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萧萧梦里天使来-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说萧裕怎么知道的,这又多亏了安安,送了他一瓶致幻的药,刘熊带着它给那二位使者服下。那二位在寻花问柳的时候中了招,便把该说的不该说的都斗了出来。

    邓大人灿笑道:“十一说笑了”

    萧裕道:“邓大人不妨思考一下。大人想明白来了,在你家的屋顶上挂个红布条,我二人自会知道。我们再详细谈谈,告辞”说完便和刘熊推开门大摇大摆的出去了,然后继续翻墙走了。

    邓大人则在屋里继续纠结起来。看来这水是越来越混了啊。

    按照十一所说,这秦王根本就不是拥戴晋王上位,而是要自己上位,那晋王岂不是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他快步走到地图前看着,如果说秦王想反,到京都只要跨过两个州府就能直捣京城,而这两个城池具是太子的派系,而自己则被秦王和晋王的封地夹在其中,占据了西南中部和东南的大片地区,是有实力与太子一决高下的。可晋王的实力远远低于秦王,把太子压下去,那么最后胜出的就很能是秦王。晋王也不过是给人做嫁衣裳。所以,若晋王有自知之明不趟这趟混水。那么秦王若要起事就要费力的多。所以,这就很明确了。

    邓大人,反反复复把各种可能性都分析过,看来这趟水他自己也不能深趟,事后还得明哲保身呐。罢了权且周旋周旋再说吧。

    次日,邓大人好生安抚了秦王派来的使者,并说是让秦王放心,自己一切听秦王的指挥。

    那二人带着胜利的结果心满意足的快马回了西南。

    邓大人打发走了那两尊神,又命人在在屋顶挂了红布条。等着萧裕等人。

    萧裕和刘熊依旧是趁着夜色而来的。

    萧裕见到邓大人便狂妄不羁自顾自的坐下来道:“大人想必是想明白了?”

    邓大人本就本着走一步算一步的态度糊弄过去,若真有动乱再趁势抉择,便哈哈的笑道:“那是,那是,你家主子乃天命所至的储君,名正言顺的接班人,作为臣子的当然要维护正统。岂敢生出不二之心。”

    萧裕知道,他说的不过是场面话,便同他道:“我怎么看着邓大人心口不一呢?”

    邓大人哈哈一笑道:“哪里哪里,十一大人笑了”

    萧裕道:“这做人呐,切勿左摇右摆,尤其是军人,没有立场怎堪当大任,是不是邓大人?”

    邓大人哼了一声道:“难不成本帅还要你一个小小的侍卫来教?”

    萧裕道:“不敢,不敢,本侍卫略懂看相之术,观邓大人满脸都写着言不由衷四个字,提醒一二。”

    邓大人哼了一声,萧裕又道:“言归正传,若是邓大人识时务,那么我家主子将来登基便顺利许多,若是邓大人不识时务,那么我家主子顶多费那么一点点功夫,来对付摆平罢了。因此大人若是明白人,便不要摇摆不定了。”

    邓大人一听打了哈哈道:“当然,请二位回去告知你家主子,我必听从指挥”

    萧裕道:“恐怕要让大人失望了,我二人既然来了便没打算走,便就在这里等着大人的答案了。奉劝大人一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邓大人一听,眯着眼睛到,道“二位容我想想。”

    萧裕便不说了,拿起桌上的杯子把玩起来。刘熊便一直警戒着。

    邓大人看着萧裕胸有成竹的样子,那一身气度放荡不羁,想必是有备而来的。沉思了片刻,想着太子无论是势力还是名望,才能都是非常有实力的。这些年,自己虽说得了晋王不少助力,但是晋王自上次事件后便折损了不少实力,翻盘的可能性并不大。而秦王那就是个狠角色,不好招惹。想来想去太子还是可靠的,只是晋王有提携之意,若晋王当真不参与,他倒是可以立即选择太子,可若是参与呢?自己便有些不仁不义了。可这官场上又有多少仁义呢?罢了。

    邓大人道:“需要我怎么做?”

    萧裕道:“不需要大人做什么,西南那边有什么要求尽管满足,若是西南借兵,希望大人表面借兵,到关键的时候奉命行事即可”

    邓大人道:“你是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萧裕点点头:“大人可能做到?”

    邓大人郑重的说道:“麻烦十一,转告殿下,请他放心。”

    萧裕道:“好”然后又从怀里掏出了一个龙纹玉佩递给他,道:“这是太子许诺大人的信物,若是得大人的相助,他日大人可凭此兑现我家主子的承诺。”

    邓大人接了,放在怀中。

    萧裕道:“如此就不打扰大人了,告辞!”

    二人又来无影,去无踪的走了。

    邓大人则坐在椅子上久久没有平静。
………………………………

第六十四章 平静的日子暗藏危机

    萧裕和刘熊回到住处,立马传信给太子谈判的结果。

    可是萧裕知道兵不厌诈,这老邓本就是晋王派系的,秦王的人打着帮助晋王的名义,得了老邓的信儿自是容易相信他的诚意。可是太子不行,萧裕这边没有十足的把握是不能放松对老邓的监督的。

    接下来的日子,萧裕和刘熊便时而化身货郎,时而化身商贾,时而化身侍卫,无孔不入的在邓大人周围徘徊起来。

    京中,经过多日的调理,长公主终于传来了好消息。她赏赐了安安不少的财物。因他与萧裕的关系。长公主对安安更加亲厚了。

    长公主见识了安安的医术,便决定让她给皇上和皇后也瞧瞧。这皇后体弱多病多年,虽然孙御医一直照料着,可总也不见起色。而父皇身体更加虚弱。几乎是日暮西山了。想着安安能把那奄奄一息的徐稼轩治好。说不准也有办法看好父皇呢。

    于是,长公主便带了安安一道进宫。

    安安是第一次来皇宫,可前世的她见多识广,因此对皇宫也没有多少兴奋。只当是看看风景罢了。

    长公主看着安安镇定自若的跟着她,不禁对她的影响更好了。这初次入宫便能如此淡定,可见是个稳妥的性子。

    到了皇后所在的椒兰殿,安安给皇后见了礼。

    皇后客气的叫安安免礼平身。

    安安便谢恩起身。

    长公主道:”母后,今日儿臣是有件喜事来说于您,儿臣有喜了。“

    皇后开心的说道:“当真?”

    长公主点点头。

    皇后道:“太好了,那你不好生歇着,这天寒地冻的往外跑什么?“

    长公主道:“母后,这位便是帮儿臣调理身子的大夫,儿臣想让她帮母后看看“

    皇后道:“棠儿有心了,母后这些年都习惯了,不看也罢”

    长公主道:“既然都来了,就看看吧“

    皇后看了长公主一眼,慈爱的的说道:“嗯,那好吧“

    长公主便命安安来检查。

    安安便把了脉,又询问了皇后一些症状。她道:“娘娘得的是消渴症,此症又叫富贵病,就是吃的再多也觉得饥饿,总感觉口渴,会引发一些并发症比如说,视力模糊,心悸,血压升高,头晕目眩等“

    长公主道:“那可有法子治好?“

    安安摇摇头道:“此症一旦得了便很难治好,但是不用担心,只要注意饮食多加锻炼,也是可以长命百岁的。”

    长公主道:“那该吃什么药?”

    安安道:“得了此症,不能吃甜食,要多吃五谷杂粮,蔬菜。多喝水在加上饭后多走走。饮食上多避忌便可。”

    长公主道:“这样就行吗?”

    安安道:“回长公主殿下,我待会儿把一些方子写下来,另外我刚刚诊脉,皇后娘娘的心脏似乎不太好,我这里有研制好的成药,若是皇后娘娘心脏不舒服,可拿出一二放于舌下,便可减缓症状。另外还有一个急救方式也要教会皇后娘娘身边的人若有紧急情况,可帮助一二”

    长公主便喊了宝林过来,安安便给她示范了一番。心肺复苏,人工呼吸,以及虎口,人中等穴位的急救法。

    皇后娘娘和长公主都看的目瞪口呆。

    安安不好意思道:“让娘娘和长公主殿下见笑了。不过若是心脏特别难受,停跳休克,这是争取时间的最好的办法。还望娘娘不要介意宫女的冒犯。”

    皇后将信将疑的点了点头,收了安安的药,心想,是女儿的一番好意,且收着放着好了。

    长公主又准备带安安去看皇上,却被皇后制止了。此时是多事之秋,皇上有专门的御医看诊,这安安不知是否是真的有两把刷子,若是一个不慎,可就会闯大祸了。

    于是长公主只好作罢。带着安安出了宫。

    说实话,安安听说古代的皇宫尔虞我诈,一不小心便惹上事端,所以很庆幸能顺利出来。

    回了府中。安安开始整理现代的一些与军事有关的东西。她想把一些有用的东西整理出来,等萧裕回来,和他交流一番。希望能给他一些助益。自己还是喜欢军营的那种感觉。

    安安便在府中埋头整理起军事内容来。

    徐稼轩依每日会来待一会儿,安安也习惯了他的存在,他一来给他准备好吃喝,便自顾自的忙碌。

    徐稼轩则毫不客气的待着,有时遇到安修在家,他二人倒是志同道合,能聊上几句。若是安修不再,他就赖在安安的书房不走。

    太子那边则有条不紊的布着局。

    萧裕则一直秘密监视着邓大人。

    就这样,日子很快到了腊月18,那日西南来信,要求邓大人带兵以巡防的名义,秘密北上驻扎在京城周围,准备支援秦王。并让邓大人挑选2000个精兵化装成商人的样子跟着秦王的人秘密进京。

    邓大人刚把秦王的亲信安排好,

    而萧裕和刘熊则如无影神一般,现身在邓大人身后。

    邓大人着实吓了一大跳。

    萧裕张狂不羁的说道:“大人,又见面了”

    邓大人道:“二位随我来”

    于是三人都进了邓大人的书房。邓大人诚意十足的把秦王的来信拿给萧裕。

    萧裕道:“大人,就依他们所言,那两千精兵由十二领着跟着他们走,我则假装大人的侍卫跟着大人领兵北上,如何?”

    邓大人点点看着萧裕道:“本帅这回可是把身家性命都押上了,大人可能令本帅安心?”

    萧裕道:“大人,富贵险中求,况且,此行算不上险,不过唱出戏,不费大人一兵一卒。事成之后,可是富贵满满。大人这买卖做的甚为划算呐”

    邓大人摸摸胡子,似下了决心一般。道:“好,那我们谋划谋划”

    萧裕和刘熊对视一眼,便跟着邓大人在地图前分析起来。

    就这样,刘熊便随着秦王的人挑了2000精兵,邓大人命刘熊为总队长,跟着走了。

    萧裕化身邓大人的亲卫和另一拨秦王的人带着30万军士跟随其后秘密靠近京城。

    此刻,秦王带着的秘密队伍20万大军已经借道湖北,驻扎在京城周围。秦王以50万军队作为保障。在京城外待命。

    而晋王假装答应秦王补给已经准备虚假的20万担粮草,带着太子派去营救的暗卫,跟随秦王派去的人到达了京城外。

    就这样,以为一切准备妥当的秦王,定在腊月26那日起事。
………………………………

第六十五章 宫变起迷雾重重

    就这样,日子很快到了腊月二十六,这一日,按照惯例百官要进宫给皇上请安,皇帝要封御笔,百官要休假。

    皇上的身体已经虚弱至极,他心里明白,也许这就是他最后站在金銮大殿了,所以强忍着身体的不适出来接受百官朝贺。当然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宣布那就是下退位诏书,宣布太子继承大统。老皇帝由主管太监搀扶着出来,走向主位。

    以太子为首的百官立马跪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老皇帝颤颤巍巍的看着这座大殿,内心百感交集,他这一生登九五至尊,治下太平安定,也算是对天下百姓有个交代了。看着下面恭顺的跪拜的百官,他知道这也许最后一次跟他们告别来了,所以生平第一次,他慈祥的道:“好,好,好,众爱卿平身”

    百官依言起身:“谢皇上隆恩”

    总管太监赶紧扶着皇帝坐下。

    皇帝刚要开口,突然外面传来太监的声音:“贵妃娘娘觐见”

    老皇帝有些纳闷,刚刚上朝前,太子嘱咐他,一会儿殿上发生什么,都不要惊慌。这一大早贵妃又来凑热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皇帝隐隐的闻到了阴谋的味道。便道:“宣”

    随后贵妃娘娘仪态万方的走上大殿,太子看着贵妃娘娘一步一步的靠近,心里明白这是秦王要动手了。他二人于无意间交换了一个眼色。

    太子即悄悄的跟自己的暗卫风做了个暗示,风立即退出。

    贵妃走到百官前面,大殿中央给皇上磕了个头:“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道:“爱妃快平身”

    贵妃起身,又自顾自的移步上台阶,站到皇帝身旁,她先温柔的看了皇帝一眼,皇帝看着她不知她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随即贵妃深呼吸一口气,转而用凌厉的眼神看向皇帝,霎那间拿出藏在袖口里的匕首指向皇帝的脖子。

    大家大惊失色,太子道“快护驾“

    而那主管太监着急道,“娘娘你快放手,伤了皇上可就不好了。“

    众官则惊恐的看向贵妃。

    随之立马有御林军进来把贵妃和皇上包围了。

    贵妃知道大殿上一乱,秦王就要出手了。可是她也有些紧张,太子可要动手快一些,否则自己被误杀就不好了。她握刀的手有些颤抖。

    老皇帝有功夫在身,虽说极度虚弱,但是拼劲全力对付个贵妃还是绰绰有余的。因此他淡定的看着贵妃。

    贵妃知道此刻殿里定有秦王的人,只好应着头皮演戏道:“皇上,请他们退下,否则我就不客气了。”

    皇帝道:“退下,爱妃这是?“

    贵妃严厉的说道:“皇上,整个皇宫已经被我包围了,所以请皇上下诏退位,立榆儿为皇上“

    皇帝哈哈大笑了一声:“就凭你?就拿这个小刀”

    此刻又有人来报:“不好了,有人正在打进皇宫”

    太子赶紧带人出去指挥战斗。随即又有一队黑衣人把百官和御林军团团围住。

    老皇帝立马凌厉的看向贵妃:“你当真要反了不成?”

    贵妃被吓了一跳,结巴道:“快,快写退位诏书”

    此刻外面已经传来了刀剑声。

    皇宫内一片慌乱,百官窃窃私语起来。而殿内的御林军围着贵妃和皇帝和黑衣人对峙不敢轻举妄动。

    贵妃趁机低声对皇上说了句:“配合一下,演场戏,待会记得救我”

    皇上皱了皱看了眼贵妃。

    贵妃悄悄冲他眨眨眼。

    皇上有些疑惑的看着她。

    她又厉声道:“快拿笔来。”那太监看向皇帝。

    皇帝对他点点头,那太监快速的跑到后面拿来了笔墨。又命人抬了桌子来。

    贵妃大声的说道:“快写!”

    百官又惊又吓的看着二人。都不知道这究竟是闹哪出,

    皇帝则从容的起身,贵妃又拿刀逼着皇帝走向书桌。皇帝淡定的开始写着。

    他一笔一画,一个字一个字慢慢的写着。

    殿外则乱成了一团,嘶喊声,刀剑声,此起彼伏。

    贵妃则趁乱悄悄的嘀咕道:“写慢点,拖时间”

    皇上怀疑贵妃是被胁迫了,但是也想知道真相到底如何,于是很快下笔把退位诏书写好,把笔一搁道:“好了”

    贵妃则焦急的看向皇上,此刻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不安的向外张望着。

    此刻殿外突然传来大喊:“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你不能死啊!”

    声音铿锵有力而悲痛欲绝。

    老皇帝听了,一颗心霎时间紧张的揪在一起。立马起身果断的打掉贵妃手里的刀,一把抓住她的衣服道:“说,到底怎么回事?”

    贵妃吓的瑟瑟发抖:“臣,臣,臣妾,也不知道啊”

    皇帝一个用力把她甩出去重重的跌在下面,而自己因为用力过度,急火攻心,一下晃晃的跌倒昏迷了。

    管太监赶紧上前扶着他慢慢坐下,一边抱着他,一边哭道“皇上,皇上你不能有事啊”

    殿内顿时乱成一团,御林军和黑衣人立马打了起来。

    细看就能发现,他们只是点到为止。但却有黑衣人不停的倒下装死。

    百官吓的到处乱串。
………………………………

第六十六章 揭开庐山真面目

    屏风后面突然就响起了掌声:“啪,啪,啪”

    秦王立即转身向后看去。

    太子从容的从里面走了出来,站到百官的前面面对着秦王道:“大哥,你千里迢迢的跑来就为了唱这一出戏?”

    秦王看着太子好端端的走了出来,眉头一皱,不得不小心起来。

    太子又拍拍手,刚刚大殿上的御林军马上把皇上保护起来,持刀向外。殿内装死的黑衣人则扯下面巾迅速围在太子周围呈保护状。

    秦王大笑一声:“彼此,彼此,既然如此,就不要怪为兄不客气了,整个皇宫都是我的人,就凭这几个人,太子活着又能怎样?”

    太子道:“大哥也别高兴的太早了。本宫给你解解惑。“

    秦王疑惑的看着太子,寻思道莫非有变?凌厉的看向太子。

    太子道:“哥哥,别紧张,听弟弟慢慢给你道来,刚刚迎你的人进宫的不过是御林军里战斗力最弱的新兵。此刻御林军的5000精锐部队应该把你带的人收拾的差不多了。至于殿上这几个,是本宫故意让元策放水给你的。“

    他的话刚落下,殿内伪装的士兵便拔剑围向秦王的人。

    秦王一看这一队人里竟然有一半都是太子的人。暗道不好。可他依旧镇定的站在那里,不得不说皇家的儿子都是大风大浪的。

    秦王哼一声道:“太子也不用高兴的太早了,这满殿的人都不是本王的对手”

    太子道:“那是,大哥是战无不胜的战神,这几人当然不会放在眼里”

    秦王道:“你到底要如何?”

    太子道:“不急,此刻大哥从西南支援的军队,应该已经被邓先明给包围了。所以,大哥,此行你可是自己”请君入瓮了“

    秦王震惊了,那平静的脸上终于有了裂痕道:“这,不可能。不可能”

    太子一笑道:“哈哈,三弟他性子单纯,本就无争储之心,贵母妃只求儿子一世安稳。无奈被大哥你赶鸭子上架,你策划此次谋反,欲趁乱杀死我,又打着救驾的名号处理了三弟母子。本宫说的对不对?我的大哥?”

    秦王见事已至此,但也不能输了阵势:“那又如何?”

    太子道:“哥哥,急功近利,水土不服是兵家的大忌。不仁不孝,冒天下之大不韪是伦理的大忌。您天时,地利,人和都没有,怎么有勇气谋反呢?我给你最后的机会,伏地认罪便从轻处罚,否则勿怪我不念兄弟之情”

    秦王大笑一声:“哼,少费话,来吧,还没到最后一刻“

    太子道:“众爱卿退下,雷电护好皇上,陈林准备战斗“

    陈林撕下来面具,此刻秦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萧裕就是易了容的陈林。萧裕果然是派出去了。

    百官则赶紧一拥而上的纷纷逃出殿外。可殿外也到处都是刀剑的声音,百官吓的站在回廊里聚成一团不敢妄动。

    殿内也打成了一团。秦王被陈林带的高手团团围住。但是依旧打的很吃力。

    此时,装了好久的皇上终于弄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心理感慨道,平常秦王规规矩矩原来深藏不露。而榆儿张扬不羁到底是个孩子,怪不得贵妃刚刚是那总表现,原来秦王狼子野心,丧心病狂到了这种地步,如果不是太子运筹帷幄,那么今日自己的3个儿子便要失去2个。是该下狠心的时候了。他对着屋顶发了个暗号,立马有四个暗卫现身。

    老皇帝朝着秦王做了个杀的动作。那四个暗卫立马齐齐飞向秦王。

    对付御林军秦王可能以1敌百,可是加上皇帝的秘密亲卫,秦王打起来就费力了。

    不过小半个时辰,秦王便被制服了。到底是皇上的儿子,暗卫还是把审判的机会留给了皇上。

    殿内的局势被控制后,皇帝颤颤巍巍的起身,看着被制服的秦王道:“桢儿,你自幼武艺出众,是将帅之才,为父看见你骁勇善战很是欣慰。希望你能在西南帮我李家守住一方天下。可治理国家不是用铁血的手腕就可以。这要令人臣服,贵在谋而不仅在勇。今日你与太子决斗可输的心服口服?”

    秦王吐了一口血道:“儿臣不服”

    老皇帝叹了一口气道:“太子武艺虽不如你,却自幼学**王之道,论手段,谋略都在你之上,所以为父本希望你们兄弟和睦,各司其职,把李家的天下守好,绵延百年,千年,可是你没有自知之明,太过膨胀,令为父非常失望。你的西南大军唯你是命,太子登基恐也不太平。为了这天下百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