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田间小农女-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到他这一副做派,姜瑜儿笑了:“看来,你是找到了自己的领域了,这员工在你手里,管理得井井有条的。”
李封被姜瑜儿说得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他摸摸自己的后脑勺掩饰自己的不自在:“这不是大小姐的功劳嘛!要不是你教导得好,我也不可能有今天!”
从姜瑜儿家开了石场以来,他们四个好像渐渐地找到了他们将来要走的方向。虽然不知道张三顺去干嘛了,但他知道,他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情去做了。
两人聊了一会儿后,姜瑜儿拿出来一封信递给李封,李封不明所以,接过信却没有打开。
姜瑜儿朝他示意一下,让他打开。
李封看到封面上写着的是“姜瑜儿亲起”几个大字,且笔迹是张三顺的。就知道这信应该是张三顺写给姜瑜儿的信。
既然姜瑜儿让他看,那应该也是有事想让自己知道。打开信一看,眼睛却越瞪越大。看完信,李封半天没回过神来:“大小姐,这是……”
不是他迟钝,而且里面的消息实在让他有些一时间难以消化。
姜瑜儿笑笑,从收到张三顺的来信,她心情一直就很好,证明事情进展得很顺利:“就是你看到的,所以我想问你,是去帮三顺,还是留在家里。我信得过你们几个,所以希望在这件事上,你能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
李封知道,她这是让他选择。选择留下,他依然是洛云硕给姜瑜儿身边安排的人。离开,去帮张三顺,那就得跟洛云硕脱离关系,投奔道她的麾下。
李封纠结,洛云硕待他不薄,姜瑜儿待他依然。这一刻,他终于能够理解为什么张三顺离开的前一天晚上会睡不着了。
姜瑜儿也知道他在纠结什么,当天张三顺不也是这样吗?如果李封好不犹豫就答应了,姜瑜儿肯定也不会高看这个人。不管你能力如何,一个对旧主没半点留念的人,将来有人给更好的待遇或者给他想要的东西,他会毫不犹豫地出卖你。
“你回去想想吧!我不着急要答案,你只要年前回复我就行了。”
李封不记得自己是怎么走出姜瑜儿家的,脑子里那么多的东西,他一时消化不了。他不像张三顺一样,考虑事情很简单,也不像姚老二一样,有一颗应变能力很强的脑袋。
更不像姚老三一样,可以完全不用动脑。离开洛云硕投奔姜瑜儿,虽然他觉得自己不管为他们谁做事,都可以。且都是一样的。
以前他从未想过,有一天,姜瑜儿或者洛云硕会逼他选择。可现在,姜瑜儿却开口让他选择,是跟着洛云硕还是姜瑜儿。
他很想问,难道跟他们谁不一样吗?只是,姜瑜儿那似笑非笑的眼神里,他看到了认真。
这一夜姜瑜儿一夜无梦,却苦了李封,他一夜无眠到天亮。最后,他给洛云硕写了一封信,信上只有短短三个字“对不起!”
当然,他这封信,注定洛云硕现在收不到了。因为远在北方的他,看着眼前这白茫茫的一切,那一脚下去就能到腰处深的雪。身后几万士兵被冻得瑟瑟发抖的样子,他想起了姜瑜儿家那可以随时可以开关的暖气。
父亲老了,保卫国土安全的重任落到了自己头上,原本想,去年都安定了一年,今年都十月了依然没有任何动静的北国,今年应该不会再有什么举动。谁知道,刚进冬月,大月国北边军队遭遇突袭。
让原本以为可以过个好年的他,还没来得及给她写信告知一声就得北上。
本书来自
………………………………
第251章 山的那边
手机阅读
“瑜儿,你还好吗?”都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他这一个多月来。差不多每夜梦里都能梦到那个笑脸盈盈的女子,不,应该说是女孩。
过完年,她应该十三了吧!距离她及笄,又近了一年。洛云硕想到这里,不由得面露喜色。
洛云硕想些什么,姜瑜儿不知道,她只知道,自己的新家,今年是搬不了了。等过完年,就得赶紧找工人把新家装修好,不然等自己带着姜小雨上京的时候,新家还没弄好就麻烦了。
“牛阿爷!门窗您可以先做好,至于里面的衣柜壁柜。咱们可以等开年在弄,等人把地板弄好了,墙面粉刷完再弄上去,这样以后即使拆了,墙面跟地板也是完整的。”姜瑜儿看着来给自己家装门的老人跟他的小徒弟。
其他人家,都是子承父业,可牛家不这样。牛阿爷家的孙子胜子现在就在村学上着学,儿子在姜瑜儿家的砖窑厂里上工。
姜瑜儿也问过老人为啥不把手艺传给自己的儿子孙子。老人却是笑着说:“年轻人有他自己的想法,如果想学,我老人家还能不教?”
感情还是这父子几人不学,不是人家老人不教。
也是,有些人就这样,父辈从事的行业,他们可能压根儿就没兴趣。就如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她的父亲是开公司的,她去偏生跟自己一样,喜欢农业,还说大学毕业后,就去乡下找个山头,占地为王。种些蔬菜瓜果的,再养上一笼子的野鸡。
牛阿爷点头应下了,又问姜瑜儿:“那妞妞,你定的哪些桌椅呢?”这次新家花了姜瑜儿不少心血在里面。一应家具,姜瑜儿也去一一设计构思了一遍。
这边的饭厅不小,不像现在的家一样,小小的窄窄的,所以她定了一张大很多的桌子,还是哪种活动性的餐桌。还让牛阿爷给她做了一个吊椅,等这边房子弄好后,她就可以把那个吊椅搬过来,找个合适的位置放下。闲来无事,看夕阳西下,听风起风停。
这次新家,她还做了不少床,好在很早一起就定下来了。牛阿爷家也只是把材料做好,等要用的时候,自己搬过来,在这边敲上去就行了。
原定计划是年底之前全部搬进来的,可这看这进度,开年二月能搬近来已经很不错了。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说的恐怕也就是这种不可控的情况吧?
“牛阿爷!那些桌椅要是放不下,我就让人下搬过来吧!间空屋子先放下,等其他屋子处理好了,再一一搬过去就行了。”姜瑜儿也知道,牛阿爷的家也不打。以前牛阿爷也就在家里做木工。这日子好起来后,牛二叔跟牛三叔给牛阿爷搭了个棚子堆放木料,还有一些客户没能及时拉走的家具。
虽然搭了个棚子,但也不大,姜瑜儿家那么多家具,姜瑜儿也知道放不下,不然牛阿爷也不会这么着急过来给自己家把门给装上。
牛阿爷哈哈一笑,道:“你这鬼丫头,知道阿爷家地儿小,还搁那么多东西在阿爷家。现在搬走了,阿爷也好做其他的。还有你要的那些床,现在也才开始做,就是没地方堆放了。”
姜瑜儿老脸一红,真的是越活越回去了,这点事情都想不到。要不是老人着急过来装门,她都忘记了在牛阿爷家定的东西有多少了。
翌日,姜瑜儿找了几长工,去牛阿爷家,把牛阿爷做好就差装订的家具给搬了过来,本打算放在一个房间的。阮婶却开口了:“大小姐,咱们家仓库里的粮食周大人不是拉走了很多吗?上次我去拿米的时候,还有不少空间呢!”
姜瑜儿举起自己的小手,狠狠地拍了自己一下,脑袋一天到晚都在想些什么,仓库空着的,也不知道把东西搬进去,反而是想着放新家那边了。
“唉!真的是越活越回去了,这都没想到。”说完,抬头看着阮婶道:“谢谢阮婶,我差点就忘了这茬了。”
“大小姐一天日理万机的,这点小事,没想到也实属正常。”阮婶笑笑。
腊月十五,村学放了学。常夫子要回家过年,学子们也该歇歇了。镇学据说要十八才放学。姜瑜儿已经计算好了,等哥哥弟弟回来,他们就准备着去吴家集一趟。一是送闵家兄妹几个回去祭拜他们的父母,告知他们,他们几个在这边过得很好。
二是姜子苏要带着弟弟妹妹去祭拜这对夫妻,是他们的收留,妹妹才得以活下来。
放了学的闵正易,跟个小大人似的,帮着姜瑜儿忙出忙进的。姜瑜儿不让他做,最后他直接跑到砖窑厂那边去帮忙了。虽然力气不是很大,但他依然想用自己的双手去做点什么。
姜瑜儿见他这样,最后只能无奈地叹了一口气道:“正易,你真的想做点什么?”
闵正易用力地点了点头,“大姐,让我做点什么吧!”家里因为没有什么事,田里的事情有长工忙活着,家里的事情,有阮婶一个人承包了。他真的不知道自己改做点什么了。
姜瑜儿见他这样,把他叫到书房:“正易,姐跟你说。挣钱养活自己的家人有很多种方式方法,姐不是瞧不上用蛮力换来的生活。而是人要懂得如何去省力。有的人用脑,换来的银钱比用蛮力去换来的多,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闵正易摇了摇头:“不知道!”
“知道为什么姐要让你去读书吗?”
闵正易依然摇了摇头,虽然读书一直是他的梦想,可读书后要干嘛,他一点概念都没有。
都说大山里的孩子,你问他山的那边是什么,他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山的那边还是山。生活在海边的孩子,你问他海的那边是什么,他也会说,海的那边还是海。
可他们都没有真正的走出过大山,也没有渡船去过海的那边。他们怎么就知道,山的那边依然是山,海的那边依然是海。其实,这与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
本书来自
………………………………
第252章 闵正易的迷茫
手机阅读
如果他们的身边有人告诉他们,山的那边是繁华的都市,他们可能会想着总有一天走出大山,去都市看看。
可惜,闵正易的身边,没有这样的人。
他能知道点其他东西,都是跟着姜瑜儿出来后,他才懂得了很多东西。但本质上的问题,还是没有改变。他每天都去学堂上学,可能每天能多学到几个字,但他不知道读书,将来要干什么。
“我之所以让你们去上学,读书,就是想让你们开阔些眼界,增长一些知识。你现在可能觉得读书有些迷茫,等你接触的事情多了,你就会发现,读书比什么都好。”姜瑜儿开口道。
闵正易低着个脑袋,因为姜瑜儿说的,正是他现在的感觉。迷茫,无措,不知道将来的路往哪里走。
姜瑜儿又道:“等明年开春,我就送你跟正全去镇学,不是说哪里的夫子比村学的好多少,而是在镇学,你接触到的人就要比在村里接触到的人多。虽然家里有生意,你可能也会接触到一部分人,但这些人的行为,不一定就适合呢!镇学的那些学子们,家里做什么的都有,有经商的,从政的,还有跟咱们一样,种田的。等你接触到了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你就会开始沉淀下来。是从政,还是经商,亦或者是回来跟我一样种田,这都是你的选择。”
“你可能不知道吧!其实,种田也不是意味的跟从先辈们流传下来的方式去种。咱们可以有些技巧的种。就比如,以前你见过冬季能种出来粮食的吗?”
闵正易地着脑袋,摇了摇头。
“就是,这就是知识。都说知识改变未来。知道我为什么冬季还能种出来粮食吗?这些东西,我也是从书本上学来的。我不是天生就会种田,也不是天生就会烧砖烧石灰。这些东西,我有的是在外面看了学来的,有的是看了其他的东西,根据这个东西,自己研究,慢慢琢磨出来的。”
“你说,我要是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我会想到这么多的东西吗?不能。或者有些人会,但这样的人,他们被称为是天才。天才是百里挑一,或者说是千里也挑不出来一个的。你现在跟我说,读书还迷茫吗?”姜瑜儿不打算让他这么浑水摸鱼混过去了。
闵正易低着脑袋想了半响才抬起头:“姐,我知道我要做什么了。谢谢姐!”他想通了,或许大姐说的对,自己去镇学,真能知道自己将来想要做什么。
只是,整个人感觉在姜瑜儿面前,好像更加渺小了。姜瑜儿比自己也就大个一两岁的样子,可她懂得的,那都是非常的多。
就连上次家里上梁,姜子铭跟栓子回来,他就觉得他们两个小的,比自己懂的还多。
大山里出来的孩子就这样,更何况,他们的村几乎与世隔绝了。他们接收不到外面的讯息,村里的消息也不可能传出去。就连他们的娘,直到死也没离开过村子。
腊月十八,镇学也放了学。姜子苏兄弟俩回到家,就开始收拾着要去吴家集。
“哥!需要买的东西,咱们去吴家集买就好了。也去不了几天,东西也就不用收拾了。省的路上麻烦。”
姜子苏百忙中抬起头看了了看妹妹,他很想说,他们过完年再去行不行。不是这里去吴家集多远,而是路面上大雪实在是厚实得不行。
姜瑜儿是最近没出门,以前计划去吴家集的时候没有下雪,也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上。
姜子苏没说话,姜子铭却开口了:“姐,路面上积雪很厚。都到我膝盖处了。”
姜瑜儿这才回过神来,自己好像真没考虑到这个问题。这个时代没有污染,冬天的时候雪就下得特别厚实。去年冬天的时候,积雪也冒过了她的膝盖处。
今年一心想着要去吴家集,就把这件事给忘记了。“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姜瑜儿拍了拍自己的额头,低声道。
姜子铭一脸惊悚地看着姜瑜儿道:“姐,你是在说你自己吗?”
姜瑜儿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老实地点了点头。
姜子铭一脸戏谑地看着姜瑜儿,满脸的嫌弃道:“怎么我就没发现姐姐你聪明过?这糊涂又是从何说起?”
姜瑜儿才发现自己被眼前这个小屁孩给调侃了,面上一怒:“小屁孩,你作死?敢这样调侃你姐了是不是?”说完,双手伸向姜子铭的咯吱窝开始挠起来。
姜子铭一个没防备,被姜瑜儿逮了个正着,顿时笑开了:“姐!姐!姐!我错了,我错了。我不应该这样说你的,真的,你觉得不是一时糊涂,是糊涂了一辈子。”
“你!看我今天不挠死你!”姜瑜儿一边挠,一边冲姜子铭嚷嚷。她们姐弟俩好久没这么闹了,姜子苏见状,也只是笑笑没说话。
姜子铭最后笑得没点力气后,举手投降:“姐!姐!姐!我投降,我真的投降,我……我再也不敢了。”他实在是笑得没力气了。
“妞妞!你确定要去的话,我让阿青给马蹄上包上一层布,还有车轮也是。”见姐弟俩闹也闹过了,笑也笑过了。姜子苏终于还是开口了。
姜瑜儿停下捞弟弟的手,认真地想了想。去吴家集是去祭拜闵嫂夫妻二人,但如果路面这么不方便,她是不会用家里人的生命来开玩笑的。
即使没用生命危险,大过年的,谁家不想平平安安过个好年。
把闵正易兄妹几个叫到身边:“正易,你是大哥。我今天有件事想要跟你们商量一下。咱们之前说好的去吴家集的事,哥哥他们今天回来说路面的积雪已经冒过膝盖了。这样回去很危险,所以我想征求一下你们的意见,是回,还是等明年天气好一些了再回!”
闵正易还没开口,改变了很多的敏儿却开口了:“大姐,咱们今年就不回去了。路上不安全。”
花儿跟闵正全也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了敏儿的话。
本书来自
………………………………
第253章 卖鱼
手机阅读
闵正易看了看几个妹妹,最后道:“咱们都不回了,等明年天气好一些了,咱们再回去看爹娘。相信爹娘不会怪罪我们的。”
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今年冬天就不去吴家集。
腊月二十,姜瑜儿让人去鱼塘里捞了一些鱼上来,直接运到织云镇上去卖。看看有没有愿意吃鱼的。
谁知道冻了半天,居然无人问津。
“姐!你说咱家的鱼是不是养错了?”就连一向不会怀疑姜瑜儿举动的姜子铭都提出了质疑。
其实,也不能怪他质疑,而是织云镇的人,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不吃鱼。姜瑜儿刚来织云镇的时候,张庄村的人不也是这样吗?
“无所谓,我也是来街上看看市场的。如果卖不出去,咱们开年后,我会想办法把鱼塘里的鱼都卖出去。”姜瑜儿已经想好了,既然织云镇没人吃,拿她就把这些鱼运到余建县去卖。虽然成本高了不少,但也总比一直养在鱼塘里划算。
姜瑜儿以前没有想过,这个镇的人居然不吃鱼。想到什么似的姜瑜儿,扯开嗓子开始喊了起来:“来来来,又肥又美鱼便宜卖了。过年买鱼,年年有余啦!”
可能是这寓意好听,不一会儿,还真就围了不少人。
只是,看的是看了,却没有一个人前来问这鱼怎么卖。
“各位大哥大嫂,快来看一看,瞧一瞧。又肥又美的鱼便宜卖了。过年吃鱼,年年有余!又大又美又新鲜,大家快来瞧一瞧,看一看啦……”
可能是姜瑜儿的叫卖声还是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一个大妈提着菜篮子上前,蹲在姜瑜儿家的鱼摊前,问道:“小姑娘,这鱼能吃吗?”
姜瑜儿笑着道:“这位嫂子,这鱼不仅能吃,味道还十分鲜美。老人吃了明目,小孩吃了聪明。”
“真的?可是,我听说这鱼吃了会死人的。”那大妈明显是有些心动了,但传闻还是让她胆怯。
“这位嫂子,鱼本身是没毒的。那些吃鱼死掉的人,其实是他们不会做。吃的时候没弄好,被鱼刺卡在了喉咙里面没弄出来。其实,鱼骨头也不是什么难事,卡在了喉咙里,喝些酸醋或者吃些酸的东西就能软化下去了。”姜瑜儿解释道。
说真的,她吃了那么多年的鱼,还真没被鱼刺卡到过。只是听说,人被鱼刺卡住了喉咙,喝醋会好。
“小姑娘,你说的,不会是框我们的吧?”那个大妈有些不信。
姜子铭却开口了:“这位婶子,我家经常吃鱼。早在两年前就吃了,也没见吃到什么鱼刺。只要吃的时候小心些,把刺给退出来就不会有事。你看我,吃了这么多的鱼,也没见有什么事!”
是的,他们家确实吃了两年多的鱼了,也没见怎么样。而且,这个鱼的味道,他觉得是比猪肉还好吃。入口即化的感觉,那是猪肉没办法比拟的。
那大妈看到姜瑜儿的样子不是很相信,可姜子铭不一样,他才九岁的一个孩子,看起来说服力就要比姜瑜儿强很多。
谁知道,姜子铭话才落下没多久,一个跟他差不多大的孩子挤进了人群,看到姜子铭在卖鱼,大声嚷嚷起来:“姜子铭,这是你们家卖的呀?我还没见过镇上有人卖鱼呢!以前我们家要买鱼,我爹都是让人去余建县买的。你们家的鱼也是从余建县进的吗?”
他蹲在姜瑜儿家的鱼摊前,看着木缸里的鱼,有些兴奋。很明显,他没见过这么多的鱼。他家是商户人家,家里比较有钱,想吃鱼什么的,他爹会让下人去余建县买回来。
今天带着几个下人出来逛逛,谁知道听说织云镇有人卖鱼,一个兴奋就跑过来看了。谁知道卖鱼的,还是他的同窗姜子铭。
姜子铭看到来人,虽然不是很喜欢跟他们打交道,但这个苏小虎却不是那么令人讨厌。而且,大姐说,顾客是上帝,不能得罪了自己的衣食父母,所以也就笑着解释道:“这鱼是我们家自己养的。往年我姐都是养在田里,今年家里挖了鱼塘,养了鱼。所以想着大过年的,也就图个热闹。”
“哇!姜子铭,你家好厉害哦!居然还能养鱼。”说完,好像想到了什么似的,又问:“姜子铭,你们家的鱼卖多少银子?”
姜子铭一听,还真弄不懂要卖多少。只是听姐姐说今天要来镇上卖鱼,他就跟着来了。到现在也还没卖出去过一条鱼,所以也不知道要卖多。抬头看着姐姐,好像在询问姐姐卖多少。
姜瑜儿见有人上门问价了,也就开口笑着道:“既然你是子铭的同窗,就卖你三文钱一斤如何?”
苏小虎顿时眉开眼笑道:“我爹让人去余建县买都要一两银子一斤,你们家的真便宜。对了,姜子铭姐姐,你家的鱼别卖给别人了,我回去让我爹全买了。”他喜欢吃鱼,现在一听这么便宜,哪里还等得了,生怕自己慢一点就被人把鱼给买走了。
说话间,转身就要跑。却被下人拦了下来:“少爷,您就别回去了,让小李回去跟老爷说,您在这里守着,这样就没人把鱼买走了。”一个下人开口道。
苏小虎一听,还真是这么一回事。指挥着那个叫小李的下人,让他快点回家给自己的父亲说这事。
叫小李的下人走后,他就跟个企鹅似的,趴在姜瑜儿家的木缸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姜瑜儿家的鱼看。
姜瑜儿看到他这样子,有些担忧地道:“小朋友,你先一边玩着,这样趴在木缸上,小心掉进水里或者被鱼弄水溅到身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