径怀安坊的时候,也听见过几个稚子聚在一起,念着一首诗。”
“什么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这句诗,我到现在都清清楚楚的记得。幼童不明诗意,尚且能成诵;而我们这些大人,又怎能不明白其中含义呢。”
“你嫂嫂,是我三书六礼,明媒正娶迎回家的娘子。我们换过信物,饮过合卺,在红烛前结过同心,并发誓此生此世举案齐眉,白头到老。”
“我爱她,敬她,所以疼她,让她,”
“你是我的妹妹我不能不管你,可同样的,我决不能让我的娘子伤心。”
“愿得一人心,”
“这句话我信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我老的连牙都掉光了,老的连路都走不动,”
“直到岁月,把我从她的身边带走。”
钱布成的语气并不强硬,可从他的话语中听得出来,他的心意是绝不可能改变的。女子明白,事情已经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只能低着头,眼泪不停地滴落在自己的裙角。
正在这时候,白锦儿和李欣兰回来了。看见李欣兰,钱布成的脸上绽放出笑容,对着她说道:
“娘子怎么去这么半天?快些快些,我给你留了些菜。”
看着钱布成笑容满面的模样和女子不停颤抖的肩膀,李欣兰和白锦儿对视一眼,白锦儿耸了耸肩,自顾自地走到了柜台后面。
不知为什么,李欣兰总觉得刚才白锦儿看自己的眼神,有股令人安心的戏谑。
“婉鹃这是。。。。。。”
她坐下,刚想问什么,却被钱布成的话打断了。
“没什么没什么,婉鹃方才嘴馋多吃了几口,这不辣的眼泪都出来了。娘子你快吃,待会儿这些菜就煮化了,就不好吃了。”
不顾往自己碗里夹菜的钱布成,李欣兰看着身边的女子,狐疑地问道:
“是吗婉鹃?”
女子擦了擦泪水,抬起头来,对着李欣兰挤出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嫂嫂,”
她的声音瓮声瓮气,
“这暖锅实在是,”
“太呛人了。”
………………………………
第一百一十章 小聚会
“白小娘子!这边加点儿汤!”
“白小娘子!再给我们来份糖糍粑!”
“白小娘子!羊肉和猪五花各来一份!”
石玉宁他们进店的时候,正看到白锦儿如同一只忙碌采蜜的蜜蜂一样,端着盘子来回在店里窜着。听见开门的声音,白锦儿的脚步慢了慢,
“欢迎光。。。。。。”
转过头来,看见是石玉宁他们,白锦儿明显地松了口气。
“找个地方坐着马上来招呼你们啊!”
说完,白锦儿又吭哧吭哧地跑去招呼其他人了。
“今天生意不错啊,”石玉宁找到一张因为在角落而空下的桌子,撩袍坐了上去;孟如招和薛诚也走了过来,在薛诚的点头下,孟如招也坐下。
“哪天生意不好的,真是大惊小怪。”
孟如招哧笑一声,白了石玉宁一眼。
“丫头自得了丹若庖君之后,在我阿爷的同僚中都已经小有名气了。”
“这我当然知道还用你说啊?”
“你看看,这些客人都在吃什么?”
听见石玉宁的话,孟如招这才抬眼,环顾店中四周,
“不就是暖锅吗,没什么特别的。哎你别说,今年锦官城这样冷,前几日竟然下雪了。这样的时候啊,是最适合吃暖锅的了。”
“待会儿叫丫头也给我们上一份,方才一路走来,冷的我手都凉了。”
话音刚落,薛诚便从旁边递过一个手炉。
孟如招看了看那个手炉,又看了看薛诚,
“这拿着太重了。”
“那便不要抱怨自己手凉了。”
说完,薛诚又把手炉收回了自己的斗篷里。和孟如招狰狞的表情比起来,薛诚看上去可谓是云淡风轻宛如一个大隐者。
石玉宁看着二人的互动,挑了挑眉。
总觉得这两人的相处模式,有点奇怪呢。
“你个傻子,”
虽然如此,石玉宁还是不留任何情面地对着孟如招说道:“你仔细看看,这些暖锅和你以前吃的那些,可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的不都是。。。。。。”
孟如招话还没说完,就看见距离他们最近一桌的暖锅,里面翻滚的红汤。
少女瞪大了眼睛。
“这是什么?”
孟如招伸长了脑袋,朝着人家的暖锅看去;那桌的人注意到她的动作,还下意识地往旁边让了让。弄得石玉宁怪不好意思的。
“哎,哎哎哎,”
“我说二娘子,你可不可以矜持点?”
“这,这是什么?”
孟如招这才收回脑袋,一脸惊奇地对着石玉宁说道。
“闻着好香啊!”
“不知道,估计是丫头又弄出来什么新的东西吧。”
“等她过来咱们再问问。”
结果这一等,就等到了中午。
白锦儿也没有想到,才给钱布成他们做了这个火锅的第二天,就有好些人过来要点——李欣兰走的时候眉开眼笑,给白锦儿又添了百文钱,又笑着说会多给她宣传宣传的。
没想到这么一宣传,自己的自制简陋版重庆火锅,一下子就变得街知巷闻了。
可惜啊,不能杀牛。没有牛油和牛肉的火锅,总感觉少了些什么。
不过,就算是简易版本,也够给在这个时代好好的赚一把了。
等客人少些的时候,白锦儿总算是有功夫来见自己的朋友,双手在自己的围裙上擦了擦,她笑眯眯地走到三人面前,
“怎么啦,要吃点儿什么呀?”
“啊丫头,我们是。。。。。。”
“丫头!你店里客人吃的这些暖锅是什么汤的呀,我怎么从来没见过?”
石玉宁话还没说完,就被孟如招打断了。
白锦儿看了看石玉宁,少年无奈地怂了怂肩;于是白锦儿对着孟如招笑了笑,
“这是我新调出的秘汤,拿来煮暖锅是最好不过的了,”
“辛辣口的,二娘子可要尝尝?”
“辛辣口的?”
孟如招闻言,又转头去看了看。
“这么独特,那我要。。。。。。”
孟如招话刚说了一半,就听见身边的薛诚淡淡地来了一句,“二小娘子可是忘了大娘子的话了?”
少女还未说出口的话,艰难地咽了下去。
“二娘子吃不了我可以吃嘛,”
石玉宁搭腔,他脸上的笑容痞里痞气,
“刚好,我最爱吃辛口的东西了。”
察觉到薛诚投来的目光,石玉宁和他视线相对,露出自己一排白白的牙齿,
“怎么,薛大夫不会连我的吃食都要管吧?”
“石郎君的吃食,我自然是管不着的。”
没有理会石玉宁略带挑衅意味的话语,薛诚收回自己的视线,不再说话。
“那就一份红油暖锅是吧?”
白锦儿的眼里满是笑意,掏出腰间别的小本子,在上面画了一道。
“哎,对了,”
正要奔厨房去的时候,白锦儿又像是想起了什么,猛地转过头来,和身后的两人说道:
“陶阳呢?”
“哟,终于想起三郎啦?”
石玉宁戏谑道,
“我还以为你个小没良心的把三郎都忘了,没见到人家也不问一声。”
听了石玉宁的话,白锦儿的脸蛋红了红。
“你别逗她哎呀,”
“你没看丫头脸红的,咱们丫头啊,脸皮子薄——”
孟如招的话与其说是帮白锦儿解围,倒不如说是和着石玉宁一起打趣。两人一唱一和的,把白锦儿逗的脸红的像是熟透的苹果。
“哎呀!”
“再这么说我,我可不给你们做吃的了!”
“别别别,”“别别别!”
“快说他人呢?”
“他呀,现在估计还在那位新来的先生家呢。”
“先生?”
“最近锦官城来了位从长安致仕的老先生,学问极高。但听说推了好几家贵人的聘辞,自己在家办了个书塾,专门教些没钱上官学或是请先生,家境一般的孩子读书。”
“今日我们本说找你来讨论讨论上元灯会出去赏灯的事,结果三郎碰巧定了今日去拜见那位老先生,便叫我们先过来,等他见完了,再抓紧时间过来。”
石玉宁一口气说完这些,又接着说,
“关于上元灯会的事情啊。。。。。。”
“你们等等我马上把暖锅给你们抬上来!”
不等石玉宁说完话,白锦儿蹭蹭蹭地跑进了厨房。留下石玉宁和孟如招,茫然地对视一眼。
………………………………
第一百一十一章 我来接你呀
走在街上,白锦儿紧了紧自己的衣襟和袖口,忍不住抖了一抖。
“看来今年得买件斗篷了,”
白锦儿一边走,一边嘴里小声的嘟囔。
“给阿翁买一件,自己买一件,今年赚的钱应该够了吧。”小小的脑袋里不停的盘算。
至于为什么白锦儿不在店里看着而跑了出来,
这事儿还要从刚才说起。
。。。。。。
暖锅刚端上来的时候,一股浓烈的麻辣香气扑鼻而来。石玉宁看见的一瞬间眼睛都亮了,他凑头过去,看见里面漂浮的辣椒段,好奇地问道:
“丫头,这是什么?”
“这就是你说的那什么,新的调料?”
“噢这个啊。。。。。。”
孟如招和石玉宁肯定不会像钱布成和李欣兰那样的人好糊弄,白锦儿眼珠子一转,
得想个他们不会怀疑并且不会去寻找的来头才好。
“这个啊,”
“这个是。。。。。。”
“啊,前几日城里来了个脚行的番商,我看他,这个调料挺新鲜的,就和他买了些。”
“不过他现在应该已经出城了。”
“是吗。。。。。。”
果然,石玉宁的脸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好了好了不要问东问西的了!快尝尝快尝尝!”
说着,孟如招伸出了筷子,就要往锅里伸去。
“啪。”
一声筷子与筷子碰撞的脆响,从旁边横插出来的一双筷子,拦住了孟如招手上的那一双。
“二小娘子,”
薛诚的声音传来。
“哎呀薛大夫!薛医师!老薛!”
“求你了!给我尝一口!”
“我就尝一口!”
孟如招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委屈,她拿着筷子,可怜巴巴地看着身边的男人。这还是白锦儿第一次见到她这副模样,不由得吃惊地眨了眨眼睛。
“娘子的病不宜食辛辣干香的东西,娘子应该记得吧?”
“记得。。。。。。”
“薛大夫,”
看着孟如招十分难过的模样,白锦儿忍不住开口,
“若我给二娘子泡一壶菊花梨干茶,让她涮着吃,是不是就好些了?”
“对对对!”
孟如招的眼神由悲转喜,满脸期待地看向薛诚。薛诚下意识转过头,正看见身边的少女一双凤目若含秋水,里面的欢欣鼓舞像是水面上荡漾的波纹。
确实让人难以拒绝。
薛诚看着孟如招这副模样,轻轻叹了口气,
“罢了,”
“也就这一次,日后,再也不许了。”
“好好好就这一次就这一次!”
孟如招开心的就像一个孩子,重新拿起自己的筷子,从锅里夹出一块豆腐。
“等等,”可这时候,薛诚又再一次拦住了她。
“白小娘子,你的菊花茶呢?”
“哦哦,这就来,这就来。”
等白锦儿拎着茶壶出来的时候,石玉宁已经吃上了。一副白净俊俏的模样此时涨的通红,眼角含泪嘴唇嫣红,倒是依旧漂亮,
只是那不住的抽吸声,很是破坏气氛。
“哇,嘶——”
“丫头,你这汤,倒是真够味。”
看见白锦儿拎着茶壶出来,还没等着给孟如招倒呢,反而先进了石玉宁的肚子好几杯。
清茶下肚,石玉宁的面色便缓和许多了。
“过瘾,真过瘾。”
石玉宁放下茶杯,痛快地松了口气。
“丫头,我这么些年吃了这么多东西,唯有你的,总是能给我惊喜。”
“哎哎哎要不这样,你回家,给我当专职厨子怎么样?”
“美的你呢,”
孟如招看着石玉宁吃的满头大汗早已经按捺不住,她一把抢过石玉宁手中的茶壶,在自己面前的茶碗里倒满。
“小心三郎把你皮揭了。”
说着她把在自己碗中冷了许久的豆腐夹起来,在碗中涮了涮——等上面的红油没了,那块豆腐以迅雷不及的速度进了孟如招的嘴。
即使大部分的辣味已经被清茶消去,可孟如招舌头能尝到的味道,也足以让她惊艳。
“好吃!真好吃!”
“丫头你做的东西怎么都这么好吃,我也想叫阿娘把你收入府中,天天给我做好吃的了。”
“得,你就不怕三郎找你的麻烦是吧?”
“说到这个。。。。。。”
白锦儿打断了两人即将发生的斗嘴。她说话的语气忽然变得有些扭捏,像是要说什么极羞人的事情似的。
“三郎他去的先生家,在哪儿啊?”
。。。。。。
白锦儿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
竟然会想着去接陶阳回来。
当时就是这么个念头一冒,嘴里这么一说,结果,
竟然就真的这么过来了。
说起来,总觉得好久没见过陶阳了。好像自打秋廷宴后,两人就没有见过面了。
想起最后在陈府门口和他说的那些话,白锦儿只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又有些无法言说的,
甜蜜?
疯了疯了,真是疯了。
白锦儿摇了摇头,把心底那点奇异的情绪甩出去。她抬起头,长长地松了口气,大步朝着石玉宁说的那个地方走去。
真是奇怪,按照石玉宁说的,这个从长安来的老先生,可是城中盼望着自己孩子能出人头地的达官显贵眼中的香饽饽;结果他竟然不住在靠近北城那边的富庶坊区,反而住在了邻近西市这边平头百姓聚集的临云坊。
想来,又是个不贪慕荣华富贵,自诩清高的大儒咯。
白锦儿自打去过一次刺史陈公的府邸上,就深刻的认识到自己是个俗人,喜欢大房子的那种;等以后她攒够了钱,一定要买个大房子,带着阿翁搬进去,种种花养养狸奴,生活肯定很惬意。
唉,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完成这个目标呢?
脑子里胡思乱想着,很快就来到了临云坊。
白锦儿提着裙子跨过坊门,才一进去,就差点被一群衣衫褴褛冲过来的小孩子撞到。
看着那些孩子虽然衣衫破旧上面全是补丁,脸上却喜笑颜开的,还边跑边和自己身后的小伙伴谈笑说话,
白锦儿的眼神在他们身上停留半晌,才悠悠地收了回来。
绕过两条街,在一个狭窄的院子口,白锦儿正看见站在门外,对着里面不停作揖的少年。
“今日听了先生一番话,学生真是感触良多。”
“叨扰到现在实在不好意思,”
“先生早些休息。”
也许是老人说话声音小,白锦儿并没有听见那位老先生回答;她只看见陶阳最后行了个叉手礼,才缓缓后退,直到不见院门后,才直起自己的身子,转过身来。
一转头,就看见了站在街口,对着自己笑的白锦儿。
银红半臂罩在月白衫子的外面,下半身着一条枯竹褐的团花长裙。
发髻一如既往的只是个团髻,上面插的也不过是羊角的簪子;可她就这样站在那里,在陶阳的眼中,已经炫目的让人移不开眼睛了。
“你怎么来了?”
少年的声音清朗如山中明月,谷中清泉。
“我来接你呀,”
少女应声回答,巧笑倩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