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田间小农女-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知道,洛将军这几日都睡不好。心里一直记挂着皇帝那沙白的头发,还有外面那吵得人心烦意乱的雨水声。听到下人来报洛云硕回来的消息,洛将军让人直接把洛云硕给叫了过来。
看着书房里还毫无睡意的父亲,洛云硕心里有些惊讶。平日里,这个时辰,父亲已经给已经睡下了才对。
“爹!”洛云硕叫了一下老爷子。
“哼!你还知道我这个爹啊?”洛将军明显很不满洛云硕。
谁知道洛云硕扬了扬手中的包袱,道:“茶叶!”这下,总算是点到了洛将军的死穴。刚才还一脸不满的他,顿时精神来了。
本书来自
………………………………
第124章 灾后瘟疫
手机阅读
看到洛将军心满意足地抱着那盒茶叶走开,洛云硕这才开了口:“爹,派兵救灾吧!”
洛将军疑惑,转身看着洛云硕。他本就是等儿子回来商量救灾的事情,皇帝交代给自己的事情,他到现在还没给出个答复,现在听儿子这么一说,他也想听听儿子的意见。
“怎么救?”洛将军开口道。
洛云硕想了半天,组织了一下语言道:“其他做不了,救助老弱妇孺可以。”
洛将军一听,顿时了然。他活了四十多岁,什么没见过。洪灾他也不是第一次见识了,其实,每年的夏季,总会这里来报洪涝,哪里来报洪涝。唯独没像今年这样,先是旱灾,接着是洪涝。全国上下,多地受灾。
每年死伤最多的,也都是老弱妇孺。现在听儿子这么一说,他也就明白了。派军队帮忙赈灾,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只是,皇上会答应用保卫国家的士兵去救助那些百姓吗?
“皇上会答应吗?”洛将军直接问出了自己的疑虑。
“民乃国之根本!”简简单单六个字,却让洛将军看到了很多,也想到了很多。
皇上是个好皇帝,他一切初衷,都是以民为核心。这一点,他跟先皇是一样的。
洛云硕见父亲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正准备回自己的小院,脑子里去响起了一句话:“我要提醒一下将军。洪涝后,必定会出现瘟疫。”那轻轻的,略带下轻微的童音的女孩子的声音在脑中响起。于是又顿住了:“爹,洪涝后,必定会出现瘟疫。”他将姜瑜儿的原话告诉了洛将军。
而听了这句话的洛将军,立马站了起来,一把扯住儿子的手道:“硕儿,你告诉为父,这些话,是不是都是那人告诉你的?”
洛云硕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听姜瑜儿的话有什么不好的,大大方方地点了点头。
洛将军又道:“那她有没有说,目前的情形,可有化解处?”
洛云硕摇了摇头,道:“她只是个孩子。”只是,这话说出来,为何如此别扭?不由得再心里问了自己一句,她真的还是个孩子吗?谁家的孩子,能想到这么多?
防洪是她提出来的,张庄村的人听了。避免了一场灾难。朝廷的人没听,大月国举国上下,无不受害。可以说,全国上下,受损失最小的,恐怕要属张庄村以及它周围的几个村子了吧!
洛将军颓然地松开了儿子的手,朝他挥了挥手,表示他可以退下了。只是,走到了门口出的洛云硕又一次开口了:“爹,朝廷有文官。”潜台词,这些伤脑子的事,不应该他们这些武将来考虑。
这话虽然很不负责,但既然自己无能为力的东西,别人未必。自己发扬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不是很好吗?
洛将军一听,是啊,朝廷还有文官呢!这些伤脑子的事,难道说,那些文官就没能想到?这两日他没上朝,也不知道朝堂上的事情,说不定,已经解决了也说不定。
翌日一早,洛将军起了个大早。一大早就收拾好了自己,他要去皇宫,了解最新情况,顺便把儿子昨天带回来的消息跟皇上说说,让他也有个准备。
早朝时,皇帝看到这几日都没上朝的洛将军心里也是一阵激动。要知道,自己让他回去问洛云硕后,他就一直没来上朝过。以他对洛将军的了解,这家伙只要你交代给他的事情,没个解决方法或者没做好,他是不会出现在自己面前的。
只是这次,注定要让他失望了。因为洛将军的办法就是,伤脑筋的东西让那些文官去想,他只是个带兵打仗的武将。要是有用到军队的地方,只要个他说一声,他绝对全力支持。
听了他的话,皇帝心里或多或少是有些失望的。但他没表现出来,因为他知道,洛将军既然这样说,要么是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要么是有了什么办法,只是不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来罢了。
见洛将军这里没有消息,皇帝又把目光看向了其他大臣。一甘文臣唯唯诺诺地也说不出来个所以然,让皇帝看了,心烦不已。这时,连大人却开口说话了。
“禀皇上,据下面来报。这才灾难,余建县的织云镇有几个村子做得比较好。好像是看准了天气似的,提前做好了预防洪涝工作。还在大雨来临之际,收割了地里所有的庄稼。”
“连大人,你这话前后就有了矛盾。这粮食还没到收成的时候,怎么会有人就提前把粮食给收了上来?”
“就是,莫不是连大人被下面的人给欺骗了?”
“是啊!连大人家时代为官,久居京城,不识这五谷也实属正常。”
听着一声声弯酸的话语,连大人脸色只是淡淡的,因为自己说的都是事实,而且有理有据的。也不怕他们去推翻与证实,反而是朝皇帝拱了拱手道:“禀皇上,现在虽然还没到收割的季节,但百姓们秉着另可少收也不能让粮食在地里白糟蹋了的想法,于是都上了上来。只是,这粮食收成却是不如往年了。”
这时,一个连大人当的人也站了出来道:“禀皇上,这事臣也听说了。而且,臣还听说了冬季能种出来粮食,好像也是这织云镇。只是不知道这冬季麦子跟这几个村落是否有关系。”
皇帝一听,这心里也是一惊,但随即就想到了,这次灾难说不定也能扛过去。心里一喜,只是,听这地名怎么那么熟悉。好像去年洛云硕拿到那什么生姜的地方,也是出自于这个织云镇吧?
还有周志国那个迂腐的家伙,上次呈上来的奏折,上面说的东西,好像也是来自于哪个叫织云镇的。还有,恩师也跟他说过一个来自于织云镇上的一个小姑娘提出来的教育改革一事!
这事情要是一件件就这样车开来看,那真没什么起眼的,但要是全部联系起来,而且都那么巧合的出现在同一地方,那就有待考究了。
本书来自
………………………………
第125章 颁布圣旨
手机阅读
朝堂上不知道下面的大臣们在说些什么,但皇帝现在的心思却已经飞去了很远。这一切,跟恩师说的那个姑娘有关吗?还是说,这一切只是个巧合?
皇帝百思不得其解。
随即,又把目光看向了下面的洛将军,好像他们家的洛云硕这一年多都很忙,都在做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而且,还经常往这个织云镇上跑。
难道说,他知道点什么?想到了这里,皇帝先是眼睛亮,随即又变得深邃又有些说不出来的沧桑。再配上他一头沙白的头发,怎么看,怎么觉得有些让人压抑。
听着下午乌压压的,说什么的都有,皇帝心烦意乱。挥了挥手,让这些人都下去。整个朝堂上,谁是有用的,谁没用,他的心跟明镜似的,别是都清楚。
虽然他也很反感那些浑水摸鱼的朝臣,但帝王之术不就是这样吗?要忍让一些自己看不惯的人。有对比,才能显示得出来那些有才能的人是多么的可贵。
退朝后,皇帝又一次让德公公去把洛将军给叫了过来,只是这次不同的是,德公公最后又把连大人也给一起叫了过来。
御书房,皇帝坐在龙案后,连大人跟洛将军各坐了一边。小太监上了茶退了出来。
整个御书房就只有皇帝德公公以及洛将军二人。
洛将军斜靠在座椅上,茶碗里的茶动都没动一下。若是平日里,能得到皇宫里的茶喝,他早让太监们给他多上一壶来了。
可现在他动也不动的样子,顿时让皇帝来了兴趣:“子瑞是看不上朕这茶还是咋的啦?”其实,皇帝也只是说笑的,他以为洛将军是因为没能想出办法来,才不好意思喝自己的茶。
但随即一想,他连装病装疯卖傻都能弄出来,何时会觉得不好意思了?
这时,连大人开口说话了:“皇上有所不知,人家洛将军现在嘴巴可养叼了。”
“哦?”皇帝疑惑。
连大人又道:“也不知道云硕那孩子在哪里收罗来了一些茶叶,这老家伙宝贝得跟什么似的,拿出来炫耀得不行。不过说真的,那茶的滋味儿,老臣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呢!”说完这话,连大人还一脸回味地砸吧了一下嘴,好像在回味那茶的滋味儿似的。
连大人这一切的举动,还真牵起了皇帝的一些好奇心,究竟是什么样的茶叶,能让那个嗜茶如命的家伙连自己这皇宫里的茶叶都嫌弃?是什么样的茶叶,能让连大人回味无穷?
整暇以待地看着洛将军,那似笑非笑的眼眸里,透露出来的信息却是,有了此等好东西,你也不送一点进来给朕尝尝。
如果是其他人,恐怕找就老脸一红,或者诚惶诚恐地跪下去说明原因或者说,回头会把府上所有的茶叶给皇帝送来了。可洛将军是谁?他那是已经养成了的习性,还有他那肆意妄为的大胆,又如何会妥协。
“皇上,您别看我那点茶叶了,本来就没多少。您也不是个喜茶之人。”何必浪费了我那好不容易得来的好茶。只是,后面的话,他终究还是没说出口。毕竟君究竟是君,臣终究是臣。
皇帝确实不是个好茶之人,喝茶,不过也就是一种习惯罢了。不过看他如此护食的样子,愈发勾起了他的好奇心。道:“朕倒是想尝尝你那茶的滋味,等这件事情过了,朕得去你府上,好好平常一番。”
言下之意,闹也闹完了,是该说正事的时候了。
连大人洛将军跟着皇帝做事了这么多年的老人,又如何不知道皇帝现在心里着急的是什么事情?洛将军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依然赖在他的椅子上,什么话也不说。而连大人则是站了起来,朝皇帝拱了拱手,道:“皇上,臣倒是有一计,不知可否?”
皇帝一听,顿时提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他就知道,他的这些大臣们,谁是有用之人,谁无用。这个连大人,平日里出风头比较少,为人很是低调,但他提出来的意见,十有八九都能采纳。
只是,皇帝不明的是,行事如此低调的连大人,为何跟性格乖张的洛将军能走在一起,两人关系看起来,还不一般。
皇帝不知道的是,莽夫身边,总要有那么几个理智之人随时提醒他哪里做得不到位,不然这路怎么能走这么远?而心思缜密人身边,总要有那么几个行事鲁莽的朋友,才能弥补一些他们那畏手畏脚的性子。
皇帝点头,示意连大人继续说下去。连大人想了想,终于还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给全部说了出来,说完后,皇帝不得不赞叹一声,还真是个为人低调且有才能之人。
这时,考虑了半天的皇帝终于又开口说话了:“连大人说的这些不是不可行,而是这担任治水之人,由何人承担?”
洛将军斜靠在座椅上,漫不经心地开口道:“治水之人,当然由朝廷治水部分去做。各地知府出人力协助。”
说完,他坐了起来,一改之前懒洋洋的神态,开口道:“至于我这个将军,国家有难,岂能闲之。军队里的士兵们,也调配一些出来,协助治水部门已经各地知府救助老弱妇孺,给那些衙差们减轻一些负担。”
皇帝一听,眼睛顿时一亮。确实,以前他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些问题。思想里根深蒂固地只是把将士们归为行军打仗,保卫国家。可现在国难当头,如果家都没有了,何来保家一说。
随即,让德公公理旨,一道道圣旨从御书房颁发了出去。
洛将军回到将军府,也整理了一封封的书信,飞快地传了出去。
洛云贤听到了这个消息后,去了一趟父亲的尚书房:“爹!”
洛将军横眉竖眼地瞪了他一眼,道:“你这一天天的,不好好读书,跑我这里来干什么?”
洛云贤心里苦啊,自己这不是听说了外面洪涝严重,父亲都派兵出去做事了,自己一个将军之子也想出一分绵薄之力。
本书来自
………………………………
第126章 圣旨到
手机阅读
怎么自己做什么,好像父亲都有得说的。心里虽然这样想,但已经习惯了的他,还是把自己的来意说了一遍。
洛将军听完洛云贤的话,一双老眼瞪得老大,好像看怪物似的看了洛云贤一眼,好像又没看够。还特意绕过书桌,朝着洛云贤这边走来,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地打量着洛云贤,这才开口道:“你这身子板,你告诉我,你能做什么?”
都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到了父亲这里却变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从军高。哪怕哥哥战死沙场,他也觉得,哥哥那般才是真汉子。哪怕因为哥哥的事情,母亲跟他就此有了隔阂,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
二哥跟着父亲去北方阵营打仗的时候,母亲每天晚上都睡不着,夜夜为二哥,为父亲祈祷,祈祷他们能平平安安归来。
自己也是因为看不得母亲这般担心,这才想着从文,四弟也这样。
母亲几次三番想要说动二哥不要去军营的事情,只是沉默寡言的二哥,一直不言不语,任凭你怎么劝都没用。为了这是,母亲对父亲的成见又多了不少。
这次,洛云贤打定了注意,不管爹娘同不同意,他都要去灾区赈灾。哪怕他什么都做不到,也要去长长见识,不能再做一个闭门造车的书生。
打定了注意的洛云贤目光坚定地看着父亲道:“爹,这次孩儿希望爹能答应孩儿,让孩儿跟着大部队去历练长长见识。咱们洛家的男子,不能做缩头乌龟。”他掐准了父亲的软肋。他最不能解释的就是洛家的男子做个弱弱无能的缩头乌龟。
听到洛云贤这话,洛将军想了想,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为此,洛夫人知道后,对洛将军更加没了好脸色。每次看到她,脸上好像都能挤出水来似的,难看得不行。
再说洛云硕,从回来跟父亲说了这件事后,也离开了京城,无人知道他的去向。只是,在半个月后的临关城见,有人看到了一个沉默寡言的男子,一袭玄衣,带着一群人四处搭建帐篷,收纳那些无家可归的落难百姓。
还准备了大夫,给这些百姓免费看诊。
而这时的姜瑜儿,已经在织云镇搭建好了施粥蓬,给那些因为这次洪涝失去家园的百姓施粥。不过,是以哥哥弟弟的名义去做的这件事。
但村里人知道了姜瑜儿这事后,都纷纷捐出了些粮食来帮忙那些落难的百姓们。并不是说他们有多富裕,而是他们知道,洪涝过后,他们又可以耕地把冬小麦种下地去了。
善良的张庄村人都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好人必定会有好报的。
一时间,张庄村的名头又一次响彻了整个余建县。就连县令周志国听到了这个消息,也都放下了手中的事物亲自跑到了织云镇,看着眼前这一个个搭好的帐篷,虽然简陋,但也勉强能够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
还有那忙碌的小身影,站在几个大桶旁,跟着几个妇人拿着勺子给那些前来领粥的难民们舀着几乎不见米粒的白粥。
后来,他问了才知道,这粥里没什么米,但有小麦。
看到周志国走了过来,姜瑜儿放下手中的勺子,迎了上去:“民女见过周大人!”
周志国朝她抬了抬手,道:“不比多礼!”转身看了看身后的棚子,一些用木头建起来的,上面是用麦草稻草遮起来的。一些有点力气的难民们也跟着一些村民上山砍树建棚子。看到眼前热闹非凡的景象,周志国是欣慰的,但也是难过的。
大月一个泱泱大国,像姜瑜儿这样的又有几个?像张庄村一样,即使不富裕,也愿意从牙齿缝里挤些粮食出来接济别人的,又有几人。
视察了一圈后,周志国回去了。回去后,他给皇帝些了一个奏折,这是让人,直接送到父亲手里的,让父亲直接把这奏折呈给皇上。
当皇帝看到周志国呈上来的奏折后,又前前后后联系起来一些关于织云镇的一些传闻,还有前前后后的一些事情。又给自己的老师写了一封信,证实了一些事情后。让德公公理了圣旨。
当然,等圣旨下来的时候,洪涝总算是过去了。
姜瑜儿家的石场又一次开始正常运作,同时开始运作起来的,还有姜瑜儿那千余亩的荒地良田。
这次受灾,张庄村已经临近的几个村子受灾程度最小。应该说,是因为他们预防措施做得好,所以受灾程度最低。
现在姜家石场开工后,周围的百姓,纷纷都回来了自己的工作岗位。有些之前没来做工的百姓,现在也在托做关系,打算来姜家做工。
姜瑜儿一看,虽然找了很多难民去开荒,但算了一下,这样的进度开荒下来,也得九月以后了。所以也答应了一些周围的百姓过来帮忙开荒。还把张三顺腾了出来,让他去采买一些青砖回来,她要盖红砖窑了。
就在一切有条不紊进行着之际,京城来了圣旨,一道是给姜家的,一道是给张庄村的。里正村长以及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带领着全村的人到了祠堂迎接了来宣旨的公公,这是德公公的小徒弟,他听师傅说,这个张庄村很得皇上的看重,让他过来,看着点。
于公公先是打量了一下眼前的村落,又不动声色地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些年纪比自己师傅还大的老头们。宣完旨后,里正上前接了旨,旁边的村长拿了个小小的布袋子塞进了于公公手里:“公公这一路辛苦了,这些铜板,公公路上买点茶谁喝!”
真是老实憨厚的百姓,没有华丽的语句,说出来的话,却是字字贴心。
又问里正们打听了一下姜瑜儿家后,众人这才浩浩荡荡地朝姜家去。姜瑜儿兄妹三人已经摆好了案台,以及供奉用的东西,就等着宣旨太监前来宣旨。
因为接旨的事情是提前一天衙门就派人来打过招呼的,所以也没让他们显得那么仓促。
本书来自
………………………………
第127章 修建村学
手机阅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余建县织云镇张庄村姜家遗孤,明事理,变是非。国难当头……”一系列的夸赞下来,高帽给姜家带了不少,最后赏赐了姜家一堆的东西。
姜瑜儿是很缺钱,但这个时候,她知道,是不能收下这些赏赐的时候。于是开口道:“公公,圣旨民女接下了。但这些金银,还请公公带回去。国难当头,这些金银,就当是民女捐给那些受灾严重地区的百姓的。”
姜瑜儿说让于公公把这些金银什么的收回去的时候,于公公还在心里暗骂这个农女不识好歹,但听到姜瑜儿后面的话,他又不得不赞叹一句,真是个识大体,明事理的好姑娘。
其实,姜瑜儿不是不想要那些钱,但她知道,自己要还是收了这些东西,不就是坐实了自己其实就贪图皇帝给的这些东西,所以才会去镇上搭棚施粥的了吗?
现在家里有了圣旨,也算是为哥哥弟弟挣了一个好的名头。至于金银这些身外之物,只要自己肯努力,还怕挣不回来?
村里人听了姜瑜儿的话,有些人觉得姜瑜儿是傻,也有人觉得,这样姜瑜儿,才是他们认识的那个,善良的姜瑜儿。看着那一盘子的银锭子就这样,被太监给端了回去。村民们心里还真有些眼红,但眼红归眼红,想想也能理解。
姜瑜儿把人迎到堂屋坐下后,让哥哥姜子苏陪同。阮婶泡了茶上来,又端了些昨天从镇上买回来的瓜果点心,这才退了下去。
姜子苏刚开始有些胆怯,但看妹妹一个小女娃家的,见了这么大个人物,也跟没事似的,心里也就放松下来了。
招呼着于公公道:“公公,农村人没什么好招待的,喝点点心喝点山茶吧!”
于公公虽然有些嫌弃,但听了师傅的话,对于眼前看到的这一切,也都默默地记在了心里,面不改色地拿起了那不起眼的茶碗,轻轻的泯了一口茶。
只是,这一口下去,眼睛顿时眯了起来,真想不到,这山野之处,还能喝到如此好东西。有些不可置信,端起茶碗,又喝了一口。忍不住跨了一句:“好茶!”
他这半天都不吭一声了,这一声出来,可把姜子苏给吓了一大跳。有些惶恐地朝于公公看去,只见他眉开眼笑的,端着那碗茶舍不得松手。看到这里,姜子苏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喝过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