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间小农女-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很快,她回过神来后,急急忙忙朝姜瑜儿的床边走去:“大小姐,你没事吧?”

    姜瑜儿摇了摇头:“我没事,阮婶你也休息吧!明天就别叫我了,让我多睡一会儿。”

    “好的大小姐!”阮婶应了一声,端着油灯出了门。

    姜家的红砖烧出来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有人已经开始上门求购了。

    姜瑜儿却是笑着道:“张老板,这第一批砖我还等着先盖几个仓库出来呢!您看,要不这样吧!您先把订单下了,等我这批砖烧够了就紧您先来?”

    “况且,这都已经入冬了,工匠们给您盖房,也没那么快就能入住。不如等开春来了再盖,天气渐渐转暖,这样盖出来的房屋,住起来也不潮湿啊!”

    张老板想了想,也是这么一回事,觉得这姜瑜儿做生意就是凭良心做事,二话不说,拍板订了一下!

    “姜姑娘,听说你们家石场这边有工匠推荐帮忙修建房屋,这红砖的有吗?”张老板明显是大听好了才来的。

    姜瑜儿笑着,道:“要是张老板这边没有合适的工匠,我这里但是可以给您推荐一些。这些工人不归我管,但我能要求他们的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

    是的,姜瑜儿这是想做一条龙服务。不仅可以卖建筑材料给你,我还能帮你把工匠都给考虑进去。你家要是连做门窗都嫌麻烦,那我可以帮你把木匠都请好。等完工后,你完全可以领包入住。

    张老板一听,大喜。连连跟姜瑜儿道谢。

    这买了砖,他还得去找工匠。现在工匠有了,砖也买了。现在就差家具之类的了。

    “姜姑娘,不知道这打家具的工匠,你可否认识?”张老板想,要是这些姜瑜儿这边都能帮忙完成,那自己不就要节约不少时间。

    姜瑜儿一听,又是一笑:“这个倒是不难,至于工钱和木料,您到时候可以直接跟工匠商量,我只是帮忙您联系上这些人。”

    张老板一听,心里松了一口气。他还担心姜瑜儿会不会高高要价。如果是自己找工匠们谈价钱,还能少一些也说不定。

    生意人,讲究的是利字。即使是蝇头小利,他们也是能有一点是一点。

    所谓积少成多,说的就是这样。

    姜瑜儿也是摸准了这些生意人的想法,也知道他们哪怕是那么一点点的利头,他们也是很愿意去占的。自己帮忙找工匠,无非也就是为自己家的石头红砖销路,都说了,卖东西,质量是其次,服务才是第一。抓好了服务这块,还怕生意不上门?

    本书来自


………………………………

第179章 年底福利

    手机阅读

    张老板心里得了利头,二话不说,下了一万块砖的订单。这个订单不算大,但也不少小。

    对于村里人来说,能盖一万块砖的房子,那是大房子,可这些生意人,一万块砖的房子,不算大。

    一万块砖,说真的,自己家砖窑这么大,也就是两三炉的样子就能做出来。

    想到自己家现在人口虽然不多,但也该添加人手了。只是这添加人手,房屋不够住又是个问题。

    想至此,姜瑜儿就想到了之前自己想过要盖一栋红砖房给自己住。可一想到这些砖要用来盖仓库后,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从砖出窑那天开始,姜瑜儿家的砖就这样,陆陆续续运到了一块空地上。这里是姜瑜儿新买的地基,有以后房子的宅基,也有库房的宅基。

    她觉得,有些东西,在自己眼跟前会安全一点。特别是这个时代,那么缺粮的时代。

    想到这里,姜瑜儿心里不自觉间,竟松了一口气。时间没那么赶,她现在不缺银子,不仅仅是石山这边有进润,就连上次卖天麻的银子,也够一般百姓用一辈子了。

    只是,有一件事,她到现在依然还是很纠结,那就是石山现在已经开进去不少了,靠人工会越来越吃力。

    她最近因为砖窑的事情一直忙活着,都忘记了问洛云硕关于火药的问题了。

    如果真的没有火药,那她也只能停止石山那边石头的供应。弄点来烧石灰就行了,要是卖石头,那是坚决做不起的。

    打定了注意,她又给洛云硕去了一封信,问问是否有有关火药的消息。

    却得到了洛云硕两个字的回复:“没有!”

    姜瑜儿真的失望了。只能停止了对石头的供应。把现在接到的订单送完,剩下的石头就全部烧成石灰用。

    “妞妞,这些石块做成石灰,是不是有些浪费了?”姜瑜儿去石场这边检查的时候,有个村里的村民走过来问姜瑜儿。

    姜瑜儿却是笑笑说:“叔,这些石头烧石灰不浪费,咱们石山现在下石本来就有些吃力了。现在家里又有了砖窑,我想开年后,再建一个窑,这样一来,人员也能全部消化掉。”

    来人一听,也不再说话。姜瑜儿说的,也是事实。他们这些在石山工作的人都知道,现在石头下去了,越来越吃力。产量也没了以前的高。

    他们还在想着是怎么回事,谁知道姜瑜儿却比他们都清楚这其中的原因。

    既然姜瑜儿说都要去砖窑那边上工,他们也是很乐意的。砖窑那边,不管怎么说,都没有石山这边累。

    只是不知道那边的工钱怎么样。

    这话他们没问出来,却有人开口问出来了:“妞妞,听说砖窑那边没这边这么累,是不是工钱就要少一些?”

    姜瑜儿又笑了笑,大声道:“诸位放心,不管是在石山还是去了砖窑,工钱不变。”

    众人一听,心中一喜。谁不愿意拿高工钱,少受累的。

    砖窑这边最累的,不过就是拌泥的活,但跟切石比起来,也算是轻松的了。

    众人说说笑笑都干活去了,姜瑜儿在石山这边转了一圈后,又去了一趟对方石灰的棚子里。见里面根本没得一点库存的,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着急。

    石灰棚这边管称的见姜瑜儿过来了,笑着跟姜瑜儿打了个招呼:“东家!”

    姜瑜儿也是笑笑:“辛苦了!”

    那人却是笑着说:“一点都不辛苦,比起一年到头在地里忙活着,还没半点盼头,这里已经很好了。”

    确实,他说的一点都没错。田里种一天的庄稼,还不如他在这里做几个月的活。更何况,过过称什么的,也不是什么很累的事情。

    “最近来拉石灰的人多吗?”姜瑜儿又问!

    “是挺多的,有时候窑里烧出来的石灰还供应不上呢!”

    “这样啊?”

    “是的!”

    这样供不应求的日子,让姜瑜儿有了再加窑的冲动。但想到现在人们要这么多石灰,很大一部分是拿去粉刷墙壁的。等这些都饱和了,也就用不了这么多石灰了。

    现在的石灰窑,恐怕到了那个时候,都要停掉一两个。不然石灰这东西,库存起来,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腊月二十,粮仓终于完工了。持续了差不多一个月的工程,三十几个工匠。加班加点地干活,由于天气的夜长昼短,天气又寒冷。不然就这么一个粮仓,花不了多长时间。

    现在就长上梁盖瓦了。只是,窗户的位置,却难倒姜瑜儿了。

    前世的粮仓用的都是玻璃窗户,可这个时代,琉璃比金还贵。虽然他们没见识过这个时代的琉璃长什么样子,但也能想象得出来,做工应该不够精细。

    最最重要的是,她买不起。

    不过马上就要过年了,姜瑜儿也不再纠结这些事情,想着不管什么事,来年再说吧!

    腊月二十一,织云镇赶集的日子。

    姜子苏兄弟二人今天也要放假归来。

    姜瑜儿想,反正哥哥弟弟今天都要回来,不如去镇上连年货一起置办了。

    张三顺赶着牛车,带着姜瑜儿去了镇上。

    姚家兄弟二人也都跟着姜二柱回到了张庄村。姜瑜儿今天去置办年货,也通知了各个地方的长工,让他们赶了牛车去镇上拉年货。

    姜瑜儿置办年货,不仅仅是她自己的,还有家里长工们的。

    她计算好了,腊月二十五放假。今年虽然磕磕碰碰的过来,但也算是小赚了一笔。

    都说,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吃草。她今天还要去钱庄提些银两铜板的回来,给员工们发放福利,希望他们能过个好年。

    只是,姜瑜儿算漏了一点,那就是钱庄年底是最缺银子的时候。姜瑜儿没能提到自己想要的金额,也只能勉强拿了一些。最后合计了一下,既然发奖金不行,那就给员工们发些吃的。

    等开年上工的时候,在给员工们发放开业利士。这个她是在一次旅游中,听驴友说的。

    满满当当买了几大车的食物,最后别处过来的长工们,也只得赶着牛车,帮忙着张三顺把这些东西送回了张庄村。

    本书来自


………………………………

第180章 年礼

    手机阅读

    村里人看到姜家买了这么多东西,一时间都过来围观。他们很少看到姜家买这么多东西,这过年,也用不着买这么多年货吧?

    莫不是,姜家还有亲戚要走?这么多年了,也没听说姜家有亲戚啊?

    特别是姜大柱家,听说妻子是个遗腹子,孩子生下来后,母亲也不知道了去向。跟着奶奶长大。

    就在姜家的嫁过来两年后,老人家也撒手人寰了。

    现在姜瑜儿也就没我外婆家的亲戚要走。

    姜二柱家有,但那堆礼品亲戚,姜瑜儿家也不可能走啊?

    带着这样的疑问,都回自己家去了。

    腊月二十五,放年假。

    姜瑜儿二十一的天买回来的东西,终于有一次出现在了世人的眼前。

    “今年,大家都辛苦了!从明天起,放假回家过个好年。明年正月初八上工。”

    姜瑜儿指了指一旁的物品,又道:“大家也辛苦一年了,这些东西,也没什么好的,等会儿都分给大家,大家回去,高高兴兴过个好年!”

    众人一听,这些东西都是他们的,心里哪有不高兴的:“好!谢谢东家!”

    姜瑜儿笑着,让李封把名单拿来,一个个挨着把名字给叫了个遍。

    拿到东西的工人们都高高兴兴地朝姜瑜儿道了声:“过年好!”后,拿着东西三五成群地回去了!

    本以为会很快弄完的姜瑜儿,却一直忙活到了傍晚,这可把她冻坏了,回到家时,整个脚都被冻得生疼!

    这个时代,没有棉鞋棉裤的。姜瑜儿身上穿的棉裤还有去布庄买的布跟棉花,阮婶给她做的!家里几个孩子都有,阮婶一个人,就一双手也忙不过来。

    往年做衣服,还有二婶罗氏帮忙张罗着。今年从小丫丫出事后,二婶整个人都变了样。

    别说是还来给姜瑜儿兄妹三人张罗着衣服了,就连大丫兄妹几个的,她都是入冬后,才开始准备。

    好在,家里二叔姜二柱卖了个婆子回来,还能照顾一二。不然以罗氏现在的状态,想要她想点别的,做点别的,那可就有些不太现实。

    去帮忙的姜子苏倒还好,他是男子,帮忙着搬东西跟分发,只有姜瑜儿在那里拿着个簿子不停地念着工人的名字。一天忙下来,姜瑜儿是冻僵了,姜子苏去冒了一声的热汗。

    看到妹妹这冻得小鼻子,小手都红彤彤的,姜子苏只能是心痛不已。

    回到家,让阮婶赶紧烧些热水送到姜瑜儿的房间,他去弄了个小炉子,弄了些炭火,也送到了姜瑜儿的房间里。这样,只是等会儿她泡澡出来的时候,还不至于那么冷。

    姜子苏的举动,姜瑜儿很感动。在他们还没回来之前,阮婶就已经烧好了一锅水。现在听到姜子苏的吩咐,很快浴桶就送进了姜瑜儿的房间,热水一桶桶地松了进去。

    直到泡进热水里,姜瑜儿才有了一些知觉。

    这不泡还好,因为之前冻得太狠了,泡在浴桶里的姜瑜儿,居然开始浑身发痒。要不是知道,现在不先泡好,可能后面会长冻疮,她铁定就不泡了。

    前世的时候,她自己没长过冻疮,但见到过很多小孩子,因为冬天太冷的缘故,手指头,耳朵,鼻子都因为长冻疮,红肿红肿的。据说天气热起来的时候,会奇痒无比。

    想到那样的可能,姜瑜儿宁可多泡一会儿,痒也就痒这么一下下的时间。

    等姜瑜儿泡好澡出来的时候,一家子已经在等着她吃饭了。

    姜小雨跟姜子铭坐在一起,姜子铭不知道跟她说了什么,张着小嘴,无声地笑着,是那么的开心。

    看到姜瑜儿出来,阮婶赶紧上前:“大小姐,你怎么不用布把头发包起来。这天气冷,这么湿漉漉的,容易生病。”阮婶一边说着话,一边跑进姜瑜儿的房间找干净的布出来给姜瑜儿包头发。

    这个时代没有吹风什么的,平日里姜瑜儿洗头什么的,洗完就用布包起来,擦到半干,然后在火炉上烘干。

    今天由于太累了,也太冷了。现在好不容易暖和一点,她就懒得去动。

    阮婶找了块布出来,给姜瑜儿擦了擦头发,又拿了一块布,把姜瑜儿的头发认真地包了起来。

    “谢谢阮婶!”姜瑜儿道。

    阮婶也笑了笑道:“这是我应该的大小姐。”

    阮婶永远这样,她像一个母亲一样,永远那么默默无闻地关心着你生活中的没一个小细节。就如姜瑜儿出来时,头发湿漉漉的,哥哥弟弟没发现,但细心的阮婶却发现了。

    吃过晚饭,一家子在一起商量着,过年要怎么过。

    却听到有人敲门的声音、

    “谁啊?”姜子铭一边嘀咕着,一边朝门边走去。

    一打开门,就看到大丫一脸焦急地跑了进来:“姐,外婆家又来人了。”

    姜瑜儿一听,拉着大丫,安慰道:“别急,先说说,他们这次来,又想干什么?”

    大丫一边拉着姜瑜儿的手往外走,一边说:“外婆说我娘没给他们家送年礼,大舅大舅妈,二舅妈都来了。”

    姜瑜儿一听,心里有些不高兴了。

    姜家出事的时候,他们怎么就不想到骨肉亲情,过来看看。安慰一下自己的女儿、妹子。现在好了,要过年了,就来要年礼。阮婶看姜瑜儿还包着快布就出门了,这头发还没干呢!

    “大小姐,大小姐。你先把头发烘干了再去。”阮婶拉着姜瑜儿的手说道。

    姜瑜儿却笑笑说:“阮婶放心,无事的,我就去看看。”说完,挣脱了阮婶的手,跟着大丫朝着姜二柱家走去。

    姜子苏也跟着妹妹走了出去,家里就只有姜子铭跟姜小雨两个人,因为阮婶想到了上次姜瑜儿去了,打得那么狼狈的情形,有些不放心地跟了去。

    走到一半的时候,她想起来了,洛少将军说过,李封他们是来保护大小姐的。

    二话不说,直接朝老屋那边走去。

    还没进屋,就听到罗氏娘中气十足地说着些什么:“秀娘,这年礼,你们家打算什么时候送去?你爹可盼了你们有些日子了。”

    本书来自


………………………………

第181章 姜子苏发威

    手机阅读

    罗氏没说话,就又听见一个男子的声音:“秀娘,爹娘养你这么大也不容易,你们不能日子好了,就忘了还在吃糟糠的爹娘啊!”很明显,这是大丫的大舅,罗富贵说的。

    罗氏依旧没说话。

    姜瑜儿推门而入,她想看看,这家子的脸皮,究竟是有多厚?

    “秀娘……”罗徐氏本想说点什么的,结果就被姜瑜儿这一推门而入的声音给止着了。

    回头看到姜瑜儿,顿时眼睛里都冒起来火花,上次,要不是姜瑜儿,她们早就抓到鸡了。结果鸡没抓成,还弄得一身伤回去。

    姜瑜儿兄妹三人进门,也没说话,姜子苏去找了条凳子,兄妹俩坐了上去。(以前的凳子,可以做两到三个人。)

    什么话也不说,大丫则是一脸愤愤不平地看着这家子不要脸的,她要看看,她们能不要脸到何种地步?

    姜瑜儿兄妹三人进来,很明显屋里人都是有察觉的。

    在座的罗家人,没吃过姜瑜儿亏的,恐怕就只有罗富贵。见妻子叫了一声妹妹后就不说话了,他却接过了话:“秀娘,你不想想别的,也总得要为爹娘想想,他们从小把你拉扯大,最后嫁人。现在,都快过年了,你连个年礼也不给家里送,就不怕别人戳你脊梁骨?”

    “富贵,她哪里还有半点良心。你看看她,家里都买婆子斥候了,就没想到给我老婆子也买一个婆子回去斥候着。人家现在是大户人家的太太了,哪里还记得咱们这些穷爹娘?”罗冯氏说话有些酸溜溜的,让人听了就有些过刺耳。

    大丫就这样,她听不过去的,立马就给回了过去:“外面,你这话说的倒是好听,我妹妹出事的时候,左邻右舍都来了,为何没见到过外面家的人呢?”

    她是在埋怨,埋怨家里需要亲戚的时候,外婆家的人,别说是来人了,就连个影子都没有。

    赶信的人回来说没请到人,但却私下里跟其他人说了,罗家哪里是没请到人,简直说话就难听到家了:“不就是死了个赔钱货,还要我们去吃酒席不成。”这样的话,大丫是从别人的口中得知的。

    说不难过是假的,只是难过有又什么用。

    她在心里暗暗发过誓,这样的外婆家人,以后不来往也罢!

    罗氏本来心里就有些不好受的,听大女儿提起小女儿,顿时一个没忍住,眼泪流了出来。

    罗冯氏见状,马上开口骂了出来:“哭哭哭,哭丧啊?老娘还没死呢!就问你要一点年礼,你哭成这个样子,触谁的眉头呢?”

    二毛见状,脸色立马不好看起来。很明显,他是记得小妹出事的时候,外婆家的人是没在场的。一些闲言碎语的,他肯定也是听了不少。

    “外婆,既然觉得我娘触霉头,我们家,您老以后还是少来了。省的我娘触了您的眉头!”

    栓子在一旁,也是捏紧了拳头,一脸的不快。

    “你个死孩子,说什么呢?”罗冯氏一听,顿时整个人跟踩到尾巴猫似的,炸毛了:“是不是家里发达了,就不认我们这些穷亲戚了?”

    “想当初,要不是我们接济你们家,你们早就饿死了!”

    “外婆,如果我没记错,每次我跟娘去你家看望您跟外公,我们都有带礼物。况且,我还记得,每次去外婆家,都没一次是吃饭的,不是喝粥就是什么都没得吃。不知道外婆所谓的接济,几时的事情,我怎么不记得了?”大丫怼了回去,她不像爹娘一样,你说什么,都得受着。

    “你个赔钱货,死丫头,贱蹄子。这里是大人说话,哪里轮到你说话了?看看,看看你们姜家的家教,这就是你们姜家的教养?”罗冯氏立马站了起来,指着大丫坡口大骂道。

    “外婆,我是我娘生的,我娘是您生的,要说贱,恐怕还是从您这里学来的。说什么赔钱货的,难道说,外婆您就不是女的?”得,这回得有理有条的。姜瑜儿差不多都要为这小丫头拍手叫好了。

    姜二柱见女儿越说越离谱,顿时也有些不快起来:“大丫!”他警告似地叫了一声女儿的名字。

    姜二柱平日里对几个孩子都很好,只是父亲就是父亲,哪怕平日里对你再怎么好,他该有的威严,依旧不允许孩子们去触碰。

    收到警告的大丫看了看父亲,二话没说,又坐回了姜瑜儿身边的空位置上去了。

    这姜二柱不开口还好,这一开口,罗冯氏好像就找到了发泄的出口似的,拉着姜二柱就开始一通好骂。姜二柱想到对方是自己的丈母娘,是自己妻子的母亲,她要骂,也就忍住了。

    二毛跟栓子见父亲这样,一时间,竟忍得拳头都捏了放,放了捏。很明显,已经怒到顶点。

    姜子苏作为姜家的长子,很多事情,他是比较清楚的。他没像两个弟弟一样怒不可遏,但他去悠悠地站了起来:“罗冯氏,这里是姜家,麻烦你,要撒泼打诨的,滚出去闹。这里不是你们罗家村,可以任由你胡闹个不停。二叔二婶好脾气不跟你计较,可我不会。”

    说完,拉开了门,一股冷风吹了进来,屋里人也是一个激灵。

    “出去,这里不欢迎你!”姜子苏冷冷地道。

    上次妹妹受伤的事情,他就看在二叔二婶的面子上,没跟他们计较了,这次他们还变本加厉起来了。他姜家是和善,但不代表着他们是软柿子,随便你拿捏。

    罗富贵见姜子苏这个样子,一下子跳了起来,指着姜子苏骂:“你算个什么东西,这里是我妹婿家,还轮不到你个毛还没长齐的小兔崽子说话。”

    只是,他手指还没戳向姜子苏,就已经被刚从凳子上站起来的姜瑜儿一把捏住。二话没说,使尽了全是力气,给他往后一掰。疼得罗富贵哇哇直叫。

    其实,也不是姜瑜儿又多大力气。而是罗富贵根本没注意到这茬。因为没注意,所以着了姜瑜儿的道。

    本书来自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