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月有光人有情-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遵命!”明月怪模怪样的立正敬礼,逗得明家诸人又是一阵笑。
次日一早,明城揣着明老太给的三十两银子又两串钱,和陶氏、明月、大郎一起,坐黄家的骡车去了县里。
“大郎看好你妹妹,千万别让她到处乱走,午时之前记得带着她到医院来寻我和你二婶。”下了骡车,明城首先就是一顿絮叨,也亏得大郎好耐心,他说一句,大郎就认认真真“嗯”上一声。
“哎呀,爹,你太操心了,我又不是小孩子。”明月可不是大郎明许,明城的碎碎念她根本不想听,“您快陪娘去看诊吧,时间有限,我和大哥就不进去医馆了。”
明城一脸无奈,“那成,那你们自己小心些。”
明月这时候已经拽着明许跑出好几步了,听到明城这么说,她头也不回的对着自家老爹挥了一下手,“我知道啦。”
“咱先去哪儿?”等跑出明城的视线范围,明许这才一边小跑一边笑问明月。
明月略一思忖,“书肆吧,我想看看有没有旧医书。最好还能找到几张食谱。”
明许一怔,“找食谱?”
“嗯哪。”明月不好直说自己的真实打算,于是只含含糊糊的叮嘱明许,“等下去了书肆,大哥你也帮我一起找呗。”
一边说着她一边拍了下怀里的粗布包袱,“要是钱够,我打算买一本医术一本食谱。”
明许虽然纳闷儿明月为啥要买食谱,但他却没有把自己的疑问宣之于口,“那成,那我等下和你一起找。”
明月心里的小人儿比了个“耶”,兄妹二人于是直奔距离医馆最近的书肆。
“大哥,我找这边,你找那边。”打发走书肆的小伙计后,明月立刻就又支走了大郎明许。
明许不知道这货打得什么主意,很爽快的就同意了和明月分开两边,各自找书。
明月装模作样的挑了约么两刻钟,明许依然没能找到明月想要的旧医书和食谱,明月却不想再在书肆耗时间,她招手叫过小伙计,“这位小哥儿,我想买本旧医书。”
小伙计闻言都想朝着明月翻白眼儿了——你一个买旧书的,你翻我家的新书翻那么久做什么?
他立马把明月引到了书肆最里头的一个小小角落,“我们这儿的旧书都在这一堆了,具体有什么我也不清楚,您可以自己自己慢慢挑。”
………………………………
第41章 乱花钱是遗传(青云加更)
明月闻言索性叫了明许过来,让他帮着自己一起挑。
两人翻啊翻的,翻了大约十分钟,明月总算挑中了一本旧医书。
那旧医书名叫《本草图经》,上面不仅有关于各种药材的文字介绍,而且还简略画了图样在上头。
“就它了。”明月如获至宝,她拍掉上头的灰尘,拉着明许就要去结账。
明许小声问她,“咱不找食谱了吗?”
“我已经找到了。等下跟你细说。”明月同样小声回了明许一句,然后两人就一起去了书肆门口找小伙计结账。
小伙计报了个四十文的价格,明月好话说了一箩筐,把小伙计缠的根本没办法招呼其他客人,最后只好咬着牙又给她降了两文的价,让她以三十八文的价格买走了那本旧医书。
明许尴尬到不行,明月却罕有的眉飞色舞——她前世就专门喜欢和人砍价,只要不是谢绝议价的商品,她基本都要跟卖家磨上一会儿价格,时隔数月,又在古代体验到了讲价的快乐,明月心情前所未有的好。
她招呼明许,“走,咱们去给大伙儿买好吃的。”
明许纳闷儿,“你不买食谱了吗?”
“我已经记在脑子里了。”明月指指自己的头,“你放心,错不了,我记性很好的。”
明许才刚半信半疑的“哦”了一声,整个人就被明月风风火火给拉走了。
两人一边问路,一边靠着两条腿硬是走去了这附近吃食铺子最集中的那条街,然后明月就开始疯狂的买买买。
不仅明许以前见过甚至吃过的麻糖、炉果、烧饼、桃酥、花生酥、绿豆糕,就连明许从未见过的啥龙须酥和发糕,明月也都眼也不眨的各自买了一小包拎着。
路过一个卖首饰的小摊子时,明月甚至还一咬牙买了四根木簪子,那木簪子虽然原料不贵,但却因着雕工还算精致,硬是被小贩叫到了十二文一支的高价。
明月舌灿莲花,又是卖萌又是哭穷,硬是将价格给磨到了九文一支。
甚至最后她付钱时,那小贩居然还又“被迫”送了她两根红绳做添头。
明许被她这疯狂花钱的劲头给吓了个够呛,好在,之后明月就只买了几串糖葫芦、几个肉馅儿和素馅儿的包子让他拎在手里。
“爹!娘!”两人转到医馆所在的那条街,远远地,明月就看到了站在医馆台阶上,正朝街口张望的明城和陶氏。
她拎着手里的一堆油纸包冲到明城面前,“爹,我娘看完大夫了?老大夫怎么说的?”
明城和陶氏很默契的谁也没有回答明月后一个问题,明城嘿嘿傻笑着说了一句“看完了”,陶氏则一脸红晕的转开了视线。
明月一看顿时喜笑颜开,她摸出一支雕了一串石榴子的木簪递给陶氏,“娘,送你的。”
这簪子是她专门留出来送给陶氏的,当然,如果陶氏看诊的结果不是很好,那她就会换另外一支喜鹊登梅的送给陶氏,然后顺便开解她几句。
陶氏被她闹了个大红脸,明城却喜滋滋把那木簪接过去簪到了陶氏发丝里。
“她爹,你。。。”陶氏被明月和明许盯着,甜蜜的同时却也尴尬不已——她是个传统而保守的古代女人,当着女儿和侄子的面和丈夫秀恩爱(虽然明月根本没看出来他们到底哪里在秀恩爱),这实在有点儿挑战她的心理极限。
“很好看。”明城对她微微一笑,“咱闺女给买的,你戴的就是了。难得孩子有这份心。”
陶氏却是飞快看了一眼同样看着她笑的大郎明许。
“娘,我和大哥也给我奶、我大伯娘、我三婶每人买了一支这木簪子,虽然不值啥钱,但到底也算咱们的一份心意不是。”明月此言一出,陶氏提着的心顿时放回了肚子里。
明城则是一脸欣慰,他的宝贝闺女啊,真是越大越懂事儿了。
“还有这些,都是我和大哥给家里大伙儿带的点心和糖。”明月显摆完所有东西又怂恿明地去买酒,“爹,难得来一趟县里,您不买点儿好酒给我爷他们?”
明城今天心情好,加上这次抓药也只花了不到十两银,所以明城半点儿犹豫都没有就爽快应了下来,“是该买!还要去买只烧鸡,你大伯最爱吃这个。”
明月嘻嘻的笑,“那我三叔呢?”
“他?他和你爷一样,就爱喝两盅。”明城一脸宠溺的微微摇头,看得出来,他对明塘这个弟弟十分疼爱。
明月也很喜欢自己的这个三叔,她怂恿明城,“那就多买点儿!”
明城摸摸她的头,“好,都听我闺女的。等买完了酒,咱再去给家里买点儿布。爹知道有一家的布又好又便宜。”
明月心中一动,“那咱就多买些,过年的时候正好拿出来走礼。”
明城手一拍,“有理。那咱就连其他东西也一并多买些。”
明许一脸的生无可恋——原来他家妹妹乱花钱是遗传了他二叔。。。他回了家可要如何跟爷奶交代。。。
“对了,我黄大叔呢?”明许机械的抬脚迈步,跟着明城往前走了大约百来步,这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自己没有看到黄大山。
明城回过头,“买东西去了,说是要顺便带点儿东西给家里人。”
黄大山是个孝子,同时也是个慈父,最难得的是他还格外疼媳妇儿,所以即使家里并不如何富裕,他也绝对不会来一趟县城却空手回去。
带着妻子、女儿和侄子,明城采购了好大一堆东西,直到发现天色过午,已经到了和黄大山约好的时辰,一行四人这才拎着大包小包回了医馆所在的那条街。
黄大山已经等了他们有一会儿,见到明月四人,他立马跳下马车,来帮明家诸人拿东西。
“等很久了吧?”明城抹着额上因为劳累而渗出的细细汗水,“我这一高兴就不小心买多了。”
黄大山笑容爽朗,“也没等多久。”
明月眼尖,几乎立刻就注意到了黄大山口鼻处挂着的白霜,以及他那双已经冻得不太灵便的双手,她立马递了一只水囊过去,“黄大叔,这是我刚问人家要来的温开水,您喝点儿暖暖身子呗。”
黄大山也没跟她客气,拿过水囊就咕嘟咕嘟灌了一半下去。
明月忙又递了两个油纸包给他,“黄大叔,这是我爹专门给您带的芝麻烧饼和大肉包子,您趁热吃了咱再出发呗。”
黄大山下意识就想拒绝,明城却不由分说拿过油纸包就塞到了他手里,“去廊下吃,背风。”
黄大山眼眶微热,他“哎”了一声,由着明城把自己推搡到医馆门前。
………………………………
第42章 我的个乖乖
明月他们回到五里屯时,天色已经擦黑,下了骡车,明城僵着手脚塞了三尺粗布、三尺细布、一只烧鸡给黄大山,“带回去给婶子和孩子们做件新衣服。”
黄大山哪里肯要,然而他不要,明城就非要给他一串钱。
两人撕吧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黄大山选择了妥协——没办法,老明家实在人多势众,每人说上一句,他耳边就有好几道声音了,更何况明月何止是说一句。
在把两家的其他人全都惊动出来之前,黄大山赶着骡车回了自家,明城四人也大包小裹的拎着东西进了院子。
“我二叔他们回来了!”一直守在堂屋门口,扒着门缝儿往外看的二郎嗷的一嗓子,拉开屋门立马就朝着明城等人冲了过来。
谢氏在他身后喊他加件衣服再出去,他半点儿都没有注意到。
“都买了啥?快给我瞅瞅!”他一溜烟儿冲到明月身前,然后就开始围着她团团转。
明月怕他把三郎几个也招到屋子外头来,赶忙推着他一起往正房堂屋走,“那可就多了。你先进屋去,进到屋里我就给你瞅。”
二郎闻言不由咽了口口水。
明许抬手轻轻拍了一下自家弟弟的头,“就惦记着吃,都不和二叔二婶打招呼!”
二郎厚着脸皮嘿嘿笑,“二叔、二婶,你们累坏了吧?快进屋,我给你们打帘子。”
明城轻轻推了二郎一下,“打啥帘子?赶紧进去是正经。”
一行五人在明家其他人满是好奇的眼神注视下进了正房东屋,然后明城第一时间通报了他们去县城看大夫得出的结果——陶氏调养一下,还是能够再生养的。
他话说的委婉,但大家却都意会到了他话语里的未尽之意。
以明老爷子和明老太为首的大人们都非常开心,孩子们则迫不及待的等着明城他们揭晓“谜底”。
明城看出了侄子们的迫不及待,遂笑眯眯的开始一样一样跟大家显摆自己都买了些啥东西。
“我的天,你这也太能花钱了。”听到他说花了差不多三两银子,明老太不由倒抽一口凉气。
“也还好吧,主要是二哥连走礼的东西都买了回来。”明塘生怕明老太会扣了他的那一小坛酒,忙凑过来帮着明城辩解。
明老太如何能不知道自己小儿子打的什么鬼主意,她白了明塘一眼,“红糖、布料之类的原本就不贵,买了也就买了,我是说他不该买这簪子、这酒水,还有这烧鸡和点心。”
明月忙举手认领自己的“罪”,“奶,点心是我和大哥做主买的,簪子也是。这支雕五福捧寿的是给您的,雕事事如意的是给我大伯娘的,雕喜鹊登梅的是给我三婶的。还有这两根红绳,正好可以过年的时候给咱们小雪扎鬏鬏用,看着就喜庆。”
完全没有“做主”经验的明许表示自己很委屈——他明明啥主也没做的好么。
“现在咱家条件好了,您和我娘她们妯娌几个总不能还是一年到头,脑袋上就插着根小木棍儿吧?反正这簪子也就几文钱,你们就日常戴着呗。”明月抱着明老太的胳膊撒娇,“还有这两样点心,白白软软的这个叫发糕,有好多细丝的这个叫龙须酥,都是新近才流传到咱们县的,据说都是新品呢。”
明许听到此处不由也有些按捺不住自己的八卦之心,于是遂开口补了一句,“那糕点铺子的小伙计还说,这龙须酥原本是叫银丝糖的,龙须酥的这个名字是皇帝吃过之后赐下的。”
明家诸人顿时齐齐露出一脸的惊愕和激动——我的个乖乖,他们居然要吃上皇帝赐名儿的东西了?这得是多大的荣耀啊!
明老爷子尤其激动,他第一次将自己的视线集中到了一样零嘴儿上,“都尝尝,老婆子,你把这糖分了。”
这也是明家的老规矩,珍贵的吃食,一向由明老太做主分派。
明月笑眯眯看着明老太打开油纸包——她是按照人数给买的,就连小明雪都有一个,当然,这也是多亏了这糖热度已过,不然她还真买不起这么多。
然而让她吃惊的是,明老太居然没有人手一个的分,而是拿了把刀,给大家每两人分一个。
明月张口结舌,她捧着自己的那一碗底儿龙须酥,呆站了好一会儿才总算找回自己的声音,“奶,不都分完么?”
明老太收起油纸包,“这么稀罕的吃食,奶咋的也要留几块正月待客。”
明月一脑门子官司,“就这么几块,这够招待谁的?”
二郎等人连连点头——这可是从他们嘴里抠出去的好吃食!
几个淘小子都恨不能抢过来一口吞了。
明老太哭笑不得,“招待你大姑、小姑两家人还是够的。”
明月一听只好彻底闭了嘴——招待这两家人确实够了,而且明菊她们两姐妹都超级顾娘家,每年春耕秋收、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有个大事小情,明菊和明荷就从来没有落下过。
做人得有良心,得懂得感恩。给这两家人,明月没话说。
二郎几个也和明月想法一致,他们强迫自己转开眼,不再关注剩下的半包龙须酥。
“这些也都好吃着呢。”明月拿了其他几样糖果、糕点出来,“不能吃龙须酥,那咱就吃其他几种好了。”
“我可以先吃糖葫芦吗?”二郎早就眼馋上明许手里的糖葫芦了,要不是有龙须酥和发糕吸引着他,他早就扑过去要求吃上一两颗了。
“当然可以。我买了八串呢,咱们家所有人都可以分到半串的。”
二郎眨眨眼,“一串七个,半串。。。三个半?”
明月忍俊不禁,她一脸狡黠的对着二郎眨眨眼,“你可以和大哥一起分,他肯定愿意分四个给你。”
虽然明月有故意压低声音,但此刻大家的视线全都集中在她和二郎身上,她就是再压低声音,这么大点儿个屋子,别人也能听清他俩在说啥。
明许非常配合的和明月一起调侃二郎,“四个你要是不够吃,大哥可以再多分你两个。”
二郎挠着脑袋嘿嘿直笑,三郎、四郎和五郎却是一叠声的讨伐明许,“大哥,你不公平,我也要分多两个!”
明月咯咯直笑,“那你们就去找愿意多分一点给你们的人呀。”
………………………………
第43章 陶氏的快乐(青云加更)
明月这话充满暗示意味,三郎第一个反应过来,他一转身就扑进了明老太怀里,“奶~奶~我也想多吃两个~”
明老太笑得一脸宠溺,“好好,奶跟我宝贝孙子分一串。”
谢氏正要训斥三郎几句,四郎就已经有样学样扑进了自家亲娘怀抱里,“娘~娘~我也想多吃两个~”
五郎一见两个哥哥这举动,赶忙转身往自家爹爹怀里扑,“爹~~”
明塘笑得站都站不住,“哎呦,我家大妞儿的这机灵劲儿呦。成,成,爹也多分我们五郎两个。”
其实大人们对糖葫芦没有多大兴趣,就是孩子们不央求,等会儿他们也不会真就三个四个的塞到自己嘴里去。
眼下明月所做的,更多只是为了调动家里所有小辈撒娇卖萌、彩衣娱亲,哄大人们开心。
而最后的结果果然也正如明月所料,家里的八个大人,都只象征性吃了一颗到自己肚子里,剩下的则全部进了包括明许在内的八个晚辈的肚子里。
二郎几个吃的最多,自诩大人的明许和年纪尚小的小明雪吃的最少,明月和喻嘉言则不多不少的每人吃了五颗裹着糖衣的去核山楂。
吃完糖葫芦,明老太很坚决地没有再让他们吃其他小食,“天儿不早了,该吃晚饭了,那些东西还是留着你们以后慢慢吃。”
二郎等小屁孩儿虽然略感遗憾,但想到明月他们带回来的那只烧鸡,几个淘小子顿时就又高兴起来——幸福的滋味对他们来说就是肉和甜食的滋味,吃不到这样,吃那样也是极好的。
一家人团团围坐,欢欢喜喜吃了晚饭。
饭后,陶氏先是帮着谢氏洗了碗,然后才又拿出陶罐给自己煎药喝。
县里的那位老大夫给她开了半个月的药,让她吃完再去县里一趟,届时他会斟酌着给她换个方子。
如果只是这样,陶氏还不会开心成这样,毕竟刚生完明月那会儿,明家也是请过大夫给她调理身子的,但那时请过的几个大夫,无一不是只敢保证留下她的这条命。
她能心怀期待和喜悦,完全是因为老大夫给她打了包票,说她一定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
有了老大夫的这句话,陶氏现在满心都是尽快为婆家传宗接代的美好憧憬。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陶氏眉宇之间的抑郁和愁苦因为这次的县城求医已经一扫而空,如今的她精气神儿很足,乍一看甚至都有些容光焕发的意思了。
***
腊月二十二,明家收了自家的第二批反季小青菜,然后一大早明地就把菜送到了镇上的聚福德酒楼。
另外几家也是和明家一样时间收的菜,倒不是他们提前约好,而是聚福德酒楼的老掌柜专门让人传了信,说是他们东家想要赶在小年之前把这批货运到县城去。
这次卖菜明月没有跟着一起去,马上就要过年了,她要留在家里帮着明老太等女眷准备各种地道美味的农家吃食。
首先是包饽饽、蒸年糕。
包饽饽要把黄米磨成面粉、擀成面饼,把小粒的红豆蒸熟或者煮熟,揣成带着颗粒的原始豆沙馅儿,然后再像做包子那样,把豆沙馅儿包进面饼里上锅蒸。
蒸年糕的工序就要简单很多,只需把大粒的红豆铺在蒸笼的最下方,然后再把黄米面一层一层撒到红豆上,撒好了再把蒸笼放到灶上蒸。
这活儿说着简单,真做起来却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远的不说,就说她们五里屯,好些人家做出的年糕,那都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种瑕疵。
什么半生不熟的,里头夹着干面粉的,软塌塌形状难看的,总之各种各样不成功的例子都有。
当然,这些情况通通不会出现在明家,明家的女人们个个都能做的一手好饭菜。
明月一边默默吞口水一边帮着家里的女性长辈干活儿,等到饽饽和年糕出锅,她立刻迫不及待蘸着红糖吃了个肚子溜圆。
好在,二郎等一众淘小子比她还能吃,她的那点儿食量根本显不出来。
不到一刻钟,明老太新捡出锅的饽饽就被家里的几个馋小子干掉了二十来个。
“亏得现在不是饭点儿。”明老太一边包饽饽一边笑着感慨了这么一句。
谢氏瞪了几眼自家的三个馋小子,“你们也不知悠着点儿!”
二郎等人嘻嘻的笑,根本没把谢氏这不痛不痒的一句斥责放在心上。
等到明地从镇上赶回自家,明老太又派了他去给镇上的明荷、大青沟的明菊送豆腐、年糕和饽饽。
这也是明家的老规矩,每年过年之前,明家都要送一次家里自做的豆腐、年糕、饽饽给两个已经出嫁的闺女。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明家还另外添了两只兔子给明荷、添了五斤上好的五花肉给明菊。
明荷和明菊给的回礼也比去年重了几分,一来明家今年给的东西比往年多,二来他们跟着明家种反季青菜多少也算添了额外的进项。
一直忙到申时中(下午四点),明老太准备的所有黄米面、豆沙馅儿才被消耗干净。
劳累了八个多小时的女人们还不能立刻休息,她们先是快手快脚炖了个酸菜豆腐,炒了个木耳白菜,捞了两碗咸菜,然后才把已经微凉的年糕切成小块端上炕桌。
“快都趁热吃。”明老太解了围裙,拿过糖罐子给每人碗里都加了一小勺糖。
明月捧着碗,嗷呜嗷呜吃得欢——忙了大半天时间,她之前吃下的那些,早就已经被她消耗了个一干二净。
年糕好吃,饽饽好吃,酸菜豆腐也好吃,偶尔再来一筷子木耳白菜换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