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田间小农女-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已经心急如焚的姜瑜儿,这一刻,真想白他一眼。这可是上下五千年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依据,自己又如何能拿出来。都说大涝之后必大旱。大旱之后,必大涝。这都是一种自然现象了。
姜瑜儿摇了摇头:“没有,但这些都是自然规律。我能说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不是我不想救那些人,而是我个人能力有限。我能做的,只能把这些告诉你们了。至于该怎么做,你们自己去想办法吧!又或许,你们不相信,最后等灾难来临,看着百姓们那一张张绝望的面孔,又或许,国家多花下钱财去赈灾。”
本书来自
………………………………
第117章 抢收
手机阅读
说完一席话的姜瑜儿,最后把目光看想了两个村里的长老。希望他们能相信自己的话,召集村里人,提前做好防洪措施!
还是里正,他是个很有先见之明的老头子。一双浑浊的老眼,看着姜瑜儿道:“妞妞,如果,我说的是如果。咱们真要防洪,要怎么做?”
他也不确信,姜瑜儿的话可信。可看到姜瑜儿这半年多来的变化。还有村里,因为姜家的带动。虽然不至于餐餐大鱼大肉,但村民们至少不用食不果腹了。
姜瑜儿一听里正的话,立马道:“里正爷爷,咱们张庄村之所以没闹过旱,那是因为咱们村口有河流经过。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河也是一大隐患。为了防止河水蔓延开来,咱们要修河提,捞出河里多年来沉积的淤泥。石料我出,村里人出力就好。还有,山上的山洪也是一大隐患,咱们要挖渠,把山洪引进河里,让它不至于祸害了咱们的村子。”
“现在开工,相信等洪涝来临之前,咱们必能做好一切准备。”
只是,事与愿违,天要下雨的事,谁能说得准。
村长还想说点什么,但被里正给拉住了。姜瑜儿说得话不无道理,所谓未雨绸缪,即使没有她说得那些,就当建设起来,给后人留条后路。
里正想过很多,但有一点,他记得比较清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他做这个栽树的人。
这事,也就这样,当着两个京城来的人定了下来。姜瑜儿给工人们放了假,特别是本村的。外村的,她也通知到了,希望他们能回去,动员一下他们村的人,着手于防洪抗涝的行动中。
刚开始,大家还以为姜瑜儿是无稽之谈。后来看到张庄村的人不仅不反对姜瑜儿的说法,还积极参加了这次行动。很多人也都心动了。要知道,这个东家,可是在方圆几百里传开来的神童。
说不定,她知道了一点什么也不一定呢!
于是乎,姜家的石场停工,煤矿也停工。大家扛着自己的锄头,拿上背篼跟簸箕,都朝着已经规划好了的地方开始挖沟陶泥去了。
隔壁周村的村民们回去跟村长一说,那周村的村长也是个人精,听了这消息。又看到张庄村如此的大张旗鼓,跑来看了个大概,回去也动员起了全村人民开始跟风,开始做起了防涝工作。
只是,想周村村长跟张庄村里正这样的人,确实很少。很多人都在笑话这下开始行动的村子的村民已经村官。他们觉得,这些人都发疯了,这洪涝还没个影子呢,现在说什么防涝,简直就是吃多了没事干。
日子一天天过去,上学的孩子们也都放了热假,会到了家里。大一点的,都去山上河里帮忙着掏泥,挖沟。眼看稻子已经变得有些沉甸甸的了,山上的小麦也都快要收成。
看着万里无云的天空,姜瑜儿总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她在心里不住地祈祷,希望这场大雨能来得晚一些,至少能拖到粮食收成。
转眼间,天上的变化有是另外一番景象。里正跟村长都开始焦急起来,看样子,是要下大雨了。
村口铜锣一敲,村民们都聚集起来。里正这才道:“眼看快变天看,咱们的水渠没挖好,河里的沙石也没掏完,现在最着急的是,田里的庄稼。这可是咱们每个家庭,这一年的指望。”
经过里正这一说,村民们都开始着急了。以前倒是没些什么抢收的观念,可经过这半个月的挖渠掏泥的,他们已经认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人群人,开始骚动起来。
有些人直接紧张地问了出来:“里正叔,那你说现在该怎么办?”
里正这才看了一眼姜瑜儿,防洪的事情是她提出来的。现在天气的变化,也是她第一个发现的。看看现在的天,他们也着急,甚至于有些六神无主起来。
看到眼前这个才十一岁的小姑娘,他们好像已经找到了主心骨似的,就希望她这里能有点什么办法。
姜瑜儿也知道,现在粮食要是就这样收上来了,肯定是要减产不少。可不收上来,受了灾,那就是颗粒无收。最后,下了个决心。道:“各位应该也看到了,现在的天空,那么多的白云。可白云变乌云,也就是随时的事情。所以我想,即便是减产,咱们也不能看着庄稼因为天气的原因,烂在田里颗粒无收。”
“所以,现在咱们得放下手中的活,全力抢收田里的庄稼,能收上一点是一点,千万不能断了粮。”
所有人一听,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心里虽然很是舍不得,但也没办法。现在收上来,总比烂在田里颗粒无收的强不是。
散会后,所有人回家都拾掇起自己家收割用的农具,开始下田干活去了。
姜二柱跟姚家兄弟两,从上次罗家来过后,就一直在家里。现在家里忙收割,都拾掇起了自己的家伙事,朝田里去了。
因为田里还有鱼没收上来,看到那才半斤多,七八两的鱼,姜瑜儿觉得是有些浪费了,但也比不收上来强。姜瑜儿家的地可能是全村最多的,种田人手虽然不算是全村最多的,但都是年轻体魄的身体。
看姜瑜儿家忙收割,李封给洛云硕写了一封信,让他再派些人手过来帮忙。因为最近天气的变化,就连他都感受到了那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姜瑜儿这个平日里也就跟着去打打下手,指导一下的小姑娘,现在也挽起了裤腿,跟着哥哥及长工们下了田。
她教着他们如何放水收鱼,有指导着部分人先去把红薯都挖上来。半夏好再半个月前,已经全部收上来了,只是没来得及收拾,现在已经成了种子,今年就别想再买出去了。
好在红薯已经能收上来了,这个不影响产量问题。现在减产最严重的,恐怕也就是田里的稻谷了。看着那还有些黄青相接的稻子,姜瑜儿是心疼的,只是,在灾难面前,减产总比没有的强。
本书来自
………………………………
第118章 洛将军
手机阅读
洛云硕派来帮忙抢收的人,也在五天后到来。看着这些人,姜瑜儿心里说不感动,那绝对是假的。她想过请村里人帮忙,可谁家地里都有庄稼需要抢收,哪里还有人手腾出来给你用?
只是,这收割的人手是有了,可这囤粮的粮仓还没时间来建。现在粮食收上来,凉晒给库存又成了一个难题。看着自己家老屋虽然已经修葺过,新屋这边虽然比之前大了不少。但也放不下这么多粮食啊?
红薯放进了新屋这边,最多也就只能再放一些晒好的稻米。至于小麦,不管是晒好的,还是没凉晒好的,都无处收拾了。
难道说,就要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服侍了一季的粮食,就这样被浪费了?姜瑜儿心里不甘,她想现在建粮仓,可没人手,也没时间了。
最后,姜瑜儿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上山砍了些大小粗细在五公分的树木回来,在下面垫了高高一些石头,搭建好架子,把收回来的麦子全放上面去了。就让张三顺去了镇上,买了些油纸回来。虽然这些可能都没什么用,但做了,总比什么都不做的强。
刚开始,他们不明白姜瑜儿为什么要这样做。后来明白过来了,心里也暗暗佩服姜瑜儿的理智。田里庄稼刚收上来当天晚上,瓢泼的大雨倾盆而至。
这一夜,姜瑜儿整夜为眠。心里挂记着还堆放在外面的小麦,还有那些没有挖完的水渠。这么大的雨,她更担心一夜山洪暴发。那住在山下的他们,岂不成了板上鱼肉。
以前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女子因为睡眠太沉,醒来时,发现自己漂浮在水面上。她真害怕,害怕自己醒来时,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她很想让阮婶把小雨送来跟自己睡。可这样的夜晚,孩子肯定是要跟在自己母亲身边才有安全感。只能在心里暗暗嘀咕,为何这家人就只生了个女儿,不多生一个。
翌日起床,姜瑜儿顶着个大大的黑眼圈,姜子铭看姐姐这一个样子,还大笑了很久。
披上蓑衣,姜瑜儿出了门,直奔堆放小麦的地方跑去。看到那小麦还安安稳稳地堆放在木头上,她心里一阵欣喜。可看这天气,可能最近是不会有什么缓和了。这麦子要是就这样一直堆下去,不说麦子了,就连麦草恐怕也都要放坏了吧!
姜瑜儿心里着急,但着急也没什么用。这时,村里已经人穿上蓑衣,拿着锄头去了山头。姜子苏也是一样,他起得早,草草吃了些东西,拿着锄头就也出去了。
姜瑜儿家有八个长工,一个婆子,原本是不用姜子苏去做这些的。但他说,他不想搞特殊,他还是原来那个村里的孩子,农家的孩子。所以,他去了。
八个长工吃完东西,其他四个去帮忙了,只有李封几人,被姜瑜儿给叫了过来。这场雨,也不知道要下到什么时候,家里的稻谷也还没晒透,但也还能收拾。只是那堆麦子,不处理,就真成了一堆废料了。
几人看到姜瑜儿这一脸的焦急,他们也知道她在焦急什么,因为他们昨天晚上也商量了一个晚上,那堆麦子,要是收拾不好,肯定会全部坏掉。更何况,那油纸也不是百分百防水,现在还不知道有多少已经渗透进去了。
他们是军人,知道粮食对于军队,对于人类来说,有多重要,有多不可少。洛云硕派来的那些人,昨天粮食收完就已经回去了。他们之所以回来,也就是为了帮姜家把粮食收上来,他们原本手里就还有很多事情要办。
现在,有是大雨连连,赈灾,他们应该也要参与其中。因为将军之前已经交代过了,这边事情一忙完,没什么事就得立马回去,不得耽搁。
再说洛云硕跟连城,回到京城后,把在姜瑜儿这里听来的意见跟家里人一说。洛将军是个直性子,觉得这件事很有道理,想也没想,就要进宫觐见皇上。
而连大人去觉得这件事,有些儿戏了。这等没有依据的事情,他又如何会去做。即使去了,皇帝也不一定会听他的。
这不,洛将军就碰了一鼻子的灰回来。不是皇帝不相信洛将军的话,而是这半年来,南方旱灾,朝廷已经发了不少粮食跟经费了。要是说,这一年来,一连受灾两次,那是不是就说明,他这个皇帝不得人心,就连上天都看不惯他了。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人迷信。这迷信的人,不仅仅是百姓,还有皇帝也一样,不然每年都有一个什么祭祀,祈求上苍保佑,保佑他的大月国能风调雨顺,年年有个好丰收。
现在一波未平,皇帝还在头疼怎么解决现在南方闹旱的事情。洛将军就上来说要防洪的事情,这不是正好触到了皇帝的眉头吗?要不是看他劳苦功高,他真想狠狠收拾他一顿才行。
洛将军回府的时候,一脸的怒容。他觉得,皇帝就是在食古不化。人家那个小姑娘才多大一点,就有如此的先见之明,真不知道,这样的皇帝,对百姓是好还是不好。
洛将军自己一个人跑到将军府的练武场,狠狠地把自己累得瘫倒在地连动动手指的力气都没有了。脑子去飞快地转动着,他是武将,不代表他没脑子,不然也坐不上护国将军的位置。
想了半天后,他最终把目标打在了自己的那几为老伙计头上。他觉得,以他一个武将的身份去请皇上下旨防洪恐怕没点威慑性,要是鼓动着那哥儿几个呢?他就不相信,凭他们那老哥几个三寸不烂之舌,能说不动皇帝。
只是,问题是想到了,自己却把自己累得动手指的力气都没有了,还怎么去找他们来谈这件事?
于是,仰头躺着的他,冲外面喊了一嗓子:“来人!”
不一会儿,一个恭恭敬敬的小厮跑了进来,他停在了洛将军的不远处,恭恭敬敬地问了一句:“将军!”
本书来自
………………………………
第119章 耍赖的洛将军
手机阅读
“去把少将军叫来!”洛将军只是动动嘴说着话,却身子都不曾动过一下。
小厮见他这样子,也不敢上前说扶他起来什么的。要知道,将军一直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哪怕是受了重伤,他也只会拍拍自己的胸脯说,这点小伤算什么。
洛云硕是洛将军的中年得子。常年在战场上厮杀之人,很少早早就结婚生子的。洛云硕不是他最大的儿子,也不是最小的孩子。在洛云硕之前还有过一个哥哥,因为一次意外,在战场上牺牲了。
从此之后,洛云硕就是将军府最大的孩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妹妹被全家人宠得无法无天,才七八岁的她,已经是京城赫赫有名的小霸王了。
洛云硕来的时候,洛将军已经坐起来了,只是屁股依然没有离开地面,他就这样,一手随意地搭在一条腿的膝盖上,另外一条腿伸得长长的。看起来是那么的随意,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真的是把自己累惨了。
“爹!”洛云硕上前,叫了一声。
洛将军朝他招了招手,表示让他把自己拉起来。洛云硕上前,把洛将军给拉了起来,随便搀扶着朝一旁休息的椅子上走去。
洛将军一边很不满地道自己还没老,一边很享受地任由洛云硕搀扶着他往前走。
坐定,他才开口把自己的进宫的事情说了出来给洛云硕听,洛云硕话很少,但他脑子灵活。很快就想到了很多的问题,只是他依然一言不发地听着父亲在那里说,因为他知道,父亲既然叫自己来,还跟自己说这么多,那他一定是有他自己的打算的。
这不,刚想到这里,洛将军就开口了:“硕儿,你去趟你连伯父家,再去一趟你费伯父家……”等等一切交代下来,洛云硕随便想了一下,这些人的职位以及他们平日里在朝中的表现,马上就想到了父亲这话的意思。
眉头微微一皱,道:“爹,这事……”他很想说,这事就不要说是姜瑜儿想出来的,省的到时候给她招麻烦。上次因为周志国的事情,就让朝中大臣不少人到处打听这个人,都想笼络过来收到自己的麾下。
她很优秀,这一点,他知道,也在为她高兴。只是,在他还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她不受任何一点伤害之前,他希望她不要被那么多人关注到。
看到洛云硕的样子,洛将军哪里会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想些什么。只是这个家伙那么抠门,上次不知道去哪里觅来的好茶,居然那么抠门的只给了他那么一点,真想好好收拾一下这个沉木寡言的儿子。
只是,他心里更加好奇,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能想出这么多的东西。听影一说,儿子还买了不少地送给那个姑娘。真好奇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能让儿子对她如此呵护有加。
“嗯?”洛将军假装疑惑不解。
洛云硕看父亲的样子,哪里不知道老狐狸又打什么算,一咬牙道:“两斤茶叶!”
洛将军心里暗暗高兴,要知道,好东西不是说有就有的,上次看他那么肉痛的样子,也知道他手里应该是没有了。只是现在一下子说两斤茶叶,难道说,他还有办法弄到?“不不不!”说完,举起一只手,张开五指在洛云硕眼前挥了挥,表示两斤怎么可能,至少也是这个数!
洛云硕心里恨啊!只是不知道姜瑜儿家还有多少茶叶,他能说出来两斤,已经是最大胆的估算了。现在这个贪心的爹,居然两斤还不满意,要五斤。他就不怕人心不足蛇吞象吗?
最后,伸出三个手指,道:“三斤,最多了。”
洛将军看他一脸为难的样子,最后点头答应了。
这一夜,将军府可谓是热闹得不行。那些个大人脾气能跟洛将军相处得来,想来也是脾气豪爽之人。来的时候,都会带上自己最宠的孙子或者孙女过来,也算是一种打掩护的做法吧!让别人以为他们只是一些寻常的串门聊家常。
今天,洛将军也大方,把从洛云硕哪儿抢来的茶叶给拿了出来,让几位大人喝得满口称赞。看到那些大人一个个那跟没见过好东西似的样子,心里暗暗嘚瑟。还暗暗嘀咕着,还好自己的儿子有本事,给自己弄来这么个好茶。
也在暗暗庆幸,庆幸自己还从儿子哪儿敲打来了三斤。
这一夜,一个朝廷中举足轻重的几个大臣聚首,聊些什么,无人知晓。但第二天朝堂上却是吵开锅了。
皇帝看着下面那个一脸小人得志的洛将军,真想好好收拾他一顿。只是,他教唆着这么多文官跟自己说这事,他也只能对他无可奈何。
整个朝堂上,分三个流派。一股是主张提前做好防洪抗灾的,一股是觉得他们这无根无据的就要说什么预防,纯属于无稽之谈。另外一股则是出于观望状态,站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地得着两伙人闹。最后看风向谁能赢下来,自己好站队。这样的人,朝中大有人在。也就是那些人们骂的墙头草,没有一点自己的主观主义的人。
要举行一个大规模的防洪抗灾工作,不仅是人力,还有物力等等需要考虑进去。主张提前做预防的人,也不介意多等一天两天。而是想着,一定要把这件事情给磨了等皇帝答应下来。
这事,就这样,一吵就是大半个月。最后皇帝总算是点头答应了。只是,皇帝点头答应下来后,什么礼部户部的还得整理核算分配等工作,这一路弄下来,又过了半个月。
等圣旨传达下来的时候,各地官员又再想着,要怎么跟百姓们解释这件事,动员大家加入做好防洪抗灾行列。这一下来,大雨来临,准备工作还没做好。
等大雨来临之际,皇帝收到了不少地方,受灾程度不同。这一年,可谓是大月国的灾难年。
上半年,南方大旱几个月。寸草不生,更别说粮食了。下半年,眼看北方就要丰收,却应该水灾,让那些眼看就要收成的粮食,就这样打了水漂。
本书来自
………………………………
第120章 一夜白发
手机阅读
收到这样的消息,皇帝大怒。圣旨他已经下达下去两个余月,等到大雨来临,居然还没人做好防范工作。
这一夜,皇帝突然间老了十岁。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硬生生被这一个个的消息给记得,跟个五十来岁的老头差不多。这一夜,皇帝彻夜坐在御书房里,脑子里不停闪动的,都是那些呈上来说受灾的奏折。最后,只剩下一个念头,那就是天要亡他的大月。
翌日,大太监进来的时候,看到坐在龙案哪一端的皇帝,一头银白色的头发,凌乱地垂在了两侧。
大太监吓得‘噗通’一下跪倒在地,“皇上!”那颤抖的声音,可以听得出来,他有多惶恐,其中掺杂的心疼之意,皇帝听出来了。
这个太监是他小时候母后给他选的,自己从小就跟在自己身边伺候。虽然是太监,但已经是皇帝身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想而知,两人的感情究竟有多深。
“小德子,你说,是不是朕做得不好,所以上天都看不过去,要灭我大月?”皇帝沙哑的声音响起。听得大太监德公公眼睛一热,眼泪再也忍不住流了出来。
这哪里还是他从小陪伴着长大,一直信心满满的皇上?只是,安慰的话,怎么都说不出口。昨天早朝下来后,皇上就把自己关在御书房,午饭晚饭都没吃,就连一口水也没喝过吧!
最后,皇帝使劲儿闭了闭这睁了一夜的眼睛,有些发涩,他差点都要掉眼泪了。只是,作为一国之主的自己,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不能软弱。哪怕是在自己最亲近的人面前,也不能把最脆弱的一面表现出来。
他抬了抬手,道:“起来吧!”见德公公起来后,他又道:“小德子,过来给朕更衣。”
德公公得令,上前为皇帝打理起仪容来。只是,在梳子梳上那原本青色的长发时,眼泪再次忍不住流了下来:“皇上,您这又是何苦?”
皇帝只是朝他招了招手,什么话也没说。但德公公知道,他心里难受,于是,什么话也不再多说,只是给皇帝把他的一头长发给挽了起来,带上象征着地位的发冠。
大殿上,现在已经吵成了一锅粥。皇帝进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景象。只见太监特有尖锐的声音响起:“皇上驾到!”这时才有人停息下来,都伏地行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坐上龙椅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