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福运娘子山里汉-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同时,她又不得不拿出第二套方案。
………………………………
第218章 与时间赛跑
季接触最多的是西医麻药,中药全麻类,除了睡圣散,当然也还记得一些别的方子。
但其上总有些稀奇药材凑不齐,或者需要添加某些特殊成分,眼下并不具备实现的条件。
唯一比较容易实现,而又不会对伤者造成损害的
季提笔,快速将方子默到纸上,折叠收好后,再次回到土屋。
胡良蹲在门口,见到她来,如释重负。
季把方子交给他:“良子哥,还要麻烦你一件事,你能不能替我跑一趟镇上?把这个转交给辛大夫,顺便替我带几句话。”
胡良想都没想就应了下来。
现在只要不让他回家,也别让他和流浪汉单独待在一处,让他干什么都可以。
胡良走后,季进屋,原是要和流浪汉说说她的预备方案的,走到炕前才后知后觉注意到,流浪汉脸上已经被清理干净了。
没有了胡子的遮掩,脸部的轮廓彻底显露出来。
季托着下巴端详了好一会儿。
怎么说呢?有棱有角,很有男人味的那种。
不过可惜了,再有型的轮廓,搭上这疤痕纵横的面皮,也让人没有看第二眼的心思。
季咳了一声,移开视线。
天擦黑的时候,胡良才从镇上回来,不止他一个,辛子期也来了。
马车停在季家门口,不待下车,辛子期就从车厢探出半个身子,迫不及待的问:“原先的方子为何作废?”
季没有立刻回答,先问他们吃了没有。
锅里留的有饭,胡良和平安自去灶房用饭。
辛子期一门心思都在那两张药方上,季见状,示意他进屋详谈。
“睡圣散虽然见效快,但副作用太大,而且流浪汉本人也不同意使用……”
辛子期脸上闪过失望之色。
他回到一德堂后,着魔似的备药熬药,忙活了这大半日,就等着明天在流浪汉身上见证奇迹了。
万没想到,流浪汉不肯用。
“你跟他说过,也不是没有完全成功的例子……”
“说了,他坚持不用。”
辛子期神色微惑。
不用花钱,又不用忍受痛苦,穷困潦倒之人还有何挑剔?
这并非他心存偏见,而是常情如此。
世事难两全,除非对这个流浪汉来说,他的头脑比他的四肢还要重要。
不过不管怎样,患者不同意,他们就只能放弃使用睡圣散。
“你让胡良送来的这张,他说的不是特别明白,也是麻醉剂的一种?”
辛子期把那张方子拿出来,就着昏黄的灯光,照着上面的字逐一念了一遍。
“生川乌、生南星、生半夏、马钱子、松节、姜活、荆芥、川断、红花、血竭、然铜、炙没药、地鳖虫、骨碎补、五加皮……以上诸药各等份共研为细末,密封备用。”
求证的目光看向季:“睡圣散是熬成药剂内服,这个是如何用法?”
“这是接骨续筋散,属于局麻类麻药。手术时,取适量和烧酒一起按一比一调敷患处,等待一刻钟左右,局部就会产生麻木感,这个时候即便是刀割,患者都不会觉得疼痛。”
季思索了一下,觉得其实还可以再添两味药进去。
“一味是薄荷,也就是银丹草,不知你能不能找到?它在止痒消炎止痛的同时,可以让局部具有清凉感。另一味是天竺黄,它不但能降低一些动物性药材的毒性,还可以实现对麻醉功能的增效。”
辛子期黯然的双目骤然明亮起来。
“照你这么说,这个接骨续筋散分明比睡圣散还要对症,那为何不一开始就用这个,用这个不是更好?”
“流浪汉的伤情你看过,你初步预估一下,手术全部完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至少需要三个时辰,但具体还需要划开患处,细看内里……”
辛子期渐渐冷静下来,他知道季是什么意思了。
“你是说,接骨续筋散的麻醉时间有限制?”
季用眼神肯定了他的猜测。
“睡圣散可以让患者昏睡大半日,辅以外部刺。激,方才会苏醒。而接骨续筋散,虽然短时间内即可见效,方便安全,毒副作用小,但它作用时间最多一个半到两个时辰。”
时间相差近一半,差距太大了。
辛子期神情凝重起来。
“流浪汉的左手和右脚,经我判断,肌腱已经愈合,只是肉眼毕竟抵不过机……抵不过眼见为实,还是需要你亲自检查确认。若真的已经自愈,则这两处只需要缝合外伤,后期再进行加固即可,省了续筋的步骤,也能省下不少时间。”
季边分析,边来回踱步。
“手术时间按三个时辰算的话,也就是说,我们有可能节省下半个时辰到一个时辰,这是比较乐观的想法。不容乐观的是,他的右手和左脚,很可能比我们想像的还要严重,或者说会遇到一些比较难处理的情况,从而耽搁更长时间……”
最后总的算下来,三个时辰还未必够。
“或者,加大剂量如何?”
这是辛子期想出的办法,然而被季否定了。
“加大剂量不但不能加深麻醉,还可能引起其他副作用。”
这个方子的最大弊端就是麻醉深度不够。
比起睡圣散通过渗入血液游走全身血管,从而起到深层麻醉作用,接骨续筋散则只适用于局部麻醉,且停留在肌肤浅层。
“这……”辛子期左右为难。
“我们可以分几步麻醉,先处理手部,再处理脚部。”
主要是流浪汉的伤不能再多耽搁,不然以眼下的医疗条件,其实并不适合四肢同时进行手术。
“算了,流浪汉已经拒了睡圣散,咱们也没得选,只能选第二种。它虽然没有睡圣散效果好,胜在安全,只不过要辛苦你和流浪汉了。”
辛子期辛苦,是因为他要在精准的基础上,尽可能加快手术进程,从而与时间赛跑。
然而不管辛子期跑得有多快,流浪汉仍然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会在手术中途恢复痛觉。
到时麻醉药效已过,铺天盖地的剧痛袭来,后半程都要靠他的意志力来撑。
何止是辛苦。
但这也是没奈何的事。
辛子期起身:“既如此,我先回去准备了。”
季将他送出门外,平安已经坐在车辕上等着了,他们来的时候备的有风灯,倒不用担心赶夜路的问题。
待辛子期坐进马车,季不放心的提醒道:“别熬太晚,你明天可以晚些过来,但一定要保证充足休息。”
手术容不得半点马虎,主刀医生精力不济更是大忌中的大忌。
辛子期自然明白这点,撩开帘布冲她微微颔首:“放心。”
………………………………
第219章 珍贵的缝合线
这一夜,辛子期有没有睡好不得而知,季却是忙到很晚才睡。
辛子期也并没有真听季的晚些过来,巳时未至就早早到了。
季见他脸上丝毫不见疲色,不知他是当真休息好了,还是迫不及待想要试药。
毕竟遇见疑难杂症或者新药就兴奋,也算是大多数医者的职业通病。
不过他既然状态在线,也就无需多说什么,两人一块去了土屋。
由于手术时间比较长,季无法分神再一趟趟往家跑,让胡大成陪着大宝吧,俩人午饭都没得吃,她又不想把大宝带到这里……就还是送去了胡家,托谢寡妇帮忙照看。
胡良正在家待的浑身难受,听说今天就要给流浪汉治伤,也跟着跑来凑热闹。
不过季这次没让他进门,确切的说,无关人员都被挡在了门外,包括稍后跟来的胡大成。
昨天送走辛子期之后,晚上来土屋给流浪汉送饭,季把里里外外都洒了自制的消毒液,晨起又过来洒了一遍。
即便不能把室内完全净化,空气中的微生物粒子及微粒总量也无法降到允许水平,但总要尽可能确保手术环境的洁净无尘,同时确保其通风条件。
在进门前,季让辛子期换上了一套古怪的罩衣,长度到膝盖下方,系带在背后,还有同色的罩帽和口罩。
不过这都不重要,重点是,它们都是白色的。
平安觉得不吉利,辛子期却没有任何异议,听凭季安排。
季抽空解释了一下:“医者需要一个洁净安全的环境,包括自身,这对你对患者都有好处……”
她本来也没打算做成白色的,因为在古人看来,这简直跟披麻戴孝差不多。
且不说医者自己会不会觉得晦气,患者只怕当场就要撅过去咒人呢吗这不是?
而且做手术的时候,或多或少会沾上血迹,白色的手术服显色度太高,沾上血迹后吓人不说,也不容易清洗。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主刀医生长时间面对鲜红的血液,过程中若看向别处,往往会因为补色残像而产生错觉,从而导致精神无法集中,甚至影响手术效果。
绿色和蓝色恰恰可以避免补色残像的干扰,同时也能缓解患者压力,给他们一种更舒适的感觉。而且即便沾上血迹,呈现出来也是暗色,不会太明显。
“本来想做成蓝色或绿色的,但家里一时找不到这两种布料……你用这个洗一下手。”
洗手盆旁边摆放着一个陶罐,里面装着一种褐色的粘稠液体,散发着浓浓的药材味道。
“我熬制的消毒液。不要以为只用水洗一遍手就干净了,人身上有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菌,正常情况下接触还好,给患者做手术就要格外注意,不然你手术做的再好,也很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细菌感染而功亏一篑……”
辛子期挖了一点放在掌心,闻了闻味道,又开始琢磨上了,不过好在他还没忘记正事。
季见他差不多准备就绪,就打算去外面等。
虽然不太放心,但古代不比现代,医术多以师徒父子的关系传承,外人想窥其门径是不被允许的。
尤其像辛家这种祖传的医术,更是不得外传。
她刚要转身,就被辛子期伸手拦了下来。
“说好一起救治的。”
季有些诧异的看着他。
辛子期还是那份寡淡的神情。
“你都肯把如此神奇的麻醉药方大大方方告知于我,我还有什么瞒你的必要。而且我并不觉得,你会对辛家这点微末技艺有兴趣。”
季笑了笑:“我赞同你的话,除了最后一句。请吧辛大夫。”
辛子期脸上终于也露出了淡淡笑意。
季换上本来给助手平安准备的罩衣罩帽和口罩,洗手消毒后,和辛子期一同进了堂屋,堂屋的门被随之关闭。
虽然炕正对着窗,但门一关,光线还是有些暗,好在季早有准备,让胡良送了张木板床过来,充当临时的手术台。
木板床紧贴着靠窗的那面墙,流浪汉此刻就躺在上面,他的视线盯着房梁,很久才眨动一次,不知是不是紧张。
季顾不得去琢磨他的心思,她正在研究辛子期的简陋版手术箱。
她所在的那一世,唐代的出土文物中就已有镊子、剪刀这样的常见外科手术器械。
宋代时出现了完整的常用外科器具,如针、剪、刀、钳、凿等,这些在《世医得效方》和《永类钤方》等书中都有记载。
而明代出土的医疗器械中,除了铁质和铜质的剪刀、镊子之外,还有一种柳叶式刀具,一头有尖刃口,和现代的手术刀已经非常相似。
辛子期常用的手术刀就是这种柳叶式。
其他诸如剪镊勾钳,三棱针、平刃刀、月刃刀,也一个不少。
虽然样式看上去都略显朴拙,但比预想中已经好了太多。
季大大松了口气。
没成想,后面还有更大的惊喜在等着她。
辛子期从手术箱的最底层,捧出一个黄杨木的盒子,跟捧着什么稀世珍宝似的。打开,里面是一种淡蓝色、趋于透明的线。
“这个是……”季其实已经猜出来了,她只是不敢相信。
辛子期以为她不认识,解释道:“南方一带有几城临海,常有番国往来买卖,父亲出事前,我在那一带游历,有幸遇到过一个番医。据说用此线缝合伤口,伤愈后不必拆除,天长日久自会与皮肉融于一起。我花了重金,也不过才不过买了这么点。”
季拈起一截放在手心,看了看,又嗅了嗅,基本已经可以断定。
虽然不知道以这个时代的工艺水平是怎么制成的,但这就是可吸收缝合线无疑,而且原材料应该是羊肠类的东西。
得来不易,小心珍藏,一直不舍得使用,现在却拿出来救治一个流浪汉。
辛子期的心思,季大概也能猜出一些。
麻醉药带来的震动太大了,是以他希望配套所用的一切都是最好的,这无关患者是谁,他只是想更好的成就这个奇迹。
只可惜……
“这确实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缝合材料,但它并不适用于眼下的情况,至少,不能用在流浪汉身上。”
………………………………
第220章 不要怕
即便不忍心打击辛子期,季还是把这话如实说了出来。
辛子期不解追问:“为何?”
这种材质有别于他以往见过的任何一种缝合线,为何不能使用。
道理其实很简单。
可吸收缝合线在植入人体组织后,确实能被人体降解吸收,从而得以免除患者的拆线痛苦。
但缝合肌腱一般不会用这种。
因为肌腱断裂需要的愈合时间比较长,而可吸收缝线,尤其是这种肠线,吸收时间较短,有时仅能持续四五天,多用于愈合较快的组织及缝合感染伤口等,远远达不到肌腱愈合所需时间。
要知道,缝合线在肌腱愈合前就开始吸收是很危险的,弄不好,缝合的肌腱会发生再次断裂。
普通线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它不会吸收,直到肌腱安全愈合。
而且,缝筋膜层的线是不用取的。这对人体没什么影响,只需要拆除外皮的缝线就可以了。
“何况流浪汉的伤要比一般的情况严重的多……”
听了季简而化之的解释,辛子期盯着木盒叹了口气:“那岂不是没用了?”
“也不一定,流浪汉的左手和右脚咱们不是还没确定呢吗?如果没愈合完全,需要缝针加固的话,就可以用这种。”
辛子期点了点头:“也只好如此。”
磨好并且用细筛箩过滤完成的药粉,季已经检查过,确认无误,下一步就是调配麻醉药。
季在旁指导,辛子期负责动手。
虽然他昨晚已经试过,但一些细节上的东西还不太明白,因而边调制边问季。
季解答的同时,偷偷瞥了眼流浪汉。
很难从他那张脸上看出什么表情,不知道心里是不是在嫌弃她和辛子期。
也难怪,这都快上阵了,俩人还磨刀呢,也太不靠谱了点。
麻醉药调配好后,辛子期找来四指宽的束带,将流浪汉调整成俯卧位,牢牢绑缚在木板床上,以防止后半程麻醉药效过去后,流浪汉会挣扎。
捆绑好后,又进行了其他一些准备工作。
比如,用盐水清理伤口,用酒加灯火炙烤的办法给刀具消毒。
季知道辛子期这些处理方法很简陋,存在不少问题,但眼下这种条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便也没有多说什么。
她端着药碗来到流浪汉身边,用小刷子蘸取调配好的药汁,俯身涂抹在流浪汉的手腕处。
在等麻醉药起效的过程中,忍不住,还是把心里的疑惑问了出来。
“我能问问,你待会儿缝合是用什么针法吗?当然,这如果牵扯到你们家祖训什么的,就……”
辛子期摆了摆手,直接演示给她看,连解说都没有,完全不怕季看不懂。
因为他现在觉得,季好像什么都懂。
季也确实看懂了。
行肌腱断裂口勿合术,最基本的缝合手法有8字缝合、双十字缝合、编织缝合等。
而辛子期的缝合手法近似于8字缝合。
“怎么?有什么不妥,你只管说。”
辛子期对自家祖传的这套针法很有信心,但见季听完后一副沉思的表情,就有些不确定了。
同时心里又忍不住隐隐期待或许,季还有更好的方法?
“你这个8……方法,挺不错的其实,缝合后肌腱不易撕脱,但它主要适用于缝合后张力不大的肌腱,比如手部肌腱,脚部的跟腱就……”
跟季交流了这么多回,辛子期已经知悉,她口中的肌腱跟腱,就是手筋脚筋。
“你有更好的办法?”期待变成了笃定,辛子期目光灼灼的盯着季。
季有些犹豫:“有是有,不过我怕来不及。”
即便她现在教给辛子期,辛子期能不能当场学会还是个问题。即便能学会,不经训练直接就上手,万一出点什么问题……
心里不禁有些懊悔。
习惯了和主刀大夫分工明确,怎么就忘了这里不是现代,除了麻醉方案,具体手术方案也应该提前和辛子期通通气的。
“来得及,我在这方面有几分天赋,不管是记药方、辨药材还是学针法,都能过目不忘。”
辛子期的语气没有半分夸耀,只是在认真的陈述一个事实。
时间也确实不容再耽搁。
“好,保险起见,手部肌腱还用你原来的方法,我这有一种专门针对跟腱的三束缝合法……”
三束缝合法,其实就是通过对断端跟腱的修整,将不平整的断端跟腱,重建为类似肌腱断端的三个头,而后通过肌腱缝合技术,将每个断端缝合。
有学者进行过随访,采用三束缝合法治疗跟腱断裂的患者,术后约百分之八十可以恢复术前的运动水平。
“这种手术方法,可以提供较好的力学强度,方便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术后的并发症也少于传统缝合法……”
季找了几股棉线,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基本思路。
其实说起来复杂,真正动手演示一遍,会发现并不难学,也很好理解。
辛子期听的格外认真,眼都不敢眨,就怕漏了什么重要讯息。
就这样,一个讲,一个记,等辛子期自觉可以了,季留时间给他自行练习。
她自己则走到床头蹲下,动手轻按流浪汉伤口四周的皮肤。
“有感觉吗?”季歪头,紧盯着流浪汉的眼睛,“不许不说话。”
流浪汉很明显顿了一下,而后摇头:“没有。”
季改按为掐:“这样呢?”
流浪汉仍旧摇头:“没有。”
季对他的配合表示满意,又将动作重复了一遍,无论施加多大的力道,流浪汉都感知不到。
显然,麻木感已经产生,局部已经没有知觉了。
辛子期问:“接骨续筋散发挥作用了?”
季点头:“准备手术吧辛大夫。”
“好,开始。”
辛子期已经做了足够的心里准备,可真正说出这声开始,还是勉不了会有些许紧张。
这种手术他不是第一次做,区别只在于,以前要在病人的哀嚎声中,趁机行事,见缝插针,弄得一身狼狈不说,还被喊的心神疲惫,病人痛到极致,往往还会暴起伤人。
这一次不同,他的第一刀已经下去,锋利的刀刃划开皮肉的声音清晰在耳,病人却什么反应都没有。
没有挣动,也没有喊痛,一切都是平静的,只有季徐缓的说话声。
她在和流浪汉聊天。
“你不要看他,也不要看他的刀,看我……”
“我不让你看伤口,是因为越看越怕,你不要怕,就当做不存在好了……”
“陪我聊天啊,咱们聊聊你之前是做什么的行不行?不想聊?”
“那你有什么想吃的没有?晚上做给你吃,看在你元气大伤的份上,允许你点一回餐……”
絮絮叨叨,却一点也不聒噪,反倒让听的人心中有种奇异的平和。
在这种轻言细语中,辛子期最后一丝紧张和不自信也慢慢消除。
他深吸一口气,聚精凝神,针线穿梭于筋肉间,愈发精准快速起来。
………………………………
第221章 手术开始
肌腱口勿合术,麻烦就麻烦在,每个断端都要对合严密,不能留一丝空隙,以免愈合欠佳,从而延长愈合时间。
但又不能过紧,缝合过紧的话,会使肌腱出现皱褶,影响其滑动。
先行麻醉的是手部肌腱,所以先行缝合的也是手部肌腱。
用的是辛子期祖传的缝合手法,熟练自不必说。
季能做的有限,闲聊分散流浪汉注意的同时,时刻观察着手术情况,顺便打打下手,帮着递递棉布止止血什么的。
右手肌腱情况比较严重,好在创口没有受到感染,季又事先给进行了消炎处理。
断裂的肌腱有少许回缩,在麻药的作用下进行抻拉,观流浪汉面色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