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福运娘子山里汉-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季妧忍住笑,纠正她:“谢姨,这些东西可不仅仅能做胡辣汤,用处多着呢。”
“都有啥用处?要我说,你得种点正经的……”
季妧心知,不解释清楚的话,谢寡妇肯定不放心让她种这些不正经的东西。
“我手里的这些种子种到地里,成熟后,它们的叶片和根茎,以及结出的种子和果实,就是所谓的香辛料。
这些香辛料可以用来调味,能够赋予食品辛香麻辣苦甜等气味,不同的香辛料气味各异,风味不一,功用也大不相同。
有些可以去除食材本身含有的异味,有些则可以提升食物的香气,或者给食物增加色泽,甚至还有杀菌和增进食欲的功效。”
“这么神奇?”胡良满脸诧异。
“不仅如此,这些香辛料既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组合起来使用。胡辣汤料就是多味香料组合的例子,效果你们也看到了。
实际上那还只是相对简单的,另有些复杂的组合香料,效果会更加神奇。而且它的形式也很多,制成粉状,或者调成卤水,都可以。”
经过几个月摆摊的磨练,胡良做生意的那根神经已经开化了许多。
“你是想,卖香料?”他试探的问。
季妧点头,又摇头。
“一德堂的辛大夫曾经在南方待过一段时间,他告诉我,香料在那边作为调味品已经比较普及,但还多是单味使用。
而在咱们北方,香料多数还被视为中草药,餐饮业上用的并不多,听说邺阳县倒是有几家已经开始用了,但也是单味使用。”
胡良眼睛一亮:“所以你并不打算卖单味香料,而是研磨加工后,卖复合香料?”
“没错。只卖原材料,利润不高。将原材料加工为成品再出售,附加值会大大增加,利润空间自然也就上去了。”
最主要的是,原材料谁都可以种,成熟后采摘下来,甚至不用加工都可以拿到集市上贩卖。
没有特色,也没有技术难度。
而制作好的复合类成品就不同了。
她有自己的独家秘方,这些秘方有家传的,也有后世经过市场检验、经久不衰的名方。
就算有一天香料在北方餐饮业普及开,惹来众多人跟风也不怕。
胡良了然于心。
难怪季妧不慌不忙的,敢情想的这么长远。
也不知道是从啥时候开始盘算的,难道第一
我愿用我的时光换来你优质的看书体验:oB9gcC9jpSUl2RplJpfZGOTZHCQwpauiNm
本章未完,请点击继续阅读_
次交代他买香辛料就开始了?
他们两个说的热闹,谢寡妇没太听明白,只知道季妧是打算种来卖的。
“能赚钱那当然好,但这东西咱们这里也没人种过,万一要是种不成……这些种子不得糟蹋了?还耽误了一季庄稼……”
季妧无奈:“谢姨,这地什么情况你也知道。季连……我爹开荒后,季家不是没试着种过庄稼,前后换了总有好几茬了吧,最后连康氏那么惜东西的人都不肯要这地了,白白搁了这许多年,你觉得换我种,还能种出花来不成?”
谢寡妇知道她说的也有道理,不过随即想到一件事。
“你不说那河泥土有肥力?都洒地里去了,约莫着总该比往年好些。”
去年她们制作脱水蔬菜那会儿,胡良后期忙完收购,在家没事做,谢寡妇就把他和胡大成撵去帮季妧收拾三亩荒地。
草也拔完了,地也犁完了,才告诉季妧。
谢寡妇本意是想让她种点冬小麦试试,虽说那时候有些晚了,但
说不定能行呢。
季妧当时就没同意,
不过地都整好了,也不能浪费,恰巧村里几个河沟和鱼塘都在清河泥。
季妧就请胡良帮忙,担了许多河泥,摊在偏僻少人的路上,晒干后再敲碎。
捣碎的河泥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洒到地里,养了一冬之后,留下来的那部分前几天也洒了下去。
其实季妧也不太清楚管不管用,她只是听人说过。
土壤贫瘠多半是因为有机质缺乏,不保水不保肥,或者是粘性土,不够松散。只要大量投入有机肥,是可以慢慢改良好土壤,使之变得适合耕种的。
没有商品有机肥,用秸秆、牛羊粪,自己发酵也可以。
而在这些肥源都不足的情况下,杂草、树叶、以及铡碎的秸杆也能用,虽然作用算不上大,但胜在简单可行。
同样的,河沟泥也是如此、
反正这个时期也没有化肥之类的东西,聊胜于无吧。
而且她早就观察过南山这边的地质,虽说不太适合麦稻之类的农作物,种植香辛料却是刚好合适。
“河泥土就算有用,那也是增加肥力,充其量是改良土壤环境,改变不了地质。”
谢寡妇没太听懂,胡良隐约明白了点。
“去年河沟泥洒下去后,你还让把割下来的杂草还有道上搂的树叶子,都埋在犁好的沟里,也是为了增肥和改良土壤?”
季妧点头。
除开这些,还可以用轮作换茬的方法。
不过那种方式比较麻烦,也需要时间,不在季妧考虑范围之内。
谢寡妇说又说不过季妧,反过来倒被她说的一愣一愣的。
那还能咋办?种呗!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171章 种点啥呢
………………………………
第172章 变废为宝
常用的香料一般分为芳香和苦香两大类。
比如八角、桂皮、丁香、香叶、甘草、紫苏、小茴香、百里香等,就是芳香类。
而肉豆蔻、白豆蔻、红蔻、草果、山柰、良姜、荜拨、白芷等,则是苦香类。
除此之外还有麻味的花椒,辛辣味的的辣椒、胡椒、芥末和姜,以及五味俱全的五味子。
来之前季妧已经把种子检查了一遍,跟她要求的相差无几,常见的几种都有。
还有一些只适合热带、亚热带气候,即便买来也没法种植的,比如胡椒。而且胡椒还不是种子种植,而是需要植株扦插繁殖。
像这种,就只好从市场上购买。
南货北贩,价格翻番几乎是肯定的,但眼下各方面条件都不具备,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至于那些当地比较常见的,比如八角桂皮辣椒花椒,也无需种植。
季妧把种子发下去,同时逐一介绍其特性、成熟期和种植方法。
“莳萝子,株高十五寸,气味芳香,耐旱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具有良好光照条件的沙壤土最适宜。
它闻起来略带肉豆蔻的香味,尝起来有麻舌感,且有强烈的茴香气味,是制作香肠的重要香辛料。
生长周期是八十天,春秋两季都可播种。播种后十到十五天出苗,四十到五十天左右,果实开始转黄褐色时整株割下,晒到七八成干时脱粒。
莳萝花期较长,种子成熟时间不一致,需要分批采摘。采收时间一般是六月中旬开始,到七月中旬基本采收结束。”
“小茴香四季皆可播种,同样适宜山地沙壤土。
它的果实能除肉中臭气,使之重新添香,是烧鱼炖肉、制作卤制食品时的必用香料。
茎叶部分也具有香气,常被用来作包子、饺子等食品的馅料。
春播的话,差不多六月份就可以收获了。”
“罗勒耐热耐旱,同样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合用来调制凉菜或者做汤,甜中带辣,略带薄荷味。
而且药食同源,全草皆可入药,有消暑、解毒、健胃活血的功效。
现在播种,差不多六月份开花,苗高两寸时可以采摘嫩茎叶使用,七到八月份果实成熟,就可以采种了。”
“芫荽就不用说了,一年四季皆可栽培,一般播种后四十到六十天就能收获……不过这个咱们当地就有,可以少种一点。”
除此之外还说了一些诸如这个需要浸种催芽,那个需要将种子搓成两半,类似这种就需要先放放,搁到最后再种。
反正大家也听不懂,只知道照做就对了。
前几天把河沟泥洒下去后,根据季妧要求的土层厚度,已经把地深翻了一次,说是这样可以让土壤更疏松透气,还可以与河沟泥混合,也利于什么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南山脚下就有溪,用水不难,却也不容易,得用木桶担,这可是力气活。
季妧把三亩地划分成了大小不等的十多个区域,看上去很像实验田的形式。
平了畦,需要浇水的部分浇足了底水,把每个人要负责的区域划分好,大家便领着种子到各自的区域忙活起来。
谢寡妇分到的地块和季妧紧挨着,两人干活也不影响唠嗑。
“你说你种地不咋行,懂得还挺多,这些香料种植什么的,之前听都没听说过,你哪里学来的?”
季妧自然不能说,因为前世外公外婆就是做这个的,她自小耳濡目染,所以多少也会一些。
“都是从辛大夫那听来的,也有些是跟我娘……”心底默默跟辛大夫和卫氏道了个歉。
“我也就懂些皮毛,动动嘴皮子可以,实干可不行。别说跟谢姨你比,你看良子哥和大成,一会儿工夫跑那么远了……”
所谓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说的就是她这种。
“他们就是出把子笨力气,可比不上你脑子好使。”
脑子好使吗?其实也不见得。
这是她从小到大接触最多,最熟悉的东西,也可以说是另一个执念。
外公外婆自打关了早餐店后,就回了农村老家,以种植香料为生。
从最初的几亩地小打小闹,到承包外出务工人员的土地大批种植,从开始的摆摊散卖,到成为许多厂家的供货基地。
两人都不太擅长生意上的事,所以一直也没有做很大,但却坚持了大半辈子。
季妧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接外公外婆的班。
她很喜欢去种植园,一块地接一块地,一个塑料大棚连着一个塑料大棚,而她穿梭其中,每一种都能如数家珍。
她喜欢被各种香料交织的气味包围着,对她而言,那就是家的温馨,是熟悉到骨子里的感觉。
只可惜,没等她真正长大,二老的身体就坚持不住了,唯一的女儿事业有成,对此不屑一顾,种植园最后只能转手给了别人。
这是季妧心中最大的遗憾。
现在她有了时间,也有了选择自由,就想弥补这个遗憾。
谢寡妇又开始念叨起别的。
“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赚钱,如果真能,你这三亩地怕也不够。”
这个问题季妧也想过。
“有枣没枣,打一竿再说。这一茬就全当做实验了,如果实验成功,那就意味着财源滚滚,等生意做大,手里的闲钱多了,再承包或者买地。”
到时候地她也不种了,雇别人来种,她腾出手来专门弄复合香辛料。
如果是胡良这么大口气,谢寡妇肯定要骂他一声不知天高地厚。
但说这话的是季妧,谢寡妇莫名就开始期待起来。
之前做脱水蔬菜,季妧也说是什么实验,最后不仅赚钱了,赚的还不少。
那这次肯定也一样!妧丫头还没办砸过事。
这么一想,谢寡妇干活就更有劲儿了。
其实还有个原因季妧没有说。
这三亩地是季连柏辛苦开垦出来,也是当初分家时,她从季家唯一分来的“财产”。
季家人以为是寸草不生的废地,就拿来当要饭花子打发她。
她偏要变废为宝,让这三亩荒地成为全村最值钱的地。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172章 变废为宝
………………………………
第173章 一份心意
跟种庄稼比起来,种香料算是个细致活,讲究多,就费时间。
胡家三口人再加上季妧,前后共忙了四五天才忙完,这还要多亏另一个人的帮忙。
当初史勇和季连柏是一块开的荒,因而地也是连在一起的。
史勇分家时只分到一亩半地,所以南山这边就是再不肯长,他也没放弃过,每年多少都会种些什么。
季妧她们第二天来的时候,正好碰到史勇在地里干活。
史勇知道季妧只分到这三亩荒地,轻忽不得,忙活完自己的就过来给季妧帮手。
发现季妧种的是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之后,他心里也觉得担忧,但见胡家人都没说什么,只好闷到了肚子里。
他是个壮劳力,干起活来胡良都比不上,有了他的加入,进程快了许多。
结束后,在家好好休息了一天,季妧专门到镇上采购了食材,打算请胡家和史勇吃顿便饭。
胡家自不会客气,史勇却有些不好意思,来的时候还提了个柳编的小篓子。
“野塘里弄的……不多,你别嫌弃,叔也没啥拿得出手的。”
季妧接过篓子掀开一看,顿时笑了,竟然是黄鳝。
正值春季,气温逐渐升高,黄鳝也开始出洞,不过现在还挺少见的就是了,再加上它们昼伏夜出的习性,捉起来确实不容易。
“史勇叔你客气了,这可是道好菜。”
胡细妹有些怕这种滑溜溜黏腻腻的玩意,觉得有些像蛇,就带着小安小花躲得远远的。
胡大成可不怕,他只要想到吃,啥都不怕。
大宝貌似也很好奇,蹲在那,盯的目不转睛。
季妧喊大宝进来烧锅,他才慢吞吞站起身。
进了灶房,胡良已经把面发好,也加白糖揉匀了。
谢寡妇给揪成大小相等的剂子,开始擀皮。
“谢姨,皮儿要中厚边薄啊。”季妧提醒了一句。
“晓得啦晓得啦!良子才刚说了一遍,你又啰嗦,我只是做菜拿不出手,这些打杂活计还能干不好?”
胡良冲季妧使了个眼色,在旁边闷声笑。
季妧摇了摇头,开始拌馅。
葱切花,姜切末,肥三瘦七的猪肉让胡良剁成肉末。
黄豆芽是自家发的,掐去根部,洗净后控去水分,下热锅煸熟。
起一个猪油锅,油热时下肉末炒熟,再加点大酱炒出香味,放少许盐和白糖,葱花和姜末也加进去调味。
勾芡后放入盘内,再将煸好的豆芽和炒好的肉末搅拌在一起,晾凉后,馅儿就成了。
把适量肉馅放入面皮内,包成大小均匀的提折包子。
因为人多,所以包的也比较多。
包子上锅蒸后,胡良把黄鳝也处理好了。
这黄鳝搁史勇家废弃的水缸里养了足有六七天,体内的污物早已吐尽,因为最近一直忙着地里的事,才没来得及吃。
史勇在堂屋里待的不自在,也进了灶房说要帮着烧锅。
被胡良硬拽到堂屋里说话去了,胡大成被使唤进来烧另一口锅。
胡大成还想借机逗大宝,大宝却变聪明了,只专心蒸自己的包子,看也不看他。
胡大成闹了个没趣,怏怏不乐的往锅里填柴。
油锅六成热时,加干辣椒、姜蒜入锅里炒制,再加入熬好的高汤。
随后将整条整条治净的鳝鱼放入锅中,盖好锅盖,闷煮一刻钟左右,就起锅装盘。
之前买的醋还剩些,虽然实在一般,但这道菜还真离不开它。
季妧再次感叹,可惜她不知道怎么改良,要不然香料都得往后放放,也要把酱油醋给捣鼓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继续阅读_
缺了酱油醋,好多菜都不能做,即便做也失了精彩。
下一道菜,应胡大成的强烈要求,是椒盐炒肉。
季妧先把盐和花椒粉下锅炒香,又往干豆粉里打了个鸡蛋,调和成不清不干的蛋豆粉。
五花肉去皮切成条状,用盐拌过,再放入蛋豆粉裹匀。
起一个七成热的菜油锅,将裹满蛋豆粉的五花肉逐一放入锅内,边炸边放,边放边捞。
全部炸完后,再回锅重炸一次,立马捞起装盘。
趁热,撒上椒盐就可以吃了。
那道酸辣鳝鱼胡大成还能忍住,这道椒盐酥肉是彻底勾起了他腹中馋虫。
不过他已经吃出了经验,知道刚出锅的酥肉又烫又软,还不是最好吃的时候,等晾凉了那才叫一个香脆呢。
再加上谢寡妇就在旁边,他想偷嘴也没胆,只好硬忍着继续烧锅。
炸好的酥肉,撒了椒盐的部分留给几个孩子零吃,剩下的则用来烩了
白菜。
之后季妧又炒了一个荤菜三个素菜,咸汤和甜汤各烧了一个,才招呼大家上桌吃饭。
豆芽包子,皮松软,馅料足,吃起来又香又辣又鲜,几个男的三两口就是一个。
巴掌长的鳝鱼,在锅里闷煮的都脱了骨,整条入口,满嘴酸辣鲜香,口感腴滑又柔韧。
至于酥肉烩白菜,还有桌上其他菜,好吃自不必一一述说。
季妧拿了两个包子,又从桌上拨了些菜,起身往外走。
卢勇不知内情,就问:“妧丫头不坐下吃饭,这是要干啥?”
谢寡妇叹了口气:“还能干啥,给花子送饭。”
谢寡妇知道花子在季妧家不远处落脚后,也表示过担忧,怕他会有歹心。
但观察了这些日子,确认花子手脚头脑都不灵便,随人怎么说怎么问都没啥反应。
这样一个人,危险是没啥危险了,就是觉得有些拖累季妧。
明明无关的一个人,天天还得管吃管喝。
“要我说,妧丫头就是管太宽,不该她问的也问,这得负担到啥时候才是个头?”
季妧送完饭回来,正巧听见谢寡妇这话。
“谢姨你还说我,你自己不也又送衣又送鞋的?”
进入春天,虽说乍暖还寒,气温还不稳定,但到底是一天比一天暖和了,大家都脱下了厚重的棉袄,换上了春衫,最多早晚添件薄棉的夹袄。
要不怎么说谢寡妇也有心细的一面?她从家里收拾了一些旧衣带给了流浪汉。
这点季妧可没想到,就是想到了,她也没有合适的衣服给流浪汉穿。
谢寡妇摆了摆手:“嗐!那些都是良子他爹……不是啥好衣裳,补补丁丁,早该扔了的。给花子穿,他要不是个傻子也得怨我,死人的衣裳……”
本来想拿良子的旧衣,结果看了一下发现,良子已经算高的了,那花子比良子还要高,良子的旧衣他只怕穿不下。
季妧就笑:“都是一份心意,哪有什么区别?别说他了,咱们快吃吧。”
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我觉得它精彩:oNeVl9/dfLO9v5FplZVfYWaZXmxhl22dlbTrIe1o6qayqA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173章 一份心意
………………………………
第174章 但愿吧
饭后,送走史勇,谢寡妇帮着收拾好,带着小安小花也回去了。
胡细妹和胡大成早一步就走了,他俩要给谢姥娘送饭。
胡良留了下来,似乎有话要跟季妧说。
然而坐下好一会儿,还只是一径沉默。
季妧装没看到他脸上的官司,也不催促。
“小妧,我、我看你之前,好像并不很喜欢做生意的样子。”
踌躇半天,憋了这么一句出来。
这显然不是他真正要说的话。
也不知究竟是什么事,让他如此有口难开,以至于话都到了嘴边,还扯七扯八。
季妧看破不说破,顺着往下道:“没有太喜欢,也不排斥,只要不是成天忙成陀螺的那种状态,还是可以接受的。”
穿越以来,除了最初的困窘,之后陆陆续续也挣了点钱,生活上不说多好,也还算过得去。
但那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
护手霜也好,脱水蔬菜也好,要么是一锤子买卖,要么受季节限制。都失之稳定。
没错,如果说一开始她的目标只是自在过活,那么现在还要加上稳定这个衡量标准。
一个人和两个人是不一样的。
这个家若只有她自己的话,随便做什么,能糊口就行。
可是养娃后,心态慢慢发生了变化。
即便不说给大宝最好的一切,总也想尽可能给他提供好一点的成长环境。
而好的成长环境,有时候和优渥的物质条件是分不开的。
她考虑过,虽说现在和一德堂合作,但周期太长,还不知效果如何。
光靠抄书,确实也能保障日常支出,可也就如此了。万一遇到点什么天灾人祸的不可抗力,那点钱只能干瞪眼。
所以,不能总是临阵抱佛脚,更不能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得有一个稳定的,可以赖以为生的生计。
香辛料这块,至少在北方大部分地区,还是未经开发的蓝海。
现在入行,做的可是独一门生意。
她没打算趁这个商机被更多人发现之前,来个市场垄断啥的。但至少也要在蓝海变为红海前,先抢个最有利的位置。那么以后不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