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换心追踪-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即闲┟祝嚼鲜胰ザ潦椋拙褪亲约旱闹形绶埂R惶焖叛Щ丶遥⑾致杪璨辉诹恕T词悄棠烫挪餮裕崖杪韪萘恕B杪杳挥写恚幌敫易娲锤好嬗跋欤投憬四峁免帧

    安安很心疼妈妈,就每顿饭省下一把米,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带着这些米去见妈妈。开始妈妈误会了安安,经主持的解说,解除了误会……

    这处戏告诉人们要有爱心、孝心,一家人必须以信任为基础。婆媳关系是生活中的一个常见问题,也是个敏感问题。婆媳关系处理好了,小家庭才和睦。

    演员唱到动情处,台上台下哭声一片。人们为剧中情的孝心哭,也为生活感受哭。这处戏唱了又唱,人们百看不厌。这是对后人进行爱和孝的教育,也是让前人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土岗村称得起武术之乡,拳术在附近一带很有名气。村里的男人个个都有两下子,被外人称作拳把手。小孩子走在路上,有人问“你是哪村的?”他理直气壮回答“土岗村的,怎么啦?”对方马上会说“啊,拳把手来了。”

    有个小伙子在路上,遇见几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男青年,正拦着路刁难一位讨饭的小姑娘,土岗村的小伙子抱打不平,立即出手相救,精湛的武术让几个坏小子立即俯首称臣。他把小姑娘当作妹妹带回家。从此,无依无靠的小姑娘有了落身之地,她再也不用去四处流浪讨要,后来二人结为夫妻。一个知道感恩,一个知道疼爱,他们的生活甜美无比。土岗村的男人会武术,有武德,自然受到敬仰。

    我八岁那年,是一个夏天的中午,我们一群小伙伴在大沙河游泳,岸边忽然来了个大男人。他看了我们一会儿,忽然他也脱衣下了水。我一回头,发现他一下水就再没有上来,马上就招呼小伙伴们:“快,这位叔叔不会水,快来救人。”

    大家七手八脚就把他拉出水面,他虽然喝了几口水,因为抢救及时,并无大碍。他说他是个旱鸭子,看到你们小孩子在水中都露着肚脐眼,所以就先下水洗个澡。他没有想到,我们都是踩着水玩儿。那水足有三米多深。后来,他给村公所来了一封信,表扬我们。他说一个叫方哥的小孩子,带着一帮小朋友救了我的命,我感谢他们,感谢土岗村……

    老村长在全村群众大会上念了这封信,最后他笑着说到:我们每个人都要向方哥学习,出了村要为我们村争光扬名。

    开始,那些叔叔辈份的人见到我就笑着叫方哥,这本是笑闹。谁知,这笑闹叫来叫去,村里的男女老少一见到我都叫方哥,。方哥竟成了我的名字。

    夏天,在那棵千年老槐树的树荫下,常常是坐满了人,好象是开大会。那些年龄较大的妇女,不是带孩子,就是纳鞋垫。三个女人一台戏,她们可不唱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她们唱得是孝道爱心……

    在老槐树下相聚的,还有三五成群的青年男女。长大了,我才知道他们那是见面相亲谈恋爱,互相表示衷心,让老槐树做个见证。

    生活中小两口吵架也是正常事,和好了,也跑到老槐树下,让老槐树做个见证,表示前嫌尽弃,恩爱如初,今后再不做夫妻吵架这样的傻事。

    弟兄们有了隔阂,好邻居产生了误会,他们也会坐到老槐树下,开开心地谈一谈,解除隔阂,实现新得团结。

    我又想到我的好兄弟,小伙伴。每天晚上结束玩耍,我们都是先把一块儿玩的女孩送回家,交给她的父母。然后又回到老槐树下。从小,我们就懂得自己是个男子汉,必须敢担当,必须爱护女性保护女性。

    每天晚上,我们三个好兄弟总是最后分别。这时,常常是我先把手伸出来,掌心向上。山猫和大鹏掌心向下,放在我的手上:“明天晚上见,不见不散。”

    我们是异口同声。
………………………………

第二十九章     自行车的故事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土岗村谁家要是有辆自行车,比今天有辆汽车还引人注目。大家看你的眼神都放着亮光,你仿佛是从富庶的另一个星球归来。你身上的每一件衣物都让人看了又看,似乎你满身都充满珠光宝气。

    那时每年一进入冬季,土岗村的人就进入冬闲季节。有三个多月的时间,人们无所事事。有的家庭一天就吃两顿饭。有的人家一觉能睡到上午十点钟。没有电,没有娱乐活动,生孩子却会出现高峰,这就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贫困的地区,人口增长越快,越是贫困的家庭,生得孩子越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也有少数家庭,利用冬闲出外打工,因为他们有一套谋生的手艺。林二傻就是其中的一位。每年冬闲,他都要下山西打工挣钱。有一年,他弄回来一辆二手自行车,有五六成新。就引起了全村的轰动。

    “下山西”,这是当年土岗村的村民外出打工的代名词。有的人下了多半辈子山西,山西究竟在什么地方,他不知道,山西是个什么样的风貌,他也不知道。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到过山西。有的人只是跑到牛城市西郊的半山区,在那里找点活干,也就成了下山西。

    这林二傻名字叫二傻,实际上人很精明。有人说他精过了头,不论和谁打交道,林二傻从来不是个吃亏的人。父母给孩子起个难听、难看的名字,这是一种传统习俗。据说这样的孩子好养活。农村贫穷,好不容易有个孩子,谁不怕夭折?当大人的伤不起。可怜天下父母心。

    有了自行车的林二傻,用车带着孩子老婆下地,轻松自如,带着粮食去磨面、赶集买个东西,来回一阵风。人们发现,这自行车在农村很适用。既能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还能解决不少运输问题,让人节省了力气、节省了时间,比单纯开个“11”号强多了。

    大年初二,闺女回娘家拜年,一家四口过去都是赶个牛车,又慢又麻烦,还要照顾牲口吃喝。这自行车也是带着一家四口,又轻便又快当。那些耄耋老人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不住口地赞叹:“还是现在好。这比赶牛车不知要方便多少倍。”

    自行车刚刚在土岗村落户,大几千口人的村子,只有有限的几个家庭买了自行车。

    谁家有个自行车,就会被东家借,西家借,自行车就没有个闲置的时候。

    石蛋蛋是个一米八高的大个子,那两条大长腿几乎占了身高的三分之二。他是最早购买自行车的家庭之一。那自行车在他的两条大长腿下,就象个儿童玩具。他骑自行车,从来都是先坐上去,然后一抬腿,蹬起车来就走人。

    因为常有人来借车,还因为借车,引发了邻里之间的矛盾:“什么远了近了”,“不亲了”,“不讲情面了”,“看人下菜碟了”……

    把自己心爱的车借给人家用,还赚回来一大堆不是,这石蛋蛋一气之下,将自行车的一个车把锯掉了。他想,这样就不会有人来借车了。

    既然你能一只手骑自行车,那一只手骑车的也大有人在,还是有人前来借车。

    他来了个一不做二不休,于是,他把另一只车把也锯掉了。这样一来,借车的人的确是没有了。没有车把的自行车的确不好骑。那车技的确降服了很多人。

    事情总是有一利就有一弊。自行车没有人来借了,这没有双把的自行车,它的使用价值也大大地降低了。

    村里有个叫狄昌的人,也买了一辆自行车。他对待自行车比对待子女还要亲。他每天都把自行车擦上一遍,然后放进房间,还要用床单盖上。大风天不骑车,怕把车刮脏了。大热天不骑车,怕把车晒坏了。雨雪天就更不能骑车了。

    有一天刚下过大雨,男人们都在大街上聊天。因为土岗村地势低洼,一下雨就无法出村。这不光是因为有水,更是因为到处都是粘泥,你穿着鞋根本就迈不开步。所以,只要刚下过雨,人们哪里也不能去,只能在一起侃大山。这时,狄昌也走了过来。爱开玩笑的老喜小声说话了:“各位,你们谁能把狄昌的自行车借出来,在大街上推着走上一圈,我给你买个烧鸡吃。”

    也爱开玩笑的二起子接话了:“我来试试,你输了,必须给我烧鸡吃。我输了可是我啥也没有。”

    大家一听都哈哈大笑:“二起子,你是净赚不赔呀。你要是这样做买卖,三天就发家了,那自行车就主动找上门来了……”

    大家又是一阵哈哈大笑。就在这时,狄昌也来到人群当中。

    “什么事呀,这样高兴?”狄昌开口就问。

    二起子马上就接了话茬儿:“他们都跟我打赌,说从这里跑到村东头,再从村东头跑回来,我最少要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我说不用,二十分钟就足够了。他们说你有什么好办法,我说骑上狄昌的自行车,二十分钟用不完就回来了。你把自行车推出来,让我做给他们看看……”

    大家谁都不说话,都静听狄昌的回话。狄昌看看大家,谁都不说话,他心中想,看来不是开玩笑。如果自己站在大伙一边,那二起子就会坚决要骑车实践一番,如果自己站在二起子一边,那更得把自行车推出来。他愣了片刻小声说到:“我背着你去吧。”

    大家一听哄堂大笑起来。

    在那个年代,城市人曾经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做为结婚必不可少的三大件。后来,农村也向城市看齐,自行车、缝纫机也是结婚必不可少的物品。

    在五十年代,自行车是紧缺物资。土岗村绝大多数家庭没有能力购买,因为填饱肚子是首要任务。有购买能力的,往往也不容易买到。因为那都是凭票供应商品,光有钱是买不来的。对于汽车,人们那就知道的更少。洼下村有不少人家,世世代代都没有进过县城,就更别说进城市了。 那没见过汽车的人不在少数,那坐过汽车的人,则少之又少。

    在城市工作的贵波,借了一辆卡车,为父母往村里拉了两吨煤。卡车让全村人大开眼界。晚饭后,这辆卡车在村里跑了大半夜。从村东跑到村西,又从村西跑到村东。车上坐得都是本村的大人和小孩,大家过了一次坐车瘾。

    在老槐树下,还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和见闻。老槐树也见证着土岗村的历史。
………………………………

第三十章      穷人也有尊严

    土岗村又大又穷又落后,论落后,在全县坐第一把交椅。村里大多数人家都在温饱线上挣扎。一年菜半年粮的家庭有的是。这还不是生活最苦的家庭。还有的人家,一到冬闲,男人就拉着棍子出门讨饭吃,一个人省下三个月的口粮;为得是让老婆孩子生活能好一点。

    在历史上,土岗村里也曾出现过几家富户。单从住房外观上看看,你就明白个八九不离十。那住房,青砖一卧到顶,足有一丈五高。这样的住户绝对不是穷人。那住房是用土坯、草泥垒成,用树枝栅栏当院墙当大门,这样的住户,也绝不是有钱的人家。前面那种住户屈指可数,后面这样的住户举目皆是。有个叫姜够本的人,就曾是全村几家中的富户之一。

    这姜够本继承了“祖训”,不论做什么事,都和他的名字一样,都必须够本。够本是底线,只能赚不能赔。在全村,他是唯一一个娶了两房媳妇的人。因为那是旧中国,他有钱,可以一夫多妻。

    姜够本他虽然有钱,娶了两房媳妇,但后人并不兴旺,也许是观音送“子”时,征求了被送“子”的意见,那些被送的“子”都不愿意到这户人家为“子”。在这个问题上,姜够本是大大的亏本,虽然很有钱,但是没有后。

    这姜够本长得肥头大耳,那一双眼睛,看人看物从没有直视过。那一对眼皮从早到晚,一直忽闪个不停,好象时时事事都在进行算计,省怕自己计划不周吃了亏赔了本。

    人都会生老病死,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土岗村穷苦人家老了人,丧事办得都比较简朴。人活着尚且衣食难以温饱,人死了,何必讲气派、搞浪费。前来帮忙的人,有的是吃一口粗茶淡饭,有的是帮完忙,各自回家吃饭。家家生活艰难,也都互相体谅,互相理解,没有人去挑理儿。

    这姜够本与人不同,却常常发难批评。他指责东家,发难西家,说这家吃得饭食太差,不该慢待了亲友和帮忙的人;说那家事情办得太简单,对不起自己的先人。

    土岗村的农民,没有人去计较姜够本的话。站着说话不腰疼,自己没有那个经济条件,也不在乎姜够本这样的人说是道非。经常种地的人哪能怕蝼蝼蛄叫呢。

    穷人因饥饿、疾病而死亡很正常。富人有吃有喝,他也得不到长寿星的秘方,买不通阎王的传唤。终于有一天,姜够本的父亲也驾鹤西归。

    姜家也要办丧事。姜够本一心要在乡邻面前耍耍面子,抖抖威风,借此给自己长长脸面。他没有想到,前来帮忙的人少之又少。不要说摆阔气、闹排场,连最基本的人手都不够用。跑前跑不了后,跑左跑不了右,忙得他焦头烂额。他急忙对主动前来帮忙的人说:“你们去发动前邻后舍,就说我这里白面馒头随便吃,大碗的肉菜随便喝。”

    主动前来帮忙的人一听,脸上好象被摑了两巴掌。他们立即回答说:“不用再去找别的人了,我们现在也要告辞。你的忙我们帮不了……”

    姜够本急忙问到:“你们这是为什么?”

    来帮忙的人说:“这街坊邻居虽然人穷,生活不好,他们都有自己的人品人格,都有自己的尊严,没有人冲着你这顿饭菜来。你把馒头堆成山,你把肉菜熬成河,你看那些馒头、肉菜能不能帮你办具体事?”

    这姜够本急忙改口:“好,好,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吧,能叫来帮忙的人越多越好。”

    农村出殡有排三排五排七之说。贫苦人家一般都是排三。因为没有那么多亲朋好友,而且居住的都比较近,从人死到出殡,有三天足矣。

    姜够本为了显示自己的风光气派,四处报丧告友,他选择排七。

    办事的总管一看这个派头,便问:“你让来人吃饭不吃饭?”

    姜够本说:“吃,馒头肉菜,一定要让人吃饱吃好。”

    总管说:“你准备的这点面,这点肉,远远不够用。你想把事办得风光,从现在起,把后院的石磨动起来,人可以换着班干活,牲口可以换着班拉磨,但这磨面的石磨却是昼夜不能停。”

    “你把宰猪的师傅请来,还要再杀两口猪。够用不够用很难说,这要看来客的情况。后院还要再安上四口大锅,两口锅蒸馒头,两口锅熬肉菜……”

    这姜家的后院,立即就变成了手工做坊。总管成了总指挥。

    “总管,这蒸馒头的白面没有了。”

    “告诉磨面的,加快速度。”

    “总管,这猪肉没有了。”

    “告诉杀猪的师傅,手脚麻利点。”

    “总管,这烧火的风箱坏了。”

    “这事也找我?风箱坏了换好的。谁家有好的先借来用。”

    姜够本看到,一袋一袋的小麦磨成了面粉,一袋一袋的面粉都蒸成了馒头。可是,饭桌上的馒头却老是供不上吃。他还听到远方的客人说:“这姜够本真会算计,只上菜不上馒头,这饭让人怎么吃?”

    只到出殡这天,姜够本才悟出点其中的奥妙。

    “各位乡邻,我过去有做错的地方,请大家原谅我,宽恕我,高抬贵手,放我一马,帮我顺利办完丧事,我给大家磕头了。”

    姜够本这时声泪俱下,一次一次地向他看不起的穷人下跪磕头。

    事后,姜够本知道,自己这次丧事办得丢了大人,在亲朋好友面前,丢尽了脸面。有人开着玩笑就说到他的脸上。这些贫穷的父老乡亲,没有把棺材给你扔到大街上,没有扔到半路上,也是给足了你面子。今后学点好吧,别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

    姜够本始终没有弄明白,这从头到尾的一切事情,都在他自己的家里,都没有出他家那个大院,这些馒头怎么会不翼而飞了呢。

    别看这些乡邻们生活贫困,谁也没有把姜够本的几个馒头看在眼里。既然你总不给穷人脸面,今天,穷人就给你点脸面看看。大家就是要用这件事给他敲敲警钟:穷人也有自己的尊严,也有自己的人格。

    通过办丧事,姜够本也明白了一个道理:穷人虽然缺钱少粮,但并不缺少智慧。穷人虽然人穷,但不穷骨气,小恩小惠撼不动穷人的意志。穷人可以不要命,但不能不要尊严。

    烧火做饭的人当着姜够本的面跟总管说:“我们这次力气卖得太大了,光做饭的风箱都用坏了好几个,我们都没法向人家交待,太赔本了……”这言外之意是告诉姜够本,你办个丧事也赚大了。

    帮忙的人心里都清楚,那个做饭的风箱老坏,才造成了馒头不翼而飞。
………………………………

第三十一章   童心有爱

    方明紧紧拥抱着柏玲,眼前的幸福让他又回忆起童年。他又给柏玲讲起了童年趣事。

    每年开春后,天气变暖。晚上,我们这些小伙伴在老槐树下捉迷藏。白天,我们这些小伙伴结伴,到村边地里去放风筝。村边这些地,是村里最好的地。这些地能种小麦,产量比较高,亩产也就是一百多斤。这时的麦田里,到处都有我们小伙伴的身影。白云蓝天下,翱翔着各种各样的风筝。小麦还没有返青,不怕被踩踏。小伙伴也知道,种地不容易,一旦小麦开始返青,谁再也不到麦地里去放风筝。

    天上飞得风筝,都是我们自己动手制作的。因为交通不便,没有人来这里卖风筝。即便有人来卖,因为贫穷,我们也买不起。我们是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做。土岗村是个水村,水中不缺芦苇。我们用芦苇的蔑子做风筝的骨架。再糊上一层薄薄的窗户纸,上面画上图案就做成了。这样的风筝还要带上个尾巴,这尾巴就是用旧布条接起来。这尾巴太轻太重都不行。我们是一边放,一边调整尾巴的长短轻重。

    最容易制做的风筝,就是做个六角形或是八角形,用两个等边三角形交错捆绑在一起,就形成一个六边形,同理,用两个正方形交错捆绑在一起,就成为一个八角形;再复杂点就做成各种鸟类、蝴蝶类。有的做成一个大蜈蚣,那长长的身躯,左右摇摆,真得很吸引人。

    别看做风筝用不了多少钱,要把风筝送上天,它凝聚着父母的爱。放风筝的线需要妈妈亲手来纺,或是由父亲来想办法。如果父母无能为力,风筝再好,也飞不上天。一个小小的风筝,凝聚着全家人的心血,也反应出家庭生活的平安和谐。

    一只风筝放飞在蓝天上,既放飞一颗童心,也放飞一颗爱心,也飞出一个小家庭的温馨。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象我们这样,能有尽情玩耍的时间。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我们的同龄人中,有的早早就又当女,又当男,承揽起全部家务。

    肖青就是一个这样的男孩。他和我们都是同龄人。他没有姐也没有妹,他是家中的老大、长子,下面还有个小弟弟。他却很少能和我们玩在一起。不是他不合群,是繁琐的家务拴住了他。

    肖青的父母,在全村本是又能吃苦,又能干的人。他们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宠爱有加。谁知一场突然变故,这对夫妇先后大病一场。后来虽然保住了性命,却变得身体欠佳,经常闹病。肖青小小的年纪,就挑起了生活重担,在家里什么活儿都要干,一天到晚,他都没有个停手的时候。他不光干男人要干的活儿,他也学干女孩该干得活儿。他从来不敢在外面多呆上一会儿,他看到我们开心地玩耍,只是笑着站一站,只几分钟就赶快回家。

    一次,他从村边路过,看到我们正在麦田里放风筝,就停下了脚步。我立即大声喊到:“肖青,来,放放我的风筝。”

    他急忙跑了过来,伸手接过我的风筝线。他开心地笑着:“方哥,这放风筝的感觉真好。”

    山猫、大鹏这些小伙伴们一看,几乎同时发出邀请:“肖青,来放放我的风筝。”

    于是肖青跑到这个小朋友身边,伸手抓住风筝线拉一拉。又跑到那个小朋友身边,用手拉一拉风筝线……

    “真好,真好。谢谢大家,谢谢大家。我该回去了。”

    他一溜小跑往家赶去。望着他的背影,小伙伴们都感到心里酸酸的,对肖青充满了同情心,同时,又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

    肖青虽然不能和我们一块儿玩耍,有时却可以和我们一块儿下河抓鱼和钓鱼。

    “肖青,到我这儿来。”我把最好的钓鱼位置让给他。

    “谢谢方哥。”肖青就坐在了我的身边,下了钓钩。

    肖青所抓得鱼,都是先给父母和弟弟吃。有时,他连尝都不尝一口。

    了解这个情况后,每当看到肖青来钓鱼,我们几个要好的小伙伴,都会把自己所抓所钓得鱼,先放到肖青的鱼篓里。目的是让它早点回家,去照顾生病的父母。

    肖青这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