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娘子要翻天啊-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村里其他人愿意干的,老人孩子也行,不按天,按地亩包给他们,一亩地一百个铜板”

    “那敢情好”,罗金荣乐了,这季节,收完麦子也没啥大事儿,虽说开荒累了点,但给的钱还不少,村民指定乐意。

    “我去吆喝吆喝去。”,说完,他吧嗒着嘴就走了,空气里留下了一串的旱烟味。
………………………………

38 开垦荒地

    第二日一大早,罗家小院前又久违的热闹了起来。

    有那熟面孔,也有黝黑憨厚的外村人。

    本村人早就熟悉罗家当家人的风格了,见罗小乔出来说话,一句都没吭。

    外村的几个,心里泛着嘀咕,见本村人都毫不吃惊的样子,更不会说什么了。

    “各位叔叔婶婶,谢谢大家能来我们家帮工”,罗小乔搬了个凳子,直接踩在上面,声音洪亮的说。

    明一明二就站在身后,那魁梧的身体,让几个有小心思的人都按奈下去了。

    “多的话咱不说了,来我家开荒,壮劳力一天二十个铜板,要是按地亩算,一亩地一百个铜板。”

    “多少?”来的外村汉子有些吃惊。

    一个壮汉二十文大钱的价格,是市价,没什么好说的。咋按地亩算,一亩地一百个铜板?

    虽然说那块荒地看着就不好开,灌木太多,但一个壮汉三四天也能开完,这东家没算错吧。

    底下窃窃私语。

    之前爱占便宜的高颧骨女人听了,也扭了过来:“罗小乔,你说真的?按地亩算一百文一亩,不管出多少人都行吗?”

    “是真的,各位没听错。因着赶时令,鼓励做的快的人,不管出几个人,干完就给钱”

    “哎哟,我得回家一趟,把我婆娘叫上…”

    “柱子也八岁多了,过来抱抱柴火也行”

    村民讨论了没一会,火急火燎就走了,多数都是按地亩算。

    高颧骨的女人,有了上回代工的经验,也不敢跟罗小乔抬价了。

    这个时点,都闲着呢,找谁干不是干?

    她原先跟刘氏交好,没少背后说闲话。但自家放弃代工后,看着村民见天往家拿银子,能不上火吗?

    外村人就更没什么好说的了,价钱本就是谈好的,何况还长了钱,都恨不能一个人变成两个人,立即开荒。

    “明一,你记下来个人选择的计算方式,还有每个人的地亩数,大家就过去吧,我们验收完就给钱,一日一结,如果按地亩一日没满一亩,视情况先结一个壮劳力的钱”。

    听到一日一结,人群就更激动了,他们去地主老财家做工,遇到好的东家,能一月一结就不错了,还要被拖欠,这样的主家,真的十分难得。

    众人去荒地边上集合,一路走一路议论纷纷,主要是外村人问,本村人回答。

    本来并不觉得有什么,这么一问一答起来,本村人才觉得腰杆子都硬了,颇有些与有荣焉的感觉。

    尤其说到代工时,看到邻村人那眼中的羡慕,跟夏天喝了凉水一样敞亮。

    “老兄,我可跟你说”,村西头的老石头,拍着一个外村的老大哥,就开始喋喋不休:“你别看俺村现在这样,都是小土屋,你等着吧,过年我家也起新房…”

    尤其听到说罗大山上月挣了一两银子的时候,那外村人的脸上,就更加掩饰不住渴望了。

    “老大哥,你给我透个实信儿,这罗家,还招工吗?俺村能也做那什么代工不?”,汉子羡慕的看着罗家村的人。

    村长罗金荣领头走在前面,昂首挺胸:“招不招的我回头问问小乔,你们就先赶紧好好干,要是入了她的眼,指不定就能留下来了”

    “那是那是,我们一定好好干”

    罗小乔有些哭笑不得的听着远处的嚷嚷声,她这正考虑去别村找代工呢,村长直接给代劳了,效果还挺好。

    如火如荼的开荒,就这么开始了。

    “东家,砍下的灌木咋办?”有人过来问道。

    “当柴火,都给送我家去,按市价,一捆柴三个铜板”,罗小乔想了想说。

    她不是个纯粹的商人,如果不是欺到她头上,她对劳动群众是比较厚道的,都是老百姓挣口吃的,按市价就好。

    “但是灌木的根得刨出来,要是遇上灌木太多的地亩,你们过来找明一,一亩地看情况,再加二十到五十个铜板”,罗小乔十分大方。

    “太好了,我们一定挖干净。”一听又可以加钱,过来的人眼睛都快绿了。

    选择按地亩结算的人家,基本上都是全家倾巢而出的。壮劳力刨、砍、翻地,老人和孩子则根在后面跟着打下手。有那家里人多的,不到中午,就已经远远甩开了其他人。

    天气热,罗奶奶和罗小妮就给大家烧了绿豆汤,用大铁壶带过来,各家自己带的碗,就着喝了十分去暑。

    来上工的人,看着罗小妮的利落模样,都忍不住暗暗打听,琢磨着自家有没有合适的后生。

    罗小乔数了数,一共三十来户人,古人能生养,足有小一百人左右,这九十多亩荒地,估计几天时间就能收拾下来。

    她这也算是开垦北大荒了吧,罗小乔有些自嘲的笑了笑。

    地开好了,就得考虑种植条件了。

    古代种田浇水,是有一种工具叫做“牛转翻车”的,是一种水车的改良版,但是前提条件是,得有河。

    他们罗家村,离河远着呢,就连井,都只有这么四口。遇到旱年,颗粒无收都有可能。

    罗小乔琢磨着,还是得多打井,就算还没能做出来机械抽水机,先把压水井都配上,以后就算是天天用压水井浇地,也好过用辘轳一桶一桶的打了提过去。

    她是个想做就做的人,把这想法跟罗爷爷说了一下。

    “你要打井?”罗爷爷沉吟着问。

    “打,不光打,还得多打,这九十亩荒地,就在地头,每隔十亩打一口。”

    “嘶”,罗爷爷忍不住出声,他们这时候,打口井可没那么容易,纯靠人工,他们全村也才只有四口而已。

    “孙师傅就在呢,爷爷,可以问问他能不能打”,罗小乔眯眼看了看太阳说。

    “另外,咱地都开了,也有地方了,圈起来些地方,买些猪回来养,再抓些小鸡,牛也得买两头,正好牲口的粪用来养地”,罗小乔继续说。

    “对对,是该抓几只小鸡的”,罗小妮在旁边乐了,“等买回来,我来养”。

    “以后地多了,确实得买牛,这样,你们在这边看着,我下午就去趟城里的牙行,买些牲口回来”。

    罗爷爷说着,有些迫不及待,日子真的越来越好,就算是当年儿子在的时候,也没想过会这样好。

    “我一会回去叫上大山,得让他帮我一块看看牛,可别买了老龄的回来”,罗爷爷絮絮叨叨的说着。

    有钱干什么都好说,黄昏时候,罗爷爷和罗大山就回来了。

    后面跟着牙行的几个后生,帮着带回来两头大牛,赶了四五头猪崽,罗爷爷怀里还抱着一篮子小鸡,罗爷爷说,特意挑的小母鸡等下蛋,有一两只小公鸡,留着打鸣。
………………………………

39 刘家永昌

    村子里家家户户不是代工,就是去帮罗家开荒了,闲着的人很少。但他们这么大阵仗,该注意到的还是注意到了。

    尤其是刘大娘,自一早上开始,就嘴巴不干净的骂骂咧咧。

    但他们家和刘二郎家都没过来,韩式也没过来。别说他们看罗家不顺眼了,估计就算来了,罗家也不能待见他们。

    刘大娘这阵子都快气死了,全村口口声声都在讨论罗家,讨论罗牛牛去上私塾了,自家男娃子什么时候也送过去。

    本来村里只有他们一家读书人,现在居然都攀附起来,想要去读书了,她那点子优越感顿时就没了。

    好在刘永昌考完童生试了,听先生的意思,考的还可以,要是真过了,他们家就有一个童生了。

    要是再能考上秀才,就是老爷了。以后这些泥腿子见了,还不得恭敬着。

    刘永昌在家等消息的功夫,也没有到处溜达,但村子里时时传来的敲打声,让他无比烦躁。

    尤其看到一身浅色衣裙的罗小妮时,就更不是滋味了。

    小姑娘这些日子出落得越发俊俏,一点不像农家出来的,倒是越来越有小家碧玉的感觉,见人三分笑,特别招人眼。

    越是得不到,刘永昌心里就越肖想的不得了。

    越想越后悔,觉得当时要是劝住他娘,没有跟罗家搞得这么僵,也许还能亲近亲近,说不好还能有机会。

    男人嘛,三妻四妾,很正常,等他成为秀才老爷,去罗家纳个妾,罗小妮能不上杆子。

    “永昌,没事别老是憋在屋里,我儿这么一表人才,将来说不准还能当上官老爷,出去走走,那帮泥腿子也就现在能羡慕羡慕,以后他们可羡慕不着了。”果然是娘俩个,一样的自大。

    “娘,是不是大哥考上秀才,村里人都得听他的?”刘永盛问。

    自从上次被罗小乔踹了之后,只要在罗家代工的人家,都回去嘱咐自家孩子不许跟他玩儿,以前他是孩子王,现在没有人听他话了,这让他十分憋屈。

    尤其是罗牛牛都去读私塾了,识字之后跟村子其他人在一起,明显跟变了个人一样,小小年纪,已经十分有城府。如果没有罗家人在眼前,他就像个小狐狸一样,收服的村里孩子服服帖帖。

    只有见到罗小乔他们,才表现出孩子的天真烂漫。

    刘永昌有些烦躁,自己家里这帮人,真的很无知,尤其是他老娘,只知道发狠耍横。

    还有那王氏,刚成亲时看着还好,现在越来越觉得是个黄脸婆。整天就知道低着头洗洗刷刷,他要说点什么风花雪月,都跟不上,如果将来出息了,王氏是不配当他刘永昌的嫡妻的。

    刘永昌越想越觉得,自家人真的是只会拖后腿,一点也帮不上忙,推开门就准备出去散散心。

    “当家的,你要去哪里?”王氏怯怯的问了一句,刘永昌不在家的时候,婆婆可劲儿的折腾她,她真的是挺怕的。

    “出去转转”刘永昌没好气地回答。

    “这才对。”刘大娘一听乐了,让那帮无知泥腿子见见未来秀才老爷的风度。

    “大哥,我也去。”刘永盛跟着站了起来,他们刚吃过饭,碗还没刷呢,虽说大嫂会都做了,但他老娘不是个能让人闲下来的人。

    刘永昌看了看刘永盛,袖口已经被鼻涕抹的黑亮,夏季又没感冒,哪可能流鼻涕,只能是去年冬季的根本没有洗出来。

    他忍不住有些反感,快步走在了前面。

    乡村的傍晚,晚霞漫天,微风轻拂,其实是相当惬意的,而且八月的北地,开始变得凉爽,好多人还搬了凳子摇着蒲扇,在门口乘凉,一片安宁和谐的景象。

    但这一切落在刘永昌眼中,却无比烦躁,他从村西头走到东头,路上遇了几个人,他没理人,对方也没有主动打招呼。

    这群村民,简直目中无人,简直愚蠢。

    不知不觉中,他就走到了村子的最南边,罗家现在还在那三间土坯房里。

    夜里点了煤油灯,昏黄的灯光下,照耀出窈窕的身影,刘永昌更加烦躁。

    第二日,罗家依然是热热闹闹的开荒。

    不过,除了除了村民之外,孙师傅也带着人来了。

    几个人仗量着土地,就着艾蒿的位置判断在何处开井。

    “小乔姑娘这是要干啥?”外村人一边干活,一边朝旁边人询问。

    “说是要打井。”本村人回答。

    “什么?这就打井了?”,外村人真是不淡定了,吃水不忘打井人,打口井也是要花不少银钱的。

    何况打出来的井,村民都能用,这真是村里有一个土财主,其他人都跟着沾光,来的人都恨不能自己也住在罗家村。

    孙师傅的人很专业,打完井之后还都用青砖给砌上了,绝对经用。

    但众人的震惊可不止于此。

    就在孙师傅打完井后,并没有如往常一样架起来辘轳,而是又用青石板盖上了。

    “这是干啥?难不成是怕我们要用?这也太小气了吧”,有人小声的议论着。

    还没等他们上句话说完呢,后面几个小伙子,扛着一个井筒就过来了,这一看就是铁器。罗家居然能拿到这么多铁器?这背后得是多么有能量的人?

    还不等说什么,这一个个井筒,就把要说难听话的人给吓了回去。

    手压井,是罗小乔规划了好久的产品,暮景逸既然已经特批了铁器,想来也不在乎多一点,她早就盯着封宸浩把井筒做好了。

    最近封宸浩的人,也已经在一个叫海花岛的地方,找到了橡胶树,这种树,拉开口子就能往外流胶水,胶水晒干后果然得到了一种物质,柔软而有韧性。

    罗小乔试着加工了密封圈,做成活塞。没一会,一个新的压水井就出现了。

    乡亲们看着那井口源源不断的水流,都十分震惊。

    他们还生活在每天靠辘轳打水,或直接把水桶丢进井里打水的状态,有了压水井,以后打水就不用这么吃力了。

    “以后接到地里面,浇水会容易很多”,村长罗金荣也看出来压水井的价值,连连点头。

    “小乔,我们吃水能不能用?”村民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随便用,就是别损坏了,谁破坏了我找谁赔啊”罗小乔半开玩笑的说。

    “那是那是”,更有那好奇心重的村民,也不开荒了,直接就过去上手压了半天水,真是十分的省力。

    可以想见,接上竹筒,以后浇水都不是问题了。

    以后,村民靠天吃饭的日子会改善很多。
………………………………

40 童生与上梁

    开荒的日子过得挺快,罗小乔早就买好了豆种。

    她观察了几日,挑出来几家利落勤快的,让他们帮着点豆子。

    村民对此十分无语,还从没见过这么任性的主家,那边正开着荒呢,这边豆子都种上了。

    但罗姑娘说了,地闲着也是闲着,收点是点儿。

    众人一琢磨,觉得也是这么个理儿。

    忙忙碌碌近半个月,家里的房子也差不多修好了,八月十六号,是个吉利的好日子,这天就准备上梁了。

    上梁可是件大事,要在正午前或傍晚前进行,老辈说,这两个时间段阳气最足,风水最好。

    上梁的头天,罗奶奶就备好了花生、糖果、还有小馒头。

    北地苦寒,木材材质很好,十分紧实。他们选的梁木是杉木,直接从大山里砍来的。

    随着代工需求增多,山里林木被霍霍的挺多,罗小乔要求村民每砍一颗大树,就要种上一颗小树苗,她说这叫可持续发展,否则她宁愿不收别人的木材。

    村民不太理解,林子那么大,哪能砍的完,简直白费力气,但人家是出银子的,也不好对着干,所以山脚下还是种上了一片的小树苗。

    全村都知道罗小乔家新房今日要上梁,全都大清早就涌过来看热闹。

    刘永昌一大早就去县里看榜了,今天是童生试放榜的日子,秀才之前,是不会有专人来报喜的,他们都得自己去。

    榜单从上到下慢慢的揭开,他的心口跳动的厉害,终于,在第二十三名的位置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刘永昌忍不住在心里狂喊了一声:“我考过了,下回可以考秀才了”

    刘永昌心情很好的回去村子里,脸上的喜色挡都挡不住。

    路上遇到了韩氏,都是一个刘姓家人,问了一句,知道他中了童生之后,那大嗓门立马嚷嚷的谁都知道了。

    “恭喜啊,刘童生”,村长罗金荣第一个过来了,村里出了童生,他面子上也有光。

    “老大家的,你家可是出息了”,慢慢有更多村民说着酸话就过来了。

    刘永昌摆出一幅不甚在意的样子,谦虚的跟来人打招呼。

    王氏瑟缩在他的背后,有些手足无措,刘永昌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更加看不上她。

    “各位乡亲,今日永昌考中童生,中午庆祝庆祝,大伙都来啊”刘大娘大嗓门嚷嚷着,十分的得瑟。

    “哎呀,不说我都差点忘了,那边罗家今天上梁呢,上梁是大事儿,日子可不好随便改”

    “刘童生见谅,咱晚些来贺啊,早就答应好了那边,上完梁我们就过来”

    村民呼啦啦来了,又呼啦啦走了。

    刘永昌气的两眼发直,他是童生!今日是他的好日子,一个泥腿子,凭什么抢他的风头!

    他根本不愿意去想,罗家是半个月前就订好了上梁的日子。

    孙师傅真的很全能,他队里就有一个上梁师傅,能言善变,吉利话一句又一句。

    随着一串鞭炮声,两人扛着系上红绸带的梁木就登上了梯子。

    “脚踏云梯步步高,一年更比一年好。

    左脚开步踩仙果,右脚开步踏蟠桃。

    蟠桃仙果踩得呵呵笑,八路神仙一齐到。”

    上梁师傅一路念叨着吉利话,一路往梯子上爬。

    起步、登云梯、登基、梁升起、正梁登位、挂红挂绿,最后是撒团子。

    “我拿团子白如玉”,师傅往人群里扔了一把小馒头,“东南西北我不撒…”,又一把糖果。

    围观的村民抬头期待着,热闹的争抢。

    不光是对小馒头等的期待,也是一种吉利的象征,村民相信,谁抢到了,就会沾到主家的喜气,这一年就会比较顺遂。

    上梁之后就是“过师夜”了,罗爷爷出面,招待着工人和亲戚往里走。

    罗家的饭菜是真香,满满几大桌子,肉菜居多,素菜也都拌上了肉丝。

    来的人都十分满意,就连刘二郎家的韩氏,都带着虎蛋过来了,刘永盛不知跟着谁,也窜到了里屋。

    罗家人暖屋,自然是人越多越热闹,即便不待见韩氏,也不会赶她走。

    “快,虎蛋,来,坐这桌”,韩氏招呼着儿子就过去了。

    也不等其他人到,抓起来筷子就吃的狼吞虎咽。虎蛋甚至筷子都不想去拿,左手抓了不够,还用右手护着盘子。

    他们这吃相,真是相当难看,黄婶子忍不住说了她一句:“你们这么吃,让别人咋吃?”

    韩氏才不管她,一边吃一边还冲着虎蛋说:“给我留块鸡腿”,一面那筷子频率极高的尽去夹肉。

    这桌女人们脸都黑了,她们也一年难得吃回肉,可你再馋,也得有点脸吧,这得多让人瞧不上啊。

    来的工人也都被恶心着了,看着韩氏仍在那里埋头大吃,肉吃完了,还用馒头去蘸汤,桌上汤水淋漓。

    尤其那虎蛋,一边吃,一边还往兜里揣馒头,那手黑的跟什么似的,抓完了就往嘴里嘬一下,然后往衣服下摆上擦,擦完接着抓。

    再馋肉的人,也都有些受不住了。

    “我说韩氏,你来暖屋,带什么来了?”大山婶子首先受不了了,不想跟韩氏一般见识,拿起面前一个干净的碟子,就跟旁边的小媳妇分了。

    一边吃,一边问韩氏。

    “我看见了”,小媳妇说,“拿了俩鸡蛋就来了”

    “你可真好意思,你家这么寒酸的东西拿的出手,你也好意思这么吃。”

    “咋?你管的着吗?罗小乔还没说话呢,你跑出来算个啥。你就再讨好罗家,人家能拿你当自己人?我呸。”韩氏一边吃,一边口沫横飞的骂。

    罗小妮看着都快气死了,但吉利的日子,不好吵架,只能先忍着。

    罗奶奶反应比较快,赶紧进屋又炒了几个菜,端出来给大山婶子等人重新开一桌。

    韩氏吃的直打饱嗝,最后又喝了一碗汤之后,这才领着虎蛋晃晃悠悠走了。

    她还得去刘家那看看,能不能再捞上一顿。

    要说刘老汉这个人,虽说过于精明不厚道,但无论什么样的人,都会有那么几个亲近的。

    这不,到底还是有几户村民,没去罗小乔家,来的刘家,恭喜刘童生。

    但是以刘大娘的为人,又怎么肯真的破费太多。

    看他们手里也没拿多贵重的礼物,随便让王氏炒了几个菜就出来了,几人吃的直皱眉头。

    “永盛,你咋不吃饭,你干啥去了?”刘大娘一声大吼。

    刘永盛摸着肚子转了过来,得意的说:“去罗小乔家了,她家做的肉丸子真好吃”

    “我打死你个没出息的小兔崽子,家里穷不起了吗?你跑去她那儿吃,你不知道今儿什么日子吗?”

    刘大娘不管不顾的撒泼,刘永昌直接没了脸。

    就连几个老伙计都看不下去了,纷纷告辞出去,一边走还一边互相摇头。
………………………………

41 嫁接稀瓜

    上梁的事情,罗小乔没有让通知封家。这是他们农家人自己的事情,后面还有刘婉儿盯着,不必要的时候,她还是不想跟封二少走的太近。

    不过胡管事傍晚的时候来了一趟,看着那几间大瓦房,连连点头,他就说嘛,凭小姑娘的聪慧,怎可能一直窝在那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