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金枝-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村里有个小福星


………………………………

第一章 差点断粮

    大萧诸侯国之楚国南城丁子县泉陂乡周家村。

    明明时值深秋收获季节,家家户户的人,却只能呆在家里,看着屋外一刻不停的大雨,唉声叹气。

    两个多月前,楚国邻邦齐国,向楚国发动侵略战争。

    楚国与齐国兵力势均力敌,战局僵持不下。

    为了保持物资供给充足,支援前线大军作战,楚国国君在一个月前,勒令民间百姓,提前上交五成秋粮为皇粮。

    这个时候,粮食根本还没有成熟,百姓们无奈之下,只好把手里积攒的全部存粮,都充皇粮上交。

    然而,屋漏偏逢连阴雨,赶在稻子快要可以收割时,楚国绝大部分地区,居然遭遇持续近半个月暴雨,稻子全部被淋得发霉、发芽!

    这期间,只有周大智家,在发现有稻子发霉、发芽时,率先连日冒雨去把所有稻子,收割回来,用炭火烘干,没有蒙受什么损失。

    周大智还把这个方法,及时通知所有村民,让全村同族受益。

    “周大哥,家里的干柴已经用完了,这雨却还在下个不停,明天我们烧什么呢?”厨房里,在把最后几块炭扔进灶膛里后,楚芸娘一脸忧愁。

    她是新嫁娘,虽然来到周家村快三个多月了,但嫁给周大智还只有两个多月。

    在嫁给周大智前,她习惯叫周大智为“周大哥”。

    叫顺口了,成亲后,仍然改不了口,继续这么叫他。

    “要是明天不出太阳,我就把家里的几个篮子、背篓、箩筐都劈了,先当柴烧着,等天放晴时,我再从山上砍竹子回来,编新的。”周大智早有打算,一边用小铁锹飞快翻动着灶上大笸箩里的谷子,一边笑着回答。

    楚芸娘倒是没想到还可以这么干,立即也笑了:“还是周大哥事事想得周到!”

    “确实,我爹真厉害!”七岁的小萝莉萧琼枝正在换牙,说话时,嘴里有点漏风,但声音还算清脆。

    她穿越过来三个多月了,没能接收原主的任何记忆,原本还每天小心翼翼行事,生怕被人发现这具身体换芯子的事实,当成妖孽,给一把火烧了。

    后来发现,她娘楚芸娘和她爹周大智,简直就是宠女狂魔,不论她说什么,都信以为真,不论她做什么,都引以为荣,好像她所说所做,都是天经地义似的。

    时间一长,萧琼枝也就放心了,该吃吃,该喝喝,该说说,该做做,总之,怎么自在怎么来。

    周大智很受用萧琼枝的赞美。

    他微弯起嘴角,用手摸了摸萧琼枝的头,低下身子,温声说:“爹再厉害,也没我们家枝儿厉害呀,要不是你提醒爹,在十来天前,把地里的谷子给及时割回来,用炭火烘干,那我们家,再过两天,就得断粮了呢!”

    “可不是,要不是有枝儿提醒,我们家早就断粮好几天了!”萧琼枝的跟屁虫之一,东邻周有种的儿子狗子,也跟着周大智一起夸萧琼枝。

    他比萧琼枝大三岁,今年十岁了。

    萧琼枝听着好奇,问他:“你娘平时那么精打细算的,怎么你家会比我们家还早断粮呢?”

    “因为我娘她吃里扒外,太顾外家人!”狗子的老弟石头,在一边尖声插话。

    他比萧琼枝大两岁,个子还没萧琼枝高,在萧琼枝面前说话时,喜欢踮起脚跟,以为要这样做,才显得像个哥哥的样子。

    而狗子怕石头说得太含糊,萧琼枝听不明白,还特意替石头解释:“上个月催皇粮时,我舅舅家交不出来,我娘就偷偷趁夜背了一筐米,送给舅舅家。”

    “后来被我爹发现,把我娘给打顿死的,躺床上好些天下不了地,所以,那阵子,她才一直没来你家玩。”石头有样学样,替狗子解释。

    可真是一对活宝,全然不懂什么叫“家丑不得外扬。”。

    萧琼枝听着可乐,又问:“那你们家还有干柴吗?”

    “本来早就没有了,可我娘会顺呀,最近她这家顺点,那家顺点,加起来也挺多的,起码还能烧个十天半月。”石头说起这事就得意,毕竟萧琼枝家明天就得劈篮子、背篓、箩筐来当柴烧了。

    好吧,一个才被打得躺床上好些天下不了地的人,就能有精力和胆子去别人家偷柴,这也算本事了。

    萧琼枝挑起眉头,追问石头:“那你娘,有没有顺我家的柴?”

    石头毫不犹豫地重重点头:“肯定顺了!你别听她时常说什么‘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鬼话,她在我们面前,才不是这么说的呢,她会说,‘连窝边草都不懂吃的兔子,一般都是蠢死的。’!”

    呃,这个说法还怪有道理的,果然贼有贼道。

    不过,狗子和石头,摊上这样的娘,居然没长歪,也是个奇迹。

    萧琼枝内心挺感慨的,没再多问,只在心里,盼着老天不要再下雨,早点出太阳,免得更多的人,为没柴做饭而发愁。

    到第二天,一大早,天居然放晴了。

    周大智起得早,砍了个用旧的背篓,作为今日早炊的柴,然后,不等楚芸娘做好早饭,就大步上山,砍回来一担细细的枯树枝,摊到屋顶上,顶太阳曝晒。

    萧琼枝这时已经起来,正在厨房里看楚芸娘做菜。

    周家村是很落后的小山村,家家户户都穷,根本没人有钱买可口的油、盐、酱、醋之类调味品。

    用的油,多半是从猪皮或者猪下水里,炼出来的,不仅特别油腻,还透着一股子油毛屎臭味或者猪粪臭味。

    用的盐,是直接从矿山里挖出来的、大颗大颗形状不规则的颗粒盐,没经提炼加工,味咸而涩。

    至于酱、醋之类,完全没有,姜和葱,家里倒是有种,不过,姜因为最近雨水多,基本在地里烂掉了,只有葱,比较好生长,有不少。

    早餐,楚芸娘做的菜,是肉末丝瓜。

    里面用的肉末,是从家里仅剩一小块腊肉上,切下来三个指甲盖大小的一片肉,砍碎而成,聊胜于无。

    尽管楚芸娘,不止一次地告诉萧琼枝,她曾经在大户人家,做过一等厨娘,可基于上面所述情况,导致她做出来的菜,其实并不好吃。

    萧琼枝初来乍到时,基本每顿都食难下咽。

    现在,历时三个多月,虽然渐渐习惯,却一直在心里,萌生着要改善生活的计划。

    吃早餐时,她正准备将自己的计划,讲给周大智与楚芸娘听,院子外面,突然传来了西邻周有种,很焦灼的声音:“大智哥,不好了,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

第二章 什么世道

    周有种其实比周大智要大十来岁。

    不过,周大智虽然也姓周,原本却并非周家村人,他的祖籍在金陵,周家村人祖籍在沧州,也就是说,跟周家村人隔了很多辈的支族。

    双方要算辈分的话,一时半会,根本没法算清楚。

    所以,通常,周家村人,都把他当作村中年轻人最多的有字辈一代来看待。

    而有字辈的人,出于对周大智的尊重,明明比周大智年龄大,往往都会反过来把周大智作为兄长称呼。

    周大智一开始被他们这么称呼,有些不好意思,会客套一下,现在时间长了,也就默认了。

    他三两下扒掉碗里的饭,走到院子门口问:“有种,出什么事了?”

    周有种哭丧着脸说:“国君下诏,除征收剩下的五成皇粮外,要加收三成的皇粮充军粮,从今天开始,家家户户都得去乡里上交,如果三天内交不及,就会被抓去充军。”

    “那就交吧,只是多交三成,我们还能过得下去的,大不了从现在,到明年秋天这段日子,我们多找点杂粮来充饥。”周大智知道这种事,是没办法反抗的,倒是看得开。

    周有种就不行了:“大智哥,你教会了我们周家村村民们如何冒雨收割稻子,用炭火烤干,我们每家每户要多上交三成军粮,是还能过得下去,可其它村没人教这种方法,基本上到现在都断粮了,哪里还交得出一斤粮食?”

    周大智想想,也确实是这样,只好拍了拍周有种的肩膀,温声安慰:“有种,你能替别人着想,很不错,不过,这种世道,像我们这样的老百姓,也就只能求个养家糊口,独善其身,哪来的能力管别人过得怎么样呢?”

    “我指的不是别人,不是别人呀!”

    周有种着急了:“大智哥,我实话告诉你吧,我家那个婆娘,就是个吃里扒外的东西。”

    “她知道她娘家一定交不出皇粮,她哥她弟过三天就得被抓去充军了,一大早就给我在家里闹,说是我要不同意帮她娘家交皇粮,她就上吊。”

    “可我算过了,要是帮她娘家交皇粮,我这一家子,就完全活不下去了,到来年二月,就得断粮了。”

    “所以,我最多只能帮她娘家交五成,还差三成,大智哥,你看,能不能帮个忙,借这三成粮食给我,我等明年秋天收谷子时,一定还你!”

    “有种,你我是兄弟,你家有难处,按理,我应该帮你,不过,借粮食这件事,不是小事,我得先跟你嫂子商量下再说。”周大智想了想,把目光转向楚芸娘。

    楚芸娘素来心善,立刻不假思索地说:“乡里乡亲的,谁还没有个需要别人帮衬的时候呢?周大哥,不用跟我商量,你拿主意就行。”

    “好,那我们就借吧。”周大智拿定主意,向周有种打听了下,他婆娘娘家三成粮食的份量,开仓取出来一担谷子,交给他带走。

    萧琼枝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她认真数过,家里这次用炭火烘出来的粮食,统共才七担多一点。

    上回交五成皇粮时,用了两担余粮。

    这次交剩下五成皇粮和加收的三成皇粮,差不多得要用三担新粮。

    七担减去借周有种的一担、再减去马上要交的三担,等于家里最后只能剩下三担多了。

    自己刚刚还在准备跟爹娘,商量怎么来改善生活呢。

    结果,现有的粮食都一下子要减少大半,什么世道!可怎么活!

    “大智哥,不好了,不好了,大事不好了!”萧琼枝正暗暗吐槽,院子外面,居然又有人在叫唤。

    而且,这个声音,萧琼枝非常熟悉。

    它的主人,叫周有力,是村里有名的混混。

    该混混平时动不动来找周大智打秋风,周大智基本上有求必应。

    至于原因,据萧琼枝了解,是周有力爹周老久,生前曾有恩于周大智。

    萧琼枝非常讨厌周有力这种挟父恩图报的行为,直觉他这次,恐怕也是来借粮的。

    她一脸严肃地低声对周大智说:“爹,有力叔不是好人,你别总顺着他的意思,家里剩的谷子不多了。”

    “嗯。”周大智也怀疑周有力是来借粮的,点点头。

    这时,周有力已经进到院子里。

    他用袖子擦着头上的汗,急吼吼冲周大智说:“国君下诏,除征收剩下的五成皇粮外,要加收三成的皇粮充军粮,从今天开始,家家户户都得去乡里上交,如果三天内交不及,就会被抓去充军。”

    “那就交吧,你家只有你和你母亲两个人了,但你家的地比我家多得多,多交三成,应该问题不大。”周大智很平静地回答。

    “可、可是,我前些天病倒了,并没有冒雨收割稻子,家里已经快要断粮,根本交不出一两皇粮。”周有力说到这里,神情变得沮丧起来。

    他的语气也开始变得低声下气:“大智哥,听说你最近冒雨,把你家稻子全收割了,那应该少说也有七八担谷子,可你平时一年的皇粮,也就是四担,估计这回,只要补交三担就够了,还能剩下四五担,不如借两三担给我,解解燃眉之急吧。”

    “有力,你生病不能收稻子,可以告诉我,我年年都帮你家收稻子,不差这一回。而你现在颗粒无收,是你咎由自取,不用跟我解释,与我无关。”

    “至于我家稻子,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你也来晚了,已经在你之前,有人找我借去一担谷子,没剩下多少,这回,我帮不了你。”周大智皱眉回答。

    周有力立刻着急了:“那不行,你不帮我谁帮我?我告诉你,我爹临终前可跟我说了,他以前是楚京城里大户人家的管家,要不是因为帮了你和你弟,他正在楚京城享福呢,怎么可能流落到这里,陪你过多年的苦日子,还摔落山崖惨死!”

    “你欠我爹的,你这一辈子都还不清!今日我家这皇粮,你是交也得帮我交,不交,也得帮我交,不然,我就把你的真实身份,告诉官府,让官府来抓你俩兄弟!”

    “呵,周有力,看来我义父,尽管被你和你娘蒙蔽,却根本没有告诉你,我的真实身份。你尽管把你所知道的告诉官府吧,我无惧无畏。”

    “不过,有件事,我要在这里给你解释清楚:我义父周老久,虽然曾经有恩于我,但我爹,更是有恩于他,哪怕他跟你说的、那所谓楚京城里大户人家的管家身份,也是我爹赏给他的!”

    “如果光论两家之间的恩情,我周大智家,从来不欠你周有力家,更何况,你还只是我义父的继子!我义父的死还是因为你!”

    “当然,你虽不仁,我却不会不义。看在我义父陪我兄弟,来这里过了近四年苦日子的份上,我最后帮你一把,给你两担谷子。只是,你我两家,将自此恩断义绝,我再也不会对你有一丝一毫客气,明白吗?”

    说到最后一句时,周大智的语气和眸光都变得犀利起来,连萧琼枝都听出和感觉到了这其中的冷意。
………………………………

第三章 精打细算

    周有力明显是有些怕了,垮下肩膀,更加低声下气地连连点头:“好、好、好!多谢大智哥,我保证这次以后,再也不来找你要任何东西。”

    周大智这才收回犀利的眸光,转身从仓里分出两担谷子,给周有力。

    萧琼枝感觉心都在滴血。

    家里的七担多谷子中,减去借周有种的一担、减去马上要交的三担,再减去刚刚给周有力的两担,等于最后只能剩下一担多了。

    来这的三个多月里,她注意过,家里虽然时不时拿土豆、红薯之类当杂粮吃,但平均每月,还是得吃掉,至少半箩筐谷子碾出来的米。

    还有,上个月交了皇粮后,根本没米可吃,一直是在吃土豆、红薯,并且,在几天前,已经把所有储存的土豆、红薯都吃光了。

    也就是说,从现在到明年秋收,家里只剩下一担多谷子,可以做饭充饥。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马上就要断粮,要饿死了!

    怎么办呢?

    她原来做好的计划,是先拿部分粮食卖钱,然后再用卖来的钱做点什么生意赚钱。

    现在,仅剩下这么点粮食,肯定不能卖,做生意的计划只能暂时泡汤。

    还是得先弄到足够吃的再说。

    想到这里时,她恰好看到周大智背着锄头,锄头把子上斜挑一个小提箩,准备出门。

    因为上个月提前交五成皇粮的缘故,地里的土豆、红薯,都不得不全部给挖回来,给充杂粮吃掉了,爹这是要去干什么呢?

    萧琼枝有些好奇,问他:“爹,你去哪?”

    周大智有些惭愧地看她一眼,说:“枝儿,不好意思,我刚刚在你面前食言了,害得家里没剩多少粮食,所以,打算出门,去土豆地里再翻翻,看能不能找出点小土豆出来。”

    “爹,没关系,那个周有力就是个无赖,你这一次能跟他把恩怨彻底了结,是好事。我陪你一起去找小土豆吧,我眼神好,找小土豆方便。”萧琼枝说着,就也准备出门。

    周大智连忙拦住她:“枝儿,你可是爹和娘的命根子呢,哪能干活?而且,最近连日下雨,外面到处都是泥,又湿又滑,我都走得不大稳当,你还小,腿劲不足,只怕一出门就得摔倒,还是乖乖呆家里陪你娘吧。”

    “哦,那好吧。”萧琼枝倒是忘了连日下雨这茬。

    她回转身,去里屋,看楚芸娘做针线活。

    楚芸娘手巧,不仅衣服做得很好看,哪怕是在帕子上绣花,在衣服上打补丁,都很好看,萧琼枝曾一度想跟着学学她这手艺。

    可楚芸娘不愿意教,说萧琼枝是她的命根子,只要有她在,萧琼枝什么都不需要干。

    这实在是件很蹊跷的事情。

    毕竟,在这个封建时代,只要是养有女儿的人家,按理,家人都得想办法安排学点女红。

    她想要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搬条小竹凳,坐到楚芸娘身边,旁敲侧击:“娘,我听狗子和石头他们说,村里人娶媳妇,第一个要求是看着好生养,第二个要求就得是会做衣服、打补丁。像我这种长得太瘦、不会做衣服、打补丁的,长大了会嫁不出去呢!”

    “你说,我要是嫁不出去,可怎么办?”

    “枝儿,你别信狗子和石头说的那些,姑娘家能不能嫁得好,最重要得看是不是有个好爹。而你爹跟娘一样疼你,还很有本事,早晚会出人头地,到时,你的婚事,肯定会很好的。”楚芸娘胸有成竹。

    萧琼枝细想想这三个多月对周大智的印象,觉得他虽然只是个种地的,但说话显得很有文化,行事显得很有分寸和方法,似乎还会些武功。

    他在周家村,是外来户,威信却很好,周家村的人,第一信任的是族长周远冬,第二信任的就是他。

    而且,今天,听他和周有力谈话中,透露的消息来看,他本来的身份,应该比较高大上呢。

    也许,做他的女儿,是比较有奔头的。

    萧琼枝想到这里,不免兴致勃**来:“娘,我爹以前是因为什么原因,才要跟着周老久,不远万里,从楚京来到这里生活?”

    楚芸娘摇头:“不知道,你爹没跟我说,我只知道你爹并没有打算,在周家村过一辈子,以后是要想办法出人头地,回到楚京去的。”

    “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萧琼枝心里有了底,不再多问。

    中午,周大智回来,带回一提箩洗得干干净净的小土豆,还算收获颇丰。

    楚芸娘正带着萧琼枝在厨房做饭菜。

    周大智放下提箩,凑到楚芸娘跟前商量:“今日外面太阳很大,已经把路面晒得比较干了,我打算借族长家的牛车,下午去乡里一趟,把剩下的皇粮都给交了。”

    “芸娘,你上回不是说要买几斤棉花,给枝儿做棉衣、棉鞋么?不如趁着这次机会,带上枝儿,跟我一起去趟乡里吧。”

    “好。”马上要入冬了,楚芸娘心里一直装着给萧琼枝做棉衣、棉鞋的事,立刻应下了。

    不久,萧琼枝就跟楚芸娘坐着周大智架的牛车,赶往乡里。

    这个乡叫泉陂乡,比较小,主街区,从街头到街尾,是由一条不足五百米的石板路贯穿。

    石板路两边,是一溜儿土木结构小店铺,里面的商品很简单,主要是家常用品,从牛车上瞅过去,没发现有什么看头。

    乡里负责收皇粮的乡粮仓,位于乡东头。

    乡里卖棉花、卖布的几家店子,恰好都在乡粮仓对面。

    而今天是持续十多天大雨后,初放晴的日子,赶往乡里来买日常用品的人不少,交皇粮的人却没几个,不需要像平时那样排长队。

    楚芸娘干脆带着萧琼枝,等到周大智交好了皇粮,全家一起去卖棉花和布的店子里,挑选给萧琼枝做棉衣、棉鞋的棉和布。

    顺便,她又拿出一方绣帕,向每个布店,打听店家是否需要收购绣帕,什么价格收购。

    结果,倒是有个店家愿意收购她绣的帕子,还主动提出,可以提供做帕子的布料、花样和纱线、丝线。

    只是,他要求每一块绣帕,都必须是上等做工,且每一块绣帕,他只肯付一个铜板的手工费。

    萧琼枝平时注意过,楚芸娘绣这种上等做工的帕子,很辛苦,一天半能绣一方就不错了,嫌店家给的价太便宜,劝楚芸娘别接这活。
………………………………

第四章 老泼妇

    周大智并不了解楚芸娘绣一块帕子要多久,只是看萧琼枝反对,觉得她平时说话都在理,反对的一定有道理,也劝楚芸娘再好好考虑下。

    可萧芸娘别看平时只要萧琼枝、周大智说什么,她都尽量听取意见照做,这次却是坚持己见,不仅跟店家谈定了,在一个月内,绣二十块帕子的生意,还马上签字画押。

    萧琼枝心里明白,萧芸娘接活赚钱,是为了整个家,也就不好再说她什么。

    忙完一切,楚芸娘看看天色还不算晚,低头从钱袋里拿出一串铜板,让周大智托乡驿站寄给在县学就读的周大勇,作为零用。

    周大智不肯接:“芸娘,大勇是个懂事的,我们不需要给他零钱,再说,我们手里钱不多,得省下来买米和明年春天给大勇、枝儿交学费呢。”

    “爹,娘,真的吗?你们说的是真的?”萧琼枝没想到他们居然会打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