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田间小农女-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瑜儿笑了笑道:“肯定是行的,不然我也不会这样说不是。”说完,她又看了看姚家兄弟二人问道:“看你们两个很在行的样子,你们家以前养过鱼?”
姚老二兄弟两对视了一眼,均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出了惊讶。要知道,他们家养鱼这件事,军队里知道的人都不多呢!兄弟两也没隐瞒,看到姜瑜儿道:“回大小姐,属下家以前是养鱼的。”
听了他的话,姜瑜儿没说什么。又看了看其他两个人,见两人一点惊讶的表情都没有。看样子,几个人以前是熟悉的,只是,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认识到。
转过身来,看着姚家兄弟二人道:“我记得,你们的祖籍是在河北?”
本书来自
………………………………
第54章 你们是谁派来的
手机阅读
两人点了点头,说道:“回大小姐,是的。”
又转过身去看着张三顺二人,道:“三顺,你们家,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应该是云安人士吧?”
张三顺不明所以,点了点头:“回大小姐,是的。”
姜瑜儿也没说什么,又看了看李封:“李封,你呢?”
李封脑袋里转了几百回,也没想出来,姜瑜儿问这个话是什么意思。想了想,还是说:“回大小姐,属下是闽南的。”
听完几人的回答,姜瑜儿抬头看着几人,笑了笑。她这一笑不打紧,可把家人心都给笑懵了。她就是问这些是要干嘛?还是说,她发现什么了?
“呵呵!我看你们四人都天南地北的,却能相熟到这个地步。”转身找了个位置坐下,看着四人的表情说道:“说吧!你们是谁派来的,对我们家有什么企图?”
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一时之间,不知道要怎么回答姜瑜儿。
姜瑜儿也不脑,又继续说:“我们家,我自认为没什么东西,能让被人看重。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几位应该不是普通百姓吧?”
几人一听,心里又是一惊,最后把目光都看向了他们的智囊袋李封。李封顿了顿说:“大小姐,我们……”
“你别说,我说的都是错的。”姜瑜儿紧盯着李封,说道:“你们四个人里,你应该是个带头的吧?别以为,你们已经隐藏得很好了。你们难道没有发现,你们身上,有一股,寻常百姓没有的气势吗?”
四人一听,‘啪’的一下,全跪了下去。“大小姐放心,我们对大小姐没有恶意,对姜家也没有恶意。我们是来保护大小姐的。”
姜瑜儿一听,笑了:“呵呵!我一个农家女,何德何能?能动用军队里的人出来保护?”
姜瑜儿这话一出,几人均是一惊。这都知道?要不是姜瑜儿一直都在云织镇呆着,他们都要误以为以前她就认识他们了,或者是说,她已经去调查过他们几个的来历了。
“大小姐!”李封有些讪讪地不知道说什么好。
还是姚老二站了出来,朝着姜瑜儿行了一礼,道:“大小姐,请尽管放心。将军对您没有恶意。他派我们来,纯粹是想让我们保护大小姐您的人生安全。您也知道,您那生姜给将军送到战场上去,做了很大贡献。朝中不少人都盯着这件事。将军之所以会让我们来保护大小姐,也是出于一种好心。”
“将军?”姜瑜儿抓住了关键词,这个将军,是不是那个自己把生姜卖给他的人?“你们说的将军,就是买我生姜的人?”
“回大小姐,是的!”这话是李封说的。既然姚老二都已经把话说出去了,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了。
“呵呵!你们将军还真多有心了。”姜瑜儿冷笑了两声,他这是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呢!说好听是来保护自己,说不好听一点,是来监视自己。他真以为她姜瑜儿是个傻子么?
几人一时间,不知道姜瑜儿这冷笑是什么意思,有些忐忑地看了姜瑜儿一眼,见她也就坐在那里,什么话也不说。时间好像静止了般,姜瑜儿不说话,他们四人也不敢动,就这样。对于姜瑜儿来说倒是无所谓,可四人心里煎熬啊。
别看姜瑜儿是个小农女,可那气场,要不是身上没有一丁点的杀意,他们都以为见到将军了。
最后,还是四人这边坚持不下去了,姚老三大着胆叫了一下姜瑜儿:“大小姐!”
姜瑜儿抬头看着他们四人,好像下定了什么决心似的:“你们哪里来,就哪里去吧!”
四人一惊,齐齐跪了下去:“大小姐!”
“我这里,不需要别人派来的间谍,这一点,相信你们作为军人的都知道。间谍一旦暴露了,就意味着已经没了用。”姜瑜儿看也没看几人一眼,淡淡地道。
“大小姐,请让我们留下。”李封慷锵有力的说道:“大小姐,您也应该察觉到了,我们留在张庄村,并没做出什么对您,对张庄村不好的事情。请允许我们留下来。”
“是啊!大小姐。请允许我们留下来。”其他三人也跟着请求道。不是他们害怕回去被将军责罚,而是他们已经喜欢上了这里,喜欢上了这个村子的气氛。而且,他们也知道,姜瑜儿的那些东西出世,意味着什么。她一个农家女,有什么能力保护好自己?
而且,他们也想看看,她将来,能发展成什么样子。
“大小姐,您不用担心我们会对您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情来。”李封认真地看着姜瑜儿,心里盘算着,以什么样的东西来跟她谈条件,一个能让她留下他们的理由:“大小姐,您想想,您现在又是要烧石灰,又是要挖煤的。您有没有想过,您的这些东西,往哪里出?”
李封这话,还真点醒了姜瑜儿,是啊!自己烧出来的石灰,往哪里销售?这个时代还没有用到石灰的地方,人们又怎么去接受她家的石灰?她抬头看了一眼李封,兴许,这个什么将军的,还能帮到自己一个大忙也说不定。
“你接着说!”
看到她有些松动的神情,李封的心也放下来了大半:“大小姐可以留下我们,一,我们可以保护您的安全。二,您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我们可以帮您传达您的意思给将军。都说,上面有人,好办事。相信以大小姐的聪明,这一点不会不知道。”
姜瑜儿微不可见地点了点头,这个李封,还真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缺的是什么,就拿什么来给自己谈条件。这个让他们留下的理由,这一刻,正是姜瑜儿所需要的。
他说得对,上面有人,好办事。更何况,一个将军,这么大的一个官。自己要真能抱上他的大腿,还怕以后的路不好走?走不远?只是,一想到这个人在悄无声息间,给自己就安排了几个人过来,她心里还真有些不想跟这个人打交道。
本书来自
………………………………
第55章 再买长工
手机阅读
感觉他藏得太深了,不是她一个农家女能hold住的。还有,他那一身冷阴阴样子,她打心底里的不想跟这个人再有交集啊。
可是,在这个时代。所谓民不与官斗,她一个农家女,又拿什么跟人家斗?更何况,人家还是个将军,她虽然不知道古代将军的地位怎么样,但在现代的时候,能在军队里有一席之地的人,那可比一个高官什么的有实力多了。
想了半响,姜瑜儿还是点头答应了,让几个人留了下来。更何况,如果那个人真在乎自己的生死,那这些人真的留下来,对她也没什么不好的。
只是,想到有那么几个人一直盯着自己,什么事情都被别人知道。就有一种脱光衣服被人看的感觉,这种感觉,真特么想骂人。
她姜瑜儿虽然答应了这些人留下来,但也没给他们几个好颜色。但有些东西,她这个初来乍到的人,有些东西,还得依靠这些古人才行。而且,她是个比较懒的人,比如说,出门什么的,如果有人可以替代,她是一千个一万个的不愿意出门。
看了看眼前的姚老二姚老三兄弟俩,她问道:“姚老二,你们家以前养过鱼,这买鱼苗的事情,应该难不倒你吧?”
姚老二想也没想,点头说是。以前家里的鱼苗虽然都是大哥跟爹去弄的,但他也跟着跑过几次。不说有多熟,但绝对比姜瑜儿熟才是。
“那好!家里买鱼苗的事情就交给你了。咱们家就三亩水田,你就买个两三千鱼苗就够了。你算算大概需要多少银子,回头我给你拿去。你跟姚老三两人就先把这件事情给处理好,其他的,倒是可以先放一放。”
姚老二还想说点什么,但见姜瑜儿好不容易才答应他们四个留下来,这个时候,也不是触姜瑜儿眉头的时候,也就把到了嘴边的话给咽了下去。
兄弟俩回去收拾了一下,拿着姜瑜儿给的二十两银子,去了镇上。租了马车,自己去了县城。
织云镇是个小镇,而且有吃鱼死过人的前例,所以要买到鱼苗什么的,那是不可能的。只有去县城,县城里能买到鱼苗,这件事,不用姜瑜儿说,他们都知道。
李封被姜瑜儿安排到了石山上去照看去了。家里能忙活地里事情的,也就只有张三顺了。看着自己家一百多亩的地,姜瑜儿想了想,勒了勒裤腰带,应该还是能再买几个长工回来帮忙的吧!
想到就做,是姜瑜儿的一大优点。带着张三顺,赶着牛车去了镇上。这次,她没去百草堂请詹掌柜介绍伢子。要知道,自己家里这几人,不就是托詹掌柜的福么?她可不想她手里的人,全都是那个什么将军派来的。
张三顺也是到了镇上才会知道,姜瑜儿是要去买长工的。这一刻,想要通知将军,已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他也只能无奈地看着姜瑜儿又选了四个庄稼汉。
这一次,姜瑜儿聪明了,她问过了这些人的来历,家住何处。为何卖身?看到这样的姜瑜儿,张三顺除了苦笑,心里还暗暗为自己家将军担忧。她这是想要摆脱将军的视线呢!看她如此认真地盘问着这些人的来历,张三顺只想说:大小姐,其实你可以不用这样的,你以为军营里的人真那么闲?那么多啊?他们几个被派来这里供姜瑜儿使唤,那也是因为他们都是将军的亲信。
姜瑜儿完全没顾忌张三顺的心情,她这一刻,想要拥有自己的人,不想家里所有人都是那个什么将军的。她这是要好好给那什么将军一个警告,她姜瑜儿不是软柿子,也不是他想拿捏就能随便拿捏的。
买好了长工,姜瑜儿让几人去街口等自己,自己则是带着张三顺去了镇学堂。这段时间太忙,她都没时间去看看哥哥跟弟弟,也不知道经过上次的事情后,还有没有人欺负他们。
姜瑜儿给三人买了些吃的,用的。还给他们买了一些笔墨纸砚。这个时代的笔墨都贵得离谱,但姜瑜儿信奉一句话,要想有收获,就得投入。
供哥哥弟弟上学,她这也是一种投资,一种叫做教育的投资。她想过,自己家以后如果真能做大了,哥哥弟弟要是能给她考个官来当当,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都说上面有人好办事,自己家的人,那不就比什么都好用么?
是泥人也有三分人气,别把她姜瑜儿当成傻子才好。
姜子铭跟栓子听说姜瑜儿来了,心里高兴得不行,兄弟俩你拉我,我拉着你地就往前门跑。孟老听说有人来看姜家兄弟几人了,还是个女孩子,就想,应该是那个姜子苏的妹妹了。
丢下一众夫子,自己一个人屁颠屁颠地往外跑。这一刻,他肥胖的身子,好像比平时利落多了。要不是知道他平时是什么样的,一众夫人都以为,这孟老是被什么附体了。
这些人,也就只有孙长衫知道,孟老这一举动是什么意思。要知道,那个对子,至今,连他都没想出来,下一句该怎么对呢!他也想听听,下联是什么。起身,朝众人打了个招呼,也跟着孟老的身后,朝着外面走去。
众夫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都起身跟着,走了出去。
在大门处等着哥哥到来的姜瑜儿,还没等到哥哥姜子苏的身影,就看到孟老肥胖地身影急呵呵地跑了过来。大老远就不顾形象地大喊了几声:“丫头,丫头……”
看到他这样子,姜瑜儿就想立刻躲得远远的。这样一个突兀的人,真的能做夫子吗?这些人也不担心,他们的孩子被人给教育坏了?
姜瑜儿扶额,她真想躲着,不让人看见自己。
却听见了旁边的弟弟说:“姐,这孟老最是不靠谱了。说什么给我们开小灶,可我到现在,都没吃着他给开小灶做个什么东西来吃。每次都是一堆的,做不完的作业。真不知道,他的开小灶,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本书来自
………………………………
第56章 沉升不改故人情
手机阅读
栓子也在一旁,拼命地点头。刚开始,他听说孟老要给他们开小灶,还开心了好久。后来,每次被孟老叫了去,都是一堆的作业等着他们做。虽然他们学到了很多在夫子哪儿学不到的东西,但他们更想能吃顿好的呀。
姜瑜儿一听两个弟弟的抱怨,‘噗呲’一声笑了。感情这两个小吃货是以为孟老说的开小灶是要给他们弄吃的了?要知道,在学堂里,能得到夫子专门为他们开的小灶,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情。
到了两个小吃货这里,孟老的小灶却顶不上一顿吃的呀!姜瑜儿笑着摸了摸两个弟弟的小脑袋道:“子铭,栓子,你要听好了。孟老说的开小灶,不是给你们弄吃的。而是教你们一些在课堂上夫子都不会教你们的东西,以后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可以记下来,拿去问孟老。”
两人一听姐姐的解释,顿时蒙圈了。难道,孟老所谓的开小灶就是教他们学东西,而不是给他们做吃的?
这时,孟老已经到了姜瑜儿跟前。也不过男女是否大防这件事,二话不说,拉着姜瑜儿就往学堂里面带:“丫头,我跟你说啊!你那什么对子,老夫到现在都没能想出来一个合适的。还有,你这丫头也真是的,这么久都不来学堂一次,害我老人家想这对子都把头发想白了。”
姜瑜儿面色一僵,抬头看了看一头白发的老人。她如果没记错的话,上次她来的时候,他已经是一头的白发了吧?什么叫他因为想对子,想白了头?
她嘴角抽了抽,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老人家的好。
这时,跟着孟老出来的孙长衫也算是赶了上来,姜瑜儿还没来得及跟他打招呼,就听见他叫了一声:“姜姑娘。”这让姜瑜儿很是惊讶了一番,但还是很快就收住了自己的神色,朝他行了个礼:“长衫好!”
等众夫子赶过来的时候,就看到他们那个平时不苟言笑,一心向学的孟老,拉着个女娃巴拉巴拉地不知道说着些什么。要不是知道孟老有两个孙子无孙女,他们都要以为,这女娃是孟老的孙女什么的了。
孟老一边拉着姜瑜儿在巴拉着话,一边拉着姜瑜儿就往书院里带。
“孟老,您慢点。”对于这个毫无架子的老人,姜瑜儿心里还是为他这冒冒失失的行为感到担心。他这要是一个不注意,摔了可怎么办?
孟老现在一心就想着那个对子的下一句,又怎么会注意到姜瑜儿的话。等到了客厅里,姜瑜儿就把老头子一把按在了座椅上,还吩咐着孙长衫道:“小孙啊!你去让人给丫头来点糕点什么的。小女娃喜欢那东西。”
听到孟老对孙长衫的称呼,姜瑜儿差点一个没忍住笑了出来。心里已经笑得止不住了,可表面上,她还是得隐忍着。
孙长衫也不在意孟老对自己的称呼有什么不好的,而是转身吩咐了一声后,也跟着走了进去,找了个离姜瑜儿比较近的位置坐下。他也想听听,下联是什么。坐远了,她怕听不清楚,还是坐近一点的好。
孟老也不管其他人的,拉着姜瑜儿就让她跟他说,那个对子的下联:“丫头呀!你来跟我说说,那个对子的下联是什么?你也真是的,也不想想,我老人家都一把年纪了,是能经常动脑的吗?”
姜瑜儿一头的黑线,当时,自己是怎么说的?难道,他忘记了,当时的情形?还有,坐在自己旁边的孙长衫,今天是怎么回事?自己送哥哥弟弟来学堂的时候,他不是说了,女子不得入内吗?还好,自己家因为没有父母,所以,作为家人,送哥哥弟弟来,也说得过去。
更何况,她可听说了,孙长衫是最讨厌那些不安分的女子的,整天什么诗词歌赋的,那是他最不喜。可现在,他一脸的认真,盯着自己看,眼里的渴望,又是怎么回事?难道说,他改观了?
确实,孙长衫现在是改观了。不是他改变了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看法,而是,在他心里,已经把姜瑜儿看成了是孟老这个级别的人物了。你想想,人家一个女娃,出的对子,就连孟老这种一直专研文学的人都答不上来,这女娃有多厉害,可想而知。
姜瑜儿也没多买关子,自己既然答应了,下次就会把答案给孟老,这次来,也没打算瞒着。笑着对孟老说:“下联很简单啊!就是沉升不改故人情。”
孟老一听,眼睛一亮。就连孙长衫,也不得不感叹,这对子的奇妙之处。他们怎么就没想到呢?这让他对姜瑜儿的好印象,又多了一分。
只是,怀疑也多了一分。看她的哥哥弟弟都是普普通通的学子,她这个做妹子,做姐姐的,怎么就那么好的学问?这得指的好好探究一下。
其实,姜瑜儿哪里懂很多。这对子也不是自己想出来的,她都是以前学来的。
前世的家里,每逢过年过节,都要写对子。她也只是爱好罢了。以前为了练习毛笔字,爷爷还让自己多学了不少对子。就连自己家春节时写的对联,也有很多一部分是她跟着爷爷写的。
当时爸爸是不赞同的。他以为孩子学习,就应该把书本吃透。可爷爷不一样,他是个‘国粹’,虽然他学历不高,但他喜欢中国文化。
文言文什么的,爷爷可比学校里的老师懂得多了。也许是因为爷爷的原因,她的文言文,古诗词,一直是学校里的佼佼者。
所以,今天她能卖弄的,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功劳。这其中,不乏有爷爷的栽培。以前,爸爸给她报过钢琴班,被爷爷强行拒绝了。他说过,中国人,就应该先把自己的东西吃透了,再去了解别的国家的东西。不然以后拿什么去跟其他国家的人比。
爸爸是个孝顺的孩子,对于爷爷的话,他很少会反驳。只要觉得对的,他也会遵从。就说学琴这件事情上,他就听取了爷爷的意见,给她报了个古琴班。
本书来自
………………………………
第57章 家常
手机阅读
后来,她还学了琵琶,古筝长笛等中国古乐器。爷爷还用他的退休工资,给她买了一把古琴。
爸爸也是个乐器爱好者,也许是受到爷爷的印象颇深的缘故,爸爸的长笛,二胡都很不错。她小时会吹长笛跟拉二胡,都是爸爸教的。
再后来,她上了初中,妈妈给她报了个舞蹈班。那时候的孩子,真是忙得跟个陀螺似的,一直在不停地转着。除了睡觉吃饭的时间,一直都奔波于各种学习中。那时候的她,成绩虽然还好,但家里还跟她报了培训班。外加各种兴趣爱好班,现在想想,她都不知道,那个时候是怎么熬过来的。
一众跟着进来的夫子不明所以,直到孟老把整个对子给念了出来,他们才醒悟过来。“穷达尽为身外事,沉升不改故人情。”原来那个在学院里传了很久的对子,是眼前这个小姑娘出的。
他们只是听说,也幻想过会是一个什么了不起的姑娘出的。谁知道,见了本人,他们才想起一句话:人不可貌相。看小姑娘打扮得普普通通的,穿着什么的,也不像是大户人家的。可这对子,他们整个镇学的夫子,却无人能对出来。
还有,听说当时她可是把镇学里的学子给说的体无完肤呢!刚开始,他还觉得这女子有多无知。后来听到在现场的学子们说了当时的情形,他们也都有些忐忑。要知道,那些东西,可能他们这些一直以学者自居的夫子,都不一定能想出来。
现在想起刚才孟老的行为,他们总算是懂了。一向自命清高的孟老,为何完全不顾及自己的个人形象,朝着外面跑的行为了。
别过了孟老,姜瑜儿跟着哥哥弟弟找了个地方,也坐了下来。说着些体己的话:“妞妞,最近家里要忙种,你一个人在家,忙活得过来吗?”
看着哥哥满眼的关心跟担忧,姜瑜儿给了他一个宽慰的眼神道:“哥,这你就不用担心了。我今天又买了四个长工,咱们家也就那一点土地,还能帮不过来?你们子铭栓子就在这里,好好安安心心地读书。我还等着你们给我考个秀才老爷呢!”
对于他们这些农村人来说,能考个秀才减免赋税,减免兵役,这是所有百姓所望。姜子苏看到妹妹这开朗的笑容,心里却是浓浓的苦涩。家里的顶梁柱,不应该是自己这个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