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田间小农女-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到她萌萌的样子,姜瑜儿笑了笑道:“二婶,无事!”
农家的菜,没什么荤腥,大多都是素菜。今天罗氏让姜瑜儿过来吃饭,还特意让大丫去村头买了些猪肉回来。四个人也就三个菜,一个荤菜,一个水煮青菜,还有一个阉大白菜。这农家,这样的菜式算是好的了。都是今年条件好了不少,不然以罗氏持家的态度,这一桌子的饭菜,要过年时才有得吃了。
本书来自
………………………………
第89章 饮水要思源
手机阅读
吃过饭,姜瑜儿就回去了。从早上起床到现在,她一直不停地到处奔波,还没歇下来过呢!再过两天就到了发月钱的时候了,她从张三顺跟李封那里拿了考勤回来,打算把工人的工资给算出来。
过两日去镇上把手里的银票换成现银跟铜板回来,这银票还是朱员外家来买石料给的。这也算是她全部家当了。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映着昏暗的油灯。姜瑜儿都不记得是第几次挑灯芯了,直到鸡打鸣,她才惊觉这又过了一夜。在这个没有计算器等快捷方式的年代,每个工人的工资,她都得一遍一遍的算,生怕出了错。
别看就几十人,这一弄下来,还真要耗费不少时间。这一刻,她无比怀恋前世的电脑。这些数据直接导入,不用自己慢慢去算,一定算得无比地精准。
收拾了一下,躺回床上。她想,就躺一会儿,今天赶集,她得去集市上。随便去看看哥哥弟弟,他们都去了学堂这么久了,也是时候去看看他们了。
还有,她想跟孟老说说,让他帮忙教育一些弟弟为人之道。她不在身边,教不了。指望哥哥叫弟弟怎么做人,那一定比不教好一点。哥哥对弟弟的教育,一定是暴力教育。用他的话来说,男孩子,就是棍棒下成材的。
对于哥哥这样的做法,姜瑜儿很是不敢苟同。也是后来,她从二婶她们的口中得知,哥哥以前很调皮,经常被父亲收拾。用爹的话来说,棍棒下出孝子。所以,男孩子在棍棒下成材一说,也是从父亲那一辈流传下来的。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只是,等姜瑜儿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午饭时分。她懊恼地拍了拍自己的脑袋,真是每次都这样,说好的谁一会儿呢?在这个没有闹钟的时代,她真的是一点辙都没有。看来,她得找个人来叫自己起床好了,不然这样下去,真不是个事儿。
想至此,她连饭都来不及用就跑到自己家后山去叫张三顺。她今天不仅要去换现银,还要买个丫头或者婆子回来,不仅可以给自己做法,还能叫自己起床。
两人赶着家里的牛车去了镇上,第一件事就是找个地方先填饱肚子。由于起得晚,她现在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了。对于找吃的,张三顺明显比她知道的更加清楚,自己带着她去了桥边上的一个摊贩的位置。找个点不是饭点,但小摊旁去排满了人。
姜瑜儿有些疑惑地看着张三顺,只见张三顺笑了笑道:“这家人在这里摆摊有些年了,别看它只是个小摊,味道可是杠杠的好。以前我们都不知道,还是连少爷带我们将军来此,我们才发现这里的。”
听他解释,姜瑜儿更加疑惑了。生意这么好,这老板怎么就不买个店铺或者租个铺子开打一点。
张三顺好像看出了姜瑜儿的疑惑,开口解释道:“这是一对老人开的。据说他们年轻时,因为在此摆摊,家里的幼子被拐子拐走了。之所以会一直在这里,是想等他们的小儿子长大后,能来这里找他们。”
听至此,姜瑜儿眉头微微一凝,真是不管哪一个时代,拐卖儿童妇女的人都不在少数。有些人家运气好,能找回来,而有些人家,就此失去了亲人,致死无缘再见。
有些好奇地她抬起头,看着张三顺,问道:“那他们的孩子来找他们了吗?”
张三顺微微摇了摇头,道:“没!”
前面排队的人渐渐少了,姜瑜儿才看清楚,这对老人大概在六十岁左右。一头雪白的头发,爬满了皱纹的老脸,两双浑浊的老眼,见到来客,总会看了个仔细。好像在寻找着什么。
看到眼前的景象,姜瑜儿不仅鼻子一酸。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家里有多少孩子,都无法弥补当初失去的痛。
到姜瑜儿他们两人了,老人看了看眼前的小姑娘,又仔细认真地看着张三顺,这才笑着问道:“姑娘,吃面还是吃馄饨?”
姜瑜儿看了一眼张三顺,他说他要馄饨,自己也跟着要了一碗,笑对老人道:“老人家,来两碗馄饨吧!”
“好勒!两位找个位置坐吧!”
两人找了个空位置坐下,这才听到张三顺说:“据说两人老人在这里已经摆了近四十年了,从在这里摆摊到现在,一直没涨价,两文钱一碗的馄饨,一直买了这么多年。”
姜瑜儿也是好一阵惊讶,她不是没见过这家的馄饨有多大一碗,少说也有二十几个吧!这么大一碗,她姜瑜儿觉得,她是吃不完的。之前不知道,她还以为就十几个呢!现在一听张三顺说,这么大一碗才两文钱,她能不惊讶?
站了起来,对着两个老人道:“老人家,我食量小,麻烦我的一碗煮十个就够了。”
谁知道,她这话刚出,就发现有十几双眼睛看了过来。她不明所以,但张三顺却伸手拉了拉她,道:“大小姐,这馄饨也就两文钱一碗,咱们不缺那两文钱。”
姜瑜儿一愣,随即想到了什么道:“你误会了,我只是不想浪费粮食。所谓是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所以咱们定当以能吃多少取多少,切勿浪费粮食!”
看众人听得一愣一愣的,姜瑜儿又道:“咱们现在是能吃饱饭,可这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吃不上粮食啃树皮的。咱们不浪费,节约下来的粮食,不求能救济多少人,但求能救一人是一人。”
这时,有一个青衣长衫男子站了起来,朝姜瑜儿拱了拱手道:“小姑娘人虽小,但是个明事理,识大体之人,在下实在惭愧,活了大半辈子,竟不知道这个道理。听姑娘今日所言,在下三生受用。”
姜瑜儿有些讪讪地,不好意思地朝那人行了一礼道:“这位公子言之过誉了。实乃是小女子家中之前有锅无米下,这种感觉,深有体会,才有这番感叹。”
本书来自
………………………………
第90章 黑心牙侩
手机阅读
一番话说出来,姜瑜儿都有一种想要扇自己几耳光的冲动。特么文嗖嗖的,真不是一般的难受,就不能好好说话吗?
两位老人一听,心里也有些触动起来。他们家的馄饨大碗,有些做苦力活的,刚刚好够吃。有些食量小的,却要剩下大半碗。每每看到那皮薄肉厚的馄饨,就这样大半碗大半碗地倒掉,他们心里也很是心疼。只是谁又知道,心疼又有什么办法,别人吃剩下的东西,除了倒掉,他们也实属无奈。
两老走到姜瑜儿身边道:“多谢姑娘今日一席话,让老头受用百倍。”
姜瑜儿笑了笑道:“老人家这话就严重了,我只是就事论事而已。如果人人都能做到不浪费,不践踏粮食,大街上相信会少了不少流浪汉,乞丐。虽说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没有食物,给人手艺有何用?”
那个男子又站了起来,朝姜瑜儿又是一躬,道:“姑娘这番见解,真让咱们这些身为男儿身的汗颜。这么简单的事情,怎么就没能想到?”
姜瑜儿则是笑笑,道:“这位公子过誉了。公子乃做大事之人,小女子不过是一介农女,怎能跟公子相提并论?这些事情也是小女子平日里常见之事,能懂的,也就只有这些。”
姜瑜儿不知道她今天的这番言论,不久后,直接传到了京城那位的耳朵里。让京中大臣,无不关注起余建县来。因为皇上不仅敲打了他们一通,还说了,这奏折是余建县的县令呈上来的,说是一次民间访问,无意间听一个农女说的。
众大臣都在心里嘀咕着,听皇上的意思,是对这件事无比地看重。所以很多人都开始暗中派人去打听,打听这话是从何人口中说出来的。如果真是大才之人,何不笼络过来加以重用。
而将军府,洛云硕听了这件事,暗道不好。这丫头什么不好,当着这么多人高谈阔论也就算了,还好死不死让余建县县令邹君鸿给听了去。那些跟着她的人,都是死的吗?怎么也不知道拦着一些?
其实,洛云硕是冤枉他们了。不是他们不想拦着,而是当时的情景,是张三顺想拦也拦不住的。更何况,他也不知道,那个青衣长衫男子就是余建县的县令邹君鸿啊!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姜瑜儿看着碗里的数十个馄饨,圆润饱满,看起来就及其有食欲。放了些杨梅醋后,大口吃了起来。张三顺看她的样子,也把碗里二十几个云润饱满的馄饨给全部吃下了肚子里面。
要是平日里,这些他们是吃不完的,但今天姜瑜儿的一番话,他再吃不下,也不敢浪费了粮食。
吃过东西,两人就朝着牙行方向走去。他们今日来镇上,可不仅仅是来吃馄饨的,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
牙侩看到了姜瑜儿,直是眉开眼笑起来。热情地迎了上去,道:“姑娘,今日来又是来买长工的吗?”他记得,这女子上次来就是买长工的,问她是否需要丫鬟小厮的,她只是笑笑说,家里只缺地里干活的,无需人伺候。
姜瑜儿抬头看了他一眼,笑了笑,回道:“陆掌柜,我今天是来看看,买个婆子丫头什么的,长工暂时是够了。”是的,他们家长工是够了,以后要是再买田地什么的,她打算把田地直接租出去,每年收取租子即可。
陆掌柜一听,立马来了精神,道:“姑娘请随我来!”
姜瑜儿不多话,带着张三顺跟着陆掌柜走了进去。只见一屋子的丫鬟婆子的,东倒西歪地,或站着,或坐着,或趟着。看到陆掌柜带着人进来了,有些眼神甚是冷漠,有些是害怕,有些眼里充满了对生活的绝望。而有些却是渴望,渴望被人买走。
只有墙角一妇人抱着一个大概四五岁的小女娃,一脸脏兮兮的,看不清她的样貌,但眼神却是一眨不眨地看着姜瑜儿。看她看过来的眼神,立马抱着女娃跪了下去,道:“姑娘,求您买了奴家吧!”
姜瑜儿侧身躲开了,看着她道:“说一个让我买了你的理由吧!”
那个妇人紧了紧怀里的孩子,眼里闪过一些泪花,道:“姑娘,奴家女儿生病了,急需看大夫。求您了姑娘,您好人有好报,只要能救我女儿,奴家做牛做马来报!”
这时,她怀里的小女娃适时地轻咳了两声,那微弱的声音听起来,真是病得不轻呢!
姜瑜儿转头看向陆掌柜,只见他有些尴尬地道:“姑娘,这对母女来这里已经有一段时日了。只是这妇人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买她,一定要带上她的女儿,所以,这么长时间来,一直无人问津。这不,前几天大雨,这小女娃就生病了。我这也是小本买卖,她们母女俩在这里吃喝也有一段时日了。哪里还有银钱给她们看病抓药?”
姜瑜儿一听,心里顿时火大。这黑心肝的人贩子,真是无利不起早。这孩子都病成这个样子了,还一心想着的是他的银子。难道说,在他的心里,一条人命,还不如他手里的那些银子来的重要?
想至此,姜瑜儿又不得不在心里骂了一句,这万恶的旧社会。平民的生命跟草芥有什么区别?她不求能做人上人,但也不能让自己的命任由别人摆布!
于是,她看着陆掌柜道:“这对母女,路掌柜打算卖多少银子?”
张三顺一听,心里一急,也顾不得那么多,上前一步道:“大小姐,不可!”
那个妇人一听,心里也急了,她真怕这个姑娘听了那个男子的话,真不要她们母女了。
那陆掌柜也是同样的想法,要知道。这一个妇人是好处理,怎么着都能卖出去,但要带个小的,这还真不好处理。不然也不至于这么就了,无人问津,急声道:“姑娘,您要是看得起,就五两银子带走吧!”
姜瑜儿微眯了眯眼睛,看着这掌柜的。看来,他也是急着把这对母女给卖出去。
本书来自
………………………………
第91章 买下母女二人
手机阅读
沉声道:“陆掌柜莫不是觉得我好骗吧?”
这时,张三顺又开口了:“大小姐,这孩子的病还不明确是什么病,您要是把人买回去了,如果是什么会传染的,那您不是……”后面的话,他没说完,就被两道声音给打断了。
“姑娘,这孩子真的只是一些轻微的伤寒!”这是陆掌柜的。
“姑娘,我女儿只是得了风寒,并不是什么治不好的病!”这是那个妇人说的。
看到两人急切的样子,不想是假。姜瑜儿假意思考着,又把目光看向别处,好像是要看看其他的。这时,陆掌柜站不住了。这对母女好不容易有人愿意买,他心里是巴不得有人给买走的。
于是,上前道:“姑娘,我这也是小本买卖,她们母女俩在我这里吃吃喝喝的,也花了我不少银子了,这五两银子,已经是我最低限度了!”
姜瑜儿好笑地道:“陆掌柜,莫不是觉得只有你脑子好使?”说完,指着那对母女道:“你看那妇人虽然能做一些事情,但那小的,我得养多少年才能做事?还有,你看那小的半死不活的样子,我买回去了,还得花上不少银子呢!你觉得,我是应该花钱买两个能干活的,还是愿意花钱去买这么两个用处不大的?”
那妇人一听,顿时心如死灰。女儿好的时候,都没人愿意把她们母女俩买走,更何况女儿现在还生病了。抱着孩子,颓然一屁股坐了下去,眼里一片灰白。
陆掌柜听姜瑜儿这话,面色也有些不好看起来,但又有什么办法,人家说的都是事实。最后,一咬牙道:“姑娘,要不这样吧!这对母女,你就二两银子带走吧!”
姜瑜儿一听,转头看了他一眼道:“一两银子,你如果答应,我就算剩下的一两银子拿给那女娃抓药看大夫了!”心里却是感到无尽的悲凉,这就是穷苦人的生命。活生生的两条人命,也就值二两银子。
那陆掌柜一脸难色,姜瑜儿则是看也不看他,转身对张三顺道:“走吧!咱们去下一家看看!”说完,抬腿,作势要走。她就不相信,这黑心肝的人贩子能不答应。
这不,还没走到两步,那陆掌柜开口了:“姑娘,你带走吧!”
姜瑜儿转身,伸出手道:“卖身契!”
妇人一听,顿时眼睛一亮。刚才她还以为,女儿没救了,现在看这姑娘,还真就把她们母女给买了下来。抱起孩子,跪了下去,给姜瑜儿嗑了一个响头:“多谢姑娘!”
姜瑜儿上前,把她扶了起来。让张三顺跟着陆掌柜去把想过手续办了一下,自己带着这对母女走了出去。等会儿还要送她们去百草堂,让詹掌柜帮忙找个好大夫给小女娃看看。
看到张三顺拿了两张卖身契走了出来,姜瑜儿转身对那对母女道:“现在可以去找大夫给你女儿看病了。”
那妇人抱着小女娃猛地跪了下去,给姜瑜儿嗑了个响头,道:“多谢小姐!”
姜瑜儿把她扶了起来道:“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女子也是。别动不动就给人下跪,这我不喜。”
那妇人依言站了起来,点头应了下来。
把这对母女送到了百草堂后,带着张三顺去了学堂。路上,又给那兄弟三人买了些吃食已经笔墨纸砚的。到了镇学大门处,那看门的大爷对姜瑜儿很是熟悉。要知道,他在这里看了十几年大门,还没见过哪一位夫子对一个小女娃如此热情过。
特别是孟老,他还亲自来跟自己说过,要是看到姜姑娘学堂,一定要告诉他一声。这让他想不记住这个姑娘都不行啊。
一看到姜瑜儿,老人家热情地打了个招呼:“姜姑娘,又来看哥哥弟弟啊?”
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还是个老人。姜瑜儿也报以一笑,道:“是的呢!大爷最近身体可好?”
老人笑眯眯地道:“拖你的福,好着呢!”
跟老人相互聊了两句,姜瑜儿这才道:“不打扰您了,我先去看看哥哥弟弟们!”
老人朝她摆了摆手道:“你快去吧!”
谁知道,还没等来哥哥弟弟,却等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只见孟老人未到声先至:“姜丫头来了呀?”
一听他这中气十足的叫唤声,姜瑜儿只觉得头疼不已,但想到今天还有事情要找他,只能硬着头皮扯着僵硬的嘴角迎了上去:“孟老,最近可好?”
老人家爽朗一笑,道:“好得很,好得很!”说完也不管姜瑜儿愿不愿意,身上拉过姜瑜儿道:“走走走,去老夫那里坐坐,你都好久没来了,我这里还有些问题好跟你探究探究呢!”
姜瑜儿正好有事情找他,也就没有拒绝,带着张三顺跟着孟老的步伐去了孟老的院子。
以来,孟老就很是热情地跟姜瑜儿聊这聊哪地说着话儿,姜瑜儿捡一些自己会的回答了,有些不应该回答的,她一个字也没说。最后,姜瑜儿还是把自己心里想法跟孟老说了:“孟老,我今天来,有一件事情想要跟您商量一下。”
孟老看她一脸的正色,也认真起来,道:“丫头,你有什么话就说吧!”
姜瑜儿站了起来,朝孟老弯腰行了一礼道:“我是个女孩子,家里爹娘走得走。现在哥哥弟弟都在学堂,家里就我一个人在打理。上次清明哥哥弟弟回去的时候,我问了一下子铭的学问,他背书写字都会,就是问他作何解时,他一个字都打不出来。”
姜瑜儿顿了顿,看孟老没有不悦之色又道:“所谓死读书,读死书。照他这样下去,除了会些认字写字外,其他的一样都不懂。我给他的那本弟子规,他能完整无缺地背写下来,但却无法明白其中的奥妙。所以,今天瑜儿有个不情之请,还请孟老帮忙指点一二。”
孟老一听,心里也是一顿。他们这些做学问的,谁不是从姜子铭这一步出来地,不都是应该要学会了读写,自己慢慢去悟吗?
本书来自
………………………………
第92章 打赌
手机阅读
他抬头道:“丫头,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
姜瑜儿眉头微微一皱,古人这思想,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但也不能只教别人读书写字吧!那些做人的道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优良传统,他们总要说个一二吧?
“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们只会一味的读书写字,怎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姜瑜儿说道:
孟老一听,好像也是这么一回事,可又想到,他们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又道:“老夫跟他们一样,也是这样过来的,为何他们就不可以?”
姜瑜儿笑道:“孟老有所不知,每个人的悟性不一样,有些人领悟得要快一些,这种人脑袋转得比别人快,考虑事情要比别人多一些。而有些人悟性要慢一些,甚至于根本只会一味的死读书,读死书。您别不信,就拿这个书院来说,同样一同进入学堂的学子,有些人你一说,他们只需要想一想,并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而有些人则是读了这么多年的书,除了认得一个字之外,完全不理解其中的缘由。”
姜瑜儿这话,孟老是及其不信的。他笑着摇了摇头道:“丫头,这你可就要输了。老夫不敢说年纪小的都懂,但像你大哥这么大年纪的学子,定是先生教的,他们都是懂的。”
这下,轮到姜瑜儿笑了,她笑着说:“孟老,这个赌我跟您赌了。您不信,咱们就找一个班的学子出来试一下便知!”
孟老当然是觉得姜瑜儿这话是不可行的。但是为了能赢姜瑜儿一次,叫来身边小厮,让他去把孙长衫给叫来。当然,姜瑜儿来学堂的事情,孙长衫是知道的。
之前被打脸之事,他一直铭记一心。原本以为她只是一时运气好,碰巧知道些什么。但后来看孟老如此在乎她,还有她给姜子铭的那本弟子规,他开始折服了。
孙长衫道孟老小院的时候,两人正为谁会输,谁会赢争的面红耳赤的。其实,面红耳赤的,是孟老。人家姜瑜儿根本上算得上是笑脸盈盈。
“孟老!”孙长衫朝孟老打了个揖。
姜瑜儿站起来,朝孙长衫行了个弯腰礼:“孙长衫!”
孟老这时也站了起来,道:“子瑜,你去找一个班的学子来,让他们在堂里等老夫,老夫今天有事情要考究一下。”
孙长衫虽然不明白孟老这话是何意,但他还是很尊重孟老的。毕竟,在整个大月国来说,地位像他这么高的,已无几人。
一刻钟后,小厮进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