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田间小农女-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瑜儿好笑地看着弟弟远去的方向,然后抬头看着哥哥问:“哥,你咋回来了?”
“好久没回来了,回来看看你们。对了,吴家阿婶说你们去田里了。你们去干嘛?”对于弟弟妹妹回去田里,他表示怀疑。因为爹娘走得早,他们家可能会种一点田的也就只有他了。
“没什么,就是闲着没事。我带着弟弟去地里看看。看看能种点什么,哥哥你也知道单靠你的那点月钱,我跟弟弟是吃不饱的。况且,再过两年,哥哥也到了说亲的年纪了。我跟弟弟不能成为你的累赘。”姜瑜儿说得那个叫有板有眼的,要不是知道她底细的,都要当真了。
“你跟二狗从来都不是哥的累赘。”姜阿毛一本正经地说道。
“哥,咱先不说这个。”姜瑜儿本就不是个喜欢煽情的人,立马转移了话题:“哥,我想过了,靠你那微博的收入,咱们家永远也别想过上富足的生活。所以,咱们得把田拾到起来,我这几天也看过了,咱们的田都是好田,只是荒废久了。”
“嗯,以前爹娘在的时候,咱们家从来没饿过饭。只是……只是这几年,哥没本事,苦了你跟二狗了。”姜阿毛一脸愧疚之色。
听完他的话,姜瑜儿只想翻白眼。就他这么大一个人,在这个时代,没有抛弃拖油瓶的弟弟妹妹,已经算是很好的了:“哥,你别这样说。爹娘走得早,你也还小。”
“对了哥,要不你跟店里请个假什么的,咱们先把地拾到起来。等年后,咱们也跟村里人一样,把咱们的田给……”
“哥,哥,哥。看,我给你拿好吃的来了。”姜瑜儿话还没说完,就被去拿东西的姜子铭给打断了。举着两个毛茸茸的猕猴桃,笑得跟什么似的。
听到姜子铭的叫唤声,姜阿毛也把目光看了过去,只见弟弟拿了两个毛茸茸的东西,踉跄着跑了过来,现宝似的举到了自己跟前:“二狗,这是什么?”
“哥,我已经有名字了。以后我叫姜子铭,不是姜二狗了。”姜子铭义愤填膺地跟哥哥纠正着自己的名字:“这个是猕猴桃,可甜了。哥,你吃!”说完,直接递了出去。
“这个能吃?二……子铭,这个别乱吃,会吃坏肚子的。”姜阿毛担忧地说道。
“哥,这个不会吃坏肚子的。我跟子铭已经吃过了,很甜。不信你自己试试。”姜瑜儿接过弟弟手里的猕猴桃,剥开了一小个口,笑着递了过去。
姜阿毛将信将疑地接了过来,放在嘴边吸了吸,咂了咂嘴,确实感觉一股不一样的甜味蔓延在嘴里。不由得又吸了吸,直接把一整个猕猴桃给吸到了嘴里:“嗯,确实很甜。”
………………………………
第5章 下田
“哥,咱们晚上吃兔子肉,今天我跟姐姐抓的。”姜子铭又现宝似的,朝着姐姐的背篼跑了过去,从里面提出一只已经血肉模糊的灰色兔子。
姜子铭的现宝并没让姜阿毛高兴,而是皱了皱眉说:“妞妞,这兔子……”他欲言又止。
妞妞是姜瑜儿的小名,农村人,都觉得孩子名字不要取那么大。有个小名什么的,好养活。
“哥,你别担心,这是我在咱们家田埂上挖坑做的猎坑。”姜瑜儿解释道。
“哥,你别担心了,我跟姐姐都抓了好几次了,有时候还是山鸡呢!兔子都吃了好几次了。”姜子铭一脸的自豪,小小的下巴也抬得高高的。
“对于,妞妞。咱家门口晒的那是些什么?”这句话,他从进门就想问了。那东西,他也拿起来闻过,味道有些怪怪的。只是不知道弟弟妹妹捣弄这东西干嘛。
而且,那东西,怎么看,怎么像山上那个,听老一辈的说,那个东西,不能乱碰,会生病的。
“哦哦!那个是八角,是一个好东西。可以做香料,也可作药用。”姜瑜儿顿了顿又说:“哥,回头你上镇上去的时候,带一些去,找个药店问问,有没有人要!”
“这东西会有人要?”姜阿毛明显不信。
姜瑜儿没办法,最后只能说,下次集市时,自己跟他一起去镇上看看。
兄妹三人弄了些吃的,还是野菜兔子肉,其他配料什么的也没有。姜瑜儿就用家里已经晒干的八角放了一小撮到汤里,虽然没有什么去腥味的佐料,但有八角,也算是另外一种味道。
姜子铭端着一个破碗喝着碗里的汤,笑得见牙不见眼。“姐,今天的汤比昨天的好喝多了。”
姜阿毛也抬起头,看着自己的妹妹。他家条件不好,他在镇上做跑堂的那些微薄的收入也舍不得给自己花,每次花月钱时,他都会紧着家里的弟弟妹妹,给他们换些粮食。
家里能吃上肉,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可能是爹娘还在的时候吧!叔叔婶婶们虽然对他们都还好,但二叔家也是兄弟姐妹五六个,哪里还能照顾得过来。
现在喝着碗里的汤,他也是满满的感动。看着在厨房忙活的妹妹,他突然间有了一种感觉,自己家的妹妹,终于长大了:“妞妞,这汤里就是加了你说的那个八角的吗?”他问。
“是的呢!”姜瑜儿头也没回,还在摆弄着手里的汤勺:“哥,是不是感觉味道要好很多?”她转过身来问。
“嗯!确实会好很多。只是……”只是,这个东西,自己知道能吃,别人就真敢吃吗?这两年来,他一直在镇上跑堂,也多多少少了解了一些事情。
“哥,你是担心别人不会要对吗?”姜瑜儿走了过来,手里也端了一个破碗,里面装了半碗汤。
姜阿毛一点都没觉得被妹妹看穿了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反而是大大方方地点头承认了。
姜瑜儿喝了一口碗里的汤,笑了笑道:“哥,这个你就不用担心。到时候我跟你一起去镇上你就知道了!”
姜子铭一听哥哥姐姐要都要上镇去,也嚷嚷着要去,最后被姜瑜儿以如果卖了八角,就给他买糖吃才听了下来。
饭后,兄妹三人又一次背上小背篓,扛起破锄头下田去了。
“哥,你这次休息,咱们兄妹俩先把这块田翻一下,等冬天雪下来冻冻里面的虫子,来年就可以下种了。”姜瑜儿看着眼前这块前些天被自己烧了茅草的田,对自己家哥哥说道。
姜阿毛听了妹妹的话,先是眉头皱了皱说:“可是哥哥常年在镇上,回来的时间又少,这怎么照顾得过来?”这一直是他担心的事情,他们兄妹几人从爹娘去世后,也会去帮着二叔家做些事情,但具体庄稼要怎么种,还真没学会。
更何况,家里的田地本来就不多,以前爹娘在的时候,也就堪堪够嚼用。现在荒了这么多年了,他也就听二叔的,上镇上去跑堂挣点嚼用。
“哥,你是不是忘记了,家里还有我呢!”姜瑜儿听了哥哥的话,哪里会不知道他想什么。抬起头说了一声。
听了妹妹的话,他眉头皱得更深了:“你个女娃娃家的,哪来的力气干活?”他看了看妹妹瘦弱的身子骨,皱着眉不赞同地说道。
姜瑜儿知道,这个哥哥别看才十三岁,但确实是个疼爱弟弟妹妹的好哥哥。以前他在家的时候,几乎所有事情都是他承包了的。
“哥,我已经长大了。”姜瑜儿嘟着小嘴说道。被人疼爱的感觉,真的很好。
一旁的姜子铭也不甘落后,跳起来大叫道:“还有我,还有我呢!”
这半个月来,由于时不时能从上山逮到些兔子野鸡的。虽然不是很好吃,但也比什么都没得吃的强。小家伙也渐渐看起来没那么的营养不良了。
姜阿毛看了看眼前的弟弟妹妹,一时间,竟找不到反驳的。在他发愣之际,姜瑜儿已经扛着锄头,走进了田里。
只是,这一锄下去,她眉头就深深的皱了起来。不是说地有多硬挖不动,而是如果照这样一锄一锄地挖下去,还不知道要挖到猴年马月才能挖完这块田。
看着妹妹垫起锄头,露出一副深仇大恨的模样,姜阿毛笑着打趣道:“现在知道锄头是铁做的了吧?”
这是一句土话,意思是知道现实跟想象完全不一样了吧?
谁知道,姜瑜儿听了他的话,不但没懊恼,反而一脸的兴奋。她记得小时候家里养过牛,那时候没有什么机械化耕地,都是用牛耕地。哪怕后来家里的田地有机械耕,家里也还完好无缺地保存了一个犁。
“哥!你知道咱们村谁的木工好一点吗?”她一双大眼忽闪忽闪的,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电视剧,因为家里穷,买不起牛。家里的地都是一人前面拉犁,后面一人扶犁的。这样耕出来的地虽然不如牛耕好,但也比人工挖出来的强。也比人工挖出来的快。
………………………………
第6章 犁
姜阿毛不明所以:“你找木匠做啥子?”
她笑了笑说:“哥,你想想,咱们就这么几块地,但要是用我们兄妹二人双手去挖,还不知道要挖到何时?我刚才就在想,要是有什么东西能代替人工耕地,那是不是要节约很多时间出来?也不用花那么多的时间在翻地上。”
“你看大家不都是用锄头一锄一锄挖出来的?哪里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锄头耕地?”
“有,一定有。我刚才已经想好了。”姜瑜儿完全不顾哥哥的反驳,上前拉着站在田埂上的哥哥弟弟,背上小背篓就要往家跑。
姜阿毛见妹妹这样子,一时间,还真被她拉了个踉跄:“刚才还说自己长大了,现在毛毛躁躁的做啥子?”
“嘻嘻,等会儿你就知道了。”姜瑜儿嘻嘻一笑,也没多解释。
旁边的姜子铭却开口了:“姐,我知道,村头牛阿爷就是做木匠的,二叔家的水桶还是牛阿爷帮忙做的呢!”姜子铭很明显是跟得上姐姐节奏的,开口说道。
路上,遇到扛着锄头也下田来的何婶子,看着刚下田来,还什么事都没做就急急忙忙往家赶的兄妹三人,问道:“阿毛,妞妞,你们这是要做啥子去?”
“何婶子做活路去呀?”姜阿毛笑着问了一声。
做活路也是当地土话,也就是干农活的意思。
“是的呢!西山坡下那块田也收割完了。我合计着先把它松一松,等冬天下雪来冻一冻呢!”那个何婶子是村里出了名的勤快人,就没见到她闲的时候。
兄妹三人放下农具,就急冲冲朝着村头牛阿爷家跑。一路上,遇到村里人要下田的,兄妹三人也很客气地问好。这个村子人口不是很多,也就几十家人。
农村人,都是朴实的。姜瑜儿所庆幸的是,她没那些穿越女遇到的什么极品亲戚。家里亲戚也很简单,娘那边已经没亲人了,爹这边,也就只有二叔一家亲人。爹娘走后,二叔二婶还提过接他们兄妹几人过去一起住。只是哥哥也知道,二叔家也不容易,也就没答应。而是带着弟弟妹妹住在了爹娘留下来的屋子里。
到了村口,还没进门,就能闻到一股子浓浓的木香味飘出来。想来,也就是村头牛阿爷家了。
“牛阿爷,牛阿爷!”还没进门,姜子铭就跟其他小孩一样,开始大声嚷嚷起来。
“哪个?”院子里传出来一个浑厚的男音。
“是我,是我!”姜子铭一跳一跳地朝院门跑去,一边跑,还一边喊着,好像这样叫,别人就知道他是谁了似的。不过也是,整个村里的人都这样,所以也就习惯了。
“呀!二狗啊!”牛阿爷浑厚的声音传了出来。看来,村里的孩子,也经常来他这里捡些小木块什么的做玩。这个时代的孩子,也没什么好玩的,能捡几个木块,也算是一个很好的玩具了。
有时候,老人家兴趣来了,还会帮他们把反的小木块削圆一些,省的孩子弄伤了手。
“牛阿爷,我现在已经有名字了。以后叫我姜子铭!”这个名字,是姜瑜儿给他取的,他便开始逢人就说。现在村里很多人都知道了,他已经是有名字的人了。不再是以前那样,叫姜二狗。
“哟哟哟!看爷爷老得连记性也不好了,这都没记住。”牛阿爷是一个很慈祥的老头,也难怪村里的小孩子都喜欢往他这里跑。他要是有个什么跑腿的活,村里的小孩都能帮他做完了。
姜瑜儿兄妹两进来的时候,正好看见牛阿爷在跟小弟嘀嘀咕咕说着些什么。
“牛阿爷好!”兄妹两进来后,先给老爷子问了声好。
“哟!阿毛妞妞也来了呀!”老爷子抬起头,笑眯眯地道,说完又冲屋里喊了一声:“胜子,给你阿毛哥跟妞妞姐拿个凳子!”
胜子是牛阿爷的小孙子,年纪跟姜子铭差不多大。脾气随了老爷子的,逢人总是笑眯眯的。
“阿爷不用忙活了,我跟哥哥来,是有一件事想要求阿爷帮忙呢!”姜瑜儿也笑嘻嘻地走了上去,随手抓了一把木花把玩起来。浓浓的木香,让人不由得安定了下来。
老爷子见姜瑜儿一本正经的样子,也知道她们兄妹几人过来,应该是有什么事情的。胜子端了凳子出来,姜阿毛兄妹二人也没矫情,而是坐了下来。
姜瑜儿才把自己的想法跟老人说了一通。
“哦!照你这样一说,那个叫犁的,真的能耕地?”老爷子做了一辈子的木工,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叫犁的东西。也是很是新奇了一番。
“是的呢!”姜瑜儿眯起了眼睛,笑得见牙不见眼。
“妞妞,你跟爷爷说,这东西你在哪里见过?”牛阿爷家也有不少田地,一听有这种东西,也想着能做出来,也能帮家里,帮村里减少不少负担。
“阿爷,我也是无意间想出来的,能不能用,还要用了才知道呢!”她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前世家里一副犁放了十几二十年?
说完,她又开始用木棍在地上,慢慢地画出印象着犁的样子。画完后,她还是讲解着,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的,还说怎么样用才省力什么的。老爷子听完,眼睛直发亮,拍手叫好。
二话没说,直接打发姜阿毛跟两个小子去帮自己搬木。他也觉得,姜瑜儿的主意真的是好得不行。
都说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老爷子凭借着姜瑜儿的画出来的东西,开始细细琢磨。推掉其他的活,专心研究起这个所谓的犁来。
两天后,胜子出现在了姜瑜儿家门前:“妞妞姐,阿毛哥,你们在家没?”
姜子铭是最快的一个,一听有人叫,立马拉开门跳了出来:“胜子,胜子!”
“二狗!”胜子也叫了一声。
“我见姜子铭!”姜子铭很不客气地吼了一声,他都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这些人总叫错他的名字。
“那个!不好意思,我忘记了。”胜子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红着脸说道。
………………………………
第7章 卖茴香
“胜子怎么过来了?”姜瑜儿也走了出来,看着两个小家伙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着什么。哥哥一早就去地了,他去看看,自己家的地还有那些地方的茅草需要烧一烧的。
听到姜瑜儿的叫唤声,胜子才想起爷爷让自己来叫妞妞姐过去的事情:“妞妞姐,阿爷叫你过去一下。”
“哦!谢谢胜子。”她朝胜子道了声谢,本想交代弟弟跟胜子在家玩,谁知道小弟姜子铭就是个闲不住的,一听又要去牛阿爷家,哪里会愿意跟胜子在家玩。
“姐,我也去,我也去。”
姜瑜儿瞪了他一眼说:“你怎么跟个赶路狗似的,别人去哪里都有你的份!”
赶路狗是土话。意思是总喜欢跟着别人跑。
“我不管,反正我要去。”姜子铭身子一扭一扭的,小嘴嘟着瞎嚷嚷着。
姜瑜儿也没去理会他,关上那都快掉下来的房门,跟着胜子朝着村头走去。
“妞妞,你看看,是不是这个样子的?”姜瑜儿一进门,就被牛阿爷给叫了过去:“只是,怎么看,这东西都不能入土啊?”
姜瑜儿看了一下,发现好像真少了个什么,围着犁走来走去,看了一圈后,楞是没发现少了什么东西。直到老爷子托起手把的位置时,她才发现,少了划口。
“阿爷,我晓得少了啥了。”猛地拍了一下自己的头,一脸的恍然大悟。又问:“阿爷,咱们村有铁匠吗?”
她这么一问,老爷子也发现,好像是少了一块铁。要是有那么一块铁在前面,那就真成了:“咱们村里哪来的铁匠,铁匠都在镇上呢!而且,要买铁货,也要等到集市才能买。”
“爷,我听我娘说,明天赶集呢!”这时,一直蹲在一旁跟姜子铭一起玩的胜子抬起头,说了一句。
姜瑜儿眼前一亮,想到自己家里的八角也该上市了。如果真能买几个钱,也能将就着去做一个划口。冲老爷子笑了笑,说了一声后,带着姜子铭回去了。
“妞妞,你确定,这个真能卖?”刚到镇上,姜阿毛就有些不安地问了出来。他不确定背篓里的这些东西,是否真能卖出去。
姜瑜儿笑了笑,安慰道:“哥,咱们先看看吧!这也不是什么要本钱的东西,如果真卖不出去,咱们就放家里当佐料好了。”
姜阿毛想了想,也是。卖不出去,就放家里当佐料算了,还能送些给村里的人用。想开后,伸手拉过一旁的妹妹,快步朝着镇上最大的百草堂走去。这是镇上最大的医馆,以前爹也在这里卖过些山上采来的草药。
都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村里很多人都会在山上采些普通的草药,卖了补贴家用。
刚进百草堂,姜瑜儿就把自己的需要跟招呼客人的伙计。很快,掌柜的也就被请了出来,看着眼前的布袋子里装着的八角,满眼的不敢相信:“小丫头,你说这八角茴香是你自己琢磨出来的?”
“回掌柜的话,正是小妹自己琢磨出来的。”姜阿毛虽不是什么都懂,但好歹在镇上也做了两年的工。这些事情,他觉得自己做起来,应该会比妹妹好一些。
老掌柜抓了一把八角看了看,又看了看眼前这对穿着褴褛的小兄妹二人,最后对兄妹二人说道:“你们先等等,待老夫拿去找大夫看看纯度。”
“掌柜的请。”姜瑜儿作了个请的动作。只见老掌柜拿了一把八角,掀开门帘就走了进去。一刻钟后,眯着眼走了出去。
看到老掌柜的东西,姜瑜儿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起来,生怕遇到不识货的。
“小丫头,你确定这八角是你自己加工的?”老掌柜再次确认了一遍。
“回掌柜的话,是的!”姜瑜儿这次没让哥哥代替自己回答,而是认真地看着掌柜的眉眼三角处,回道。
“能否告诉老夫,你这制作八角的方法是何处得来?”老掌柜又问。
“回掌柜的话,这方子是祖上传下来的。”姜瑜儿想都没想,直接说了出来。这些都是事先想好了的,要是被问起,就说祖传下来的。这样总没人再问什么了吧!
老掌柜也很明显愣了一愣:“哦!小丫头祖上是从医的?”他想不出别的了,以为是哪一个医疗大家,落魄了。刚才给坐堂的钟大夫看过了,说这八角可比百草堂的八角纯度高,而且做得极好。
姜瑜儿也明显愣了一下,她没想到别人会这样问,想了想回道:“回掌柜的,祖上虽不是从医的,但也识得些草药什么的。”
看到她这样子,老掌柜明显也察觉到了些什么,只是一时没能抓住。最后问道:“小丫头,你这八角茴香打算卖多少钱?”
这下,姜瑜儿还真是没做好准备,因为她自己也不知道这八角的市场价是多少,看了看哥哥一眼,明显他也什么都不知道,最后只能看着老掌柜说道:“掌柜的,您看,这八角茴香值多少?”
她想看看老掌柜给的价,再加以分析,应该也就差不多了。
老掌柜一双精明的眼睛看了看她,又看了看姜阿毛一眼后,沉吟了一会后说:“小丫头,这八角茴香收购价是十五文,看你这八角茴香药用比其他的要好上一些,给你十六文,你看如何?”
姜瑜儿不知道当今市价,但也不想自己被骗,于是看了看掌柜的说道:“掌柜的,如果您老给的价格合理,我家一会出来的草药都送到你百草堂这边来。”意思就是,如果你欺骗我,一会不管什么药,都不会送过来了。
老掌柜确实也没欺瞒她什么的,但听她说手里可能还有别的草药,想了想说:“小哥儿,小丫头,如果以后还有其他收拾好的草药送过来,老夫就给你再高两文钱如何?”说完,还比出了两个粗短的手指。
姜瑜儿见了,笑了笑道:“那就多谢掌柜的了。”她想,应该也就这样了,要想再多的,可能也不会那么简单了。
………………………………
第8章 划口
过了称,兄妹俩共背来了三十三斤四两,四两不算,就算了三十三斤,共计五百九十四文钱。这可是姜阿毛在酒楼里半年都挣不来的。收了钱,老掌柜又交代了一些话后,兄妹俩才去铁匠铺找那铁匠。
“师傅,你看看,这样的一个东西,需要多少银子?”姜瑜儿把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