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鲤农门崛起日常-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骆把骡车赶进前院,停在院子中间。

    罗父他们过来,开始搬石磨。

    石磨分为底盘和上下磨扇三部分,秦三郎不过十四岁,可他的力气极大,一个人就把半米大的磨扇搬下骡车,咚一声,让磨扇立在地上,自己扶着磨扇,把磨扇滚到院子左侧。

    罗父年轻的时候受过伤,可不敢像秦三郎这般做,而是跟罗武两人抬下另一块磨扇,父子俩滚着磨扇,放到院子左边。

    剩下的底盘,由田叔父子、顾大山父子用拳头大的木棍抬着,抬到院子的左侧,放着一块埋好的大石上。

    紧接着,罗家父子把两块磨扇放在底盘上装好,这石磨的事情就算完了。

    忙了这么一通,几家人都是浑身冒汗。

    阿九见石磨搬完了,又道:“还有东西没搬来,我们再跑一趟。”

    说着跟老骆转头走了。

    顾大山追上去问:“不是只有两个石磨吗?咋还有东西?”

    可阿九跟老骆已经驾着骡车跑远了,没有回他的话。

    顾大山叹气,嘟囔着:“也不知道还去拉啥东西?”

    顾德兴知道尚秀才家的下人来了,着急忙慌的赶来,没有看见尚秀才家的下人,忙问顾大山:“大山叔,尚秀才家的下人呢?”

    顾大山道:“刚走。”

    “走了?”顾德兴急了:“怎么这么快就走了?您咋不拦住他们?”

    顾锦里看了顾德兴一眼,道:“这石磨可是搬了足足两刻钟的功夫,你自己来迟了还怪别人,可笑。”

    这大少爷要是早点来,不就见到人了。

    顾德兴脸上一红,被顾锦里的话臊得不轻。

    顾大山的脾气好,见他这样,笑着道:“兴哥儿别急,阿九他们等会儿还会再来。”

    顾德兴听到这话,眼睛一亮:“真的?”

    顾大山点头:“真的,说还有东西要送来。”

    顾德兴很高兴,没有再回家,而是留在罗家等着,等了足足一个多时辰,才把阿九和老骆等来。

    老骆和阿九这回搬来不少东西,有桌椅板凳,两个石舂,还有两块大铁板。

    顾锦里一看到这两块铁板,就知道这是尚秀才特意给他们家订做的东西。

    大楚可没人用铁板做东西,也就他们家用到,但她没有推辞,更没有说穿,送都送来了,再退回去,麻烦不说,还矫情。

    顾大山看见这两块铁板,知道铁板贵,不想收,但阿九的嘴巴利索,不一会儿就把顾大山说服,让他收下铁板。

    顾德兴见阿九他们来了,急忙从罗家来到顾家,问阿九:“尚秀才可看了我写的文章,他可有说些什么?”

    一路逃荒,特别是经过恶人杀人的事儿,顾德兴是被吓破了胆,安顿下来后,有一段时间不敢出门,而他浑浑噩噩这么长时间,终于找到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那就是念书考功名。

    这是他从小到大都在做的事儿,除了这件事以外,他什么也不会做,也不想去学,他讨厌去砍柴,去磨豆子,他的手是用来写字的,不是用来做这些粗活的。
………………………………

第111章 不收

    阿九听到顾德兴的话,直接回道:“顾家兴哥儿,你们昨天写的字与文章,老爷已经看过。”

    顾德兴闻言,整个人都激动起来,问阿九:“尚秀才如何说?是不是,是不是……”觉得他的文章写得好,要收他为徒?

    阿九笑了笑,道:“老爷没说什么,只是让小的把三封信交给你们。喏,这是你的,还有旺哥儿的。”

    阿九从腰间的布袋里拿出三封信,把其中两封交给顾德兴。

    顾德兴接过,来不及跟阿九道谢,直接冲出顾家院子,一离开顾家院子,他就迫不及待的打开那封写着自己名字的信。

    可看到信上的内容,顾德兴整颗心都凉了下来,信上只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对他学问的评价,说他要是想念书,可以去镇上的私塾念个十年,或许能考上功名。

    最后一句,却是明确说了,他不会收徒的话。

    顾德兴不敢相信,自己写的文章那么好,尚秀才竟然不收他?

    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又打开那封写着顾德旺姓名的信,这封信上只写了一句话:可找松子沟的许童生启蒙。

    明显的看不上顾德旺的学问,连给他启蒙都不愿意。

    顾德兴的心里总算是平衡一些,可他还是不甘心,为什么尚秀才不收他为徒?

    要是他能拜尚秀才为师,那就能跟姜县尉攀上关系,他们家就能因此得利。

    可顾德兴毕竟只是个十七岁的少年,又是乡下孩子,见识有限,一时间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来让尚秀才收他为徒,只能失魂落魄的回家。

    阿九见顾德兴没有纠缠,松了一口气,看向旁边的顾锦安,把一封信交给他:“安哥儿,这是老爷给你的信。”

    顾锦安忐忑的接过,道了一声谢后,回了自己跟程哥儿的房间,打开信封,看着上面的信。

    信上只写着两个字:问志。

    顾锦安眉头紧皱,不过很快就明白尚秀才的意思,尚秀才是在问他的志向。

    顾锦安立刻拿出纸笔,在黄纸上写下一句话:安此生之志,唯护家与为民请命尔。

    写完,他看着这句话,又忐忑起来,他把护家写在前面,表明了自己第一个想要守护的是家人,第二个才是为民请命。

    若是尚秀才看了这个答案,会不会觉得他是个自私的人,因此不收他?

    顾锦安有过犹豫,但他还是没有改答案,等墨迹干透后,把黄纸折好,装进一个用黄纸做成的简易信封里,拿去交给阿九:“这是我给尚叔的回信,请九哥务必帮忙送到尚叔的手上。”

    阿九接过信,笑道:“安哥儿放心,小的一定把信带到。”他家老爷也在等着呢。

    阿九并没有在顾家待多久,送完东西后,揣上顾家给的豆渣饼,再拿上崔氏准备的一份回礼,跟老骆驾车回了尚家。

    顾锦安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便回到厨房做豆腐。

    顾锦里看他很是紧张的样子,并没有问他给尚秀才写了些什么?而是拿出一袋黄豆,开始挑豆子准备做豆油。

    足足挑了一个多时辰,才挑出二十斤黄豆。

    她把黄豆拿到厨房外的小石磨,开始用石磨碎豆子,又忙了一个多时辰,才把二十斤豆子给磨好。

    等把豆子磨好,天色也黑了下来,顾锦里收拾收拾,便去做饭。

    她做饭舍得放油,比较好吃,所以只要她在家,她就会做饭,崔氏虽然心疼油,可崔氏更心疼孩子,也就由着顾锦里折腾。

    晚饭是香喷喷的红薯陈米饭、昨天吃剩下的炸酥肉、香煎豆腐、炒鸡蛋、炒豆芽、还有白菜肉沫豆腐汤,油水很足,一家人吃得很开心。

    三奶奶口中抱怨着:“这吃得也太好了,有酥肉就别做鸡蛋了,还有这饭,喝粥就成,不用做干饭。”可看着几个孩子不再像以前那般干瘦,又觉得这么吃很值得。

    吃过晚饭,几家人来到顾锦里家,例行数钱分钱。

    他们如今的生意很好,每天都能卖出三百五十斤的豆腐跟两百斤的豆渣,还有上百包的调味香料。

    大家数完钱后,顾锦安开始报数:“扣除预留本钱后,今天的纯利是十两三百六十文。”

    他家能分到四两一百四十四文,而其他六家,每一家都能分到一两零三十六文。

    田婶捂着心口道:“一天就能分到一两银子,哎哟,这可真是太多了。”

    刚做豆腐营生的时候,他们每家一天也就能分个几百文,今天竟然能分到一两多了,真真是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儿。

    陈氏看着田婶的样子,很有些看不上,说道:“这就多了?以后还能更多呢。如今镇上的人家,那是家家户户都吃咱们的豆腐,今天还有不少吃食铺子来咱们摊子上问,想要做咱们的香煎五香豆腐,他们那是做梦,这可是咱们活命的营生,哪能让他们跟着做?”

    说到这个,陈氏就很得意,因着豆腐营生,镇上有不少人来巴结她,想要套出这豆腐的做法,可她是谁啊?能告诉他们?

    几家人高高兴兴的分完钱,便各自回家。

    第二天的时候,轮到罗家跟田家出摊,顾锦里跟秦三郎也跟着去了。

    她还带上了她家的户籍,来到镇上后,帮忙开了摊子,她就跟秦三郎去了铁铺,订做了十个盘子大小的铁饼,跟两个三斤重的铁锤。

    铁匠对她做的东西很好奇,问了一句:“这铁锤还有用处,你家做铁饼干啥?”又不能吃。

    顾锦里笑笑,随便想了个理由糊弄铁匠:“我家想出个新鲜吃食,要用这铁饼来做,所以来订做铁饼。”

    如今顾家的豆腐卖得好,镇上的人都知道,铁匠师傅也是知道的,听她这么说,便没有多问,看过她的户籍后,说道:“现在的铁贵,一斤生铁要一辆银子,你做十个铁饼,每个都有一斤重,再做两个三斤重的铁锤,这些东西做下来,得要二十两银子。”

    这还算便宜的了。

    “你要是做的话,留下五两银子定金,明天午后就能来拿。”

    这东西容易做,也就锤子费事一点,那什么铁饼的,随便敲几下就行。

    顾锦里手里还有齐逸给的一些银钱,爽快的给了五两银子定金,带着秦三郎离开铁铺。
………………………………

第112章 涨价

    出了铁铺后,秦三郎犹豫一会儿,问顾锦里:“小鱼,你做这些铁饼做什么?这可要不少钱,大山叔和大山婶知道这事儿吗?”

    顾锦里看向秦三郎,少年的脸上只有担忧,没有任何责怪她乱花钱的意思,便笑着道:“秦小哥不用担心,我爹娘知道的,我跟他们说过要订做铁饼铁锤榨豆油。”

    “榨豆油?”秦三郎皱起眉头,并不知道豆油的事。

    “就是用黄豆榨出来的油,可以拿去卖钱的。”顾锦里知道秦三郎是担心她血本无归,便道:“你不用担心我会亏本,那豆油要是做不成,我还能把铁饼铁锤卖给铁铺。”

    铁的东西溶化后还能再炼冶,不会浪费。且铁铺很乐意收这些东西,毕竟不用再到衙门去过一遍,方便很多。

    秦三郎见她心里有成算,也就放下担心,两人快步回到豆腐摊。

    如今不过辰时中,豆腐摊的生意已经很好,都是拎着篮子或者挑着担子来买豆腐的人。

    楚氏跟田婶正在用铁板煎着豆腐跟豆渣饼,田叔正在用黄纸给客人打包,罗慧娘一边看火,一边给客人拿调味香料包,罗父正在给客人搬白豆腐,三爷爷在收钱,每一个人都很忙。

    客人还在催:“老板,你们动作快一点,我还赶着上工呢,记得给我加点辣子。”

    来买豆腐的人有镇上的居民,也有来镇上卖农货的农人,还有来镇上做工的人,而这些做工的人觉得豆渣饼香,有舍得的就会买上一两个来当早食吃。

    “来了来了,马上就来。”楚氏一边应着,一边用小铁铲翻动着铁板上的豆腐跟豆渣饼,不一会儿就把煎好的豆腐跟豆渣饼放到一旁的笸箩里,由田婶递给田叔打包。

    顾锦里赶紧去帮忙,他们今天多带了一块铁板,她把洗好的铁板架在从悬壶坊借来的泥炉上,开始生火煎豆腐、豆渣饼。

    滋啦一声,倒上荤油,等铁板冒出白烟后,再把切成小块的豆腐和团成巴掌大小的豆渣饼放到铁板上,开始煎烤。

    片刻后,豆腐和豆渣饼就被煎得两面金黄,再抓上一把调味香料粉,洒在豆腐、豆渣饼上,鲜香的味道立刻冒了出来,再煎上一会儿,撒上一点客人要的辣子,这一批的豆腐跟豆渣饼就煎好了。

    秦三郎过来帮忙打包,一行八人动作麻利,忙活大半个时辰后,客人变少,他们总算能歇口气,不用再那么忙碌。

    “累死我了。”罗慧娘一边咬着豆饼,一边喝着从家里带来的豆浆,几乎要瘫在凳子上:“下次我再也不来了。”还是在家里磨香料比较轻松。

    顾锦里用铁铲翻动着豆腐跟豆渣饼,故意笑话她:“你这话信不得,你上次也这么说,还不是照样来。”

    罗慧娘嘿嘿一笑:“想想还是来摆摊有意思。”

    出摊虽然累,可她能来镇上玩啊,看着人来人往的她就高兴,不可能不来的。

    又问顾锦里:“小鱼,你们刚才干嘛去了?”

    “去铁铺订做了几个铁饼和锤子。”

    “铁饼和锤子?”罗慧娘不解:“要那东西来干啥儿?”

    “做油。”顾锦里给豆腐和豆渣饼撒上调味香料,再煎上一会儿,撒上辣子后,把豆腐和豆渣饼铲进笸箩里。

    秦三郎一手拿着一个小铁铲,一手拿着折成漏斗形的黄纸,一铲六块的把豆腐铲进黄纸里,三两下包好,递给一旁的客人:“您的香煎五香豆腐,加了辣子的。”

    “诶,你们这豆腐是越做越香了。”客人接过豆腐,隔着黄纸嗅了嗅,满意的走了。

    “铁饼能做油吗?”罗慧娘继续问着。

    “能啊。”顾锦里又拿出豆腐跟生的豆渣饼,继续放在铁板上煎。

    罗慧娘不懂这些,但她觉得,小鱼玩铁饼总比去玩蛇要好,便没有再问,而是匆匆吃完东西,又去给客人拿调味香料包。

    今天不是集日,但他们的生意依然不错,不到午时,带来的豆腐就卖完了,而调味香料包更是早在半个时辰前就卖光了。

    不少来买白豆腐的客人没有买到调味香料包,抱怨了几句,只能挑着白豆腐悻然离开。

    田婶翻着箩筐:“这调味香料包是按照白豆腐的斤数带来的,咋就卖完了?”

    楚氏道:“你别翻了,就是卖完了,镇上做吃食的铺子摊子都来咱们这里买呢。”

    小鱼做的调味香料味道太好,镇上的吃食铺子、吃食摊子都抢着来买,每次都是一次买上几十包,上百包。

    田婶听到这话,忙道:“那咱们得赶紧回家磨香料,不然可要供应不上了。”

    顾锦里正在帮忙收拾桌凳,把她们的话都听在耳里。

    片刻后,他们把摊子收拾干净,把东西搬去悬壶坊寄放。

    杜大夫正在给客人看诊,见他们来了,只抽空跟他们打了个招呼,又开始忙起来。

    八岁的杜旭生看见顾锦里他们来了,带着五岁的妹妹跑了过来,脆生生的喊着:“顾爷爷、罗大伯、田大伯……”

    把人全都喊了一遍。

    三爷爷笑着,给他们兄妹递了两包香煎五香豆腐和豆渣饼:“拿去跟妹妹吃。”

    “谢谢顾爷爷。”杜旭生道过谢,把两包东西塞给妹妹,让她回后院看熬煮的药,自己则是帮忙搬东西,大件的搬不动,他就帮着搬凳子、碗筷,直到把东西都搬完为止。

    悬壶坊很忙,他们搬完东西后,不好多逗留,只跟后院的吴老大夫说了几句话,便离开悬壶坊,去粮铺买黄豆。

    “掌柜的,给我们来三百斤黄豆。”罗父对粮铺掌柜说道。

    粮铺掌柜姓陶,原本是看不起他们这些逃荒来的人,可他们这大半个月,天天在粮铺里买黄豆,每次都是几百斤的买,陶掌柜便对他们重视起来,每次他们一来都是笑脸相迎。

    这回也不例外,听到罗父的话,赶忙笑着走出柜台,对伙计道:“还愣着做啥,快去给罗爷拿黄豆。”

    “诶,这就去。”伙计们赶忙去称黄豆。

    原以为一切都会像以往那般顺利,可在付钱的时候,陶掌柜却说:“如今粮食贵,这黄豆的价钱涨了,从今天开始得要五文钱一斤。”

    罗父一听这话,脸色沉了下来:“五文钱一斤?咋突然贵这么多?”

    这都快贵一倍了。

    陶掌柜笑道:“你们是逃荒来的,也知道西北干旱两年多,那是颗粒无收,这黄豆虽然难吃,可也是粮食,自然会涨价。”
………………………………

第113章 收豆

    三爷爷道:“过年的时候下了大雪,这旱情已经缓过来了,近来那米面棉花的价钱都在降,咋这黄豆反而涨起来了?”

    顾锦里看到这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她对陶掌柜道:“掌柜的,这农人卖黄豆给你们粮铺,价钱最贵的也就是五文钱两斤,便宜的时候,两文钱一斤,三文钱两斤也是有的,你要我们五文钱一斤,这可真是天价了,涨价也不是这么个涨法。”

    她笑了笑,笑里带着不屑,道:“莫不是见我们天天来买黄豆,而这镇上就你一家粮铺,想要咬下我们一口肉?”

    肯定是见他们天天买黄豆,猜出这豆腐是用黄豆做的,又看他们的豆腐生意太好,所以要涨价。

    顾锦里猜得没错,陶掌柜就是猜出他们的豆腐是用豆子做的,又见他们生意红火,便想涨价,让自家也狠狠赚上一笔。

    毕竟这顾家天天来粮铺买黄豆,每次都要买上三百斤,这每斤多涨个两文钱,他一天就能多赚六百文,这可是半两多银子呢。

    但陶掌柜是个要脸面的人,他涨价可以,但顾锦里拆穿他,那他就不舒服了。

    陶掌柜脸色不善的瞪了顾锦里一眼,转头看向三爷爷,说道:“顾老爷子,你们是天天来我们这里买黄豆,我坑谁也不能坑你们啊,这黄豆的价钱确实涨了,你们要是不信,可以到其他镇子的粮铺去问问。”

    三爷爷的脸色很不好看,陶掌柜后半句话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就是仗着庆福镇只有他一家粮铺,要咬下他们一口肉。

    可他们要是不在这里买黄豆,还能去哪里买?

    陶掌柜见三爷爷不说话,知道他在为难,立刻抖了起来,对三爷爷道:“顾老爷子,您家在镇上摆摊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合该知道这镇上就我们一家粮铺,您家明天还要出摊,这要是买不到豆子,您家这摊还出得了吗?”

    陶掌柜原本长得还算不错的脸,此刻真是丑陋无比,连那翘起来的胡子都带着一股小人之气。

    三爷爷被陶掌柜的话气到了,这分明就是威胁。

    罗父也气得不轻,指着陶掌柜道:“掌柜的,开门做生意,讲究的是个长远,你这么做,可是会坏了名声的。”

    陶掌柜却是不怕的,这顾家不过是逃荒来的灾民,他欺负欺负又能怎么的?

    何况,曾掌柜说了,这顾家得罪了县丞大人,要是他能让顾家吃个亏,县丞大人一定会高兴。

    “如今黄豆就是这么个价,你们要买就买,不买就走。”陶掌柜知道顾家要做豆腐,是吃定了他们。

    只可惜,回应他的却是顾锦里的一句话:“这黄豆你留着发霉吧,我们不买!”

    “三爷爷,咱们走。”顾锦里率先走出粮铺。

    三爷爷他们见她已经把话说出去了,只能跟着她离开。

    一行人回到豆腐摊,楚氏看他们的脸色不好,也没有挑着黄豆回来,忙问道:“这是咋了?黄豆呢?咋没买?”

    罗父道:“那粮铺的陶掌柜把黄豆涨到五文钱一斤,明摆着要坑咱们,我们就没买。”

    “五文钱一斤,这陶掌柜是疯了吧?”楚氏惊了,黄豆这东西是最常见的,随便什么地方都能种。且因为苦涩粗粝,一直价贱,最贵的时候也才四文钱一斤,这五文钱一斤的黄豆,可真是天价了。

    田婶一脸担忧:“没有买到黄豆,那后天咋办?”

    如今天冷,他们都是提前一天把豆腐做好,可家里的豆腐也就够卖一天,等明天卖完就没了。

    顾锦里道:“咱们回家,收豆子去。这黄豆是家家户户都有的粗粮,咱们三文钱收,想卖的一定不少。”

    她就不信,没了陶掌柜的粮铺,她还买不到黄豆?

    三爷爷点头:“这是个法子,走,咱们回家收豆子。”

    临走前,顾锦里还在集市上喊了一嗓子:“诸位叔伯婶娘,我们顾家豆腐摊收黄豆,三文钱一斤,你们要是有黄豆,明天可以带来,多少我们都收。”

    他们摆摊的集市上有不少卖农货的农人,听到这话,纷纷问道:“顾家小姑娘,你们真的要收黄豆?三文钱一斤?”

    顾锦里点头:“没错,三文钱一斤,我们顾家的摊子就在这里,你们要是卖,明天就拿来。”

    有正在卖黄豆的汉子赶忙说道:“别明天了,我这里就有两袋黄豆,足足有六十斤,你们要是三文钱一斤,我现在就把黄豆卖给你们。”

    他家里的婆娘生了个儿子,可家里穷,没钱买鸡蛋,便想把家里的黄豆卖了,买一篮子鸡蛋,回去给婆娘坐月子。可粮铺给的价钱太低,两斤才三文钱,他舍不得卖,就挑到这里来,想卖个好价钱。没成想,这好价钱还真来了。

    那汉子挑着黄豆来到顾家的豆腐摊,解开麻布袋子,让他们看里面的黄豆:“都是好豆子,晒得干干的,没发霉。”

    罗父抓起两把黄豆,看了看,再放了几颗到嘴里咬碎,尝过味道后,对三爷爷道:“三伯,他家的黄豆不错,咱们买了吧。”

    三爷爷也看了那两袋黄豆,点头道:“行,买了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