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月有光人有情-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奶奶铁定唾她一脸。”
明许心里的小人儿默默给自家妹妹点了个赞,“那倒不用,万一她撒泼伤到您就不好了,我李叔李婶可还指着您带孩子呢。您只要帮我家留意着点儿,万一她来了,还要麻烦您找人给我家捎个信儿。”
李大娘拍着胸。脯儿满口答应,“这还不容易?你放心,我让你李叔李婶、你几个弟弟也一起帮你看着些。”
明许谢了又谢,然后才用一副非常难以启齿的纠结表情对李大娘道:“那个王氏,她以前就打过我三叔的主意,现在她守了寡,我奶就怕她故意祸害我们家。”
李大娘一听顿时想起一桩旧事来,“你这么一说,那王氏难道就是你奶娘家那个村儿,她爹娘死皮赖脸非要把她说给你三叔的那个?”
明许点点头,“我奶说他们家,老的小的都有些心术不正,所以当初我奶就没同意和他们家结亲。”
李大娘一拍大。腿,“可不就是心术不正吗?你是不知道。。。”
明许一脸无辜的眨眨眼。
原本想要八卦一番的李大娘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好像找错了说八卦的人。
哎呀呀,她可不能带坏人老明家这好好的少年郎!
她干咳一声,“总之你放心,李奶奶肯定不能让她祸害你家的。”
老太太已经下定决心,等吃过晚饭就去找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唠一唠这王寡妇的黑历史,誓要让老明家以后有啥好事儿也把他老李家当成黄家拉一把。
她不知道的是,在五里屯的另外几户人家门前,也正发生了差不离儿的事。
王氏当然更不知道,明月已经用几碗猪下水,未雨绸缪的给她设置了一大堆接近明家的人形障碍。
“你说啥?那个王翠竹又来找你了?”明家后院,明塘才刚说了一句王寡妇找来的事,挺着个大肚子的周氏就已经怒发冲冠(虽然她没有冠)。
明塘被她吓了一大跳,“你别这么大动作,看万一伤了孩子。”
他扶着周氏重新在炕上坐好,“她不是来找我的,是想给咱家帮工,咱娘不让她帮,明月还拽着她镰刀硬是把她拽走了。”
他没敢说王寡妇曾经在村里对他围追堵截,以致于他都不敢再去村里找自己几个好兄弟聊天打屁,也没敢说王寡妇甚至还想住进他家——他怕把周氏气出个好歹来。
甚至如果不是担心周氏从别人嘴里知道了更要多想,或者王寡妇臭不要脸的直接跑来找周氏,周氏没有半点儿心理准备,冷不丁被她气得动了胎气,明塘根本连王寡妇这个人都不想再提起。
………………………………
第64章 坏的是谁
“这人咋就一点都不要脸呢!当初要不是我。。。”
“别气,别气。”明塘一边拍着周氏的背给她顺气一边非常狗腿的表明心迹,“她再不要脸也没用,你男人就只稀罕你。”
周氏的心情立时由狂风暴雨转为万里晴空,“那你不能搭理她,一句话都不能跟她过。”
“那必须滴,今天你男人就一直躲在大哥身后,别说过话了,我连瞅都懒得瞅她呢。”明塘生怕自家媳妇儿不放心,拍着胸。脯儿跟她保证自己一定“守身如玉”。
周氏心里痛快了,对王寡妇的恨意却如滔天巨浪。
第二天她说什么也不肯继续留在家里——她怕王寡妇会趁着她不在,千方百计算计她家男人。
正好明老太也怕王寡妇没脸没皮找到家里来,万一王寡妇非要纠缠周氏,明老太觉得自己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可拦不住王寡妇,那她家怕不是要出大事儿。
她叮嘱周氏,“你想跟着去也行,就是千万不能逞强,重活儿你一概别碰。”
周氏心里暖洋洋的,“娘,您放心,我肯定不会赶在这个时候给家里添乱的。”
明老太略微放心了些,她和陶氏、四郎、五郎一起目送众人离开。
“姐交代你们的事情都记住了吗?”出发之前,明月摸着四郎、五郎的小脑袋低声问。
“记住了。”两只萝卜异口同声,四郎还贼机灵的转着黑眼珠儿对明月保证,“姐你就放心吧,我肯定和五郎一起看好咱们家。”
“乖,等晚上姐给你和五郎申请每人两块糖。”明月挂着一脸坏笑坐上牛车,看得二郎三郎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喻嘉言却是一脸好奇,“你跟四郎五郎说啥了?是让他们对付王寡妇么?”
坐在牛车中间位置的周氏不由竖起耳朵。
明月神秘一笑,“现在不能说,说了就没意思了。”
二郎急得抓耳挠腮,“你啥时候还学会卖关子了?快赶紧说,别吊我们胃口。”
喻嘉言也委婉地要求明月坦白交代,“你就不怕四郎五郎吃亏啊?王寡妇再怎么也是大人,他俩再机灵也还都是小孩子呢。”
明月翻了个白眼儿,“你们这些人可真没意思。”
她招招手,二郎、三郎和喻嘉言顿时全都凑了过来。
明月如此这般交代几句,二郎和三郎俱都捂着肚子爆笑出声,喻嘉言则摸着下巴一脸遗憾,“你看你也不早说,其实我有几个主意也很不错。”
“知道你鬼心眼子多。”明月没好气的白他一眼,“行了,都别八卦了,想想要是那个不要脸的王寡妇再找来地里,咱们要如何对付她吧。”
二郎几个顿时来了精神,三个半大小子你一言我一语的,纷纷贡献着自己的鬼点子。
原本心情抑郁的周氏看着这一幕,心情居然非常神奇的好转了。
二郎几个倒是深觉遗憾,因为王寡妇今天并没有再到他家地里来捣乱,这让他们根本没机会将自己的鬼点子付诸实践。
“那个王寡妇居然真的找来咱家了,我的个老天爷。”中午是陶氏来给大家送的饭,一到地里,她立刻就把谢氏拽到了一旁窃窃私语。
明月一看就知道家里必是有事发生,她递了个眼色给二郎几个,二郎几个立刻猫着腰凑到了谢氏和陶氏身侧。
“。。。你是没看见,人家那脸皮是当真厚的很,昨天咱娘都那么说她了,今天人家还是一样笑嘻嘻的喊着大姑要进来。得亏四郎和五郎提前栓了院门,不然我是真的应付不来她这种人。”
陶氏声音里满满的都是心有余悸,听得谢氏好奇不已。
她问陶氏,“那你来送饭,她没趁机钻进咱们院子里?”
“要不我咋说多亏了有四郎和五郎呢。”陶氏拍着胸。脯儿一脸感慨,“他们小哥俩儿是真机灵。”
其实她更想说“真坏”,但当着谢氏这个四郎亲娘的面,陶氏哪好意思说人家儿子坏。
她不知道的是,坏的根本不是她两个侄子,人家四郎五郎完全是听命于她的宝贝闺女。
“那王寡妇守着咱家大门,他俩就偷摸儿帮我把东西提到了咱们新院子的后门那儿。”
陶氏没说的是,四郎和五郎在她出门送饭之前也没闲着。
这小哥俩儿充分发挥了他们作为淘小子的顽皮特质,什么草木灰啊、洗菜水啊、小石子啊、毛毛虫啊,这小哥俩儿是想到什么就把什么丢出去。
可怜王寡妇,门没拍开,头上脚下却总是多出一些奇奇怪怪让她灰头土脸的东西。
陶氏出门给家里其他人送饭时,王寡妇不仅身上脸上全是草木灰、绣花鞋上满是泥污和脏水,而且身周还有数枚曾经打中她头脸的小石子和数条曾经引发她尖叫的毛毛虫。
这还不是最让她无法容忍的,最让她无法容忍的是,明家的两个小儿居然还在门里大声争论。
一个说,“四哥,要不咱用地龙(蚯蚓)呗,我觉得地龙比毛毛虫更恶心。”
另一个反驳,“不行,地龙可是咱姐专门弄来喂鸡的,不能浪费。”
一个说,“四哥,那要不咱去抓几个蚂蚱呗,毛毛虫都已经被咱抓光了。”
另一个又反驳,“不行,蚂蚱抓到了也是要拿去喂鸡的,不能浪费。”
一个默了片刻才又继续出主意,“那要不咱去拿点儿鸡粪?”
“不行不行,弄脏了门口咱爷会生气。”
“那你说咋办?”
“烧点儿热水,然后。。。嘿嘿嘿。。。”
“你想给她烫秃噜皮啊,也成,那我现在就让二伯娘帮着多烧点儿热水。”
门外的王寡妇简直忍无可忍。
不用地龙和蚂蚱扔她是不想浪费,不用鸡粪是怕脏了自家门前的地,这是根本没把她王寡妇放在眼里啊!
最重要的是,这俩臭小子居然准备往她身上泼热水,这也忒恶毒,忒不是个东西了!
王寡妇咬牙切齿,恨不能立马就把四郎五郎拖出明家暴打一顿。
然而还没等她再去拍门,明家门前就已经多了七八个不知打哪儿冒出来的泼辣老太太。
这些老太太要么带着孙子,要么带着儿媳,个个都叉腰而立,一脸毫不掩饰的对她的轻蔑和嫌弃。
………………………………
第65章 肉疼也要送(推荐加更)
为首的李大娘最先开腔,嘴一张首先就是揭王寡妇面皮。
老太太口齿伶俐,王寡妇嫁人之前的那点破事儿被她三言两语全都翻了出来。
另外几个也不甘示弱,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直把个王寡妇说的怒气冲天。
她有心反骂回去,结果却因为谁都不认识而骂不出什么能戳人肺管子的新鲜花样儿来。
至于她说这些老太太多管闲事儿,人家就是多管闲事儿了她又能咋的?
再者人家李大娘也说了,她们这些人跟明家那可都是一个屯子里住着的好乡亲,远亲不如近邻,明家有事儿,她们这些邻居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李大娘话音刚落,旁边立刻就有人附和上了,“就是就是,我们可不像某些人,跟明家八竿子打不着却还非要赖上明家,说白了还不就是眼红人家有钱。”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的,把个王寡妇奚落的想要回嘴都不知道该先怼谁。
正是趁着她被众人围攻,四郎五郎帮着陶氏把食盒提到了他们家新院子的后门处。
***
秋收结束后,明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里正家、李大夫家、他们的所有亲戚家分送洋芋和番薯。
送去各家的洋芋和番薯除了留作种子的,还有一小部分是送给各家尝鲜的。
送东西的同时,明家还把这两样作物的保存方法、食用注意事项以及种植细节一一传授给了各家各户。
因着冯氏这人着实不讨喜,所以明家送给喻家的洋芋和番薯数量最少,做种的每样只给了一箩筐,拿来吃的更是两样加在一块儿也才只有一篮子。
至于里正家和李大夫家,这两家明家一视同仁的全都给了一筐洋芋、两筐番薯做种,拿来吃的则是一样给了两篮子。
剩下的王家、谢家、陶家、周家、郑家、陈家、黄家,以及明许未婚妻的那个郑家,因与明家是实在亲戚,且彼此关系又都十分融洽和谐,所以明家给这几家的洋芋和番薯直接翻了一番,分别是两筐洋芋、四筐番薯做种,吃的则每种都给了一箩筐。
这么一送,再加上明家自己留下做种的、尝鲜的,以及挑出来的品相不好的,明家秋下收获的洋芋和番薯顿时就去了一半还多。
眼瞅着洋芋从一千七百多斤变成八百斤、番薯从近八千斤变成三千五百斤,要说不心疼那是不可能的,可明老爷子却半点儿没有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
一家富不叫富,他不能为了挣钱就和亲戚生分、让邻里眼红。
“剩下的就都拉去聚福德酒楼吧,二郎去趟黄家,跟你叔说明天咱家想用一下他家的骡车。”
二郎“哎”了一声就去隔壁黄家了,明家其他人却是欲言又止的围着明老爷子,等着他发话。
“你们都瞅着我干啥?”明老爷子拍了下炕沿,“咋的,心疼那些送人的洋芋和番薯了?”
明塘挠挠脑袋,“能不心疼吗?这玩意儿拉到聚福德,一斤就能卖上二十文,咱家这可是一口气儿送了好几十两银子出去啊!”
“三叔。”明月有些哭笑不得,她还是第一次发现,她的这个三叔居然也有爱财的一面。
她笑眯眯拿着一个小番薯在手里把玩,“这玩意儿之所以能卖上二十文一斤的高价,完全是因为太平镇目前就只有咱们家和吴老爷家在种,而吴老爷又不可能把自家的番薯和洋芋大批量卖给姜家。我们这纯属是钻了个空子。等到明年种这东西的人多了,这番薯和洋芋一准儿降价。”
明老太连连点头,“你们快别都哭丧着一张脸了,咱们送的又不是别人。说来说去都是自家亲戚,难道咱们有了好事儿还能不带挈大伙儿一把?”
众人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再肉疼,亲戚该提携也还是要提携的。
至于里正和李大夫,李大夫不仅对明月有救命之恩,而且最近这段时间更是在毫不保留的传授明月医术,里正则是五里屯的头号人物,必须交好。
见大家回过味儿来,明月立马转移话题,说起了明天她家给聚福德酒楼送货的事儿,“爷,明天你们也带我一起过去聚福德酒楼呗,正好我有几道食谱想要卖给他们。”
明月此言一出,明老爷子原本那种“我虽然明白事理,但我却依然肉痛不已”的心情顿时飞到了九霄云外,他怀着惊喜和期待的心情,故作严肃的询问明月,“是要用到洋芋和番薯的?”
明月点点头,“除了咱家已经试过的煮番薯、番薯粥、番薯饼、凉拌洋芋丝、醋炒洋芋丝,我还另外想了几种出来。”
明家人一听,屋里原本的沉重气氛顿时一扫而空。
明塘忍不住跟明老太打听起自家家底儿来,“娘,咱家现在少说也有几百两银子了吧?那咱要不要趁着秋下再多买几亩地?”
“你爹已经让何牙人帮着打听了,要是有合适的,你爹准备买五十亩上田、十亩中田或下田。”明老太虽然没有回答明塘的前一个问题,但她给出的计划田亩数却已经侧面证明了明家如今确实家底儿颇丰。
明塘高兴坏了,“咱家这大小也能算个地主了吧?再买六十亩,咱家可就有上百亩地了!”
明家其他人也都一脸的兴高采烈。
他们五里屯可还没有谁家的土地超过一百亩呢,他们明家这也算是头一份儿了。
“这才哪到哪。”明月晃着两条腿给明家诸人泼冷水,“咱家可是有七个男丁的,再加上我和小雪这两个闺女、我三婶肚子里揣着的不知是弟弟还是妹妹,你们用人数平均一下地亩,就会发现咱家其实还很穷了。”
明塘脸一僵,“你这丫头,你就不能让三叔高兴高兴?”
“能啊,怎么不能?”明月笑嘻嘻的耍着贫嘴,“等明天我卖了食谱回来,我保证三叔你比现在更高兴。”
明塘哈哈大笑,“还别说,还真是。”
明老太白他一眼,“都多大岁数了还跟个孩子似的,你就不能有点儿长辈的样儿?”
明月搂着明老太撒娇,“奶,您别训我三叔,我就喜欢我三叔的这性格。”
“我也是,我也喜欢我三叔。”二郎、三郎、四郎异口同声。
五郎也不甘落后,“还有我,我最喜欢我爹了。”
明塘一脸自得,“哈哈哈哈”笑得根本停不下来。
明老太又是好笑又是无奈,“孩子喜欢孩子,你们可不得喜欢他么!”
………………………………
第66章 明大忽悠
众人说笑一阵,明月这才眉开眼笑的又把话题拉回正规,“爷,等卖了番薯和洋芋,咱家就在新院子盖砖瓦结构的新房子呗。最好再打两口井,一口打在正院,咱们吃水用,一口打在跨院,以后既可以浇菜地也可以用在作坊里。”
明塘还是第一次听说有“作坊”这回事,他问明月,“我咋不知道咱家要开作坊?开啥作坊?”
“那可就多了,不过这都是明年的事情了,今年这作坊是开不起来的。”明月也没有详细解释,她继续说着自己对新宅子的美好构想,“咱们可以把宅子建成三路四进的,我爷我奶住中路第一进,我大伯家、我家、我三叔家分别住第二、三、四进。以后我大哥他们几兄弟成亲生子,左路、右路的宅子就分给他们小夫妻单住。有这么大地方、这么多房子,以后就是我爷的重孙个个都娶妻生子,咱家的宅子也不怕不够住。”
老人家最喜欢什么?当然是子嗣绵延人丁兴旺,个个都恨不得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
是以,明月的这番话可谓正好搔到了明老爷子痒处,一向沉稳持重的明老爷子居然被她忽悠的微微红了眼眶。
明老太倒是相对冷静,她提醒明月,“你想得到挺好,可问题咱家眼下没有那么多钱拿来给你建房子啊!”
明月微微一笑,“咱们可以先只建中路的四进院子呀,左路、右路咱们可以先开成菜园子,正好明年我还想种更多的番椒(辣椒)和西番柿(西红柿)。”
明老爷子被说服(忽悠)了,明老太没有了钱财上的顾虑自然也不会继续反对,于是这事儿就按照明月的意思定了下来。
次日上午,明家的牛车和黄家的骡车来回跑了两趟,明家准备出售的八百斤洋芋、三千五百斤番薯才被全部运到聚福德酒楼。
至于明月,她在第一批番薯和洋芋送到聚福德酒楼的时候就钻进了酒楼厨房。今天她要大展身手,给聚福德酒楼的老掌柜做一大桌子用番薯和洋芋烧制的饭菜。
煮番薯、烤番薯、番薯粥、番薯饼、红烧番薯、番薯扣肉、蜜烧番薯、拔丝番薯、炸番薯丸子、番薯麻圆、豆沙红薯芝麻球。。。
土豆饼、土豆泥、炸薯条、地三鲜、大盘鸡、凉拌土豆丝、清炒土豆丝、醋溜土豆丝、干锅土豆片、青椒土豆片、土豆红烧肉、土豆炖鸡块、土豆炖排骨、酸菜土豆泥、酸菜土豆丝、拔丝土豆、炸土豆丸子、豆角土豆焖面。。。
用番薯和洋芋做的吃食,只要她上辈子吃过的、还有印象的,她全部都给做了出来。
当然,诸如煮番薯、番薯粥这种做法非常简单的,她一概都是没有收钱。
还有她的土豆丝系列、土豆片系列、炖土豆系列,她也全部都是按照系列单独收了一份钱。
也因此,到最后她只收了聚福德酒楼二十张食谱的钱,也就是三百两。
再加上她家卖洋芋和番薯的钱,聚福德酒楼最终付了三百八十六两银给明老爷子。
“刘爷爷,那个烤番薯你们完全可以单拿出来卖。”明月连说带比划的给老掌柜讲了一下她上辈子时街头小贩用来烤红薯的那种大铁桶,听得老掌柜连连点头。
明月心下稍安——聚福德酒楼给钱给的太爽快,要是不多少尽点儿心,明月都要忍不住开始心虚了。
至于人家能用她的食谱赚多少钱、开发出多少新菜式,明月表示,这都是人家的本事啊。人家经营铺子也是要本金、要铺面、要人手、要和各路人马搞好关系的,她一个坐享其成的家伙有什么好眼热的?
从聚福德酒楼出来,明月又跟着明老爷子、明地、明城去了何世贵家。
何世贵最近非常忙——找他预定番薯和洋芋的人实在太多了,好在他两个儿子如今都能给他搭把手了,明家买地的事他亲自去跑,在家收取定金并登记造册的事他就交给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负责。
明家诸人赶到何家时,何世贵正准备套车去五里屯找明老爷子,两拨人直接在何家院子里碰了个正着。
何世贵意外之余也十分高兴,他将明家诸人让到正屋奉茶,略作寒暄之后才开口说起他为明家看中的几块田地,“。。。有一块三十亩的上田在你们五里屯,另外两块二十亩的上田一块在陶家村、一块在王家店。两块中田都在你们五里屯,一块二十亩,一块十五亩。下田就多了,你们五里屯有两块十亩的下田,其他村子也有两到三块,都在十到二十亩之间。价格没甚差别,就看你们想要哪个村子的了。”
明老爷子怀里正好揣了银子,略一思忖便决定先去看看位于五里屯的那几块田地。
因明家赶了牛车过来,所以何世贵便没有再套车,他骑着自家的小毛驴,和明家诸人一起去了五里屯。
五里屯那块三十亩的上田属于村里一户姓赵的人家,赵家三代单传,家境在五里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如果不是家中独子去年秋下不慎落水,自此成了个常年卧床的小药罐子,赵家也不至于卖了祖传的好田筹银子。
对着赵老大那张几乎能够拧出一盆苦水来的沧桑国字脸,明家人谁也没好意思开口压价,明老爷子看好地,二话不说就把赵老大带去了明家拿银子。
三十亩地,每亩十四两半,明家一口气拿出了四百三十五两买地的银子。
交出地契,赵老大千恩万谢的走了,明老爷子等人却还要再去另外几处看地。
明月还要上山下河的忙活,后面就没有再跟着明老爷子等人继续奔波,她只知道,明老爷子最终决定买下陶家村的二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