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间小农女-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掌柜走后,姜瑜儿让阮婶去把李封给叫来:“去看看!”在事情没有确定之前,姜瑜儿是不会贸然行动的。

    所以,她要让李封去看看,这个人是否真的是商人。

    姜瑜儿所想的,李封又何尝不知道?他悄然跟了上去,还真就跟出来了点名堂。

    “大小姐,你所猜不假!”李封回来汇报道。出了村口,那人就消失了。没有点武功的人,又怎么能那么快就消失在了李封的视线里呢!

    本书来自


………………………………

第199章 买烂地

    手机阅读

    “呵呵!看来,少将军这次招惹的人,不简单啊!这都跑过来试探来了。”或者说,这些人,只是没有找到洛云硕,现在还在找呢!

    他们怎么不想想,洛云硕受了那么重的伤,会不会已经死了。

    不得不说,这些人真的太过小心谨慎了。

    “少将军这次惹到了谁啊?”这是姜瑜儿跟李封几人心里同样的想法。

    只是,这些话,注定不会问出来。因为即使问了,他们也不一定能得到答案。

    还让姜瑜儿好奇的是,洛云硕是不是得到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对方才会下这种非死不可的杀手。即使人跑了,他也不放过,是不打算让他回京,或者让他联系上其他人的。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洛云硕从能下床走路的那天开始,就去了姜瑜儿的书房,写了什么,让李封送了出去。具体内容是什么,没有人知道。

    可能对方也没能想到,他在这么一个小村庄,还有人可以用。

    姜瑜儿假意出门走走,去看看自己的粮食。去了一趟仓库:“人已经走了!”

    “嗯!”洛云硕点了点头。

    从洛云硕好得差不多起,为了避嫌,洛云硕就来仓库这边住了。整天睡在粮食堆里,他好像也没有一点不自在的样子。

    “少将军这是惹到谁了,对方好像一定要至你于死地呢!”姜瑜儿假装不经意地问了出来。

    洛云硕只是抬起头看了看姜瑜儿,什么话都没说。

    这样的结果,姜瑜儿早就料到了,只是没想到,洛云硕会沉默成这个样子。

    四月底,是该下种的时节了。

    姜瑜儿家的红薯苗跟姜二柱家育出来的红薯苗村里人也来拿了不少,都打算回去种上一些。

    因为家里一些山地要用来种药材,所以也没拿了多少。

    李封让人去余建县买了鱼苗回来,姜瑜儿家没种药材,她喜欢吃自己种的大米。

    “哥!你说,咱们在河边挖一个鱼塘可好?”这天,姜子苏又一次带着弟弟回到了家,吃饭时,姜瑜儿开口道。

    她想过了,挖一个鱼塘,不仅能养鱼,还能在里面种些莲藕。想起前世吃过的藕带,各种莲藕做出来的吃的还有莲子,姜瑜儿就馋得不行。

    姜子苏想都没想:“好!妞妞想怎么做都行。回头我去问问里正爷爷,买一块地在那边给你养鱼!”

    说真的,姜子苏有些宠妹没下限了。

    要是姜子铭说这样的话,他肯定会想一想,或者想很久。再追问清楚目的,然后再慢慢考虑可行度。

    “哥!这事你就不要忙活了,快童试了,你好好看看书吧!”姜瑜儿怎么可能让他去弄这些,这点小事,她能处理好!

    “好吧!妞妞,你也不要太累了。少将军要是好了,就让他回去吧!”姜子苏不傻,他知道洛云硕留下来,会给村里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更何况,这次他还受伤了,他不想洛云硕连累到自己的家人。

    “好!”姜瑜儿乖乖地点头答应了。

    五月,天气有些闷热起来。姜瑜儿的‘病’也好了,她去了一趟里正家。

    “里正爷爷,我想问问,河边那块荒地。”这块地有些特殊,好像种不出来什么粮食,低洼处,还时常囤着水。

    “怎么?妞妞想买那块荒地?”里正哈哈一笑,有些调侃的意味在里面。其中,不乏试探。

    他想知道,姜瑜儿买那块荒地做什么。

    要说买回来种,就姜瑜儿家的田地,现目前来说,也是村里的头份,谁家的土地有她家的多啊?

    “是啊!我看那块地荒着也是荒着,不如卖给我,我在那边挖个池塘,养点鸡鸭鹅的,以后吃鸡蛋吃鸡什么的,就不用去别处买了。”姜瑜儿笑着说。

    说真的,那块地,也就只能做些什么了。如果说,用来种植,那块地不出粮。

    “妞妞,那么大一块地,你是要吃多少鸡鸭啊?”里正的妻子张齐氏走出来,笑着说。眼里不乏有些担忧。

    这姜家没大人,就几个孩子当家。这日子才过起来,也不带这么败家的。那块地,什么都做不了,前些年的时候,也有人去试过,种下去的粮食全打水漂了,长出来的东西,都跟茅草似的,一点粮食都没有。

    姜瑜儿想要买下那块地,可是可以,不过那么大一块地,就养养鸡鸭鹅的,实在是浪费银子。

    别看那个地方不出粮,但衙门可是规定了,这即使不出粮,也要卖二两银子一亩呢!

    “齐奶奶,这么大一块地,要是养出来的鸡鸭吃不完,我还可以让人拿到镇上去卖呢!”姜瑜儿笑着说。

    张齐氏听了心里竟然松了一口气,看来,这孩子还是很有成算的。

    村里人,谁家即使有点闲银,也宁可买点山地去开荒,也不愿意去拾掇那块坡地,如果姜瑜儿买回去真的做点什么,也算是好事。

    里正也是这样想的,随即点了点头对姜瑜儿说:“妞妞,那块地足有二十来亩,你确定全部要吗?”

    姜瑜儿想都没想,点头道:“确定呢!”

    其实,她已经想好了。将来种出来的藕要是吃不完,也可以拿出去买,谁会嫌银子腥?

    更何况,藕跟鱼这类的东西,没有养猪牛这些累。差不多春天弄下去,秋冬打捞上来就好。

    “那好。我明天去一趟余建县,给你把这东西事情给办了。”里正是个爽快人,那块破地方在自己手里,已经很久了。也没人来过问,现在姜瑜儿既然有用,买去了,他也算是了了个心愿。

    “谢谢里正爷爷,这就麻烦您了!”姜瑜儿站起来,朝老人行了一礼。然后递出去一个荷包:“里正爷爷,这里没是买地的银两。”说完,又递了一个荷包出去:“这个是给您老在路上买点水喝的!”

    “买地的,我就收下了,这个你拿回去!”老人虎着一张脸,这样的神色,很少在他脸上出现过。

    姜瑜儿立马笑道:“里正爷爷,您就手下吧!这只是给您路上买点水喝的。”

    本书来自


………………………………

第200章 鱼塘

    手机阅读

    “更何况,您老去县城,还要住店什么的。我这可不管!”姜瑜儿有些小调皮地说道。

    其实,她给的这些银两里,已经包含了这些费用,哪怕是全部花下来,也是足够,甚至于还有多余的。

    里正说什么也不收:“你这孩子,我在家也没什么事,这不,你还给我找了个借口,让我老人家去城里转转,看看。”

    “里正爷爷,这您要不收,以后我就不找您办事了。”什么都好欠,人情不好欠。能不欠人人情,姜瑜儿就是那种绝对不会麻烦别人的人。

    这边搞定后,姜瑜儿回去就让张三顺去调度一些长工过来,要开始挖鱼塘了。

    鱼塘她没打算建多大,只要差不多就行了。主要是需要盖几间屋子,里面她确实已经想好了,要养鸡鸭鹅的。

    这些东西,如果就这样养,味道很很大,很难闻。

    但养在鱼塘边就不一样了。

    鸭子跟鹅可以到鱼塘里去洗澡,而场地那么大,鸡可以到处游走。

    更重要的是,鸡鸭鹅的粪便还可以用来养鱼。这简直是一举三得的好事情。

    张三顺得知姜瑜儿要挖鱼塘,也是吃了一惊。但他没多问,主人家想要怎么做,只要他们拿定主意就行。他们这些做下属,做下人的,只要听从就行。

    而且,他们来到姜家,算起来,已经一年多了。

    这一年多里,他们过得很安宁,没有战场上的厮杀,没有风餐露宿的饥寒。

    在这里,虽然要管着那么多的人,但都是些胆子比较小的百姓,他们有时候可能有些小矛盾,但也都是小事,不能达到你死我活的那种厮杀。

    即便是处理这些看起来很是繁琐的事情,但他们几个都很乐意。因为这里安宁,给他们一种正常人的生活。这不正是他们这些当兵的兵蛋子所期望的吗?

    里正办事情其实挺靠谱的,第三天回来,连自己家都没回,直接去了姜瑜儿家。把地契给了姜瑜儿。

    “谢谢里正爷爷!”姜瑜儿道谢道。

    “妞妞,那块地空着也是空着,只要有用,能发挥其长,这就够了。”其实,他们这些村官,也挺不容易的。

    要把一个村子,打理得这么有条不絮,这么井井有条,张庄村是第一村。里正跟村长没点本事,是做不到这一步的。

    其他村的,可能有什么小偷小猫的,但张庄村的人不会。哪怕是要犯事,也只会是出了村子去做,在本村,这样的事情,坚决不会发生。

    拿到地契,说开工,那就是开工的事情。

    第二个砖窑已经建成,姜家又招来了一批工人。人数比以前多了,管理起来也挺麻烦。姜瑜儿手里的工队也多了好几队,像上次那样自己找来的,或者是姜瑜儿旁敲侧击,让工匠们介绍来的。

    现在零零总总加起来,也有十多个工队之多。

    由于粮食都种下去了,玉米不是很多,姜瑜儿没种那么多,也只是种了二三十亩地,因为种子不多,所以想种多的也没用。

    倒是红薯种了不少,这东西不仅能充饥,种植起来没其他农作物麻烦,而且产量极高。

    她一年没舍得吃,今年终于看到了一点希望。

    都说人多力量大,这几个地方的长工全聚集起来后,挖个鱼塘什么的,还真不是什么难事。

    “李封,里联系一下姚老二兄弟俩,让他们给我找些藕种回来,越多越好。鱼苗什么的,也弄一点回来!”姜瑜儿把李封叫到跟前吩咐道。

    她知道,他们四个之间,有一种联系方式,这个姜瑜儿不懂,但只要自己交代下去的事情,他们自己会做好。

    半个月后,鱼塘挖好,姜瑜儿让人放了些石灰,先消毒。长工们开始上山伐木,建鸡舍鸭舍。姚老二兄弟两买回来的藕种什么的,也已经到位。现在就差放水进鱼塘里,然后的放鱼苗!

    村里人见姜瑜儿家把那块废地给买了,有些人心好一点的都跑过来劝告。

    比如说,小枣这个跟姜瑜儿姐妹俩玩得比较好一点的女娃,再听了爹娘说起那块费地后,就有些担忧地跑到了姜瑜儿家:“妞妞,我听我爹娘说,那块地就是块废地,你买回来做啥?真是银子多了,学着人家大户人家埋汰银子了。”前面是帮姜瑜儿担忧,可后半句却是在打趣姜瑜儿。

    姜瑜儿也不计较她的打趣,笑着说:“这不,看着那地荒着也没用,正好我家银子多,也就埋汰这么一点点!”姜瑜儿也将她的话还了回去。

    “你啊!这么糟蹋银子,以后可怎么嫁得出去。”小枣用手指点了点头姜瑜儿的头。她比姜瑜儿要大上一岁,可能是家里人的个子都比较高的缘故,比起姜瑜儿瘦弱的身子,看起来就要壮实高大很多。

    可能是家里人觉得女子读书也是帮别人家养的,小枣的两个弟弟都去了学堂,就只有她跟哥哥两个人,一个在姜瑜儿家砖窑上工,小枣就在家里帮忙着她娘忙活着地里的活。

    今年还好,村里组织种药材,那玩意儿没有粮食那么金贵,种下去,也就是草长的很高了才去处理。

    也因为这样,小枣原本有些黝黑的小脸,这半年来,也养得有些白白的了。

    姜瑜儿也懒得跟她多说,两人说了一会儿话后,姜瑜儿带着小枣去了自己家鱼塘的地方。短短的日子里,这里已经变成了另外一番景象。

    长工们上山弄了些荆棘回来,把整个地方给圈了起来。不是说防谁,而是防止这些鸡鸭的跑出去,祸害了别人家的粮食。

    别看它们个头不大,祸害起粮食来,那可是一流的。

    “哇!妞妞,这里才这么久,就变了个样。你挖这个坑,真的是用来养鱼的?”小枣有些不可思议地看叫道,那一脸的好奇,一惊一乍的样子。

    “是啊!用来养鱼的。”姜瑜儿笑着。

    “那那个长长的,是什么啊?”小枣没见过藕,第一次在姜瑜儿家这边见到藕这个东西,一时新奇。

    本书来自


………………………………

第201章 早婚

    手机阅读

    “那是藕,种在鱼塘里,等到秋末初冬就可以挖回来了。可惜种得有些晚了,不然现在也能吃上藕带了。”姜瑜儿最馋的,也就是藕带了。

    想到那酸酸辣辣的滋味儿,一时间竟然咽了一下口水。

    只是,她好像忘记了一件事,那就是这个时代,还没有辣椒。

    记得前世看过辣椒的来源,它好像是明朝末年传入中国,原产于墨西哥。故此,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海椒。

    也不知道这个时代是不是跟自己的那个时代是一样的,如果是这样,那辣椒现在肯定是还没出现的。

    而藕带,如果没有辣椒来腌制,做出来的藕带,还是那个滋味吗?

    小枣一直新奇地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完全没有注意到姜瑜儿刚才咽口水的样子:“哎哎哎!妞妞,你快过来,这个东西,长得好生奇怪!”

    也不知道她看到什么了,在那边大吼大叫着。

    姜瑜儿走过,看到她指着的东西,是一节藕。可能是生长的时候,被石头或者什么东西隔着了,所以长得有些变形。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你们家的瓜,如果用其他东西给它固定了,它也能长得奇奇怪怪的,绝对不可能是圆的或者是椭圆的。”

    “真的?”小枣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理论,一时间忍不住问了出来。

    “当然,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长工们看到姜瑜儿过来了,都停下了手中的活,朝姜瑜儿打着招呼:“大小姐!”

    姜瑜儿笑着一一点了头,表示回礼。

    只是,姜瑜儿都走出去了半天,也没听到自己身旁那个叽叽咋咋的声音,忍不住转过身来一看,就看到小枣歪着个脑袋,也不知道想着些什么:“怎么?不想看了?”姜瑜儿笑。

    小枣好像才回过神来似的,哒哒跑了过来:“妞妞,我现在才发现,你好像跟以前不一样了。”

    姜瑜儿笑:“哪里不一样了?”

    小枣歪着脑袋想了半天:“嗯!我一时间也想不出来,总之就是不一样了。好像……好像镇上的小姐们就你的样子!”她想不出其他华丽的语句,想了半天,自己见过最有派头的,也就是镇上的那些小姐了。

    姜瑜儿哈哈一笑:“你这脑子一天都想些什么?”说道这里,姜瑜儿才想起来,自己今年都十二岁了。可这该发育的地方,还是一点变动都没有。

    又看看小枣,她也就大自己一岁,可看看人家,虽然不算大,但也有不是。

    不过,一想到这个时代的女子,十二三岁就开始定亲,等到及笄就得出嫁。女子如果等到十七八岁那都是老姑娘了。

    “小枣,你定亲了吗?”姜瑜儿有些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

    其实,她是很不适应这个时代女子那么小就定亲出嫁的。只是,有些东西,不是自己不适应就不去适应的。

    有句话说,既然你改变不了环境,那你就要尽快地去适应这个环境。

    小枣一听姜瑜儿的话,顿时脸色微红,支吾了半天,终于还是点了点头:“嗯!”

    虽然已经预料到了,但姜瑜儿还是不得不感叹一声,这个时代的早熟。也为这个时代的女子感到悲哀。

    记得前世很多因为年纪轻,刚开始经不过诱惑,犯下了一些不可挽回的错。然后两个小年轻就结了婚,只是,这样的婚姻注定不能长久。因为等他们年纪再长些时,就会发现,原来对方不过是自己的一时冲动,根本不是自己所理想的伴侣。

    然后抛开孩子父母不说,离婚。

    而这个时代的女子,哪怕过不下去了,以夫为天的时代,再难过,也要咬紧牙关过下去。

    “见过对方了吗?”姜瑜儿问。

    小枣羞红着小脸,摇了摇头。

    “那你想过对方长什么样子吗?”姜瑜儿又问。

    小枣继续低着头,摇了摇。她们觉得,现在说到成亲这个事情,是一件很羞涩的事情。

    “那你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不知道。爹娘定的。”说道这里是,小枣的眼神里有些迷茫,因为,姜瑜儿问的这些,她一点都不知道。

    以前,她觉得其他人都是这样过来的,自己也就没多想了,现在姜瑜儿一问,她突然见想要看看,那个将来会和自己过一辈子的人长什么样,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会不会喜欢自己?

    “那你想过,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吗?”这种盲婚哑嫁,姜瑜儿是绝对不会同意的。如果自己要嫁的人,自己不了解,也不是说她有多颜控,只是她接受不了一个一次面都没有见过的男子,自己拜堂成亲,直到对方掀开自己的红盖头,才知道后半生陪自己度过的人长什么样子。

    小枣有些迷茫地摇了摇头:“不知道,没想过。只知道,等我及笄后,就要嫁出去。”

    姜瑜儿心里一阵荒凉。以前她没想过这样的问题,可现在她已经十二岁了,如果到时候哥哥也把自己这样嫁出去,她如何?是反抗到底,还是顺从?

    晚饭时,姜瑜儿一点胃口都没有。

    “怎么了小姐?是今天晚饭的饭菜不合胃口吗?”看到姜瑜儿拿着筷子在碗里挑着米饭发呆,阮婶忍不住问道。

    “不是!”姜瑜儿摇了摇头:“阮婶,你当时成亲的时候,是父母之命吗?”

    阮婶想都没想就点了点头:“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姜瑜儿放下筷子:“那阮婶你幸福吗?小雨的爹对你好吗?”

    姜瑜儿不知道的是,阮婶因为从十岁去了大户人家做丫鬟,出嫁的时候,已经十八了。这个时代,十八已经算是大龄剩女了。哪里还有她愿不愿意的。

    “他对我很好,比我小两岁。”阮婶想了想,点了点头,有些惆怅地说了一句。

    “那不是才十四岁?”姜瑜儿惊悚。

    阮婶摇了摇头,回忆道:“我十岁开始去大户人家做丫鬟,直到十七岁才得到出来。爹娘给我找了一户庄稼汉,所以我比小雨的爹大两岁。”

    本书来自


………………………………

第202章 粽子

    手机阅读

    大两岁,姜瑜儿更加接受不了。都说女子的心里年龄都要比同龄男子的大上一些,这年纪上都大了两岁,这不跟带个儿子似的?

    这女子跟男子,姜瑜儿最不能接受的,也就是女子的年龄比男子的大。

    阮婶不知道姜瑜儿为什么问这些,但晚上睡觉的时候,仔细一想,也就明白了姜瑜儿这些话的意思。应该是之前跟着小枣一块儿出去,小枣说了什么,所以才让姜瑜儿有些惶惶不安。

    似的,姜瑜儿也到了该说亲的年龄。这个家里没有长辈,长辈也都是叔叔婶婶,而姜二柱跟着姚家兄弟俩到处跑,很少在家。罗氏却应该小丫丫的事情,一直萎靡不振。

    在这个家里,姜子苏是当家人,而他常年在学堂,很少在家里。姜瑜儿的婚事,也就要落到她自己的头上了,这么一来,姜瑜儿能有现在的表现,也实属正常。

    想到这里,阮婶不由得有些心软。都说婚姻来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姜瑜儿没有父母,没人给她操持这些事情,事事都得经过自己的手,这么大一个孩子,撑起这么大一个家,真的是为难她了。

    端午节,姜子苏他们放假一天,回家过节。

    往年罗氏会做好黄粑送过来吃,今年却什么都没有做。阮婶从山上采了些叶子回来,姜瑜儿知道这是粽粑叶。前世虽然不会包粽子,但她见过粽粑叶长什么样子。

    看到阮婶的举动,姜瑜儿哪里还不明白。自己心心恋恋了这么久的粽子,终于还是能吃上了。

    二话没说,带着李封,去了镇上,买了不少糯米回来。只是,她好像忘记了,家里只有阮婶一个人会做,买这么多糯米,阮婶如何能做完?

    阮婶做得粽子很简单,不似其他的,里面放什么肉啊!黄豆花生的。她也就是白白的糯米放进去,包起一个个跟羊角似的小粽子。

    姜瑜儿看着新奇,也就跟着学了半天。

    结果自己这还没学会,人家姜小雨却像模像样地包了起来。包粽子用不了什么力气,所以姜小雨包起来,看起来也似模似样的,跟姜瑜儿包出来歪瓜裂枣的,完全就是两个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